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院系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XXX

学号SY1405XXX

任课教师叶山岭

上课地点主M101

2015年4月10日

目录

引言 (1)

1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简介 (1)

2 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 (2)

3 航空技术创新实例与哲学原理分析 (2)

3.1 航空飞行器的认识与发展论 (2)

3.2 航空研制技术中的对立和统一 (3)

3.3 唯物辩证法对航空技术创新的影响 (4)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航空技术创新与自然辩证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关键的体现,是当今社会活力的标志,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在我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强盛的发展过程中,理论和技术创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的科技创新史。在技术创新的各项要素中,拥有创新思维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是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有助于航空工作者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全面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航空技术创新;自然辩证法

引言:科技创新是促进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力量。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其直接结果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深刻地体现了这一伟大的哲学思想。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不断开拓思路,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才能实现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不仅是知识的累积,更需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式,辩证唯物主义和认识论对于培养创新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实际出发,列举了几个航空技术创新的实例,分析了其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期今后能够更加主动地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科研工作。

1、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和认识论简介[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革命,自然辩证法是其最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是用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来研究事物的本质,揭示了支配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不仅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揭示了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识论就是研究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它以前的认识论的本质区别是: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使认识论成为真正科学的认识论。

2、技术创新的基本内涵[2]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

3、航空技术创新实例与哲学原理分析

中国航空工业从创建初始阶段起就与马克思主义结下不解之缘,初教—5的研制过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中国的航空工业工作者从此走上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解决飞机设计中实际问题的道路。几十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在飞机总体设计、电传操纵系统、结构材料等方面取得的每一次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无不闪耀出上述哲学思想的光辉。

3.1 航空飞行器的认识与发展论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本质的科学规定。在揭示这一本质的过程里,马克思主义把辩证法贯穿于整个认识过程,从主体和客体、认识和实践的矛盾运动中考察认识活动,并提出了一些深刻的观点,例如对真理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首先,真理具有客观性,其内容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其次,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是真理,如果超出这个范围、丧失了特定的条件,就会变成谬误。再次,真理都是绝对与相对的辩证统一,一切具有相对真理性的认识中都包含着绝对的永远不会被推翻的客观内容,而一切带有绝对真理性的认识也不会孤立存在,它总是通过无数相对真理性的认识而表现出来。而真理的发展是由相对向绝对不断转化的无限过程[3]。马克思主义中对对真理的这一论述,说明了科学是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发展的过程。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就在于科学理论中必定包含着错误。科学是在经验事实的检验中不断发现自己的错误,否定或证伪自己,以便不断地发展,过渡到更新的理论。贯穿于全部科学发展始终的一个基本矛盾就是真理与谬误的矛盾。科学之所以成为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根源或动力就在于人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去解决而不能最终解决的矛盾。

航空飞行器的发展过程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论断。

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在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

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飞天神女,嫦娥奔月的动人传说。在这种幻想的激励下,我们的先辈不断地进行着制造飞行器械的探索。早期的木鸢和风筝可以发现现代飞机的影子,竹蜻蜓则被普遍视为现代旋翼机的雏形,“孔明灯”便是一种原始的热气球。

到了近现代,由于受当时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航空工业基础较为落后。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诞生,从修补飞机开始,中国开始逐步发展自己的航空工业,飞机的研制涉及到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材料科学、计算数学、热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等诸多基础学科,我国航空工业是通过不断实践发展起来的。飞行速度从最开始的低速、亚音速飞机,到跨音速、超音速飞机;研制过程从手工绘图到三维CAD软件设计;制造材料从铝合金到高强度复合材料;自动控制技术、电子系统等各方面度有了全面的发展。然而发展是永恒的,未来航空飞行器还会朝着无人化,隐身,经济性,安全舒适性等方面不断前行。

以上的航空飞行器的发展正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真理的认识——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

3.2 航空研制技术中的对立和统一

矛盾是存在于客观事物和物质世界之中,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矛盾的统一性(同一性)表现在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是对立面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吸引、相互渗透的倾向。矛盾的斗争性体现在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体现了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作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同一性是相对的,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统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斗争性是绝对的,也不能脱离统一性而存在,没有统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斗争性是以双方具有内在统一性为前提的。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有重要作用,但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对立统一律启示我们,只有辩证地看待矛盾,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并且在对立中把握统一,才能正确利用统一性促进事物的发展[3]。

下面就列举一个飞机研制过程中中利用矛盾论开拓思路,完成技术创新的实例。

众所周知,一架飞机除了产生足够的升力平衡重力,有足够的推力克服阻力,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操纵性。所谓飞机的稳定性[4],就是在飞行中,当飞机受微小扰动而偏离原来的平衡状态,并在扰动消失以后,不经驾驶员操纵,飞机能自动恢复原来平衡状态的特性。飞机的操纵性[4]是指飞机在飞行员操纵的情况下,改变其飞行姿态的特性。然而稳定性与操纵性二者不可兼得,例如轰炸机在投弹瞄准的时候需要很高的稳定性,而战斗机需要良好的操控性,因为他要在空中做很多机动动作,要格斗,所以他的操控性很好。飞机的稳定性与操纵性,结构强度与重量是矛盾的,体现了对立和统一的辩证特性。

3.3 唯物辩证法对航空技术创新的影响

辩证法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认识世界的理论和方法,它揭示了世界的奥秘。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发展的最高形态,其总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其实质与核心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率。认识事物的发展及其原因就在于认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而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3]。飞机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其设计与制造过程就是在承认矛盾具有内在斗争性的基础上,利用其统一性,通过外因使矛盾向反面转化。因此,技术创新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利用外因促进矛盾的转化。

纵观飞机研制的整个过程,操纵性与稳定性、结构强度与飞机重量之间的矛盾永恒存在的,当操纵性较好时,稳定性就差;当结构的安全系数较大时,飞机重量必然大,有效载重较小。在飞机研制过程中必须考虑这些问题,这都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如下的观点:首先,减轻飞机重量、提高运载能力和保证飞机结构强度之间本来就是矛盾的,这显示了矛盾内在的绝对、无条件的斗争性;其次,航空科技人员不断发展可靠性理论,通过新技术来保证飞机的安全性,研究高比强度[4](比强度是材料强度与密度的比值,优质的结构材料应具有较高的比强度,才能尽量以较小的截面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可以大幅度减小结构体本身的自重)的新材料,这是通过外因从不同角度影响矛盾的转化,体现了矛盾的统一性。而最终实现飞行安全与“为减少每一克重量而奋斗”的目标之间寻求平衡就是航空工作者运用唯物辩证法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结果。

4、结语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高级阶段,马克思主义创立的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辩证逻辑是逻辑思维的高级形式,它摒弃了形而上学的孤立地、片面地研究科学的方法,给航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推理方法——用哲学的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科学,发展创新思维,从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具体地讲:第一,它可以提高科技工作者把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能力。第二,它可以提高科技工作者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思维能力。第三,它可以提高科技工作者把归纳与演绎相统一的能力。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和我国航空工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民用航空自主研发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等严峻现实,充分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有助于指导科研实践,对推动技术革新和实现我国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自然辩证法概论》编写组,自然辩证法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王彦君,自然辩证法中的“技术创新”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4期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3年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 谢础、贾玉红主编,航空航天技术概论,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

[5] 曾国屏,科学技术进步与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清华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6] 张政治、谢毅梅、张文强,我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11年第5期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 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vision to look at. In the face of life, we should take the right outlook on life, values, world outlook to positive life. Als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eople to the natural transformation, people and natural harmony. Key words:Natural dialectics Philosophy Dialectical Development Inn ovation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述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做出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紧密联系着,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极大地扩大和加深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

哈工大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2013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自然辩证法 学生所在院(系): 学生所在学科: 学生姓名: 学号: 学生类别: 考核结果阅卷人 浅谈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这一充满激情和期待的号召,引起人民大会堂内代表们雷鸣般的掌声。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从10个方面绘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十八大报告不仅在第一、第二、第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重要地位、重要目标,而且在第八部分用整整一部分的宏大篇幅,全面深刻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内容,从而完整描绘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意义重大而深远。 1.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经济发展与节约环保,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正确面对并贯穿始终的一大难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所在。没有节约环保的支撑和保障,发展就难以持续,甚至一时取得的繁荣也会丧失。 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我们党随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集中全党意志和智慧,深刻把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立足经济快速发展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着眼破解人与自然日益突出的尖锐矛盾,积极应对当前和长远发展不可持续的复杂局面,在继承中创新、创新中发展,加以提炼和概括的重大理论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发展指明了路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和造福人类。自然界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因此,人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对待自然界,高度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充分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关注经济指标,又关注资源环境指标,既积极实现当前的目标,又为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特别是环境权益的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不仅保障和改善了民生、巩固和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而且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中,经济建设是基础,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先导,社会建设是归宿,生态文明建设是前提。坚持和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与经

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论道家自然观对于现代科学的启发 摘要:道家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学派,而其自然观在中国古代也独树一帜,流传广泛,甚至于对两千多年后的现在仍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阐明道家自然观的深刻内涵,解释了道家这种“道法自然”的自然观对于人工智能以及生态科学的启发。 关键词:道家;自然观;人工智能;生态科学 1引言 自然观,指的是人们对于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和观念,也可以说是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1]。不同的学派、国家和宗教,一般会有不相同的自然观。譬如在基督教教义中,自然是上帝创造出来的,上帝经过六天分别创造出了光、空气、陆地、飞鸟、野兽以及人类,这是唯心主义的自然观[2]。而在古希腊哲人眼中,事物是由单一的物质本原构成,这个物质本原,泰勒斯认为本原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是“无定”(一种虚拟物质),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都是这种物质本原“浓聚”或“稀散”的结果,这是另一种自然观[3]。 纵观人类自然观的发展,可以说,自然观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在人类文明的初期,由于科学发展水平落后,最先出现的自然是神话中的自然观。之后自然科学发展,出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现象。其中,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朴素的哲学自然观、形而上学自然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到现在,自然科学相比于之前,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于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也成为了共识,而这种自然观反过来也在影响着科学的发展。[4] 在中国古代的自然观中,道家作为一个代表性学派,其思想影响深远,流传于后世,本文就主要论述道家的自然观对于现代科学的启示。 本文第二章介绍了道家自然观的内涵,第三章分析了道家自然观对于现代的

自然辩证法大论文

论高校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 改进措施 院系: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控制工程 年级: 2014级 学生姓名:陈小宁 课程 : 自然辩证法 学号: 2014704061 指导教师:樊勇 时间: 2015年4月

论高校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摘要:如何培养“与先进制造技术相适应”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之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首要问题。本文针对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培养思路。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Abstract:Study on how to cultivate the "fit"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mprove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be applied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alents is the primary problem in full-time Master of engineering degree in postgraduate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 of full-time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on how to put forward the new train of thought. Keywords: Full-time engineering graduate master degree;Innovation ability;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0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对特定职业领域的技术与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与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且具有创造性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成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此,国家制定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转

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12060638.html, 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文献 一、自然辩证法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重思晚年恩格斯视域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兼及《自然辩证法》手稿解读. 《教学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臧峰宇. [2].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合法的偏见”——对《历史与阶级意识》“历史”原则的一种解读. 《学术交流》.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2期.张剑锋. [3].《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整体主义意蕴. 《教学与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5期.薛勇民.路强.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研究述评 《人文杂志》.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6期.范畅. [8].辩证自然图景的意义建构与人文审视关于“自然辩证法”理论生命力 的思考. 《广西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李桂花.郝伟. [9].《自然辩证法》的"自然":生态学的自然本体论. 《河南社会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 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周在娟.孙道进. [10].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从恩格斯关于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命题 出发. 《求实》.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 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4期.赵江飞. 二、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浅析自然辩证法何以成立. 作者:吴娟.马克思主义哲学西南政法大学2014(学位年度)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 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2016秋《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期末论文 班级__ 学号__ 姓名__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任课教师_ 成绩________

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社会的影响 摘要: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出,突破瓶颈的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逐渐融入人们生活,并极大的促进了社会发展,同时其飞速的发展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人工智能未来与人类关系的忧虑。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类未来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 今年全球最热门的词汇,“人工智能”无疑是其中之一。前不久谷歌AlphaGo与李世石的围棋人机大战,是继1997年IBM计算机“深蓝”战胜人类国际象棋冠军之后,人工智能领域的又一重大里程碑。提到人工智能,因为受科幻小说或电影的影响,大多数人会想到屠杀人类的机器人大军,但就其本质而言,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现代人工智能主要依靠数据和算法。1956年夏季,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年轻科学家在一起聚会,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随后,人工智能与众多学科产生融合并飞速进展,但在90年代暴力破解需要的呈指数增长的计算量使人工智能发展陷入僵局。直到2006年“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的提出,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算法体现出来的高性能,掀起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浪潮。“近年来,谷歌、微软、IBM、 百度等拥有大数据的高科技公司相继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深度学习技术研发,在语音、图像、自然语言、在线广告等领域取得显着进展。”[1] 二、人工智能对现代人类社会的影响 人工智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早已是随处可见,例如,大多数智能手机上都有的语音助手,使用搜索引擎时跳出的快捷项等。人工智能也对社会生产产生众多影响,例如,富士康每年计划打造1万台机器人同时裁掉6万员工,报社使用人工智能进行简单的新闻编辑,甚至有机构在研发已在研发能写药物处方的算法。“技术的社会价值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正面价值,推动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幸福,但也可以表现为消极的负面价值,给社会带来诸多风险。”[2]人工智能在初步发展阶段会极大的造福人类,这也正是人类研发其的原因,但也有人担心现阶段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如失业,对科技的依赖等。首先,对于失业,新闻编辑,富士康员工,药师等人员所做的重复性工作由人工智能代替可以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生产生活的效率和质量。被替换掉的人力资源可以进行更高级的生产,促进社会进步。当年工业化刚开始的时候也曾出现过这样的忧虑,现在看来那时的忧虑完全没有必要,现在情况依旧如此。当然让人们放弃熟悉的事物做出改变是比较困难的,却也是无法违背的。其次,对科技的过分依赖,生活中经常听到不要过度的使用手机这类“善良”的劝告,但在我看来,经常使用手机是必须的。手机是当前人与人连接最高效的方式,在信息时代线上生存是大势所趋,如有必要,时刻保持在线。现在只是处于过渡阶段,虽然人们已经通过手机连接,但线下生活依旧是主流,所以在习惯于线下生活的较年长人的眼里,花费大量时间看手机是不务正业。认识趋势,看到趋势,顺应趋势才是明智得做法。所以老师们不应徒劳的去劝说同学们上课不要看手机,而应积极地结合趋势寻找新的传授知识的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在汽车发展领域的体现 作者姓名邢壮 学院名称机械与车辆学院 学号 2220160219 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概论 教学班名称 4 授课教师刘丹鹤 日期 2016年10月

自然辩证法在汽车发展领域的体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的出行交通工具有了很大的发展。从古代的马车,到19世纪的蒸汽机车,再到20世纪的内燃机车,然后到了今天的多功能现代汽车。汽车行业经历了飞跃式的发展。但我们无法忽视的是,在汽车行业繁荣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能源短缺、污染和交通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利用科技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还要注重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不能去蓄意伤害她。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清洁能源的,大大减少尾气排放以及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本文利用自然辩证法的思维,分析了汽车发展过程中,给人类带来的利与弊,并指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汽车;双刃剑;自然辩证法

目录 第1章汽车行业的发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短缺、污染和交通问题 . (2) 第3章我们的反思 (5) 第4章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5) 第5章总结 (5) 参考文献 (7)

第1章汽车行业的发展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出行基本依靠脚力。一些稍微远点的地方,走过去需要好多月,这也限制原始社会人类的出行,人类的一些活动都是在部落之内完成的,社会发展缓慢。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学会了驯养家禽,鸡、鸭、鹅、牛、马。这些家禽一部分进入了人类的餐桌,而另一部分,则发展成了人类社会早期的交通方式——骑马、马车、牛车。马和牛等动物的脚力远胜人的脚力,大大加快了人们的生活交流。人们出行不再单纯依靠自己的脚力,骑马出行,使得距离很远的两地人们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通信交流。但是,这种交通,还是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一些紧急消息,比如:皇帝下的圣旨和家人病逝的消息,并不能及时通知到人。运输行业也是靠着镖局,安全性以及效率性很低。 到了1776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从此开始,人类加快了进入工业时代的脚步,蒸汽机车成为这个时代文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工具。极大地给人类的出行提速。 图1 瓦特与他的蒸汽机

自然辩证法论文——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 课程论文 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 姓名张冬阳 学号2120111998 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2012年 6 月 25 日

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学科性质属于哲学门类。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观点与看法。辩证的自然观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基础之上,较为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地反映自然界发生、发展规律的认识、观点与看法。本文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阐述对自然辩证法中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认识,并结合自身专业,来进一步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与自然相处。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正文: 1.人类自然观的发展 1.1古代的自然观 自然界对人类来说具有极高的价值。古代,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存在、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集中在对自然界的看法上。这种认识是以自然哲学的形态出现的,或包容在自然哲学之中的。 对自然界的认识只是猜测,因而另一部分自然哲学家从朦胧的自然意识出发,以对精神世界的关注为焦点,对自然界进行认识得出了神秘主义的自然观。 1.2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 宗教神学自然观在中世纪的整个欧洲占据统治地位,但是,其发展过程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早期直截了当地宣扬和推崇盲目迷信;第二,盲目迷信披上了精致化了的哲学外衣;第三,以自然科学的成果作为宗教神学自然观的依据;第四,宗教神学同暴政相结合。 1.3近代机械自然观 14-15世纪初,欧洲在逐渐发展的手工业和农业中,越来越多地应用机械技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地理大发现以后,日益发展的工场手工业尤其是钟表业,更促进机械技术的发展。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欧洲近代自然科学从自然哲学的母腹中脱胎出来,迅速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2.辩证的自然观的内容 2.1自然界的统一性 所谓自然界,从广义上讲,是指整个宇宙,即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物质世界及其一切表现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即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2.2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所谓整体性,是指物质系统具有的不可还原的整体性质。任何物质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的物质要素构成的结构和性能相统一的有机整体。整体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物质系统的整体性,首先反映了物质系统的整体和它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面,整体由部分组成,因此,整体中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必然影响整体的性质和行为;另一方面,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的性质和行为不同于孤立状态下部分的性质和行为,必然受到整体的支配和制约。

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

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 论文摘要: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科技改变历史,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增强了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从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开始,历史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20世纪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广泛应用,使得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显示出新兴科技无比恢宏的发展前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三个方面: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的辩证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具体地说:作为自然观,自然辩证法要根据各门自然科学的丰富内容,阐明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层次结构和基本属性,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辩证过程,从而概括出整个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描绘出整个自然界的发展图景。作为科学观,自然辩证法要研究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阐明自然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它包括有:自然科学的性质、特点、分类和作用,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自然科学发展的内部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等等。作为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既要从“战术”方面进行研究,又要从“战略”方面进行研究,既要研究观察、实验、科学抽象以及逻辑方法、数学方法等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又要从整体上考察这些方法相互联系及其规律性。同时还要研究现代自然科学方法的新发展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结构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一、摘要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各个学科领域的普遍存在的科学技术理论、规律、方法。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范畴,自然科学技术方法论也属于哲学范畴,而结构工程属于实际应用工程范畴,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结构工程中存在的关于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哲学思想,以及怎样利用哲学思想来促进结构工程未来的发展的问题,另外,也有一些衍生的问题。 关键字结构工程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方法论信息交流规律建筑物发展 二、自然辩证法以及科学技术方法论 (1)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它是研究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的客观规律的哲学,同时它又是探索、改造自然途径的方法论,根据所发现的自然科学理论创造处能完成既定任务或者改造自然的具体方法理论。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包括如下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有: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科学技术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准确的说,科学技术方法论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的重点发现规律与理论,而技术重在研究如何改造自然的具体技术理论,最终的目标是要把所发现的理论物化为方案、方法、工具、设备等,以实现对自然的直接改造。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二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以致于在有些领域或者方面无法区分到底是技术还是科学。现在我所要谈的科学技术方法论大部分是关于技术的方法论,其中也有科学观和科学方法论的内容。因为在结构工程中,大部分内容是关于技术层面的东西,是关于结构设计理论、模型构造、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学科。 三、结构工程中的科学技术方法论 (1)技术认识的基本程序之结构工程体现 结构工程是一个研究各类建筑物受力特性及对其进行结构设计的学科。包括分析一个建筑物的受力体系,分析各种荷载对建筑物结构的作用特点,根据力学理论和建筑材料的受力性质对结构进行合理设计以满足结构在各种环境作用下的安全性要求。人类早期的建筑设计主要依赖于人们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和技术,基本上没有理论支持。随着人类自然科学的进步,数学、力学理论、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力学学科的不断进步为结构受力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使得建筑结构设计走向理论化、技术化。因为结构工程主要是研究结构内部内力、变形的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规律,而力学正是研究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力和变形的学科,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从自然辨证法角度浅谈屠呦呦教授获得诺奖一事 控制工程何壮壮 167760660 一、屠呦呦获奖简介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秘书伦达尔在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来自爱尔兰、日本和中国的3位科学家共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治疗疟疾的新疗法(即青蒿素)”为我国摘取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医学科学最高奖项。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同时也引发了热议,其它暂且不表,下面本人尝试就这一事件利用本人仅知的部分自然辨证法相关理论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如有不当恳请老师对我的观点和思想加以批评和指正。 二、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分析屠呦呦获奖原因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相关理论是我国千百年医疗实践的宝贵财富,然而在此之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并没有得到世界的一致认可,这也是为什么我国屡屡与诺贝尔医学奖项无缘。归其原因,私以为是我国中医事业缺乏标准化建设。对于西方人来说,数字和指标是非常重要的,西医就是建立在数字统计学分析基础之上的。而中医和西医的最大区别就恰恰在于:西医讲求具体指标,而中医讲求“因人而治”,缺乏可通约性,常常以个人经验为主,并没有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学分析体系,而如果所做的研究缺乏数字依据的支持,西方人是不太可能认可的。故而,时至今日,中医还没有完全走上世界舞台。 而屠呦呦对青蒿素的发现就是我国中医药为世界人民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标志着我国中药事业为国际认可的里程碑,其发现过程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对科学发现的影响。青蒿熬水可以治疗疟疾的事实早已被广泛记载传播,许多单位均做过青蒿的抗疟筛选,都因无效而与幸运无缘。而屠呦呦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她在采用传统方法未果之后,通过对中医药文献的反复研究及参考西方萃取方法对青蒿素的提纯方式思路的改变,细心的想到其抗疟成分可能是热不稳定的,通过冷萃取法得到了没有被热破坏的青蒿素,最终得到抗疟效果极好的青蒿素。青蒿和青蒿素,一字之差便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此前的科学家受困于中药提纯常规方法的限制,人为的将中医和西医划上鸿沟,中医和西医就其理论、研究手法、起效时间、治标治本等等来说的确是对立的,然而单纯的将二者对立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如此次青蒿素的发现,便是运用西方萃取对中医药进行定量提取,同时此举也是对西医临床的重大贡献,二者互相促进,是统一的整体,中医不破坏药物原始成分基础上,讲究医疗综合效果的做法值得西医学习;西医的精确诊疗、有的放矢的治疗及技术也值得中医借鉴。这里体现了对立与统一的思想。 不但如此,所有特点的医学包括中医、西医、蒙医、藏医等都可以相互借鉴融合,形成有益于人类减轻病痛的统一的医学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全人类。 三、如何看待屠呦呦“三无”学者身份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

计算机中的辩证思维 作为一名计算机学院的学生,平时大部分时间接触的都是电脑,编程语言和算法思想,思维也潜移默化的变成计算思维。但是自从上了郑老师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后,感觉我的思维世界打开了另外一个天地,对待事物的看法更加理性和全面了。 其实计算机思维和自然辩证思维在根本上是相同的,计算机的诞生原本就是模仿人的思维,就像现在的许多的算法也是模仿自然界的东西,比如蚁群算法,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等,这些都在模仿大自然的造物法则。大自然自然演变诞生出来的规则,是无数的生物,冰霜雨雪,地质地貌等互相交融的结果,大自然中的各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推演出的一套自然的法则。它是复杂的,因为大自然中的物种太多,它们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但是同时它也是简单的,这个法则虽然是大自然所有元素共同演绎出来的,但是大自然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原则,那就是简单,在这个错综复杂的问题中找到最简单的结果,让万物互相协助,互相协助,协调发展。在人类社会中,料想应该也是如此,社会在不断的的发展进步,在高度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不同分工,文明的进步,催生出更多新鲜的事物和价值理念,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该怎样的相处和发展,怎样才能不破坏这其中的平衡,和谐的发展下去,这是人类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大自然给我们巨大的财富,它的法则,这是大自然智慧的结晶,一切的

事物都遵循简单的这个准则,这经过了无数的生物和漫长时间的验证。人类社会既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那么它也应该遵循这个准则,用简单的思想去创造,去管理,去发展人类社会,这样社会才能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会让我们的发展更加和谐。 计算机是人类文明社会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正如我们是大自然智慧的结晶一样。它的诞生就是模仿人类思维的方式,从一开始只是简单的计算,到现在的生活中无时无刻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的发展是巨大的,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计算机的发展就是模仿人类,模仿自然的过程,模仿人类思想的过程,模仿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遗传算法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计算机遇到一个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问题时,怎样才能找到一个最优解,这似乎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很多的算法研究者都不能给出已给有效的算法,利用人类的自身智慧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把目光投向了自然,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处理着类似的问题,自然界每天都在进行着优胜劣汰,这不就是从众多的生物中选取最优的保留,淘汰那些不够的优秀的物种,这个过程是许多不同的因素制约的。计算机学者从自然界这个过程中分析从内在的过程,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思想和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维构造出遗传算法,成功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计算机的智慧来源于人类,而人类的智慧是有限的,但是大自然的智慧和思想是无限的,人类虽然不能创造出这样的智慧,但是可以模仿大自然的法则,进而推动计算机思维的发展。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和能量都来源于太阳,正如这样,人类迄今创造的文明,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命运走向的两个重要课题。回顾20世纪以来,人类历史发展与科学技术的竞争,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但是不可否认,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社会起到了不可逆转的消极作用。 自然辩证法把科学和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都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这一研究和自然科学论的研究共同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其还主张正确看待科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仅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还要看到科技发展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其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起来。 马克思曾经说过,“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已被人类历史反复证明过的朴素真理。时至今日,科学仍然不断渗透改变着生产力,发挥着推动社会进步、丰富人类精神的强大杠杆作用。 人们一般总是把科学与技术联系在一起,称为“科学技术”。科学包含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是一种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是一种思想体系,属于意识形式范畴,它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性认识;而技术则是将科学应用在具体人类生产中,用来探索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技巧、技能和工艺等的总和,包含物质形态和知识形态。社会早期发展中,科学和技术的革命总是分别平行发生。而从19世纪以来,尤其是当代社会,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一体化,达到“科学技术革命”这一崭新的统一。因此我们暂且不考虑科学与技术的具体区别,将其归纳为一项综合的社会活动形式。 然而,如果不认清科学技术的善恶本质,毫无限制地加以利用,反而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不利的阻碍,甚至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因此,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我们应该从正反两面辩证地看待。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正面促进作用。 社会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向前推进的过程,而科学技术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科学技术总是在各个不同的方面、层次上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江泽民同志在为《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一书的作序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社会生产力诸要素。 首先,科技进步使得生产工具发生了飞跃性变化。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科技发展带来的直接变革就是生产工具的改善和提升。其次,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例如,在科技落后的古时代,人们所能劳动作用的对象只是自然界的天然物品,受到极大限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有物质的用途得到极大的扩展,劳动对象从原来的天然矿物等发展为一些人工合成新的物质,如合金、塑料、合成纤维等,创造出更多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社会经济、阶级结构。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必将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人类历史上的数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远超出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更显温和,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冲击强烈、时局动荡。其中最为全面深刻的社会改造之一,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随之,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最终导致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

自然辩证法 小论文——人与自然

由宇宙—环境—人与自然 有了这次观看体验,一方面感叹宇宙的神奇与奥秘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同时认识到宇宙有多大以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是无法估量也无法证实的。所以我们探索宇宙的过去,可以“以古论今”,为宇宙的未来发展拟定一个趋势;我们研究当下,“将今论古”,从而更好地了解宇宙的起源。宇宙,这一个宏观的概念,是我们渺小到连想象都想象不到,宇宙中有那么多如同太阳一样照耀了40亿年的恒星,或许在某个特定的恒星下、某个特定的轨道上、某个适宜的光照强度、某个合适的三相圈层,会有和我们一样从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创造出的智能的世界。只是就算这一切都是真的,我们可以找到无数个“地球”,但谁能保证我们这一代、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能发现。对于宇宙这个超长时间超大空间的概念来说,我们的生命相对而言是暂时的,我们的地球是唯一的,和我们朝夕相处的自然与我们所利用的自然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们不能只将希望全部给予未来,我们更应该在意的是现在。 下面先来举几个有关世界空气污染所造成严重危害的案例: 一.北美死湖事件(酸雨):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是西半球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万吨。其中约有380万吨由美国飘到加拿大,100多万吨由加拿大飘到美国。七十年代开始,这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酸雨区,酸雨比藩茄汁还要酸,多个湖泊池塘漂浮死鱼,湖滨树木枯萎。美国受酸雨影响的水域达3.6万平方公里,23个州的17059个湖泊有9400个酸化变质。最强的酸性雨降在弗吉尼亚洲,酸度值(pH)1.4。 二.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酸雨):这种枯死病来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亚国家公园,由于酸雨的影响,几乎每棵树都得了病,景色全非。 三.库巴唐“死亡谷”事件:巴西圣保罗以南60公里的库巴唐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死亡之谷”知名于世。该市位于山谷之中,六十年代引进炼油、石化、炼铁等外资企业300多家,人口剧增至15万,成为圣保罗的工业卫星城。企业主只顾赚钱,随意排放废气废水,谷地浓烟弥漫、臭水横流,有20%的人得了呼吸道过敏症,医院挤满了接受吸氧治疗的儿童和老人,使2万多贫民窟居民严重受害。在库巴唐及毗邻的桑托斯市等地区,膀胱癌患者的比率比其他城市要高6倍;神经系统(包括脑部)的癌症患病率是其他城市的4倍;另外,肺癌、咽喉癌、口腔癌和胰腺癌的患病率也是其他城市的2倍。数十个在这个城市里出生的无脑婴儿。 四.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1984年12月3日凌晨,震惊世界的印度博帕尔公害事件发生。午夜,座落在博帕尔市郊的“联合碳化杀虫剂厂”一座存贮45吨异氰酸甲酯贮槽的保安阀出现毒气泄漏事故。1小时后有毒烟雾袭向这个城市,形成了一个方圆25英里的毒雾笼罩区。首先是近邻的两个小镇上,有数百人在睡梦中死亡。随后,火车站里的一些乞丐死亡。毒雾扩散时,居民们有的以为是“瘟疫降临”,有的以为是“原子弹爆炸”,有的以为是“地震发生”,有的以为是“世界末日的来临”。 五.切尔诺贝利核漏事件(核泄漏),以及日本福岛发生的核泄漏。 这些震惊世界的污染事件的制造者和影响者不都是我们自己吗。更别提从2011年新起的“雾霾”,记得第一次出现雾霾是我们在读大三时,以前从来没遇见过所以有点措手不及,只知道应该买口罩来抵挡这些让人眼睛发涩的烟雾,也从来不知道这些东西是怎样产生的,是环境问题?还是事故?当时网上曝出了许许多多的猜想,有的观点说有关专家说武汉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丹江口夏收秸秆等生物质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转移;有的则是青山化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论文题目:自然辩证法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学院机电学院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学号SX1605133 姓名张区委 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 2016年12月12日

自然辩证法对科技技术发展的作用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加巨大的贡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不断庞大,作为科学技术变化、发展最高理论概括的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辨证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动的反作用日益凸显,现代科技术日益社会化、体系化和复杂化都使得科学技术必须纳入到哲学的视域中考察,哲学也就是自然对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人工智能的辩证思考 摘要:人工智能自1956 年6月在达特茅斯会议诞生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已渗透到科学技术的诸多领域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环顾当今的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一些纵横交错的哲学问题困扰着每一个智能研究者。本文从哲学的角度研究了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并运用辩证法和意识论进行研究分析,深入分析了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工智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人工智能;自然辩证法;哲学;社会问题 0 引言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自1956 年6月在达特茅斯会议诞生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几十年的发展让其有了许多的进步,并广泛用于机器视觉,专家系统,博弈论,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机器人学等各大领域,并且与人类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 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在生产应用领域使生产力得以飞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各个理论领域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安全性没有得到确切认证的情况下广泛发展人工智能是否是可行的做法,人工智能是否会战胜人类智能,现在还存在广泛的争论。在智能研究领域,一些新的理论成果证明了那些作为指导思想的哲学理论的正确性,这既是科学研究发展的必要,也是哲学本身发展的必要。本文试图从哲学的视角和人工智能发展的科学基础上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系统的比较分析,明确哲学在人工智能中的指导作用,有助于理性对待并且合理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依据。 1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1956年的夏天,由美国达特茅斯大学的图灵奖获得者麦卡锡和明斯基共同发起的会议上,多位来自信息论、神经学、心理学、信息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不同学科的年轻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并探讨和研究了如何用机器来模拟人类智能。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确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出现了研究人工智能的新热潮,同时指引了人工智能科学的研究方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