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年级培养学生写“农村资源习作”的尝试——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经验

中年级培养学生写“农村资源习作”的尝试——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经验

中年级培养学生写“农村资源习作”的尝试——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经验
中年级培养学生写“农村资源习作”的尝试——浅谈我的习作教学经验

何英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是一块薄弱之地。学生“怕”写:对农村丰富的写作资源视而不见,生活单调、枯燥,资源匮乏,无表达的冲动和交流的愉悦感。教师“怕”教:教师为考而教,作文教学模式僵化,不知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实,农村地区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如何正视农村资源特点,帮学生找到丰富的习作活水之源呢?

一、“农村资源习作”的设想

笔者从农村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努力培育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结合本地农村资源,紧扣语文S版三年级单元习作训练,找准农村资源与教材的切入点,笔者精心设置了四个系列的专项训练内容。

(一)童乐美食:1.体验开心的童趣游戏;

2.品味鲜美地方小吃。

(二)田园风光:1.夸夸我家的——;

2.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

3.瑰丽的植物。

(三)农村新貌:1.留恋纯朴的家庭生活;

2.注目特有的劳动场景。

(四)乡村民俗:1.歌颂农村的新风尚;

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

通过四个系列的课程目标内容,笔者努力让丰富的农村资源走进小学生习作,让小学生在生活体验中,发现农村的美,爱农村,爱家乡,爱身边的人,人人成为农村资源“小写手。”

二、“农村资源习作”的具体探索

(一)亲身体验,享受“童乐美食”的趣味

学校是农村学生的乐土,学生可以在这块乐土上自由自在地玩乐,于是,笔者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游戏、班队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结合教材《吹泡泡》一课,当学生沉浸在冰心奶奶的“吹肥皂泡”的游戏中时,笔者进行了“童乐”的习作训练:体验开心的童趣游戏。在学生的日记和习作中,出现了学生平日常玩的“跳皮筋”“跳格子”“斗鸡”“老鹰抓小鸡”“抛石子”“捉迷藏”“赛跳绳”“拔河”“转陀螺”“踢毽子”等让他们快乐的开心童趣游戏,还有学校组织的识字大比拼、词语超市、泥塑、纸工、书法、绘画等众多的兴趣活动项目。让学生玩得尽兴,说得自然,写得愉快,让学生的生活时时处处都洋溢着“童乐童趣”。

学生的家庭就是一个劳动实践基地,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滋味,这不仅储备了习作素材,更锻炼了他们的品格。为寻找地方特色,品味当地美食文化,笔者特意进行了“当地美食”大比拼:“东陂腊味”“东陂水饺”……学生的习作色、香、味俱全,“美食美味”让读者都要流口水了。

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才能言之有物,写出有声有色的习作。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又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引活了习作中农村资源的活水源头。

(二)激发兴趣,陶醉“田园风光”之美丽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可爱的家禽、青翠的群山、甘醇的泉水、清新的空气、飘香的果园、憨厚的村里人……都是学生习作的丰富资源。

教学《蜗牛》-课,当学生被坚韧、不放弃的蜗牛所吸引时,笔者所进行的“夸夸我家的——”习作训练,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据农村的小鸡、小鸭、小猫、小狗、猪、牛、羊等家禽、家畜的样子、生活习性,进行了围绕动物的习作练笔。学生们猛然发现,原来身边的这些动物们,有那么多值得观察、记录的特性和带给自己的快乐、感动……

当学生沉浸在《庐山的云雾》中时,笔者立即将学习的视角引入孩子的生活,进行“欣

赏优美的自然风光”的习作训练。通过展示学生的绘画“我的家乡风光”,重点介绍在广东省颇负盛名的旅游景点“连州东陂地下河”,让学生体验家乡美,发现家乡美,写出家乡美。

学了《柳笛和榆钱》-课,笔者进行了“瑰丽的植物”的训练,学生笔下农村的桃花、水稻、油莱、莲藕、桑地、麻田……各具风韵。随着农时变化,笔者指导学生注目一幅幅特有的劳动场景图:秋收图、种植图、养殖图等,及时进行“注目特有的劳动场景”的训练,更点燃学生对这种熟悉场面关注的火花和写作表达的冲动。

(三)活动发展,沉浸“农村新貌”的自豪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另一重要天地,家庭生活中也有丰富的作文材料。学了《锡林郭勒大草原》-课后,笔者进行了“留恋纯朴的家庭生活”的习作训练。教师要求学生在家庭里开展与家长经常性的对话活动,如“我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我告诉爷爷(奶奶)的心里话”“我与同伴的秘密”等;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观察“我的家”“我家的成员”“我和比童年”“家庭生活照展”或“我为家庭作贡献”。通过以上的形式,促使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关心家庭,关爱亲人。

新农村建设又是农村资源习作的极好素材。我们带着学生参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养殖专业户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教学《父亲、树林和我》-课,笔者进行了“注目特有的劳动场景”的习作训练,“洗衣”“捞鱼”“割禾”“摘菜”“做饭”等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在学生的习作中随处可见。笔者又引导学生注目农家新居、乡村水泥路、公交车进村、网络进家等进行“歌颂农村的新风尚”的习作训练。学生有的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有的从门前修的新路说起……学生在新农村建设的变化中感受到振奋,继而产生了强烈的表达欲望。

(四)任务驱动,感受“乡村民俗”的纯朴

“大课堂(社会课堂)是小课堂的延伸和发展,是学生发展与创新的广阔天地。开辟大课堂应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了解社会,体味人生,学语文,用语文,求发展,求创新。”在“歌颂农村的新风尚”和“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的习作训练中,笔者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东陂的圩日、三月三的来历;东陂抗日英雄冯达飞的事迹等活动。这些活动是学生所喜闻乐道的,从中学生体验到浓浓的乡情亲情和劳动人民的朴实情怀,进而不由自主地赞之于笔端。

“童乐美食”再诱人,“田园风光”再醉人,“农村新貌”再吸引人,“乡村民俗”再感动人,如疏于动笔,丰富的农村资源、纯真的童言挚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流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者除了认真指导好学生的单元习作外,要求学生人人有日记本,天天动笔墨,培养学生“多观察、多读、多写、多积累、多揣摩”的良好习惯。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许新兰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许新兰 发表时间:2017-04-24T17:04:18.350Z 来源:《文化研究》2016年12月作者:许新兰 [导读]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的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从小打好语文基础。 梅州市五华县潭下镇中心小学广东梅州 514463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展开了探讨,从农务的角度出发,将语文课堂的教学与务农相结合,详细分析了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并给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提高效率 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的教育,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使学生从小打好语文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小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让农村小学生爱上语文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呢?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教材,走出传统的语文教学误区,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这样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发挥了主体作用,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下面笔者根据多年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谈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1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 虽然新课改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面临各种不足和困境。 1.1课程较为枯燥,学生没有兴趣 小学语文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习一些生字词,掌握基本的阅读写作能力,后者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现阶段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教师带领着学生机械地反复认识生字,在教师设定好的情景中,阅读教师选择的文章,写作的时候也是固定模式的几个题目。这样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心智尚未发育完全,比较倾向于游戏而不是枯燥的学习。所以单调的情景设置很难让他们找到学习乐趣,而且他们阅历的缺乏也让他们很难写出较为重视个人经历和情感的作文。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花费多于标准的时间也收获不到理想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无法提升。 1.2 硬件设备不足 农村地区的课堂虽然近几年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而有所发展,但是在硬件设备上仍然比不上城市地区的学校课堂。单就辅助设备而言,城市地区的学校近几年已经普遍装备上了多媒体和放映设备,在课堂上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和放映设备给学生播放影音来辅助学习,也可以使用电子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后学生的复习。辅助设备大大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也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和快捷,因此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农村地区很难普及这些硬件设备,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板书,学生也需要时间记录和 整理笔记,这些都拖延了课堂的教学速度。而且写板书和抄笔记的时间常常会打乱教师的授课节奏,延长学生的激情时间,对于普遍缺乏耐心的小学阶段学生而言,教师撰写板书和抄笔记的时间很容易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2 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1 转变教学观念 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一方面,要改变以分数为主的教学目标。小学教育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还有让学生通过学习丰富知识、提高素质,获得成长中所应具备的品德和能力。语文学习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语文学习渗透到生活中。教学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语文教学除常规的识字、阅读、写作等任务,还应该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正所谓“教书育人”,教书和育人都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农村小学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教书、不育人的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辨识能力,通过语文教学强调德行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促使学生积极传承中华美德,明确人生的方向。 2.1 改革教学方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然而农村地区的传统教学方式普遍比较单一乏味,学生对语文学习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不能自觉主动地学习,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式,以便收获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难以掌握知识、获得成长。要想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为语文课堂创造更加活泼和谐的氛围。 (1)从学生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在现如今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在进行课堂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处于不完全发展水平,这就要求老师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生活泼好动,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诱导将他们的活泼性转化为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小学语文S版面六年级《太阳与士兵》一文中,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在情境教学中,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前准备充分,认真备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作为传道解惑的核心,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本教材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介,在语文课堂中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前对教材进行充足准备。这首先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对语文教材进行详细筛选,选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使所选教材紧扣文章内容,并且在与课本内容息息相关的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其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还应该设计好课堂教学时讲课的流程,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往往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一个过程,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注意所讲内容浅入深出的衔接,使所讲内容环环相扣。在备课时还应该注意教学方式的选取与设计,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幻灯片、相关视频的播放等。优质的备课准备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加强沟通,优化课堂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具有重大作用。这就要求教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路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路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学会观察、体验生活从实际生活中取材的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比如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要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使他们从小就懂得在这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特别是山区的孩子课余活动丰富多彩.例如春天山清水秀的农村到处绿芽压枝头繁花似锦绣的美丽景象;夏天孩子们喜欢到小溪里捉鱼、游泳;到了秋天便是一派丰收繁忙的景象热闹非凡;冬天又是另一番别样的沉静之美.这些农村特有的景象都是农村小学学生能亲身感受的真实内容.教师可以“陪同” 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观察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学生观察后向同学、老师说一说或在日记中记下观察的感受.这些内容生活味道浓厚真实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感从而激发写作兴

趣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没有感受可以抒发而是能使作文言之有物能写出真情实感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有了写作兴趣和观察能力学生就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 二、培养学生运用规范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避免用方言表达而是用规范的书面表达尤为重要.农村低年级小学生的语言功底还比较薄弱有时候分不清方言口语和中文规范表达的差异在写作过程中易出现混淆的情况.如笔者曾批改过的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日记他是这样写的:“今天我放学回到半路落水了!”笔者阅到此处大惊失色以为他掉进水里了赶紧往下看一看才知道原来他想表达放学路上下雨了.在笔者所在的乡村方言里“落水”即“下雨”之意.还有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因私自到河里游泳被罚写检讨他在检讨书中写道:“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去洗身了”. 其中的方言“洗身”与普通话的“洗澡”、“游泳”同义.他这么写就有保证永远不洗澡的意思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规范语言表达是基础.其次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遣词造句是写作的奠基石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 1、是用词准确。 2是句子完整.就要求学生要理解词义理解词语表达意义明确词语的运用范围分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培养造句

最新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 作文,是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作文是学生各种知识、 各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一个人要想写好文章,不但要有自己的认识、见解和情感,还要掌握足以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和方法。通过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学段使用 的词语是“写话”,而第二、三学段把“写话”改为“习作”,说明从三年级上学期开始,学生要系统地学习习作了。第二学段的“习作” 既承接了第一学段的“写话”,又为第三学段的“习作”打下基础,是学生习作起步的重要阶段。所以对三年级上学期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教师的习作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小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或叙写不生动,或缺少条理,或 描写无着落点,或对事物的体验不深,或缺少细节的描写,,有的学生读了很多书,但写作能力却并未得到提高。这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以下是我校中高学段学生完成片段习作的的情况: 【片段一】我们一人一个蓝子,走进草莓地里开始自由摘草莓了。我 走过了一个大大的箱子,跑回来左看看又摸摸的,我和妹妹摘了一个长长的草莓看起来,最后妹妹摘得最多,妈妈第二,我最后。——四 年级《摘草莓》 【片段二】今天我和朋友们一起玩,我们玩钓鱼。我们拿起鱼杆和鱼 钩和鱼食就出发了。我们放好鱼杆就去玩了。后来回来什么也没钓到,我们知道自己错了,就马上改了过来。我们又钓了起来。后来我高兴

地回家了。——五年级《钓鱼》 【片段三】我们先分两队,后再玩一对,黄队一队,红队一队。我们 开始了,我看着球,我一下子就提到了球后一踢,球飞向了黄对的护 门员,他没有捉住。——五年级《足球》 从这三位小学生的习作片段,我们不难发现片段中有多处出现了语病、错别字,而且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词语和表现手法,语 句干涩,毫无生气,似在记一本流水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们的教学理念和行为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部分老师(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对单元习作教学的方法还是“涛声依旧”,重复“昨天的故事”,以致于学生在片段写作知识的掌握和方法的运用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令人担忧。反思往日的单元习作教学,我们应该不断地叩问自己,哪里出了问题?教师还是学生原因? 那么影响小学生习作片段描写不生动的原因有哪些呢?若从习 作教学过程来归因的话,我认为这种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学得枯燥无味 这突出表现在以下三点: (1)要求不明确,心态显虚浮 第一学段“写话”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可从第二学 段开始,单元习作和考试题目都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学生还是依照“写话”的要求进行“习作”,导致习作内容与习作要求相距甚远。无论是课堂作文、回家作文,或是考场作文,往往都是不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分析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北东丈小学课题组 我校课题组经过两年的实验和研究,总结和探索出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家长要配合,给学生创造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条件 在我们的各级教育部门,经常会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或比赛,家长也很重视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但我们不重视培养孩子了解自然,研究科学的能力,导致我国艺术人才很多,科学人才却很少,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很多人才发现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很少,动手操作能力很差。 比如植树,在每年的植树节时我们只是组织很多成年人去植树,而给孩子创造了解植树的机会很少,导致在教师教了植树知识后,学生对植树还是停留在模糊状态,并不知道怎样去植树,也不知道一棵树它是怎样长大的。我想,学校在每年绿化校园时,可让学生参与一些种树的具体操作过程,或是家长可带孩子在节假日去参加社会上的植树活动,农村的家庭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房前屋后种一些花草树木。有了亲身体验,学生自然能了解怎样种树,感受到种树的乐趣,树的美感,也会发自内心产生保护树木的感情。这样,就不是让老师去给学生灌输怎样保护花草树木的生硬道理,那么,也就让学生从小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又如,在教学生写桥,写游记这些作文时,教师可与家长联系好,由家长带孩子去看桥,去游览。让学生到现场去感受,从而在家

长、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真实的文章。但是,只有一小部分家长们能在游览,参观时做到给孩子讲解景物的历史,和孩子讨论游览的感受,而大多数家长只是带孩子游玩,孩子回来后对于他去过的地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生活在农村的家长因为经济拮据或是因为生活的忙碌就更谈不上到外面的世界去启迪孩子的智慧了,致使农村部分学生缺乏这些方面的生活体验,从而在写这些作文时难以下笔。 对于从网络上查资料,家长缺乏指导孩子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在一次调查中,老师让学生从电脑上查找为什么地球有吸引力,而飞机却能在天上飞,不被地球吸引。在一个班上,有10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可是只有一个孩子查到了资料。究其原因,是家长重视的程度不够。有些大一点学生的家长因为担心孩子玩网络游戏,不允许家里的电脑联网,更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对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正确认识,科学引导,让电脑成为孩子学习的好工具,使其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广泛,视野更广阔。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长孩子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能跟上现代科技的步伐,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 二、留给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充沛的精力,让他们去观察、去了解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为了应对考试,为了考上大学,学生从小不得不埋头于题海战术,补课,上晚自习,对身边的事物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观察。而我们的很多老师也是整日在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攀比考试成绩,却没有去研究怎样把课本与现实结合,让学生去认识自然,认识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及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作文教学整合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2009年6月我们制定了一份《小学生作文现状调查问卷》统计表来调查本校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并辅以座谈会的形式,以便进一步了解学生作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校三年级学生作文学习现状比我们预想的还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 1、作文缺乏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而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兴趣不浓,不太喜欢和不喜欢上作文课的学生三(1)班有有33人,三(2)班有32 人,占学生总人数的69.9%,不太喜欢写和不喜欢写作文的三(1)班有35人,三(2)班有34人,占学生总人数的74.2%。 2、学生缺乏习作素材 在调查中,针对“在作文中,你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三(1)班有20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三(2)班有17人选择缺乏习作素材,学生对于写作言之无物这这是造成学生作文虚假现象的的主要原因。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也云:“夫立言之要在于有物。”我们知道,学生害怕写作文,说是没东西好写,其实也就是缺乏材料。这从调查中“如果作文内容自己没有切身感受,你会选择——”三(1)班的学生有27人选择虚构,三(2)班的学生有28人选择虚构这个答案体现出来。 3、作文训练形式单一 在调查中,针对“平时老师出的最多的作文命题形式——”三(1)班和三(2)班的所有的学生都选择了全命题作文。虽然全命题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习作的方向,但同时也局限了学生的思维,经常采用这种单一的训练形式,往往会扼杀学生的想象能力。 4、作文批改意义的丧失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讲座准)

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品德与社会] 沙县城关第三小学陈依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大家好! 送教下乡就我自己而言,是一次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为此,今天我就以《课堂教学中如何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为题,将自己近年来在品社学科的课题研究(也就是今天汇报的课题)和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些体会与做法分为三个部分向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作个汇报,恳请指教。 第一部分是想汇报一下为什么会想到作这么一个课题研究?主要原因是作为专职的品社教师,刚上这门课程时觉得很难上,没内容上,上得不生动,基本上吸引不住学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那么难在哪里呢? 一是《品德与社会》是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的一门课程。是一门百科全书似的课程。理论上说这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是,实际上一直以来,家长、学生对这门“副科”课程不够了解,导致不够重视。 二是在品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常常是听,是说教,是接受,教学方法单一;教材的编写相对简约,几副图、几行字,教学内容单薄;有的内容一听就懂,没有进一步动手、探究的余地;有的内容年代久远,学生较难领会;有的内容还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专业性,与儿童的生活实际有所差异;有的内容还很抽象,学生较难产生共鸣,学习自然没有兴趣。有时一堂课上热热闹闹,学生有所收获,可是由于缺乏课后的有效跟进与评价,这一点收获和感悟也就慢慢消失了,不能有效地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延伸和内化。 三是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国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前极度的物质贫乏,又经历改革开放后极度的精神贫乏,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主义最具吸引力、最核心的价值观。人们的是非观念淡薄了,教师对有些观点、现象也较难作出有说服务力的解释。专职教师在课堂40分钟的时间里,拿什么内容来教学,拿什么道理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这就逼得教师不得不去联系、寻求、补充教材之外的学生生活中学生爱听的、能听懂的、有趣味性与有说服力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汇报的是品社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一是2011年版的学科课标,课标在前言部分关于课程的设计思路是这样表述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一条主线”即以学生的生活发展为主线;“点面结合”的“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面”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每一个生活领域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在不同年段层次不同,螺旋上升。 理论依据二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其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调研报告 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是培养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语 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生 学习的需要。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了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 学存在的一些误区,并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培 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加强语文阅读教学,是当前 语文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与学 生学习的需要。而当今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开 展?其效果怎样呢?为此,我在平安县平安镇东村小学进 行了实习教学,并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小学六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所以,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阅读教学,并搞好阅读教学。 (二)阅读教学的现状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阅读教学的认识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阅读教学没什么好的方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试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实施 【内容摘要】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在于教育资源的相对落后、教育手段的传统性、学生知识面的相对狭窄,因此导致了教育教学效果低下,对于知识性、工具性、实践性较强的语文教学更是一个瓶颈。虽然,网络、有限的多媒体设备、光盘以及逐年增加的图书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条件,但是素质教育跟不上,仍然谈不上高效。另外,学生学习方法、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培养的缺失,导致学生身心负担加重,何谈“减负”。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 身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一线多年的我深切感受到,农村的偏僻,信息的闭塞,学生接触到事物相对较少,以课本养课,大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的改变步子缓慢,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尤其重要。下面我就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浅谈实施素质教育的看法。 首先,素质教育的实施应当从教师自身开始,教师必须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思想。虽然考试制度暂时还改变不了,我们不得不考虑,但也不能一味的为了应试。语文有着本质和规律,训练学生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才是教学目的,关注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培养学生虚心听讲,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给学生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使学生学习轻松愉悦。 如识字教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教给方法,培养能力。必须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变被动的“要我识字”为主动的“我要识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其教学规律是,首先教会学生汉语拼音,使学生掌握自学字音的工具;其次让学生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独体字,

课堂教学与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2012年第10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0,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10期) Total No .310 收稿日期:2012—06—22 作者简介:姜国玉(197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理工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化学教学法,分析化学。 课堂教学与学生从教能力的培养 姜国玉 (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理工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工作实际阐述了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牢固的专业思想教育、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教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培养;从教能力;实践能力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10—0067—02 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中小学师资的任务,只有 认准培养目标,突出师范特点,才能完成教书育人的特殊使命。这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师院校教书育人的严格性和重要性。 一、巩固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 远大的奋斗目标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从现在的生源来看,进入专科级师范院校学习的学生高考成绩较低, 来到这里也只是为了混个文凭找份工作。本身素质就低加上对所学专业没有热情,怎么能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师范生呢?在接触学生之初即对其进行入学即入教的专业思想教育,在化学课的教学中我把向学生介绍我校的光荣历史和辉煌成就,介绍我校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和优秀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我校有较深入的了解,为学校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而感到骄傲生自豪。激起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同时结合就业前景的分析,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二、抓好师德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更是新思想的传播者,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为人师表的崇高精神,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师德教育。使学生明确教师品德标准。今天的师范生,明天就是教育工作者。只有在学校期间严格规范他们的行为,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 :“教师的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 光,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榜样作用和影响力是最直接的也是无穷的。 三、从基本功抓起,努力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1.书写基本功;2.课堂语言基本功;3.分析学生基本功;4.解读教材基本功;5.引导启发基本功;6.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基本功;7.课堂教学设计基本功;8.组织教学基本功;9.教学评价基本功;10.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功。这十项基本功如果单从教法课上完全掌握并得以巩固提高,因受课时的限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基于此在我系的校级重点课题《基于教师职业的高师理科教学新模式的研究》中提出了所有任课教师都是教法教师的新思路,借以将学生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培养渗透到所有的教学学科,所有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做如下尝试: (一)书法能力的训练 从教授学生开始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从教基本素质的教育。首先重新向学生介绍写好板书的重要性。字是一个人的门面,一手好字是师范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的基本素质。然后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钢楷,期末进行考核;每周写两遍初中教材中出现过的化学方程式;每天10分钟的时间用于粉笔字的练习。笔者坚持每周为学生批改书 7 6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 告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关于农村小学语 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 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 文教师视为“圣经” ,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 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xx 万

字,背诵优秀诗文xx 篇(段)。这是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能力的角度提出的具体要求。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于XX 年x 月,对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语文课外阅读课程的教学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走访、与师生交谈、发放调查问卷和查看资料,对该校开设课外阅读课的情况和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试图探求出有效的课外阅读课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x、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 况; x、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x、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x、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x、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x、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xx 份,回收有效问卷xx 份,有效率达xx.x% ,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农村一线教师,经常进行公开课教学和聆听校内、校外教师的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时间一长,也看出了一些门道,积累了一些看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我就目前农村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一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对课文内容、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的分析比较重视,轻视了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文的内容和情感都是由语言文字承载起来的,语言文字是内容的载体,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然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只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只关注文章的“意”,不关注文章的“言”,学生只得其“意”,未得其“言”,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本位。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学习和品味语言,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运用语言?《燕子》一课的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燕子》一课的最后一节是这样写的:“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一段文字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细细揣摩,便能体味到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为了引导学生体悟这段文字所表现出的情境美,教师抓住“落”和“痕”两个字引导学生品味——师:(故意地)同学们,飞倦了的燕子要休息,应该是“停”在电线上,这里却写“落”在电线上,好像不太恰当吧? 生:我觉得还是“落”字恰当。我们走路停下来用“停”,做什么动作停下来用“停”,而燕子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落”字恰当。 师:燕子不飞了,不是“停”了吗? 生:“落”字还写出了燕子的轻盈,“停”却不能突出燕子的轻盈。 师:听你这样一说,老师明白了,“落”字用得十分恰当。老师还有一个问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给学生一把作文的钥匙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内容摘要:农村孩子怕写作,对写作是谈之色变,无从下手。那么,要怎样去引导孩子呢?那就要教师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材,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走出文本——实现超越,写作创新。把文本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采撷生活中的真情火花,写出富有自己个性的具有真挚情感的好文章。 关键词:教材文本阅读积累引导迁移写作创新 语文散发着墨香,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一谈到写作文,学生是谈之色变,尤其农村孩子更怕作文。没有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同样的也没有不想写好作文的学生。 究其原因,农村孩子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形成了:1 学生大脑里储存的美词、美句、美文较少。心有余而力不足。2学生的懒惰思想,写作文时怕吃苦、怕动脑子。3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长此以往,没有养成文化积淀。 怎样扭转学生写作文时的恐惧、畏缩心里呢?我经过这几年的上下求索,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做法如下: 一、一、走近文本——多阅读,广积累 作文难,缘于学生积累少,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时积累太少。如何引导他们有意识的去阅读、去积累呢?那就充分运用语文教学资源——文本。 文本,即组成教科书阅读部分的最小组成单位的单篇文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文。文本即“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之意(叶圣陶语)。书中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无不是精挑细选的名家名篇。文本就像是孩子们的一位好老师,好向导,让农村孩子足不出户就游览了祖国壮丽的万水千山、众多的名胜古迹,使孩子们领略了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了解气势非凡的《长城》,欣赏了《火烧云》,晚霞的光辉映红祖国的山山水水...... 以文本轴线,生发开去,品相关文章,作家趣事,时代背景,让每一个孩子爱学乐学,从而多阅读,广积累。学校阅览室、社区图书室、农村办公室图书,都给了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诗词歌赋拨动人的情思,让人心旷神怡。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着可以陶冶人得情操,开拓心灵的沃土。一些文学杂志、名着大作、佳篇佳作。以最时尚的信息展示给孩子,激起孩子智慧之花。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以小组比赛的形式开展积累。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2、每两周开展一节美文背诵擂台赛,评出优秀个人、优秀小组,并进行奖励。3、每上语文课之前,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展示两句古诗,一句名言。 三、走进文本——触动心灵,情感共鸣 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须深究教材,紧扣文章,挖掘教材中丰富、深厚的资源,激活学生的情感。语文教学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 严塘中心小学龙玉平 内容摘要: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紧锣密鼓地进行,新的理念层出不穷,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教学方式急需改革。新课程的实施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从知识教学、情感交流、意志培养三个维度去定位。在知识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事实陈述者、“双结构”的衔接者、知识兴趣的激发者、知识价值的引领者;在情感交流中,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共同感受者、成长扶助者;在意志培养中,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于榜样者、训练者。 关键词:师生课堂教学角色定位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作绿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托着鲜花的娇艳。我们经常会思索:我们为什么会成为教师?教师到底扮演的是怎样一种角色?其实,教师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更应该给学生是以 引导,启迪学生心中最美的那一部分。在新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师生关系角色定位的研究背景下,应强化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相融,让教师与学生对各自角色进行合理定位和协调,加强心理与行为的沟通和理解,强化教师队伍的团队合作与创新精神,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与统一,才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有机的课堂教学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更新过程。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意考虑.无论新课程改革如何进行,也无论我们的课堂教学怎样地创新,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始终是主导整个课堂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因素。然而,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各不相同,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惟一来源。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课程的授受来进行的。当然,这里所提到的“授受”并不是指机械讲授和被动地接受,而是指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角色应该因学生所获得发展的不同类别而存在着不同的定位,即教师扮演的每一个具体角色是为了促进学生在某一特定方面主动地发展。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仙女湖区河下小学刘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 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关系 学生终生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阅读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事,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正是我们不懈的追求。但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有些担忧:教师们在上课时过于程式化,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把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归纳了,学会分段,会归纳段意就行了,课堂太注重刻板的训练, 把原本趣味盎然的文本内容上得枯燥无味;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推进, 我们有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没有领悟到位,过度地追求标新立异,使得阅读教学华而不实,丧失了本味。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以下 问题: 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重运用,轻效果”。 现在的课堂多媒体盛行,似乎不用多媒体,就不能体现教师的魅力。随着市教育局“五个一工程”的推进,课堂上多媒体的应用更是 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所有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都借助异彩纷呈的课件将学生带入“有声有色”的境界。其实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作用究竟有多大?明明是需要学生通过文本描述来实现 自我想象、联想、体验与感悟的,却被教师精心制作的多媒体画面同 化到一种认知与体验上去。那种完全用课件的演示取代教师的讲解和 学生的活动,用事先设计的课件演示流程取代学生思维的发展轨迹的 做法比比皆是。课堂上教师使用多媒体这种手段,好像仅仅是为了一种形式,而根本不用去考虑它究竟能产生怎样的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重形式,轻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就 出现一些极端,一上课就合作,一学习就探究,。这种教学行为只是 僵化理解合作学习,片面追求形式。如一位教师在上《四季》一课时,让学生根据喜好按四季分为四个小组。结果大多数学生坐到春季、冬季的小组里,而夏季、秋季的两小组寥寥无几。学生小组汇报学习结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吴洪刚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吴洪刚 学生怕作文,尤其农村学生更怕作文,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 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城市小学生与农村 小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相较于城里学生而言,他们生活中 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社交能力更无法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眼界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 匮乏,对于这些困境和现状,相信每一个在农村从事过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更多的体会。笔 者在农村小学担任语文教师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在作文教学中花了不少心智,可谓煞费苦心 而收效平平。从前每次在学生作文前,从选题到开头结尾,从遣词造句到谋篇布局,每个环 节都指导得有板有眼,滴水不漏,可最后换来的还是学生干巴巴、令人沮丧的文字。在一次 次失望和无可适从中我开始反思我所运用的指导方法是否最适合我指导的对象,其得到的答 案也是肯定的,一般的作文训练方法,运用在农村学生身上,必然要碰壁的。那么如何做到,既能够立足现有作文教学理论和成功方法的同时,又能够在这些理论和方法中寻求突破,走 出一条更有助于提高农村学生作文水平的训练方法,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 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在此将本人经验提出与大家交流。 1.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 段等 1.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 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 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 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1.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 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 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 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 出来。 2.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 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为 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 出来。 3.题材拓展,农村娃也可写城市事,国家事 笔者在网上曾研读过一篇题为《农村作文教学的困境与出路》一文,作者提出的作文题材出 路就是:写农村景色、写农村语言、写农村生活、写农村变化。乍看上去,似乎是些不错的 点子,可仔细想来,难道农村学生的作文只要把农村的一切写好就大功告成了吗?现阶段在 整个教材普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形势下,必然要求农村孩子的作文也能写、会写除农村以外 的事物。可农村孩子生活中接触的新鲜事物少,眼界狭小的的客观事实,成为阻碍学生作文 题材丰富性,多样性的最大颈瓶。怎么办?思来想去,农村孩子最热衷的事情莫过于就是看 电视,电视成为他们了解外界的唯一窗口,而新闻的价值也许正是我所寻求的拓宽学生作文 题材的最好出路,并且笔者也的的确确为这个所谓的“新闻引路”构思摸索了近四年时间。 首先,培养学生关注新闻的热情。经常利用班会,自习课等时间,开展“会声会色说新闻”、“新闻小博士”等活动,而到了高年级后期,还增加了带有评议性质的“今日新闻之我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密切了新闻和学生间的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视野。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对于农村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 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二、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包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

××”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不管是生离的,还是死别的)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瑞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跟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注重作文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裨益。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