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圆的认识(贲友林)

圆的认识(贲友林)

圆的认识(贲友林)
圆的认识(贲友林)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例1~例3及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认识圆,感悟圆的特征,解释圆的应用,建构对圆的结构性的认识,会用圆规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2.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

课堂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好!我想先了解一下,大家有哪些玩具?

学生发言非常踊跃。

师:老师小时候曾玩过一种玩具,大家想看么?

视频展示:一个自制的陀螺,并将之旋转起来。

师:这可是老师自制的玩具,大家想做吗?瞧,一根火柴棒,一张纸片,剪成——圆形(板书:圆)。

二、展开

师:今天我们就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圆。

师:做陀螺首先要剪一个圆。剪之前,我们先要——画一个圆。你准备怎样画呢?

生:用圆规。

师:对,用圆规画。请大家用圆规在作业本上画圆。

学生操作画圆。

师:画好了吗?你觉得用圆规画圆时应注意什么?

生:圆规的尖不能移动。

生:另一只脚与针尖之间的距离不能变。

师:还有没有补充?你画圆时,是用一只手还是用两只手?(有学生说用一只手,有学生说用两只手。)

师:(边演示,边讲解)画圆时,要用手捏住圆规顶端的手柄,稍用力将针尖的一脚按下,使针尖固定,再旋转圆规的另一只脚。现在请大家再画一到两个圆,你觉得满意了就坐正。

学生再次操作画圆。

师:短短的时间,我们就能画一个很漂亮的圆。大家能画一个和我这个圆一样大的圆吗?

生:要先把圆规两脚拉好。

师:对,先要确定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估一估,画这个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生:3厘米。

师:估测得真准!请大家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

在学生动手拉开圆规两脚时,教师指导:在直尺上,有针尖的一只脚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另一只脚拉开到刻度线3。

师:请大家在白卡纸上画一个圆,再剪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师:剪圆时,有什么感觉?和剪其他的图形感觉一样吗?

生:不一样。剪圆,要剪得圆滑,要边剪边转。

师:对!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呢?

生: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师:谁知道,火柴棒要从圆形纸片的什么地方穿过去?

生:中心。

师:对,圆的中心,也就是圆心。(板书:圆心)

师:大家能找到这个圆的圆心吗?用水彩笔点出圆心。哦,也就是刚才画圆时圆规的针尖固定的那一点。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O)。请大家把圆心标注上字母“O”。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圆心。如果问你:这是一个多大的圆,你知道吗?

生:量它的直径就知道了。

师:他刚才说了一个词,是——

生:直径(板书:直径)。

师:那什么叫直径呢?

生:从一个点向中心引一条直线。

生:把圆对折形成的一条线。

师:看来,现在让我们用语言来表述什么是直径,不容易说清楚。如果用笔画,大家能画出来吗?

学生试画直径。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画的直径?

生:(边演示边介绍)从圆的一端到另一端,而且通过圆心。

师:直径是一条——

生:直线……线段!

师:为什么不说是直线呢?

生:直线是无限长的,而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

师:直径的两个端点在哪儿?一个端点在——圆上,另一个端点——也在圆上,而且——通过圆心。

师:你知道这条直径长多少吗?

生:6厘米。

师:对吗?请用尺量一量。

学生操作。

师:这是一个直径为——6厘米的圆。这个圆多大呀?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这是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师:他又说到一个词——半径。大家能画一条半径吗?

学生操作画半径,并展示、介绍所画的半径。

师:半径是一条——线段,它的一端在——圆心,另一端在圆上。这条半径长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6除以2等于3,半径的长是直径的一半。

师:你说得真好,谈到了半径与直径长度之间的关系。

生:我是用尺量的,半径是3厘米。

师:谢谢你的操作,验证了刚才那位同学发言中谈到的半径与直径长度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搞一个小比赛。请大家拿好铅笔、直尺,同桌中左边的同学画半径,右边的同学画直径,在相同的时间内,比一比,看谁画得多!准备好了吗?开始!

学生画直径、半径。大约40秒钟后师叫“停”。学生汇报:画半径的最多画了11条;画直径的,最多画了7条。

师:谁快呀?

生:半径。

生:两条半径才能等于一条直径,就是说,他最多画了7条直径,把它化为半径的话,应该是14条半径了。那画半径的只画了11条,差了3条。

师:你的意思我明白了。就是他画了7条直径,一条直径可以看作2条半径,那如果算半径的话,就画了14条。是画直径的赢了,是吗?

生:对!

师:这样的想法有道理,很有意思。谁赢谁输不太重要,大家有没有回头反思一下,如果没有时间限制,你能画多少条半径?直径呢?

生:圆的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师:它们的长度呢?

生:分别相等。

练习: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

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彩笔分别描画半径、直径。

组织反馈,并说说没有描画的线段为什么不是直径或半径。

教师指图2中间两条半径:这是不是直径?

生:不是,因为它不是一条线段。

师:数一数,画了多少条直径?

学生回答后,指着图1和图2中的两条直径问:这两条直径相等吗?直径不是都相等吗?(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师:数数画了多少条半径?

生:3条。

其他学生沉默……稍过一会儿,有学生脱口而出:7条。并作讲述:一条直径,又可以看成两条半径,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教师在3个圆上添加数据:图1:(半径)2厘米;图2:(半径)2.5厘米;图3:(直径)64毫米。

师:看图,你知道什么?

学生说出各圆的半径、直径长度后,教师指图2:画这个圆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学生作答后教师再指图3:它呢?

师:不知不觉,我们认识了圆的不少特征。请打开课本,阅读第93~94页,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内容,你觉得黑板上还应该板书哪些内容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圆心(O)、半径(r)等。

师:现在,让我们把陀螺做完,大家再转一转,玩一玩。

学生操作。

三、应用

播放“昆仑润滑油”广告片。

师:刚才看这则广告时,有没有留意过,这则广告中——

生:有很多圆。

师:是的,生活中有很多圆。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很多数学问题。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我们再来欣赏几幅由圆组成的图案

屏幕出示:

师:这五幅图,你会画吗?教师指图1:这里,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小圆有多大?

生:小圆的直径是3厘米,因为小圆的直径等于大圆的半径。

生:小圆的半径是1.5厘米。

师:这五幅图中,哪几幅的画法差不多?

学生回答图1、2、3的画法差不多时,屏幕上这三幅图中闪烁显示如左图的形状。

师:(指图4)它像——(三片叶子),怎么画呢?大家可以在课后去试一试。

师:(指图5)它像我们生活中的哪一样物体?

生:奔驰汽车标志。

生:汽车方向盘。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上有圆?

学生的回答有蛋糕、纽扣、火腿肠、中国银行标志、天坛、溜溜球等,其中还有一位学生说到足球。

出示:篮球、足球、排球。

师:它们是圆吗?

生:球是圆的。

课件出示西瓜,并把西瓜切开,所切的面是——圆。

生:圆是平面图形,球是立体的。

师:你的发言非常准确!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屏幕出示:自行车车轮、茶杯盖、手表表面、十字路口的转盘。

师:它们是圆的吗?(是)请大家联系实际想一想,它们有多大?(出示连线题:把上述物体的名称和相应的直径连起来。题略。)

学生连线后,师:这些物体一定是圆的吗?(不一定),哪些一定是圆的呢?

生:手表表面不一定是圆的。

师:对!手表面可以不做成圆形,生活中常见的许多钟表面的形状就不是圆形。但时针、分针转动一圈,我们可以感觉到在钟表面上形成——圆。

生:茶杯盖要做成圆形,如果不是圆形,就容易掉进杯里。

生:转盘要做成圆形,便于汽车转弯。

生:车轮一定是圆的。

师: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

让学生用陀螺代替车轮,改变纸片的形状、改变车轴的位置,滚动车轮感受车轮必须做成圆形的道理。

四、延伸

师:在《十万个为什么》数学第一分册上就有一篇文章介绍“车轮为什么是圆的”,但是在《十万个为什么》数学第二分册上又有一篇文章介绍“轮子一定是圆的吗?”(随着教师的介绍,屏幕上先后出示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数学第一分册和第二分册的封面)这是怎么回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这方面的资料读一读。

[评析]

对学生而言,这是一节感受真实、经历充实、感悟扎实,充满情趣和智慧的教学,也是一节充满创意的教学。听罢本课,掩卷深思,不能不为课内的亮点和精彩而拍案赞叹。

1.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教者构思本课,凭借的是对学生的接触与了解。开课的交谈一下子就触动学生的兴奋点,课中的引导丝丝入扣,一触即发。师生的对话看似散漫,实为严谨,紧紧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可见,要教好数学,必须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做到知其所好,知其所能。

2.灵性对话,动手操作。圆的画法、圆的特征的探究都是学生在画、剪、量、描、转、滚等动手实践中,通过自我观察、比较、感悟、反思获得的。教师的教学语言,多在引导、评价,或是借助对学生表达后的“接话”复述,进一步阐述学生的思想。活动性的教学引发

了学生表达的需要,对话式的教学引领学生逐步深入地展开数学思考。

3.潜心钻研,精心蓄积。教师虽多次教学本课内容,却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断变换课堂架构,变换生活素材,变换引导策略,不断使教学更有新意。不但儿时的玩具陀螺、生活中的茶杯、车轮、钟表面和道路上的转盘进入视野,而且广告动画、西瓜、足球、阴阳鱼图、三叶片图、银行标志、汽车品牌图标等均收眼底。可见,教师在生活中是有心的,备课是潜心的,准备素材是精心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其实总是有心人的潜心钻研与精心蓄积的产物,是教师用专业的眼光,搜寻生活中一切可以与数学学习相联系的现象与素材,并加以精心挑选、搭配、驾驭的结果。

4.感受真切,兴趣盎然。本节课自始至终,学生都是兴趣盎然的。他们谈生活、做玩具,活动自然,交流真切,无生涩艰难之感,有行云流水之畅,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相呼应,课内话题与课外阅读相交织。教学手法朴实无华,双基教学和训练十分扎实。这是自然的教学,也是充满智慧的高层次的教学。

冀教版二上《7的乘法口诀》教案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平南镇中心小学来娟 教学内容:冀教版二年级上册P58-59页的内容与练习 教学目标: 1. 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理解、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 2. 记住7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进行相关的乘法计算。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自编口诀的乐趣,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学准备:乘法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口算: 3×6 5×6 3×4 4×5 2×3 3×3 6×6 一、美好情境,引入新课 1.师:你们见过七星瓢虫吗?它们是怎么样的? 学生描述自己见过的七星瓢虫。 2.师:有一种瓢虫叫七星瓢虫,你们知道它们是益虫还是害虫呢?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吗? 3.请学生仔细阅读兔博士网站的内容,并出示七星瓢虫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它身上有7个黑点的特点。 4.如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出示预学目标 1.你知道7的乘法口诀有多少句吗?相邻的两句相差多少? 2.()七得七二七()()七二十一四七() 五()三十五()四十二七七()

三、自学课本P58,完成美好知识 四、美好交流 1.师:你们谁还记得2-6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今天探索的内容是7的乘法口诀,请大家仔细观察情景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谈话:大家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相信大家一定行!我们每位小朋友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每个小组把编的乘法口诀写下来,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一看屏幕上的一系列数,然后再编口诀。 4.小组活动,创编口诀。 5.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你们编写的乘法口诀。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自己小组的口诀是否正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口诀卡片。 6.谈话:小朋友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请你自豪地读一读7的乘法口诀,你能发现一些规律吗? (1)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生1:7的乘法口诀有7句; 生2:相邻的2句口诀积相差7.。。。。。。 7.那你能根据这些规律记住7的乘法口诀吗?请大家试一试,自由地读读记记。学生读背口诀。 8.谈话: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有没有信心?在背的过程中,你感觉7的乘法口诀中,哪几句比较容易记,哪几句难记一些?一七得七,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比较好记。 9.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吧!出示图片及相关文字: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取经路上遇见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在这段话中有两句口诀,你发现了吗? 10.那难记的口诀还有哪几句?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把它记住呢?哦,我们可以用许多方法记住口诀,我相信只要大家多读读、多动脑筋,一定能熟记口诀。 11.大转盘 谈话:小朋友真能干,知道了一句口诀可以算两个乘法算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下大转盘。我们以抢答的方式回答,算式出现后,大家直接站起来说结果,好吗?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冀教版

《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第一课时。 2、教材重、难点: 重点是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难点是能独立自主的探索乘法口诀的归纳方法,经历7的乘法口诀归纳的过程。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独立探究,归纳总结7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会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通过交流、合作等方式,经历总结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主动的参与7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与他人合作的体验。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讨论、探索、尝试,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巧妙运用知识迁移,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新知。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具准备 课件、图片 五、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这个环节中,用学生感兴趣的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猜谜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活动热身,同时顺利引入“七星瓢虫”这个典型事例。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编制7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有关表内乘法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突破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讨论相结合法。 学法:小组合作研讨法。 教学准备: 卡片及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电脑课件显示:美丽的大森林,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在这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的好朋友又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呢?都来了吗? 3、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 4、随着学生数,屏幕上出示1至7七个数字! 谈话:再看看七个小矮人每人手中都拿着什么啊?再在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气球上的数,这三个数是怎么排的?(每次加7),14是几个7相加?21又是几个7相加呢?接下来会怎么排呢?你会排吗?(28)怎么算的?(21+7=28)几个7相加?(4个)接下来会怎么排呢?(35)怎么算的?问:14是几个7相加?(2 个)21呢?28呢?42呢?49呢? 5、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板书:7。从这些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引导学生集体说) 7、如果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乘法口诀,将学习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二、自主探究,自编乘法口诀 1、谈话:大家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相信大家一定行!我们每位小朋友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请每个小组同学把大家编的乘法口诀写下来,能编几句就编几句。如果有困难,可以看一看屏幕上的一系列数,然后再编口诀。 2、小组活动,创编口诀。 3、现在请各小组汇报你们编写的乘法口诀。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其余学生辨析所编的口诀是否正确,并检查自己小组的口诀是否正确。选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学生自编的口诀。后集体汇报,要求学生报一句,老师写一句,等老师写好后再报下一句。好不好? 4、谈话:小朋友真不简单,自己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请你自豪地读一读7的乘法口诀。问:根据一七得七这句口诀,你想到了什么乘法算式?生回答师板演(1×7,7×1)接下来的口诀将是什么算式呢?师接着板演乘法算式!追问:为什么别的口诀都两道算式,而最后一句口诀只有一道乘法算式呢? 5、那大家能记住7的乘法口诀吗?请大家试一试,自由地读读记记。学生读背口诀。(时间约1分钟) 6、谈话:会背了吗?(会)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有没有信心?(有!)那我们一起来背口诀!(同学们背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做个对口令游戏好不好?(好!) 7、对口令:我说前半句,你说后半句。二七(),三七(),六七()七七()我说后半句,你说前半句好吗?。()十四,()三十五。 8、我们小朋友对西游记一定不陌生吧!出示图片及相关文字:孙悟空在炼丹炉中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取经路上遇见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在这段话中有两句口诀,你发现了吗?有哪两句,一起读读,好吗?

7的乘法口诀及应用教案

7的乘法口诀及应用 侯课:拍手说1-6的乘法口诀 一.故事导入: 知道这节课我们该学谁额乘法口诀了吗?这节课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想不想听?边播放图片,边讲《白雪公主》的故事 二.新授 七个小矮人傍晚回家后,看到白雪公主躺在地上像死了一样,他们马上把她抬到床上, 尽力的施救,可是白雪公主仍然没有醒过来,但是七个小矮人没有放弃,小矮人中的万事通说:咱们七个人,从今天开始轮流照顾白雪公主吧,一个人照顾7天。其他小矮人同意了万事通的建议。于是他们开始轮流照顾白雪公主。 小矮人们不会写数字,他们就采来了鲜花记录天数。 万事通是第一个照顾白雪公主的,他照顾了几天? 出示图片 生:照顾了7天。我们可以说这是1个7,就是7,列乘法算式是:1×7=7或者7×1=7师:非常完整,那谁能根据这两道乘法算式编写出7的第一句乘法口诀呢? 师:说的真好,接下来要照顾白雪公主的是“开心果”,每照顾白雪公主一天,他也采来了美丽的小花记录,大家一起看一下,现在两个小矮人一共照顾了白雪公主多少天了? 生:14天 师:这么快就算出来了,那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一只一只数的,7+7=14,2×7=14或7×2=14 。。。。。。 师:当迷糊鬼照顾白雪公主的第49天时,公主还是没有醒来,小矮人们伤心极了,把白雪公主放到了一个水晶棺内,放满了他们采回来的美丽鲜花,准备举行一个盛大的葬礼,这是邻国的王子路过这里,看到白雪公主后情不自禁的亲吻了白雪公主的脸颊,因为王子的爱白雪公主吐出了毒苹果,白雪公主苏醒了! 师:小矮人们看到白雪公主苏醒,开心极了,你们开不开心? 师:这么开心的时候,大家一起做个游戏吧,好不好?(游戏:口诀对对碰) 小矮人说半句口诀,学生一起接半句!边接口诀边拍手! 师:大家玩的真开心,看来大家已经记住七的乘法口诀了呢? 师:为了庆祝公主苏醒,他们举行了一个开心的派对,白雪公主为了感谢小矮人们对她的照顾,特意为7个小矮人准备了丰盛的美食报答他们。 师:在白雪公主准备美食的时候,老师先来出两道题靠靠你们吧!(小卷1.补充口诀2.根据口诀写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快来看看,都有哪些美食呢? 生:汉堡,果子,小香肠。。。。。。 师:每个小矮人3个果子,一共需要多少个果子? 师:每个小矮人2个汉堡,一共有多少个汉堡? 师:每个小矮人7根小火腿,一共有多少根小火腿? 师:一共有多少块饼干? 一共有多少个杯子? 一共有多少个盘子? 师:大家观察都很仔细,提问也很完整准确,棒棒哒! 师:派对结束,白雪公主和王子回到了王子的国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故事讲完了,但是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7.2.1 7的乘法口诀 ▏冀教版 (2014秋)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材简析] “7的乘法口诀”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编制7的乘法口诀,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7的乘法口诀。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而“7的乘法口诀”的教材编写结构与前面乘法口诀的编排结构相同,通过用“七巧板”拼成不同的图案,让学生依次计算拼2—7个不同的图案各要几块七巧板,并用填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别得到几个7连加的结果,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有序排列的“几个几”以及相应的乘法算式,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随后的“想一想”让学生自主应用编出的口诀计算相关的乘法式题。“想想做做”则进一步巩固7的乘法口诀。应该说,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与前面口诀教学的模式基本雷同,口诀的编制对学生来说虽是重点但已不是难点,因此,这节课中我把重心放在了组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指导学 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设计新颖有趣、贴近生活的习题引导学生巩固运用。 [学生分析] 首先,前面已经学过1—6的乘法口诀,学生对编乘法口诀的方法已经基本掌握,也已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加之教材编写结构的雷同,这些都为学生独立自主

编制7的乘法口诀作了良好铺垫。其次,作为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这对探索乘法口诀之间的规律,熟记乘法口诀提供帮助。再次,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课外知识的积累要求比较高,练习中涉及到一些生活俗语、科普常识等,可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进与同学的合作交流的情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 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能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记忆7的乘法口诀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出示口算题,让学生说得数,教师写出得

7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二年级7的乘法练习卷 姓名班级 一、口算。 2×3= 7×4=2×5= 7×7= 4×5+10= 3×5=6×8=3×5= 4×3= 5×5-20= 6×7= 3×6=5×3=5×2=7×6+12= 5×4=3×4=2×3=7×4=2×2+10= 二、填空。 (1)5个3连加是多少?加法:______________ 乘法:_________________ (2)4乘6,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和2相乘,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乘数是2,另一个乘数是6,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12 (2)2×()=10 (3)4×()=8 (4)()×4=16 (5)()× 6=24 (6)()×()=35 (7)5×()=20 (8)()×6=42 (9)3×()=18 (10)3 ×()=21 ①买7杯圣代多少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买4包薯条多少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买5个派多少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买4个圣代和5包薯条、一个派共多少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年级有3个班参加跳绳比赛,每个班选7个人参加,一共选多少人? 3.做一件上衣要5个扣子,做4件同样的上衣要多少个扣子? 4.有7个同学看卡通漫画,每个同学看了6本,一共看了多少本? 5.小红每天折5只纸鹤,折了5天,一共折了多少只纸鹤? 6.一根绳子,剪掉32米,还剩28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7.二年级同学每天上7节课,一个星期上几节课? (选做)8.小兰买3块橡皮,每块橡皮3角钱,小兰一共花了多少钱?妈妈给他1 元钱,应剩下多少钱? (选做)9、橡皮每块4角,铅笔每支2角,买7块橡皮和6支铅笔,一共要几元?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一课时 7的乘法口诀_冀教版

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教材分析“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会口算2~6的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表内乘法口诀的总结和用口诀求商内容的延续。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本着突出重点、由易到难、形成规律的原则,本单元教学内容分为7、8、9的乘法口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和倍的认识三部分。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具有以下特点: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加深学生对口诀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教学7~9的乘法口诀时,教材通过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典型事例,吸引学生自主的探索、归纳出口诀。由于前面已经有了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经验,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内容不再以直观的图示表现连加计算,而是通过设计表格等方式,鼓励同学们小组合作,自主归纳口诀。 二、重视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将乘法口诀的学习与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除法内容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教材把用口诀求商的学习紧接着安排在7、8、9的乘法口诀后面,引导学生利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迁移、比较、推理,形成用7、8、

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通过观察比较能自己发现规律。 2、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自编口诀,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复习题 1、4个5是()。 2、2乘4得()。 3、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4、6+6+6+6+6改写成乘法算式是()。 5、3X5读作() 6、6个5连加,得数是()。 二、新授 1、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老师让大家带来一样很好玩的东西,你们都带来了吗?(带来了) 七巧板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它叫做七巧板呢?(由七块组成) 请你用它来拼出你喜欢的图案,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拼成各种不同的图案,师巡视学生的成果。 2、结合图形,讨论方法。 教学例1。 (1)在电脑屏幕上出现老师事先收集到的7种图案及表格。 学生观察图表,引导学生发现每个图案都是由七块板拼成的。 (2)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同桌互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汇报结果及计算过程。(连续加7)。 (边讲边在课件中板演) 师指导学生说: (4)师生共同整理。 一个图案是由7块板拼成,我们可以说有1个7,那么2个图案就必须再加上1个7,2个7是14,3个图案就再加1个7,3个7是21…… 用同样的方法得到4个7、5个7、6个7、7个7。 像刚才这样计算几个7相加的题目,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比较简便的方法来计算,是什么?(乘法) 一个图案用了几块板?是几个几呢?(一个7) 师:怎样列乘法算式?(1X7=7或7X1=7),并板书。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7的乘法口诀 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和教后反思 教材简析: 教材中的《7的乘法口诀》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首先通过一副同学们玩七巧板游戏的主题图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根据图案个数计算出所需七巧板的块数,在此基础上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再编写7的乘法口诀。教材中绝大部分的算式和口诀都是不完整的,为学生预留了需要思考和填写的“空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了空间。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不要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记忆,要在理解口诀的来源上多下功夫,突显教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价值。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和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一些简单规律,初步培养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并在应用口诀过程中熟记7的乘法口诀。 3.让学生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继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增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情感,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教学难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意义,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1—6的乘法口诀 1.下面我们来看算式说得数,并说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好吗? 5×33×46×62×1 5×43×6请学生回答得数并说出相应的口诀。 预设1: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教师及时利用错误资源提问: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帮助他不记错吗? 预设2:学生的回答完全正确没有错误。师适时提问:小朋友们记得可真熟啊,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的啊,如果老师有一道题不记得口诀了该怎么办呢,谁能帮我想一想。 学生回答可以用记上一句或者下一句的口诀来帮助记忆。 师小节:真不错,是个好方法。看来啊,小朋友们对学习口诀已经掌握了一些有效的方法了。 2、谈话导入:猜猜今天将要学习几的乘法口诀?(揭示课题)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方案及对策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八单元《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中《7的乘法口诀》一课。 一、教学分析 乘法口诀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 1 —6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咼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的体验[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7的连加过程,得出和掌握 7的乘法口诀,能正确计算7的乘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认识7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推理,编制和掌握7的乘法口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能用7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7的乘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熟记并利用

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法和学法 [教法] 在深入钻研与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新课标》变注重知 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 2 —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知识迁移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完成对7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在初步经历“观察、尝试、操作、交流、欣赏”等数学活动中形成相关的活动经验,体验数学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力求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课堂文化,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扎实有效。在推导7的乘法口诀和讨论怎样记忆时分别运用直观演示 [学法]、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习用数学方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过程 基本教学模式可以下图来表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