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运营商

运营商

运营商
运营商

MSAP助力中国联通构建大客户精品接入网

?方案名称:《 MSAP助力中国联通构建大客户精品接入网》

?方案类型:光通信

?公司名称: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投票:122

1 中国联通专线业务分析

1.1联通专线发展的机遇

中国联通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固话、宽带及移动业务的运营商,其业务部门架构健全,基础网络和业务网络涉及面也相对全面。但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联通经营业务范围太广,使得在资金投入、网络建设和运维管理等方面都难以集中优势力量,导致很多业务在各大运营商的竞争中难以占到上风。

随着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联手,新联通拥有了更多的优质大客户专线用户群,在南北方优势互补,尤其为南方很多地区带来了相对完善的专线承载网,而出让C网为联通带来了充足的现金流,同时新联通还拿到了全球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WCDMA牌照。在这种形势下,“最深厚的全业务的运营经验+较完善的基础网络+充足的现金流+领先的3G技术”必将为新联通带来发展契机,也为国内发展势头迅猛的政企、商业等高价值大客户用户,在专线业务接入上带来

了更多选择和更优质的服务。

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开展全业务运营的基础建设工作,而从“南北联通”各自在基础接入网的优化改造过程来看,“大客户双路由改造”和“接入网改造优化”两大主题是近期很多地方联通发展的重点,集团公司也曾明确表示,“大

客户双路由改造”需要在全国各省、市全面展开。

1.2 联通传输网架构

联通的传输网架构和层次大致如图1所示。

(1)骨干层

骨干层网络主要指跨省的业务调度,俗称“一干”。该层面业务颗粒大,目前主要以10 Gbit/s以上的业务颗粒为主。

由于SDH设备无法完全胜任在该层面业务的调度和传输,所以DWDM技术在该层面可以发挥高带宽和长距离的特点,目前以单波10 Gbit/s、单设备40/80/160波应用为主,未来向单波40 Gbit/s及100 Gbit/s方向发展。

图1 联通传输网架构

(2)汇聚层

汇聚层主要指省内的业务调度以及市内的核心传输网,俗称“二干”及“本地网”。该层面根据各地市的业务容量而定,主要以10 Gbit/s和2.5 Gbit/s的SDH设备为主,辅以DWDM波分复用,由于在汇聚层业务分散,所以保护方式以MSP为主。汇聚层网络节点是固网软交换、无线RNC/BSC,以及政企和商业大客户专线业务调度的主要集中点。随着业务IP化的发展趋势,大颗粒GE业务的增加,原有的SDH资源逐渐开始消耗殆尽,所以在汇聚层面依靠单纯的SD H设备已经无法满足业务承载和网络发展需要,OTN、PTN、ASON等技术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主流技术。

(3)接入层

此处的接入层主要指本地网的接入层,以及县级的业务接入、收敛。此层面对传输网以STM1/STM4为主,主要将接入层以及县级零散的业务进行收敛,上传至汇聚层网络进行调度。联通在此层面的网络通常以环型为主,但原联通网络由于受到资金方面压力,在部分的县级接入层网络还未成环,或者成假环,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供更灵活、可靠的保

护措施,并且提高接入设备的带宽,才能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要。

(4)乡级网络

除了城市的接入层网络以外,在广大农村还存在乡镇一级的边缘网络,主要用于早期农村移动网络的覆盖,此层面以光缆、电缆及微波为主要接入手段,但由于业务量少、地方偏远、维护力量薄弱,再加上早期对该层面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网络质量非常差,未来业务接入的能力非常受限。

1.3专线业务需求

目前在中国联通的传输接入层网络中,大客户专线的管道和资源出租是其承载的核心业务之一,下面针对专线业务的

需求和网络现存问题来做相应的分析。

(1)概述

大客户专线业务作为稳固型的高价值业务,每年能为联通带来良好的收益。从业务的发展趋势来看,对于大客户专线业务,必将从早期单纯提供物理通道,向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和服务演进。由于当前专线业务在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专线的出租价格也越打越低,但最终用户对运营商的服务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这直接导致了APRU值降

低,CAPEX和OPEX却面临增高的风险。

(2)对传输网的需求

虽然目前IP数据网能够在汇聚层、接入层提供更方便、低价的解决方案,但是从金融、公安、政府等政企大客户所反映的情况来看,基于TDM技术的PDH/SDH/MSTP等接入手段,是这类最终用户认可的高可靠、高安全、具备QoS保障的首选解决方案。而随着用户带宽需求进一步的扩张,传统为基站业务而建设的联通接入层传输网,将无力再承载每用户10 Mbit/s以上的带宽需求,这对于联通的基础传输网带来了新的挑战。

(3)联通专线业务传统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对于大客户专线业务的开展,典型的传统解决方案是通过MSTP下挂光纤收发器延伸来开展以太业务,通过光端机、光猫等延伸来开展E1\V.35专线业务接入,如图2所示。

图2 联通专线业务传统解决方案

1.4 现有问题分析

从联通对大客户的传统接入模式,以及在某地联通《专线电路接入段优化改造工作方案》的数据统计中来分析,当前

很多地方的联通接入网,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接入侧线缆问题:传统大客户专线的接入模式主要是由SDH传输设备,下连PDH光端机、协转、收发器等方式,对远端专线客户进行接入,所以造成了机房内E1线缆多、以太网线多等情况,不但影响业务的快速开通,还对故障处理带来不便,大量的铜缆资源对管缆线路的安全存在被盗用的隐患,在建设成本方面也造成极大的浪费。

·网管问题:专线业务都是以项目驱动为主,通常缺乏统一、长期的规划,不但造成局端台式设备数量众多,并且涉及接入层厂商良莠不齐,这样直接导致了网管部署困难。在日常维护中失去了网管,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主动为客户

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

·通过基站传输接入问题:基站接入点最大的优势就是部署面广,在为专线客户提供业务时,考虑到“就近接入”这一原则,大量的专线业务都是通过基站传输进行接入。但是对运营商来讲,无线业务的安全保障是要远远小于专线

客户业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对联通是一种考验。

·接入层环网容量问题:联通的基站回程业务通常都是由6~8个基站构成STM1/4环网,并且基站内传输设备基本都不具备升级到更高速率的能力。这样一来,原本冗余不多的时隙资源,也对高带宽的大客户业务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带

宽限制。

·专线客户中心点保护问题:专线客户的省、市级中心点,往往都汇聚了至少几十个接入点,一旦中心汇聚点故障,

将面临全网专线业务瘫痪,所以完善的保护机制对客户来讲显得格外重要。单一的物理链路,单一汇聚设备,都会对

专线汇聚中心带来安全可靠性方面的极大风险。

2 专线接入技术类别及适用场合

目前,运营商根据政企和商业大客户专线的业务特点,采用不同的的接入技术来解决不同等级的业务:对于保密性、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高等级专线业务接入和企业专线互联,采用基于TDM技术(例如:PDH/SDH/MSTP技术、MSAP技术)和传输网承载;对于可靠性无特殊要求的企业互联网专线,采用xPON技术(EPON/GPON技术)来接入。

2.1 基于TDM技术承载高质量专线

PDH技术是前几年在传统的大客户专线中应用较多的技术,部分单点、分散的政企客户对E1电路需求较少,PDH设备又价格低廉、安装方便,能满足快速满足用户业务需求,因此多使用PDH设备。

SDH/MSTP是常见的传输技术,具有技术标准、可靠性高、带宽容量大等特点,但因投资较大、配置复杂,通常在政企

大客户中心采用此类设备,作为各分支点专线的业务汇聚。

MSAP(Multi-Service Access Platform)是一种基于SDH 的多业务接入平台,是完成最后1公里的传输系统。这类设备可直接提供SDH上联接口接入传输网络,同时在一个平台上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远端接入设备,采用1~2芯纤芯代替原有的E1、以太网等线缆,并实现传统方案中无法实现的全程网管及业务保护。

MSAP提供STM-1/STM-4光同步传输功能,上联SDH线路速率可以从STM-1平滑升级到STM-4,并提供丰富的业务支路板,可接入的业务包括PDH信号、SDH信号、V.35及以太网业务,并且支持在同一远端设备内E1、V.35或以太网业务的混合传输。其设备多用于政企客户分支点或零星政企客户的接入。

图3 基于SDH的MSAP设备架构

瑞斯康达等部分厂家MSAP产品具备TDM和IP双业务平面,可提供SDH和IP双封装和双上行能力。其设备架构图如图

4所示。

图4 基于TDM/IP双核的MSAP设备架构

目前,MSAP设备可为用户提供标准G.703 2Mbit/s电接口、STM-N光/电接口、10/100M FE电接口等接口类型。

2.2 基于PON技术承载互联网专线

PON技术目前主要以EPON和GPON两类为主,其中EPON在国内已大规模应用,GPON也开始进行试点和铺垫。

EPON和GPON都采用点到多点(P2MP)结构的单纤双向光接入网络,由端局侧的光线路终端(OLT)、用户侧的光网络

单元(ONU)和光分配网络(ODN)组成,见图5。

图5 xPON系统架构

由于PON系统采用下行数据广播上行共享的方式,在OLT和分光器之间暂时未使用较高可靠性的保护手段,目前还不能被政府、银行、公安等高安全性单位的专线接入所接受,但因其高带宽、覆盖好、每比特建设成本低的特点,除了广泛用于公众客户的宽带上网,也开始以较低的资费吸引力一些商业楼宇和中低端商业客户的互联网专线接入。

2.3 专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根据各种接入技术的特性,MSTP设备因其能提供高容量、多业务接口的功能,能方便用户业务的接入,但其设备费用

较高、建设成本较大,因此适用于政企客户中心点。

PDH/MSAP因设备简单、安装方便,适用于大型政企客户的分支节点或零散的政企客户的业务接入。但PDH技术因接口类型有限且不具备网管功能,不利于满足今后客户综合业务接入的需求、网络维护对客户故障的快速响应,将逐渐被能提供更多业务接口类型、提供全程网管功能的MSAP设备取代。

此外,随着光纤业务的大力推广,从节约设备端口、纤芯资源、能实现全程网管的建设、维护角度出发,GPON和未来更高带宽的10GEPON/NGPON等新技术,也将从互联网专线这类安全性要求较低的专线业务中逐渐得到认同和广泛应用,

作为TDM/PTN承载的高质量专线的有力互补。

3 中国联通MSAP组网建设模式

中国联通的部分省份早在2005年左右,就开始引入MSAP设备来建设金融类大客户专线项目,随后在固网大客户专线业务发展较好的地区得到规模应用,原网通在2009年开始第一次MSAP集采,新联通2010年的MSAP集采也正在开展,各地引入MSAP接入设备之后,根据实际网络情况,将接入层原有的各类末端设备统一接入到MSAP,在基站或模块局的MSAP设备上封装成VC12来统一业务调度,然后以SDH的STM1/4口与现有传输网链接,通过一个统一的接入平台上提供各类租用线和专线业务;在部分地区还创新采用了MSAP独立组网,在接入层构建一个独立的专线接入网络平面,

将网络资源和专线业务提供做进一步优化。

下面就MSAP这两种组网模式进行分析探讨。

3.1 平台化MSAP优化原有专线接入模式

3.1.1 拓扑

采用MSAP作为专线业务接入平台,优化原有大客户专线的末端延伸,其组网模式参见图6。

图6 采用MSAP作为接入层平台设备组网模式

3.1.2 组网模式分析

在这种组网模式下,针对重点大客户,可利用MSAP平台提供双路由备份的解决方案来接入专线,提供末端SDH接入1 +1或环形保护,而在客户中心端也同样可以增加备份的物理路由,实现全程端到端双路由保护,参见图7。

图7 MSAP接入层平台设备组网模式

对于大颗粒的ATM总头业务,可使用MSAP上基于物理光波长的OCP保护、基于光链路的OLP保护,参见图8。

图8 对大颗粒业务的OLP/OCP保护

针对末端数量众多、业务分散的小型客户分支点,可在接入机房采用MSAP进行网络结构优化。以MSAP作为局端设备,将传统的PDH光端机、光“猫”、光纤收发器等设备集成在一起,将大量的上行E1链路汇聚为SDH链路,通过SDH 上联盘上提供的155 Mbit/s/622 Mbit/s光口与上层SDH传输设备相连,在客户端部署低成本的小型接入设备实现各

类业务接入,简化网络结构,如图9所示。

图9 MSAP对末端设备的集成化

3.1.3 方案价值分析

(1)网络可靠性分析

(a)基于E1+以太多业务接入的双路由保护。对于业务量较小,但安全级别要求较高的业务接入点,可选择此类保护方式。该保护方式能对少量E1、ETH、V.35业务提供物理双路由保护,提供倒换时间小于50ms的1+1光口保护,配合局端的跨盘保护方式,为用户点提供从链路到接入单元的更高级别的安全性。在省、市级中心点部署MSAP,MSAP 在支路盘和远端设备之间支持光口1+1保护,其保护倒换时间小于50 ms,上联侧与局端本地传输网SDH设备,形成业务全程双路由保护,从而提高业务的安全性,通常支路侧E1业务8E1以内、以太业务10 Mbit/s以内可以采用此方

式,远端设备免配置,开通较为简便快捷。

(b)基于SDH的保护。对于业务量较大的中心汇聚点,可选择基于SDH的保护方式。MSAP在SDH方面能支持标准MS P和SNCP保护方式(倒换时间小于50 ms),与主流厂家可以互通(包括华为、中兴、阿朗、烽火等),通常业务总

量在60 Mbit/s以上推荐采用SDH的保护方式。

(c)基于光链路的保护。MSAP提供基于纯物理层的保护方式OLP/OCP,通常用于155 Mbit/s以上颗粒,最高可以达

到2.5 Gbit/s。该保护方式的优势在于:

·与业务无关性:OLP基于物理光层进行1+1双发选收,对业务协议无特定要求,所以可支持业务种类更丰富,包

括SDH、ATM、PDH、FE/GE等常用大颗粒业务。

·保护倒换时间更短:标准SDH保护大约能在15~25ms完成保护倒换全过程,而OLP由于不需要协议的传送和检测,

倒换时间通常在10 ms内。

·安全性更高:OLP采用光开关无源器件构造,更能适合用户端各种复杂的应用环境,所以光链路保护适合在安全性要求非常严格、业务量大、业务种类繁多的大客户中心汇聚点进行使用。

(d)基于设备级的保护。由于MSAP用于大客户专线接入,需要在设备上提供多重冗余,为专线用户提供更高、更全

面的安全保障。MSAP提供交叉单元1+1热备份、时钟单元1+1备份、业务单元可选择性1+1备份、双电源负载均衡。

(2)运营成本分析

(a)节约机房空间成本。一台MSAP一般可以支持30~60个PDH光方向的接入,相当于集成60台PDH光端机,相比传统局端和客户端都采用台式设备连接的方式,局端的机柜占用的空间可以大大节省——以2 m高(45U)的机柜为例,一般摆放22台1U高的PDH设备(为便于散热,设备与设备之间留有空隙,单台实际占用空间为2U),而采用MSAP 之后,只占用了15%的机柜空间,却提供了2倍的客户接入容量,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租用机房的地方,可以大大降

低在机房空间上的投入,有效地节省成本。

(b)降低故障发生率。传统的PDH设备在局端通常采用E1电缆与上层的SDH传输设备相连,中间还要经过DDF架转接,造成了E1接口环节多,铜缆数量巨大,从而导致潜在故障点多、排查困难等诸多问题。而采用MSAP后,传统方式下大量的E1接口被SDH接口取代,数量众多的E1线缆被一对光纤所代替,DDF架将逐渐减少,极大简化了网络结构,从根本上能解决接入段故障比率(18%为客户接入设备及其端口故障,接入设备主要包括PDH小光端机、协议转换器、光“猫”、基带“猫”、光纤收发器等;13%为设备之间连接线缆、接头故障)。

(c)提高运维效率。SDH技术的引入,使得运维人员在中心通过网管平台就可以实现2 Mbit/s业务的调度,而不需要到机房进行2 Mbit/s口的人工跳接。此外,通过SDH提供的各种开销和告警功能,对业务实现实时监控和故障的精确定位,增强了对接入层网络的感知和分析能力,提高了运维效率。

(d)提高网络的可管性:网管设备的引进,减少了网络管理盲区,实现全网网管,提高运维人员工作效率,加强了网

络管理的主动性。

3.2 采用MSAP构建接入层双平面

3.2.1 拓扑

对于金融等重点大客户的专线,可以采用MSAP与传输网接入层配合,构建专线业务在接入侧的双平面,解决接入层资

源紧缺、可靠性高度要求,参见图10。

图10 采用MSAP构建专线双平面接入

3.2.2 组网模式分析

在现有联通的传输承载网中,原有为基站建设的环网,传输时隙资源已经所剩无几,老设备也不能再升级到更高速率,这一情况将限制高带宽的大客户业务发展。在此情况下,利用MSAP成环为网络引入双平面(接入侧的两张SDH平面)。重要客户可将业务同时上联到两个平面,为业务提供更加可靠的保护,普通大客户可只使用其中一个平面进行专项承载,这样一来既提高了网络容量,还能为不同的级别大客户提供差分服务SLA,同时还便于运营商对不同的业务类型

进行管理。

接入层双网双平面的具体改造方式见图11。

该组网方式解决了“客户采用原联通、原网通电路互为备份时(建行/工行/人行/农行/安全厅4个客户),接入段线路应保持与原网通电路接入段线路物理双路由(即不能与原网通电路同路由或同一条光缆),并从不同端局接入,以

履行对客户的双网双平面承诺”。

图11 专线接入双平面优化改造示意图

3.2.3 方案价值分析

MSAP作为接入层组网的新生力量,在扩展接入层网络容量、提升专线业务安全性和保障大客户SLA等方面带来了新的

价值。

(1)容量

网络容量富余程度直接决定运营商是否有能力为用户提供最基本的带宽保证,“双平面”网络的建设可以为联通接入层提供高达622 Mbit/s~2.5 Gbit/s的接入带宽容量,接照现行“大客户专线”每线10~50 Mbit/s计算,可以在环内增加60余条专线业务,完全能满足联通在未来3~5年内对网络容量的需求。

(2)安全性

在一份《专线电路接入段优化改造工作方案》统计的数据,“原联通集团客户专线电路80%以上通过基站传输设备接入客户机房,一旦基站停电,或温度过高,就会导致专线电路通信中断。统计表明:本月原联通专线电路故障34起,占故障工单总量31.68%(原联通电路数量只占公司总量的4.3%),其中超时故障5起,占总量的60%;不满意故障5起,占总量的62.5%。故障原因:基站掉电及基站设备故障24起,接入网光缆中断4起,光缆劣化2起,其他原因4起。平均故障处理时长为185分钟,较全省平均值129分钟增加了56分钟”。从统计数据中不难发现专线业务就近(基站)接入这一建网模式,导致无线业务和专线业务共用一张网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虽然就近接入快速部署、成本相

对低廉,但实际情况表明,无线、专线两类业务对承载网的服务质量及安全保护性要求却不尽相同(例如:同一区域内手机信号通常有多扇区覆盖,某一基站的问题用户很难察觉,而专线业务接入局通常只有一个,所以某基站故障会直接导致用户业务中断)。因此将原有在基站侧接入的专线业务切换到局端模块局机房,成为更能保障专线业务安全

性的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设思路,改造方式见图12。

(3)SLA

双平面能为最终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联通可以按不同的用户级别,提供相应的服务质量,以差异化的资费标准赢得

竞争优势。

图12 专线接入可靠性改造

大客户是运营商的重点收入来源,大客户的竞争已成为多家运营商竞争的焦点。大客户专线业务作为稳固型的高价值业务,能给运营商带来良好的收益。从业务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当前专线业务在各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使得专线的出租价格也越打越低,但最终用户对运营商的服务质量要求却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大客户专线业务,必将从早期单纯提供物理通道,向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和服务演进。MSAP(Multi-Service Access Platform)是一种基于S DH的多业务接入平台,是完成最后1公里的传输系统。可直接提供SDH上联接口接入传输网络,同时在一个平台上支持多种不同类型的远端接入设备,并实现传统方案中无法实现的全程网管及业务保护。中国联通的实践充分说明了MS AP在扩展接入层网络容量、提升专线业务安全性和保障大客户SLA等方面的价值,应大力采用MSAP构建大客户精品

接入网。

三大运营商网络制式说明

三运营商网络制式: 联通:2G(GSM)、3G(WCDMA)、4G(TD-LTE); 移:2G(GSM)、3G(TD-SCDMA)、4G(TD-LTE); 电信:2G(CDMA)、3G(CDMA2000)、4G(主打FDD-LTE兼营TD-LTE) 说明: 不同的运营商在各自的制式获得的频段不一样。 同一代而制式相同,卡不一样,其对应使用的频度不一样,手机理论上可做成共用。 同一代而制式不同,手机不一样。 也就是说,虽然移动、联通、电信都采用TD-LTE的标准组建4g网络(同一制式,理论上基站可以做到兼用),但是彼此使用的频段不同,手机不能通用,如果使用对应运营商的4g还需要购买支持该运营商频谱的手机才能使用。 中国移动: GSM:上行890-909MHZ;下行935-954MHZ 频点:1-94 EGSM:上行880-890MHZ;下行925-935MHZ 频点:975-1023 DCS1800:上行1710-1720MHz,下行1805~1815MHz以及1725-1735MHz,下行1820~1830MHz 频点:512-561以及587-636 1805-1825 1710-1730 TD-SCDMA :1880 MHz~1920MHz(A频段小灵通占用(现为F频))2010 MHz~2025 MHz(B频段目前使用(现为A频))2300 MHz~2400 MHz (C频段 补充频段(现为E频)) 中国联通: GSM:上行909-915MHZ,下行954-960MHZ 频点:96-125 DCS1800:上行1740-1755MHz,下行1835~1850MHz 频点:662-736 WCDMA:1940MHz-1955MHz(上行)、2130MHz -2145MHz(下行),上下行各15MHz。相邻频率间隔间隔采用5MHz时,可用频率是3个。WCDMA频点计算公式:频点号=频率×5 上行中心频点号:9612~9888 下行中心频点号:10562~10838 中国电信: CDMA:825MHz-835MHz 870MHz-880MHz 共7个频点:37,78,119,160,201,242,283 ;其中283为基本频道,前3个EVDO频点使用,后3个CDMA2000使用;160隔离 3G频段: 时分双工:1880-1920MHZ ; 2010-2025MHZ 频分双工: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 补充频段:

三大移动运营商频段划分及图示

三大移动运营商频段划 分及图示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三大移动运营商频段划分及图示 中国移动 GSM900上行/下行:890-909MHz/935-954MHz EGSM900上行/下行:885-890MHz/930-935MHz(中国铁通GSM-R:885-889/930-934) GSM1800M 上行/下行:1710-1720MHz/1805-1815MHz 3GTDD1880-1900MHz、2010-2025MHz 4GTD-LTE1880-1900MHz、2320-2370MHz、2575-2635MHz 中国联通 GSM900上行/下行:909-915MHz/954-960MHz GSM1800上行/下行:1740-1755MHz/1835-1850MHz 3GFDD 上行/下行:1940-1955MHz/2130-2145MHz TD-LTE2300-2320MHz、2555-2575MHz FDD-LTE1755-1765MHz1850-1860MHz FDD-LTE实际使用1745-1765MHz1840-1860MHz 中国电信 CDMA800上行/下行:825-835MHz/870-880MHz 3GFDD 上行/下行:1920-1935MHz/2110-2125MHz TD-LTE2370-2390MHz、2635-2655MHz FDD-LTE1765-1780MHz1860-1875MHz

图1GSM900和CDMA800频段划分 中国移动 GSM900上行/下行:890-909MHz/935-954MHz EGSM900上行/下行:885-890MHz/930-935MHz(中国铁通GSM-R:885-889/930-934)中国联通 GSM900上行/下行:909-915MHz/954-960MHz GSM1800上行/下行:1740-1755MHz/1835-1850MHz 中国电信 CDMA800上行/下行:825-835MHz/870-880MHz 图2GSM1800M 频段划分(红色字体所示为4G频段)中国移动 GSM1800M上行/下行:1710-1720MHz/1805-1815MHz 中国联通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以及介绍范文

移动通信频段划分 GSM通信频段:分为:GSM900 DCS1800 PCS1900(目前中国只用到GSM900和DCS1800两个频段) GSM900: 双工频率间隔:45MHZ 880~890(EGSM),890~915M(PGSM)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925~935(EGSM),935~960M(PGSM)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9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885~915 MHz ,下行频率为935~960 MHz 移动GSM900频段为885~890(上行)/930~935(下行)(此频段属于EGSM),890~909(上行)/935~954(下行) (此频段属于PGSM),共24M 联通GSM900频段为909~915 (上行)/954~960(下行),共6M DCS1800: 双工频率间隔:90MHZ 1710~1785M 移动台(手机)发送. 基站接收 1805~1880M 基站发送. 移动台(手机)接收 GSM1800频段中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上行频率为1710~1755 MHz ,下行频率为 1805~1850 MHz,但未大量使用,特别是小城市 移动GSM1800频段为1710~1720(上行)/1805~1815(下行),共10M 联通GSM1800频段为1745~1755(上行)/1840~1850(下行) ,共10M TD-SCDMA(TDD): 核心频段: A频段:2010~2025MHz(原B频段),建设最好的,最早使用的,广泛室外使用的频段 F频段:1880~1920MHz(原A频段),考虑与小灵通干扰,应从低开始使用 E频率:2320~2370MHz(原C频段),主要室内使用,不室外使用,室内防止与WLAN 冲突,建议从低开始使用。 现在LTE实验网频段为:2320-2370MHz。 WCDMA(FDD)2100M频段:(具有TDD模式,但是没有商用)(标准4种850/900/1900/2100MHz)核心频段:1920~1980MHz,2110~2170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联通WCDMA分配的频率是1940~1955MHz(上行)/2130~2145MHz(下行),共 15MHz; CDMA2000(FDD)800M频段: 核心频段:815~849MHz,860~894MHz(分别用于上行和下行) 中国电信800M的频段:825-835 MHz(上行)/870-880 MHz(下行),共10MHz; 中国电信cdma2000分配的频率是1920~1935MHz(上行)/2110~2125MHz(下行),共15MHz; 1.EDGE的带宽与基站接入有关,以及与终端使用几个时隙有关,EDGE总8个时隙,但是为了防止干扰一般都没有用完8个时隙,最多分组数据4个时隙。 2.频段变化主要原因:900M满了会自动提升到1800M 或者:900M是语音,1800M是分组数据 3.EDGE各个区域的分布是不一致的,可能有的布局好有的布局不好。 4.GPRS的每个时隙速度大约20Kbps。

大移动运营商频段划分及图示

三大移动运营商频段划分及图示 中国移动 GSM900 上行/下行:890-909MHz/935-954MHz EGSM900 上行/下行:885-890MHz/930-935MHz (中国铁通GSM-R:885-889/930-934) GSM1800M 上行/下行:1710-1720MHz/1805-1815MHz 3G TDD 1880-1900MHz 、2010-2025MHz 4G TD-LTE 1880 -1900 MHz、2320-2370 MHz、2575-2635 MHz 中国联通 GSM900 上行/下行:909-915MHz/954-960MHz GSM1800 上行/下行:1740-1755MHz/1835-1850MHz 3G FDD 上行/下行:1940-1955MHz/2130-2145MHz TD-LTE 2300-2320 MHz、2555-2575 MHz FDD-LTE 1755-1765MHz 1850-1860MHz FDD-LTE实际使用 1745-1765MHz 1840-1860MHz 中国电信 CDMA800 上行/下行:825-835MHz/870-880MHz 3G FDD 上行/下行:1920-1935MHz/2110-2125MHz TD-LTE 2370-2390 MHz、2635-2655 MHz FDD-LTE 1765-1780MHz 1860-1875MHz

图1 GSM900和CDMA800频段划分 中国移动 GSM900 上行/下行:890-909MHz/935-954MHz EGSM900 上行/下行:885-890MHz/930-935MHz (中国铁通GSM-R:885-889/930-934) 中国联通 GSM900 上行/下行:909-915MHz/954-960MHz GSM1800 上行/下行:1740-1755MHz/1835-1850MHz 中国电信 CDMA800 上行/下行:825-835MHz/870-880MHz 图2 GSM1800M频段划分(红色字体所示为4G频段)中国移动 GSM1800M 上行/下行:1710-1720MHz/1805-1815MHz 中国联通 GSM1800 上行/下行:1740-1755MHz/1835-1850MHz 图3 3G频段划分(红色字体所示为4G频段) 中国移动:3G TDD 1880-1900MHz 、2010-2025MHz 中国联通:3G FDD 上行/下行:1940-1955MHz/2130-2145MHz 中国电信:3G FDD 上行/下行:1920-1935MHz/2110-2125MHz (a)TD-LTE

三大运营商终端分析以及前景分析

三大运营商终端分析以及前景分析 2009-09-29 09:30:18.0 通信人家园 种种迹象表明,终端定制市场方兴未艾,随着3G在中国的逐步实施,定制手机有望成为手机销售的主流模式,也是运营商巩固、发展自身市场地位的关键所在。因为在3G时代,移动通讯业务将更多样化,充满了个性化和定制化色彩,运营商提供的各种数据业务和特色应用需要手机终端的高度配合和响应。 在2G/2.5G时代,运营商完全掌控着移动语音和移动数据业务的产业链,而在目前移动互联网、终端和网络的融合趋势下,运营商在价值链上的话语权以及对终端用户的控制力度在减弱。 从根本上讲,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是网络、终端和应用服务之争,而并不是价格战。目前业界普遍看好拥有最成熟生态环境下的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业将依靠其固网资源有所作为,而中国移动则因为最不成熟的3G制式而承受多方压力。但从2009年中国国际通信展上,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移动在TD网络和TD 终端上取得了很大进展,整个TD产业链正逐步走向成熟。 但中国移动发布近年来最为第一的盈利数据和中国联通发布和苹果公司iphone的合作计划,中国三大运营商竞争大戏进入高潮阶段。 自2008年10月中国电信接手C网后,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中国电信促进芯片厂商高通、威盛降低了芯片license费用,并积极发展设计公司和品牌厂商参与到C网终端市场,使得产业链更加繁荣。 实际上,正是由于中国电信对C网的接手,使得之前很多犹豫终端企业对CDMA的态度发生了巨变。因此,自接手之初仅有20家终端厂商已经发展到了2009年的100家左右,半年左右时间增长5倍,中国电信努力也初步见到了成效。 在CDMA产业链上,中国电信已经吸引了网易、谷歌、MSN等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分别为其提供移动邮件办公、移动搜索和移动即时通等服务。同时,中国电信所涉及终端的范围也早已超越了日常的手机和数据卡。同时,中国电信利用自身强大的综合信息优势,推销“C+W”战略,4月22日,首款CDMA+WAPI 手机已经正式面试,进入到了天翼终端销售体系。 在3G终端的销售上,中国电信也集中销售和社会化销售结合起来,很多企业都开始加入到一系列过程中。日前,200多家各级渠道商在深圳建立了CDMA 渠道同盟,希望通过整合国包、省包、地包等各级别代理平台的渠道资源和渠道优势,提高天翼产品的销售覆盖面。 中国电信目前拥有我国覆盖面积最大的3G网络,其高速的下载优势也吸

2G、3G、4G三大运营商频段

中国移动: GSM: 上行890-909MHZ ;下行935-954MHZ 频点:1-94 EGSM: 上行880-890MHZ ;下行925-935MHZ 频点:975-1023 DCS1800 : 上行1710 —1720MHz,下行1805 ?1815MHz 以及1725- 1735MHz,下行1820 ?1830MHz 频点:512-561 以及587-636 1805-1825 1710-1730 TD-SCDMA : 1880 MHz ?1920MHz (A 频段小灵通占用(现为F 频))2010 MHz ?2025 MHz (B频段目前使用(现为A频))2300 MHz?2400 MHz (C频段补充 频段(现为E频 中国联通: GSM: 上行909-915MHZ,下行954-960MHZ 频点:96-125 DCS1800 : 上行1740 —1755MHz,下行1835 ?1850MHz 频点:662-736 WCDMA : 1940MHz-1955MHz(上行)、2130MHz -2145MHz(下行),上下行各 15MHz。 相邻频率间隔间隔采用5MHz时,可用频率是3个。WCDMA频点计算公式:频点号=频率X 5上行中心频点号:9612?9888下行中心频点号:10562?10838 中国电信: CDMA : 825MHz-835MHz 870MHz-880MHz 共7 个频点:37, 78, 119, 160, 201 , 242, 283 ;其中283为基本频道,前3个EVDO频点使用,后3个CDMA2000使用;160 隔离 3G频段: 时分双工:1880-1920MHZ ; 2010-2025MHZ 频分双工: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 补充频段: 频分双工:1755 MHz ?1785 MHz ; 1850 MHz ?1880 MHz ; 时分双工:2300 MHz?2400 MHz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1980 —2010MHz /2170 —2200MHz WLAN : 2400-2483.5MHZ 商用频段:TD-SCDMA 1880 MHz ?1920MHz 2010 MHz ?2025 MHz 2300 MHz ?2400 MHz WCDMA 1940-1955 MHz ?2130-2145 MHz CDMA2000 1920-1935 MHz ?2110-2125 MHz

运营商频段划分

【TD-SCDMA频段】 称1880~1920MHz为A频段, 称2010~2025MHz为B频段,称2300~2400MHz为C频段。 目前中国移动10城市TD-SCDMA均运行于B频段。 随着TD-SCDMA的进一步发展和小灵通(目前实际占用1900~1915MHz)的退出,TD-SCDMA 系统将逐渐采用A频段。 【WCDMA频段】: 1920MHz~1980MHz,下行2110MHz~2170MHz 中国联通WCDMA上行频段:1940~1955MHz,下行2130-2145MHz,带宽15MHz 上下行各15MHz,频点带宽为5MHz,可用频点为3个,具体频点号如下: F1:上行9713 下行10663 F2:上行9738 下行10688 F3:上行9763 下行10713(目前联通使用频率) 【CDMA频段】 中国电信CDMA 频谱资源包括: 1) 450MHz 频段(公用): A 频段:上行;下行461.975 C 频段:上行;下行 2) 800MHz 频段:上行825~835MHz;下行870~880 MHz 3) 1900MHz 频段:上行1920~1935 MHz;下行2110~2125 MHz 【GSM频段】 上行:885-915MHz

移动:885-909 [频点:1-94] 95为保护频点联通:909-915 [频点:96-124] 下行:935-960MHz 移动:930-954 联通:954-960 DCS1800MHz 上行:1710-1785MHz 移动:1710-1725 [频点:512-586] 联通:1745-1755 [频点:687-736] 下行:1805-1880MHz 移动:1805-1820 联通:1840-1850

移动运营商与终端厂商合作模式研究报告

Knowledge Power for the Connected World 3G移动运营商产业链整合模式 研究报告 (2004) Welcome to visit our world wide web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11794494.html,

版权2004--易观顾问 对易观公司信息和数据的引用说明:客户公司内部的文献和演示文稿引用本文稿部分的句子和段落,并作为该公司内部使用将可以不征求易观公司的允许。对本文稿的大量引用或复制将需要书面通知易观公司,并有可能对其收费。公共刊物引用本文稿进行商业活动如:广告、新闻发布或促销活动则需要书面通知易观公司。易观公司有权拒绝该文稿被其它方引用。 禁止对该文稿进行未经许可的复制。如需额外复制文件,请联系: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8号,静安中心20层2021室。 邮政编码:100028 电话:(8610) 64666565 Copyright 2004 Analysys Consulting Ltd. Quoting Analysys Information and Data: Internal Documents and Presentations quoting individual sentences and paragraphs for use in your company as internal communications does not require permission from Analysys. The use of large portions or the reproduction of any Analysys document in its entirety does require prior written approval and may involve some financial consideration. External publication quoting any Analysys information that is used in business such as advertising, press releases, or promotional materials requires prior written approval. A draft of the proposed document should accompany any such request. Analysys reserves the right to deny approval or external usage for any reasons. Reproduction is forbidden unless authorized. For additional copies please contact: Add: Room 2021, Floor 20th, Jing’an Center, No.8 Bei San Huan East Road, Chao 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100028 Tel: (8610) 64666565

GGG三大运营商频段

G G G三大运营商频段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移动: GSM:上行890-909MHZ;下行935-954MHZ 频点: 1-94 EGSM:上行880-890MHZ;下行925-935MHZ 频点: 975-1023 DCS1800:上行1710-1720MHz,下行1805~1815MHz以及1725- 1735MHz,下行1820~1830MHz 频点: 512-561以及587- 636 1805-1825 1710-1730 TD-SCDMA : 1880 MHz~1920MHz(A频段小灵通占用(现为F频)) 2010 MHz~2025 MHz(B频段目前使用(现为A频))2300 MHz~ 2400 MHz (C频段补充频段(现为E频)) 中国联通: GSM:上行909-915MHZ,下行954-960MHZ 频点: 96-125 DCS1800:上行1740-1755MHz,下行1835~1850MHz 频点: 662-736 WCDMA: 1940MHz-1955MHz(上行)、2130MHz -2145MHz(下行),上下行各15MHz。相邻频率间隔间隔采用5MHz时,可用频率是3个。WCDMA频点计算公式:频点号=频率×5 上行中心频点号:9612~9888 下行中心频点号:10562~10838 中国电信: CDMA: 825MHz-835MHz 870MHz-880MHz 共7个频点:37,78,119,160,201,242,283 ;其中283为基本频道,前3个EVDO频点使用,后3个CDMA2000使用;160隔离 3G频段: 时分双工:1880-1920MHZ ; 2010-2025MHZ 频分双工: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 补充频段: 频分双工:1755 MHz~1785 MHz;1850 MHz~1880 MHz; 时分双工:2300 MHz~2400 MHz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1980-2010MHz/2170-2200MHz WLAN: 2400-2483.5MHZ 商用频段:TD-SCDMA 1880 MHz~1920MHz 2010 MHz~2025 MHz 2300 MHz~2400 MHz WCDMA 1940-1955 MHz~2130-2145 MHz CDMA2000 1920-1935 MHz~2110-2125 MHz CDMA800MHz 系统被分配的工作频率为: 820MHz-835MHz 865MHz-880MHz 实际工作频率为: 即 10MHz 频率带宽,上下行频率间隔为 45MHz。 CDMA基本频道为 283号频道(833.49MHz)。 频点和频率对应公式: F前向=870+n×0.03=F 反向+45(MHz) F反向=825+ n×0.03(MHz) n:频点号 全网共有 7个可用 CDMA 频道。频道间隔为 1.23MHz,不同小区可以共用一个频点组网。

LTE终端运营商入网测试基本要求

运营商对LTE终端入网测试基本要求 思博伦通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肖辉 摘要 随着移动用户对高速数据服务需求的增加,以及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在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应用,LTE(Long term evolution)作为主流的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逐步成熟并商用。北美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Verizon在2009年初宣布,将于2010年下半年提供LTE移动数据服务,随后,全球范围内技术领先的运营商如AT&T,NTT-Docomo 等也先后宣布将于2010年开始LTE网络的的部署和实验。 LTE技术相比以往的第二代、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有高效率、高数据速率、低时延的特点,人们对这项领先技术服务的期待,远远超过的技术本身的发展,因此,尽管技术规范还在不停的更新和完善过程中,网络设备和移动终端产品已经在研发和生产了。 一项新的技术能否在市场中生存并蓬勃发展,取决于最终用户对这项技术的认可,关键是这些技术能否满足最终用户的期望。因此,在LTE技术商用之前,运营商会谨慎地对网络设备和移动终端进行测试,确保LTE服务能达到期望的用户体验。 本文以Verizon的测试要求为例,分析了移动运营商在选择LTE终端进行的测试内容,以及采用的主要设备,供LTE终端研发和生产部门参考。 关键词: LTE,移动终端,入网测试 1. LTE 技术简介 最早的移动通信系统(现在叫第一代系统)只是定位在话音服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如GSM,IS-136(TDMA)和IS-95(CDMA)可以提供话音业务和低速电路交换的数据服务。为了降低每数据比特的成本,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如UMTS和CDMA2000开始采用分组数据技术提供显著高于第二代技术的数据业务服务。为了支持不断增长的更高速率的需求,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产生了,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抛弃了原有的电路交换网络,采用全数据方案,语音业务通过V oIP来实现。主要的第四代技术有LTE和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其中LTE被主要的移动运营商选择。 LTE终端(UE)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峰值速率:下行>100Mbps , 上行>50Mbps ●时延:用户端<10ms , 从空闲状态到激活<100ms ●其它:更高的频谱效率(目前UMTS技术是3bps/Hz, LTE技术应该达到15bps/Hz), 低成本(每数据比特),与第三代技术同时工作(尽管第四代技术不是后向兼容的,但是网络的设计必须考虑平稳升级,移动终端也要能同时在第三代网络和第四代网 络中工作),无缝切换。.

2G、3G、4G三大运营商频段

中国移动: GSM:上行890-909MHZ;下行935-954MHZ 频点:1-94 EGSM:上行880-890MHZ;下行925-935MHZ 频点:975-1023 DCS1800:上行1710-1720MHz,下行1805~1815MHz以及1725-1735MHz,下行1820~1830MHz 频点:512-561以及587-636 1805-1825 1710-1730 TD-SCDMA :1880 MHz~1920MHz(A频段小灵通占用(现为F频))2010 MHz~2025 MHz(B频段目前使用(现为A频))2300 MHz~2400 MHz (C频段补 充频段(现为E频)) 中国联通: GSM:上行909-915MHZ,下行954-960MHZ 频点:96-125 DCS1800:上行1740-1755MHz,下行1835~1850MHz 频点:662-736 WCDMA:1940MHz-1955MHz(上行)、2130MHz -2145MHz(下行),上下行各15MHz。相邻频率间隔间隔采用5MHz时,可用频率是3个。WCDMA频点计算公式:频点号=频率×5 上行中心频点号:9612~9888 下行中心频点号:10562~10838 中国电信: CDMA:825MHz-835MHz 870MHz-880MHz 共7个频点:37,78,119,160,201,242,283 ;其中283为基本频道,前3个EVDO频点使用,后3个CDMA2000使用;160隔离 3G频段: 时分双工:1880-1920MHZ ; 2010-2025MHZ 频分双工:上行1920-1980MHZ ;下行2110-2170MHZ 补充频段: 频分双工:1755 MHz~1785 MHz;1850 MHz~1880 MHz; 时分双工:2300 MHz~2400 MHz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工作频段:1980-2010MHz/2170-2200MHz WLAN:2400-2483.5MHZ 商用频段:TD-SCDMA 1880 MHz~1920MHz 2010 MHz~2025 MHz 2300 MHz~2400 MHz WCDMA 1940-1955 MHz~2130-2145 MHz CDMA2000 1920-1935 MHz~2110-2125 MHz

国内三大运营商4G网络发展现状及频段划分技术浅析

国内三大运营商4G网络发展现状及频段划分技术浅析 自从工信部2014年正式确定4G网络发牌方案,明确TD-LTE为国内运营商所必须建设4G网络制式以来,4G网络TD-LTE建设步伐、快速推进商业化进程就从来没有停歇过。中国移动作为移动市场的领军者,占据了4G网络建设的重要角色的位置,移动4G用户已经在国内居有7成份额,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不甘示弱、纷纷部署自家1.8Ghz、2.1Ghz高频组网,并在近期推行800Mhz低频4G组网方案。无论是4G组网、基站、商业应用,还是4G网络用户使用,未来4G将出现井喷式的爆发增长,这种趋势已经在路上,并且势在必行。 2016年度4G行业发展呈现持续增长、移动固话市场格局调整2016年度固话装机数出现增长率下降趋势、而移动用户结构则呈现原2G用户向3G/4G用户渗透发展、4G新用户也出现持续性增长。 截至2016年2月,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当年累计增加3.772 百万户,总数达到12.83 亿户,同比下降0.4%。 2002-2016年2月移动电话用户增长情况 移动用户结构调整,2G转3G/4G用户趋势明显、固话装机持续降低 移动用户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出2G 用户向3G/4G 转化,3G 用户向4G 用户转化的显著趋势。3G 用户数增长速率一年多来快速下降,在2014 年11 月首次出现负增长。2016年 2 月单月3G 用户减少1405.8 万户。4G 用户持续爆发式增长,2 月4G 用户净增8105.70万户,一共达到50519.90 万户,占3G、4G 用户数总和的65%,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重达到39.4%。 2014年以来新增3G用户情况,3G用户转用4G情况明显 中国移动2 月净增用户272.8 万户,总用户数达到83126.4 万户,其中4G 用户当月增加2480 万户,成为促进移动用户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中国联通用户数增加33.5 万户。中国电信2 月净增用户数为162 万户,总用户数达到20062 万户,其中3G 和4G 用户增加232 万户,增长数平缓,表明其3G/4G 业务增长状况良好。三大运营商已经转为存量

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商的合作模式研究

2019年6月25日第3卷第12期 现代信息科技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un.2019 Vol.3 No.12 702019.6 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商的合作模式研究 吴敏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江汉区分公司,湖北 武汉 430022) 摘 要:当前4G 技术对市场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技术层面,对通信服务的延展、产业格局的调整以及市场机制的变迁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4G 技术飞速发展,5G 时代即将到来新常态下,建立良好的产业链,寻求优质合作伙伴,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成为电信运营商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商的合作模式,以期推动电信产业稳健发展。 关键词:电信运营商;终端商;合作模式中图分类号:F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706(2019)12-0070-02 Cooperation Mode between Telecom Operators and Terminal Providers WU Min (Wuhan Jianghan Branch of China Telecom Co.,Ltd.,Wuhan 430022,China ) Abstract :The impact of current 4G technology on the market not only stays at the technical level ,but also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extens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change of market mechanism.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4G technology and the new normal of the 5G era ,how to establish a good industrial chain ,seek quality partners and enhance its own market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that telecom operators need to think about and sol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operation mode between telecom operators and terminal vendor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Keywords :telecom operators ;terminal providers ;cooperation mode 收稿日期:2019-05-09 0 引 言 自我国改革开放后,先进技术及发展理念不断涌入国门,在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也为行业优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使行业市场竞争力随之提升,电信行业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需通过建立科学、可靠的商业模式,优化配置产业发展资源,助力电信行业与时俱进,其中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商的合作作为商业运营模式之一,亦需跟随市场经济发展实况做出调整,使二者合作模式更优,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达到推动电信行业稳健发展的目的。 1 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商合作模式的研究背景 当前许多发达国家通过运营商与终端商合作的方式寻求长远发展的方法,通过合作定制、市场先导等形式,抓住产业发展先机,我国电信运营商亦走上合作发展道路,通过与终端商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落实终端定制发展目标。 1.1 国外运营商与终端商合作模式 NTT Do Co Mo (日本)是全球实力最强的运营商之一,在日本互联网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同终端商进行合作时,其不仅掌控服务及应用,还需要终端商按照其要求进行生产,终端定制囊括硬件、软件、芯片等环节,定制内容不断增多[1]。韩国移动业务发展较快,主要源于针对终 端市场进行有效培育。韩国手机机号一体,终端商集中采购并选择分销渠道,避免终端商在合作进程中攫取暴利,同时终端商与运营商关联紧密,携手发展新业务,合作共赢基础较好,使运营商与终端商可以共同发展。美国及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终端商在与运营商合作时通常可以享受补贴,例如, Vodafone (英国)在与终端商进行合作时给予其58%的补贴,相当于用户收益的五倍,AT&T (美国)在采购手机时可以 获得330美元/部的补贴,通过补贴与终端商建立稳定、高效的合作关系。 1.2 国内运营商与终端商合作模式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商合作起步较晚,其中中国移动是率先推行合作发展模式的运营商。例如,中国移动在2004年推出的手机内设许多品牌服务,如设有一键上网按钮,按键长短可以启动不同功能,此款移动“心机”采取购机补贴模式与终端商建立合作关系,用户可以通过预交话费免费购机,给用户带来优质的购机体验。随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相继推出终端定制产品,建立独立终端采购销售体系。然而集中采购无法满足电信运营商与终端商合作的需求,因此中国移动率先推行市场细分策略,针对不同级别市场需求制定富有差异性的终端合作策略,确保终端产品与移动业务相匹配,面向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及产品,满足用户切实需求。在互联网体系日益完善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日趋成熟,需与终端商建立更加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为二者合作共赢、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全球频段划分和各运营商频段

band 上行(UL)发送频 率 (MHz) 下行(DL)接收频 率(MHz) 双工模式通道带宽 (MHz) 频段名称频段 (MHz) 间距 (MHz) 1 1920 – 1980 2110 – 2170 FDD 5, 10, 15, 20 IMT 2100 190 2 1850– 1910 1930–1990 FDD 1.4,3,5,10, 15, 20 PCS 1900 80 3 1710– 1785 1805– 1880 FDD 1.4, 3, 5, 10, 15, 20 DCS 1800 95 4 1710– 175 5 2110– 2155 FDD 1.4, 3, 5, 10, 15, 20 AWS-1 1700 400 5 824– 849 869– 894 FDD 1.4, 3, 5, 10 CLR 850 45 6830– 840875– 885FDD5, 10 UMTS 800 (not applicable, replaced by band 19) 85045 7 2500– 2570 2620– 2690 FDD 5, 10, 15, 20 IMT-E 2600 120 8 880–915 925– 960 FDD 1.4, 3, 5, 10 E-GSM 900 45 9 1749.9-1784.9 1844.9-1879.9 FDD 5, 10, 15, 20 UMTS 1700 / Japan DCS (subset of band 3) 1800 95 10 1710 – 1770 2110–2170 FDD 5, 10, 15, 20 Extended AWS (superset of band 4) 1700 400 11 1427.9– 1447.9 1475.9–1495.9 FDD 5, 10 Lower PDC 1500 48 12 699– 716 729– 746 FDD 1.4, 3, 5, 10 Lower SMH blocks A/B/C 700 30 13 777– 787 746– 756 FDD 5, 10 Upper SMH block C 700 31 14 788– 798 758– 768 FDD 5, 10 Upper SMH block D 700 30 151900– 19202600– 2620FDD5, 10Reserved700 162010– 20252585– 2600FDD5, 10, 15Reserved575 17 704– 716 734– 746 FDD 5, 10 Lower SMH blocks B/C (subset of band 12) 700 30 18 815– 830 860– 875 FDD 5, 10, 15 Japan lower 800 850 45 19 830– 845 875– 890 FDD 5, 10, 15 Japan upper 800 (superset of band 6) 850 45 20 832– 862 791 – 821 FDD 5, 10, 15, 20 EU Digital Dividend 800 41 21 1447.9– 1462.9 1495.9-1510.9 FDD 5, 10, 15 Upper PDC 1500 48 22 3410– 3490 3510 – 3590 FDD 5, 10, 15, 20 3500 100 23 2000– 2020 2180 – 2200 FDD 1.4, 3, 5, 10 S-Band (a/k/a AWS-4) 2000 180 24 1626.5– 1660.5 1525– 1559 FDD 5, 10 L-Band 1600 101.5 25 1850– 1915 1930- 1995 FDD 1.4, 3, 5, 10, 15, 20 Extended PCS (superset of band 2) 1900 80 26 814– 849 859– 894 FDD 1.4,3,5,10, 15 Extended CLR (superset of bands 5, 6, 18 and 19) 850 45 27 807– 824 852– 869 FDD 1.4, 3, 5, 10, 15 SMR 850 45 28 703– 748 758– 803 FDD 5, 10, 15, 20 APAC 700 55 29 n/a 716– 728 FDD 5, 10 Lower SMH blocks D/E (additional DL via Carrier Aggregation) 700 n/a 30 2305– 2315 2350– 2360 FDD 5, 10 WCS blocks A/B 2300 45 31452.5– 457.5462.5– 467.5FDD45010

中国三大运营商的LTE 网络

TD-LTE LTE是基于OFDMA技术、由3GPP组织制定的全球通用标准,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用于成对 频谱和非成对频谱。 LTE-TDD,国内亦称TD-LTE,即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时分长期演进),由3GPP组 织涵盖的全球各大企业及运营商共同制定,LTE标准中的FDD和TDD两个模式实质上是相同的,两 个模式间只存在较小的差异,相似度达90%。[1]TDD即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是移动通 信技术使用的双工技术之一,与FDD频分双工相对应。TD-LTE与TD-SCDMA实际上没有关系,TD-LTE是TDD版本的LTE的技术,FDD-LTE的技术是FDD版本的LTE技术。TD-SCDMA是CDMA (码分多址)技术,TD-LTE是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两者从编解码、帧格式、空口、信令,到网络架构,都不一样。 中文名 TD-LTE 外文名 TD-LTE 技术 OFDMA技术 制定 3GPP组织制定 模式 FDD和TDD两种 全称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目录 1发展历程 2国内发展 ? 中国移动 ? 中国电信

1发展历程编辑 早在2004年11月份3G PP魁北克的会议上,3GPP决定开始3G系统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的研究项目。世界主要的运营商和设备厂家通过会议、邮件讨论等方式,开始形成对LTE系统的初步需求:[2] 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LTE需要系统在提高峰值数据速率、小区边缘速率、频谱利用率,并着眼于降低运营和建网成本方面进行进一步改进,为使用户能够获得“Always Online”的体验,需要降低控制和用户平面的 TD-LTE 时延。该系统必须能够和现有系统(2G/2.5G/3G)共存。在无线接入网(RAN)侧, 将由CDMA技术改变为能够更有效对抗宽带系统多径干扰的OFDM(正交频分调制)技术。OFDM技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其后不断完善和发展,90年代后随着信号处理技 术的发展,在数字广播、DSL和无线局域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OFDM技术具有抗多 径干扰、实现简单、灵活支持不同带宽、频谱利用率高支持高效自适应调度等优点,是公认的未来4G储备技术。为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MIMO(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也成为 LTE的必选技术。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系统的空间信道特性,能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从而有效提高数据速率和频谱效率。 为了降低控制和用户平面的时延,满足低时延(控制面延迟小于100ms,用户面时延小于 5ms)的要求,NodeB-RNC-CN的结构必须得到简化,RNC作为物理实体将不复存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