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关键梗阻问题分析与建议

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关键梗阻问题分析与建议

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关键梗阻问题分析与建议
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关键梗阻问题分析与建议

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关键梗阻问题分析与建议

编者按: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梗阻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梗阻问题出现在不同的环节、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本文选取财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个重点领域的改革进行分析,找出其梗阻问题存在的关键环节,并提出破除关键梗阻问题、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全面深化改革周期,各项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但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弊端暴露出来,由于机制缺陷、利益固化等原因在改革推进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梗阻

问题,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落地。深化改革就必须抓住关键梗阻问题,“打蛇打七寸”,对症下药。

一、财税体制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是多项改革的基础性改革。2014年6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预算管理改革、税制改革、理顺中央地方事权与财权划分关系三大任务,要求重点工作和任务在2016年基本完成,到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目前来看,除预算管理制度

改革、营改增有明显进展外,税制改革的其他税种、央地间事权与财权的合理划分进展缓慢。

(一)关键梗阻问题

利益格局错综复杂。财税体现了央地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各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财税体制改革预示着各方利益格局的再调整,难度很大。例如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出已久,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

代中期,时至今日技术条件也已基本成熟,但仍然雷声大雨点小,难以落实,这与改革触动了一大批资产拥有者的利益有直接关系。2015年,清理规范各地税收优惠政策以国家文件的方式出台,这对于规范税制、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文件一出台便“夭折”,这里面体现的

便是各地政府的利益考量。

央地事权与财权的合理划分缺少可操作的改革方案。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试点企业整体税负下降,“营改增”不

利于地方税收增长;而按照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所设计的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等地方税种迟迟没有完善起来,地方税税基有限。与有限的财税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政府建设成本不断攀高、城镇化要求地方政府支付的人口转移成本也在明显增加,而随着土地使用的正规化,基层政府赖以生存的土地财政也将收紧。

可以说科学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和财权已经迫在眉睫,但目前仅有方向性的提议。《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是推进相关改革的巨大一步,但对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就业等确定为中央与地方共同财政事权的领域具体如何划分,仍未有可操作的方案,这些恰恰正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改革难点。

法治性不足。我国财税制度多以政策而不是法的形式存在,这就增加了其随意性,为执行中的任性预留了空间。例如,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尤其是区域优惠政策过多,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省(区、市)。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和财税部门执法不严或者出台“土政策”,通过税收返还等方式变相减免税收,侵蚀税基、转移利润,制造税收“洼地”。

(二)破除关键梗阻的建议

综合考量平衡各方利益。财税制度改革涉及到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必须考虑相关各方的承受力。社会资源总量是既定的,政府、企业与个人都是利益相关者,打破旧有分配格局建立新的分配格局,必须建立科学的分配原则,综合考虑各方利益。在政府?c企业之间,改革应侧重于效率,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增强其经营活力,促进创新发展;在政府与个人之间,改革应侧重于公平,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在央地之间,要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

改革方案设计具体化。根据2020年现代财政制度基本

建立的时间表,整个“十三五”时期,是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快设计具有明确指向的可操作的方案,尽可能快地推动央地事权和财权的合理划分。既“理顺”收入分成,也改革“事权”划分,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中央层面一方面上收部分事权,特别是跨地区的公共事务支出,例如人口转移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中央应适度下放部分财权,以稳定地方财源。应加快构建地方税体系,赋予地方一定自主税收管理权限。

坚持法治原则。财税体制改革要落实法治原则,法治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很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形成改革共识。无论是预算改革、税制改革,还是央地政府间财政关系重构,都应不失时机地践行法治原则,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推动立法进程来促进改革。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本届政府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抓手和突破口。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大幅精简70%,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大幅精简85%。同时,国务院明确要求,取消下放审批事项时,必须同步研究提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和办法。对于改革的效果,进行了专项

督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到今天,可以说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

(一)关键梗阻问题

决策设计过程相关利益方参与度不足。本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自上而下的推动力量强,改革推进到今天多局限在政府内部,改哪些、怎么改多由政府直接决定,社会介入程度很低。很多行政审批项目与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的直接利益息息相关,但利益相关方却很少有机会进入决策设计过程,这就使得一些改革的设计不切实际、没有针对性,没有真正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降低了改革的含金量。

中央政策的效应逐级衰减。一是政令不畅的“堰塞湖”依然存在,改革被人为“截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项目名亡实存。例如,部分名义上取消的行政许可,仅仅是在统计上减少了数目而已,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保留;或是将项目进行合并,玩数字游戏,结果仅仅是看上去减少了行政许可。二是变相审批。将原有行政审批项目改称为“服务”项目、“委托”项目、“交办”项目等,或是将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转移给非行政机关的组织,如行业协会,技术检测机构等。与改革相匹配的新机制

滞后。从前置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这一重要的转变还没做到位、做踏实,对市场的正常有序运行形成巨大挑战。以工商注册制度改革来说,注册企业的条件大大降低,但与之相匹

配的事中事后监督机制缺位,信用体系建设尚未完善,大量良莠不齐的主体进入市场,直接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一些好政策没有细化,到基层没有明确的承接主体,或者仍按老路子来,事情推不动、办不了。改革之后基层政府责任重了,但人员编制、技术、财力等方面并没有配套,一些权利下放管不了、管不好。

(二)破除关键梗阻的建议

推动审批制度法治化、规范化建设。通过法律严格界定各行政机关的职能和任务,明确设定审批权限,对行政权力的使用形成根本性约束。加大对法律、行政法规修订的统筹力度,全面梳理现有法律、行政法规设定行政审批情况,对明显不适应时代需求的内容统一进行修订。不断规范行政审批的全过程,例如在受理环节,建立公示制度,对审批项目名称、设定依据、实施主体、条件、程序等内容予以公示;在实施环节,严格限定审批时限,规范审批程序,并普遍实行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

广泛吸纳相关各方参与决策。审批过程应该是一个公开的过程,在一些涉及相关方利益问题的决定上把他们排斥在外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公正的。下一步要积极推动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要开辟渠道,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直接影响到的企业、个人、组织的意见吸纳进政策制定环节中来。

强化基层能力建设,坚持放管结合,细化“接棒”工作。

地方政府和部门应明确承接主体,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建立可操作性的标准化流程。不固守已有制度,根据担子的大小确定人员编制、经费划拨等支撑力度,形成人、事、财相匹配的运行机制。坚持放管结合,政府切实退出“越位点”,弥补“缺位点”,做到?政放权和加强监管相协调、齐推进。注重改革的整体设计、统筹实施,通过自上而下的力量,推动信息等资源在部门间整合与共享。

三、户籍制度改革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随后各省陆续出台了各自的改革方案。政策出台的效果和社会反响并不强烈,没有出现转户人口的实质性增加。目前各地实现的农民转市民指标,多是通过征地实现。在少数一线城市之外,农民进城的生活压力和成本高,城市户籍的含金量和吸引力不足。

(一)关键梗阻问题

多项改革涉及多个部门,统筹难度大。户籍制度发展到今天,附着的社会管理功能、经济利益分配以及社会福利格局较为复杂,就业、住房、教育、土地、养老、医疗、生育、信息支持、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都直接和户籍挂钩。户籍制度改革不单纯是户口的放开,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就意味户籍制度改革在落实过程中涉及到多个部门的统

筹协作,难度很大。

中央和地方的成本分担责任没有合理划分。在现有财税体系下,地方政府承担了绝大部分的人口转移成本,对于地方财政压力很大。特别是发展任务严峻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不愿也无力承担高额的人口转移成本。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一个60岁以上农民进城仅所需要补交的社会保险费用已达

百万,且大部分由区财政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不愿意主动推动改革也是情理之中。

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中地方利益壁垒突出。我国现有的社会福利体系是分地区、分城乡、分职业人群设计的,具有明显的碎片化和差异化特征。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公共服务制度将更多的人口纳入到服务体系中,对于福利制度的统筹层次要求很高,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的前提下,直接取消各地的公共服务筛选机制并不现实,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二)破除关键梗阻的建议

科学设计改革成本分担机制。加快做好农村转移人口落户成本数据核算和测算,建立由政府、企业和转户个人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改变以户籍人口为依据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构建以城市实际承载人口为主要依据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中央政府要对支出压力较大的地区和公租房、义务教育等重要的改革领域承担起更多支付责任。各类奖补政策要提高精准性,省级政府要承担起更多的配套责任。

增强统筹,打破部门、地方利益壁垒。在中央层面上,成立户籍改革专门机构,明确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制定改革短期、中长期规划以及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其统筹协调下,各部委各尽其责,密切配合。各地按照中央的要求和统一部署,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改革措施,着力破除社会福利制度的碎片化,形成改革合力。

赋予地方政府一定的改革灵活性。以依葫芦画瓢的文件来落实改革,显然无法真正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我国地域辽阔,行政区域划分复杂,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别巨大。户籍制度改革最终必须落实到每个行政区域的改革,应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放权于地方。

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09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标志的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展开。各界寄予厚望的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药物制度改革等推进缓慢,远未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就偏离了改革的初衷。事实上,由于改革的滞后和反复,一些问题和矛盾甚至更加突出和严重,例如,三甲公立医院人满为患、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实际药价不降反升、基层医疗人才极度匮乏等。

(一)关键梗阻问题

整体布局在供给侧发力不够。总体来看,中央层面对于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视程度很高,曾经一度成立由副总理担任组长、20个部门组成的医改领导小组,推进改革的决心很大。但从顶层设计来看,整体布局在供给侧发力不足。大量精力投入医药系统改革、医保制度建设,在破除垄断、增加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上疏于着墨,导致供需更加不平衡,看病变得更难。

核心环节改革探索仍未有定论。公立医院改革处于关键环节,也是改革的难点。自2009年以来,公立医院改革试

点已经大范围铺开,却迟迟没有得到对全国范围内公立医院改革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答案。2017年4月卫计委等七部门下发《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的通知》,要求9月30

日前,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然而,此次通知提出明确要求的是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和取消药品加成,但就公立医院自身到底如何改革仍没有明确的方向性指导意见,特别是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人事权和财务权的管理主体、人事制度改革、医院与政府的关系这些敏感而又核心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从过去八年的改革实践来看,国家层面大方向不明确,地方探索大多是一头雾水,瞻前顾后,多以求稳为第一原则,导致改革难以有突破性进展。

具体改革因果倒置。目前政府层面正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广家庭医生制度,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表现出预期中的热情。建立完善分诊制度不应该是强迫大家去

基层看病,而是要普遍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只有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了、医保支付制度和支付标准协同了,分级诊疗才能真正成为惠民利国之事。当前这种改革推进的方式不仅不会收到预期效果,还会造成民众的反感,增加改革的阻力。

地方探索被束缚。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探索,一些地方政府表现出了较高热情,特别是大城市对于优化自身医药卫生体制,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遗憾的是,很多探索还未见效,便被上级部门叫停。例如,2012年深圳市允许辖区内医生到三个以上执业地点自由多

点执业,但不久后方案被撤回。其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家卫计委,其核心反对意见就在于多点执业“无须再经过医疗机构批准”上,理由是“不方便医院对医生进行管理”。

(二)破除关键梗阻问题的建议

尊重医药卫生领域的现实和规律,科学推进改革。科学分析医药卫生领域规律,尊重医药卫生领域的现实,高度重视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以系统推进的方式推进公立医院整体改革。不再以点的形式无穷尽的进行试点改革,而是要在点的基础上进行面的改革。以强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为基本前提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将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点从要求需要方转向强化供给侧建设。

优化决策机制。统一决策层思想,分析清楚因果关系,抓住关键环节,集中发力。特别是要将医生、医院管理者、

基层卫生管理人员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群体吸纳到医改的

决策过程中,避免过度依赖专家,脱离实际。

给予地方充分的探索空间。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各不相同,面临的实际问题也千差万别。在坚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基础上,应该给予地方充分的改革自主权,特别是对于愿意先走、快走的地方要给予足够的容错空间,对于好的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广。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

权力监督要盯住重点领域 抓住关键环节

权力监督要盯住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 南通市监察学会黄健安[摘要]监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所有掌握公共权力的人都是监督对象。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监督的重点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内容是人财物的管理使用。《工作规划》要求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唯有如此,才能取得监督实效。 [关键词]权力监督;重要领域;关键环节腐败分子之所以堕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权力失去有效的监督。那么怎样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有效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呢?中共中央印发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强调要“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而要落实这一要求,必须理清监督思路,健全监督制度,强化监督措施。 一、对权力行使实施有效监督必须理清监督思路监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所有掌握公共权力的人都是监督对象。监督所有拥有公共权力的人能否正确行使权力是完全正确的,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明确监督的重点对象是谁,只有明确了监督的重点对象,我们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取得好的监督效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

督。在沈阳“慕马大案”中被查处的23名副厅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有17人是“一把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明确了监督的重点对象以后,我们还要明确监督的内容,也就是监督什么?十七大报告指出,对人财物管理使用进行监督。从我们查处的一些腐败分子来看,他们几乎都处在权力部门,掌握着人、财、物大权,如果对这些部门的权力不严加监督,产生腐败则是必然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掌握人、财、物的权力部门容易滋生腐败问题外,还有管理国有资产和管理大工程的招投标的权力部门,如交通、建设、国土等行政管理部门更是一分权力,万分利润,近年全国有13个交通厅长先 后落马即可证明。 通过以上对监督对象和监督内容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监督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一个是涉及到用人权、司法权、 行政审批权、行政执法权以及对财政资金和国有资产有支配权的领域。我们只有加强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不断健全监督制度,强化监督措施,才能取得监督实效。二、对权力行使实施有效监督必须健全监督制 度目前,我们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制度应当说不少, 但真正执行到位的太少。究其原因,当然有制度本身的缺陷,但更主要的是领导权力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干扰破坏使得 制度走样变形、可有可无、形同虚设。时下,流行的“潜规则”

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关键梗阻问题分析与建议

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关键梗阻问题分析与建议 编者按: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梗阻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从“最先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改革推进过程中的梗阻问题出现在不同的环节、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本文选取财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个重点领域的改革进行分析,找出其梗阻问题存在的关键环节,并提出破除关键梗阻问题、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新的全面深化改革周期,各项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但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弊端暴露出来,由于机制缺陷、利益固化等原因在改革推进的各个环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梗阻 问题,严重阻碍了改革的落地。深化改革就必须抓住关键梗阻问题,“打蛇打七寸”,对症下药。 一、财税体制改革 财税体制改革是多项改革的基础性改革。2014年6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预算管理改革、税制改革、理顺中央地方事权与财权划分关系三大任务,要求重点工作和任务在2016年基本完成,到2020年各项改革基本到位。目前来看,除预算管理制度

改革、营改增有明显进展外,税制改革的其他税种、央地间事权与财权的合理划分进展缓慢。 (一)关键梗阻问题 利益格局错综复杂。财税体现了央地之间、政府和社会之间、各地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财税体制改革预示着各方利益格局的再调整,难度很大。例如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提出已久,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 代中期,时至今日技术条件也已基本成熟,但仍然雷声大雨点小,难以落实,这与改革触动了一大批资产拥有者的利益有直接关系。2015年,清理规范各地税收优惠政策以国家文件的方式出台,这对于规范税制、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文件一出台便“夭折”,这里面体现的 便是各地政府的利益考量。 央地事权与财权的合理划分缺少可操作的改革方案。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营改增”试点情况看,试点企业整体税负下降,“营改增”不 利于地方税收增长;而按照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所设计的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等地方税种迟迟没有完善起来,地方税税基有限。与有限的财税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政府建设成本不断攀高、城镇化要求地方政府支付的人口转移成本也在明显增加,而随着土地使用的正规化,基层政府赖以生存的土地财政也将收紧。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理论研究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理论研究 宋伟民 [摘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区域,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主要是做好风险梳理、制度建设、监督、考核和廉政教育五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防控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企业核心业务和权力运行,其二就是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在政府部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般是指工程建设、土地管理、资金管理、行政审批、干部任用等方面;在电网企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指电费收缴、电费管理、工程建设、各类电网改造、物资采购等方面;在学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指教育收费、招生就业、评先评优、学术活动、物资招标采购、工程建设、废旧物资处理等方面。各行各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同小异,其特点是掌握着行政审批权、经营管理权、财政计划权、项目分配权、资金调配权、人事升迁权等等。这些领域之所以属于重点监督对象,原因就在于“权力”。“权力”是不会产生腐败的,腐败的主体是某些掌握“权力”的人,对权力的滥施滥用,导致了腐败的发生。 从近年来电力系统发生了一些违法违纪案件也可得到印证,这些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群众反映强烈。有的是单位的一把手,有的是部门主任,有的是班组长,都属于从事“核心业务”人员。他们的行为在电力系统具有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电网企业的良好形象,因此要紧紧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对策,以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一、科学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国网公司在构建“三化三有”特色惩防体系时提出以风险防控为切入点推进惩防体系“业务化”,要求“围绕核心业务和重点领域,健全制度,优化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易发腐败关键环节的动态监控,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核心业务流程运转过程中的腐败行为。”2009年,我们针对三种重要人员、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围绕六个重点领域,科学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三种重要岗位及人员即全体中层及以上干部、掌管人、财、物、事分配处置权和审核把关权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学工人员。三个关键环节即决策部署、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估环节。六个重点领域即思想作风、干部人事、财务资产、教育教学、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和招投标领域。 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报告和监督改进等五个步骤科学排查廉政风险点。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重点把握廉政风险依存于业务风险、又具有自身规律的特点,找准廉政风险与业务风险的结合点。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对识别出的廉政风险按照发生的概率、造成的后果两个维度进行评估,划分风险等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管理办法

鞍山市双山医院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减少医患纠纷,缓解医患矛盾,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病历书写、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隐私权、医疗质量培训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关键环节。 1、必须加强对病历书写的管理。医疗质量和安全核心制度在病历中应得到得到具体体现。 (1)、医院每年由医务科组织病历书写培训至少两次,接受培训人员在培训记录上签字,每年缺席两次以上培训的人员,年终考核不得评为优秀。 (2)、病员入院后经治医师或值班医师必须于6小时内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其内容包括病例特点、拟诊讨论(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等。 (3)、入院记录力求详尽、整齐、准确,要求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4)、施行有创诊疗操作应在操作完成后即刻书写记录,其内容应包括操作名称、时间、步骤、结果及患者一般情况、记录过程是否顺利、有无不良反应,术后注意事项、操作医师签名等。 (5)、科内或全院性会诊记录应另页书写,申请会诊医师和会诊医师均应认真填写记录并签字。 (6)、疑难病症的讨论、手术病人的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术后记录等均应在病程记录和相应的记录本内完整记录。 (7)、因抢救急危患者,未能及时书写病历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

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8)、病历质量检查组对出院病历进行抽查。每位医师书写的病历每月抽查3-5份,并将抽查情况通报各科室。病历质量抽查结果将纳入科室绩效工资核算体系,具体如下: A、每份乙级病历,扣经治医师绩效100元。 B、每份丙级病历,扣经治医师绩效200元,杜绝丙级病历的产生,严格要求经治医师及科室进行整改。 2、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和隐私: (1)、特殊及大型检查应先征得病人及家属签字同意。 (2)、使用昂贵药品,特别是自费药品应征得病人及家属签字同意。 (3)、使用特殊治疗方法前应先征得病人和(或)家属签字同意。 (4)、侵袭性操作实施前应先征得病人和(或)家属签字同意。 (5)、手术方案的选择、实施应先征得病人及家属同意。术中根据治疗需要而变更原方案应尽量征得病人家属同意并签字。 (6)、医务人员不得以口头和/或书面形式宣扬病人隐私。不得以任何理由拿病人的疾病、身体缺陷或痛苦往事做不恰当的渲染,严禁将病人私人信息泄露与扩散。 (7)、因教学需要将病人做示教病例前应先征得病人或法定监护人同意。 (8)、做某些检查(如妇科)或诊治时应采取隐蔽性保护性医疗措施(如隔室、拉围帘等)。 3、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培训。 (1)、医务科和护理部每年组织开展的诊疗、护理常规培训不得少于两次。每位医护人员需参加培训。 (2)、医务科每年组织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医学基础知识、医疗质量管理规定方面的培训至少各一次,每位医务人员不得缺席。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全文https://www.wendangku.net/doc/097190493.html, 2015年10月08日10:16 中国电子商 务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 (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新格局。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承接产业及资本转移,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我国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

重要领域重点突破

重要领域重点突破 从改革全局来看,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成败,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突破重要领域、打通关键环节,将是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对推进改革大业至关重要。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任何人也无法回避,考验着我们改革的智慧和技巧,更考验着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近日,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确定。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将成工 产总值全球第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如何齐头并进?社会转型不断深化,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如何互补短长?如果说改革是一盘大棋局,回答好这些问题,就是理顺各个棋子之间的关系,确定战略中的主战场、找准进攻中的主方向。 在改革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上不断攻坚克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任何人也无法回避。只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才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只有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才能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只有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

改革,才能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只有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才能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只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才能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这些重要领域的关键问题,考验着我们改革的智慧和技巧,更考验着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从这些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出发,《政府工作报告》划定了今年改革的六项重点任务。无论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还是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无论是深化价格改革,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岗位标准措施与质量指标》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岗位标准措 施与质量指标》 关于印发《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岗位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试行)》的通知 各临床医技科室: 为保证和持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医疗安全,根据《三级肿瘤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xx年版)》要求,现将我院《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岗位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xx年八月十六日 医疗质量关键环节、 重点部门岗位安全管理标准与措施(试行) 为保证和持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使医疗质量管理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医疗安全,制定本标准与措施: 一、手术系列科室标准: 1、诊断治疗符合“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流程”。 2、病人住院诊断准确率、治愈率符合医疗规定标准,并合理用药(住院药品费用≤48%)。 3、住院时间符合有关规定时限,如平均住院日≤18天,择期手术术前住院日≤3天等。 4、抗菌药物等临床使用符合相关规定。

5、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6、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 7、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达到95%以上。 8、病历质量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规范执行 9、甲级病历≥95%,无丙级病历。 10、消毒灭菌按照“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措施: 1、严格执行“临床技术诊疗操作规范和流程”。 2、积极行术前检查,选择最佳、最快,最适宜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3、严格执行医院择期手术管理制度,时限3天内,疑难危重病员及时会诊讨论,报告相关部门和院领导。 4、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 5、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等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登记报告制度、患者转诊制度,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6、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承担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任务。 7、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尊重患者人格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等。将病情诊断、特殊贵重仪器检查、特殊治疗、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等详细情况告知患者或家属,并让其同意、签字; 8、按规范书写病历,及时、认真,字迹清楚,内容完整,科主

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措施

哈密市山南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党支部 加强重点领域监督措施 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紧紧扣住“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环节,而抓好责任的分解、考核是前提,加强监督检查是保证,加强配套制度建设是基础 一、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 这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的首要环节,是责任制的基础。 1、细化任务分工 在项目党支部成立初期对反腐倡廉建设任务进行分解时,任务分工要做到班子成员全覆盖,每项工作任务要明确主要责任部门和主要责任人。各地方、各部门单位也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单位的实际,做好承办任务的再分解、再落实,将承办任务分解到各职能科室和下属人员身上,明确每一项工作的负责人、任务要求和完成时限,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机制。 2、明确责任主体 在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时,除了要明确领导班子的责任外,把重点放在领导干部个人的责任上,根据职权和任务的不同,规定不同的责任,特别是要对“一把手”的责任

提出明确的要求。避免出现个人领导责任变成集体领导责任,集体领导责任变成谁也没有责任的情况。 3、完善党风廉政责任状 与推进廉能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相结合,结合岗位职责和廉能风险点制定“共性+个性”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在保留共性部分的基础上,根据班子成员、各下属部门和单位、各岗位,不同的工作职责和特点制定出相应的个性责任条款,并就“谁该承担责任、在哪些问题上承担责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提出明确具体的责任条款。 二、完善考核机制,注重结果运用 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考核评价体系,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关键环节。 1、注重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加大日常工作完成情况在考核内容中的比重,将各分部开展工作的信息、资料报送和项目部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督查、专项督查情况以及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列入考核范围。 2、完善责任考核的方法 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能够量化的内容要尽量量化,同时还要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注重民主测评,让职工代表、少数民族代表、部门负责人、党员干部及基层群众代表参与评议项目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履行党风廉政

发电企业易发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自查报告

xxx公司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自查自纠工作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xx公司《关于xxx通知》,按照要求,xxx公司结合年中党风廉政建设自查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全面审查集团公司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深刻剖析公司人事管理、账务管理、燃料管理和招投标等容易发生腐败问题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认真开展监督,积极研究治理措施,根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现将自查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面部署自查工作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通过文件传阅,党政联系会,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对文件进行了认真、系统的学习。并按照xxx要求,积极研究部署自查自纠工作。 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公司纪委书记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任组员的自查自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监察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开展易发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自查自纠工作,并组织重点岗位人员对治理措施进行研究与制订。 二是狠抓自查深度。公司自查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对自查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要求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开展自查,要客观深入、实事求是,深刻揭露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积极研究治理措施,将问题及时根除,将风险规避到最小。 二、易发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自查情况招投标及物资采购方面。公司严格执行xxx招投标管理制度,并结合公司实际制订发布了竞争性谈判及询价采购管理制度,各项物资采购工作均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执行。今年以来公司共进行招投标及物资采购xxx项,其中xxx万元以上的项目xx项,均报河南公司进行集中招标。xxx万元以下的项目xxx项,全部采用自行招标或询比价采购,在设备选型上,公司要求专业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及设备要求提交设备选型资料,坚决杜绝与设备供应商私下接触的行为,一经发现,严格查处。经营管理工作人员认真执行网上采购工作流程,监察部不定期对网上采购进行抽查,公示时间、方式、范围、信息均合乎要求,未发生违纪现象。在开标及价格谈判上,公司始终坚持做到让监察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并现场宣布预中标人或敲定谈判价格,确保招标和谈判程序符合规定。 燃料管理方面。一是认真做好燃料管理各环节的廉洁自律建设。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廉洁自律建设,严格落实燃委会等各项工作制度,凡属燃料管理相关的重点工作,必须经公司燃委会集体讨论通过,燃料管理各项重要工作流程必须经相关部门共同会签,确保了燃料管理工作的规范、稳定运作。公司纪委注重加强燃料管理人员的廉洁教育,纪委书记曾先后五次亲临现场做廉政教育,并对个别人员进行重点谈话,进一步深化廉洁从业理念。党支部除利用“三会一课”加强廉洁教育外,还坚持每月进行廉政分析、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教育职工主动向组织汇报廉洁从业心得,从心理上及时铲除腐败滋生的苗头。二是认真做好地方煤入厂煤验收环节的管理与监督。自公司xxx年xxx月份开始启动地方煤采购工作以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地方煤入厂验收的检查与监督。严格执行双采双化,保证煤样的代表性及热值的准确性;及时成立职工燃料监督岗,扩充监督力量,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督力度;适时召开地方煤供应商座谈会,宣讲公司燃料管理工作流程,引导供应商与公司燃料管理人员共同建立起高效、廉洁的工作秩序。 资金管理方面。自公司成立以来,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及集团公司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从严从细抓好财务管理工作,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的审批流程,凡是大额资金的管理使用均由公司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财务管理人员配置严格按照xxx要求,全部持证上岗,内部牵制机制落实到位。资金管理制度共建立完善11项,其中对财务人员回避制度、定期轮岗等重点环节都做了严格要求。同时,本次自查借助于资金管理效能监察整改工作,又对资金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监察人员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全面跟踪,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人事任免方面。公司严格遵照xxx相关制度要求,建立规范了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在干部选拔中坚持工作原则、严格任用条件,严肃工作纪律,选拔过程坚持集体决策和加强监督检

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学校美育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美育”并不是一门课程,而是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是所有教育内容和教学课程都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育人”,而“美育”就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分目标”——将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培育成“美的人”。“美的人”就是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知识、美的行为的人;是能够辨别与认识美并善于发现与创造美的有良好审美素养的人。我们可以说,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类课程是以美育为基本内容的课程,但并不是说这些课就一定是“美育课”。如果这些课上教师有不美的语言、不美的行为等,那仍然不是美育;而如果这些课被纳入中高考,那就变成了“考试课”。 美育不是一项专业技术,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的素养,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方法。前面谈到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育成“美的人”,前提当然是每一个教师一定都是“美的人”。只有在此基础上,每一个教师在自己所教学科的每一堂课上才能恰当发掘学科的审美要素,并用自己美的教学行为,如美的教学语言、书法、板书等,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美育。 显然,教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是美育教师,要在学校教育中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就应该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合格的美育教师,而不是去培养专门的“美育教师”。 明确了美育的本质,加强相关培训就不是对“美育教师”的培训,而是对教师的“美育培训”,让欠缺美育知识的教师补一补美学基础、美育概论以及学科美育基础知识,并交流美育经验、探讨美育方法等。 另外,也要防止掉进对美育的考核与评价的陷阱。一个教师是不是“美的人”,是不是以“美的人”为目标培育学生,这都是很难数字化的。可一旦进入考核与评价系统,其结果就很可能只剩下一组冷冰冰的数字,而数字的大小不仅可能与美没有关系,甚至还会与弄虚作假发生关系。美育所需要的是美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这样的管理本身就是不美的。 “美育”并不是一门课程,而是教育的一项基本目标,是所有教育内容和教学课程都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育人”,而“美育”就应该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分目标”——将每一个受教育者都培育成“美的人”。“美的人”就是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感、美的知识、美的行为的人;是能够辨别与认识美并善于发现与创造美的有良好审美素养的人。我们可以说,音乐、美术、戏曲等艺术类课程是以美育为基本内容的课程,但并不是说这些课就一定是“美育课”。如果这些课上教师有不美的语言、不美的行为等,那仍然不是美育;而如果这些课被纳入中高考,那就变成了“考试课”。 美育不是一项专业技术,而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理应具备的素养,也是教育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方法。前面谈到要将每一个学生都培育成“美的人”,前提当然是每一个教师一定都是“美的人”。只有在此基础上,每一个教师在自己所教学科的每一堂课上才能恰当发掘学科的审美要素,并用自己美的教学行为,如美的教学语言、书法、板书等,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美育。 显然,教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应该是美育教师,要在学校教育中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就应该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合格的美育教师,而不是去培养专门的“美育教师”。 明确了美育的本质,加强相关培训就不是对“美育教师”的培训,而是对教师的“美育培训”,让欠缺美育知识的教师补一补美学基础、美育概论以及学科美育基础知识,并交流美育经验、探讨美育方法等。 另外,也要防止掉进对美育的考核与评价的陷阱。一个教师是不是“美的人”,是不是以“美的人”为目标培育学生,这都是很难数字化的。可一旦进入考核与评价系统,其结果就很可能只剩下一组冷冰冰的数字,而数字的大小不仅可能与美没有关系,甚至还会与弄虚作假发生关系。美育所需要的是美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这样的管理本身就是不美的。

2020年经济宏观调控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措施——党课讲稿(12页)

2020年经济宏观调控的重点领域和重点措施 (党课讲稿)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一方面,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其他改革的引擎,同时也是其他体制改革和综合体制改革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牵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促进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深化。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的根本表现在利益,经济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基础。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加强宏观战略定力,保持经济稳中向好”。 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实现2020年经济预期目标 201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突出问题导向,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向,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又

着眼长远,突出目标导向,确保中国经济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会议强调,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 会议指出,在工作中,我们形成一些重要认识。这些重要认识我们概括为四个“必须”。 一是“必须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言外之意是宏观调控依然要避免“大水漫灌”,市场不要对财政货币信贷政策过度放松抱有期待。 二是“必须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加强全局观念,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这指的是要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与防风险之间的关系。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古语向世界说明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如何理解“治大国如烹小鲜”?

【实用】医院制度-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医疗质量关键环节 (一)危急重患者管理 (二)围手术期管理 (三)输血与药物管理 (四)有创诊疗操作 二、医疗质量重点部门 急诊科、产房、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重症病房、新生儿病房。 三、管理方法 (一)关键环节、重点部门所属科室质控小组加强重点管理。 (二)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每月对关键环节、重点部门进行督查,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反馈,提出整改措施,督导相关部门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四、质量管理指标 (一)急诊环节质量管理指标 1.首诊负责制执行情况; 2.交接班制度的执行情况; 3.急诊流程管理; 4.预检分诊工作规范性; 5.急诊优先处置及急会诊落实情况; 6.急救

技术的熟练掌握情况;7.医患沟通情况;8.查对制度执行情况;9.输血管理;10.抢救设备管理;11.急诊留观病历和急诊门诊日志的书写质量;12.疑难、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执行情况;13.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执行情况;14.危急值报告制度执行情况;15.合理用药、合理检查情况;16.危重患者抢救工作规范性;17.急诊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考核情况。 (二)围手术期质量管理指标 1.手术分级及授权管理; 2.术前管理:病情评估及术前讨论、手术治疗计划和方案、手术知情同意、手术核准及审批、术前准备(如备皮、肠道准备、手术部位标识及医疗文书); 3.术中管理:手术开台时间、三步安全核查、术中标本管理、术中医患沟通; 4.术后管理:病人复苏与转送、术后病情观察、术后换药及并发症处置、术后随访与术后医疗文书书写; 5.非计划再次手术; 6.规范使用抗生素; 7.手术切口感染率; 8.手术室医护人员行为规范遵守情况。 (三)血液透析室质量管理指标 1.血透室质量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 2.血透流程及落实情况; 3.交接班及查对制度执行情况; 4.告知制度执行情况; 5.诊疗合理性; 6.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书写情况; 7.病例讨论制度执行情况; 8.会诊制度执行情况; 9.对辅助检查结果的分析处理;10.血液净化中心设备管理情况;11.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管理情况;12.透析用水质量管理情况;13.感染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14.消毒隔离及消毒管理制度执行情况;15.传染病管理规定执行情况;16.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执行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理论研究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理论研究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理论研究 宋伟民 [摘要]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区域,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是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中之重,如何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主要是做好风险梳理、制度建设、监督、考核和廉政教育五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风险防控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企业核心业务和权力运行,其二就是廉政风险防控的重点。在政府部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般是指工程建设、土地管理、资金管理、行政审批、干部任用等方面;在电网企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指电费收缴、电费管理、工程建设、各类电网改造、物资采购等方面;在学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是指教育收费、招生就业、评先评优、学术活动、物资招标采购、工程建设、废旧物资处理等方面。各行各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同小异,其特点是掌握着行政审批权、经营管理权、财政计划权、项目分配权、资金调配权、人事升迁权等等。这些领域之所以属于重点监督对象,原因就在于“权力”。“权力”是不会产生腐败的,腐败的主体是某些掌握“权力”的人,对权力的滥施滥用,导致了腐败的发生。 从近年来电力系统发生了一些违法违纪案件也可得到印证,这些案件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群众反映强烈。有的是单位的一把手,有的是部门主任,有的是班组长,都属于从事“核心业务”人员。他们的行为在电力系统具有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电网企业的良好形象,因此要紧紧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有效的防范和监控对策,以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政风险防控工作。 一、科学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核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国网公司在构建“三化三有”特色惩防体系时提出以风险防控为切入点推进惩防体系“业务化”,要求“围绕核心业务和重点领域,健全制度,优化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易发腐败关键环节的动态监控,从源头上防范和控制核心业务流程运转过程中的腐败行为。”2009年,我们针对三种重要人员、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围绕六个重点领域,科学梳理排查廉政风险点,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三种重要岗位及人员即全体中层及以上干部、掌管人、财、物、事分配处置权和审核把关权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学工人员。三个关键环节即决策部署、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估环节。六个重点领域即思想作风、干部人事、财务资产、教育教学、基本建设和物资采购和招投标领域。 按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报告和监督改进等五个步骤科学排查廉政风险点。在风险识别过程中,重点把握廉政风险依存于业务风险、又具有自身规律的特点,找准廉政风险与业务风险的结合点。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对识别出的廉政风险按照发生的概率、造成的后果两个维度进行评估,划分风险等

对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思考

对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思考 对违法违纪案件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思考 近年来,在党委领导、人大、政协和上级法院的监督、支持、指导下,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违法违纪事件得到有效遏制,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人民法院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的违法违纪案件仍时有发生。个别法官利用手中的审判、执行权索贿受贿;有的不给好处不办案,给了好处胡办案;有的办“人情、金钱、关系案”等等。人民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当前,在社会体制转型、矛盾纠纷多发,利益格局变化,司法需求增加的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法院内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做好重点风险节点上的监督制约与防控,仍是我们探讨和思考的话题。 加强人民法院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从审判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预防和治理力度。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预防腐败工作,是构建惩防体系、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为此,作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纪委二次全会、十八大及中、省、市、县反腐倡廉建设会议精神,紧密结合法院反腐倡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深入法院系统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审判、执行;基建工程招投标;人、财、物管理;干部任用等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调研,进行深刻的剖析和思考,期盼从中得到些许经验和启示,以进一步解决影响法院改革和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人民法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指导反腐倡廉工作实践,努力推动审判事业科学健康和谐发展。 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违法违纪问题之现状 从近年来法院系统举报和查办的违纪违法案件情况看,法院系统违法违纪犯罪案件已不再传统集中在审判、执行业务庭室,而呈现具有向后勤等多部门、全方位、关键环节渗透的趋势。审判、执行,人、财、物管理,干部任用,基建工程等一些掌握实权的重点岗位,也已成为容易发生违法违纪问题的风险节点。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和高度重视。 刑事审判部门违法违纪易发多发。刑事审判业务部门是人民法院的重点工作部门,掌握着刑事案件嫌疑人生死予夺大权。近年来,一些刑事犯罪嫌疑人的亲属、家属,为了使犯罪嫌疑人免受或少受法律追究,千方百计地利用金钱贿赂、地位影响、甚至美色引诱等手段拉拢腐蚀法官为犯罪嫌疑人开脱罪责,影响十分恶劣。如辽宁、广东、湖南等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和广西高院原副院长欧绍轩及吉林省高院刑庭原庭长宋祥、湖南省郴州中院刑一庭原副庭长黄孝光等腐败案件,就是一起又一起在金钱、名利的驱动下,刑事审判法官与审委会委员、副院长、院长相互串通,沆瀣一气造成窝案的最好例证。他们大肆收受贿赂,丧失道德良知,挑战公正底线,量刑畸轻畸重,使无罪的人受到追究、有罪的人逍遥法外,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执行工作部门违法违纪时有发生。案件执行工作事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近年来,执行工作部门的违法违纪大多发生在执行法官吃、拿、卡、要,截留、挪用案件执行款、物和索贿受贿上。有的不给好处不执行;有的截留、挪用案件执行款物;更有甚者明火执仗,利用案件执行之便与当事人讨价还价,公然索贿受贿。、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原局长罗书平以及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八个重点改革领域)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全文 (八个重点改革领域) 八个重点改革领域 (1)以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为重点,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社会转型,迫切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应抓住当前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推进各项职能转变,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增强政府运作透明度,尽快使依法行政取得实质性进展。 ◇有针对性地调整或完善政府基本职能。减少贷款规模、土地指标、产能数量等行政性直接干预手段,主要运用货币、财税等总量手段改善宏观调控。调整市场监管重心,减少行业进入的前置性审批,加强质量、安全、环保、节能、技术标准等方面的一线监管。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对监管不作为造成重大损失的,相关监管部门和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和经济责任。积极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服务,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 ◇采取得力措施,大幅度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已明确要清理和减少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必须按期完成。对仍需审批的项目,规定审批时限,到期不批复视为同意。对不涉及国家安全和企业秘密的审批,在网上公布审批流程、条件和进度,接受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质询。建立审批事项重大失误责任追究制,对审批失当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提高政府决策效率和科学性。改进政府决策协调机制,将部门会签制度改为牵头部门负责制。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决策前应组织相关机构、智库等进行必要论证,有的要举行听证会;事中要有跟进评估、反馈调整;事后应组织包括第三方机构在内的有关方面评估政策效果,并公布评估结果。 ◇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扩大各级政府在三公经费、转移支付等领域的公开内容,详细公布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和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建立人民银行、统计部门、审计部门向全国人大定期汇报制度,凡不涉及国家安全的统计数据及其计算方法,应及时公开。总结有关地方经验,完善地方政府定期向人大汇报工作机制,推行电视、网上直播等做法,有效提高政府运行透明度。 ◇真正落实依法行政。引导、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行政诉讼手段,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选取“民告官”典型判例,进行适当宣传。鼓励公益诉讼,允许集体诉讼,以减少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完善公职人员薪酬体系。根据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和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合理确定政府部门和公立机构职工收入水平及其增长机制。建立廉洁年金制度,公职人员未犯重

如何推进重要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预防腐败工作(精)

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指导、统筹推进,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核心,以抓好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努力解决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最大限度地遏制和消除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 一、增强教育说服力,形成拒腐防变长效机制 教育是基础。这几年来,我区始终把一些重要领域、重要部位和重要岗位上的党员干部作为重点教育对象,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扎实教育活动,增强其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紧紧围绕构建党风廉政“大宣教”格局,从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入手,形成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机制,确保教育的长效性。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易于滋生腐败,区委高度重视在重要领域、重要部位和重要岗位上的党员干部的教育,定期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同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纪委书记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大宣教领导小组,强化对全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的领导。各职能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职能部门配合、干部群众支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与此同时,各乡镇、部门、街道把重要领域、重要部位和重要岗位上的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全力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是突出重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针对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主观世界改造,政治思想滑坡、意志消退的问题,区上坚持“固本强基、抓主抓重、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着重在1200多名科级领导干部中先后开展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两个务必”、“学党章,强党性”和“作风建设年”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党政纪条规测试、征求群众意见、进行“回头”看、限期整改等环节,使他们深刻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和做法,进一步强化党纪国法、理想信念、荣辱观和廉洁自律教育,增强其拒腐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