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题 (2)

毛概期末考试复习题 (2)

A、材料1:成思危,著名经济家,原民建中央主席,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谈到我国的政党制度,他深有体会地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共事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保持社会的和谐。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海外有评论说中国的民主党派人士在政府任职多少“做虚位”、“无实权”,成思危说,这不符合实际情况,中国的民主党派不舍“政治花瓶”。“在担任化工部副部长的时候,我对自己负责范围的工作是完全有权作出决策的。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负责证券法、农村金融的执法检查。我和中共党籍的副委员长一样,也是独当一面的。”

材料2: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以来,全国共有18.7万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其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6人,省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5人。2人分别担任国务院科技部、卫生部部长。2007年有18人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领导职务副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共中央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协商,内容不断充实,程序逐步规范。据统计,1990年至200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直接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就有287次,其中,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召开或出席的就有85次,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代表人士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方面提出重大建议260多项,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提出各项建议9万多项。如关于三峡工程、耕地保护、两岸“三通”、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青藏铁路沿线发展、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1)从“打橄榄球”和“唱大合唱”的形象比较中,说明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2)我国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

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多党竞争、轮流执政的“打橄榄球”式的西方政党制度有着本质区别。“唱大合唱”形象地反映了我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即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一致、合作共事的优点和特点。(2)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民主党派成员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开展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对执政党的工作实行民主监督,积极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建言献策。

B、辨析题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论断,其依据在于第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内在属性和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主体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割的,搞社会主义,只讲公有制而不讲民主,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完全,就会被扭曲,就不能保持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包括经济建设,而且包括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而且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民主和更高的精神文明。

第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才能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

动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而奋斗。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曾经走过一段相当曲折的道路,其间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错误。主要的教训就在于没有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邓小平的这一科学论断也是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C、1、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没有本质区别。

(错误)183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且知荣辱”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试题观点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正确反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 不难看出

“仓廪实”和“衣食足”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 比喻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是有道理的,

但“仓廪实”和“衣食足”未必就一定“知礼节”和“知荣辱”。这就具有片面性, 因为精神文明是需要建

设的, 同时, 两个文明之间的关系也是统一的,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的辩证关系, 必须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答案要点] (1). 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仓廪实”、“衣食足”确实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

但若认为这就正确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则是片面的。

(2). 这种看法忽视了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 也忽祝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

(3). 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物质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 而要经过长期和艰巨的建设过程才能形成。

(4).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

针, 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D、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答案:此观点是错误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其他所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任何否定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E、2.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属于按劳分配。答案:此观点错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和基础,按劳分配是公有制在个人收分配的领域的实现和保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属于主体地位。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而私营企业主的个人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

F、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答案:本命题正确。此题考查关于文化教育事业对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的掌握。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广泛的民主权利。公民的政治权利有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的话的意思是说,文盲由于自身文化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地政治活动国。因此,不能充分享有宪法规定的民主权利,履行公民的职责。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列宁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落后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使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统一起来。

G、2.人权高于主权。答案:此命题是错误的。第一,各国的情况不同,对人权的认识和实施也各有不

同,各国内部的问题,应该由各国自己解决,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问题。第二,人权高于主权的要害是否定国家主权。当前世界各国不仅有大小强弱之分,特别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人权极需主权来维护保护,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下,没有主权哪来的人权。邓小平说:“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主权是最大的人权。第三,“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大国反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某些大国强国对弱国小国以“侵犯人权”之罪,实现他们强权政治的借口。

H、1.先进文化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因此,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应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答案:本命题错误。这是对先进和产力和先进文化关系的简单化、绝对化的理解,特别注意不要陷入这类认识误区。先进文化固然是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的,但是,在我国生产力沿不发达的情况下,仍应该提出建设先进文化的目标。第一,生产力(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是文化(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一定的文化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两者从来就不是机械式地平衡发展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文化的发展也能出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结出丰硕的果实,形成先进文化。第二,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社会制度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我国有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经的指导,完全可以在现有的生产力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先进文化,使之成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力量。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同时建设高度文明的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

J、2.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作用问题的认识上,有一种说法:“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答案:本命题正确。第一,文化是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是人类的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总称。第二,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和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失去其特有的文化,便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第三,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也不能由此把这种作用夸大为“文化决定”。

K、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答案:本命题错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六在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社会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奋斗。

L、材料分析

37、1、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原定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种增长主要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番,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十一五"时期资源节约方面的主要指标指标2010年与2005年相比属性(注)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降纸20%降低30%由0.45增加到0.5由55.8%提高到60%约束性约束性预期性预期性注: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经济发展面对着重要的资源挑战。

2、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指导各方面重大关系,坚持"以人为本"。

【37答案要点】

(1)经济增长方式分为粗放型和集约型两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张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其表现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率。集约型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2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我国资源相对不足,使用效率低,资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方式将难以维系,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都难以承受。经济、社会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2分)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建设资源型、环境有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2分)解决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必须做到:第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落实"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约束性和预期性指标。第二,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第三,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第四,强化资源管理,实行有限开发、有序开发、有偿开发、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4分)

M、37 .在《人民日报》“说句心里话”栏目,重庆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的一位农民说出了这样的心里话:

这些年,党和************在想办法给农民更多实惠,直补种粮农民,免除了农业税,让我们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啊!

现如今,我们这个村先搞了“农民转市民”试点,全村 131 人今年全部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由农民开始变为市民啦!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1 )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我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废除税费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提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

因此,农村改革使农民得到了很多实惠,解决了农民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 2 )通过该示范区的变化,指出建设我国shehui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第一,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第二,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充分挖掘农业增长潜力,增加非农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第三,改善农村面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第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第五,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第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户籍制度促进农民合理流动,加快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统筹推进农业其他改革。

N、37. 材料1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平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外汇储备从长期没有达到10亿美

元,提高到2007年的1.5万亿美元左右,成为世界上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则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的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

回答问题:

(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进行了哪些改革创新才带来了上述变化(5分)

(2)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5分)

【参考答案】

(1)中国经济体制转轨是伴随着对旧体制的改革而展开的。因此,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道路实际上与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道路是一致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将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其重大突破和创新将对今后一系列改革的推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①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②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这种对非公有资本非禁即入的提法,写在党的文件里面还是第一次。这一政策的实施,将使很多行业加快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开放,通过吸收民间资金和非公企业进入,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③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对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重大创新和突破,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④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从提出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到提出建立现代市场体系,这是经济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⑤提出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市场经济既是法治经济,又是信用经济,在严格法律制度的制约下,市场主体必须讲信用,这样才能做到公平竞争,等价交换,那些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才能有市场,企业才能有高效益。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①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③科学发展观回答的基本问题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