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政治学科主体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学科主体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学科主体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学科主体知识归纳

高中政治学科主体知识归纳

一、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1.商品的价值量、货币、价值规律; 2.市场经济、市场交易原则、宏观调控;

3.企业经济效益、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4.三大产业(三农问题、第三产业中文化产业的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5.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就业问题;

6.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社会公平;

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重点是消费的反作用)

8.财政和税收;

9.中央银行的职能;

10.世界市场和对外贸易

一.经济常识常见的5个行为主体:

主体一:国家(政府)主体二:企业(经营者)主体三:个人(劳动者、消费者、储蓄者)二.不同行为主体可以联系的知识:

主体一:国家(政府)▲

经济行为: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调节与控制,即实施宏观调控

根据不同的设问角度,应涉及的知识点有:

(一)为什么?——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

在《经济常识》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体现和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4.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缺陷,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5.是实现宏观调控主要目标的要求:宏观调控的目标有促进经济增长(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6.是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刺激经济增长的要求。

7.是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国家——常见经济意义的表述

1.对内的经济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弥补市场的缺陷和弱点,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3)有利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4)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6)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三大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就农业的意义:(有利于)①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就工业的意义:(有利于)①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就第三产业的意义:(有利于)①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②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社会安定。

(7)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改革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8)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对外的经济意义

(1)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加外汇储备,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2)有利于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理顺贸易顺差,促进贸易平衡;

(3)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4)有利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原则,维护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5)有利于加强对外经贸往来,减少贸易摩擦和纠纷,实现互利共赢、共同繁荣。

3.现实意义:(1)有利于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三)怎么办?——政府(国家)针对经济问题应该怎样做(措施)

政府(国家)发展经济的具体措施:

1.就生产问题而言的措施: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

的优化配置;

(4)充分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弥补市场的缺陷和弱点,保

证国民经济平稳、健康、较快的发展;

(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6)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

(7)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2.就分配问题而言的措施: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或劳动者的收入。

(2)(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分配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4)(分配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5)(宏观调控)运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差距,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坚持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实现社会安定。

(7)坚持和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就交换、消费问题而言的措施:

(1)整顿和规范市场交易秩序,使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2)维护消费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

(4)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就科技发展问题而言:

(1)深化改革,为自主创新创设良好环境;

(2)加大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的调节,支持自主创新;

(3)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

(4)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

5.就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1)根本措施是大力生产力、发展经济。

(2)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的环境。

(3)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

(4)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5)依法加强对劳动用工的管理,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四)发展国际经济关系(改革开放30年)

在《经济常识》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为什么我国要实行对外开发,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国参与区域或国际经济合作的理由)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经济全球化要求生产、市场、资本、科技开发与应用以及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才能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进程

(4)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五个可以)

①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③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技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④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⑤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税收收入和外汇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策略)?

(1)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原则;

(2)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3)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

(4)要继续扩大利用外资,优化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5)要妥善处理贸易争端,积极改善贸易环境。

(6)运用WTO规则,维护自身利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主体二——企业(经营者)

经济行为——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和经营(提供商品或服务)活动。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经济常识》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常识》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

企业涉及的知识点有:

(一)就企业的生产活动而言:

1.对内的生产活动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重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只有注重产品的质量,才能将产品顺利销售出去,进而实现商品的价值。

(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加强自主创新,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4)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5)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运用先进科技、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企业应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搞好售后服务,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8)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

(9)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10)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业务素质、遵守职业道德;

2.对外的生产活动

(1)企业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自主品牌。

(4)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巩固传统商品竞争优势,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出口。

(5)掌握和利用国际贸易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原则,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企业——常见经济意义的表述

1.对内的意义(有利于)

(1)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2)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实施品牌战略;

(3)依靠科技、加强管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企业;

(5)以市场为导向,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7)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对外的经济意义(有利于)

(1)扩大对外经济联系,广泛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产品国际化的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2)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主体三——个人(劳动者、消费者、储蓄者)

经济行为:

劳动者——从事劳动活动(创造物质、精神财富)

消费者——从事消费活动(消耗物质、精神财富,满足生活需要)

储蓄者——从事投资理财活动(进行存款储蓄、购买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应涉及的知识点有:

(一)劳动者——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1.权利:①劳动权是公民享有各项权利的基础;②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③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2.义务:提高职业技能、遵守职业道德(必须履行的义务)。

3.维护劳动者权利意义:维护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保障和落实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有利于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新力。

(二)消费者——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消费者依法享有安全权(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利)、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风俗习惯不受侵犯等权利。

2.义务:(1)消费者要增强权利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要懂得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还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三)公民——应自觉树立纳税人意识

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公民应自觉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2.税收是国家组织财主收入的重要途径,为国家实现各种职能提供财力上的保证。

3.每个公民都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享受服务就必须承担义务,作为纳税

人,自觉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体现。

(四)储蓄者——投资行为——存款储蓄、购买股票、债券和商业保险▲

存款储蓄的特点:便捷的投资投资股票的特点:高风险与高收益同在

投资债券的特点:稳健的投资投资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投资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五)公民——劳动者(消费者、居民)常见经济意义的表述

1.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增强权利意识,维护劳动者(消费者、居民、经营者)的合法权利;

3.有利于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意识,自觉树立“纳税人”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4.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5.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竞争意识,促进其素质的提高,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哲学常识哲学常识主要知识结构简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

辩证唯物论

(唯物论)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

联系的观点

(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2、因果联系

3、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发展的观点

(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3、发展的原因(内外因)

4、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

5、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

矛盾的观点

(矛盾分析法)

1、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2、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

3、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5、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6、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认识论

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

3、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4、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历史唯物主义

(人生观、价值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反作用社会存在)

2、正确的价值观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

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实践的主体。

三、政治常识

一、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

二、在政治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是什么?”时,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必须切实履行好政府的职能。

3.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①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

②是政府某种职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公共服务)的内在要求。

③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的需要。

④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

5.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必须依法行政。

6.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

二、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政治生活)

在政治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时,都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政府必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政治职能);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经济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文化职能);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4.政府必须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

5.政府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6.要树立政府的权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凡涉及国家社会(国际关系),一般应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1、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3、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5、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

7、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9、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致力于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新秩序,努力营造有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定环境。

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做某事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党”为何做某事。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从以下知识考虑:

1.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党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这是由党的地位决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4.中国共产党坚持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性。5.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五、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做某事

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3.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6.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六、政治意义(有利于、关系到)

(一)对国家(政府)

1、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树立政府权威;

2、有利于协调人民内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3、有利于发扬民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5、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

6、有利于巩固国防、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

7、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8、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

9、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10、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以人为本;

11、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12、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涉及国内民主政治建设相关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对人民负责);

2.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3.有利于保障人权,真正体现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权和政治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法律保障(依据),转变政府职能;

6.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7.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8.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对执政党

1.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基础;

2.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

3.有利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有利于坚持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5.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廉政建设);

(四)对公民

1.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有利于保护公民合法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

4.有利于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得到保障。

(五)对国际社会或对外交往活动

1.有利于发展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有利于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建立并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4.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

5.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6.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七、民族问题

关于民族问题,一般应从以下角度思考:

1.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新版)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经济生活》复习指南(标示★的为复习的运用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劳动产品不一定是商品,但商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才需要交换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不同商品都有价值,所以才能够按照一定比例相互交换。 2、货币的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 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当贵金属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货币就出现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则需要现实的货币。 3、纸币的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纸币的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广义的信用卡是指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的信用卡是指商业银行信用卡。它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信用贷款为一体。 使用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 5、外汇和汇率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本国货币,说明外币升值、外币汇率上升;反之,说明外币贬值、外币汇率跌落。 人民币升值的利:①人民币升值使中国消费者能够买到价格便宜的进口商品。②人民币升值使企业进口商品可节省一笔费用。③人民币升值使中国老百姓手中的财富更加值钱。人民币升值的弊:①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商品价格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出口贸易更加困难,加大国内就业压力。②人民币升值使外商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购买力受到损失,影响外来投资。③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外汇储备贬值。 ★6、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①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②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③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气候、时间、地域、生产、宗教信仰、习俗等因素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的价格。 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形成买方市场。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形成卖方市场。2、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同样生产条件下生产同类商品的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者普遍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会导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从而使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5、企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少,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企业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同一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较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6、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从单个交换过程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商品的价值;但从一段较长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和商品的价值相符。7、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8、价格变动对人们生产经营的影响(也是价值规律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体现) ①调节生产的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有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当某种商品价格下跌,无利可图时,生产经营者会压缩生产规模。(联系: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价格与供求相互关系使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得到配置)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文科】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4)集合的表示法 ①自然语言法: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来描述集合. ②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③描述法:{x |x 具有的性质},其中x 为集合的代表元素. ④图示法:用数轴或韦恩图来表示集合. (5)集合的分类 ①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②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③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子集 B A ? (或 )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 于B A ?(1)A A ?? (2) A C ?,则B C ?且B A ?若(3) A B =,则B A ?且B A ?若(4) A(B) 或 B A 真子集 A ≠?B (或B ≠ ?A ) B A ?中至少 B ,且有一元素不属于A 为非空子集) A (A ≠ ??)1( A C ≠ ?,则 B C ≠ ?且A B ≠ ?若(2) B A 集合 相等 A B = A 中的任一元素都属 于B ,B 中的任一元素 都属于A B ?(1)A A ?(2)B A(B) (7)已知集合A 有(1)n n ≥个元素,则它有2个子集,它有21-个真子集,它有21-个非空子集,它有22-非空真 子集.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 名称 记号 意义 性质 示意图 交集 A B I {|,x x A ∈且 }x B ∈ (1) A A A =I (2)A ?=?I (3)A B A ?I A B B ?I B A 并集 A B U {|,x x A ∈或 }x B ∈ (1)A A A =U (2)A A ?=U (3)A B A ?U A B B ?U B A 补集 U A e {|,}x x U x A ∈?且 ()U A A U =U e2 ()U A A =? I e1 (1不等式 解集 ||(0)x a a <> {|}x a x a -<< ||(0)x a a >> |x x a <-或}x a > ||,||(0)ax b c ax b c c +<+>> , ||x a <看成一个整体,化成 ax b +把 型不等式来求解 ||(0)x a a >> (2()()() U U U A B A B =I U 痧?()()() U U U A B A B =U I 痧?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政治基础知识归纳(必修)

高中政治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1、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商品只存在于流通领域。 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一般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对立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拥有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转让)商品的使用价值;消费者要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让渡(转让)商品的价值。 2、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除了价值尺度使用观念货币外,其他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与流通手段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只有两个环节即商品——货币,货币——商品仍然是商品流通。。 3、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正在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具有: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贵金属在流通中因磨损而流失的优点。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会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发生。 通货膨胀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两者的共性是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共给不平衡。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或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的价格水平÷货币的流通次数)。 4、外汇 外汇是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外币(纸币和铸币)、外币有价证劵(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股票)、外币支付凭证(票据、银行存款凭证)等。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100单位的外币能兑换更多的本币,则说明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 汇率和币值成正比。 本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吸引外资,能提高本国企业居民的国际购买力、不利于本国扩大外需,能提高本国国际地位、会加大本国的国际金融风险。本币贬值则与上述情况相反。因此,必须保持币值的相对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这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信用工具 信用卡、支票是经济往来中经常使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

最新高中文综知识点总结资料

第一节自然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洲。亚洲大部分在东西半球中的东半球,南北半球中的北半球。 2、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为白令海峡。 3、亚洲分为六个地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 4、亚洲最大的平原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最大的湖泊,且为咸水湖的为里海; 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为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半岛为阿拉伯半岛; 世界最大的群岛为马来群岛;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为喜玛拉雅山;世界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 世界最高的高原为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为死海 5、亚洲地势特点;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 6、亚洲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广布的特点。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人口稠密区是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亚洲大小民族有1000个左右,人口最多的是汉族。 2、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是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 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邻土有四个大岛及附近小岛屿组成,其中最大的为本州岛。日本附近著名渔场为北海道渔场,著名的山峰富士山为火山,日本的国花为樱花。 2、日本国情为地域狭小,资源贫乏,依靠进口原料与能源形成了加工贸易为主的发达经济,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3、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气候为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由于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和地震。民族以大和民族为主,日本文化为典型的东西方文化兼容。 4、① 北海道岛,②四国岛,③本州岛,④九州岛,⑤东京城市,⑥横滨城市,⑦名古屋城市,⑧太平洋,⑨日本海。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名称是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第二节东南亚 1、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上。 2、东南亚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东南亚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油棕、椰子和焦麻产地,有‘世界油王’之称得为油棕。 3、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地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中南半岛地形分布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其中,中南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 5、东南亚居民大多是黄种人,其中华人和华侨占了一定比重。中国人旅居国外并取得所在国国籍的称华人,保留中国国籍的称华侨。中国华人华侨最多的省是广东和福建。专业化和机械化,形成农业带,主要农业带有玉米带、小麦带和乳畜带。需进口热带农产品。山东南面,生产硅片著名。美国首都华盛顿,最大城市纽约,火箭城休斯敦,汽车城底特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国。 第三节印度 1、印度位于亚洲南部,中国西南面,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耕地面积为亚洲第一。印度人口增长过快,目前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 2、印度地形分布特点:北部为喜马拉雅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高中政治学科高考知识点总结(强烈推荐)

必修一《经济生活》知识总结 1.货币的内涵 (1)商品的含义和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所以,货币是商品经济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需要现实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纸币:由国家(或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会引起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反之则出现通货紧缩。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和工具: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信用卡、支票等是经济结算中经常用的信用工具。 ①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能减少现金的使用,使消费更加简单、方便、高效、安全 ②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在我国主要分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两种。 (2)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包括:①外币、银行存款等外币支付手段;②股票、债券等外币有价证券;③其他外汇资产。 (3)汇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通常用100单位外币能兑换多少本币表示。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对内为物价稳定,对外为汇率稳定),能让人民生活安定,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价值规律 (1)价格的含义:价值的大小叫价值量,价值量用货币表示叫价格。 (2)影响因素: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处于买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处于卖方市场。 ②价值(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间接因素:气候、时间、政策、宗教、习俗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④其它因素:货币的发行量(过多,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 国家经济政策(利率、税收、价格政策等)。 (3)价值规律: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普通商品(耐用品):价格上涨,需求量下降,生活水平降低;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总结

原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互为逆否 互 逆否互 为逆 否否 互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 (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 2 (三)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 3、“或”、 “且”、 “非”的真值判断 (1)“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 的真假相反;

(2)“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6、如果已知p ?q 那么我们说,p 是q 的充分条件,q 是p 的必要条件。 若p ?q 且q ?p,则称p 是q 的充要条件,记为p ?q. 函数 知识回顾: (一) 映射与函数 1. 映射与一一映射 2.函数 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二)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 1,x 2, ⑴若当x 1f(x 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4. 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2 212221212 2 2 22121) ()()(b x b x x x x x b x b x x f x f x ++++-= +- += -)(

高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必须具备的条件:A、必须是劳动产品。B、必须用于交换。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产生: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货币产生。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原因: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的基本职能:流通手段,需现实的货币,价值尺度,只需观念上的货币。 3、金属货币与纸币

区别联系 货币货币是商品;货币有价值;货币有五种职能;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纸币是价值的符号,纸币由货币发展而来;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纸币纸币不是商品;纸币没有价值,有使用价值;纸币只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所代表的价值)。 注: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含义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上涨。物价总水平全面地持续地下跌。 表现需求旺盛,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经济过热。需求不足,物价下跌,纸币升值,经济衰退。

本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多。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流通中的纸币量过少。 成因纸币发行过多;社会需求旺盛;成本上升等。纸币发行过少;社会需求不足等。 影响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但通货膨胀使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和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短期内适度的通货紧缩使得纸币升值,物价上涨,居民的购买力增强,给居民带来实惠。但从长远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措施紧缩型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发国债、减少财政支出); 紧缩型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发行量)。扩张型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 扩张型货币政策(降低存贷款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发行量)。 5、结算有哪两种方式?结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及优点是什么? 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帐结算。

高中政治全套知识点整理

高考政治全套知识点总结 必修1经济生活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量*价格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2)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5)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货币流通次数货币流通次数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压力; (6)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6、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7、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9、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0、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 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 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1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高中政治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一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必然性: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③意义: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②内容: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③意义: 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④原则: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1、含义: 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②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初高中各学科知识点总结及口诀汇总 珍藏版

高中各学科知识点总结及口诀汇 总 语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口诀 中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口诀 高考语文:语言运用解题歌诀 高考语文:语文基础知识考点歌诀 数学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记忆口诀 高中立体几何学习记忆口诀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 英语 常用英语谚语100条 高中英语语法口诀 高中英语:语法学习记忆口诀初中各学科知识点总结及口诀大 全 语文 中考语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语文名人名句大集合 初中古诗文中考必背知识点初中学科之语文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数学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学科之数学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英语 初中英语常见谚语 初中英语词组总结

高中英语:介词运用记忆口诀高考英语阅读题解题口诀 高考英语短文改错口诀 物理 高一物理:知识点理解记忆口诀高二物理:知识点理解记忆口诀高中物理:电学知识记忆口诀高中物理:基础知识理解记忆口诀 化学 高中化学口诀完全版 有机化学基础 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高中化学记忆口诀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记忆口诀 高中化学:实验操作知识点记忆口诀 生物 高中生物口诀大全初中学科之英语知识点巧记口诀大全 物理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顺口溜”总结 初中学科之物理知识点记忆口诀 化学 常见化学物质俗称大全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1 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2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1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2 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考点总结

高中生物:知识要点理解记忆口诀 政治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速记口诀高中政治:哲学要点学习记忆口诀 历史 高考历史:历史朝代歌诀 高考历史:古代文化记忆口诀高考备考:中国古代史记忆口诀中国历史:科技文化主要成就歌诀 地理 高考地理雕虫小技:口诀记忆法高考地理:基础知识记忆歌诀高考地理:系列知识要点记忆口诀文综资料稳过270分 高中各科学法记忆口诀 美术初中学科之化学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政治 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学科之政治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历史 历史中考知识点汇编 初中学科之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地里 初中学科之地理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生物 初中学科之生物知识记忆口诀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较全)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 一、货币 1、商品 ⑴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⑴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⑵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职能 ⑴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形式: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形式:现实的货币 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③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 ⑴内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⑵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5、纸币 ⑴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 ⑵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⑶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货币 7、货币的发展: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结算方式 ⑴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2、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⑴信用卡:①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⑵支票:①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4、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⑴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⑵★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⑴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⑵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2、价值决定价格 ⑴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⑵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⑷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 ⑴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⑵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1、哲学和时代的关系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容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 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联系、矛盾与发展 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7、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8、创新的作用 推动了生产了的发展(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预测2020高考文综选择题知识点归纳

预测2020高考文综选择题知识点归纳 高考文综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四大关系 在备战高考(论坛)的最后阶段,如何突破反复记忆却对知识理解不到位的难题?哈尔滨市第九中学历史组组长李营老师告诉考生,处理好四大关系,临阵磨枪也一样有效果。 以教材为根本,强化主干知识。有的考生片面认为,复习历史看不看教材都一样,因此在复习中丢掉了基础知识,一味追求所谓的“母题”和押题解题窍门。实际上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能力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一切的根本在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因此高考复习应始终坚持以考纲为指导,以教材为根本的策略,强化对主干知识的全面落实。 以旧为主,以新为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广,2009年高考作为旧教材的落幕之作必然在原有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更多融入新课标的理念,近两年全国文综历史试题都明显地看出这一变化。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原则上应以旧教材通史知识为主,同时适当运用新课标理念来理解旧教材的内容。 如政治文明历程中,关于新中国政治建设部分,要求掌握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特色。该内容在旧教材被安排到不同章节里,考生缺乏整体认识,依据新课标的设计观点,在复习时可以适当进行整合重组,提高认识。 热点专题与基础知识的关系应以热点带基础。热点专题复习要关注三大类热点:周年热点(如建国60周年)、时政热点(如金融危机)、长效热点(如三农问题)。同时,紧扣热点,联系古今中外相关历史知识点进行整理,建立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做到以史鉴今、与时俱进。 坚守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在平时复习中要强化材料型试题的练习力度,训练自己能有效地从各类材料中获取信息,尤其是在历年各地高考真题的训练中去体会解析材料型试题的规律,同时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史方法,客观认识评价历史。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

高一政治必修二重点知识归纳汇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框题一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真实、广泛的民主 (1)国家: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民主的优点:广泛性(表现在广泛的民主权利和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4)新型的专政: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意义) (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P7)(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新内容(包括: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良好的国内和国际环境;重视法制建设,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发展人民民主,加强民主制度建设。) (4)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件正义的事情 框题二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1、神圣的权利庄严的义务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③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2、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准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旅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准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表现在三个方面: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权利是义务的前提,义务是权利的基础)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要求: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我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