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古代的磁学研究的杰出成就

我国古代的磁学研究的杰出成就

我国古代的磁学研究的杰出成就
我国古代的磁学研究的杰出成就

我国古代磁学研究的成就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发现和应用磁技术方面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磁学研究史上有许多之最。

一、最早有关磁石的文字记载

至少在我国的春秋时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发明了炼铁技术,在当时的采矿业里,人们就发现有一种密度很大的黑褐色石头与铁矿石共生在一起,并且发现这种黑褐色的石头能够吸引铁制器具,于是人们就根据慈母能吸引孩子那样进行想象,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慈石”,也就是吸铁石。这些磁石是天然的磁铁,其主要成分就是四氧化三铁。有关的文字记载是我国成书于两千四、五百年前的《管子》,这样记述:“上有慈石下有铜金”,意思就是说,有慈石的地方就能找到铁矿。另外在公元前3世纪写成的《吕氏春秋》中也有“慈石召铁”的记载。

二、世界上最早的磁罗盘

磁体具有指向性,能够指示南北。在公元前3世纪成书的《韩非子》就有记述:“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意思就是说,人们已经利用司南这种指南仪来确定方向。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利用磁性来指示方向的器具。比国外最早的有关记载还要早1500多年。公元一世纪东汉的学者王充在《论衡》中对司南做了比较具体的描述。

三、最早的磁铁吸铁性利用

磁铁具有吸铁性,能够吸引铁制物品。早在我国的秦朝,这点就得到了应用,秦始皇在修建阿房宫时就在大门建了一座“慈石门”。有关的书籍记载:“阿房宫┅┅以慈石为门,怀忍者止之。”意思就是说,带兵器的刺客就被慈石门挡住了,进不去。这是有关最早的慈石应用的记载。

四、最早发现了磁偏角

地理的两极与地磁的两极是不重合的,它们各自的连线之间存在一个夹角,这就是磁偏角。我国宋代的科学家沈括当时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在《梦溪笔谈》中就有这样的记述:“常偏东,不全南。”这比西方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时才发现要早400多年了。

五、最早的人造磁体

司南作为指南仪,是用天然的磁石经琢磨而成勺子,放到刻有方位的铜盘上,可以转动,静止后,勺柄指南。但是由于摩擦阻力,它的准确性较差。到公元4世纪我国的西晋时代,人们利用剪成鱼形的薄铁片,先放到火上烧热后被地磁场磁化,就制成了指南鱼,放到水面上漂浮,鱼头指南。指南鱼转动的灵活性比司南要好很多。后来人们发现了用磁石磨针的方法制造了指南针,有最早的记载见于公元11世纪末北宋学者沈括的《梦溪笔谈》一书。

六、最早把磁石用于航海和医疗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国是最早把指南针应用航海的国家。在有关的史书中就有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的记载,这比其他国家要早100多年。

在医疗方面,有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述说,磁石有味辛酸寒,可以治疗麻木风湿,四肢关节肿痛。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也有把磁石用于临床治疗的记载。

补充:运筹学经典案例

运筹学经典案例 一、鲍德西(B a w d s e y)雷达站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R.Watson-Wart)发明了雷达。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17分钟即可到达英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P.M.S.Blachett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Blachett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 “Blackett马戏团”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Operational Research”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筹学。Bawdseg雷达站的研究是运筹学的发祥与典范。项目的巨大实际价值、明确的目标、整体化的思想、数量化的分析、多学科的协同、最优化的结果,以及简明朴素的表述,都展示了运筹学的本色与特色,使人难以忘怀。

中国古代天文、数学、医药学等成就

中国古代天文、数学、医药学等成就 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 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1、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南北朝时期: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②南朝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它的专著《缀术》对数学发展有杰出的贡献。 3、《周髀算经》简介在中国古代算书中,《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孙丘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缉古算机》等10部算书,被称为“算经十书”。其中阐明“盖天说”的《周髀算经》,被人们认为是流传下来的中国最古老的既谈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设计剖析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及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浅谈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浅谈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不同于大多数英文系的女生,因为我是一个理科生;也不同于大多数女生,我很喜爱天文。所以,我决定谈一谈我所喜爱的天文,而为了切合本课程的要求,我就来谈一谈中国古代天文学所取得的成就。 而根据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 而最最令我钦佩的就是我们的先人在科学技术还不怎么发达,没有很多的仪器或者技术来做辅助的时候就能够发明出那么多精密的天文观测仪器,将自己的眼光早早的就投射到了我们地球以外的广袤宇宙中去。那么下面就让我根据资料来介绍一下我们中国古代的天文观测记录仪器吧。 浑仪: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天文测量工具之一,是一种与浑天说密切相关的天文仪器,由於浑仪的结构是以多个同心圆来模拟天球,所以它的出现不早於落下闳时代(104BC),所以浑仪的出现也不会早於此。 纪限仪:制造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可用以测定六十度以内任一两颗天体的角距离和日月的角直径。 简仪:主要由一架赤道经纬仪和一架地平经纬仪组成,另外底座上还开有水平沟,并装有一只正方案,用以校准仪器的水平和朝向,除此之外,赤道经纬仪的北极端还设有一个候极环,用以校正仪器的极轴指向。 地平经仪:由於明末历局筹设之时正逢与后金交战时期,因此在经费上受到很大的限制,在明末所制造的天文仪器多半是木质结构,再包上铜,至清康熙年间,南怀仁主持钦天监,在康熙八至十二年(1669-1673)间,以铜为材料铸成六件新的天文仪器,此地平经仪即其中一架,它制造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系按照欧洲古典仪器的风格设计的,可用以测定天体的方位角。 圭表: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 象限仪:制造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可用以测定天体的地平高度或天顶距 赤道经纬仪:由南怀仁制造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主要用於测定太阳时、天体的赤经差和赤纬。由於南怀仁将许多仪器的功能简化,因之他的天文仪器彼此可以相互参校,在南怀仁所著的《灵台仪象志》一书当中就编有黄道、赤道及地平三种座标间的互换表。 地平经纬仪:继南怀仁之后,清政府又相继制成两架大型仪器,此为其一,制造於清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原因表现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原因、表现、影响) 1、天文、历法、地理 在中国古代,农事又称作“时事“,农务又称作“时务”。可见农耕劳作与时节换移关系密切。为适应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在天文历法方而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 夏朝:相传有了历“夏小正”法,商朝沿用“夏历”法,今天的农历,称“夏历”,一年12个月,闰年13月;载有一年中各个月份的物候、天象、气象和农事情况。 商朝: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最大成就,它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纪日方法。商朝甲骨文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和新星记录。 春秋:《春秋》留下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比欧洲早160年。 战国:《甘石星经》是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西汉:武帝时制定“太初历”。前28年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世界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东汉:张衡制作地动仪和浑天仪。地动仪比欧洲出现第一台地动仪早1700多年。他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唐朝: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北宋: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比英国编订出类似的历法早800多年。有利于安排农事。元朝: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改进了简仪和圭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授时历》年周期与现行公历同,但早于现行公历300年问世。 思考与认识: 古代人对宇宙的认识及杰出的天文学成就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人们也是能动地认识自然界的。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运筹学经典案例

运筹学经典案例 案例一:鲍德西((B AWDSEY)雷达站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 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R.Watson-Wart)发明了雷达。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 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17分钟即可到达英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P.M.S.Blachett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Blachett 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Blackett马戏团”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 “Operational Research”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筹学。Bawdseg雷达站的研究是运筹学的发祥与典范。项目的巨大实际价值、明确的目标、整体化的思想、数量化的分析、多学科的协同、最优化的结果,以及简明朴素的表述,都展示了运筹学的本色与特色,使人难以忘怀。

运筹学经典案例

案例一:鲍德西((B AWDSEY)雷达站的研究 20世纪30年代,德国内部民族沙文主义及纳粹主义日渐抬头。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势力夺取了政权开始为以战争扩充版图,以武力称霸世界的构想作战争准备。欧洲上空战云密布。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反对主政者的“绥靖”政策,认为英德之战不可避免,而且已日益临近。他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作着迎战德国的准备,其中最重要、最有成效之一者是英国本土防空准备。 1935年,英国科学家沃森—瓦特(R.Watson-Wart)发明了雷达。丘吉尔敏锐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并下令在英国东海岸的Bawdsey建立了一个秘密的雷达站。 当时,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起飞17分钟即可到达英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及做好拦截,甚至在本土之外或海上拦截德机,就成为一大难题。雷达技术帮助了英国,即使在当时的演习中已经可以探测到160公里之外的飞机,但空防中仍有许多漏洞,1939年,由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英国战斗机司令部科学顾问、战后获诺贝尔奖金的为首,组织了一个小组,代号为“Blachett马戏团”,专门就改进空防系统进行研究。 这个小组包括三名心理学家、两名数学家、两名应用数学家、一名天文物理学家、一名普通物理学家、一名海军军官、一名陆军军官及一名测量人员。研究的问题是:设计将雷达信息传送给指挥系统及武器系统的最佳方式;雷达与防空武器的最佳配置;对探测、信息传递、作战指挥、战斗机与防空火力的协调,作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了成功,从而大大提高了英国本土防空能力,在以后不久对抗德国对英伦三岛的狂轰滥炸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二战史专家评论说,如果没有这项技术及研究,英国就不可能赢得这场战争,甚至在一开始就被击败。“Blackett马戏团” 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他们就此项研究所写的秘密报告中,使用了 “Operational Research”一词,意指作战研究”或“运用研究”。就是我们所说的运筹学。Bawdseg雷达站的研究是运筹学的发祥与典范。项目的巨大实际价值、明确的目标、整体化的思想、数量化的分析、多学科的协同、最优化的结果,以及简明朴素的表述,都展示了运筹学的本色与特色,使人难以忘怀。

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

2007-06-15第9卷 第2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SH A AN XI R T V U JOU RN A L Jun15,2007 V ol 9 N o 2 教学研究 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 王建功*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运筹学的起源及发展状况进行考证,旨在向电大基层教学科指导教师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员介绍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概况,使电大师生对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更清晰,应用更方便。 [关键词]国际运筹学联盟;运筹学;运筹学学报 [中图分类号] O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4649(2007)02 0086 01 人们一般认为,运筹学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当时,英国(随即是美国)军事部门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将非常有限的物资以及人力和物力,分配与使用到各种军事活动的运行中,以达到最好的作战效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已拥有一支强大的空军,飞机从德国起飞17分钟即到达英国本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预警和拦截成为一大难题。1935年,为了对付德国空中力量的严重威胁,英国在东海岸的鲍德西(Baw dsey)成立了关于作战控制技术的研究机构。1938年,鲍德西科学小组负责人(Row e,A P)把他们从事的工作称为运筹学(oper ational research[英],operations resear ch[美],直译为 作战研究 )。因此,人们把鲍德西作为运筹学的诞生地,将1935 1938年这一时间段作为运筹学产生的酝酿时期。但是,关于运筹学的思想和方法的产生,还可以追溯到更早。例如,丹麦电气工程师埃尔朗(Erlang,A K)关于用概率论理论来研究电话服务的论文(运筹学中排队论的早期论文)发表于1909年;美国数学家冯 诺伊曼(von Neumann,J )和摩根施特恩(M orgensten,O )所著 对策论与经济行为 一书(运筹学中对策论的创始作)成书前的一系列论文,在1928年就开始刊出;原苏联数学家康托洛维奇( !?#??%&, )的 生产组织与计划中的数学方法 一书出版于1939年。 二战结束时,世界各国的运筹学工作者已超过700人,这些人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其中一部分人力图将他们在战争中进行运筹研究取得的经验和知识转到民用生产中去。在英国,首先出现了一个 运筹学俱乐部 ,1950年出版了第一份运筹学杂志,并于1953年成立了英国运筹学学会。在美国,则于1952年即成立了美国运筹学学会。此后,于1959年成立了国际运筹学联盟(Interna-tio nal Federatio n of Operatio nal Research Societies,简称IFORS)。该联盟现有会员国45个。在中国, 1956年中国科学院即组织开展运筹学研究。1964年,借鉴 史记 汉高祖本记 中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一语,把 operations re-search 译名为 运筹学 。中国运筹学学会成立于1980年,1982年加入IFORS,并于该年创办了 运筹学杂志 ,1997年改名为 运筹学学报 。 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大型企业的兴起,科技水平的提高,产品更新的加速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在经济和管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运筹学得到迅猛发展。现在,全世界(尤其在美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多设有自己的运筹学研究组织,在一些较知名的大学里,一般皆开设运筹学课程,不少大学还建有运筹学专业或有关的系和研究所。(下转第46页) *[收稿日期]2007-03-05 [作者简介]王建功(1957 ),西安市人,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理工教学部主任,教授。

浅谈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适用于课程论文、提交报告) 科目: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师:陈群 姓名:刘彩学号:20131313083 专业:控制工程类别:专业 上课时间:2013 年9 月至20 13 年10 月考生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浅谈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摘要: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渊源中,中国古代产生了很多的发明、创新等科学技术,这些科学研究中的很多方面曾经一度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今天,我们就来论述一下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中比较突出的四大发明以及在数学、天文、医学和建筑等四大科学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关键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四大发明;四大科学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闻名于世,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我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之一。 造纸术: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国就有了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又用缣帛或绵纸写字。这样不但比简牍写得多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普通百姓用不起,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因此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公元前2世纪西汉发明了书写用纸(帛、竹、木、纸并用),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为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改进了造纸术才使纸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的发明,有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造纸术在4世纪经朝鲜、越南和日本。8世纪左右,阿拉伯人开始用中国的设备和技术造纸。12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对全世界记录信息和传播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指南针:中国是世界上公认发明指南针(Compass)的国家。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了磁铁矿,开始了对磁性质的了解。人们首先发现了磁石吸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我国汉族劳动人民进一步利用磁体的指极性,制成指示方向的机械,这就是指南针。在战国时期,被称为“司南”,清代又把指南针叫做罗盘。中国使用指南针导航不久,就被阿拉伯海船采取,并经阿拉伯人把这一伟大发明传到欧洲。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磁针从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人手中在1180年左右"。1180年是我国南宋孝宗淳熙七年。中国人首先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比欧洲人至少早80年。指南针为人类识别方向奠定了基础,也为人类了解地磁场开拓了先河。指南针广泛应用于军事作战,航海、航空,旅游等,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创造条件,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这令贸易,探险等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充。

中国古代的运筹学案例

中国古代优秀的运筹案例 1. 孙武与《孙子兵法》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武子、孙子,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公元前535年左右出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 后来到了吴国,因为献上兵法十三篇,被吴王阖闾重用,拜为大将,和伍子胥共事,辅佐吴王,领兵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 孙武在春秋末期(公元前476年前后)所著《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其中的《始计第一》论述怎样在开战之前和战争中实行谋划的问题,以及谋划在战争中的重要意义;《作战第二》论述速战速胜的重要性;《谋攻第三》论述用计谋征服敌人的问题;《军形第四》论述用兵作战要先为自己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以等待敌人可以被我战胜的时机,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兵势第五》论述用兵作战要造成一种可以压倒敌人的迅猛之势,并要善于利用这种迅猛之势;《虚实第六》论述用兵作战须采用“避实而击虚”的方针;《军争第七》论述如何争夺制胜的有利条件,使自己掌握作战主动权的问题;《九变第八》论述将帅指挥作战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处置问题,不要机械死板而招致失败,并对将帅提出了要求;《行军第九》论述行军作战中怎

样安置军队和判断敌情问题;《地形第十》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的问题,并着重论述深入敌国作战的好处;《九地第十一》进一步论述用兵作战怎样利用地形及统兵之道的问题;《火攻第十二》论述在战争中使用火攻的办法、条件和原则等问题;《用间第十三》论述使用间谍侦察敌情在作战中的重要意义,以及间谍的种类和使用间谍的方法. 《孙子兵法》是体现我国古代军事运筹思想的最早的典籍.它考察了战争中各种依存、制约关系,总结了战争的规律,并依此来研究如何筹划兵力以争取全局的胜利.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孙子兵法》对中国的文化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 孙膑与齐王赛马 孙膑(约公元前380-公元前432),孙武的后世子孙,战国中期的著名军事家. 少时孤苦,年长后从师鬼谷子(著名隐士,精通兵学和纵横学)学习《孙子兵法》十三篇等兵书战策. 庞涓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后来乘齐国使团来魏之机,孙膑被齐使秘密接到齐国,并被大将田忌所赏识,留在府中做幕僚,奉为上宾. 孙膑的“斗马术”是我国古代运筹思想中争取总体最优的脍炙人口的著名范例(记载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成为军事上一条重要的用兵规律,即要善于用局部的牺牲去换取全局的

论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天文学发展史期末论文 题目论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指导教师易庭丰老师 院系哲学与政法学院 专业法学 姓名赵正波 学号 114020310

从古至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宇宙之大,宇宙之奥妙,吸引着人类为之探索。这一探索过程历经简单到复杂、愚昧到科学的变化。在这一过程,天文仪器起着重要作用。它是天文学家智慧的结晶,天才的发明。回首中国古代科技,在天文领域,我们为之自豪。让我们去遨游于中国古代天文仪器的长河,领略仪器的风采,感受仪器所带来辉煌成就。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浑仪等,现在让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它们各自的结构和作用。 圭表是一种既简单又重要的测天仪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组成。圭表的主要功能是测定冬至日所在,并进而确定回归年长度,此外,通过观测表影的变化可确定方向和节气。早在公元前7世纪,我国就开始使用了。据说,日晷还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早以前,人们发现房屋、树木等物在太阳光照射下会投出影子,这些影子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于是便在平地上直立一根竿子或石柱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根立竿或立柱就叫做“表”;用一把尺子测量表影的长度和方向,则可知道时辰。后来,发现正午时的表影总是投向正北方向,就把石板制成的尺子平铺在地面上,与立表垂直,尺子的一头连着表基,另一头则伸向正北方向,这把用石板制成的尺子叫“圭”。正午时表影投在石板上,古人就能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中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射,表影则最长。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中 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 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 《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 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 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 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 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 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 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 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 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漏刻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漏刻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最 古漏刻为西汉遗物,共3件,在河北满城、内蒙古伊克昭盟和陕西兴平发 现。比较完整的传世漏刻有两件,均为受水型。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 的是元代延祐三年(1316)造的;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是清代制造的。漏

古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及其局限性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辉煌灿烂,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天文数理。2. 衣食住行。3. 中华奇技。4.金戈铁马。5.翰墨华章。 天文数理主要表现在1天文:a.在天像记录方面:在夏商周时代人们就有日食和月食的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了关于流星雨和哈雷彗星的记载,这一记 载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秦时期由最早关于太阳黑子的记载;宋朝时有超新星 爆发的记载。B.在观测工具方面:隋唐五代时期发明了浑仪,元朝时郭守敬造 了登封古观象台还发明了简仪。C.在历书方面,汉武帝时期遍布了太初历,隋 唐五代时期一行制作了大衍历,元朝时郭守敬编撰了授时历,这是中国更多最 精密的一半传统历书。科技方面有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手工业专著,战国时期,出现了手工业专著《考工记》。2地理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介绍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植物资源的专著《南方草木状》;郦道元写了历史上第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专著《水经》;元朝时《救荒本草》《徐霞客游记》 涉及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城聚部落,民族 风俗等诸多方面;还有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3数学:夏商周时期发现 了勾股定理:秦汉时期《七章算术》,魏晋时期祖冲之算出了圆周率的近似值。 4 物理方面春秋时记载了小孔成像现象,声波学方面出现了曾侯乙编钟。 衣食住行方面主要体现在1,纺织:春秋时期斜织机,汉朝有手摇纺车,宋 朝有提花织机。2农业方面:a。耕作技术秦汉时期有代田法,区田法;明朝有桑基鱼塘。B.在农具发展方面,先后出现了直辕犁,耧车,耙,曲辕犁;c.在 历代农书方面,魏晋时期有齐民要术,明清时期有《农政全书》和《授时通考》3饮食多种多样,引进了许多外来品种4水利:灌溉工程有郑国渠(春秋)龙首 渠(秦汉),坎儿井(清);人工运河有邗沟、鸿沟(春秋),灵渠(秦汉),隋唐大运河(隋唐),京杭大运河(元)等5.建筑方面有许多宏伟工程,出现 形式多样的建筑,并有《营造法式》(宋)和《工程做法》(清)两步建筑规 范著作。6 城市: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并且为现代城市格局奠 定了基础。7交通》交通工具不断发展,从轿子,马车到船,形式越来越多样,并且开辟了海陆丝绸之路。8医药方面有许多著名医者,如扁鹊(春秋战国) 发明了望闻问切的诊断方法;秦汉时华佗的麻沸散和五禽戏,张仲景的《伤寒 杂病论》,他被称为医圣。隋唐五代是的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元时的金 元四家;明时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医疗方法上有针灸,并发明了人痘 接种的预防保健方法。

运筹学实用案例分析过程

案例2 解:设工地i在标准施工期需要配备的监理工程师为Xi, 工地j在高峰施工期需要配备的监理工程师为Yi. 7 总成本: minZ=∑ ( 7Xi/3 + 35Yj/12) i=1 x1≥5 X2≥4 X3≥4 X4≥3 " X5≥3 X6≥2 X7≥2 Y1+Y2≥14 Y2+Y3≥13 Y3+Y4≥11 Y4+Y5≥10 Y5+Y6≥9 Y6+Y7≥7 Y7+Y1≥14 … Yj≥Xi (i=j i,j=1,2,3,4,5,6,7) 结果如下:

"

案例五 解:穷举两种车可能的所有路线。 , 设x i为第i条路线的车的数量,那么: 求min f = 12(x1+...+x12) + 18(x13+ (x21) 因为50个点属于A,36个点属于B,20个点属于C,所以约束条件是以上所有x i乘上它对应的路线中去各个点的数量的总和分别大于等于实际这些点的数量,因为表达式过于冗长,这里省略。 ! 因为派去的车应该是整数,所以这是整数规划问题,运用软件求解。 最后得出结果: x9=4 x12=3 x19=8 x21=2 其余都等于零。 所以结果是派7辆2吨车,10辆4吨车。 路线如表格,这里不赘述。 !

案例七 解:设x ij表示在i地销售的j规格的东西。其中i=1到6对应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山东和其他省区,j=1和2对应900-1600和350-800。 求max f= 270x11 + 240x21 + 295x31 +300x41 + 242x51 + 260x61 +63x12 +60 x22 + 60x32 + 64x42 +59x52 +57x62– 1450000 在下图软件操作中,用x1到x12代表以上的未知数。 》 约束条件如上 运用软件求解,结果为:

中国古代预防医学的成就_1

中国古代预防医学的成就 在一些人的意识中“预防”一词是西方医学的专利,即使在一些医界同仁中,也很难把“预防”与中国古代医学联系起来。事实上直至明代中叶我国传统医学在预防领域一直处于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其成就以今日的科学水平来衡量仍不失先进之处。 1.先进的预防思想 预防思想的建立是源于对传染病的认识。《内经》即明确认识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疫”者,疾病之至如役使然,言其流行传染之势。“病状相似”是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特征。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疾年”的记载。意即多疾之年,显然这是由于气候环境诸因素导致疾病流行。《礼记》中说到:“孟春行秋令,则民大疫”。自然气候的失常是传染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远在2000多年以前对传染病就有了如此明确的认识,这必然导致预防思想的建立。 《周易》说到:“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是预防思想简洁明了的概括。认识到祸患灾难而预先防止它,首先不使它发生,其次发生时

有思想和物质准备,尤其是药物的准备。《内经》说得更透彻,“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立足一个“防”字,把“治未病”当作医学的最高境界,即在未病之时预先调治,使之不病,并由此逐渐形成并完善了中医学的预防体系,倡导天人合一,效法自然,顺应四时,心情娱悦,起居有常等是合理科学的预防思想的体现。 2.科学的预防理论 先进的预防思想指导,必然会产生相应的预防理论,否则这种思想将成为无的之矢的空论。对于传染病“不施救疗任何可得不相染易?”《内经》明确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是中医预防理论的基本核心“正气”指包括人体免疫能力在内的一切抵抗病邪保持健康的因素,鉴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由此而倡导调节情志,锻炼体质,顺应四时,以使正气充沛,邪不得犯。在清代就明确认识到动物性传染源的疾病,对鼠、蝇等动物、昆虫为传播媒介已有认识而倡导消灭之。《诸病源侯论》提出“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未病之时先服具有预防作用的药物,“法术”是指各种气功、导引类体育锻炼。

运筹学案例集

运筹学案例集 常州宝菱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孔念荣收集整理 运筹学的一些典型性应用 ?合理利用材料问题:如何在保证生产的条件下,下料最少 ?配料问题:在原料供应量的限制下,如何获取最大收益 ?投资问题:从投资项目中选取最佳组合,使投资回报最大 ?产品生产计划: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等,使获利最大?劳动力安排:用最少的劳动力来满足工作的需要 ?运输问题:如何制定最佳调运方案,使总运费最少 一、生产计划问题 案例1(2-4)、某工厂用A、B、C、D四种原料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甲和乙所需各种原料的数量以及在一个计划期内各种原料的现有数量见下表所示。又已知每单位产品甲、乙的售价分别为400元和600元,问应如何安排生产才能获得最大收益? 已知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及A、B两种原材料的消耗、资源的限制,如下表:

问题:工厂应分别生产多少单位Ⅰ、Ⅱ产品才能使工厂获利最多? 案例3(2-25)、某公司面临一个是外包协作还是自行生产的问题。该公司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都需要经过铸造、机加工和装配三个车间。甲、乙两种产品的铸件可以外包协作,亦可以自行生产,但产品丙必须本厂铸造才能保证质量,数据如下表所示。 问题:公司为了获得最大利润,甲、乙、丙三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件?甲、乙两种产品的铸造中,由本公司铸造和由外包协作各应多少件? 案例4(2-28)、永久机械厂生产Ⅰ、Ⅱ、Ⅲ三种产品,均要经过A、B两道工序加工。设有两种规格的设备A1、A2能完成A工序;有三种规格的设备B1、B2、B3能完成B 工序。Ⅰ可在A、B的任何规格的设备上加工;Ⅱ可在任意规格的A设备上加工,但对B工序,只能在B1设备上加工;Ⅲ只能在A2与B2设备

中国古代天文学

中国古代天文学 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远古时候,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就自然会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找出它的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历法,用于生活和农牧业生产活动。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早期天文学的内容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天体测量学。 中国古代的天象纪事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们就注意到物侯和天象的周期变化有密切的联系,于是开始了对日、月等天象的观察。此后,中国人长期不断地辛勤致力于天象的观察和记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留下了关于太阳黑子、彗星、流星、新星等的各种记录。这些天象纪事不仅内容详实,年代延续,其中许多还是世界上最早的记录,至今对于现代天文学的研究仍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日出黄有黑气——黑子的记录 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气体漩涡,由于其温度比太阳其它部分的温度低,所以光芒也较之其它处幽暗一些,从地球上看仿佛是太阳表面出现了黑色的斑点或斑块,所以又称日斑。关于太阳黑子,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观测记录。大约在公元前140年前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日中有踆乌”的记述。现今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太阳黑子记事,是载于《汉书?五行志》中的河平元年(公元前28年)三月出现的太阳黑子:“河平元年……三月己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一记录将黑子出现的时间与位置都叙述得详细清楚。 有星孛入于北斗——彗星的记录 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彗星包括彗发、彗核、彗尾三部分。彗尾是彗星离太阳近时,彗发变大,太阳风和太阳的辐射

压力把彗发的气体和微尘推开生成的,形状像一把大扫帚,所以在中国民间又把彗星叫做“扫帚星”。中国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拥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彗星记录。我国古代称彗星为“星孛”,《春秋》上记录了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出现的彗星:“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日食的记录 日食是一种太阳被月球遮蔽的现象。当月球在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会走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这时月球的影子落到地球表面上,位于影子里的观测者便会看到太阳被月球遮住,这就是日食。书经?胤征篇》记载:“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失驰,遮人走……”,描述了夏代仲康元年日食发生的时候人们惊慌失措的场面。《诗经?小雅》中还以诗歌的形式记载着发生的日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从我国春秋时期到清代同治十一年(公元前770年——公元1874年),有记载的日食共985次,其中年月不符,无日食可考的仅有8次,不及总数的1%。 夜中星陨如雨——流星的记录 繁星密布的夜空中,常常能看到一道白光一闪而逝,这就是流星。有时候还能看到天空的某个区域有无数亮光四下飞流,好像下雨一样,这就是壮观的流行雨现象。流星和流星雨是行星际空间中称为流星体的尘粒和固体块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产生的光迹。 中国人对流星群、流星的记载,早于其他国家。古书《竹书纪年》中就有关于流星的记录:“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左传》的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琴座流星雨记录。我国古代的流星雨记录达180次之多。 星见于房——新星和超新星的记录

运筹学案例分析

. 案例描述西兰物业公司承担了正大食品在全市92 个零售店的肉类、蛋品和蔬菜的运送业务,运送业务要求每天4 点钟开始从总部发货,必须在 7:30 前送完货(不考虑空车返回时间)。这92 个零售点每天需要运送货物0.5 吨,其分布情况为:5 千米以内为A区,有36个点,从总部到该区的时间为20分钟;10千米以内5千米以上的为B区,有26个点,从总部到该区的时间为40分钟;10千米以上的为C区,有30个点,从总部到该区的时间为60 分钟;A 区各点间的运送的时间为5分钟,B区各点间的运送时间为10分钟,C区各点间的运送时间为20 分钟,A 区到B 区的运送时间为20 分钟,B 区到C区的运送时间为20分钟,A区到C区的运送时间为40 分钟。每点卸货、验收时间为30 分钟。该公司准备购买规格为2 吨的运送车辆,每车购价5 万元。请确定每天的运送方案,使投入的购买车辆总费用为最少。 二.案例中关键因素及其关系分析 关键因素: 1. 首先针对一辆车的运送情况作具体分析,进而推广到多辆车的运送情况;

2. 根据案例中的关键点“零售点每天需要运送货物0.5吨” 及“规格为2吨的运送车辆”可知就一辆车运送而言,可承 担4个零售点的货物量; 3. 根据案例中的“运送业务要求每天4点钟开始从总部发货,必须在7:30前送完货(不考虑空车返回时间)”可知每天货物运送的总时间为210分钟,超过该时间的运送方案即为不合理; 4. 如下表以套裁下料的方法列出所有可能的下料防案,再逐 个分析。 三、模型构建 1、决策变量设置 设已穷举的12个方案中方案i所需的车辆数为决策变量Xi (i=1 , 2- 12),即: 方案1的运送车台数为X1; 方案2的运送车台数为X2; 方案3的运送车台数为沁;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 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 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 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早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描绘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 象,进而对太阳上的变化也屡有记载,描绘出太阳边缘有大小如同弹丸、成倾斜形状的太 阳黑子。 公元16世纪前,天文学在欧洲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在从2世纪到16世纪的1000 多年中,更是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在此期间,我国天文学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取得了辉煌 的成就。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即:天象观察、仪器制作和编订 历法。 (左图为甲骨文干支表) 我国最早的天象观察,可以追溯到好几千年以前。无论是对太阳、月亮、行星、彗星、新星、恒星,以及日食和月食、太阳黑子、日珥、流星雨等罕见天象,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记载,观察仔细、记录精确、描述详尽、其水平之高,达到使今人惊讶的程度,这些记载至今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我国河南安阳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已有丰富的天文象现的记载。这表明远在公元前14世纪时,我们祖先的天文学已很发达了。举世公认,我国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天象记载。我国是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天文现象最精确的观测者和记录的最好保存者。 我国古代在创制天文仪器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性地设计和制造了许多种精巧的观察和测量仪器。我国最古老、最简单的天文仪器是土圭,也叫圭表。它是用来度量日影长短的,它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已无从考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