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几点实践

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几点实践

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几点实践
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几点实践

培养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几点实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倡导,按照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和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学习过

程和方法的教学,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思维来学习,

以此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学科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程高中地理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提高地理学科的综合素养。

一、注重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性

地理课程是建立在一定语言文字的表达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的

语言表达性。对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文字语言本身所表达的字面意思及其丰富的人文背景知识出发,关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以便帮助他们建立整体学习和理解感悟的意识,以培养

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在这些语言文字的表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

情况,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整体理解感悟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培养学生整体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表面信息中探寻其中的表达意思;其次是培养学生鉴别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关键词汇或者语句来深入理解文字表达的核心内容,为学生的发现问题奠定基础;最后,鼓励学生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

能够进行有效的自我思考和探究,特别是一些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关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途径浅议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途径浅议 郧阳区青曲中学教师蒙兴伟 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要依托课堂主阵地外,还离不开课外实践活动。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不仅以课程标准、学生需求为基础,还需借助真实的情景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社会生活,其中充分结合校内、外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是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1、充分结合校内资源 依据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可将其划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地理校内资源指学校范围内可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校内教材、设施、地理实验室等。丰富多样的地理校内资源,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提供充足的条件。应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如模拟实验、教具制作、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等。 室内课程实施过程中,可通过仪器演示、音像图片等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提升,如在讲授“地球运动”时,视频演示或地球仪演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地理知识,还有助于提升地理观察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通过学校地理实验室、地理活动室,充分利用相关设备也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如“模拟森林覆盖率与水土流失之间关系”实验,在借鉴教材优势基础上整合身边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基础性模拟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地理园地或校内自然环境也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如结合气象站观测气温和降水等,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观测能力,还有利于提升问题探究能力。 2、积极结合校外资源 校外资源即学校范围外可作用于地理课程的资源,包括研究机构、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天文台、有关政府部门、工厂、田野、山地、丘陵、河流等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外资源为学生的地理观测、调查、考察、探究等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利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研究机构参观,如有条件的学校,可带领学生到郧阳博物馆、青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十堰市博物馆、丹江口水库等地参观,在丰富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可弥补学校实践场地不足,促使学生体验式学习、拓展思维、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利用到工业园区、农业园、科技园区等参观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独立行动、主动思考、自主认知。如学习“工业”时,可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工厂实地考察;在学生“交通运输时”可带领学生到汽车站和火车站参观访问;在学习“农业”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农业园区去参观和调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这些实践活动,大大丰富学生社会实践体验,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自然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学生在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如果能将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将充分而有机地结合,把学习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感性体验升华为理性认知,可以轻松达成熟练、牢固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的目的,进而转化成为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可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高中学生拥有地理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课程的关键所在,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在学习地理的时候感到非常困难。如对一些需要思维想象的知识点难以掌握,对学习地理产生厌烦情绪。因而,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培养地理思维,用合理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地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地理学科成绩。本文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浅析,希望通过本文能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 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业成绩,更可以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情绪的学习习惯。现就如何培养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进行浅析,分析高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 一、地理思维训练素材的积累 高中教师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地理思维训练素材的积累,丰富的思维能力训练素材的积累是进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所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高中学生很大程度上并不知道如何去积累素材,这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帮助。第一,要注意挖掘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思维能力训练素材,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积累和掌握一定的素材,以提高地理思维能力。例如,玻璃温室和大棚的保温原理和大气的保温原理是一样的吗?其不同在哪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帮助高中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用恰当、正确的地理知识去回答这些问题,进而逐步对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第二,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去培养高中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单一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论学习毕竟是空洞、无趣的,所以需要借助日常生活中有趣的地理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气候和我国雨带的移动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总结本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本地区降水集中的时间等。 二、良好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有效的途径,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拓展多种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途径,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方式。一方面,高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主动践行高中地理思维能力培养观,引导学生用正确、有效的地理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主动有意识的地理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多用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创新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讲课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胆量,促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方式。另外,在实践和教学过程中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地理学习课后训练。在这里并不倡导题山题海的方式以推动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更提倡的是通过精准的练习题设置,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题目设置不宜过多,但是要讲求有效性、合理性。

试论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试论基于实践活动的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 地理实践能力是如今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内容的核心构成部分。作为一名高中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的地理实践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提升学习效率。 标签: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地理是一门取自于实践的学科,高中地理教学进程中有大量地理知识需要我们去观察、实践以及体验。开展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我们将所学的高中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高中学生因为升学压力,可以参与地理实践的时间与机会是很有限的,我们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融入到地理课外实践中且有所收获,我觉得应该把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结合起来,开发具有可行性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下面我将简要谈一下基于实践活动,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一、进一步注重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图表能力 在如今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每一章节中都出现了地理图表,地理图表大概占教材整个版面的三分之一,此外,实际生产与生活中也常常碰到各类地理图表。我们具有一定的地理图表能力不只是学习地理教材的需要,更是社会实际的需要[1]。地理图表能力涵盖阅读以及运用图表的能力。地理图表形式多样化,为了让我们以最快时间掌握阅读地理图表的技能,重点就是老师要以课本中的图表当作范例,指导我们按照不同地理的图表类型来依次掌握阅读图表的策略:阅读地图应该从地图的比例尺、方向、注记以及图例出发,进一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等情况;阅读景观图应该从图中地理景物出发,重视探究地理景物的相关类型以及所处的地理环境;阅读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以及柱状图等统计类图要利用数学分析策略来读图;地理过程图阅读应该重视图中各地理要素的变化进程及其联系;结构关系图的阅读应该重视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分布以及各部分的互相联系;地理表格的阅读,应该重视表格内每个栏目间内容的不同点等。老师在图表教学过程中要创建条件进一步由我们开展自主读图,防止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发挥我们的积极性,实现我们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进一步注重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一切科学的一个最基础的研究策略即观察。于是,培养我们的地理观察能力是非常关键的。实践进一步证明,地理老师组织我们实施地理观察活动可以进一步培养我们的地理观察能力。我们在实施地理观察活动中应该重视以下问题:我们在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的时候应该进一步发现问题,多提问;我们观察要全面、仔细且写出观察报告、实时记录观察结果;老师要点评观察进程中产生的问题[2]。经过老师组织我们实施地理观察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进而获取优良的观察能力,此外,经过观察活动,还可以让我们初步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策略。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证明,还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全部基本的逻辑方法,我们试以概念的形式和发展作一简要说明。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强调教学内容的严谨性要求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课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数学的严谨性要求,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核心环节。逐步加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并使真正消化理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措施,也为今后教学进一步提高严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语言精确 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当要求学生改变不准确的语言习惯,逐步懂得语言精确化的必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一方面能准确地理解数学教材中的精确叙述;另一方面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叙述教材中的结论,叙述解题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逐步地丰富起来。 2.要求学生思考缜密 所谓思考缜密就是考虑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这也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思考习惯。要求学生思考缜密,还要注意防止学生“以偏代全”。即轻易相信从某一特殊情况得出的结论,并以此作为一般的结论。 3.要求学生言必有据 言必有据是思维严谨的核心要求。它要求推证过程中立论要有根据,即合乎逻辑学的要求。它还要求在一般解题过程中,无论是计算或是画图,或是其他推理过程,都要讲究根据。 4.要求学生思路清晰 一个问题,往往要分几种情况进行考虑,又要从几个侧面进行分析,还得通过几个步骤才能解决。为了达到思路清晰,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力争结构、层次都有条不紊,清楚明确。教师要保证一节课的思路清晰明确,同时也要求学生听课首先听清一节课的思路,然后才追求细节上的明白。其次,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也应有个清楚的程序。要先掌握解题的基本程序,而不是先考虑解题的全过程。为此,应当教会学生,把一些法则公式等的运用归结为一定的程序。有了一个基本的程序,才能保证解题过程思路清晰,才能避免混淆,减少错误,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灵活变化。 (二)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尤其必须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不应仅仅是教师传授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关于思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它曾经常帮助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时看到了希望。因此,我们急于把这一切告诉给孩子们,希望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也像我们那样去行事。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往往使人产生思维定势,使思维固化,没有灵活性。就是科学上已经证明的事实,学生也还是要试图去改变它。 (三)注重推理能力的训练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 地理教育在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因而,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就初中教学中,如何搞好地理教学,谈只言片语。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地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内容,就是爱国主义、国情国策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法制教育。 (一)紧扣教学内容,画龙点睛,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情感是在许多情绪体验中产生的,是在对祖国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地理课具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职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十分丰富。 我国地理疆域辽阔,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欧洲,或40个英国,或18个法国,或26个日本的面积。是世界第三大国,又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山河,气象问起,处处惹人生恋。“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南国春色;“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之冬;“三秋桂子,十里荷香”的西子湖景;“浪水叠锦,苍崖翠壁”的松花江;“碧莲玉笋”的桂林山水;雄伟壮观的“三山五岳”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江山如此多娇,怎不令人为

之倾倒、为之自豪!这些油然生爱自然地理景观,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国情国策教育 结合我国的地理国情,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当前,我国资源“红灯”亮起,电力、石油、土地和水资源等最普遍的资源紧缺。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懂得今日的国情,为今后自觉执行国家政策奠定基础。 (三)环保教育 环境是人类的产物。人类出现以后,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得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要通过地理课程,教育学生更好地保护地理环境,我们地理教师,也应该通过课堂渗透环保教育,使学生明确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四)法制教育 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我国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虽说法律法规已公布实施,但是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可见,要想让每个公民自觉遵纪守法,就必须从思想上提高他们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学生抓

浅谈地理思维能力训练

浅谈地理思维能力训练 新课程改革“学生为主体”、“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等口号的提出,使我们老师再一次对我们的课堂进行反思:学会知识和学会思考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如何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怎样在课堂上进行地理思维能力的训练?面对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重。 一、何为地理思维 地理思维是学习者在地理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是对地理事物感觉、直觉、记忆和想象基础上形成的对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的探索性思考。如何培养和提高中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周围地理事物的认识、比较、判断,进而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发生和演变规律,引导学生学习对自己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最终形成正确的环境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在对地理思维的认识中,最核心的是地理“一词”,即思维要遵循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说思维过程应具有“地理味”。地理课程标准明确阐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中培养地理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经过几年的探索,我觉得应该在以下方面努力。 (一)创设问题是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基础 创设问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地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为学生多样的实际情境,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教学的基本环节如下。 1.提出问题。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习内容,提供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确定需要分析、解决的问题。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74600)山东省鄄城一中董素臻21世纪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学生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是要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新教材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阐明了人地关系。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记忆大量的地理材料,而是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懂得运用地图并能进行简易图表的绘制,养成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通过综合性学习,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研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实践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点探索,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一、注重看图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在教学中我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时总是喜欢跳过地图或只看有彩色照片的图来作为一种欣赏,根本没有读图的意识,事实上,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新教材许多内容就是通过读图、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的,图是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鉴于这种情况,我主要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将地图展示给学生,从地图的三要素入手,认识地图信息,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使他们提高看图的兴趣,从而养成看图的习惯。 例如,在"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的教学时,首先出示"中国的地理位置图"然后提出问题:"从东西半球或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看,中国的疆域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并要求学生在图中找出答案,然后让学生再看教材,看一看自己的分析与教材是否一致。在教学俄罗斯时,请同学看一看俄罗斯地跨哪两个大洲、地势哪边高、哪边低、以什么地形为主、有什么特点,纬度位置怎样,什么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主要原因......,使学生通过看图感受到俄罗斯人口少却要进口粮食的原因。从而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在上课时,自己一定要有用图的意识,用图导入深入,用图突破教材重点,解析教材难点,给学生以直观易懂的印象,这样才能达到人们常说的"身教大于言传,行动大于说教"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教材“活动”内容教学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并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新教材加强了活动安排,教师可从动手制作、观察、体验、资料搜集、模拟情景等方面开展活动。此类活动颇具地理特色,突现学生的地理技能,是地理活动成果的主要展示方式。例如,用乒乓球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模型,使学生能够明确地区分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读法,以及东西、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等的划分。又如开展我国省级行政区拼图游戏,熟悉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利用学校球场沙池泥沙制作地形模型和绘制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了解山峰、鞍部、山谷、山脊及悬崖等地形。比较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度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季节之交天气变化的规律;不同月份昼夜长短的差异等。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一个知识的体验过程。这类活动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观察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 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 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 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 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 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 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 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 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 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学,没有地图也就无法进行地理教学。”地图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工具,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理事物的分布 规律,要了解分布情况,就需要把所研究的各项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在这一点上,地图是其他任何工具无法取代的。正如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由此可见,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了。 地图和地理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地图是地理学表达地理事物的基本手段,很多地理 事物只有用地图表示出来才明确易懂。而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地图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所以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学会读地图也是学生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地图作为学生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教会学生使用地图的方法, 培养学生查图的习惯,就像语文老师教会学生查字典一样重要。所以学好地图,并运用好地图,对初中学生来讲,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地理教材中不仅有普通地图、专题地图,还有各种各样的插图、图表、照片等。这些 图像信息容量大,知识精度高,因此,教师在使用地理教材的过程中,应注重图像的分析和运用,充分发挥图像的教育功能。 1、以图激趣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借助地图导入新课,使其充当教学过程的桥梁,既能加深学生对新 课题的印象,又使课堂教学过程流畅跌宕,充满魅力。可利用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 观图、地理模型图等,让学生通过接触那一张张五颜六色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从而诱发思维的动机。此时,教师再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形象生动、灵活多样的悬念和疑问,学生定会产生迫切的探根究源的心理,思维活动也会迅速进入活跃状态。利用地图激发学习兴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可加深学生对课题更深层次的理解。 2、以图启智 地理所研究的对象是十分广阔的,地理现象也非常复杂,学生不可能都亲自去感知。在中国地理的教学中,不可能到全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测,甚至一个小村庄也难以做到, 世界各地更是如此。因此,一切地理事物的直观感觉只能从地图上来获得,借助地图,就能一览无余了。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经常运用教学挂图、黑板略图、课本插图等地图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围绕地图不断提出问题来启迪学生,加强思维训练,使学生在内容生动具体,主题明确的图像的学习过程中,从形象的、感官的具体事物入手,逐步形成抽象的、 理性的科学知识,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3、教学过程中对地图的看析绘忆 地图是重要的地理语言,是学习地理的特有工具,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课的最大特 点。因此,让学生学会看图、析图、绘图、忆图就显得很必要。通过这些基本能力的训练, 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许多丰富的地理知识,而且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看图 看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熟悉地理事物的分布,增强对地图的认知能力。运用地图的关键在于掌握读图技能,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而读图正是学习地理的向导。要达到正确观察图像,就要首先明确看什么、怎么看。 有的图像密密麻麻、五颜六色,如果不明确看的对象和看的内容,那么看的效果是难以得到保证的。因此,当一幅图展现在学生眼前时,首先强调图像的名称,让学生明确这是属于什 么类型的图;其次是熟悉图例,因为图例是图像内容的语言,它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图上的符号、代号、注记和比例关系等内容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最后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引导学生有

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活动初二年级试题(附答案)

中学生思维能力训练活动初二年级试题 填空题: 1、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则a+b-10x+5y=_________。 3、在1,2,3…,2013这2013个自然数中,最多可以取到______________个数,使得其中任意两个数之和为160的倍数。 4、已知实数a、b满足a3+b3+3ab=1,且ab≠1,则a+b=____________ 5、在△ABC中,AB=a,AC=b(b>a),∠ABC=3∠C,AD是∠BAC的平分线,BE⊥AD于F,则BE=____________(结果用a,b表示)=0,则x=_______________ 6、已知正数x满足-4x2-10x-6+2(x+1)2=0,则x=_______________ 7、如果一个数正写和逆写的值不变,那么我们称这样的数为回文数码比如12331或121,如果一个数不能表示为两个回文数之和,我们就称其为中环数。则超过2013的最小中环数为_____________. 8、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4cm,AD=10cm,在线段AB上取一点E,作CF⊥DE交DE于F,则△ABF面积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cm2 9、已知关于x的方程x2-2ax+9=0的两个实数根为α,β,则(α-1)2+(β-1)2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 10、+++…+=_______(答案保留“!”符号) 11、如图,在Rt△ABC中,E为斜边AB的三等分点中靠近B的那个点,∠AEC=45°,则=__________。 (a≠0),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____。

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践与反思(1)

申报材料 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以定量的水土流失实验为例

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以定量的水土流失实验为例一、问题提出 当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地理基础教育改革也提出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地理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提出和总结了多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论和方法,都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乃至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作为一线地理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是让教师最难以把握的。地理学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但是在高中因为教学课时、学业压力、教师意向、硬件条件、学生安全等的限制和考虑,与地理学科实践相关的野外考察、社会调查和模拟实验也基本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消失。笔者通过带领学生完成水土流失模拟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而不是通过老师的说教方式让学生知道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以此期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动手实验能力,进而利于学生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形成。 笔者认为当前的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定量研究不足,实验设备与用具过于随意的问题,这个问题会导致模拟实验流于形式,学生只能通过主观判断而无法通过数据得到有力证据,不利于学生求真求实科学态度的形成,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学生独立设计地理实验的能力尚未得到开发,一般的实验设计都是教师进行思想指导而学生动手操作,在看似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的背后是学生思考能力的缺位,看似学生为主,其实学生还只是教师思想的执行者,而这恰恰是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最应该注意的。 二、实验过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笔者所在的昌邑一中购买了一批进行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的专门设备,该套设备由电子秤、500ml烧杯、12L水箱、电动抽水器、降水槽、承压板、人工草皮、集水箱等组成。之前的水土流失设备只能定性的表

中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中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如何更好的将阅读与思考相结合,如何通过文本,让学生感悟到更多的精彩,体味阅读的快乐,也一直是我校语文教师探索的问题。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多由老师对文本进行剖析,以习题代阅读,课堂上教师仍在牵引回避问题,让学生被动接受教参对课文的确定解释,概念化解读课文。学生懒于思索,养成惰性,思维已在学习中缺失,从而导致学生个性的迷失。虽然课堂热热闹闹,但充斥着假性的活动学习,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但学生却无所适从,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缺乏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引发了人们对阅读教学的重新认识。现代阅读教学理论被引入教学,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指出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教育的本来目的越来越明确。学生的发展要求我们,培养的是整体的人。教育承担的任务是提升人的文化品位、构建人的精神世界,而语文课在情感培养方面更具优势,与教育教学这一本质目的理解直接相关的是阅读现代理念的建立。但怎

样使学生真正自主,怎样使学生与文本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直接对话,怎样培养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能力,仍没有得到应有的操作层面的重视。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在阅读教学中仍比较空泛。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使学生读与思结合、读与写结合,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遵循了阅读教学的要求和规律。《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调动已有知识经验,亲历阅读实践,才能使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课题的研究,寻找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努力,让孩子体味阅读的快乐、感受思考的魅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按照建构主义的解释,阅读的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思想,这种阅读活动,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通过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善的浸润,使自身心灵得以净化,思维品质得以重塑。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美、感受美,也就得到了审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广州市黄埔区新港中学邝艳红 【摘要】:针对当前教育形势,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本文试图从地理学科教学中来探讨、研究德育渗透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并阐述了作者的观点。 【关键词】:德育教育地理教学渗透途径、方法 《中学德育大纲》中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在谈到“以德治国”时,也曾告诉我们:“我国的教育工作必须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所以,在过度物质化和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青年学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工作在教育第一战线的任课教师,必须要时刻树立德育教育为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科知识文化,更加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做个怎样的人。 初中地理学科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特点,蕴藏着丰富情感的素材,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渗透、开展。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建立在充分说理的基础上,要讲求科学、合理和实效,德育内容就必须采用丰富的地理科学知识,避免空洞的说教。另外,在地理教学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要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揭示其德育作用,并将德育因素系统化形成统一的教学整体。 一、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初中地理教学的德育教育内容是非常丰富,主要归纳如下几点: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处寒、温、热地带,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教师可以生动地运用教材中的内容,向学生讲述各种资源的种类、数量,它们在世界上的地位、经济价值等。通过上述资料的介绍,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在地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很多环境保护的问题,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和资料,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废物的排放、清洁环境卫生、清新空气和保护各种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3、正确的人口素质教育。 人口问题是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人口不断增长,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存、发展带来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帮助学生去了解世界各国的人口问题以及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从而树立起“少生、优生、优育”的科学人口观念。 4、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或者成立地理兴趣小组、实验小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实验或实践等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去探索生命的奥秘,掌握知识文化,提高能力,发展特长,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5、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教育。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证明,还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全部基本的逻辑方法,我们试以概念的形式和发展作一简要说明。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强调教学内容的严谨性要求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课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数学的严谨性要求,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核心环节。逐步加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并使真正消化理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措施,也为今后教学进一步提高严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语言精确 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当要求学生改变不准确的语言习惯,逐步懂得语言精确化的必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一方面能准确地理解数学教材中的精确叙述;另一方面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叙述教材中的结论,叙述解题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逐步地丰富起来。 2.要求学生思考缜密 所谓思考缜密就是考虑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这也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思考习惯。要求学生思考缜密,还要注意防止学生“以偏代全”。即轻易相信从某一特殊情况得出的结论,并以此作为一般的结论。

3.要求学生言必有据 言必有据是思维严谨的核心要求。它要求推证过程中立论要有根据,即合乎逻辑学的要求。它还要求在一般解题过程中,无论是计算或是画图,或是其他推理过程,都要讲究根据。 4.要求学生思路清晰 一个问题,往往要分几种情况进行考虑,又要从几个侧面进行分析,还得通过几个步骤才能解决。为了达到思路清晰,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力争结构、层次都有条不紊,清楚明确。教师要保证一节课的思路清晰明确,同时也要求学生听课首先听清一节课的思路,然后才追求细节上的明白。其次,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也应有个清楚的程序。要先掌握解题的基本程序,而不是先考虑解题的全过程。为此,应当教会学生,把一些法则公式等的运用归结为一定的程序。有了一个基本的程序,才能保证解题过程思路清晰,才能避免混淆,减少错误,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灵活变化。 (二)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尤其必须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不应仅仅是教师传授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关于思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它曾经常帮助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时看到了希望。因此,我们急于把这一切告诉给孩子们,希望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也像我们那样去行事。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往往使人产生思维定势,使思维固化,没有灵活性。就是科学上已经证明的事实,学生也还是要试图去改变它。

浅谈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实现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浅谈生活化的地理教学 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课程应以现存的社会生活情境为主要内容,而不是由学科知识组成的文理科目。教育就是学生生活本身,学生的课堂生活就是学生的成长。学生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学生生活,就是学生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走向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的内涵特征 走向生活化的初中地理教学,即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把学生看作一个完整的人,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灵活处理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活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和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善于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关心现代社会的发展,关注世界的变化,树立科学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生观。二、加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的积极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源于生活又初于生活的教学,是为了生活的教学,生活化教学对于中学生地理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1、凸现地理学科的实用价值 传统的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没有什么用处。实际上,在社会生活中,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学在社会和生活中的作用是越来越大,衣食住行离不开地理学,发展建设离不开地理学,国际谈判、军事外交、国防建设也离不开地理学,地理学正逐步成为生活的地理学、社会的地理学。 通过加强生活化的地理教学使学生深深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认识到地理知识对自己现在和将来学习、工作都有重要意义,是一门实用价值很强的学科,从而凸现地理学科的价值,使学生改变地理无用论的观念。 2、激发地理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各门课程感兴趣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对学科实际有有价值的认识,对生活有用地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的有用性,对地理学习产生一种需求感与内驱力,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而产生学习地理的举和欲望,大大增强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提初学生的生活能力 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社会生活,加强生活地理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观察社会和身边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利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对生活中困难,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三、加强对生活化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 1、借助生活经验 日常生活中很多地理现象与地理学科紧密联系,老师要精选和学生精选和学生自身经验相关的知识,把教材内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加经扩展、延伸,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由于生活中的地理问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容易接受,因此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新知,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理解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体现了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活化了课本知识。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问题,例如:当把一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9-07-16T11:40:49.5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10期作者:张秀华 [导读]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备综合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思维方式。 福建省福州市福清第一中学350300 摘要: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具备综合思维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思维方式。因为综合与分析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逆向思维过程,综合是通过将关键要素整合之后形成高阶段的认识,而分析是将地理事项整体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分解,进而认识其关系。由此可见,综合思维是对多种思维方式及方法的有机重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结合高中阶段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育教学综合思维能力培养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推进的今天,教育和教学领域也在向深层次方向拓展,也将课程改革推向了时代前沿。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目标为指导思想,以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以思维特征为基础,积极构建以综合思维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综合性教学体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推进呢?下面我们具体展开。 一、启发引导,培养学生敏捷性思维 在高中阶段的地理课堂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效开展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因为启发引导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也是教学效果得以保证的首要条件。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精炼提问,针对导入环节、重点难点突破环节都有效组织学生参与思考,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与此同时,用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敏捷性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西气东输》这一节课为例,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将西气东输的路线图(图一)或者用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组织学生观看,在观看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提问西气东输的原因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有初步的认识,进而将西气东输和南水北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原因,逐渐加深问题深度。通过精炼的提问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考和学习方法,培养其敏捷性思维能力。 图一. 西气东输线路图 二、强调实践,培养探究性思维 地理实践教学是指通过师生共同实践,观察地理中所涉及到的具体现象的同时分析成因,探讨结论,进而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好奇心,实现对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培养。地理实践教学中涉及到最多的就是地理实验。 举例来说,在《河流地貌的发育》这一节课中,教师可将沙盘利用起来,做成地理教具,可采用这种方式:将沙子堆积起来,然后浇水,模拟河流地貌的演变过程,之后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模拟各类地貌,同时观察变化,将自然界需要几十年演变的过程迅速地演示出来,体现流水侵蚀和沉积的过程。构建学生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实践,可以让学生由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为构建综合思维奠定基础,同时,可以将自然界原本需要长时间观察的事物快速呈现,宏观事物微观化,学生能够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 三、结合地图,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 第一,地理地图本身可提供相应的材料、数据等,不仅直观而且典型,是对地理抽象原理及知识的有效呈现,利于学生将抽象化的知识转变为形象化的事物,将概念化知识具体化,加深学生对抽象原理及知识的理解。 第二,地理地图是经过精密测算和研究出来的结果,学生要对地图掌握具体的认识,需要应用综合方法进行分析,将地理想象及事物综合分析,再结合自身经验辩证解读,形成综合理解。 第三,在解读地图时,需要结合教学案例有所侧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以清晰地阐述自身观点,同时和同伴或者教师讨论,在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之中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培养高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