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三章)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三章)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三章)
《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讲义(第三章)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及目标

第一节语文课程性质

一、语文课程性质的世纪之争

历史上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五种说法:

1.工具性

2.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文道统一)

3.兼具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综合性等

4.人文性

5.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20世纪前50年——“文言”与“白话”

20世纪前50年,语文教育界并没有直接围绕语文课程性质展开争论。当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而争论的话题则具体表现为文言与白话、文字与文学、国语与国文、技术训练与精神训练等。

(二)新中国成立后17年——“文”与“道”

直接的语文学科性质之争主要在新中国成立后。关于语文课程的取向问题,建国初期的主话题是“文”与“道”,就是语文教育与政治思想教育的问题。

这一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

1.1949年——1960年

这一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占上风。1956年的分科教学大纲提出“汉语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一种重要的有力工具”;1959年《文汇报》刊登育才中学刘培坤老师的《“文”与“道”——关于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之我见》,提出“语文教学的任务是通过语言文学的教养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2.1961年——1966年

这一阶段政治教育的意识弱化,逐渐被语文教育所取代。

(1)1961年《文汇报》发表社论《试论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并通过教学内容的教育和感染,培养学生正确的观点、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

(2)1962年,林砺儒:“每课的教学目的,不能千篇一律”;吴天石“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三)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工具性”与“思想性”

关于语文课程取向的问题,这一时期的主话题是“工具性”与“思想性”。1980年出台的“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确定了“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以及“语文课在进行读写训练的同时,还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时期的切入口是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语文教材的“科学体系”(欧阳代娜《阅读》与《写作》)

2.语文教学的“模式建造”(钱梦龙的“三主”“四式”)

(四)1990年——现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框架

1993年1月,韩军在《语文学习》上发表《限制科学主义,张扬人文主义精神》一文,在语文教育界倡导人文精神,由此引发了20世纪90年代语文教育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大讨论。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二元融合

教育部在21世纪初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课程性质”做了如下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当然,确定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性质,并不意味着语文课程与教学只有一种“唯一正确”的形态。“语文”的内涵和外延是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变化的,不可能是凝固、封闭的。

三、基本特点的三大表征

(一)语文学科的审美移情性

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加强人文熏陶、审美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等是语文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语文学科的社会应用性

“大语文”:即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地运用语言,巩固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能力的过程及结果的总和;

“小语文”:特指学校教育中,语文课堂上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总和。课堂上的语文教学挑选典型规范的言语作品作为教材的主体,意在通过定向的规范的语文实践,让学生集中地高效率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

语文学科的社会应用性是指在课堂中习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应用,而课堂上进行的集中的训练又可以成为社会应用的补充。这种“大语文”与“小语文”的结合,要求中学语文教育必须突出听、说、读、写等言语实践活动,增强语文的应用性。

(三)语文学科的基础性

在基础教育阶段,无论语文课程目标发生多少变化,语文教育都不应偏离语文能力培养这一重心。中学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语文能力着重于规范的、基础的能力。

总之,就其最终目的来看,语文学科具有广泛的社会应用性;就其突出的个性来看,语文学科具有深刻的审美移情性;就其重要地位来看,语文学科具有全面的基础性。

第二节语文课程理念

课程理念是指人们对课程的价值追求(学语文是为了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还是为了丰

富精神世界)。不同的说法体现了不同的价值追求。

一、改革应试教育的课程体系

(一)背景

我国原有的课程体系基本上是应试教育课程体系,其主要特征包括:

1.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取向

2.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3.课程结构:严重的“分科主义”倾向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课程评价:选拔取向

6.课程管理:中央集权

由此观之,确立包括语文课程在内的体现时代精神的基础教育课程新的价值观,根治应试教育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成了21世纪初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

(二)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及其意义

1.文件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意义

这两个文件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政策指导与保障,标志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质性地启动。

二、新课程的价值追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为了贯彻这一精神,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必须追求下列课程理念

(一)教育民主

这意味着课程必须谋求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一方面,平等内在地包括着高质量,如果将高质量从平等中人为剔除、不顾教育质量,那么这种课程只是徒具民主的形式,但从根本上背离了民主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质量内在地包含平等,否则就会陷入精英主义的窠臼。

(二)国际理解

这意味着我国的课程体系必须追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必须追求多样文化的教育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是:①通过课程教育公民尊重所属文化体系,使公民产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②通过课程教育公民尊重不同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尊严和差异;

③通过课程教育公民在相互理解、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以完全平等的地位与他人、他民族、他文化展开交流、分享与合作。

(三)回归生活

回归生活世界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普遍趋向。一些重要的哲学流派,如现象学、存在主义等,以及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如胡塞尔、海德格尔、哈贝马斯等,都不约而同地从各自研究领域不同程度地转向生活世界。

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在目标上意味着要培养在生活世界中会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

他人共同生活的人;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在内容上意味着突破狭隘的科学世界的约束,看到科学之外其他领域(艺术、道德、个人世界、自由的日常交往等)的价值;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在范围上意味着要突破狭隘的学校课程的疆域,要具有一种“课程生态学”的视野,寻求学校课程、家庭课程、社区课程之间的内在整合与相互作用。

(四)关爱自然

“生态理论观”意味着课程必须把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一反传统课程体系中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人是自然的人,自然由于人而使自身的意义得以显示和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五)个性发展

这意味着课程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个性发展包含了社会性,因此课程应创设有助于个性发展的社会情境;个性发展又是持续终身的过程,因此要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课程体系。

三、语文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提出的理念

从“基本理念”这一层面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提出的理念,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一”,就是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二”,就是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三”,就是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四”,就是四个具体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里展开论述四个具体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素养一般指平时的修养和训练。语文素养的含义,就是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的意思。如何确定语文素养的内涵呢?下面我们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加以阐述。

依据心理学家加涅的观点,学习的结果可以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用加涅的五类学习结果,语文素养可作如下解释。

(1)言语信息

加涅将的言语信息在语文课程中主要表现为如下一些类型的语文知识:①语言文字知识;②课文内容知识;③课文背景知识。

(2)语文智慧技能

语文智慧技能是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述自己思想情感的技能,大致分为如下几方面:①字词学习;②句子学习;③段落篇章学习。

(3)语文认知策略

语文认知策略是一套如何学习语文的程序,它支配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提高其学习的效率,具体包括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等。

(4)语文动作技能

语文课程中的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发音技能和书写技能。语文素养中的写字及口语交际能力中都需要有动作技能的参与。

(5)语文情感与态度

语文情感与态度主要体现在教材选择的课文中,具体包括:①道德,课文中歌颂、赞美的人物可以作为学生模仿的榜样;②审美,课文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描绘的美好意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语文素养中的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内容基本上属于情感态度范畴。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对此作了如下说明:

第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脚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第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第三,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最先提出了转变学习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各门课程都面临的新课题。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而提出的,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有自觉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的过程。具体在语文教学中,指语文教学活动应挖掘、尊重和鼓励学生阅读和表达的愿望,使学生跨出自主学习的第一步。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提出的,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语文课程中显性的合作学习通常是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分组讨论的机会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看到在语文学习中有许多隐性的培养合作精神的机会。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提出的,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问题的答案的学习方式,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问题意识和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强调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强调让学生在直接阅读课文及课外读物的过程中,去获得阅读能力。

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键在于教师转变观念,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搞)》对此提出3点建议:①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②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③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着和组织者。

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主要是针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而言的,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语文课程要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和坚持“大语文观”;第二,语文课程应增加弹性,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理念是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强化,具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第二,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规划人生。

语文素养

对“语文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专家作了进一步的界定:“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高中语文课程为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1)应用能力

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审美能力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

第一,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为了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实验用)》规定: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必修课,是各类高中学生共同学习的课程,在高一、高二开设;限定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宽、应用,在高三开设;任意选修课,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爱好、拓宽知

识、培养特长、提高某方面的语文能力而设置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志向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

第三节语文课程目标

一般来说,课程目标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语文课程目标,则是从语文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一、语文教育目标在现行教育目标中的地位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与受教育者个体发展需要相结合为起点的,具体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具体参见表 3- 1)。在普通教育中,上述教育目标渗透于门课程的教育活动中,并通过哥们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共同实现。语文教育目标可以在整个人才培养总目标中找到相应的地位和正确的内涵。

二、新课程的目标重建

课程目标是课程价值观的具体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这种“时代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确立起新的知识观

新课程不再把知识技能视为凝固起来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东西,他认为知识技能的本质在于人们通过它而进行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并由此构建出新的意义。基于这种新的知识观,新课程的目标超越了知识技能取向,使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确立起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认为,个性发展是课程的根本目标。新课程从三大关系上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即:

1.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例如,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等;

2.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例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等等;

3.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例如,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三)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

新课程认为,课程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课程不是把学生与其生活割裂开来的屏障,而是使学生与其生活有机融合起来的基础途径。所以,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的基本追求。

新课程从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制定课程目标,打破了旧有课程的目标设计框架,有其革新创造的积极作用。

采用什么样的分类理论是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核心问题。教育史上比较著名的有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现把两个理论试加以比较。

三、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课程目标

(一)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制定的语文课程总目标突出了这样一些思想:

第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第二,关注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第三,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二)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制定了如下课程总目标:

1.积累、整合

2.感受、鉴赏

3.思考、领悟

4.应用、拓展

5.发现、创新

上述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五个方面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①显性言语行为(听、说、读、写);②支配这些行为的智能因素(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③参与和支配言语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语文的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的习惯和行为意志);④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等)。

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课程目标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指全体学生提高而不是部分学生提高;二是指提高的是全面的语文素养而不是部分的语文素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汇总

第一节、机械运动 1、 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相对于这个标准, 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 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 3、 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空间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匀速直线运建 宜线运动一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5、比较物体运动 快慢的方法: ⑴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⑵在相同的路程内比较通过的时间 6、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它是扌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 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千米 /时,符号:km/h ,读 ⑤常识:人步行速度:米 /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X 108米/秒 第二节、 力的存在 &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 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 如吸铁石;相互 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 10、 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 谨约匚:h 换算?它表来的米般千米(时,匀速#行时千米出时詔(”米秒 :2m/s=2 X 3. 6kmM=h (过程单位同后)的时间对的谨度,或巷是相同賂 ■/ ?乙 程时的时间,再用公式计算 AT 图像,頁线汽匀速运动 卜t 图像,曰詢匀速运动, :①单位换算过程 ?0 40 19 ,乙九加速运动 (J )平均违度—皂路捏 吋阿(求棊段路程上朗平均逮度.必须扰出该诺毎及对应的时司). < ■ 1 I 4V

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必修二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 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 用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当时,; 当时,; 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 P1(x1,y1),P2(x2,y2),x1≠x2)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 与P 1、P 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 =y 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 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1,所以它的方程是x =x 1。 12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8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9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10已知两条平行线直线1l 和2l 的一般式方程为1l :01=++C By Ax ,

2l :02=++C By Ax ,则1l 与2l 的距离为2 2 21B A C C d +-= 直线的方程 1.设a ,b ,c 是互不相等的三个实数,如果A (a ,a 3 )、B (b ,b 3 )、C (c ,c 3 )在同一直线上,求证:a+b+c=0.证明 ∵A 、B 、C 三点共线,∴k AB =k AC , ∴ c a c a b a b a --=--3333,化简得a 2+ab+b 2=a 2+ac+ c 2 , ∴b 2 -c 2 +ab-ac=0,(b-c )(a+b+c )=0, ∵a 、b 、c 互不相等,∴b-c ≠0,∴a+b+c=0. 2.若实数x,y 满足等式(x-2)2 +y 2 =3,那么 x y 的最大值为 ( ) A.2 1 B. 3 3 C. 2 3 D.3 答案D 3.求经过点A (-5,2)且在x 轴上的截距等于在y 轴上的截距的2倍的直线方程; 解 ①当直线l 在x 、y 轴上的截距都为零时,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kx, 将(-5,2)代入y=kx 中,得k=-52,此时,直线方程为y=-5 2 x, 即2x+5y=0. ②当横截距、纵截距都不是零时,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a y a x +2=1,将(-5,2)代入所设方程,解得a=-2 1 , 此时,直线方程为x+2y+1=0.综上所述,所求直线方程为x+2y+1=0或2x+5y=0. 4.直线l 经过点P (3,2)且与x ,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AB 的面积为12,求直线l 的方程. 解 方法一 设直线l 的方程为1=+b y a x (a >0, b >0), ∴A(a,0),B(0,b), ∴?? ? ??=+=.123, 24b a a b 解得???==.4,6b a ∴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4 6y x +=1,即2x+3y-12=0. 方法二 设直线l 的方程为y-2=k(x-3), 令y=0,得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a=3-k 2 ,令x=0,得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b=2-3k. ∴??? ? ? -k 23(2-3k)=24.解得k=-32.∴所求直线方程为y-2=-32(x-3).即2x+3y-12=0. 9.已知线段PQ 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1,1)、(2,2),若直线l :x+my+m=0与线段PQ 有交点,求m 的取值范围. 解 方法一 直线x+my+m=0恒过A (0,-1)点. k AP = 1011+--=-2,k AQ =2021---=2 3 ,

最新整理:印刷行业基础知识(让你从菜鸟变达人)学习资料

印刷基础知识手册 1.纸的单位: A.克:一平方米的重量(长×宽÷2)=g为重量 B.令:500张纸单位称:令(出厂规格) C.吨:与平常单位一样1吨=1000公斤,用于算纸价。 2.纸的规格及名称: A.纸最常见有四种规格: (1).正度纸:长109.2厘米.宽78.7厘米 (2).大度纸:长119.4厘米.宽88.9厘米 (3).不干胶:长765厘米.宽535厘米 (4).无碳纸:有正度和大度的规格,但有上纸.中纸.下纸之分,纸价不同(见纸价分类)。 B.纸张最常见的名称: (1).拷贝纸:17g正度规格:用于增值税票,礼品内包装,一般是纯白色。 (2).打字纸:28g正度规格:用于联单.表格,有七种色分:白.红.黄.兰.绿.淡绿.紫色。 (3).有光纸:35-40g正度规格:一面有光,用于联单.表格.便笺,为低档印刷纸张。 (4).书写纸:50-10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低档印刷品,以国产纸最多。 (5).双胶纸:60-180g大度.正度均有,用于中档印刷品以国产.合资及进口常见。 (6).新闻纸:55-60g滚筒纸.正度纸.报纸选用。 (7).无碳纸:

40-150g大度.正度均有,有直接复写功能,分上.中.下纸, 上中下纸不能调换或翻用,纸价不同,有七种颜色,常用于联单.表格。 (8).铜版纸: A.双铜80-400g正度.大度均有,用于高档印刷品。 B.单铜:用于纸盒.纸箱.手挽袋.药盒等中.高档印刷。 (9).亚粉纸:105-400g用于雅观.高档彩印。 (10).灰底白版纸:200g以上,上白底灰,用于包装类。 (11).白卡纸:200g,双面白,用于中档包装类。 (12).牛皮纸:60-200g,用于包装.纸箱.文件袋.档案袋.信封。 (13).特种纸:一般以进口纸常见,主要用于封面.装饰品.工艺品.精品等印刷。 3、报价公式及技巧: (1).认真观察客户实力和客户印刷样。 (2).仔细测量样品规格和纸质及各种印后.印前工序。 (3).用计算器详细计算成本和盈利。 (4).报价采用双关语,价不高(指不高出客户心理价)价不低(指低出同行价)。 (5).讲价是指与客户协商报出价的理和据。 如:选用纸张大小,纸质好与坏, 胶片国产和进口, 印刷质量, 交货时间,

新人教版第三章直线与方程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A 组 一、选择题 1.若直线x =1的倾斜角为 α,则 α( ). A .等于0 B .等于π C .等于 2 π D .不存在 2.图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 ). A .k 1<k 2<k 3 B .k 3<k 1<k 2 C .k 3<k 2<k 1 D .k 1<k 3<k 2 3.已知直线l 1经过两点(-1,-2)、(-1,4),直线l 2经过两点(2,1)、(x ,6),且l 1∥l 2,则x =( ). A .2 B .-2 C .4 D .1 4.已知直线l 与过点M (-3,2),N (2,-3)的直线垂直,则直线l 的倾斜角是( ). A . 3 π B . 3 2π C . 4 π D . 4 3π 5.如果AC <0,且BC <0,那么直线Ax +By +C =0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6.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 A |=|PB |,若直线P A 的方程为x -y +1=0,则直线PB 的方程是( ). A .x +y -5=0 B .2x -y -1=0 C .2y -x -4=0 D .2x +y -7=0 7.过两直线l 1:x -3y +4=0和l 2:2x +y +5=0的交点和原点的直线方程为( ). A .19x -9y =0 B .9x +19y =0 C .19x -3y = 0 D .3x +19y =0 8.直线l 1:x +a 2y +6=0和直线l 2 : (a -2)x +3ay +2a =0没有公共点,则a 的值 是( ). (第2题)

印刷材料学复习资料

印刷材料学复习资料 1 简述植物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 2 纤维素和木素的性质对纸张的性能各有何影响 纤维素:高抗张强度、抗塑变性、内在结合能力、化学稳定性、柔韧性、水不溶性、吸附改性助剂能力、无色或白色、亲水性、可适应性 木素:木素对纸张强度有不良影响,且木素容易使纸张氧化而返黄; 原料中含木素越多,则制浆和漂白越困难; 木素含量高的纸浆的不透明度大于木素含量低的纸浆,是因为木素的折射率比纤维的其他成分的折射率要高。 3 纸张的强度基础是什么?纸张吸湿后为何强度下降? 植物纤维 纸张吸湿后,破坏了植物纤维之间形成的氢键,从而使纸张强度下降。 4 加填的目的是什么?施胶的目的是什么? 加填为了提高纸张的不透明度和亮度,改善纸页的外观,解决纸的透印问题;为了改进纸的平滑度和匀度,增加纸张的柔软性和手感性,提高纸张的吸收性和吸墨,使纸张具有更好的适印性能并降低纸张的保水性和变形性。填料的相对密度小,价格便宜,能节约造纸原料。为了改善纸张的干燥,有利于提高纸机车速,减少蒸汽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施胶给予纸张抗液体渗透和扩散的性能。 5 打浆的作用是什么?它对纸张的性能有何影响? 作用:使纤维细胞发生位移变形,破除初生壁和次生壁外层,纤维润胀和细纤维化,并受到部分切断。 影响:增加了纤维的结合力;降低了纤维的平均长度,两者都对纸张的性能产生影响。 6 纸张涂布加工的目的是什么? 改善纸的表面性能,提高印刷适应性; 改善和提高纸的物理化学性能,以达到各种特殊的使用要求; 改善纸的外观,以达到美观、装饰等目的。 7 什么是纸张的两面性?它是如何形成的?对纸页的性能有何影响? 正、反面的各种性质都不一样,纸张的这种两面不均的现象,称之为纸张的两面性。 在纸页成型过程中单面脱水,网面细小纤维和填料流失所致。 纸张两面性会导致印刷品质量的不均匀性,不利于印刷品质量的控制。 正面平滑度较高,着墨效果较好,但表面强度较反面低,在印刷中更易发生拉毛现象。反面较为粗糙,着墨效果较正面差,但表面强度较高,在印刷中不易发生拉毛现象。 8 何为纸页的方向性?单张纸胶印过程中,纸张丝缕的方向与印刷方向是何关系? 方向性指在纸页成型过程中纤维受到造纸机运转方向较大的牵引力作用,使纤维大多数沿造纸机运转方向排列,造成纸张的纵向和横向在许多性能上存在差别。 纸张丝缕的方向与印刷方向相同为横向纸 纸张丝缕的方向与印刷方向垂直为纵向纸 9 何为纸张的印刷适性?纸张性能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印刷适性是指能使纸张顺利完成印刷过程及相关操作并达到预期产品质量的印刷品所具备的全部性质。 方法:实验室规模测试、中试规模测试、生产规模测试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第三章运动和力复习提纲 一.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的运动。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参照物: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除研究对象本身外),科学中一般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做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4.机械运动的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而直线运动根据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即运动的方向和快慢不发生变化的运动。 5.比较物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 ⑴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大的速度快;⑵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用时少的速度快。 6.速度和平均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科学量。 ①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②计算公式:v=s/t ;变形公式:s=vt t=s/v ③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记作:m/s常用单位:千米/时,记作:Km/h 换算关系:1米/秒= 3.6千米/时“1米/秒”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米。 【注意】Ⅰ在速度计算中,路程、时间、速度三个量必须对应于同一个物体;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Ⅱ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是一定的,不能认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Ⅲ速度常识:人步行的速度为1.3 m/s,自行车的速度为4.2 m/s,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100 Km/h,动车组的速度约为200 Km/h,大型喷气式飞机的速度约为900 Km/h,空气中 声速为340 m/s,光和无线电波(电磁波)的速度3×108 m/s。 ⑵平均速度: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t算出来的速度称为平均速度。即平均速 度等于某段路程及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 二.力的存在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必修2初中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回顾 1.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1: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 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 注意: 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知识点2:直线的倾斜角(90)αα≠?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为tan k α=. 注意: 当直线的倾斜角90οα=时,直线的斜率是不存在的王新敞 知识点3:已知直线上两点111222(,),(,)P x y P x y 12()x x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21 21 y y k x x -= -. 知识点4:两条直线有斜率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即12//l l ?1k =2k 王新敞 . 知识点5: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则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则它们互相垂直. 即12l l ⊥?12 1 k k =-?121k k =- 王新敞 注意: 1.1212//l l k k ?=或12,l l 的斜率都不存在且不重合. 2.12121l l k k ⊥?=-或10k =且2l 的斜率不存在,或20k =且1l 的斜率不存在. 2.直 线 的 方 程 知识点6:已知直线l 经过点00(,)P x y ,且斜率为k ,则方程00()y y k x x -=-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注意: ⑴x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y 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 ⑵经过点000(,)P x y 且平行于x 轴(即垂直于y 轴)的直线方程是 . ⑶经过点000(,)P x y 且平行于y 轴(即垂直于x 轴)的直线方程是 . 知识点7:直线l 与y 轴交点(0,)b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直线y kx b =+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注意:截距b 就是函数图象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 知识点8:已知直线上两点112222(,),(,)P x x P x y 且1212(,)x x y y ≠≠,则通过这两点的直线方程 为11 12122121(,)y y x x x x y y y y x x --=≠≠--,由于这个直线方程由两点确定,叫做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知识点9: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0)A a ,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其中0,0a b ≠≠,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1=+b y a x ,叫做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注意:直线与x 轴交点(a ,0)的横坐标a 叫做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直线与y 轴交点(0, b )的纵坐标b 叫做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知识点10: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注意:(1)直线一般式能表示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 (2)点00(,)x y 在直线0Ax By C ++=上?00Ax By +0C += 王新敞 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 知识点11: 两直线的交点问题.一般地,将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111222 0A x B y C A x B y C ++=?? ++=?,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两直线相交;若方程组有无数组解,则两直线重合;若方程组无解,则两直线平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测试及答案

其中 ) ) 4 ) ) b 图 a 图 七年级科学(下)第三章《运动和力》测试题 、选择题 D. B. C. 实心球在空中上升 实心球从空中下落 实心球在地上越滚越慢 实心球停在地面上 A .船和山 B .山和船 C .地面和山 D .河岸和流水 3?如图是投掷实心球的场景。下列情况中实心球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A . 5?如图,分别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和压同一弹簧。该实验表明, 弹 簧受力产生的效果与力的( ) A .大小有关 B .作用点有关 C.方向有关 D ?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 6 ?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丙、丁各图所示的形 变。 如果F l =F 3 = F 4>F 2,那么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图是 ( ) A .图甲和图乙 '. . ...' 6牛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 10?如图所示,某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涮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 测 力计的示数为( ) A . 0 牛 B . 3 牛 C . 6 牛 D . 12 牛 1.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利用劫持一架质量为 104吨,约载35吨燃油的波音757飞机,水平撞击世 贸大楼的北部塔楼爆炸,使世贸大楼受重创的巨大能量是( ) A .飞机的重力势能 B .飞机的动能 C .飞机的热能 D .燃油燃烧产生的热能 2.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词句: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看山恰似走来迎"和 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 F 列哪幅图中的箭头能正确表示球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B .图甲和图丙 C .图甲和图丁 B .撑杆跳高的运动员此时受到重力、杆的作用力和一个向上的推力 C .脱离运动员手后的铅球是在推力下向前运动的,说明运动的物体 一定受到了推力 D . b 图杆被撑杆跳高的运动员压弯了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使用弹簧秤前,应先调节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再观察其量程。若指针指在零刻度线上方而没有及时 调节就 开始测重力,则所测得的重力大小与真实值相比将是( ) A .偏小 B .偏大 C .相同 D .不能确定 9. F 1和F 2的大小如图所示,在比较 F 1和F 2的大小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F 1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单元测试题 (时间:90 满分:120分) 班别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直线过点(1,2),(4,2+3),则此直线的倾斜角是( ) A 30° B 45° C 60° D 90° 2.直线x+6y+2=0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 A.21 3, B.-- 213, C.--1 2 3, D.-2,-3 3. 如果直线ax+2y+2=0与直线3x-y-2=0平行,则系数a= A 、 -3 B 、-6 C 、2 3- D 、3 2 4.点P (-1,2)到直线8x-6y+15=0的距离为( ) (A )2 (B )2 1 (C )1 (D )2 7 5.以A(1,3),B(-5,1)为端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 A 3x-y-8=0 B 3x+y+4=0 C 3x-y+6=0 D 3x+y+2=0 6.过点M(2,1)的直线与X轴,Y轴分别交于P,Q两点,且|MP|=|MQ|, 则L的方程是( ) A x-2y+3=0 B 2x-y-3=0 C 2x+y-5=0 D x+2y-4=0 7. 直线mx-y+2m+1=0经过一定点,则该点的坐标是 A (-2,1) B (2,1) C (1,-2) D (1,2) 8. 直线0202=++=++n y x m y x 和的位置关系是 (A )平行 (B )垂直 (C )相交但不垂直 (D )不能确定 9. 如图1,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 则必有 A. k 1

印刷工艺基础知识

第一章印刷工艺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发明印刷术的前提条件是()的产生与使用。(汉字) 2、造纸术的发明人是()(蔡伦) 3、在纸张发明之前,印间多是凹入的()(反写阴文) 4、()的产生与使用给予印刷术发明中“印”的启示。(印章) 5、铅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是(谷登堡) 6、石版印刷术的发明人是(桑纳费尔德) 7、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我国宋朝的(毕昇) 8、在下列要素中,其中()居于印刷的要素之首。(原稿) 9、在下列的颜色特征中,其中()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色相) 10、白色、浅灰、中灰、深灰以及黑等颜色,()是它们的最突出的特征。(明度) 11、红光与绿光等量混合所得到的光的颜色是(黄光) 12、绿光与蓝光等量混合所得到的光的颜色是(青光) 13、绿光与品红光等量混合所得到的光的颜色是(白光) 14、蓝光的补色光是(黄光) 15、在色料混合中,原色黄与原色青等量混合后得(绿色) 16、在下列红、黄、品红三种色料中,其亮度最暗的颜色同(红) 17、黄色料与蓝色料进行等量混所得的颜色是(黑色) 18、青色料的补色料是(红色料) 19、适用于各种彩色原稿分色用的感光片是(全色片) 20、分色时如需得到黄、品红、青分色片,则所需的滤色片分别是(蓝绿红) 21、今后的印刷机的发展重点是(多色机) 22、无水胶印印版属于(平凹版) (二)多项选择题 1.印刷术发明的物质基础是( )。 A.笔B.墨D.纸张 2.( )的出现与应用为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直接的启示和技术上的条件。 A.印章D.拓石 3.在下列印刷方式中属于平版印刷的有( )。 C.石版印刷D.胶版印刷E.珂罗版印刷 4.在下列印刷方式中属于直接印刷的有( )。 A.凸版印刷c.凹版印刷D.孔版印刷 5.要完成印刷品的生产过种,必须具备( )等几大要素。 A.原稿B.印版c.承印物D.油墨E.印刷机械 6.颜色的三属性是( )。 A.色相B.明度D.彩度 7.色光三原色是( )。 A.红光c.绿光E.蓝光 8.色料三原色是( )。 A.黄色c.品红E.青色 9.在新形势下,我国印刷业未来十年的“28字”方针是( )。 A.印前数字、网络化B.印刷多色、高效化C.印后多样、自动化F.器材高质、系列化 (三)判断题 1.( ×)平版印版的特点是印版的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处于同一平面上,图文部分和 空白分别具有亲油抗水性和亲水抗油性。 2.(√)采用直接印刷方式印刷的印版上的图文相对于原稿上的图文而言是反像。 3.(√)凹版印版版面上的图文部分凹下,空白部分凸起并在同一平面或曲面上。 4.(√)在颜色的三属性中,其中明度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 而通过黑白系列颜色单独呈现出来。 5.(√)消色是指除了光谱色之外的所有其他颜色。 6.(√)传统四色印刷工艺是以短调黑版的使用最为普遍,它与三原色的关系是:以 三原色版为主,黑版为辅。 7.(×)无水胶印是指印刷时不需要润湿液,仅用普通油墨和普通印版即可进行印刷 的平版胶印方式。 8.(×)无水胶印印刷时虽然不再需要使用水,但仍需要使用酒精等其他液体代替水来润湿印版的非图文部分,以抵抗油墨对印版空白部分的侵蚀。 (一)单项选择题 1.通常把定量小于( )的纸称为纸张。(225g/m。)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1.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 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k=tan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90∈α时,0

培训资料-印刷制版基础知识

印刷、制版基础知识 第一节印刷基本知识 一、印刷的五大要素 1.原稿:原稿是整个制版、印刷工艺中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印刷品的艺术效果和复制还原效果。凹印制版常见原稿有:黑稿、彩稿、印刷品原稿、摄影原稿、设计光盘原稿等。 2.印版:印版即提供印刷用的模版,它是由原稿到印刷品的印刷过程中重要的媒介物。印版因着墨和不着墨部分的结构形式不同而分为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四类。其功能是根据原稿,区分出图文部分与非图文部分,使非图文部分形成空白不接受油墨,而图文部分则接受油墨,在印刷时,使附着油墨的图文转移到承印物的表面,从而完成一色的印刷。 3.油墨:油墨是获得印刷图文的主要材料之一,是体现原稿色彩的重要因素。油墨的种类很多,主要根据印版种类、印刷形式、承印材料的不同而区分,凹版包装印刷油墨主要有里印油墨、表印油墨两大类,其中里印油墨又可分为PVC用油墨、OPP用油墨、PET用油墨等。 4.承印材料:承印材料指印刷过程中承载图文墨色的材料。凹版包装印刷的承印材料主要有纸张、薄膜、铝箔等。薄膜又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脂(PET)等。 5.印刷设备:印刷设备主要指印刷、复合等机械,是实现印刷品生产的关键。 二、印刷种类 1.凸版印刷:凸版印刷简称凸印,俗称铅印,历史最久。目前我国印刷行业采用较多的活字版和铜锌版印刷。 2.凹版印刷:凹版印刷简称凹印,其图 文部分低于印版表面的空白部分。我国 的软包装印刷主要是采用凹版印刷。右 图为凹版印刷方式图解。 3.平版印刷:其印版上的图文和空白两 部分几乎处在同一平面上,故称为平版 印刷。胶印是常见的平版印刷方式。平 版印刷不是直接印刷,而间接印刷。 4.孔版印刷:孔版属于透过性印刷,利用细金属网透空的特性,将图文部分镂空而非图文部分以抗墨性胶质体保护,油墨置于版面上以刮版刮压,油墨透过镂空的图文部分转移到承印物上。常见的孔版印刷方式是丝网印刷,现在仍然应用广泛。 第二节凹版印刷的特点及国内凹印的发展 一、凹版印刷的特点 1.墨层厚实,墨色均匀。凹印能真实再现原稿效果,层次丰富、清晰,墨层厚实,墨色饱和度高,色泽鲜艳明亮,这是由凹印的特点所决定的。凹版印刷采用的是网穴结构,依靠墨量体积不同来表现层次。 2.印刷速度快?。现代凹版印刷机均采用圆压圆形式,特别是卷筒式凹版印刷机,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上没有空档,机器运转平稳,采用微机自动控制,印刷速度最高可达250米/分钟。 3.适应介质广泛。凹印适用的介质非常广,PVC、PET、PE、NY、CPP、OPP、BOPP、组合膜以及其它与以上材料有相同性质的薄膜类、纸张,甚至铝箔等。 4.产品适应范围广。通过选用不同的油墨,可以在纸张、塑料薄膜、纺织品、铝箔、玻璃纸等各种材料上印刷。凹版印刷机可以和柔印、丝印、烫印、凹凸压印、分切等多种工序组成自动化

凹版印刷及故障处理

凹版印刷及故障处理 第一章凹版印刷技术的发展 第一节制版技术的发展 一、手工雕刻腐蚀凹版 二、机械雕刻凹版 三、照相凹版 四、照相加网凹版 五、电子雕刻凹版 第二节凹版印刷机的发展方向 一、我国凹版印刷的现状 二、凹版印刷机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凹版印刷发展前景 一、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降低凹版印刷的成本 三、凹印机及辅助设备的发展,适应短版凹印市场需求 四、凹版滚筒的改进 五、无胶片电子雕刻技术的应用 六、数字打样技术的应用 七、独立传动凹版印刷机的发展 八、进一步提高凹印质量与应用防伪印刷新技术 第二章凹版制版中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一节印版滚筒的加工和电镀层质量

一、印版滚筒版坯的加工 二、电镀工艺 三、印版滚筒版坯的加工和电镀层质量引起的印刷故障 四、提高印版滚筒的加工质量和电镀层质量 第二节加网线数 一、加网线数不当引起的印刷故障 二、凹版雕刻线数 第三节加网角度 一、印刷中龟纹产生的原因 二、龟纹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三、凹版印刷中的加网角度 第四节网穴形状 一、网穴形状与墨层厚度 二、版滚筒的磨损对墨量的影响 三、网穴容墨量的计算 第三章凹版印刷材料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一节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的印刷适性 一、溶剂型凹版印刷油墨概述 二、溶剂型油墨的组成 三、溶剂型油墨的性质 四、凹版塑料油墨的质量标准和其他性质 五、溶剂的选择

六、溶液型油墨常见故障分析 第二节水性油墨的印刷适性 一、水性油墨概述 二、水性凹印油墨的组成 三、水性油墨的性质 四、水性凹印油墨的特点 五、水性油墨对凹版印刷条件的要求 六、水性油墨常见故障分析 第三节纸张的印刷适性 一、纸张概述 二、纸张的基本性质 三、纸张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四节塑料薄膜的印刷适性 一、塑料薄膜的表面特性 二、几种常用塑料薄膜的介绍 三、塑料薄膜的表面处理 四、塑料薄膜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 第四章凹版印刷工艺参数引起的印刷故障分析第五章凹版后加工引起的故障分析

第3章《运动和力》1-5节

第3章《运动和力》1-5节 姓名: 3.1 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_相对_的 例1:小船在河里顺流漂下,船上坐着一个人,河岸上有树,如果以人作为参照物,那么小船是 , 河水是 ,树是 ,河岸是 的 例2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 B .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 C .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 .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 3、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运动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①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 5、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是描述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速度(v )=)时间()路程(t s 变形公式:① s =v t 、② t =v s 某物体速度是10米/秒,它表示物体在1秒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0米。 单位换算关系:1米/秒(m /s )=3.6千米/时(km /h ) 例:某车沿平直的公路匀速行驶,1分钟通过了600米的路程,求该车的速度为多少米每秒?合多少千米每时? (写出计算过程) 3.2 力的存在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产生力的条件是(1)两个物体(2)相互作用(但不一定接触,如重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指:物体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人教版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1.已知点A (1,-3),B (-1,3),则直线AB 的斜率是( ) A .1 3 B.-错误! C.3 D.-3 2.经过A(-2,0),B (-5,3)两点的直线的倾斜角是( ) A.45° B.135° C.90° D.60°? 3.过点P(-2,m )和Q (m,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 的值为( ) A.1 B.4 C.1或3 D.1或4 4.已知直线l 的倾斜角为α-15°,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0°≤α<180° B.15°<α<180° C.15°≤α<195° D.15°≤α<180°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平面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 B .没有斜率的直线是存在的 C.每一条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的斜率都存在 D .斜率为ta nθ的直线的倾斜角一定是θ 6.若直线y =x 的倾斜角为α,则α=( ) A.0° B.45° C.90° D.不存在 7.在图K3-1-1中的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3,则( ) 图K3-1-1 A .k 1<k 2<k 3 B .k 3

第三章 焊膏印刷及点胶工艺

第三章
锡膏印刷工艺
Surface Mount Advanced Engineering Oct 10, 2008 Rev 1
Kaifa Confidential Property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MEANS, FOR ANY PURPOSE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KAIFA

第三章共5节, 需时 (6小时) 完成
目的
完成第三章课程后, 你能够认识以下内容:
描述锡膏印刷工艺的步骤 了解不同的钢网 了解钢网的开孔 描述不同钢网的制造过程 了解锡膏的功能 了解助焊剂的功能 列出不同类型的锡膏 描述锡膏的处理, 安全, 及存储程序 描述不同类型的刮刀 了解印刷机的主要元件 描述印刷参数, 及其作用 了解印刷缺陷, 及其如何预防 应用印刷缺陷解决方法 了解锡膏的鉴定试验程序 描述无铅锡膏对印刷工艺发生的影响 描述点胶技术 应用缺陷预防措施于点胶
Kaifa Confidential Property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MEANS, FOR ANY PURPOSE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KAIFA

第三章 - 第一节
介绍锡膏印刷工艺及
影响印刷的因素
Kaifa Confidential Property NO PART OF THIS DOCUMENTATION MAY BE REPRODUCED, OR TRANSMITTED IN ANY FORM OR MEANS, FOR ANY PURPOSE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KAIFA

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

凹版印刷材料的选用 常用承印材料的印刷适性 塑料薄膜的印刷,要求待印基材膜符合以下要求:表面光滑平整,无明显僵块、黄黑点、孔洞,无过多的皱褶;待印基材薄膜的平均厚度误差应在10%以内(1m印刷宽度时);在印刷张力下,待印基材膜的伸长率应在1%以内;待印基材膜的表面光张力应≥40dyn/cm;事先了解基材薄膜同印刷油墨之间的亲和性情况,对于易与印刷墨中溶剂溶解和溶胀的薄膜,印刷速度和油墨的浓度可大一些。涂布基材膜涂布层印刷时,应了解涂布树脂同油墨的附着力如何。 不同的印刷基材,其印刷的适应性各不相同。在印刷时,需要选择不同的工艺进行生产,才能达到较好的质量效果。 BOPP是最常用的印刷基材,其生产工艺要点就是一个典型的塑料凹印生产工艺:选用聚酰胺或氯化聚丙烯油墨印刷,适当的张力和压印力,干燥温度控制在80°C以下。 BOPET印刷要点:因PET通常较薄,易起褶皱,印刷时需要较大的张力,对油墨有一定的选择性,用一般印刷油墨易离层,易发生堵版(不上网)、起毛以及刮刀痕(刀丝)现象,印刷时车间湿度大是有好处的。 BOPA印刷要点:BOPA是易吸潮变形的薄膜。因此印刷时必须保证印刷机环境湿度不能太高(如果没有除湿措施且湿度大的环境是不适合尼龙膜的);未印刷的薄膜不能破坏其原有的铝膜包装膜,开封后要立即印刷,印刷时需对尼龙膜进行预热(若机台没有预热装置,可将印版装在第二色以后,空出第一色作为预热用)预热温度为50~80°C;印刷张力要适当降低;压力要适中;油墨适应性强,视不同的产品结构选择,如果是蒸煮袋必须选择蒸煮油墨,印完后的产品必须密闭包装,并尽块复合。 K涂层膜(KOP/KPA/KPET)印刷要点:因为K涂层膜无论是辊涂式还是喷涂式,其厚薄均匀度都不是很好,表面不平整,而且PVDC刚而脆,在印刷时印刷张力和压印压力不能太大,套印难度大,油墨转移性较差,印刷浅网时易起花点(部分网点丢失),需采用较高硬度的压辊进行印刷。另外,对溶剂油选择性,使用溶剂不当时可能会将涂层溶下来,印刷膜溶剂残留量较大,且易粘连,因此干燥和冷却需特别注意。 消光膜的印刷可以采用OPP的工艺在其光面进行里印,但因其表面的消光层不能承受高温,需要控制干燥温度。 珠光膜采用表印油墨进行表印,并且尽量选用透明性好的表印油墨。 热收缩印刷时采用很低的干燥温度,要选择专用的热收缩油墨(银色的墨层要能受热收缩而不掉落),如果是PVC热收缩膜还要考虑溶剂对薄膜的溶解性。 为拉伸的PP、PE薄膜印刷时张力要很小,套印难度较大,图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其印刷的变形量。 总之,对于不同的印刷基材,必须从油墨选用、制版设计、印刷工艺上作出调整,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要求。另外,有些高阻隔涂层材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不在涂层面上印刷,以防破坏了阻隔涂层。

包装印刷印刷材料基础知识概

印刷材料基础知识 一.../../../Users/zxf/Documents/WIN95Desktop新建文件夹%22 l - D1jm常用 我们常见的普通纸张是由植物纤维和辅料组成的。其原料诸如木材、芦苇、竹子、蔗渣、稻草、麦秸、树皮、棉麻等。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适应特殊用途,逐渐生产了非植物纤维的特殊纸。如聚乙烯或聚丙烯或聚丙烯合成纸,使现代纸的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今天主要是讲印刷方面纸张。 1、植物纤维 纤维通常是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从木材类植物体中提取的。在造纸上,提取纤维的过程称为制浆,其产品就是纸浆。纸浆是造纸的基本原料,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残留的木素及残留的其他杂质等。纸张中的植物纤维,主要是指纤维素、半纤维素。 2、辅料 纸张的辅料主要是指填料、胶料和染料等。纸浆虽是造纸原料,但如果直接用纸浆造纸,得到的产品达不到使用要求。因此,需经过打浆处理,并在打浆过程中添加辅料,以提高和改善成纸的物理和机械性能,使其符合使用要求,达到规定的质量规范。 1)填料:在纸浆中加入适量的粉末状白土粉、滑石粉,用以提高成纸的不透明性、平滑度,改善其白度与弹性,减少吸湿性,并使其尺寸保持相对稳定性。 2)胶料:加填料只能起到填塞纤维间的空隙的作用,用施胶则起着堵塞纤维间的毛细管作用或使纸面生成胶膜。通过不同的施胶处理,可以提高成纸的抗水性、增加纸的机械强度等。在抄造印刷纸时,一般常用松香和硫酸铝溶液作为胶料,使之被纤维吸附沉淀下来,当湿纸页烘干时,表面胶粒便熔为一层微薄的胶膜。 3)染料:在通常情况下,不论是制造白色或有色纸张,都需要对浆料进行调色或染色处理。在制造白色纸张时,为了对已漂白的纸浆调色,一般在浆中加入微量的补色染料或荧光增白剂,使纸张对光的反射增加,显的更白,达到所要求的色泽或增加外观的美感。对纸浆进行漂白、调色或增白等所用的材料,统称为色料。 二. 纸张的质量对印刷过程中的操作和印品的的质量影响极大。了解纸张的质量状况或基本性质是十分必要的。一般地说,纸张的基本性质,是外在和内在质量的综合反映,它是通过对纸张的外在质量和理化性质的检验获得的。 1、外观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