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困境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困境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困境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困境

63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困境3

吴友军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北京 100875 空军航空大学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研究中心、社会科学系 吉林长春 130022)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862(2008)04-0036-04

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发展历史上,霍克海默起到了重要的开创和奠基作用。20世纪30年代,他为社会批判理论制订了纲领,规定了方向。不论是在德国或西欧,还是在二战流亡美国期间,在20世纪30到60年代之间,社会批判理论始终都保持了霍克海默制定的原初纲领和方向,鲜明地展示着原初的理论特色和思考维度。“批判理论代表一种新马克思主义方向的声望,主要奠基于霍克海默在30年代的文章中对批判理论的阐述之上。”[1]随着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哈贝马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社会批判理论应该超越意识哲学范式而促成语言学转向,近年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霍耐特教授的著作表明,社会批判理论在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方面有广阔的发展余地。这些都促使我们对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问题进行新的认识,以便对其理论发展有一个深入的把握。这是理解和把握法兰克福学派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质的重要视角和方面。

一 霍克海默与卢卡奇、柯尔施

目前,学界一般都认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史上,从卢卡奇到柯尔施,到葛兰西,再到霍克海默以及其他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应该具有理论渊源和承启关系。其实,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思考直接承续着卢卡奇和柯尔施,而霍克海默也无疑受到了卢卡奇和柯尔施的直接影响。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草创之初,研究所主要负责人韦尔组织的第一件事就是1923年夏季在图宾根的伊尔梅瑙举行“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工作周”。会议的大部分时间用来讨论柯尔施尚未出版的手稿《马克思主义和哲学》[2],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早期著名成员维特夫认为,虽然柯尔施并未成为研究所的正式成员,但他确实参加研究所的讨论并偶尔为其出版物写评论。在研究所初创期,柯尔施是一个重要人物[3],而卢卡奇的影响则更大。“如果没有卢卡奇的著作,西方变异的马克思主义所写的许多著作就不会统一起来。无论作者本人后来对《历史与阶级意识》如何,但对他们而言这是一本开山著作,如本雅明所承认的。阿多诺在后来许多关于卢卡奇的文章中也认为他的批评基调具有普遍意义,即第一个认真研究异化这一重要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或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分析的关键;……无论此后的岁月中他们如何因异议而分离———他们是真诚的———研究所和卢卡奇都是在一个共同的传统中讨论着相似的问题。”[4]此论颇有见地。对于霍克海默来说,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都是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的最有影响的著作。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次被发现,其人道主义倾向引发了重新焕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生命的希望,使霍克海默及社会研究所的

3 本文为200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困境和出路”(05CZX002)的阶段成果,并受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年轻思想家们相当兴奋。正是在此基础上,霍克海默开创了以人道主义批判维度为主旨的社会批判理论即法兰克福学派。

卢卡奇、柯尔施的研究针对的对象都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实证化、教条化和意识形态化倾向,霍克海默的起点与这些批判是相同的,而且其批判方向也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霍克海默也是沿着卢卡奇的社会历史辩证法的一个重要方面———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柯尔施对人的主体能动性的高扬的理论方向前进的。霍克海默将这种批判和反思大大推进了。霍克海默并没有仅仅满足于恢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性本身,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正统”马克思主义并非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理论样态,而是传统理论的普遍表现。传统理论是以笛卡尔的方法论为基础的、西方引以为豪的正统理性理论,其中特别是数学,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整个笛卡尔哲学就是数学思想的普遍化。传统理论的实质就是非反思的科学化的知识性理论。传统理论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实证化、教条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真正理论背景和根源。由此,霍克海默已不仅仅是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思和反拨,而是转入对传统理论的批判和对批判理论的建构上来。在1937年写作的《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中,霍克海默首次提出“批判理论”的概念。“批判理论”是霍克海默力图与传统理论彻底决裂的理论方向和建构目标,“批判理论”的实质就是社会历史性的反思理论。

与卢卡奇、柯尔施和葛兰西相较,霍克海默显示了更为深入和气魄宏大的理论思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霍克海默处于更晚近的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更为深刻的现实背景和理论前提。

一方面,卢卡奇、柯尔施所面对的现实,主要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受挫和低潮以及第二国际、第三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化和教条化,而霍克海默所面对的现实,主要是德国的法西斯纳粹主义和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文化工业一体化,霍克海默将这种现实表现称为“独裁国家”。因而,与前两者相比,霍克海默所面对的现实视域更为宽阔和深刻。正如他所说的:“在这种条件下,用自由世界的概念本身去判断自由世界,对这个世界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然而又坚决地捍卫它的理想……就成为每一个有思想的人的权利和义务。”[5]

霍克海默在追问因何出现了“独裁国家”时,给予的时代性诊断是传统理论的观念根源,“独裁国家”正是非反思的传统理论的现实典型;因此霍克海默为此出具的时代医治方案是反思的社会批判理论。

另一方面,卢卡奇、柯尔施一般都是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和黑格尔等的德国古典哲学为理论背景和反思资源,对在受挫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占理论主导地位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进行反拨。他们的理论路径主要是通过提示或重提马克思哲学的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根源,通过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批判并反拨“正统”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化、教条化、实证化和意识形态化而导致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倒退和封闭,从而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开放性。而霍克海默与之相比,其理论背景和理论视野也明显更为开阔。霍克海默不仅立足于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而且受到现当代哲学大潮的影响,其中包括与叔本华、柏格森、尼采、胡塞尔、弗洛伊德的理论交锋以及与逻辑实证主义的争辩和对话等,溶入了批判传统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现代哲学的主题之中。但是,霍克海默的理论与其他批判传统哲学、拒斥形而上学的现代哲学思潮或理论学说又有所不同,例如,叔本华等是以非理性反传统哲学的理性统治,逻辑实证主义是以实证经验反传统形而上学的思辨,而霍克海默理论的鲜明特点和努力方向是探求建立不同于传统哲学知识性理论的批判性理论。二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困境

法兰克福学派一向强调理性,但是,霍克海默所开创的社会批判理论并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理性批判哲学。原因在于,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作为一种拒斥传统理性哲学的现代哲学,其批判指向正是

7

3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困境 

83 《哲学动态》2008年第4期

理性对于人的压抑。因此,霍克海默所强调的理性,仅仅是指理性的反思功能和批判精神,霍克海默所开创的社会批判理论不可能是一种以理性为终极原则的社会批判的理性哲学。

对霍克海默来说,理性不是社会批判理论的终极原则,社会批判理论批判的前提是基本的人道主义原则———自由和平等。自由的意义主要在于内在性的自主,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不受外在化的、异化的压抑和束缚。平等也是指基于自主之上的,人与人之间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作为伦理原则,是社会批判理论的真正前提和批判准则,社会批判理论的实质是人道主义的伦理批判。佐尔坦?塔尔在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辞典》中评价说:“霍克海默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态度———总想把它改造成为一个公正的和更为人道的社会”[6],“它是从伦理观点对传统理论的批判。”[7]“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各种批判理论中一以贯之的唯一的东西是对西方文明前景的人道主义关心。”[8]

然而,自由和平等作为前提和批判准则,一方面,是社会批判理论道义上的伦理批判必须首先悬设的道义假设和价值前提,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批判理论对传统理性哲学的拒斥,这种道义假设和价值前提又不能通过理性深入检审的方式,以传统的理论方式构建起来。因而,自由和平等作为前提和批判准则,其意义总是含糊和晦暗的。马丁?杰伊在其《法兰克福学派史》中说过,“辩证法在批评各种冒充为真理的体系时是壮观的,但要清楚地指出自己的假设和价值时,它就不怎么雄辩了”。[9]其实这构成了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根本悖论和困境。

这并非是由于霍克海默的忽略或大意,也并非由于以霍克海默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思想家们的理论能力问题,而是由于任何这样的“假设”和“前提”一旦明确或明晰起来,总是无法避免其强烈拒斥的传统理论的形而上学预设,这显然有悖于其批判理论的主旨和精神,而它们自身又变成传统理论了。社会批判理论在面临最基本的存在论课题时会变得踌躇起来,不得不或多或少地保持在反思的含混和天真中。社会批判理论的这一基本薄弱点,是不能修复和无法克服的。社会批判理论的这一根本悖论和困境决定了社会批判理论缺失基本的道义前提和价值准则,因而,社会批判理论虽然可以表现得足够激烈,也可以在对西方文明的反省中,表现得相当彻底,但它终归是不充分的,而是有待完成的。

进言之,缺失基本的道义前提和价值准则,导致了社会批判理论只能在与各类现实的结合点上寻找生长点。其中包括,其一,社会批判理论表现为对现当代社会的各种具体的现实批判,例如对科学、艺术、宗教、家庭等的具体现实批判;其二,社会批判理论只能在与其他学科如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具体学科的结合中拓展自身。对具体现实的批判和对社会做综合性跨学科研究,是社会批判理论可引以为豪的理论特色,并由此使社会批判理论成为公认的“社会哲学”或“文化批判理论”。但是同时,也可以说,这也是植根于其理论缺陷的无奈结果。“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的批评家证明,这一理论并不代表科学的社会学(不管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传统的),它仅仅是一种社会哲学或文化批判。而且,与其说有一种批判理论,倒不如说有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和赫伯特?马尔库塞各自的批判理论;甚至可以说有霍克海默20世纪30年代、40年代和60年代的批判理论。”[10]其理论的内在一致性和整体力量受到损害。

三 早期社会批判理论遭遇困境的原因

早期社会批判理论遭遇困境其实并非偶然,而是直接根源于传统理性哲学范式的衰竭。传统理性哲学以近代笛卡尔、康德等为代表,强调理性对于理解和掌握世界具有优先性。霍克海默等现代哲学理论家拒斥传统理论,而不再相信理性的终极合法性。但是,没有理性检审的规范是不可理解的,所以“他们陷入了一种批判的绝境。”[11]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精神领袖哈贝马斯认为:“早期批判理论纲领的失败实属必然,因为其依赖的意识哲学范式已经枯竭。”[12]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现代哲学在拒斥传

统理性哲学后所陷入的普遍的困惑。社会批判理论拒斥理性哲学后,其伦理批判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宗教和美学资源。

西方学者一般认为,社会批判理论在反理性哲学的伦理批判中,其浓厚的伦理色彩更多地是依赖于犹太教的精神观念资源。“直到晚年,霍克海默还一再表述‘对完全是另一种东西的渴求’……先知般的勇气,救赎的热情,深深潜藏的乌托邦冲动,绝望了的希望,如果据此而认为批判理论的历险是20世纪的一种准宗教行动,也许并不为过。”[13]反思和批判由“理性”退变为“感受”和宗教情怀。因此,在完整的人道主义伦理批判意义上,社会批判理论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批判话语,发泄人道主义的不满和谴责。而在这个方面,社会批判理论的独特方式和理路是回到社会历史整体,通过证明既有社会现实在社会历史整体中的片面性和暂时性,质疑和批判其合理性。社会历史的整体性反思方式是社会批判理论提供的独特的人道主义批判维度。

从根本上看,以霍克海默开启社会批判理论为基础,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方位文化批判历程正式拉开帷幕。包括意识革命、心理革命、文化革命、本能革命、需要革命、日常生活革命、交往革命等等在内的种种批判性设想和努力,表达了对一个时代的关切和焦虑。而这些关切和焦虑最终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范围的良知声音,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和自我维护。究其原因,社会批判理论的根本理论困境决定了它只能在与各类现实的结合点上寻求生长点,其伦理批判实质与现实批判方式及内容的结合一般都会流于外在的简单结合,导致明显的乌托邦和实证化倾向。而乌托邦和实证化其实是相互抵触的,两者之间的抵触使其批判被现实和对象消磨掉了,批判的结果成为某种妥协,逐渐沦落了批判的本意,丧失了批判的潜能。但是早期批判理论影响很大,第二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提出以交往为基础对第一代代表人物进行改造的批判理论,基本上是一种改良的理论,比如在不触动现有制度和市场经济机制的条件下,在社会、文化等生活世界的基础上进行社会改良。即使最近霍耐特为代表的新一代法兰克福研究所的学者们提出的承认理论,大概也很难摆脱这种改良的特征。

注 释

[1][6][7][8][10]罗伯特?戈尔曼主编:《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辞典》,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第195页;第194页;第195页;第196页;第196页。

[2][3][4][9][13]马丁?杰伊:《法兰克福学派史》,单世联译,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第9~10页;第19页;第201页;第76页;《中译本序言》第6页。

[5]马克斯?霍克海默:《批判理论》,李小兵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序言》第5页。

[11][12]Jurgen Haber mas,The Theory of Co mm unicative A ction ,Vol .1,Polity Press,1984,p.380;p.386.

(责任编辑 强乃社)

中国逻辑学会第二届优秀成果奖评奖通知

中国逻辑学会将举办第二届优秀成果评奖活动。欲参与评奖者请将申报材料3份和评审费于2008年4月30日前寄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夏素敏,邮编:100732。获奖结果将在2008年10月中国逻辑大会上揭晓,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金。

详情参见中国逻辑学会网址:htt p://www .l ogic -china .info /

中国逻辑学会

2008年4月9

3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的形成及其困境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为著名的理论流派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批判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通常它被简称为批判理论。这一派的理论主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在过去50年间,它已经逐渐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源泉,传播占据了这一理论流派的中心位置,因此,它对大众传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法兰克福学派是指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有关的一群德国知识分子。该研究所成立于1923年,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它迁往纽约,附属于哥伦比亚大学,1949年又迁回德国。其主要成员包括麦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等。虽然这些人从未加入过任何政党,但他们的理论最初是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指导下提出的。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学术性的,这些学者前后移民美国。他们的研究兴趣也逐渐转向大众传播,把媒体视为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一种压制性结构。 一“文化工业”理论 “文化工业”或者今天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这一名词是由法兰克福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启蒙辨证法》(1947年出版)中首次提出的,是用来取代“大众文化”的专门概念。其实,就“文化工业”的根本特征而言,最早出现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和异化理论,这一理论开了文化工业批判的先河。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把政治、艺术和文学理解为“工业本身的一个特殊部门”,并明确指出,在异化范围内,“全部人的活动迄今都是劳动也就是工业,就是自身异化的活动。“这就第一次把人的“文化”同“工业”活动联系起来,第一次把精神生产同物质生产统一起来。马克思通过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说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某些特征:非生产劳动是艺术家“天性的能动表现”,生产劳动则是被资本家雇佣,为增加资本的价值才完成。商品生产的逻辑日益渗透并控制了艺术生产,艺术家蜕变成为利润或剩余价值的雇佣生产者,艺术品也就变成了无个性标准化的商品。以上种种思想后来在法兰克福学派得到了发展,成为其批判理论的重要范畴——“文化工业”概念的萌芽。

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解读西方传媒的本质-最新文档

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角解读西方传媒的本质 如今的大众传媒在世界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与特定的社会制度紧密联系,大众传媒的各类活动及影响,均有着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因而西方社会科学将大众传媒作为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等更加深广的层面,对大众传媒带给西方社会及其文化的各个方面的诸多影响进行了详细研究及 阐述,而其中大部分的力量均本着批判的精神来看待传媒,以揭示出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背景下,大众传媒与个人、社会、文化、技术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所体现出来的本质特征。 、从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视角看西方传媒 社会批判理论的文化视角主要重视揭示传媒的文化内涵和传媒作为一种文本的特性。西方社会批评理论中的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结构主义符号学、女性主义、媒介帝国 主义等理论流派均从文化视角对大众传媒进行了批判。其中,法 兰克福学派作为传统批判理论的主流,是第一个将批判学说对准传媒,并将二者密切结合起来的理论流派,该理论流派主要根据马克思的“异化”和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及其分析的方法进行对大众传媒的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大家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将涵盖电视报纸广播等在内的大众传媒所制造出的文化称为 “文化工业”,以文化的标准化生产为主要特征,并在其著作《启蒙辩证法》对文化工业的定义做了详细表述,西方标准文化生产 的背后隐藏了一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垄断,而大众传媒在这种垄断社会中体现的是被异化了的文化,是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服 务的千篇一律的为资本主义社会中操纵大众意识形态的工具,没有任何自主性的。而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哈贝马斯在此 基础上提出了交往行动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他认为交往行动主 要以语言或符号作为媒介,以言语的有效性要求为基础, 相互 以实现理解作为目的的一种潜在解放力,强调以双向理解模式的理

浅谈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

浅谈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读《单向度的人》 摘要:何伯特·马尔库塞,被西方誉为“新左派哲学家”,是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单向度理论是其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内容。马尔库塞对单向度社会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的《单向度的人》一书,它的核心就是批判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社会、“单向度”的思想文化。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应该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中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我们一定要要注重对人的“人文关怀”、树立正确的科技发展观、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关键词:单向度,技术理性,极权主义,人文关怀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工业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高生产、高消费的福利社会阶段,使以往一切对立因素“一致”或“同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只剩下单一的向度——肯定与顺从,而失去了否定与批判这一向度;生活在发达工业社会的人们逐渐地丧失了自主性、失去了人的价值与尊严、人的本性遭到了扭曲,由此丧失了否定与批判的能力,变得一味地顺从,人们内心的批判性、超越性思想受到抑制,从而成为统治制度的消极工具。于是只剩下维护现状的肯定的方面,失去了内在的否定的方面,这就是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性”。这种“单向度性”从社会各领域中消除了反对现社会体制的一切因素,阻止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一、现代社会单向度的表现 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一书中,“单向度”是他用来描绘当代资本主义现代性社会现实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特定用语,它不仅表示了当代西方现代性社会中肯定的方面已否定成为全面的、单向的了,还表示在整个社会中的人、生产领域、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单面性”。他认为,“发达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双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别的,因此个人可以合理地批判地考虑自己的需求。而现代文明,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工艺各方面都是‘单向度’的。”即失去了否定性和批判性原则,人们内心的批判性、超越性思想受到抑制,成为统治制度的消极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获得了快速发展,其中技术理性在西方资本主义现代性生成中的统治地位加强了。在马尔库塞看来,生活在正常社会中的人,应该有两个“向度”或“维度”,即肯定社会现实并与现实社会保持一致的向度和否定、批判、超越现实的向度。 (一)“单向度”的人 马尔库赛认为.当代工业社会的“单向度”首先表现在人已经成为“单向度”的个体。他在强调人的自主性、人的价值与尊严及人的本性解放的立场上,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刻揭露和全面控诉。在他看来,发达工业社会依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依靠自动化的实现,不仅使肮脏而激烈的肉体劳动减少,而且为人们提供了大量消费品,使人们的需要得到扩大和满足,并且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是,另一方面,人们对这种表面上物质极度繁荣的满足,不是真正需要的满足,而是虚假需要的满足。人们所以感到幸福、安定,是因为他们

霍克海默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 霍克海默理论是什么?这个问题对当代科学来说似乎相当容易回答。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理论是关于某个主题的命题总汇;这些命题之间紧密相联,有几个是基本命题,其他命题由基本命题推出。与派生命题相比,基本原理的数目越少,理论就越完善。理论的真正有效性取决于派生的命题是否符合实际。如果经验与理论相互矛盾,其中之一必须重新加以检查。不是科学家未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就是理论原理出了毛病。因此,就其与事实的关系而言,理论永远是一个假说。如果理论的缺陷在我们加工材料的过程中开始显现出来,我们就必须准备改变理论。理论是储备起来的知识,它采取一种有助于使它尽可能准确地描住事实的形式。彭加勒把科学比作一所必须不断扩充的图书馆,它通过提供新材料来扩大知识。数学物理学—一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理论——整理目录;若无目录,我们就无法利用图书馆的富藏。“这就是数学物理学的作用。它必须指导概括,以便增加那种我刚刚称之为科学的产量的东西。”一切理论的一般目标都是成为一种不局限于特殊论题、包括一切可能对象的普遍系统的科学。从相同的基本前提推出特殊领域的原理的工作正在摧毁学科间的藩篱。为分析无生命的自然而制定的概念工具,同样也用于对有生命的自然的分类;而且,一旦掌握了那个工具的使用方法,即掌握了推导规则、符号和把推出的命题与可观察的事实进行比较的方法,任何人都能随时使用那个工具。不过,我们现在离这样一种理想状况还相当遥远。 大体说来,这就是关于“理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几乎受到公认的看法。它的起源恐怕与现代哲学的开端一致。笛卡尔科学方法的第三条准则是决心: 按照次序引导我的思想,以便\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的对象的认识,即便是那些彼此之间并没有自然的先后次序的对象,我也给它们设定一个次序。 应该把数学中通常进行的推演应用到一切科学部门。世界的次序要由演绎的思想锁链把握。 思想演绎推理的长链本身简单容易,几何学家使用它们,以便完成最困难的论证。它们使我想到,人类认识范围内的一切事物很可能是以同样的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而且,只要我们避免把并不如此联系的事物当作是真的,只要我们保持必要的次序以便从一个结论推出另一个结论,那么,世界上就不会有遥远得无法达到的东西,也不会有深奥得难以发现为东西。 逻辑学家要么把作为推论起点的最普遍的命题认作是经验的判断,认作是归纳(正如约翰·斯图亚特·密尔那样),认作是不证自明的洞见(象在理性主义者和现象主义学派那里一样);要么把它看作是任意的公设(象在现代公理方法那里一样):这取决于逻辑学家本人的一般哲学观点。在当代最先进的逻辑(胡赛尔的《逻辑研究》即是代表)里,理论被定义为“一个封闭的科学命题系统整体”。完备的理论是“一套系统地联结起来的命题,具有系统一致的推演形式。”科学是“某种命题总体…,它以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从理论工作中产生出来。根据那些命题的系统次序,某个对象总体得到定义。”任何理论系统都必须满足的基

论述社会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论述社会批判理论的局限性 今天,几乎整个人类都浸泡在经济的海洋中,思想的花朵开始枯萎,哲学成了不合时宜的“文物”。所以,“批判”这个带有浓重理性色彩的词语几乎被人们忘却,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感性地体验着“竞争”的乐趣。但是,在近现代思想史上,“批判”一词曾经红火过,在今天回忆起这个词语,或许能够获得些微的学术乐趣。因为一个无批判和不再需要批判的时代,可能恰恰是从激烈的批判时代衍生而来的。象法兰克福学派这样的批判理论已经无所不用其极,在它之后的思想家又怎能再度拣起批判的“眼镜”呢? 我们知道,在德国哲学家眼中,“批判”一词是倍受青睐的。自从康德用“三大批判”构建起哲学大厦以来,批判就成了哲学家手中的法宝。在黑格尔哲学解体的过程中,“青年黑格尔派”曾使批判泛滥过。在20世纪,法兰克福学派再一次滥用批判,把哲学批判发展到顶点,以致于再也无路可走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批判的终结,因为,这种批判对现实中的一切存在所作的绝对否定,使哲学不再是人类的理性,而完全成为哲学家愤世嫉俗的牢骚。 一、把“批判”写在旗帜上 法兰克福学派是由众多理论家组成的一个思想流派,不同思想家的理论观点之间存在着差异,但激烈的批判精神使他们在社会批判理论的旗帜下聚拢在一起。 社会批判理论对现存社会进行的激烈批判涵盖了现代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这令以往一切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们都难以望其项背。具体地说,社会批判理论是一种致力于现代资本主义批判的理论。这种理论要求在总体上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泉源。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从一开始运用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现成结论去度量现代资本主义,到把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等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结合在一起,再到最终形成一套独立的社会批判规范和方法为止,法兰克福学派在马克思主义的名义下实现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尽管远非彻底但却非常全面的批判。 早在法兰克福学派奠基时期,霍克海姆在题为《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这篇社会批判理论的纲领性宣言中,就提出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作以坚决的批判,努力使它成为一个更加正义、人道的社会。霍克海姆认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而批判的时代所需要的是批判的理论,法兰克福学派所致力于建立的理论就是适应批判的时代要求的批判理论。 在霍克海姆看来,传统理论是产生于现存社会制度并把现存社会制度作为自然的、永恒的东西接受下来的理论,它以维护现存社会制度为宗旨。它在对历史

论马尔库塞的技术批判理论

(一)对科学技术的批判 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建立在他对人的理解、服务于人的解放目的基础上的。他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而爱欲的实现又必须以理性和自由为保证,个人只有借助于理性批判的力量,才能洁楚地认识到什么是自已的真正本质和需要,进而在自由的活动中实现它在发达工业社会里,科学技术从两个方面阻碍着人的本质的实现:一方面,科学技术决定了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进而决定了人的生活方式,直接压抑了人的爱欲满足;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导致了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使得异化劳动日益加剧。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消除了人的批判理性,使人变成了单一向度的人。所以,他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是双重的:一方面,批判科学技术对人的爱欲的压抑;另方面,批判科学技术对人的批判理性的压抑。 (二)死亡意志的支配——科学技术对爱欲的压抑 马尔库塞在他的重要论著《爱欲与文明》中,他围绕爱欲与文明的这一主题,达到了对弗洛伊德的继承、补充和发展。马尔库塞同意后期弗洛伊德的观点,即人有两种基本冲动:爱欲与死亡。爱欲是一种建立联系和在更高的社会秩序里聚集一起的趋向。它反抗和推迟了向死亡堕落,是保存一切生命的巨大的统一力量,导致文化。死亡本能是生物体了解除生命的张力, 通过倒退回到更简单状态的内趋力。 (三)技术对人的压抑的主要表现 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科学技术对人的本质的压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科学技术成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爱欲压抑的根源。马尔库塞认为,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爱欲压抑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科学技术己经成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人性压抑的根源。在《爱欲与文明》中,他提出‘‘基本压抑”、“额外压抑”、“操作原则”等概念来对弗洛伊德的压抑性文明论进行驳斥。马尔库塞把压抑分为“基本压抑”和“额外压抑”两类。由于经济上的贫困和克服这种贫困所需的劳动,要造成文化就必然对爱欲作一定程度的限制、压抑和延迟。这是一种基本的压抑。它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是合理的,基本压抑所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但另一方面,“缺乏的分配、克服缺乏的努力以及工作的方式,都是强加于个体的……不管这种合理性对整体的进步是多么有用,它仍然是系统的合理性,而且不可避免地牵涉到统治利益和要求支配。”也就是说,额外压抑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受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支配,它的存在只是为维护现存的统治制度的。额外压抑遵循的是操作原则,操作原则是‘现实原则的现行历史形式”。在操作原则下,人的身心都成了异化劳动的工具。因此,这是一种多余的、额外的压抑。对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是不:必要的。 第二,技术的发展加重了异化劳动的程度。劳动被马尔库塞看做是爱欲实现的手段,然而,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由于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使劳动者完全依附于机器设备,降低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对于劳动者和社会二者来说,劳动都不同于以往,发生了“质的飞跃”。“自动化的幽灵”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把劳动者为了生活的必需而进行的劳动压缩到最低限度,甚至使工人的劳动成为不必要的。但是,劳动力的消费对维护社会的再生产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现代社会是消费的社会,没有大量的消费,社会生产就无法维持下去。所以,社会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就必须使劳动者有事可做,以换取他们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消费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劳动被投 作者简介:李航,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6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 摘要:霍克海默从批判传统理论入手,以对人的研究为落脚点,通过对独裁国家的分析和启蒙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初步建构起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一理论系统而深入地批判了实证主义、理性主义,开创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跨学科研究和批判的先河。 关键词:霍克海默;传统理论;社会批判理论 一、批判理论与传统理论 传统理论的构建的方式以及传统理论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批判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传统理论也相信,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是一样的,都是具有因果联系的。我们既然可以用因果联系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现

象,那么我们也可以用因果联系的逻辑工具来解释社会现象。“任何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比如经济的、社会的或心理的原因。历史科学的研究就是要系统地描述这里所存在的因果关系。”【1】传统理论所关心的是理论的内在逻辑,关心的是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理论的发展似乎仅仅是由于理论的内在逻辑矛盾引起的。“霍克海默认为,理论的发展是由历史因素决定的,是由新发现的事实来推动的。传统理论忽视了实践因素对理论的作用,特别是实践对理论的支配作用。他强调,理论不过是生产的一个环节,资产阶级的社会理论同样也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一个环节。”【2】 批判理论和传统理论,是对社会历史方法论的不同理解。1937年,霍克海默在《关于反犹太主义的研究计划》上发表了《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疑问,这篇文章被看作是除了《启蒙辩证法》之外的批判理论的最重要的论文之一。在论文中,作者对由启蒙所开创的传统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批判。这实际上也批判理论和传统理论社会历史研究中的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把文章看作是批判理论的诞生的标志。 二、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的理论对法兰克福学派后来的理论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批判理论”一词最早由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霍克海默于1937年在《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中提出。批判理论的核心就是批判,霍克海默的主要兴趣在于对旧的理论进行批判,而不是去创立一个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无论批判理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

波德里亚消费社会批判理论浅析 波德里亚从物- 符号消费- 符号价值等概念,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符号价值体系,并探索这一体系和经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体系之间的联系,他认为他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从生产社会进入到了消费社会,消费构成了社会的主导性逻辑。他试图通过对符号拜物教的批判来摒除消费异化。对于消费社会,他一方面从马克思的生产逻辑出发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又借用了符号学的成果,揭示消费社会中由于符号的编码作用。他在揭露资本在消费领域运行的固有本性的同时,也存在着对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曲解。 一、波德里亚消费社会的深层逻辑: 符号消费 对于消费社会,波德里亚选择以符号学作为研究线索而不选择其他方式,是因为其他思路很难抓住社会的根本。消费的定义是什么?波德里亚说:“消费既不是一种物质实践、也不是一种‘丰盛’的现象学。它既不是由我们所吃的食物、穿的衣服、开的小车来定义,也不会由视觉、味觉的物质形象和信息来定义,而是被定义在将所有这些作为指意物(signifying substance)的组织之中。消费是当前所有物品、信息构成一种或多或少连接一体的话语在实际上的总和。就是说,消费是一种“语言的同等物”,一个组织化的话语系统。“消费,它的有意义的用法是指一种符号操控的系统行为。”这种符号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话语符码不是我们用嘴说出的话,而是由物品来编制的符

码(object-sign)。 波德里亚说,有象征意义的物品过去也有。但是,传统的象征-物(object-symbol)比如实用工具、家具、住房等等,作为与生活有 真实联系的中介物,它以质态和形式清楚地显示了这种联系的痕迹:它的质感、重量及其涵义直接进入并实现在它与人类生活的内在联系之中。因为这个缘故,它与生活的联系,它的含义,不是外在、武断和强制性的,而是内在于人的生活的。在这种情况下,波德里亚说,“物品并不被消费”。但是,在消费中,物品变成了符号:“要成为消费品,物品必须变成符号。即它必须以某种方式外在于这种与生活的联系,以便它仅仅用于指意:一种强制性的指意和与具体生活联系的断裂;它的连续性和意义反而要从与所有其他物类符号的抽象而系统的联系中来取得。正是以这种方式,它变成了‘个性化的’(personalized),并进入了一个系列等等:它被消费,但不是消费它的物质性,而是它的差异性。”所谓“个性化”是指在生产中瞄准似乎是个性化的要求而进行的系列设计和安排,而“差异性”则是指物品作为符号对社会地位的不同区分。因此,“差异”和“个性化”是指物品符号的具体涵义和凝聚这种涵义所必需的生产要求。波德里亚说,物品向系统化符号身份的转变需要一个物品与人类关系的相应的转变:物与人的关系“变成消费关系”。“这就是说,人人关系(human relations)本身在物品中并通过这些物品倾向于自我消费”。由于物品在这种关系的自我消费中“变成了必不可少的中介”,“立刻,物品就变成了这种关系的替代性符号”——一种关系消费之“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由于这种关系是通过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浅析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理论 摘要:马尔库塞的技术理性批判可谓锋芒毕露,具有革命性的化时代的意义,但他把技术和人性对立起来,并对技术采取片面的否定态度基于此,需要我们对马尔库塞的理性、感性观的当代价值和限度进行思考,从而寻找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技术理性;单向度的人;社会革命 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以“单向度”理论极其深刻地揭示了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 虽然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有着根本的分歧, 但由于它接触到发达工业社会中许多新的哲学和社会问题, 并由此创立了新的社会批判理论, 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 因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批判吸取其有益的成分。同时也应该看到他的理论的局限性,以及为我国社会即将进入的工业化社会找到技术理性所伴随的危机的出路。 一、马尔库塞技术理性批判的主要观点 所谓技术理性主义是指在近现代科学技术呈加速度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理性主义思潮。这种思潮坚信科学技术发展具有无限潜力和无限解决问题的能力,坚信科学技术万能。1964年马尔库塞发表《单向度的人》,这是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批判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表述形态,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启蒙辩证法”理论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该书的基本思路是:在发达工业社会里,批判意识已经消失殆尽,统治已成为全面的,个人已丧失了合理地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所谓“单向度的人”就是指丧失这种能力的人。马尔库塞用“单向度”(One--dimension)一词来意指现代资本主义的技术经济机制对一切人类经验的不知不觉的协调作用。他认为发达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是双向度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是有差别的,因此个人可以合理地批判地考虑自己的需要。而现代文明,在科学、艺术、哲学、日常思维、政治体制、经济和工艺等方面都是单向度的。人们失去的“第二度”是什么呢?就是否定性和批判原则,即把现存的世界同哲学的准则所揭示的真实世界相对照的习惯。哲学的准则使我们理解自由、美、理性、生活享受等等的真实性质。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技术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统治和技术的异化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他揭示和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二重性、现代社会的技术统治形式及其特征、技术异化背景中人的生存困境、技术异化的原因、技术异化的扬弃等重大问题。马尔库塞指出,在发达技术世

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考

华中人文论丛 第2卷第1期Huazho ng H umanit y Fo rum2011年6月 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考 黄慧鲜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主要是在吸收借鉴海德格尔、马克思、弗洛伊德的一些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批判的文明理论、批判的社会理论和批判的革命理论。该理论通过对人的欲望压制、单面社会、本能革命等问题的研究与阐述,深刻地揭露了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种种弊端,对人的存在、人类的解放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马尔库塞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和批判值得肯定,但是他的思想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 关键词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思想渊源;主要内容;认识 引 言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性理论家,以社会批判理论闻名于世。他的社会批判理论立足于当代发达工业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感,启迪人们反思自身的时代处境,反思人性在现时代的意义。当然,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偏颇性。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予以正确的评价。 一、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渊源 (一)吸收借鉴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 马尔库塞是海德格尔的学生,他的理论深受其影响。 在马尔库塞思想相关学说中,继承了海德格尔的人的本真存在的观点,这不仅因为马尔库塞曾是海德格尔的学生和助手,在海德格尔的指导下开始了学术生涯,而且因为马尔库塞一生的思想中心,即对人的生存状态和解放的关注,也是从海德格尔的存在本体论角度出发的。或许可以这样说,海德格尔对马尔库塞影响最大的地方正在于一种 本体论的关怀 。 马尔库塞认为,海德格尔把哲学研究的对象从存在者转向了存在。海德格尔强调应当首先追问人的存在,因为只有人才能领悟到自己的 在 。马尔库塞非常认同这一点,把哲学研究的关注点放到了人的生存和人的条件,而不是抽象的观念和原则,从而将哲学从抽象思辨转到了具体的人的存在,并进而认为既然人的存在是一种在世的存在,就应该更多地关注和探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 海德格尔的存在观奠定了马尔库塞一生哲学研究的基本走向。马尔库塞后来进行的社会批判始终是以人作为关注的焦点,始终以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批判的目的。马尔库塞吸纳并发展了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他认为:海德格尔的思想已经无法很好地解释新的历史境遇及其所生活的这样一个现实的世界。于是他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解读人的生存的 本真状态 ,从而将这两种学说进行了相互融合、相互补充。 (二)对早期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和阐释 马尔库塞思想中所呈现的马克思主义,较多的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的分析,其宗旨是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和对自由的追求,使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地发展。马克思对幸福和自由的探讨并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着力从现实关系中具体寻求人的自由和幸福之路。这一思想使马尔库塞在对人的存在问题进行思考时,摆脱了纯粹抽象而走向了现实社会分析。 在深入研读马克思的手稿之后,马尔库塞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改造,建构了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批判理论。他认为马克思的全部理论都包含着内在的哲学基础,它是一种将人的存在作为全部理论的核心,从人出发来考察人的本质及其现实的人本主义。另外他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人本主义解释出发,进一步分析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以及通过它对现存秩序所作的批判,主张马克思主 99

传播学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 基本涵义与渊源 批判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在于它不是某个具有明确的所指界限的理论,而是一个理论的群”。所以,很难给批判理论下一个明确定义。基于该理论对社会结构、群体文化、自由与解放的关切,笔者对批判理论的涵义作如下概括:批判理论是指通过揭露制度和文化中的霸权对畸形社会(如奴役、不平等、压迫等)的制造和复制,启蒙人的自觉、反抗的意识和能力,以获得自由、解放的理论。其中,霸权即特权群体通过能够行使权力的各种机构,尤其是政治、司法和教育制度,来维护其对其他群体统治地位的方式。 20世纪20年代战败的德国经济衰退、社会矛盾突出,通货膨胀、失业、种族压迫以及工人运动的失败、当局对革命的残酷镇压等,强化了法兰克福学派对社会不公、阶级压迫的认识,他们期望通过批判和揭露扭曲的社会现实,将之导向公正、自由。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犹太人的同情,加之对权威的批判,最终招致法西斯与纳粹主义的仇视和迫害,他们不得不流徙至美国。法西斯主义、资本主义独裁由是成为批判理论的关注重点。而在美国的经历又进一步冲击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观与文化观。美国通俗文化“麻醉的、一般化的、易于着迷的”(P28)、工业化的、借助大众媒体广泛流传的特征对传统上习惯于严肃的、精英的、美学的文化的法兰克福学派成员造册很难过了巨大冲击,文化研究尤其是文化工业批判成为他们研究的重心和研究的方法;此外,美国在社会研究上对自然科学方法的运用,如描述、实验、测量以及对事实的预设等,使批判和否定实证主义、经验主义而同时信奉价值参与与社会建构成为批判理论的又一特征;美国法律标榜平等与不平等的现实间的矛盾,进一步强化了批判理论学者质疑和批判政治、社会制度的基本立场。 特征解读 1、批判理论否定和排斥实证主义及其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是与自然科学相适应的一种独立的、主流的研究范式,但实证研究“科学方法”突破了自然科学研究的范畴,被引入社会研究。针对实证主义及其科学方法的“客观化、中立化、实证化、定量化、操作化”,批判理论进行了否定,认为这种科学的方法破坏了人类世界的整体性和意义,否定了人对世界的建构及在此过程中人的价值参与。批判理论认为,任何“事实”都经由了人的建构,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主观性、相对性和价值判断。 2、批判理论以“利益”为研究中心,寻求“启蒙”社会批判理论主张对社会生活的实际状况加以启蒙,启蒙即揭露个人及团体的真正利益所在,利益则是指特殊团体(优势的、弱势的)的需求与关切,尤其是指在自利的意识与原则下对既得利益或不利地位的关注。对于优势群体来说,他们总是维持既得利益,从属的的、弱势的团体则倾向于改变困境,争取权力和利益。批判理论就是要揭露这种不平等,并启发人们为争取平等而战。所以,在批判理论学者的眼中,社会生活的核心是冲突的、紧张的。 3、批判理论的目标在于促成“解放”批判理论认为,从属的(实质上是被统治的)团体因为某些因素的束缚而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而难以控制自己的生活并达到幸福。批判理论试图揭露束缚个人自由的因素,如特权的操控、权威的限制等,在启蒙社会的基础上并指导人们摆脱束缚,达到自由,即获得解放。解放是该理论的主要诉求,也是作为一种理论对于“做些什么”提供指导的价值所在。 4、批判理论批判工具理性人类对现代科技的过度使用使自身陷入了科技宰制的泥淖。工具理性是科技主义宰制的同义语,它关心方法、效率而非目的,偏爱知性而无视感情,使得事实与价值被生硬地剥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核武器的威胁都是工具理性泛滥的后果。批判理论批评工具理性为一种控制欲支配的欲望,造成个人与社会的扭曲、变形。核

马尔库塞

霍布斯在权利的转换意义上使用“异化”。霍布斯认为,在国家未产生之前,人生活在“自然状态”之下,“人对人象狼一样”,人与人之间进行着残酷的斗争,如果人们的自然权利毫无限制地使用下去,人们互相损害,人类社会将无法延续。这样,就产生了人们通过缔结社会契约而组成国家的必要性。通过缔结社会契约,人们自愿地放弃自己的自然权利,把它转让给君主或少数人所组成的国家,通过国家的力量来保证大家的和平与安全。所以,国家的权力就是个人自然权利的异化,或者说国家使公民的权利和意志发生异化。在霍布斯这里,异化概念的含义主要是指“转让”。他并不了解异化的对抗性质,不能科学地阐明国家的产生和国家的实质,他幻想通过国家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这种异化的后果不是反过来与主体对立,而是与主体协调一致,保证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是对主体有利的。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是关于政治异化的理论。他认为社会契约所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找出一种联合的方式,以共同力量来保卫个人的人身和财产,这种转让不应该是自由的丧失,而应该使每个人的自由得到保证。这种转让是自愿的、无保留的。国家就是通过这样的转让形式形成的。然而,国家形成之后,并没有实现社会平等,并没有给人民自由,相反,它成了独裁者专制统治的工具。这是对 社会契约的否定,使社会不平等发展到了极端。这就是一种社会契约的异化。卢梭的这一思想强化了异化概念的否定含义,增加了批判的革命色彩,对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首先确定了异化的哲学涵义。他哲学中的三个著名原理,“自我设定自身”,“自我设定非我”和“自我在自我之中对设一个可分割的非我与可分割的自我相对立”,讲的就是“自我”的异化与扬弃异化。他使异化摆脱政治、经济的具体规定,而具有了普遍和抽象的思辨意义,从而成为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异化的基本涵义是代表主客体的一种关系,即主体的产物成为异己的力量,反而与主体对立,控制主体。 马克思认为:“在国民经济学家定的状态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概括而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异化作为社会现象是同阶级一起产生,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马尔库塞的“技术异化”思想深受马克思异化思想的影响。马尔库塞认为,在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技术已经从人的解放力量转变成对人的控制力量。马尔库塞说:“连续不停的技术进步的动态,已经充满了政治内容,技术的逻各斯已经成为继续奴役的逻各斯。技术的解放力量——物的工具化——变成自由的枷锁:人的工具化”。在技术理性所形成的新的统治体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异化与物化的生存方式。这种异化一方面与马克思所描述的工人的自我折磨、自我牺牲的劳动异化有很大不同,技术异化是人的自愿的、带有享乐性质的物化活动。人丧失了内在的批评性,沉溺于虚假的需要和虚假的幸福之中,只有对现存秩序的无意识的认同和肯定。另一方面又有相同之处,这就是“发达工业文明的奴隶,是地位提高了的奴隶,但仍然是奴隶”,因为人依然处在物的境地。 黑格尔人道主义精神,是马尔库塞整个理论体系的发端。把黑格尔的理性原则作为哲学的基础,认为人是理性的存在

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分析及评述

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分析与评述 ——对《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的阅读思考 【摘要】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起于一篇重要论文《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在其中霍克海默探讨了传统理论的特征,并有目的地构建了一个与之相对立的新概念“批判理论”,作为对传统理论的超越和革命。传统理论的本质是资产阶级生产与再生产的一个环节,它在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革命性质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丧失了。霍克海默从传统理论的内在和外在两方面分别对理论的构建方式和理论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出了传统理论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现状的本质。他在批判传统理论的过程中构建了自己的观点激进、具有革命意义的批判理论。本文侧重于霍克海默对传统理论的分析,兼顾其批判理论之主题,并综合评价其理论。 【关键字】霍克海默传统理论批判理论 【正文】 1923年2月3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成立。“其最初的理论规划是:总体地认识和理解从经济基础到制度的和观念的上层建筑,强调研究工作独立于任何政党与政治的考虑。1929年,主要创办者魏尔将研究所的研究规划调整为六大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理论;计划经济问题;无产阶级地位;社会学;社会学说史和政党史。”[①]1930年,霍克海默出任第二任所长。1937年霍克海默撰写了重要的长篇论文《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提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纲领,其重要性在多本西方现代哲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专著中被强调。法兰克福学派的立足点在兹,即“批判理论”,围绕着“批判理论”,霍克海默及其研究所同事展开了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实践批判、理论批判等等全面而广泛的社会批判研究。 研究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最重要的文献便是《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他第一次使用“批判理论”的概念来表述自己的哲学世界观,并为之制定了详尽的纲领。因此,“研究法兰克福学派,必须从剖析这一篇论文入手。”[②]《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被认为是宣言性质的论文,“它清楚、全面、系统地说明了什么是社会批判理论,确定了其对象、性质、特征、方法和批判主体,而这一切又是通过勘定‘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的界限来完成的。”[③] 一、“自称为永恒的逻各斯”[④]——传统理论内部的分析及其局限 霍克海默在《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一文中首先分析了传统理论的概念内涵和自身发展进路。他说:“对大多数研究者来说,理论是关于某一主题的命题总汇,这些命题彼此紧密相联,其中似乎只有几个是基本命题,其余的则是可以从基本命题中派生出来的命题。……理论的真正有效性就在于派生命题是否符合实际。”[⑤]根据霍克海默文中的观点,如下几个关键概念值得关注: 概念一:

霍克海默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2191785.html, 霍克海默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作者:张亚南 来源:《法制与社会》2020年第09期 关键词霍克海默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作者简介:张亚南,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 中图分类号:B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 ; ; ; ; ; ; ;DOI:10.19387/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2191785.html,ki.1009-0592.2020.03.348 马克斯·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1895-1973),举世闻名的德国社会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及社会批判理论奠基者。霍克海默于1931年担任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第二任所长,连任三十年之久。虽然他不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但是他奠定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基调和发展方向,塑造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风格,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后世发展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批判在霍克海默学术研究生涯里占据重要地位,批判性也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个显著特征。 (一)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 十九世纪末期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之后,资本主义渐渐完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正在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新划分,此时资本主义也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在此时期,德国法西斯主义上台。希特勒是德国纳粹政府的主要领导人,这是一个集权、高压的恐怖政权。德国纳粹政府抓住了人们一心想要脱离苦海,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在德国宣扬虚假的大众文化和纳粹文化,打击和迫害一切拥有文化创造力的人才,控制人们的思想以维护自己的统治。德国纳粹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搜捕和迫害犹太人的活动,霍克海默作为犹太人,且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被迫流亡海外。霍克海默辗转来到美国,他以为在这里能看到人们渴望获得的自由和解放。然而现实让他大失所望,美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通过经济和科学技术,创造虚假需求来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以求维护资产阶级的极权统治。 (二)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 霍克海默受到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熏陶,且他使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得到了发扬。霍克海默循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一步思考得出,异化除了存在于劳动领域,意识形态等领域也存在异化。霍克海默认为,大众文化借助现代科技在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得以快且广的传播,逐渐使文化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艺术特性,沦为了资本主义阶级统治的工具。大众文化腐蚀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让人们沉浸在美好生活的虚幻中,成为“单向度的人”。

社会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

社会批判理论的语言学转向——关于对交往行为理论哲学方法论基础 来源:工业洗衣机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812191785.html, 前哈贝马斯的社会批判理论面临的困境主要在于,它的理性概念具有意识哲学的特征,无法对其进行明确的语言分析;它的真理概念具有黑格尔主义的特征,具有远离生活世界的抽象性;它不重视资本主义民主法治国的道德一实践领域的话语性特征。哈贝马斯引入了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使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挪移到了话语分析的基石上,把语言哲学和社会批判理论创造性地糅合起来,既使语言哲学具有了可贵的社会批判品质和道义感,也使社会批判理论获得了语言哲学强大的分析工具并走出了意识哲学的胡同。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社会批判理论;语言哲学 现代与传统的断裂是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以来哲学领域发生的决定性现象之一。对于这一断裂的表现,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第二代领军人物的德国思想大师哈贝马斯认为:在方法论的层面,“二十世纪哲学从十九世纪兴起的后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和弗雷格的语义学那里借用了新的表现工具和分析工具”;在思想内容层面,“后形而上学思想,语言学转向,理性的定位,以及理论优于实践的关系的颠倒——或者说是对逻格斯中心主义的克服”成为了现代思想的四大主题;在四大主题之中,从重要性上来看,后形而上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和从意识哲学向语言哲学的范式转换,尤其具有基础性意义,它们导致了同样深刻的变革。可以说,无论在哈贝马斯对思想史的显性反思中,还是在哈贝马斯对交往行为理论的宏大展开中,

语言学和语言哲学都是关键词。本文着重探讨这样一个问题:作为社会批判理论最重要的当代形态,交往行为理论如何在借用语言哲学作为方法论基础的同时也对语言哲学进行了改造,从而彰显了语言哲学潜在的社会批判能力,使语言哲学进一步摆脱了它自身所批判的实证主义的陷阱。 维特根斯坦在20世纪40年代发出这样的呼吁:“请把句子视作工具,把句子的意义视作其使用!”那么句子的主题和意义又是如何获得的呢?他认为这“和我们语言游戏的整个领域有关”。对语境和语言游戏规则的强调,对私人语言的反对,都使维特根斯坦超越了对表达式与指称物关系进行研究的传统语言学范畴。对此,王晓升教授有精辟的论述:“维特根斯坦通过对于私人指物定义的分析,否定了样本和字词之间的指物定义的关系,他认为这种联系不是指物定义的方式确立的,而是一种语法联系。”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说,“维特根斯坦关于‘私人语言’的论述不仅使他自己从《逻辑哲学论》中走了出来,彻底清算其早期哲学,而且从根基上清算了在欧洲哲学史上特别是近代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奥古斯汀式的语言图画。”可以说,维特根斯坦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为哲学研究奠定了新的方法论基石,这就是语言分析。对于语言行为类型和规则的更为具体的研究则是由后来者完成的。 J.L.奥斯汀以列举的方式提出了完成行为式表述的概念。他认为,当某人以言语进行打赌、命名或者道歉时,我们把这种言语仅仅看成是对行为的“报道”,即看成仅仅是说出某种东西是不对的,因为这种完成行为式表述本身就是完成了某种行为。奥斯汀对完成行为式表述的有效性给出的条件是:“我们通过我们的表述所有意使用的惯例性步骤(conven.tionalprocedure)必须实际上存在”。由这个条件所引申出的两条规则是:第一,“人们所沿用的惯例必须存在并且为人们所接受”;第二,“我们旨在其中沿用这种步骤的环境必须与沿用这种步骤相适应”。可以看出,奥斯汀跳出了传统语言学对语义、语法和句法进行研究的樊篱,研究了语言行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思想特色

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及其思想特色 李 隽 ①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摘要〕 霍克海默从批判传统理论入手,以对人的研究为落脚点,通过对独裁国家的分析和 启蒙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初步建构起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这一理论系统而深入地批判了实证主 义、理性主义,开创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跨学科研究和批判的先河。 〔关键词〕 霍克海默,社会批判理论,启蒙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5)06-0029-03 马克思逝世后,世界资本主义形势日新月异,马克思主义理论遭到了严重的曲解。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要求思想家们做出新的思考和得出新的结论,卢卡奇、科尔施、霍克海默等人都以此为契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或解构,试图用自己的理论来标示现实。当卢卡奇、科尔施在理论上的努力由于种种原因而开始动摇时,重新焕发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任务就落到了霍克海默的身上。 20世纪20年代高潮迭起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及急剧变化的社会形势把霍克海默推向了马克思主义。面对理论上的失误以及革命实践的反差,霍克海默带着解释过去的错误和准备未来的行动的双重希望,开始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酝酿自己的社会批判理论。 一、与传统理论决裂:社会批判理论的起点 霍克海默首次正式提出“批判理论”的知识形态,是《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一文。在这篇论文里,霍克海默正式把“传统理论”和“批判理论”确定为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在这一基础上,他不仅对“传统理论”作了批判性考察,而且力图对“批判理论”本身做出规范,为其制定理论纲领。因此,研究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必须从剖析这篇论文入手。霍克海默认为,“批判理论”就是同“传统理论”相对立的理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传统理论把自己置于现存社会据以再生产自身的专门化劳动过程中,旨在帮助社会再生产过程,而批判理论则把自己放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和现行劳动分工的限制之外,使人意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他旨在推翻这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传统理论”实证主义地从固定不变的既定事实出发,得出同现存社会秩序相调和的“顺从主义”的结论,而“批判理论”则认为自己的主要目的是破坏一切既定性、事实性的东西,证明它们是不真实的,所以,它是作为一种否定的理论出现的。 霍克海默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传统的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两者之间的对照为实例,来阐明“传统理论”同“批判理论”之间的区别。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传统的实证科学把资本主义的存在当作“自然的”东西接受下来,以便把它归结为供分析的事实,通过劝告资本家怎样更有效的发挥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去帮助资本家;反之,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却力求通过把资本主义彻底解剖为对异化劳动的剥削,而为用革命实践改变这种社会制度提供必需的理论知识,它认为,对于“事实”,不能当作“直接的所与”来理解,而必须按照其历史根源和关系来理解,必须历史地和辩证地来考察,就是说必须从对立的总体性的角度来理解事实。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传统的实证主义把社会科学的“事实”的存在理解为和谐的,把它的价值理解为永恒的。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当把“科学知识”的这个理想、模型应用于自然时,它有效的推进了我们的认识,即使是假设性的知识;反之,当把它应用到社会时,它却成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武器。因为在社会科学中,例如在政治经济学中,对“客观性”的强调就隐藏着经济范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物化形式这个事实。在表面上看来,经济制度似乎是按照供求“法则”生产“货物”和“服务”的机械,但是,遭到忽略的实质却是:这些经济范畴所描述的无非是对劳动力的剥削,以及异化的、非人化的社会关系罢了。 “传统理论”与“批判理论”体现着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这两种不同的认识方式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认识论基础。批判理论的认识论基础是一种人道主义。它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设想成对经济概念的否定,首先是对所谓公平、等价交换概念的否定。与现代的专门科学的操作不同,社会批判理论甚至对经济学的批判还是哲学性质的, ①〔收稿日期〕2005-08-21 〔作者简介〕李 隽(1977-),女,河北保定人,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助教、哲学硕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