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试析汇率制度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互动.

试析汇率制度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互动.

58

?学术

要论

ConsumeGuide?AcademeElite

■李江涛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试析汇率制度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互动

[摘要][关键词]中国2005年的汇率制度改革是成功的,但汇率制度改革还将不断深化以适应市场化需求,提高汇率日波幅、增加汇率弹性是实现均衡汇率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进面临货币篮的币种与权重等选择,积极的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一致的调整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发展。

汇率制度货币篮货币权重人民币国际化

一、中国汇率制度改革进程回顾(一)汇率制度市场化改革回顾

上世纪80年代各国重点推行的是国内利率自由化。进入9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扩展,金融自由化概念已经发展为包括对公共金融机构的私有化,允许外资银行进入,鼓励市场竞争、减少存款准备金和开放资本市场等诉求上来,汇率制度改革与金融自由化密切相关地摆上各国的市场化议程。

从人民币2005年开始进入升值空间起,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就倍受关注。至2009年5月,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已经在6.8元附近波动。同期中国外汇储备保持相对平稳的存量水平,从下图1可看出中国外汇储备近年的变动趋势。

图1中国历年的外汇储备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整理得出。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5年7月21日启动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幅度约为2%。

可以说:现今中国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在总体设计上是成功的。

中国原本实行钉住汇率制,其最大优点或许是有助于维持一个稳定的价格体系,从而减少经济单位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其缺点之一是为消除汇率的波动性需要付出相当的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是为维持外部均衡而对内部均衡做出的牺牲。充足的外汇储备对于维持钉住汇率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当本币面临升值压力时,过多的储备反而成了累赘,这也是中国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原因。

(二)汇率形成机制功能是发现市场的均衡汇率

从1994年1月1日到2003年4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从并轨时1比8.27,累计变动(升值)5.2%,年平均变动(升值)率仅为5‰。实际上,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基本不动,银行间市场的日均波幅仅为2至3个基本点,形成了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从1999年以后,银行间市场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换8.2765-8.2775元人民币之间,每日可上下浮动最高的0.3%的规定有名无实。2005年以来的改革措施实际上已经为适当扩大并最终用足银行间市场汇率浮动区间、重回人民币采用“有管理浮动汇率”创造了条件。早在2001年余永定就指出中国当时开放经济的特点是准固定汇率制度、资本管制和持续的双顺差三个特点的组合,造成了中国在开放经济下宏观管理的复杂性[9]。

在资本账户自由化方面,中国早在1994年成功实现了汇率并轨。1996年7月1日起,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银行结售汇。1996年12月1日,中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的有关义务,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至2006年五年过渡期结束,境内金融市场进入准入阶段。

2005年在引进做市商制度结售汇体系等重要环节市场化改革以后,接下来对影响人民币远期汇率形成的机制进行了改革,以加快货币市场制度创新。2005年8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通知扩大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2005年8月10日,央行发布通知首次提出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并将在远期交易中率先引入询价交易方式。此外,央行还扩大了即期外汇市场交易主体。2005年8月银监会主持建立中国建立货币经纪制度(2005年11月8日,首家货币经纪公司--上海国利经纪公司获准开业)一系列改革政策的直接后果是扩大市场交易主体和市场交易量,从设计机理上促使中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外汇交易市场。

?学

术要论

ConsumeGuide?AcademeElite

59

2005年9月23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启动。人民银行对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汇价和外汇指定银行挂牌汇价管理的改革。2006年1月4日,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了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改由15家[10]中外资银行做市商报价产生,使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中央银行调控外汇市场的方式大大改进。

中国在1994年就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余永定2003),目前汇率管理模式已经从固定汇率制度转为所谓BBC(BasketBandcrawl)模式。实际上,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至2005年汇率改革之前,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基本不动,银行间市场的日均波幅仅为2至3个基本点,形成了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11]在钉住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与其它某一种或某一篮子货币之间保持比较稳定的比价,即钉住所选择的货币。目前的固定汇率制主要表现为钉住汇率制。这种钉住不同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钉住美元的做法,当时美元是直接与黄金挂钩,而且美元的黄金平价又是固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一些国家所钉住的“瞄货币”本身汇率往往是浮动的,因此目前的固定汇率制在本质上应该是浮动汇率制。中国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形成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钉住汇率制是指一国使本币同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一篮子货币指由多种国家货币按特定的权数组成的货币单位。

钉住汇率制的最大优点或许是有助于维持一个稳定的价格体系,从而减少经济单位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其缺点之一是为消除汇率的波动性需要付出相当的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是为维持外部均衡而对内部均衡做出的牺牲。根据“三元悖论”,这些成本包括调节经济自主权的丧失或资本供求的失调成本等。

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方向是为市场均衡汇率形成鼓励制度创新。建立一个有弹性、有深度的外汇市场作为其平台来发现均衡汇率。这项改革对市场化最迫切的要求就是恢复市场的弹性,矫正扭曲的外汇供给和需求,让市场化的外汇供给与需求来寻求中国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如今结售汇环节和交易环节基本实现市场化。一个比较真实地反映市场主体的供求和对外汇预期需求的外汇供求体系逐步形成。

未来的汇率形成制度改革可以依据汇率制度选择“蒙代尔三角”效应(克鲁格曼,1999)在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选择固定汇率三个选择中做出抉择。当今在资本有限流动中,应先给汇率政策增加适当弹性,让较宽的“钟摆”区间(参看下表1)增加人民币汇率制度弹性,并稳步向资本项目开放过渡。

可见,在汇率制度市场化规律作用下,要成功开放资本账户,中国不能例外必须具备基本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包括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微观经济基础、经常项目平衡、外汇储备充足、汇率水平均衡、国内金融体系稳定、金融监管体系完备等等。

资料来源:麦金农2003,依据Datastream百分比。危机前

=1994年2月1日 ̄1997年5月30日;危机中=1997年6月1日 ̄1998年12月31日;危机后=1999年1月1日 ̄2002年4月22日。2002年=2002年1月1日 ̄2002年4月22日。

按照IMF对资本交易的划分标准(共划分为43项)目前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项目有8项,占资本项目交易项数的18.6%,主要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商业信贷非居民对内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清盘等。有较少限制的有11项占25.6%,主要包括居民在境外投资或发行货币市场工具。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担保活动,居民对外直接投资,非居民在境内购买和出售不动产等;有较多限制的有18项占41.9%;严格限制的有6项,占13.9%。事实上,人民币已经在资本项目下实现了部分可兑换。(郭树清,2003)

中国选择资本项目的开放必须是在长远战略引导下,学习东亚国家成功的开放经验顺势而为、逐渐放开资本项目,理性选择开放次第。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必要前提。根据国际上开放资本项目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成功经验,中国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过程是依据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宽入严出的宗旨。首先是实现资本项目下有条件的可兑换,其次才是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

具体而言,应根据项目流动性的大小对国内经济冲击力的强弱程度,有序地先放宽对资本流入的限制,再逐步放宽对资本流出的限制;先放宽对长期资本流入的限制,再放开对短期资本流入的限制;先放开对直接投资的限制,再放开对间接投资的限制;但无论如何,要成功开放资本账户,中国必须具备良好宏观经济环境、健康微观经济基础、经常项目平衡、外汇储备充足、汇率水平均衡、国内金融体系稳定、金融监管体系完备等前提条件。

我们以韩国、印尼、泰国、墨西哥四个国家为例,总结其资本项目开放的内在规律加以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4个国家都积极进行了结构改革。企业民营化、减少政府支出,主要特征是贸易自由化与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并举(见下表2)。其结果是带来了低通胀率和高度成长。

表2四国金融自由化过程

资料来源:依据孙立坚著《开放经济中的外部冲击效应汇率安排》整理得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在微观上针对2005年7月改革后新汇率制度下较小波动区间,人民币汇率改革下一步的问题就是要扩大波动的幅度。为盘活外汇资产常采用财务手段通用的增持“硬币”资产、增加“软币”负债来规避类似这次购买美国国债导致的资产“缩水”的问题。但是在一定的周期内,我们要从以上国家的开放经验中学会制定宏观的监管制度,不能盲目放开管制,因为国际资本的投机性、冲击性很容易摧溃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汇率制度不仅是宏观层面的制度设计,

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逐步放松对美元汇率的“钉住”三、学习亚洲开放经验积极稳妥开放资本项目

﹑﹑

60

?学术

要论

ConsumeGuide?AcademeElite

成,从小部制到大部制,部门权力将会更加集中,是有可能会出现检查评比更多的现象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花架子、表面文章,是由基层在迎接上级各种检查、评比中发明、“创新”出来的,大部制如果不在克服官僚主义上狠下功夫,不在检查评比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上狠下功夫,不在部门掌握的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上狠下功夫,对下负责就难以确保,行政无效效率将会继续存在,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大部制改革的另一个预期是打造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到底应该为谁服务,理论上应该是十分清楚的。中共高层所说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共产党的核心价值和存在根基之所在。但现实中出台的公共政策常常显现出的主观偏好和价值取向,与之并不完全一致,这就值得我们深长思之了。服务型政府的塑造并不

取决于自我的表白、深情的宣誓以及一个表象化的造形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它应该是从精神情感到制度安排再到具体的各项公共政策的出台的一系列的过程,而要完成从前现代社会为官服务到现代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性转变,就必须在大部制改革推进过程中,加大行政权力授受关系的法治化、程序化、清晰化,让各级行政官员日益明了权力是民众给的,那么,他就会在行政权力的行使过程中,越来越民主行政,越来越依法行政,越来越参与式行政,如是,打造真真切切的服务型政府就是可预期的了,大部制改革就有了更多的合理性基础和合法性基础,也就在事实上加强了改革的动力机制建设,不完善的大部制改革方案就会变为越来越完善的政策,就能够走出一条既具有现代因素和历史规律趋向的又符合中国当下实际的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创新的新路,使中国的政府改革、政府现代化走得更加稳健、更

加扎实,更有成效,为推进国家的全面现代化提供优质的政治上层建筑,此乃民族之幸事、国家之幸事、民众之幸事。

参考文献

[1]刘文俭。大部制下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初探[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5)

[2]石亚军,施正文。探索推行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8(2)

[3]陈天祥。大部门制:政府改革的新思路[J]学术研究,2008(2)

[4]倪星,付景涛。大部门体制:英法经验与中国视角[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1)

[5]汪玉凯。大部制改革:从“九龙治水”到“一龙治水”[N]北京日报,2007.12.17(17)

[6]施雪华,孙发锋。政府“大部制”面面观[J]中国行政管理,2008(3)

(上接第57页)

而且是在微观左右机理下发挥作用。所以在一定经济周期内,我们要从以上亚洲国家的开放经验中学会制定宏观的监管制度,不能盲目放开管制,一国的金融体系往往因国际资本的短期冲击而遭摧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国经济发展目标是为了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主要有贸易差额的稳定,篮子货币构成则由重要贸易伙伴的货币确定,权重根据贸易比例确定。2005年7月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并不是标准的货币篮安排,事实上是一个可调整的有管理浮动汇率,这是汇率制度的伟大创新。随着中国大国经济特征的形成,人民币汇率的终极目标是浮动汇率。目前钉住货币篮汇率的关键是币种选择和权重选择,这取决政府所要达到的特定目标,如果目标不同,则权重不同。

目前,稳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首先面临是货币与挂钩“锚”货币的关系问题,涉及篮子货币和权重选择,解决这一问题才能顺势开放资本项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可根据中国与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大小进行排序。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8年中国前10位贸易伙伴的排序如下表。欧盟、美国和日本,比例均在15%左右[12]。在考虑货币权重时必须加以正确赋权,才能降低外汇配置风险。

在上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遭受通货膨胀,稳定计划的尝试屡遭失败,最终这些国家是在钉住汇率的帮助下解决了高通货膨胀问题,他们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等国,所以有“退出机制”的说法。不少经济学家(如Eichengreen和Masson1998)提出一国从固定汇率制有序退出的可能方式包括:公布货币政策的替代名义锚,选择在货币市场平静时期或者货币有升值压力时过渡,并且预先公布中心平价走向的变动区间和上升的时间表。IMF1998年的报告没有讨论退出的细节退出与汇率的政治经济学和宏观调整有关,这一问题的核心内容是政治当局重视短期目标,而往往忽视了长期利益。将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最终也面临平稳退出的策略问题,这将是我们未来几十年不断依据经济发展做出修正的过程,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大大降低制度变革的成本。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是呈现分阶段特征,即人民币国际化将经历三阶段,第一是在边境区域使用、第二是在东亚范围作为结算与交易货币进而是人民币债券的承载体,第三阶段是人民币成为亚洲投资资产。这是美元、欧元、日元成为国际货币的重要成功经验,也是国际货币演化的合理轨迹。随着境外非居民持有的人民币数量的增加,中国必须要为人民币的持有者提供资产选择。当境外的人民币市场形成(人民币借贷),人民币将成为投资资产,将构成企业和居民投资资产组合的一部分。出于投资和分散风险的需要,投资者要求调整资产组合。这样必然产生境外人民币投资中国

国内资本市场的需要,人民币和其他货币可兑换,便利投资成相关渠道资产,讲来建设以人民币为主体的亚洲金融市场就显示格外重要性。到这时,中国必须为人民币国际化和东亚一体化提供制度供给,人民币资本账户在某些项目下的可兑换(可以首先尝试人民币和港币的可兑换)也就水到渠成。随着试水在香港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人民币的经常账户交易和资本账户的交易共同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力量。

四、汇率制度进一步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预留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与汇率制度选择》李婧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2](美)J.E.Stiglitz陆磊,张怀清译《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中信出版社,2005年5月版

[3](美)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上海三联书店,1988

[4](美)保罗?克鲁格曼著,张兆杰译《汇率的不稳定性》(国际经济学译丛)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5](美)本杰明?M?弗里德曼,弗兰克?H?哈恩著,陈雨露,曾刚等译,《货币经济学手册》(第二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

[6](美)劳埃德?B?托马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

[7]余永定“打破升值恐惧症,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国际经济评论》2003年9-10期

[8]余永定,何帆“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10月

[9]参看:余永定,AReviewofChina'sMacroeconomicDevelopmentandPoliciesinthe1990s。China&WorldEconomy,Vol.9,N0.6

[10]参照卜永祥专著《人民币内外均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11]数据出自上页注析中卜永祥专著《人民币内外均衡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12]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统计数据,2009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