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兔年说兔

兔年说兔

兔年说兔

一、 兔子和月亮

明月当空照,举头望明月。请问,朋友,您看到了什么?张三、李四和王五都会说:看见了一只小白兔,在嫦娥身边。在桂树旁边还有蟾蜍——瘌哈蟆、丑八怪。还有仙人吴刚,在砍伐桂树。大卫和珍妮,彼得和安娜却说:“骗人没有呀!”这也难怪他们,他们不是中国人嘛!

有人考证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是月亮女神。但现代老百姓,只知道嫦娥,认为她才是月亮女神。中国人修辞喜欢借代修辞格,于是便用嫦娥、白兔、桂树、蟾蜍来代替月亮。偏不用吴刚,人们不喜欢他,因为他是犯过错误的一个人。在指代月亮这一点上,嫦娥、白兔、桂树、蟾蜍成了一组同义的意象。中国的月亮就有许多别名儿:银免、玉兔、婵妈、银蟾、桂宫、桂魄、玄兔、斜桂。当然月亮也还可以被叫做“银钩、玉盘、破镜”什么的,但同我们的话题无关。

请看:

靖露冷浸银兔影,西风吹落桂花枝。

(隋炀帝《望江南》)

西瞻若水兔轮低,东望蟠桃海波里。

(元稹《梦上天》)

上人分明现,玉兔潭底波。

(贾岛《赠智明禅师》)

慈乌夜夜向人啼,儿度纱窗兔魄低。

(范椁《赠郭判官》)

鸟飞兔走,瞬息光阴,暑往寒来,不觉七载。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个二回)

这里的“兔、银兔、王兔、兔魄、兔轮”等都指月亮。

古代天子酌仪仗队,都要打着日月旗。月旗上画着的就是大白兔。元代散曲家睢景臣在散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中写道:“一面旗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一面旗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这是乡下农民眼睛里的汉高祖的仪仗队。画着迎霜兔的是月旗,毕月乌的是日旗,鸡学舞的凤旗,蛇缠葫芦的是龙旗,狗生双翅的是虎旗。

二、吉祥的兔儿

中国人很崇拜兔子,认为兔子是吉祥的象征。《瑞应图》说:“赤兔者,瑞兽,王者盛则至。”《抱朴子》说:“兔寿干岁,满五百岁则色白。”许多人都向皇帝进贡白兔,桓温、庾信都写过上白兔表或贺白兔表。黑兔也是祥瑞之物,《宋史》和《辽史》也都记载着,“卯寸地方官员和百姓,得到黑兔便给皇帝,用来祭神。《宋史.乐志》说:“和岘撰神龟、甘露、紫芝、嘉乐、玉兔为五瑞曲,每朝会登朝首奏之。”

兔子被认为是吉祥之物,这大概是因为兔子是不死药的制造者吧?《释名》说:“月,阙也。满则缺也。晦,灰也。月死为灰,月光尽似之也。朔,苏也,月死复苏也。”《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

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月亮消失了,又出现了;缺了,又圆了。古人认为月亮死而复生,具有再生不死的神秘功能。月中玉兔制造的便是不死之药。古今中外谁个不喜欢长生不老,永远地享受这人生和自己,那么又怎能不喜欢白兔儿,并与之为友呢?陆游写道:“姬娥愿我笑,手托玉兔儿”。这时诗人一定是十分的快活的吧?

中国人把兔子同十二地支中的卯相配,叫“卯兔”。同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木相配,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便提出了一个问题:

“午,马也。子,鼠也。酉,鸡也。木,兔也。水胜木,鼠何不逐马?金胜卯,鸡何不逐兔?”

这真是一个叫人难以回答的怪问题。

三、平凡的兔子

然而在中国文化中,兔子又是十分平凡的。

这首先因为兔子形体小,力量小,价值小。于是《淮南子·说林训》说:“逐鹿者不顾兔”。谚语、歇后语中说:

兔子跑到磨道里——假充大耳驴。

兔子要是能驾车——谁还养伊犁马。

兔子当牛使——乱了套。

打着兔子跑了马——得不偿失。

兔子拉犁耙——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这一点上,欧美人也与我们相同。

兔子的另一特点是它的胆小,是“胆小鬼”的最常见的喻体。汉语中有“兔子胆”一词。在长篇小说《沸腾的群山》中,作者写道:“那些王八蛋都是属兔子的,胆小腿长,听说解放军打来了,都吓得夹着尾巴逃跑啦。”“属兔子的”,也就是胆小雍的意思。

平凡的兔子的大本事是跑得快,于是有“脱兔”、“兔脱”等词。古已有之的名言便是“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兔子的另外一特点是:精明而狡猾。歇后语说:“羊群里跑了个兔——数它小,数它精。”精明过火,便是狡猾了,于是有了成语“狡兔三窟”。可见早在先秦,中国人就认为兔子精明而又狡猾了。

四、兔和狐和狗

中国古典数学中,有鸡兔同笼的习题。中国文化中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兔和狐和狗的关系。成语中,大都是兔和狐并列。兔和狐早在《周易参同契》中就相提并论了:“燕雀不生凤,狐兔不乳马。”“兔死狐悲”等。可见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兔和狐是同类意象,具有共同的命运。中国的兔和狐,都有神秘的色彩,不过兔具有正面值的神秘,狐具有负面值的神秘,狐狸精变女人害人、吸人血什么的,恐怖兮兮的。

中国文化中,兔和狗是对立的统一的一组意象。见兔顾犬未为晚,亡羊补牢为迟。它们是统一的,但也有对立的时候,那便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

奇怪的是,我家的小狗来福,特喜欢兔

子。因为楼下人养了一只兔子,放在楼梯洞里,狗东西来福每次出门,或者回家,总是直接奔跑到楼梯洞里去,去看兔子,它想抚摸兔子。还对着兔子友好地叫唤着。

五、兔尾、兔唇和兔儿爷

兔子的尾巴也是很好的喻体:“兔子尾巴——长不了!”

“兔唇”是过是三瓣儿的,像兔子那样。于是《博物志》记载说:“妊娠者不可啖兔肉,又不可见兔,令儿唇缺。又不可啖生姜,令儿多指。”这一禁忌直到现在,特别是在许多农村中,还流行着,相信着。

兔儿爷,不是兔,又不是爷,它是兔头人身的玩具,孩子们都喜欢。平凡的兔儿在中国是十分讨人喜欢的。北京的风俗,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时,人们用泥巴做成兔子,还穿上衣服,戴上帽子,骑在大老虎,或者大狮子、梅花鹿身上,这便是“兔儿爷”。清人纪坤还写过一首关于兔儿爷的诗:

布席陈瓜果,

俨然东郭魏。

向来闻捣药,

此日竟为神。

狡计怀三窟,

清光借一轮。

韩庐休侧目,

长近月中人。

《清稗类钞》中说:“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富多购归,以香木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

六、雌雄有别的兔子

《木兰辞》的结尾: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既然雄兔以脚扑朔为特征,雌兔又以眼迷离为特征,两者的区别这么大,本来可以一眼区别开来。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两兔——一雌一雄——并列在你面前,加上如此不同之特征,那还有什么不好辨识的呢?可诗人偏说:“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难坏了中国文人们。于是有了多种解释法。

其中有一种——我以前也是这样发挥的,即这是互文见义,即:雄兔脚扑朔而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而脚扑朔,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既然两只兔子本没有什么区别,那么尽管傍地而走,你怎么能辨别出哪是公兔子哪是母兔子来呢?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我才明白,这一解释不对,不妥。这不是互义。如果是互义,那么,雄兔和雌兔便没有什么区别了,男人和女人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那么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也没啥,不值得写上这么一篇《木兰辞》。可人们的常识告诉我们:雌兔≠雄兔,女人≠男人。

公兔和母兔、男人和女人,是各有特征的——性特征、生理遗传、后天习俗、社会文化等,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这几句诗是用木兰的口气写的,木兰也并不否定男女之不同,那么既然雄雌、公母、男女特征如此之明显,为什么还辨别不出来呢?

关键在一个“走”字上。现代人,把这

“走”理解为一步三摇、踱四方步、斯斯文文、慢镜头的。此时此刻,有性特征的雌雄公母之别的两只兔子,当然是泾渭分明,一清而二楚的。然而在《木兰辞》的时代,这“走”是现代的“跑”、“奔跑”、“狂奔”,快速度、高速度的跑,即《孟子》的“弃甲曳兵而走”——打败仗逃命的时候还能不快么?

雌兔眼迷离,雄兔脚扑朔,处在静态之中,它们的性特征那么明白清楚,三岁小儿也能区别它们的公母。但若傍地而走——狂奔乱跑,即处于动态之中,那么,即是一个大人、老人、聪明人,你又有什么办法区分出兔子的雄雌和公母来呢?在静态中,在平常的日子里,男耕女织,男人打赤膊,女人浓妆艳抹,三岁小儿也分得出男人和女人来。但一进入动态之中,到战场上,男和女一同杀敌,那时候你又怎么能够区分出男和女来呢?

木兰的同伴不知木兰为女,就因为那是动态,特殊情况;现在和平安宁回到家乡的田园,是静态,木兰身着女装,同伴们一下子便知道她是女子了,毫不困难。

所以这几句是木兰的话,是女性自信心的伟大宣言:在静止之中,男女性特征当然不一样,这太容易区别了;但在动态之中,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男女都一样,女人不比男人

差。只要在事业上有一样的表现和实绩,那么,你怎么能区别出男人和女人呢?男人杀了一个敌人和女人杀了一个敌人是一样的,并没有区别,也无法区别!

如果有谁写中国妇女运动史或妇女事业史,我看这四句可以作为卷首语写进去。

七、庞统与眭固

《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中写道:

庞统心下甚疑,勒住马问:“此处是何地?”,数内有新降军士,指道:“此处地名落凤坡。”庞统惊曰:“吾道号凤雏,此处名落凤坡,不利于吾。”于是,令后军疾退,只听见山坡前一声炮响,箭如飞蝗,只望骑白马者射来。可,冷庞统竟死于乱箭之下。时年止三十六岁。

这是小说家的花招。陈寿《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只是记载:“ 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并没说是“落凤坡”。

《三国志·魏志·张杨传》记载:“ (张)杨将眭固杀(杨)丑,将其众,欲北合袁绍。太祖遣史涣邀击,破之于犬城,斩固,尽收其众也。”裴松之注引《典略》说:

固字白兔,既杀杨丑,军屯射犬。时有巫诫固日:“将军字兔而此邑名犬,兔见犬,其势必惊,宜急移去。”固不从,遂战死。”

这便是人名和地名的相克。如此说来,名兔的,属兔的,都应当回避带犬、狗字样的地名,这样的地名在中国还不少呢。如果真的如此,属兔子的,还能

养狗么?

那么罗贯中写《三国演义》安排风雏先生庞统死于落凤坡下,这是对眭固的白兔和犬城相克一事的移用吧。造反的安禄山聪明些儿,一听说是钜鹿城,赶紧回避,自觉对他不利。

八、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中有一个故事:“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由此而形成的成语“守株待兔”便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争取,而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当然是不可能的,“瞎猫撞着死老鼠”的好事巧事是决不可能天天都有的。

中国兔子还有一个很大的文化特征是:精明而狡猾。诗人说:

狡兔有三穴,人生又何常。

(陈陶《悲哉行》)

鹏碍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穴莫深忧。

(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赋诗二首》之一)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苏轼《过岭二首》之一)

政恐利一源,未塞兔三窟。

(黄庭坚《二月二日寄陈适用》)

看寻狡兔翻三窟,见射妖星落九天。

(鲍溶《蔡平喜遇河阳马判官宽话别》)

狡兔方多穴,苍鹰始下鞲。

(刘筠《别墅》)

歇后语说:“羊群里跑了个兔——数它小,数它精。”精明过火,便是狡猾了,于是有了成语“狡兔三窟”。可见早在先秦,中国人就认为兔子。

走如飞而又精明加狡猾还有三窟可以藏身的兔子,你追还追不到,呆呆地守在大树旁边,怎么能等得到手呢?徐霖《绣蠕记净》第五出中的一句话:“丈夫学飞黄远驰,肯待兔终朝守株对。”言之有理。

九、管城子——毛笔

笔是中国人的文房四宝之一。中国文化中,“文”和“笔”是并称的。文人叫做“耍笔杆子的”、“靠笔杆子吃饭的”。“文革”时林彪大叫笔杆子和枪杆子都要抓,抓两杆子。

汉语里笔又叫做“管城子”,大概是从唐人韩愈的《毛颖传》而来: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视,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日:“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视八世孙融,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姬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乙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筒牍是资,

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毫,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以束缚焉。秦始皇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日“管城子”。



宋代诗人梅尧臣在《永叔白兔》诗中写道:“ 我欲拔毛为白笔,研朱写诗破公颜。”如此说来,兔儿是中国文化的功臣,画家、诗人、小说家、杂文家,一切耍笔杆子的人的好朋友好伙伴。

十、 “龟兔赛跑”

这个世界上有谁个不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呢?如此说来,这兔子是爱睡如命、不爱江山美人、爱睡觉的呆子。

但是科学家告诉我们,兔子是很少睡觉的。我们人类一禾睡8个小时的大头觉——猪八戒式人物也许还要多一些儿,马睡2个小时,牛睡30分钟,而我们可爱的兔子呢,每

天只需要睡120秒钟,而这120秒钟还要分为三次来享受,那么每次也不过40秒钟。

我真不相信只40秒钟,这乌龟就已经爬到目的地了。40秒钟之后,120秒钟之后,兔儿岂不是依然一刹那间超越乌龟而夺得冠军么?难道这兔子是故意拆自己的台,败坏自己的形象,让人们去编排故事的么?不会吧?但是即使干呼万唤大声呐喊也无法洗刷这兔儿们的奇耻大辱的。

在我看来,即便是兔儿一时大意疏忽因睡大头觉而成了乌龟的手下败将,但归根到底,乌龟毕竟是乌龟,兔子毕竟是兔子,善于奔跑、其速度快如风的还是兔子。兔子决不会因一时之失利就变为连乌龟也不如的赛跑者,乌龟也决不会因一时侥幸得胜就成了长跑健将。

有个印度学者在他的著作中宣称:印度乌龟能够唱英语小调,就一定能够胜过不懂英语的中国兔子。其实,印度未必是乌龟,将爱如中国是兔子,那么在竞争的时代里,千万不可盲目自信,睡不得大头觉的。

十一、 兔毛大伯

兔毛大伯是宋元人常用的一个词儿。如:

冤家债主原来是,我那兔毛大伯有钞使。

元本《看钱奴》第四折)

扑红旗裹着惯老,拖白练缠着腆秋,兔毛大伯难中瞅。

(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

这兔毛大伯就是老头子的意思。

《事林广记续集》卷八“绮谈市语”中的“亲属门”中有:“伯:梁山;兔毛。”这是隐语:梁山——伯,兔毛——白(伯)。兔毛伯——兔毛大伯——老头子——须发皆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