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象特性讲义

对象特性讲义

对象特性讲义
对象特性讲义

对象特性测试实验

对象特性是指对象在输入的作用下,其输出的变量(即被控变量)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对象特性测试实验的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温度对象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根据曲线和先验知识确定对象模型结构和模型参数。

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温度对象是自衡对象,单个温度对象是一阶对象。

对象参数的求取:

一、传递函数的求取

1、一阶对象

W(S)= K0/( T0S+1)

K=[y(∞)-y(0)]/ X0

在0.632倍的稳态值处求取时间常数T。

2、一阶加纯滞后的对象

对于有纯滞后的一阶对象,如图2所示,当阶跃响应曲线在t=0时,斜率为0;随着t的增加,其斜率逐渐增大;当到达拐点后斜率又慢慢减小,可见该曲线的形状为S形,可用一阶惯性加时延环节来近似。

在阶跃响应的拐点(即斜率的最大处)作一切线并与时间坐标轴交与C点,则OC段的值即为纯滞后时间τ,而与CB段的值即为时间常数T0。

二、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1、测试前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并记录此时的温度值。

2、测试与记录工作必须持续到输出达到新的稳态值。

实验一:温度对象数学模型实验一、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测定温度对象特性阶跃响应曲线,通过数据处理求取数学模型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设备:

220V-24V AC/DC电源,智能模块Remo-8036、Remo-8065D、Remo-8520,测温电阻标准Pt-100,350W电热壶,USB串口线一根。

三、实验原理:

对象特性是指对象再输入信号的作用下,其输出的变化量(即被控变量)随时间变化的特性。

电热壶为一温度对象,如图所示,它由电加热炉和加热容器组成。容器内盛水,水的温度为T1。生产过程中要求T1保持不变,所以T1为被控参数,即温度对象的输出量。而温度对象的输入量是电炉给水的供热量Q1。实验过程中,电炉间断周期性供热Q1,水又不断向四周空气散热Q2。当Q1=Q2时,水温保持不变;如果在某一瞬间加大电炉在供电周期中的供电时间给水供热量Q1增大,此时水从电炉得到热量增加,水温T1慢慢升高,同时散热量Q2增大,最后Q1=Q2,热量平衡关系重新建立,水温T1也就保持不变了。

根据能量平衡关系,可以建立电电热壶的微分方程,即在单位时间内进入电热壶的热量与单位时间内流出的热量之差,应等于电热壶的热量储存的变化率。于是可得:

Q1-Q2=C*dT1/dt=GCp*dT1/dt (1-1) 式中:G—加热器内水的总重量;

Cp—水的定压比热容;

C—热容,C等于T1每升高1℃所需储存的热量,C=GCp。

水又不断的向四周空气散发热量Q2,Q2表示为:

Q1=KrA(T1-T2) (1-2) 式中:Kr—传热系数;

A—表面积;

T2—周围空气湿度。

在散热过程中,保温材料对热量的流出是有阻力的,把这个阻力称之为热阻。保温材料传热系数、散热表面积均与热阻成反比,若用R表示热阻,则:

R=1/KrA (1-3) 将式(1-2)、(1-3)代入式(1-1)中,可得到增量表达式的微分方程

RC*d△T1/dt+△T1=R△Q1+△T2 (1-4) 通常△T2=0,于是可得

RC*d△T1/dt+△T1=R△Q1 (1-5) 将上式写成一般形式:

T*d△T1/dt+△T1=K△Q1 (1-6)写成拉氏变换形式

W(S)=T1(S)/Q1(S)=K/(TS+1) (1-7)

式中:T—对象的时间常数,T=RC;

K—对象的放大系数,K=R。

对于一阶加纯滞后对象,其传递函数为:

-ts

W(S)= K/(TS+1)e

t—为过程的纯滞后时间。

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在加热壶中装入适量的水(不要太满亦不要太少,防止烧干与外溢),将加热壶外壁的水擦干并用三孔插线与实验箱连接起来。

2、将测温电阻连线端与R-8036模块连接起来,并将电阻端放入加热壶中或贴在外壁上。

3、用USB串口线将PC机与R-8520连接起来。

4、检查无误后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启动组态王温度控制工程,给控制输出开度一个很小的初始值,使温度平衡在30---40℃之间。待温度平衡后记下此时的输出开度值和温度值。

5、增大控制输出开度值,即使系统输入一个幅值适宜的阶跃信号(阶

跃信号不要太大,估计平衡温度不超过90℃),同时记录温度输出变化数据到表1中(开始数据记录可密集一些如10s一个点,后面可30s一个点),一直记录到系统在较高温度值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6、对实验的记录曲线分别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记录于表中。

表一:阶跃响应曲线记录表

面向对象三大基本特性,五大基本原则

透切理解面向对象三大基本特性是理解面向对象五大基本原则的基础 三大特性是:封装,继承,多态 所谓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简单的说,一个类就是一个封装了数据以及操作这些数据的代码的逻辑实体。在一个对象内部,某些代码或某些数据可以是私有的,不能被外界访问。通过这种方式,对象对内部数据提供了不同级别的保护,以防止程序中无关的部分意外的改变或错误的使用了对象的私有部分。 所谓继承是指可以让某个类型的对象获得另一个类型的对象的属性的方法。它支持按级分类的概念。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要实现继承,可以通过“继承”(Inheritance)和“组合”(Composition)来实现。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有二类:实现继承与接口继承。实现继承是指直接使用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而无需额外编码的能力;接口继承是指仅使用属性和方法的名称、但是子类必须提供实现的能力; 所谓多态就是指一个类实例的相同方法在不同情形有不同表现形式。多态机制使具有不同内部结构的对象可以共享相同的外部接口。这意味着,虽然针对不同对象的具体操作不同,但通过一个公共的类,它们(那些操作)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予以调用。 五大基本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SRP(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是指一个类的功能要单一,不能包罗万象。如同一个人一样,分配的工作不能太多,否则一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讲解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 封装最好理解了。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 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继承 面向对象编程(OOP)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继承”。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 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 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要实现继承,可以通过“继承”(Inheritance)和“组合”(Composition)来实现。 在某些OOP 语言中,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基类。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基类,要实现多重继承,可以通过多级继承来实现。 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有三类:实现继承、接口继承和可视继承。 实现继承是指使用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而无需额外编码的能力; 接口继承是指仅使用属性和方法的名称、但是子类必须提供实现的能力; 可视继承是指子窗体(类)使用基窗体(类)的外观和实现代码的能力。 在考虑使用继承时,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两个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属于”关系。例如,Employee 是一个人,Manager 也是一个人,因此这两个类

都可以继承Person 类。但是Leg 类却不能继承Person 类,因为腿并不是一个人。 抽象类仅定义将由子类创建的一般属性和方法,创建抽象类时,请使用关键字Interface 而不是Class。 OO开发范式大致为:划分对象→抽象类→将类组织成为层次化结构(继承和合成) →用类与实例进行设计和实现几个阶段。 多态 多态性(polymorphisn)是允许你将父对象设置成为和一个或更多的他的子对象相等的技术,赋值之后,父对象就可以根据当前赋值给它的子对象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运作。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允许将子类类型的指针赋值给父类类型的指针。 实现多态,有二种方式,覆盖,重载。 覆盖,是指子类重新定义父类的虚函数的做法。 重载,是指允许存在多个同名函数,而这些函数的参数表不同(或许参数个数不同,或许参数类型不同,或许两者都不同)。 其实,重载的概念并不属于“面向对象编程”,重载的实现是:编译器根据函数不同的参数表,对同名函数的名称做修饰,然后这些同名函数就成了不同的函数(至少对于编译器来说是这样的)。如,有两个同名函数:function func(p:integer):integer;和function func(p:string):integer;。那么编译器做过修饰后的函数名称可能是这样的:int_func、str_func。对于这两个函数的调用,在编译器间就已经确定了,是静态的(记住:是静态)。也就是说,它们的地址在编译期就绑定了(早绑定),因此,重载和多态无关!真正和多态相关的是“覆盖”。当子类重新定义了父类的虚函数后,父类指针根据赋给它的不同的子类指针,动态(记住:是动态!)的调用属于子类的该函数,这样的函数调用在编译期间是无法确定的(调用的子类的虚函数的地址无法给出)。因此,这样的函数地址是在运行期绑定的(晚邦定)。结论就是:重载只是一种语言特性,与多态无关,与面向对象也无关!引用一句Bruce Eckel的话:“不要犯傻,如果它不是晚邦定,它就不是多态。” 那么,多态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封装可以隐藏实现细节,使得代码模块化;继承可以扩展已存在的代码模块(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代码重用。而多态则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目的——接口重用!多态的作用,就是为了类在继承和派生的时候,保证使用“家谱”中任一类的实例的某一属性时的正确调用。 概念讲解 泛化(Generalization)

过程控制系统第2章 对象特性 习题与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第二章(对象特性)习题2-1.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2-1解答: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2-2.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 2-2解答: 1)目的:○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 ○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2)要求:总的原则一是尽量简单,二是正确可靠。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大量采用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和二阶模型,最常用的是带纯滞后的一阶形式。 2-2.简述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两种主要方法。 2-2解答: 一是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对象中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规律(比如三大守恒定律等),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推导出的对象特性方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数学模型称之为机理模型,它们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二是实验测取法。实验测取法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施加一定的输入作用,然后,用仪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实验曲线。然后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取对象的特性参数,进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5-12 何为测试法建模?它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是根据工业过程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数学模型。

2)可以在不十分清楚内部机理的情况下,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通过外部测试来描述它的特性。 2-3.描述简单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各有何物理意义? 2-3解答: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分别是放大系数K 、时间常数T 、滞后时间τ。 放大系数K 放大系数K 在数值上等于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的变化量与输入的变 化量之比,即 输入的变化量 输出的变化量=K 由于放大系数K 反映的是对象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所以放大系数是描述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 时间常数T 时间常数是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如果保持初始速度变 化,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或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的稳态值的63.2%所需时间。 时间常数T 是反映被控变量变化快慢的参数,因此它是对象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参数。 滞后时间τ滞后时间τ是纯滞后时间0τ和容量滞后c τ的总和。 输出变量的变化落后于输入变量变化的时间称为纯滞后时间,纯滞后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介质的输送或热的传递需要一段时间引起的。容量滞后一般是因为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的阻力而引起的。 滞后时间τ也是反映对象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 5-6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5-7 什么是单容过程和多容过程?

面向对象的高级特性_参考答案

Ⅰ.选择题 1、给定下列代码:B 当在第6行加入什么方法时会引起编译错误? 2、给定以下代码:B 执行后的结果是? A. 打印字符串“T ested” B. 编译失败 C. 代码运行成功但无输出 D. 运行时抛出异常 3、MAX_LENGTH是int型public成员变量, 变量值保持为常量100,用简短语句定义这个变量?( CD ) A. public int MAX_LENGTH=100; B. final int MAX_LENGTH=100; C. final public int MAX_LENGTH=100; D. public final int MAX_LENGTH=100. 4、给出以下代码,请问该程序的运行结果是什么?(B) 1.class A { static void foo(int i ) {};} 2. class B extends A{ void foo( int i ){};}

A 第1行编译错误。 B 第2行编译错误。 C 代码编译成功。 //静态方法不能被重写 4、有关类的说法正确的是(B) A.类具有封装性,所以类的数据是不能被访问的 B.类具有封装性,但可以通过类的公共接口访问类中的数据 C.声明一个类时,必须使用public修饰符 D.每个类中必须有main方法,否则程序无法运行 5、将类的访问权限设置为默认的,则该成员能被(A) A. 同一包中的类访问 B.其他包中的类访问 C.所有的类访问 D.所有的类的子类访问 6、假设下面的程序代码都放在MyClass.java文件中,(D)程序代码能够编译通过。 A.import java.awt.*; package mypackage; calss MyClass{ } B.package mypackage; import java.awt.*; public class myClass{ } C.int m; package mypackage; import java.awt.*; class MyClass{ } D./*This is a comment*/ package mypackage; import java.awt.*; public class MyClass{ } 7、假设在java源程序文件“MyClass.java”中只含有一个类,而且这个类必须能够被位于一个庞大的软件系统中的所有java类访问到,那么下面(C )声明有可能是符合要求的类声明。A.private class MyClass extends Object B.public class myclass extends Object C.public class MyClass D.class MyClass extends Object Ⅱ.程序分析题 1、分析并完善如下程序,并写出最后执行结果: class Person{ String name="zhangsan"; int age=18; double height=1.75;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收藏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 封装最好理解了。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 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在Java中类中成员的属性有:public,protected,,private,这四个属性的访问权限依次降低。 继承 面向对象编程(OOP)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继承”。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 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 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要实现继承,可以通过“继承”(Inheritance)和“组合”(Composition)来实现。 在某些OOP 语言中,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基类。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基类,要实现多重继承,可以通过多级继承来实现。 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有三类:实现继承、接口继承和可视继承。 ?实现继承是指使用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而无需额外编码的能力; ?接口继承是指仅使用属性和方法的名称、但是子类必须提供实现的能力; ?可视继承是指子窗体(类)使用基窗体(类)的外观和实现代码的能力。 在考虑使用继承时,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两个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属于”关系。例如,Employee 是一个人,Manager 也是一个人,因此这两个类都可以继承Person 类。但是Leg 类却不能继承Person 类,因为腿并不是一个人。

过程控制复习资料全

过程控制系统课后习题解答(不完全版注:红色为未作答题目) 1.1过程控制系统中有哪些类型的被控量?答:被控量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体现的物流性质和操作条件的信息。如:温度、压力、流量、物位、液位、物性、成分。 1.2过程控制系统有哪些基本单元组成?与运动控制系统有无区别?答:被控过程或对象、用于生产过程参数检测的检测仪表和变送仪表、控制器、执行机构、报警保护盒连锁等其他部件构成。 过程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是多样的,而运动控制系统是某个对象的具体控制。 1.3简述计算机过程控制系统的特点与发展。答:特点:被控过程的多样性,控制方案的多样性,慢过程,参数控制以及定值控制是过程控制系统的主要特点。发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计算机监控系统(SCC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标准信号为4~20mA 的DDZ Ⅲ型仪表、DCS 、PLC ;八十年代以来,DCS 成为流行的过程控制系统。 1.4衰减比η和衰减率Ψ可以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答:二者是衡量震荡过程控制系统的过程衰减程度的指标。 1.5最大动态偏差与超调量有何异同之处?答:最大动态偏差是指在阶跃响应中,被控参数偏离其最终稳态值的最大偏差量,一般表现在过渡过程开始的第一个波峰,最大动态偏差站被控量稳态值的百分比称为超调量,二者均可作为过程控制系统动态准确性的衡量指标。 2.2通常描述对象动态特性的方法有哪些?答:测定动态特性的时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频域方法;测定动态特性的统计相关方法。 2.4单容对象的放大系数K 和时间常数T 各与哪些因素有关,试从物理概念上加以说明,并解释K ,T 的大小对动态特性的影响?答:T 反应对象响应速度的快慢,T 越大,对象响应速度越慢,动态特性越差。K 是系统的稳态指标,K 越大,系统的灵敏度越高,动态特性越好。 2.5对象的纯滞后时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由于扰动发生的地点与测定被控参数位置有一段距离,产生纯滞后时间。附:常见的过程动态特性类型有哪几种?各可通过什么传递函数来表示?答:(1)单容对象动态特性(有自平衡能力),用一阶惯性环节表示传递函数(s)1 K G s τ=+;(2)无自平衡能力

调节对象特性实验_10127

1-6 调节对象特性实验 (Governing Object Performance Character Test ) 一、实验目的 调节对象是控制系统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它的动态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调节过程和调节质 量,它是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应该着重关注的一个方面。我们采用反应曲线法求取调节对象的动、静 态特性参数,迟延τ,时间常数 T ,传递系数K 。 二、实验装置 供实验的调节对象是一个风机盘管机组 (模型), 准确地讲, 被调对象是热水盘管出口的空气流, 被调参数为风机盘管机组的送风温度。本实验通过对调节对象加入阶跃干扰,画出反应曲线,求取 调节对象的动、静态特性。 参数:迟延τ,时间常数 T ,传递系数 K (包括 d i p K K K 、 、 ) 。 实验设备:风机盘管自控实验台 图 1 风机盘管实验台 三、实验原理 调节对象受到阶跃干扰(本实验中热水流过盘管内部,空气流过盘管外部翅片的间隙,相当 于对空气流进行加热),后,被调参数会发生飞升或者飞降的过程。理想情况下,温度变化可以用一 阶微分方程描述, d T K Q dt q q +=× 入 (1) 式(1)就是单容对象受到阶跃干扰作用Q 入 后,被调参数气流温度θ随时间t 变化的规律,称为 被调参数的过渡过程,而 t q : 曲线则称为对象的反应曲线(或称飞升曲线) ,如图(2)所示。 受热气流出口 通道

四、实验步骤 (1) 在“自动强关”状态下,设定采样周期为 1s 。按下“手动风机”和“手动水泵” ,待一段 时间被控参数稳定后,按下“手动加热” 。记下实验开始的时间和初温。 (2) 自控设备将每秒自动采样,当被控温度稳定一段时间后,弹出“手动加热” 、 “手动风机” 和“手动水泵” ,实验结束。 (3) 调出数据库中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做反应曲线,读出延迟τ,求时间常数 T ,传递 系数 K ( d i p K K K 、 、 )等特性参数。 具体公式如下: d / 1 k p = ; i p i T T k k = ,T 为采样周期,取1s ; T T k k d p d = ,T 为采样周期,取1s 。 其中, % 100 85 . 0 0 0 ′ = T K t d ,T i =2τ,T d =0.5τ;T 0 表示温度达到最高值所需时间 T 的 63.2%。 x x y K x y y min max min max 0 - D - D = ,分母为 1, y D 为测量终态值与初始值之差, max y =100℃, min y =0℃。 五、实验要求 1.了解实验原理及绘制反应特性图,并能求出比例常数 p K ,积分常数 i K 和微分常数 d K 。 2.从实验得出的反映曲线中求出差动范围、延迟和工作周期,理解调节对象特性比 T t 的定义。 3.实验安排方式:实验开放,同时可安排实验 4 组,每组 3~4 人。 图 2 一阶(单容)对象反应曲线

面向对象特征提取

面向对象特征提取 1、启动eCognition,选择Rule Set Mode。 2、新建工程:File -> New Project或者点击按钮,选择影像or_196560080.tif,确定。

3、界面布局:选择Classification -> Class Hierarchy,打开类层次视图;选择Image Objects -> Image Objects Information,打开目标信息视图;选择Process -> Process Tree,打开进程树视图;选择Tools -> Feature View,打开特征视图。通过拖拽,形成下面的工作界面:

4、设置尺度参数:设置三个分割尺度,分别是100,70,50,三个尺度对应的层次分别命名为L1,L2,L3。 5、第一尺度(100)分割:在Process Tree中右键,选择Append New,在Algorithm中选择Segmentation -> multiresolution segmentation,Image Object Domain中选择Pixel Level,而Algorithm parameters中的Level Name命名为L1,Scale Parameter设为100,Shape设为0.2, Compactness设为0.5,如下图所示: 点击OK后,Process Tree中会多出一条记录,如下:

在该记录上点击右键,选择Execute,即按照设定的参数进行分割,分割的效果如下: 6、第二尺度(70)分割:在eCognition的尺度分层规则中,大尺度对应的层摆在最上面,小尺度的层摆在下面。在Process Tree中右键,选择Append New,在Algorithm中选择Segmentation -> multiresolution segmentation。由于第二尺度对应为第二层次,因此其应该在第一层(L1)下面,所以Image Object Domain中选择image object level,Level设置为L1,而Algorithm parameters中的Level Name命名为L2,Level Usage 设置为Create below,Scale Parameter设为70,Shape设为0.2,Compactness设为0.5,如下图所示: 按第5步的步骤运行该尺度的分割,可以得到该尺度下的分割结果。 7、第三尺度(50)分割:与第6步一样,只不过Image Object Domain中的Level设置为L2,Algorithm parameters中的Level Name设置为L3,Scale parameter设置为50,如下图:

目标管理讲义时代光华精编

目标管理讲义时代光华精 编 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第1讲目标管理的独到之处 【本讲重点】 目标管理简介 目标管理有何威力 目标管理的工作流程 什么是目标管理 摸高试验 管理学家们曾经专门做过一次摸高试验。试验内容是把二十个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摸高比赛,看哪一组摸得更高。第一组十个学生,不规定任何目标,由他们自己随意制定摸高的高度;第二组规定每个人首先定一个标准,比如要摸到米或米。试验结束后,把两组的成绩全部统计出来进行评比,结果发现规定目标的第二组的平均成绩要高于没有制定目标的第一组。 摸高试验证明了一个道理:目标对于激发人的潜力有很大作用。 目标管理的定义 目标管理与我国现行经济责任制的区别

1.目标设置的方法不同——自己制定个人目标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由上下级共同制定的,下级在制定中有充分的自主权;而经济责任制中的“目标”一般是由上级领导部门制定并作为任务下达的,下级有时可能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但并没有自主权。 2.目标间的关系不同——完成企业目标就是完成个人目标 “目标管理”强调个人目标、团体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统一,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融合在一起;而经济责任制强调的是下级目标对上级目标的服从,个人和团体利益往往与企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讨价还价、拼设备、互相拆台等)。 3.管理方式不同——自己确定工作方法 “目标管理”采用员工自我管理的方式,上级通过分权和授权来实施例外控制。经济责任制则往往采用命令方式,下级只有责任却没有完成任务所需的权力,造成个人和团体负赢不负亏;或是采用承包的方式,实行放任管理。 4.成果评价方法不同——自我评价,自我改进 “目标管理”根据上下级结合制定的评价标准由员工自我评价工作成果并做出相应改进;经济责任制则根据上级制定的评价标准,由考核部门评价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应该看到我国企业搞经济责任制的本意是实行目标管理,但因为在上述方面难以达到目标管理的要求,所以才变成现在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类:属性(变量)和方法 一、封装 1.定义:封装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包装,指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仅对外公开接口,即对象的内部状态对外界是透明的。 2.原则:“该隐藏的一定要隐藏,该公开的一定要公开。” *对象的属性尽可能的私有,根据需要配上相应的get/set方法。 *对象的方法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公开,公开的是声明,隐藏的是实现。意义:使方法实现的改变对架构的影响最小化。 二、继承 1.定义:是一种由已存在的类型创建一个或多个子类型的机制. 2.父类到子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关系。 *泛化:将不同子类中的共性抽象成父类的过程。 *特化:在原有父类的基础上加入一些个性的过程。 *原则:父类放共性,子类放个性。 3.继承的关键字:extends 4.Java 只支持单继承:一个类最多只有一个直接的父类。 *注:父子类之间的关系是树状关系,而多继承是网状关系。 5.父类中的私有属性可以继承但是不能访问,也可以说父类中的私有属性子类不能继承。 6. 访问权限: 宽 | public 全部类可见 | protected本类可见,同包类可见,子类可见 | default 本类可见,同包类可见 | private 本类可见

严 private:本类内部可以访问,不能继承到子类。 *能否继承到子类?不能 default:本类内部可以访问,同包其他类也可以访问。 protected:本类内部可以访问,不同包的子类也可 以访问,同包其他类也可以访问。 *能否继承到子类?能继承到子类 public: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 *能否继承到子类?能继承到子类 7.方法覆盖(Override): *方法名:相同 *参数表:相同 *访问限制符:相同或者更宽 *返回值类型:相同或者子类返回的类型是父类返回 的类型的子类(在JDK5.0 以后) *抛出的异常:以后再说。 8.属性遮盖:属性不能够被覆盖。 9.super 关键字 *super()表示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 *super()也和this 一样必须放在方法的第一句。 *super 可以屏蔽子类属性和父类属性重名时带来的属性遮盖,super. 表示调用父类的方法或属性。 *在子类的构造函数中如果没有指定调用父类的哪一个构造方法,那么就会调用父类的无参构造方法,即super()。 10.带继承关系的子类对象创建的过程 1)类加载,初始化静态属性(零值)和执行静态代码 块,顺序为:先父类后子类; 2)分配空间; 3)初始化属性(零值)和执行普通代码块; 4)调用本类的某一个构造方法(递归地构造父类对 象),顺序为:先父类后子类。 三、多态(美女、汽车) 1.定义:指引用变量拥有许多不同形式的能力 2.多态分为两种:编译时多态和运行时多态。 *编译时类型:主观概念,把它看作什么。 *运行时类型:客观概念,实际它是什么。 例:Animal a=new Dog(); 指着狗问,这个动物是什么动物? 3.运行时多态的三原则: *对象类型不变。

遥感专题讲座——影像信息提取(四、面向对象特征提取)

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技术 “同物异谱,同谱异物”会对影像分类产生的影响,加上高分辨率影像的光谱信息不是很丰富,还有经常伴有光谱相互影响的现象,这对基于像素的分类方法提出了一种挑战,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技术可以一定程度减少上述影响。 本小节以ENVI中的面向对象的特征提取FX模块为例,对这种技术和处理流程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本专题包括以下内容: ??●面向对象分类技术概述 ??●ENVI FX简介 ??●ENVI FX操作说明 1、面向对象分类技术概述 面向对象分类技术集合临近像元为对象用来识别感兴趣的光谱要素,充分利用高分辨率的全色和多光谱数据的空间,纹理,和光谱信息来分割和分类的特点,以高精度的分类结果或者矢量输出。它主要分成两部分过程:影像对象构建和对象的分类。

影像对象构建主要用了影像分割技术,常用分割方法包括基于多尺度的、基于灰度的、纹理的、基于知识的及基于分水岭的等分割算法。比较常用的就是多尺度分割算法,这种方法综合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和形状特征,计算图像中每个波段的光谱异质性与形状异质性的综合特征值,然后根据各个波段所占的权重,计算图像所有波段的加权值,当分割出对象或基元的光谱和形状综合加权值小于某个指定的阈值时,进行重复迭代运算,直到所有分割对象的综合加权值大于指定阈值即完成图像的多尺度分割操作。 影像对象的分类,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监督分类”和“基于知识分类”。这里的监督分类和我们常说的监督分类是有区别的,它分类时和样本的对比参数更多,不仅仅是光谱信息,还包括空间、纹理等信息。基于知识分类也是根据影像对象的熟悉来设定规则进行分类。 目前很多遥感软件都具有这个功能,如ENVI的FX扩展模块、易康(现在叫Definiens)、ERDAS的Objective模块、PCI的FeatureObjeX(新收购)等。 表1为三大类分类方法的一个大概的对比。

过程控制系统第2章对象特性习题与解答

过程控制系统第二章(对象特性)习题 2-1.什么是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2-1解答: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是描述被控过程在输入(控制输入与扰动输入)作用下,其状态和输出(被控参数)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2-2.建立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什么过程控制对数学模型有什么要求 2-2解答: 1)目的:○1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及整定控制参数; ○2指导生产工艺及其设备的设计与操作; ○3对被控过程进行仿真研究; ○4培训运行操作人员;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2)要求:总的原则一是尽量简单,二是正确可靠。阶次一般不高于三阶,大量采用具有纯滞后的一阶和二阶模型,最常用的是带纯滞后的一阶形式。 2-2.简述建立对象的数学模型两种主要方法。 2-2解答: 一是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是通过对对象内部运动机理的分析,根据对象中物理或化学变化的规律(比如三大守恒定律等),在忽略一些次要因素或做出一些近似处理后推导出的对象特性方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数学模型称之为机理模型,它们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微分方程或代数方程。 二是实验测取法。实验测取法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施加一定的输入作用,然后,用仪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即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实验曲线。然后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求取对象的特性参数,进而得到对象的数学模型。 5-12 何为测试法建模它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是根据工业过程输入、输出的实测数据进行某种数学处理后得到数学模型。

2)可以在不十分清楚内部机理的情况下,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黑匣子,完全通过外部测试来描述它的特性。 2-3.描述简单对象特性的参数有哪些各有何物理意义 2-3解答: 描述对象特性的参数分别是放大系数K 、时间常数T 、滞后时间τ。 放大系数K 放大系数K 在数值上等于对象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的变化量与输入的变 化量之比,即 输入的变化量 输出的变化量=K 由于放大系数K 反映的是对象处于稳定状态下的输出和输入之间的关系,所以放大系数是描述对象静态特性的参数。 时间常数T 时间常数是指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如果保持初始速度变 化,达到新的稳态值所需的时间。或当对象受到阶跃输入作用后,被控变量达到新的稳态值的63.2%所需时间。 时间常数T 是反映被控变量变化快慢的参数,因此它是对象的一个重要的动态参数。 滞后时间τ滞后时间τ是纯滞后时间0τ和容量滞后c τ的总和。 输出变量的变化落后于输入变量变化的时间称为纯滞后时间,纯滞后的产生一般是由于介质的输送或热的传递需要一段时间引起的。容量滞后一般是因为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的阻力而引起的。 滞后时间τ也是反映对象动态特性的重要参数。 5-6 什么是自衡特性具有自衡特性被控过程的系统框图有什么特点 2-3解答: 1)在扰动作用破坏其平衡工况后,被控过程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自动恢复平衡的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2)被控过程输出对扰动存在负反馈。

目标管理讲义(时代光华)

第1讲目标管理的独到之处 【本讲重点】 目标管理简介 目标管理有何威力 目标管理的工作流程 什么是目标管理 摸高试验 管理学家们曾经专门做过一次摸高试验。试验内容是把二十个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摸高比赛,看哪一组摸得更高。第一组十个学生,不规定任何目标,由他们自己随意制定摸高的高度;第二组规定每个人首先定一个标准,比如要摸到1.60米或1.80米。试验结束后,把两组的成绩全部统计出来进行评比,结果发现规定目标的第二组的平均成绩要高于没有制定目标的第一组。 摸高试验证明了一个道理:目标对于激发人的潜力有很大作用。 目标管理与我国现行经济责任制的区别 1.目标设置的方法不同——自己制定个人目标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是由上下级共同制定的,下级在制定中有充分的自主权;而经济责任制中的“目标”一般是由上级领导部门制定并作为任务下达的,下级有时可能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但并没有自主权。 2.目标间的关系不同——完成企业目标就是完成个人目标 “目标管理”强调个人目标、团体目标和企业目标的统一,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同企业的利益融合在一起;而经济责任制强调的是下级目标对上级目标的服从,个人和团体利益往往与企业整体利益发生冲突(讨价还价、拼设备、互相拆台等)。 3.管理方式不同——自己确定工作方法 “目标管理”采用员工自我管理的方式,上级通过分权和授权来实施例外控制。经济责任制则往往采用命令方式,下级只有责任却没有完成任务所需的权力,造成个人和团体负赢不负亏;或是采用承包的方式,实行放任管理。 4.成果评价方法不同——自我评价,自我改进 “目标管理”根据上下级结合制定的评价标准由员工自我评价工作成果并做出相应改进;经济责任制则根据上级制定的评价标准,由考核部门评价成果并提出改进意见。 应该看到我国企业搞经济责任制的本意是实行目标管理,但因为在上述方面难以达到目标管理的要求,所以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和概念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讲解) 面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 封装最好理解了。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 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继承 面向对象编程 (OOP)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继承”。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 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 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要实现继承,可以通过“继承”(Inheritance)和“组合”(Composition)来实现。 在某些 OOP 语言中,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基类。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基类,要实现多重继承,可以通过多级继承来实现。 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有三类:实现继承、接口继承和可视继承。 ?实现继承是指使用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而无需额外编码的能力; ?接口继承是指仅使用属性和方法的名称、但是子类必须提供实现的能力; ?可视继承是指子窗体(类)使用基窗体(类)的外观和实现代码的能力。

在考虑使用继承时,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两个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属于”关系。例如,Employee 是一个人,Manager 也是一个人,因此这两个类都可以继承 Person 类。但是 Leg 类却不能继承 Person 类,因为腿并不是一个人。 抽象类仅定义将由子类创建的一般属性和方法,创建抽象类时,请使用关键字 Interface 而不是 Class。 OO开发范式大致为:划分对象→抽象类→将类组织成为层次化结构(继承和合成) →用类与实例进行设计和实现几个阶段。 多态 多态性(polymorphisn)是允许你将父对象设置成为和一个或更多的他的子对象相等的技术,赋值之后,父对象就可以根据当前赋值给它的子对象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运作。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允许将子类类型的指针赋值给父类类型的指针。 实现多态,有二种方式,覆盖,重载。 覆盖,是指子类重新定义父类的虚函数的做法。 重载,是指允许存在多个同名函数,而这些函数的参数表不同(或许参数个数不同,或许参数类型不同,或许两者都不同)。 其实,重载的概念并不属于“面向对象编程”,重载的实现是:编译器根据函数不同的参数表,对同名函数的名称做修饰,然后这些同名函数就成了不同的函数(至少对于编译器来说是这样的)。如,有两个同名函数:function func(p:integer):integer;和function func(p:string):integer;。那么编译器做过修饰后的函数名称可能是这样的:int_func、 str_func。对于这两个函数的调用,在编译器间就已经确定了,是静态的(记住:是静态)。也就是说,它们的地址在编译期就绑定了(早绑定),因此,重载和多态无关!真正和多态相关的是“覆盖”。当子类重新定义了父类的虚函数后,父类指针根据赋给它的不同的子类指针,动态(记住:是动态!)的调用属于子类的该函数,这样的函数调用在编译期间是无法确定的(调用的子类的虚函数的地址无法给出)。因此,这样的函数地址是在运行期绑定的(晚邦定)。结论就是:重载只是一种语言特性,与多态无关,与面向对象也无关!引用一句Bruce Eckel的话:“不要犯傻,如果它不是晚邦定,它就不是多态。” 那么,多态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封装可以隐藏实现细节,使得代码模块化;继承可以扩展已存在的代码模块(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代码重用。而多态则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目的——接口重用!多态的作用,就是为了类在继承和派生的时候,保证使用“家谱”中任一类的实例的某一属性时的正确调用。

java面向对象的三个特征

使用java面向对象编程的三大特征 大多数新人,在才开始学习java面对对象编程的过程中对于这一块的三大特征一直比较模糊,基本都是刚开始学习接触编程,一个人跌跌撞撞摸索着往前走,初学的时候很多东西理解的也懵懵懂懂,后来实践的多了,有些东西才慢慢清楚;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之后,反过头来再去学习一些基础东西才能够理解的更透彻;三是有些东西基础但是确很重要,是值得好好搞一搞的。 1、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是一种新兴的程序设计方法,或者是一种新的程序设计规范(paradigm),其基本思想是使用对象、类、继承、封装、多态等基本概念来进行程序设计。从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即对象)出发来构造软件系统,并且在系统构造中尽可能运用人类的自然思维方式。 2、对象 对象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它是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一个对象由一组属性和对这组属性进行操作的一组服务组成。 3、类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方法的一组对象的集合,它为属于该类的所有对象提供了统一的抽象描述,其内部包括属性和方法两个主要部分。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中,类是一个独立的程序单位,它应该有一个类名并包括属性和方法两个主要部分。 Java中的类实现包括两个部分:类声明和类体。 类的实例化可生成对象,一个对象的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生成、使用、消除。 当不存在对一个对象的引用时,该对象成为一个无用对象。Java的垃圾收集器自动扫描对象的动态内存区,把没有引用的对象作为垃圾收集起来并释放。当系统内存用尽或调用System.gc()要求垃圾回收时,垃圾回收线程与系统同步运行。 向对象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封装、继承、多态。 4、封装 封装性就是尽可能的隐藏对象内部细节,对外形成一道边界,只保留有限的接口和方法与外界进行交互。封装的原则是使对象以外的部分不能随意的访问和操作对象的内部属性,从而避免了外界对对象内部属性的破坏。 可以通过对类的成员设置一定的访问权限,实现类中成员的信息隐藏。 private:类中限定为private的成员,只能被这个类本身访问。如果一个类的构造方法声明为private,则其它类不能生成该类的一个实例。 default:类中不加任何访问权限限定的成员属于缺省的(default)访问状态,可以被这个类本身和同一个包中的类所访问。

面向对象三个基本特征

封装 封装最好理解了。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 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继承 面向对象编程(OOP)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继承”。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 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 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要实现继承,可以通过“继承”(Inheritance)和“组合”(Composition)来实现。 在某些OOP 语言中,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基类。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基类,要实现多重继承,可以通过多级继承来实现。 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有三类:实现继承、接口继承和可视继承。 ? 实现继承是指使用基类的属性和方法而无需额外编码的能力; ? 接口继承是指仅使用属性和方法的名称、但是子类必须提供实现的能力;

? 可视继承是指子窗体(类)使用基窗体(类)的外观和实现代码的能力。 在考虑使用继承时,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两个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属于”关系。例如,Employee 是一个人,Manager 也是一个人,因此这两个类都可以继承Person 类。但是Leg 类却不能继承Person 类,因为腿并不是一个人。 抽象类仅定义将由子类创建的一般属性和方法,创建抽象类时,请使用关键字Interface 而不是Class。 OO开发范式大致为:划分对象→抽象类→将类组织成为层次化结构(继承和合成) →用类与实例进行设计和实现几个阶段。 多态 多态性(polymorphisn)是允许你将父对象设置成为和一个或更多的他的子对象相等的技术,赋值之后,父对象就可以根据当前赋值给它的子对象的特性以不同的方式运作。简单的说,就是一句话:允许将子类类型的指针赋值给父类类型的指针。 实现多态,有二种方式,覆盖,重载。 覆盖,是指子类重新定义父类的虚函数的做法。 重载,是指允许存在多个同名函数,而这些函数的参数表不同(或许参数个数不同,或许参数类型不同,或许两者都不同)。 其实,重载的概念并不属于“面向对象编程”,重载的实现是:编译器根据函数不同的参数表,对同名函数的名称做修饰,然后这些同名函数就成了不同的函数(至少对于编译器来说是这样的)。如,有两个同名函数:function func(p:integer):integer;和function func(p:string):integer;。那么编译器做过修饰后的函数名称可能是这样的:int_func、str_func。对于这两个函数的调用,在编译器间就已经确定了,是静态的(记住:是静态)。也就是说,它们的地址在编译期就绑定了(早绑定),因此,重载和多态无关!真正和多态相关的是“覆盖”。当子类重新定义了父类的虚函数后,父类指针根据赋给它的不同的子类指针,动态(记住:是动态!)的调用属于子类的该函数,这样的函数调用在编译期间是无法确定的(调用的子类的虚函数的地址无法给出)。因此,这样的函数地址是在运行期绑定的(晚邦定)。结论就是:重载只是一种语言特性,与多态无关,与面向对象也无关!引用一句Bruce Eckel的话:“不要犯傻,如果它不是晚邦定,它就不是多态。” 那么,多态的作用是什么呢?我们知道,封装可以隐藏实现细节,使得代码模块化;继承可以扩展已存在的代码模块(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代码重用。而多态则是为了实现另一个目的——接口重用!多态的作用,就是为了类在继承和派生的时候,保证使用“家谱”中任一类的实例的某一属性时的正确调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