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_最近发展区_有效教学的起点_郑旭先

_最近发展区_有效教学的起点_郑旭先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奥苏博尔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探明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清楚了学习者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希望学习者通过学习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后一种水平显然高于前一种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其基本观点为:在确定发展与教学的可能关系时,要使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就必须确立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其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他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但要借成人的帮助,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维果斯基将学生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展区”。把握“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学生的发展。

人的学习有积累性,而积累不是简单堆积,是把新知识按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人的认知规律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和体验相衔接。学习就如嫁接果树。什么样的嫁接容易成活呢?显然是嫁接植株和被嫁接植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越容易成活,二者的亲缘关系远到一定程度,是一定嫁接不活的。对这个理论,从教学有效性角度,我们至少可以有以下一些理解:

一、根据认知水平,找准“最近发展区”,实现高效教学

教师高效教学,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知识水平及生活体验。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经历,形成了对事物一套特定的思维方式。太简单的知识没有必要教,因为他们已经会了,太难的知识也不能教,因为他们掌握不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可以直接将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作为教学起点水平,既能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相对省力地让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着班级和个体的差异。所以在进行教学之前必须对学生的学情做必要的分析,掌握绝大多数同学的现有学习水平,为找准“最近发展区”作充分的准备。

二、变换问题情境,抓住“最近发展区”,促进思维发展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认知平衡与不平衡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当学生学习获得了新知识,心理就会获得满足,认知会暂时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发展呢?实践表明,教师通过变换问题情境,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其潜在水平引导,通过认知冲突来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思维发展。

这里可以用“跳一跳摘苹果”的做法。我们确定教学内容目标,不能是掉到地上的苹果,不能是触手可及的苹果,也不能是高不可攀的苹果。教师的教学就是帮助学生摘苹果。显然教师帮助到位,帮助得巧妙,学生就可以摘到相对更高更多的苹果,因此教学的效果就好,就是有效教学。

三、教学内容梯度化,拓宽“最近发展区”,提升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的起点是学生的现有水平,终点是学生潜在发展水平,要完成从起点到终点的转化,必须注意分析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潜在水平及其它们之间的差距,从而找到使学生容易跨上去的台阶。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渐进过程。“最近发展区”是随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而变化发展的。因此,对教学内容的层次和要求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梯

“最近发展区”:有效教学的起点

郑旭先

(山东省青岛市第59中学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其潜在水平引导,通过认知冲突来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进

思维发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有效方法。文章结合具体教学体验,探讨了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促进有效课堂教学,旨在寻求课堂教学的更优策略。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28-0083-02

教研新干线·教学新视野

83

2011.10总第236期

2011.10

总第236期

度,化解问题解决中的适当难度,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步步深入。即当依次学习完成后原来的潜在水平变成了学生的实际水平,于是又有新的潜在发展水平。

在新课程推进的背景下,起点又有了新的内涵:起点不是一维的,而是三维的,即不但有“知识与能力”的起点,还应该有“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起点。从三维基础看,从不同的学科看,起点不一定在教学之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最近”学生的起点。而且,一个教学班,几十个学生的起点也不尽相同,班级教学应该关注大部分学生起点,同时在教学中,尽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高水平的教师教学,就是给学生更好的、更到位的帮助,教学效果好,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比如一堂课上学到的知识就多,此后学习的起点就高,最近发展区更宽泛,从而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形成良性循环。如此,教学效益呈加速发展的态势。而低能的教学则刚好相反。长此以往,逐渐形成两极分化。不同的教学水平不但影响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大小,而且还会影响发展区域的质量。

四、设置问题悬念,利用“最近发展区”,实现知识迁移

教师利用最近发展区,把问题带进课堂,创设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情境,并通过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渴求解答的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情境,是新的教学内容同原来的知识有联系,一般情况下两者是可以自然融合的,因此学生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实现迁移,而且此时学生的思想也容易敞开,创造性思维也极易得到发挥,因此对问题情境一方面学生运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循循诱导和启发,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而此时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认识思维活动最活跃,将最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旦解决问题就有一种成就感,对学习就会更主动、更

热情,此时此刻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心理负担随之减轻,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的内驱力。

五、关注“相异构想”,碰撞“最近发展区”,启迪科学思维

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称为“相异构想”。从建构主义认识论分析,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建构知识的基本方式是同化和顺应。当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符时,就被同化、吸收并储存,否则就会被排斥或经“修正”、

“重组”后再吸收。

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是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逐步形成的,他们往往与科学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大相径庭。所以,经学生自主修正、重组后的知识往往是新知识与旧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原有的思维方式相互混杂,派生出形形色色的偏离了科学概念的“相异构想”。

“相异构想”可能是不正确的,也可能是不全面

的,还可能是结论正确但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对。如果在教学活动之前,学生在这方面的认识是一片空白,那么教师组织教学也就简单了。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如果仅仅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而“相异构想”尚未得到纠正,其教学结果必然是: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把教师给的正确的认识忘掉了,留下的还是学生原来的。这样的教学就是灌输。如果能把学生原来的“相异构想”显现出来,与正确的认识“碰撞”,再放入学生的脑中,这样的教学才是启发。关注了“相异构想”,也就关注了“最近发展区”的质量,要避免貌似学生已有了较大的“最近发展区”,但这发展区中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最近发展区与有效教学[Z].

新学期开始,

《上海乡土音乐文化》在上海市闵行区首批5所小学、15所初中、6所高中、3所民工子弟学

校、2所国际学校使用。教材编写者、闵行区教育学院音乐教研员施红莲感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民众视野中原本约定俗成的上海市“十大郊县”已不复存在,特色鲜明的区域音乐文化也随之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加之流行音乐和外来音乐的冲击与持续影响,某些乡土音乐文化遗产甚至濒于消亡。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孩子们对乡土音乐的喜爱给了编者信心。在某中学的试点课上,老师教唱相关的上海民歌,孩子兴致出奇地高,相关的视频在网上还受到了热捧。闵行区教育学院院长徐国梁透露,该教材明年会在全区中小学校推广,并有望走出闵行区,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

摘自:新闻晨报

“上海乡音”进教材

闵行区31所中小学教民歌

84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