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方药

方药

方药
方药

1,宣消散

麻黄6 杏仁9 苏叶9 薄荷9 焦三仙各6 番泻叶1,3 荆芥穗9

2, 达源散

葛根9 柴胡9 黄芩9 厚朴9炒大白9 草果仁9 炒薏米24 潘泻叶2

功能: 清热解肌运脾化湿

3 , 解毒散

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栀子防风各9克

薄荷大黄甘草各6克

功能:清热解毒

4,清热散

朱砂24 琥泊15 勾丁15 蔻仁15 滑石45 甘草45 柿霜30 薄荷冰1

功能:清热安神

咳喘类

1,热咳散

麻黄3 杏仁9 生石膏12 甘草6 贝母3

功能:清热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2,葶苈散

葶苈子30 川贝30 僵蚕15 射干15 甘草15

功能:清热化痰

3,清肺散

生石膏20 金银花10 鱼腥草7 青黛1 前胡7 杏仁7 橘红2 北沙参7

海蛤散7 川贝4 木蝴蝶1

功能: 清热化痰止咳

4,顿咳散

百部白前白芨紫菀冬花前胡车前子各等量

功能: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5,寒咳散

炙麻黄杏仁陈皮半夏茯苓苏叶各10 干姜8 细辛6 甘草5 功能:清肺化痰宣肺止咳

6,银杏散

白果仁30杏仁30小茴香30麻黄15

功能:宣肺散寒平喘

7,防哮散

三甲散3份冬虫夏草胎盘粉各1份

功能:补肾建脾消积导滞养阴

疳积类

1,白术散

党参茯苓炒白术炙甘草各10 桔梗6 莲子10

炒山药20 薏苡仁 12 扁豆12 砂仁 6陈皮6

功能: 健脾渗湿

2,三甲散

制鳖甲制龟板鸡内金炒大白 15

砂仁6 泻叶1.5 炮山甲 15

功能:育阴潜阳消食导积

3,消积散

鸡内金30 炒麦芽30 炒神曲15 炒山楂15 陈皮15 炒扁豆15 功能; 消食导积

4 白寇散

陈皮30 青皮30 香附50 砂仁80白寇100 玄胡20 白术30 功能:行气和胃

5 和肝散

全瓜蒌60 姜黄15 郁金15 神曲15 甘草15

功能:疏肝理气

6 清导散

生大黄二丑各等量

功能:泻下导滞

泻泄类

1,苍苓散

苍术茯苓金银花各等量

功能: 燥湿止泻

2 ,健脾止泻散

党参9 茯苓9 白术6 煨豆蔻6 焦三仙3 广木香3 甘草3 功能: 健脾止泻

3,理中散

党参 30 白术30 炙甘草30 干姜20 附子3 肉桂20

功能: 温中散寒

4 ,梅连散

乌梅135 黄连18 车前子135 石榴皮54 山楂炭90 地锦草90 功能: 清热利湿收涩止泻

5, 梅栗散

乌梅300 婴粟壳150 五味子75

功能: 收涩止泻

6,太苍散

太子参60 车前子120 云苓120 苍术60 藿香20 焦山查20 麦芽20 乌梅60

功能:健脾利湿止泻

杂病类:

1 痫愈散:

生石膏 90 滑石 90 雄黄 18 白马蹄 18 勾丁90 沉香

18 僵蚕 90 虫退54 朱砂45

功能 : 清热涤痰镇惊

2 定风散

生石膏24 天竺黄18 蜈蚣20条胆南星12 朱砂9

功能 : 清热涤痰镇惊

3 玉屏凤散

黄芪 180 白术 60 防风60 煅牡蛎 180 陈皮60

功能 : 健脾理气

4 二陈汤

陈皮 100 半夏150 云苓 100 附子150

功能化痰降气平喘

5 止痢散

木香4.5 黄连 6 白芍9 川军1.5

功能清热利湿

6 驱虫散

乌梅 30 使君子30 炒二丑30 砂仁15 榧子仁15 槟榔15 雷丸15

功能驱虫消积

7 藿香散

藿香10 陈皮10 半夏 10 丁香 5

功能温胃降逆

便秘的中医辨证分型、治发及方药

6月28日每日一问“便秘的辨证分型、治法及方药” 2.5.1肠道实热证:主症:(1)大便干结。(2)舌红苔黄 燥。次症:(1)腹中胀满或痛。(2)口干口臭。(3)心烦不寐。(4)小便短赤。(5)脉滑数。 2.5.2 肠道气滞证:主症:(1)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 爽,大便干结或不干(2)腹满胀痛。次症:(1)肠鸣矢 气。(2)嗳气频作。(3)烦躁易怒或郁郁寡欢。(4)纳 食减少。(5)舌苔薄腻。(6)脉弦。 2.5.3 肺脾气虚证:主症:(1)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 意,但排便困难。(2)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次症:(1) 便后乏力。(2)神疲懒言。(3)舌淡苔白。(4)脉弱。 2.5.4 脾肾阳虚证:主症:(1)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 难。(2)脉沉迟。次症:(1)腹中冷痛,得热则减。(2)小 便清长。(3)四肢不温。(4)面色白光白。(5)舌淡苔白。 2.5.5 津亏血少证:主症:(1)大便干结,便如羊粪。 (2)舌红少苔或舌淡苔白。次症:(1)口干少津。(2)眩 晕耳鸣。(3)腰膝酸软。(4)心悸怔忡。(5)两颧红。(6)

脉弱。 3.1 辨证治疗 3.1.1 肠道实热证:治法:清热润肠。主方:麻子仁丸(《伤寒论》)。药物:火麻仁、芍药、杏仁、大黄、厚朴、枳实。 3.1.2 肠道气滞证:治法:顺气导滞。主方:六磨汤 (《证治准绳》)。药物:沉香、木香、乌药、枳实、槟榔、大黄。 3.1.3 肺脾气虚证:治法:益气润肠。主方:黄芪汤 (《金匮翼》)加味。药物:炙黄芪、麻子仁、陈皮、白蜜、枳实、生白术、莱菔子。 3.1.4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润通便。主方:济川煎 (《景岳全书》)。药物:当归、牛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 3.1.5 津亏血少证:治法:滋阴养血,润燥通便。主方: 润肠丸(《沈氏尊生书》)。药物:当归、生地、火麻仁、桃仁、枳壳、肉苁蓉。

中医现代名家名方收藏

1、刘渡舟(1917年9月生,北京中医学院著名教授) 1-1、〔柴胡解毒汤〕 〔组成〕1.柴胡10克 2.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 4.土茯苓12克 5.凤尾草12克6.草河车6克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2、俞慎初(1915-2002),福建福清人。福建中医学院教授,当代中医学家,中医医史学家,教育家,国家级中医药专家,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学家、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2-1【止咳定喘汤】 ﹝组成﹞:(1)蜜麻黄6克(2)光杏仁5克(3)炙甘草3克(4)紫苏子10克(5)白芥子6克( 6 )葶苈子6克(布包)(7)蜜款冬6克(8)蜜橘红5克(9)结茯苓10克(10)清半夏6克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加减﹞: (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典型病例﹞:患者素有哮喘症,多年来经常发作。近日不慎受凉,咳嗽不已,且见喘促气急,胸闷,痰多色白,脉细缓,舌质淡红苔白。证属外邪引动内饮致肺气不喧之喘咳,治直宣肺平喘,止咳袪痰,予[止咳定喘汤]加味。处方:蜜麻黄6克、光杏仁5克、炙甘草3克、蜜款冬6克、浙贝母10克、盐陈皮5克、结茯苓10克、清半夏6克、紫苏子10克、白芥子6克、葶苈子6克(另包),水煎服。服五剂后,咳喘明显减轻,仍胸闷,上方加干瓜萎15克,再进五剂后,诸症悉平。 2-2(加味五金汤)

-肾不纳气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肾不纳气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中医:喘证,哮证,肺胀,西医: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气管炎,肺气肿,心脏性哮喘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 中医释名 本证在肾虚证候中,属难治重证。多由禀赋不足,或年老休弱,或哮喘日久以致肾中阳气虚衰,下元不固,气失摄纳而形成。 西医病因 中医病因 季节 地区 人群 强度与传播 发病率 发病机理 中医病机 本证在肾虚证候中,属难治重证。多由禀赋不足,或年老休

弱,或哮喘日久以致肾中阳气虚衰,下元不固,气失摄纳而形成。病位存肾、肺,性质属虚证或本虚标实之证。 病理 病理生理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依据 发病 病史 症状 体征 短气喘促,动则尤甚,呼多吸少,深吸为快,气不得以续, 汗出肢冷,兼见夜尿频数,咳甚则小便失禁,面青唇紫,舌质淡,苔 薄,脉沉细弱。 体检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中医类证鉴别 疗效评定标准 预后 并发症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补肾纳气。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金匮肾气丸加减:炮附片10克、肉桂末3克(冲服)、山茱萸12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沉香末5

克(冲服)、炒白术10克、补骨脂10克。本方适用于喘促而形寒肢冷者。 (2)七味都气丸:熟地黄10克、山茱萸12克、山药10克、茯苓12克、丹皮、泽泻各10克、五味子10克。本方适用于喘促气短不得以接续者。以上方药,水煎煮,取汁250~300毫升,分2~3次温服,每日1剂。 2.加减变化:若喘促日久,动则尤甚,气不接续,汗出跗肿者,于方(1)中加红参10克(另炖)、蛤蚧粉12克(冲服)。若喘促面红烦躁,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脉细数者,于用方(2)中,加西洋参10克(另炖)、麦冬12克,若汗多气逆者,再加龙骨、牡蛎各15克。若喘逆剧甚,张口抬肩,端坐喘促,或痰鸣心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身凉,脉浮大无根或见结代,或模糊不清,宜急用人参、附子煎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等。 (二)外敷药物 1.三子养亲汤外熨:苏子60克、白芥子30克、莱菔子60克,将3味药炒热后烫背部肺俞穴处。

黄煌药证方药讲解

黄煌:药证经方讲解 作者: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我们再来介绍荆芥连翘汤(日本一贯堂经验方),我们虽然是扶阳的,但是阳气多了以后,可以清热。荆芥连翘汤是一个清热泻火汤,《回春》也有荆芥连翘汤,但不是同一张方。这张方,是在我们明代宫廷前,它是一张四逆汤、加上四逆散加上黄连解毒汤,是一张大方,一张调整体质的方,这一时也记不住,这里也没有时间多讲,你们可以上网查,这是很有效果的,用于粘膜充血、头面部红的,炎性疾病为主的。这张方子的作用也很多,有抗菌、抗炎、抗病毒、解痉、免疫抑制等作用。这张方,我主要说明这个体质,年青人也非常多见。 它是柴胡体质里面一种有火的体质,我们简称“火柴胡”,现在我们发现柴胡体质、桂枝体质、黄芪体质等这些里面也有热、有淤、有火,伴有火的我们称火桂枝、伴有热的称热桂枝、伴有瘀的称瘀桂枝,这些大部分都是年轻人、美女的多,面色白净、白里透红的,形体中偏瘦,这些人面色有潮红的、浅黑的、也有白里透红的,一般有油光,这油光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油光的红是戴阳、阳虚的,油光易发痤疮,痤疮疮体是饱满,颜色是红,易化脓,眼睛要充血、秽多,眼唇要红、咽喉充血,舌红的,这是非常关键。这些年青人也多,而且还有伴有烦躁、焦虑、失眠、头痛、皮肤瘙痒、容易晨僵、鼻衄、鼻塞流涕等,容易耳聋耳鸣,容易咽痛扁桃体肿大,容易口腔溃疡,容易淋巴结肿大等等。这个疾病的易趋性,对于我们判断体质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女性,我们要看月经,月经周期短、量中等或偏多,颜色有红有暗,但是要看质地,颜色粘稠,有的不注意、有的很注意,若是质腻,有血块、有淤血,有用黄芩黄连的。以前有用黄连黄芩治疗血色暗红的,像猪肝、鸭肝的。就是这种疾病,容易粘膜出现问题,如宫颈炎、口腔溃疡的,这种荆芥连翘汤是可以有效的。 这我在大学用得也挺多,因为在高校,很多病人都是火体,就是火性的,瘀的用桂枝茯苓丸,寒性的我们有葛根汤。痤疮也用很多的,2、3剂痤疮就消;鼻炎、鼻窦炎,流脓鼻涕的,3剂一下脓涕就消;一定要用荆芥连翘汤,如果鼻流脓水,一下就看不见了,这种用辛味,清涕一大堆,这种用小青龙汤治疗水样的鼻涕,那是寒饮;还有急慢性中耳炎、荨麻疹、湿疹、肺结核等等。 另外,有一些硬皮病、干燥综合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我用本方治疗过一例局限性硬皮病患者,荆芥连翘汤明显有效。但是这张方不能长期服用,因为本方苦寒,容易食欲不振者、年老体弱、脸色发青、眼圈发黑者慎用,而且我发现这种方长期使用后脸色发青、眼圈发黑,什么原因?主要是因为苦寒过度,栀子、黄连的毒素,尤其是栀子里面有栀子素,如果停用一段时间,脸色好转。同时,要注意查肝功,会导致肝功能损害。 还有这张方治疗盆腔炎、宫颈糜烂、霉菌性阴道炎等也是有效。上次治疗了一个不孕的患者,因为长期的宫腔炎导致了长期的输卵管阻塞,使用荆芥连翘汤一段时间以后,怀孕了高兴得不得了,所以说荆芥连翘汤是有效的。 半夏证,指异常的感觉、咽部的不适。感觉的异常、感觉的异样都可以使用半夏,半

辨证论治七讲

《辨证论治研究七讲》 方药中(编著) 第五讲辨证论治七步刍议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精神既如上述,因此临床上如何进行辨证论治,我个人认 为基本上可以按上述程序,、分为七步进行。这七步是:(一)脏腑经络定位,(二) 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定性,(三)定位与定性合参,(四)必先五胜,(五)各司其属,(六)治病求本,(七)发于机先。兹结合临床分别作如下阐述和 讨论。 第一步脏腑经络定位 所谓“脏腑经络定位”,即根据中医学脏腑经络学说有关各方面的内容,结 合患者各方面的特点,对患者疾病进行定位,定出患者疾病究竟是在哪一个脏腑,哪一条经络。定位的问题是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因为病 位不同,性质也不同,治疗措施也就不同,所以它是辨证论治的第一步。 定位的方法,根据中医学有关内容加以归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患者临床表现部位上的特点进行定位,这方面主要根据中医学中所 提出的脏腑归属部位及经络循行部位来定位。 (二)从各脏器功能上的特点进行定位。 (三)从各脏器在体征上的特点进行定位。 (四)从各脏器与季节气候方面的关系和影响来进行定位。 (五)从各脏器与病因方面的关系和影响来进行定位。 (六)从各脏器与体型、体质、年龄、性别的关系和影响来进行定位。 (七)从发病时间及临床治疗经过上的特点来进行定位。 由于脏腑经络之间是一个连属的完整的整体,一切均可以五脏来加以归属,因此以下以五脏为中心就定位问题分别作如下归纳: 肝(胆)的定位 (1)从临床表现部位上的特点定位

根据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因此人体头部的两颈侧及巅顶部位,耳周围部位,两胁肋部位,少腹及腹股沟部位,外阴部位以及两下肢两经相应循行部位,均属于肝(胆)部位。故凡属患者症状表现在上述部位时,例如:头顶及两颞侧头痛,耳部疾患,两胁肋部位胀满疼痛,少腹痛,腹股沟疾患,外阴疾患,下肢相应部位疾患……等等,均可定位在肝(胆)。 (2)从功能上的特点定位 肝(胆)在功能上的特点,根据中医脏象学说主要有:主疏泄,藏血、主筋、易动、主决断、藏魂等几个方面,因此凡属有上述功能方面的失调,例如某些时候肝疏泄失职,出现气滞血瘀现象,如胁肋胀满痞积,出血,运动障碍,及易兴奋激动,如失眠、易惊、不能自制,病态决断不能,……等等表现,均可定位在盱(胆)。 (3)从体征上的特点来定位 肝胆在体征上的特点,根据脏象学说主要是: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在志为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味为酸,色青,脉弦等几种。因此凡属患者见上述体征,例如爪甲干瘪,眼活动障碍,直视、斜视,精神反常表现以忿怒呼号为特点,肢体不能屈伸自如,反酸,肤色发青,典型弦脉等,均可定位在肝。 (4)从发病季节气候上的特点来定位 肝(胆)病的发病季节及其与气候方面的关系,根据脏象学说主要是:肝旺于春,春病在肝,风入肝,这里所说的“肝旺于春”中的“旺”字,不能理解为“旺盛”或好的表现,而是指的一种偏亢现象,是一种病态表现,也可以理解为在春天里,由于春主升的原因,人体的肝也相应地紧张起来,因为紧张而容易发生疾病。由于如此,所以凡属春季发病,或者发病明显与受风有关的,均可定位在肝(胆)。关于“肝旺于春”中的“旺”字已如上述,其余如“脾旺于长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等处的“旺”字,均应作同样理解,以下不再作解释。 (5)从病因上的特点来定位 根据脏象学说:“郁怒伤肝”,因此凡属患者发病前有明显忿怒或抑郁病史者,均可定位在肝。 (6)从体型、年龄、性别方面的特点来定位 根据中医理论,体型清瘦,儿童或青少年、女性患者,其发生疾病多半与肝

心肺气虚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心肺气虚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心肺气虚 疾病名称(英文) deficiencyof heart and lung 拚音 XINFEIQIXU 别名 中医:咳嗽,哮证,喘证,虚劳,汗证,厥证,西医: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风心病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中医疾病分类代码 中医病证 西医病名定义中医释名

本证是由心气虚弱,肺气不足而表现以心悸,喘促为主证的虚弱证候。多因长期慢性肺系疾患,耗伤心肺之气,或禀赋不足,或年高体弱等因素引起心肺功能衰弱而引起心肺气虚证。 西医病因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 本证是由心气虚弱,肺气不足而表现以心悸,喘促为主证的虚弱证候。多因长期慢性肺系疾患,耗伤心肺之气,或禀赋不足,或年高体弱等因素引起心肺功能衰弱而引起心肺气虚证。病位在心肺,因肺虚不布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不能温化水液,泛溢全身则为肿;亦使心肺气虚不能运血,常产生瘀血,导致虚实夹杂,形成本虚标实之证,使病情更为复杂。若心肺气虚日久导致肾虚水邪上犯凌心,造成心气暴脱于上,可形成阴阳离绝的危候。 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症状体征 心悸气短,咳喘少气,动则更甚,头晕胸闷,咯痰清稀,面色晄白,自汗乏力,易于感冒,甚则面浮肢肿,口唇青紫,舌

质淡暗, 苔薄白,脉沉细而弱。 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补益心肺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补肺汤合保元汤加减:炙党参15克、炙黄芪15克、白术10克、炙紫菀10克、炙冬花10克、五味子6克、肉桂6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本方适用于心肌气虚偏于肺气虚者。(2)玉屏风散合补心丸加减:生炙黄芪各15克, 白术10克、防风6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丹参15克、茯苓10克、猪苓10克、桂枝10克、枳壳10克、益母草10克。本方适用于心肺气虚偏于心气虚兼血瘀者。上方小度煎煮,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剂,温服,1日3次。 2.加减变化:若兼见眩晕,呕吐白涎,咳喘重者可于基本方(1)中加入陈皮10克、法夏12克、细辛3克、干姜10克以温肺化痰。若兼见心肺气虚,水泛全身者,可改用防己黄

方药中老师辨证论治五步运用举隅

方药中老师辨证论治五步运用举隅 高思华 吾师方药中教授从事中医工作四十余年,于中医理论及临床造诣精深。熔四大经典理论于一炉,博采众家,倡气化学说为中医理论渊源,临证以气化学说理论为指导,创辩证论治五步。用之临床,效若俘鼓。值此提高临床疗效为中医工作的当务之急之际,谨举吾师临床医案数例,以为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反三。 -.注重明察标本问甚,以意调之 例一:癫病 韩X女31岁 1985年0月17日初诊:患者五年前因生气突然出现右上肢无力,自主运动障碍,以后反复发作,曾在其他医院诊为“痴痴”,服药无效,发作日趋频繁。最近每天发作两三次不等,发作时四肢失去自主控制,神清,言语不利,且偶有发作性晕厥,跌倒1—2分钟后自行缓解。在东直门医院作脑电图检查示“广泛中度异常”,纳佳,二使调,乏力,喀睡,月经调。诊见患者面色微青,唇有瘀斑,舌体稍大,舌质微红、润,有齿浪和瘀斑,吉薄白,诊为癫病小发作。 方老认为,息者病因生气而发,发作时自主运动障碍,且面色微青,身重乏力,据肝在志为怒,主筋,其色青,脾主肌肉、四肢的理论,第一步将其定位于肝、脾。其病发作时以四肢运动障碍为特点,且身重乏力,嗜睡,舌胖大有齿痕,脉沉细,证其属气虚痰阻,唇吉瘀斑,又为挟瘀2象。放第二步将其定为气虚血瘀疾阻。迫其病史,因生气而发病,先见运动障碍,续发乏力嗜睡,故第三步当定为原发在肝,波及于脾,气虚血瘀在先,痰湿内阻在后。第四步治病求本,拟疏肝助脾益气养肝祛痰为法。第五步从脏腑相关理论出发,佐以益肺,取补肺制肝意以助平肝,因处五味异功敬、通窍活血汤、温胆汤合方加减为治: 桃仁10克、红花10克、生姜6克、葱白6克、川穹10克、赤芍15克、菖蒲10克、远志10克、党参15克、苍术10克、获芬30克、甘草6克、青陈皮各10克、法夏15克、竹茹10克、权实1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并嘱患者停服其他所有抗颁药物。 6月23日复诊:服药七剂,发作明显减轻,一周来共发作五次。乏力、嗜睡亦见好转,舌脉同前。药见显效,治仍宗前,更加黄茂30克、地龙15克以增强益气平肝之力。 7月8日三诊:服药十二剂,发作次数又较前减少一倍,发病时间亦明显缩短,发作症状亦明显减轻,因守原方,嘱其继服,隔日~剂。 9月5日四诊:发作次数益发减少,两个月来仅发作十次。唇舌瘀班已退,面色转红润,精神好,乏力、嗜睡基本消失。仍脉沉细,舌胖谈、有齿痕,苔薄白。挟瘀情况已缓解,遂酌减疏肝之品,处十味温胆汤加黄茂、地龙: 法复别克、青陈皮各10克、获芬3 0克、甘草6克、竹茹10克、积实10克、葛蒲10克、远志10克、党参15克、生地别克、黄茂测克、地龙15克,水煎分二次服,隔日一剂。

中医内科学治法方药总结(打印版)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A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B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二、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四、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2瘀血内结: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 3津亏热结: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五、呃逆 A 实证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平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胃泻热,降逆平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 B 虚证 1脾胃阳虚:温补脾胃,降逆止呃理中丸 2胃阴不足: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五、哮证 A.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B.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益肺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六、喘证 A.实喘 1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3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B.虚喘 1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合蛤蚧粉 七、痰饮 A、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 B、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 饮停胸胁:逐水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 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C、溢饮表寒里饮: 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D、支饮 1 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2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八、血证 A 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 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 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B 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C 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 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 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D 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 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 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E 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2 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F 尿血 1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G 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3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九、心悸 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中医方剂中医方证总结证治要点版,方剂适应症,方证

中医方剂中医方证总结证治要点版,方剂适应症,方证方剂总结证治要点版方名证治要点 麻黄汤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桂枝汤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九味羌活汤 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小青龙汤 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多而稀舌苔薄白脉浮香薷散 恶寒发热头重身痛无汗胸闷苔白腻脉浮银翘散 发热,微恶风寒,咽痛,口渴,脉浮数桑菊饮 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麻杏甘石汤 发热,喘急,苔薄黄,脉数柴葛解肌汤

目痛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升麻葛根汤 疹出不透,身热头痛,咳嗽败毒散 憎寒壮热,肢体酸痛,无汗,脉浮按之无力再造散 表证+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加减葳蕤汤 症候特征性不强,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麻黄细辛附子汤 表证+神疲欲寐加味香苏散 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脘痞闷,不思饮食,舌苔薄白大承气汤 痞满燥实旁流清水,臭秽大黄牡丹汤 少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舌苔黄脉滑数大黄附子汤 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胁下偏痛温脾汤

腹痛便秘,手足不温,脐下疼痛,畏寒喜热苔白脉沉有力黄龙汤 自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脉虚新加黄龙汤 温热病伤阴大便密结,增液承气汤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口干唇燥,苔黄,脉细数麻子仁丸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十枣汤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舟车丸 水肿腹胀小柴胡汤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苔白,脉弦蒿芩清胆汤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闷,吐酸苦水,舌红苔腻,间现杂色 脉弦滑数四逆散

1手足不温,微热或腹痛或泻痢,或小便不利或咳嗽 2胁肋胀闷,牵扯腹痛,脉弦逍遥散 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痛泄要方 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毕腹痛,脉弦而缓半夏泻心汤 心下痞,满而不痛,呕吐,泻利,苔腻微黄大柴胡汤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下满痛,呕吐,大便不解,苔黄脉弦数有力防风通圣汤 憎寒壮热,头晕,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苔黄腻脉数还可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鼻赤瘾疹葛根芩连汤 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渴,喘而汗出,苔黄脉数石膏汤 壮热无汗,身体拘疼,鼻干口渴,烦躁不眠,神魂谵语五积散 身热无汗,头痛身疼,项背拘急,胸满恶食,呕吐腹痛寒

26位中医大家的学医读书经历浓缩提炼

名老中医之路-26位中医大家的学医读书经历浓缩提炼 名老中医之路伴随着许许多多的中医学子度过一个个迷茫的日子。 看完这本书,除了名老中医各位的经历,给我我们一个方向之外,更多的是他们的故事中透露出来的中医信念。二羊也是在大二的时候读到此书,读完了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之后,更加信心走中医这条达到了。 看完了,起初就是想看看这些中医大咖到底是怎样学习中医的,他们又读了写什么书,所以他们所读之主要摘抄了这些前辈是怎么学习的,至于医案什么的就没太摘抄。 一共二十六人,中间虽有一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但并不是特别敬佩,独最后那个叫刘炳凡的,甚是敬佩,这年头,敬佩这个词用的人少了,因为真正值得敬佩的人少了吧,如果刘老真是如他自己所说那样的人,那只能用那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来形容了。 全书摘录如下: 上篇 1、岳美中:先看衷中参西录,再看伤寒论、金匮要略 2、任应秋:先背伤寒论、金匮要略,再背黄帝内经,然后看其他书籍,善于精读、写笔记,深入思考,背诵记忆等,然后就是持之以恒了。 3、姜春华:除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还学习了千金方,这个药多,不好学,这是治疗五脏病的,还学了外台秘要,这是治疗杂病的,学医案主要学习的是孙东宿的《医案》以及陈菊生的《诊余举隅》,推荐张景岳的书,徐洄溪的《医学源流论》,其他金元名家都不太推崇,仅仅泛缆 4、金寿山:这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医生。先背黄帝内经,但基本没有用过,行医时读的是《本草备要》,《汤头歌诀》以及《医宗金鉴》,基本背下来了,但治病时灵时不灵。但开窍是看了《铁樵医学函授学校讲义》。然后翻烂了《伤寒贯珠集》及《金匮要略心典》,但开药还是时灵时不灵,后来是偷看名家方子,汗啊。总结起来是口勤,多背诵,搞忘了多背几遍,手勤,多翻文献资料,遇到不会治的病啥的,多翻翻文献,就算不能照抄原方,也能从中受启发。然后是笔勤,就是多摘抄,多记录。然后是博学,就是多读其他书籍,比如四书五经,看过叶天士的医案《叶案存真》,但作者觉得没有收获,后受程门雪指点,才知道叶天士是一牛逼人物啊。博学之后要会思考,这玩意儿不太好学啊。还看过《温热论》,要苦学才能顿悟。最后说没有好好研究内经,引以为憾。 5、郭士魁:这是一个牛人,硬生生把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搞出来,并通过了西医那一套乱七八糟的所谓科学检验,然后投入生产,这,只能说佩服了。在文章末尾有弄出来的几位药的药方,但是没有药量。 6、李聪甫:先去药店当学徒,半年学会了制药。半年后开始学习书本,看一遍加圈点,看二遍加批语,读三遍记笔记,读四遍默诵,先背药性赋,并对照药物亲自尝试,然后读药性解,本草备要,汤头歌诀,医方集解,濒湖脉学,诊宗三味,金匮心典,素灵类撰,来苏集,伤寒明理论,士材三书,医宗必读,医门法律。然后跟老师学习。总结起来:一是找一本好的经典书籍熟读,精读,这样奠基,作者选择的是伤寒来苏集。二是要思考,要问人。三学

方药

1、疲劳综合症新中医2009.02.83 柴胡黄芩茯苓半夏各12G 人参10G 龙牡各20G 大黄6G 生姜3片大枣5个 2、鲜凤仙花捣烂外敷治疗甲沟炎新中医2009.09.3 3、胃癌前病变方新中医2009.0930 柴胡元胡当归郁金个12g 文术6g 三七粉2g 半枝莲枳实各15g 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香橼各20g 三个月一疗程 4、顽固性斑秃新中医2009.09.69 黄芪党参黄精玉竹参当归丹参何首乌各20g 熟地茯苓泽泻桑葚各15g 甘草10g 2周一疗程 5、更年期综合症新中医2009.09.72 菟丝子山茱萸远志各10g 熟地党参山药各15g 炙甘草五味子各6g 加减:头痛眩晕加川芎12g 沙菀子15g,失眠多梦加枣仁20g百合柏子仁各15g ,胸闷烦躁加柴胡6g 郁金15g 2周一疗程。 6、产后缺如新中医2009.09.84 黄芪30g 党参20g 穿山甲6g 王不留10g 柴胡香附各15g 加减:气血亏加猪蹄党参白芍各20g,肝郁气滞加枳壳郁金各15g ,乳房红肿加金银花20g 连翘蒲公英各15g,有块加夏枯草15g 皂刺川贝各10g。 7、慢性地热-加减升阳益胃汤新中医2009.09.118 黄芪焦术半夏各12g 太子参泽泻白芍地骨皮各15g 茯苓18g 炙甘草8g 陈皮柴胡各10g 川黄连4-10g 防风羌活五味子各7g 小麦30g 大枣6g 加减阴虚加生地15g 枸杞子12g 泽泻半夏各7g,血虚加当归10g,署湿加滑石粉竹叶各10g薏苡仁30g. 8、胃胀(脾虚肝郁型)新中医2009.09.119 党参30g 柿蒂20g 茯苓15g 半夏10g 陈皮5g 白术白豆蔻(后下)丁香(后下)厚朴柴胡白芍各10g 炙甘草3g。 9、①苍耳子(先下)(15g-40g)----------辛夷(10g-35g)治疗鼻渊、鼻塞鼻咽部不适、鼻腔异物堵塞。 ②大黄------升麻,大黄<升麻:通气下行,大黄=升麻:通泄而不爆烈,大黄>升麻:通泄燥热而不晚。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腹胀、大便不通。 ③茯苓(10g-15g)----桂枝(15g-30g)治疗脾胃湿重而呃逆、纳差兼下肢水肿。 ④滑石粉15g-----山药30g治疗肾病综合症水肿明显的老年患者效佳。 ⑤麻黄(6g-15g)-----车前子(20g-30g)治疗面部合并下肢水肿甚佳、同时对肾性高血压及舒张期高血压疗效明显。 ⑥石膏----桂枝(4:1)适用于各种热性疾病引起的┳升麻及后期肺胃阴虚症。 ⑦阿胶(10g-15g)----地龙30g用于血虚引起的各种疾病、尤其适用于肿瘤化疗后贫血。 10、清凉油治疗唇炎。 11、复发性口腔溃疡新中医2009.10.71 三才封髓丹加味:黄柏砂仁甘草各10g 生地天冬各20g 党参竹叶栀子各15g 肉桂5g 龙骨30g。 1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新中医2009.10.77 黄芪葛根丹参各30g 党参茯苓天麻枣仁各15g 白术当归木香各10g炙远志川芎各6g 炙甘草3g 生姜3片大枣3个桂圆肉7个失眠多梦、心悸加重枣仁30g 龙牡各30g ,伴颈肩酸痛加威灵仙15g 姜黄10g 桂枝6g ,上肢麻木加地龙水蛭各10g ,眩晕伴恶心呕吐加半夏10g 陈皮6g 重用生姜。 13、过敏性鼻炎新中医2009.10.119

中医内科辩证治法方药与方歌总结

1.感冒 感冒的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解表达邪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风寒束表 证候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二活草茯,柴枳桔芎前胡) 风热犯表 证候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证机概要: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和,肺失清肃。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初感此方宜) 暑湿伤表 证候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证机概要: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和,肺气不清。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薷饮。(为香薷散(豆朴香薷)易扁豆为扁豆花,加银花连翘。) (新加香薷朴银翘,扁豆鲜花一起熬。暑湿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虚体感冒——气虚感冒 证候主症: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平素神疲体弱,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而无力。 证机概要:气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饮。(益气解表参饮,二汤入木枳斟;前胡桔梗枣配,尚需加入干根。) 方中为枳壳。 虚体感冒——阴虚感冒 证候主症: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咽燥,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陈士铎辨治阳痿浅析

陈士铎辨治阳痿浅析 现代医学称阳痿为勃起功能障碍(ED)。中医学也称“筋痿”、“阴痿”等。清代名医陈士铎著《辨证录》中专立阴痿门, 对本病论述颇多, 现将其辨治思想浅析如下。 1病因病机 心气不足: 心主血脉, 主神志, 为君主之官。心气不足, 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之力减弱, 会造成阴茎供血不足而致勃起不坚或不能勃起。同时心气不足也会造成性的欲念下降而影响勃起。陈士铎认为:“君火旺而相火又复不衰, 故能久战不泄。否则君火先衰, 不能自主, ??心中无刚强之意, 包络亦何能自振乎”。此即心气不足, 主神志功能下降, 随之性的欲念下降(心中无刚强之意) 而致阳痿。 脾胃阳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脾胃阳虚, 可致脾的运化功能减弱致湿气内生, 阳虚可致内寒则精冷。脾胃阳虚, 可致气血生化乏源, 又因阳明主润宗筋, 阴茎又乃宗筋之会, 宗筋失养则会导致阳痿不起。陈氏认为,“夫脾胃属土, 土生于火, 脾胃之阳气不旺, ??欲其气旺而能固, 精厚而不薄, 焉可得乎”。 心火闭塞: 年少事体未遂, 抑郁忧闷, 肝气郁结, 久则母病及子, 致使心火闭塞。陈氏认为,“夫肾为作强之官, 技巧出焉,藏精兴志者也。??志意不随则阳气不舒, ??则肾火虽旺而不能应”。遂致阳痿不起。 心包火衰: 陈士铎认为, 心为君主, 心包为相, 心包虚寒, 火气大衰, 导致命门之火亦衰而阳痿不起。正如《辨证录?阴痿门》云:“夫心包之火相火也。心包火旺, 力能代君行事, ??所以心包之火微有扶之而不起者。” 2治法方药 心肾双补, 微温命门: 对于心气不足引起的阳痿, 采用上补心而下补肾, 微温命门之火的治法。方用起痿汤, 药用人参、白术、巴戟天、黄芪、五味子、熟地黄、肉桂、远志、柏子仁、山茱萸。方药中补心药物有白术、黄芪、远志、柏子仁, 补肾药物有五味子、熟地黄、山茱萸, 而人参、巴戟天心肾双补, 少佐肉桂微温命门。 补命门, 健脾胃: 对于脾肾阳虚引起的阳痿, 采用补先天命门之火, 更补后天脾胃之土的治法。方用火土既济丹, 药用人参、白术、山茱萸、菟丝子、山药、巴戟天、肉桂。其中人参、白术、山药健脾胃之土, 人参、山茱萸、菟丝子、巴戟天、肉桂补命门之火, 如是则湿气去而精纯, 寒气去而精暖, 阴气消亡而阳气健忘, 则阳痿可除。 宣通抑郁, 舒泄志意: 对于心火闭塞引起的阳痿, 强调不可助命门之火, 宜宣通其心中之抑郁。方用宣志汤, 药用茯苓、石菖蒲、甘草、白术、生酸枣仁、远志、柴胡、当归、人参、山药、巴戟天。本方乃逍遥散去白芍、生姜、薄荷加石菖蒲、远志、生酸枣仁、人参、山药、巴戟天而成, 既疏肝之抑郁又宣通心之抑郁, 母子同救, 人参、山药健脾以防木来克土, 巴戟天心肾双补, 火升则阳痿立起矣。 补心君, 温心包: 对于心包火衰引起的阳痿, 采用温其心包的治法。方用救相汤, 药用人参、巴戟天、肉桂、炒酸枣仁、远志、茯神、高良姜、附子、柏子仁、黄芪、当归、菟丝子。本方名曰救相汤, 实则大补心肾之阳兼补气血。 3用药特点 多从心肾论治, 常用人参、巴戟天: 陈士铎治疗阳痿以脏腑辨证为中心, 多从心肾论治。方中多加入心肾双补之品人参、巴戟天。人参,《本草新编》谓: 其“能入五脏六腑, 无经不到”。巴戟天,《本草新编》谓: 其“入心、肾二经”。以上四方中均用二药, 可见陈氏用药之专。治心甚于治肾, 补心常用白术: 陈士铎治疗阳痿虽多从心肾论治, 但更注重治心。以上四种证型从心气不足到心火闭塞、心包火衰, 从心论治就占三型。补心喜用白术, 他的许多补心

中医治疗胃癌方药及实例

胃癌是一种社会性消化系统疾病,会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胃癌初期不容易被发觉,等发现的时候可能就是晚期。目前,中医治疗已是胃癌患者常见治疗手段,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治疗阶段,联合不同的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综合控制胃癌,在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随着寻求中医治疗患者的增多,中医治疗胃癌方药及实例也受到一些人的关注。 中医能治疗胃癌吗?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如今却有一些人对其治疗效果抱着怀疑态度,尤其是其对于胃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方面。不同于国内一些人的态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信赖、认可中医,中医药在国外也因此日渐普及,一些国家更是将中医药纳入国家管理体系。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治疗效果的认可,其抗癌效果如何也因此受到关注,研究结果证实,很多中药具有抗癌功效,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人参、黄芪等,而且表现出了多靶点、多途径、不良反应小、花费低等优势。而大量临床实践也证实,在抑制病情、改善病症、调理机体、减轻治疗副作用、预防复发及转移,改善患者生存期和生存质量方面,中医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因此,胃癌患者一定要重视中医治疗,尽早将其纳入治疗方案中。 作为一家集预防、医疗、科研、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特色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持“专科专病专方”,充分发挥中医肿瘤科特色及优势,以院长袁希福提出的三联平衡理论为指导,部分患者能够在短期内看到一定的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成为肿瘤患者和家属口中的“康复家园”,也被授予“消费者信得过医院”、“老百姓信赖的医疗机构”、“百姓放心医疗单位”“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示范基地”“建国70周年中医药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荣誉称号。 自2004年以来,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了五届百位抗癌明星中医康复经验交流大会。会上,来自全国二十个省、九十多个地区的数百位抗癌明星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和经验。这些经历和经验不仅增强了肿瘤患者抗癌、治癌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从事中医治癌的医务人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临床案例,更为中医治疗肿瘤积累了详实可靠的资料。 为了解决广大老百姓“看病难、找专家难”的难题,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特成立远程医疗中心,凡有就医需求的患者,可通过微信提供各种检查资料、或出院报告等,加上患者舌苔、面部照片,由袁希福抗癌专家团制定“三联平衡”抗癌方案,再反馈给患者或家属,药物快递到家。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王新江,男,胃癌术后复发,河南安阳人 2012年11月份,王新江在午饭后突然出现吐血,随后更出现休克。经过一系列检查,王新江确诊为胃癌,且肾上有囊肿,医生建议尽快手术。随后,王新江遵医嘱做了手术切除。但术后仅半年,复查结果就显示病情复发,且肝、肾上都长出了肿瘤,其中肝上的间质瘤达2.3公分,肾上肿块达6公分。复发后,王新江通过熟人在安阳某医院接受介入治疗,但治疗后却出现毒副反应,恶心、呕吐,吃不下饭,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浑身没劲儿,后来不管医生怎么说,王新江也不愿意再继续治疗了。 由于无法耐受介入治疗,王新江慕名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治疗。初诊时,王新江的身体非常虚弱,全身无力,体力透支,面色发黄。用药后,

中医方剂:【方药】桂枝汤兼变证

【方药】桂枝汤兼变证 吴永刚 桂枝汤之所以被后世奉为经方之首、“群方之冠”。就在于该方组方严谨, 配伍丝丝入扣,临证加减一味,方证内涵大变,适应症也发生变化。现结合《伤寒论》原文,细心体悟,把握其中要旨,临证定能执简驭繁,举一反三。 1、桂枝加葛根汤证 主症: 《伤寒论》(以下省略)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者,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本条论述太阳中风兼经输不利的证治。 “项背强几几”的“几几”在写法上没有钩,有钩读“ji”,在这里音“殊”。“几几”古时比喻短羽之鸟,或幼鸟羽毛不丰,伸颈欲飞不能。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形容相背拘急,俯仰不能自如之状,是相背强急之重症。“太阳病”本证有头项强痛“1条”,此条又用新词提出,显然,比头项强痛严重得多。 “反汗出恶风”的“反”字意义深刻。依据项背强几几的症状应为寒邪所致,寒邪为患,其性凝滞,主收引。太阳经项背感受寒邪,致经输不利,应是太阳伤寒表实证象。按理应该无汗,这里却出现了“汗出恶风”,表明非寒邪所伤,应为风邪所伤,太阳中风证,故曰:“反”。 病机:风邪客于太阳经输。 ①太阳经气不舒②营卫不和致津液不能敷布。 方药:桂枝汤加葛根汤 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葛根治疗项背强几几。 葛根辛甘性平,在此方中作用有三:①葛根善解肌祛风,助桂枝汤解表,故“不须啜粥”;②疏通经脉凝滞,以治太阳经输不利;③葛根生津液,使津液敷布,缓解拘急。 另,本方中记载有麻黄,据宋朝林亿等人校订,有麻黄是错误的,有汗不可用麻黄。 以上所治,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证。 临证但见太阳经气不舒证,即可用桂枝加葛根汤。用此方的关键是汗出。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主症: 以下两条论述太阳中风兼喘的证治。 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此条文提示的主症是:“喘家作”。 《伤寒论》中多处用“家”字,多指痼疾。“喘家”就是素有气喘病人。“作”指发作,是新感引动宿疾,是何原因引发的呢?依“桂枝汤”三字推断,当是太阳中风引发宿喘发作。喘家平素肺气不利,易感邪气,一旦患太阳中风,肺气失宣,则气喘加剧。单用桂枝汤很难平定喘息,所以,用厚朴、杏子(杏仁)降逆平喘。“佳”字提示厚朴、杏仁在此方中只是对症治疗,并非解决根本问题,是急则治标之法,故曰“佳”。

中医辨证七步法辨证论治五步

辨证论治七步是方药中教授提出的辨证论治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第一步:脏腑经络定位; 第二步: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定性; 第三步:定位与定性合参; 第四步:必先五胜; 第五步:各司其属; 第六步:治病求本; 第七步:发于机先。 随着时间的推移,方老经若干年实践将辨证论治七步浓缩、升华为辨证论治五步。 第一步脏腑经络定位:根据患者发病有关各方面条件及当前临床表现将疾病的病位确定下来。 第二步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寒、毒定性:根据患者发病有关各方面条件及当前临床表现按照上述内容确定其性质。 第三步必先五胜:所谓必先五胜,即在分析各种发病机转时,要在错综复杂、变化万端的各种临床表现中确定其是属于哪一个脏腑及哪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在其中起主导作用。 第四步治病求本:这一步与前面的“必先五胜”一步是相应的,即在第三步的基础上,重点治疗其原发器官及其原发病理生理变化,提出相应的治疗法则及方药。 第五步是治未病:对于各个脏器的疾病不能只限于其本经本气,孤立地对待,而必须要考虑其所影响它脏它气对本身可能产生的影响,从而以全局观点来判断转归、分析病势,通过治疗未病脏腑来协助治疗已病脏腑,这就是治未病的含义。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从理论上讲,辨证论治五步是对辨证论治七步的高度概括提炼,较之辨证论治七步更完善、更系统,层次更为分明。从临床上讲,辨证论治五步较辨证论治七步更简明,更便于临床医务工作者应用。其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恒动观是五步的基本指导思想 六气是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六气的变化,是自然界气候乃至万物变化的根本。正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所云:“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 性先五胜是在分析各种发病机转时,确定其是属于哪一个脏腑及哪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在其中起主导作用。人体的各个脏器密切联系,一个脏器有病必然要影响到另一个脏器,同时也受其他脏器的影响,不要以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待任何一个脏器的病理变化。 2气化论思想贯穿于五步始终 气候的反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不同的气候变化又可针对性地作用于脏器,为辨证论治确定病位提供参考依据。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蛰虫不去,病本于脾。”又云:“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上湿受邪,脾病生焉。”以风证为例,风的特点是善行而数变,风性主动,因此凡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具有上述特点,如症状表现变化较快,来去不定,游走易动,颤动抽搐等均可定性为风。同时凡发病季节在春季,或发病明显与受风有关的都可定性为风。 3正邪理论对辩证论治五步的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