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测试3(青岛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测试3(青岛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测试3(青岛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测试3(青岛版)

《几何证明初步》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A.若两角之和为90°,则这两个角互补

B.同角的余角相等

C.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D.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 下列语句中属于定义的是()

A.直角都相等

B.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C.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下面关于定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定理是真命题

B.定理的正确性不需要证明

C.定理可以作为推理论证的依据

D.定理的正确性需证明

4. 如图,在等边△中,,则等于()

A. B. C. D.

5. 如图,已知,,,结论:①;②;

③;④△≌△.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6题图

6. 对于图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的是()

A .∠1=∠2 B. ∠2=∠4 C. ∠3=∠4 D .∠1+∠4=180° 7.如图,∥

,若

,则等于( )

A.

B.

C. D.

8.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垂直平分BD ,垂足为E ,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

A.AB =AD

B.CA 平分∠BCD

C.AB =BD

D.△BEC ≌△DEC

9. 如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OT ⊥AB 于O ,CE ∥AB 交CD 于点C ,若∠ECO =30°,则∠DOT 等于( )

A .30°

B .45°

C .60°

D .120°

10. 图中有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 1、L 2、L 3、L 4所截出的七个角,关于这七个角的度数关系,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2=∠4+∠7

B .∠3=∠1+∠6

C .∠1+∠4+∠6=180°

D .∠2+∠3+∠5=360°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 写一个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定理 . 12. 如图,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去直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1+∠2= 度.

13. 如图所示,将△ABC 沿着DE 翻折,若∠1+∠2=80°,则∠B =______度.

14.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比为4∶3∶2,那么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 是______度.

第10题图

第12题图

第9题图

15. 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54°,∠BAC 的平分线与AB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 ,将∠C 沿EF (E 在BC 上,F 在AC 上)折叠,点C 与点O 恰好重合,则∠OEC =

.

16. 如图,将三角形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1=30°,∠3=20°,则∠2= .

17. 请写出一个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是假命题的命题: . 18. 如图,AB ∥CD ,∠ABE =66°,∠D =54°,则∠E = 度. 三、解答题(共46分)

19.(6分) 下列句子是命题吗?若是,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是否正确.

(1)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多少度? (2)垂线段最短,对吗?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5)同旁内角互补.

(6)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

20.(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CD 上,连接AE 、BE ,给出下列五个关系式:①AD ∥BC ;②DE =CE ;③∠1=∠2;④∠3=∠4;⑤AD +BC =AB .将其中的三个关系式作为题设,另外两个作为结论,便构成一个命题. (1)用序号写出一个真命题(书写形式:如果×××,那么×××),并给出证明.

第13题图

第16题图

第18题图

(2)用序号再写出三个真命题(不要求证明).

21.(8分)如图,CD=CA,∠1=∠2,EC=BC,求证:DE=AB.

22.(8分)如图,是∠内的一点,,,垂足分别为,

求证:(1);

(2)点在∠的平分线上.

23.(8分)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D,AC=DF,且AC∥DF.求证:△ABC≌△DEF.

第20题图

第23题图

第21题图

24.(8分)如图,已知DG⊥BC,AC⊥BC,EF⊥AB,∠1=∠2,求证:CD ⊥AB

第24题图

第5章几何证明初步检测题参考答案

1. C 解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可知A、B、D都是命题,而C属于作图语言,不是命题.

故选C.

2. C 解析:A是直角的性质,不是定义;B是作图语言,不是定义;C 是定义;D是公理,不是定义.故选C.

3. B 解析:根据定理的定义,可知A,C,D是正确的,B是错误的.故选B.

4.C 解析:在等边△中,有,.

又因为,所以△≌△,所以.

所以.故选C.

5. C 解析:因为,,,所以△≌△(AAS),

所以,所以,即

故③正确.

又因为,,所以△≌△(ASA).所以.故①正确.

由△≌△,知,又因为,,

所以△≌△,故④正确.

由于条件不足,无法证得②故正确的结论有:①③④.

6. D 解析:A.∠1与∠2是邻角,不是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或内错角,不能推出平行;

B.∠2+∠3与∠4是被截得的同位角,而∠2与∠4不是,不能推出平行;

C.∠3与∠4,不是被截得的同位角,不能推出平行;

D.∠1+∠4=180°,∠1的对顶角与∠4是被截得的同旁内角,能推出平行.故选D.

7. C 解析: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如图,过点作∠∠交于点,则△≌△,

所以,

因为,

所以.

8. C 解析:∵AC垂直平分BD,∴AB=AD,BC=DC,∠BCE=∠DCE,

∴CA平分∠BCD.AB与BD不一定相等,故选C.

9.C 解析:∵CE∥AB,∴∠DOB=∠ECO=30°.

∵OT⊥AB,∴∠BOT=90°,

∴∠DOT=∠BOT-∠DOB=90°-30°=60°.故选C.

10.C 解析:根据四条互相不平行的直线L1、L2、L3、L4所截出的七个角,可知∠1+∠4+∠6=180°.故选C.

1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解

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型题目,只要保证命题是真命题即可.

12.270 解析:如图,根据题意可知∠5=90°,∴∠

3+∠4=90°,

∴∠1+∠2=180°+180°-(∠3+∠4)=360°-90°=270°.

13.40 解析:∵△ABC沿着DE翻折,

∴∠1+2∠BED=180°,∠2+2∠BDE=180°,

∴∠1+∠2+2(∠BED+∠BDE)=360°,

而∠1+∠2=80°,∠B+∠BED+∠BDE=180°,

∴80°+2(180°-∠B)=360°,

∴∠B=40°.

14.80 解析:这个三角形的最大内角为

180°×4

9

=80°.

15. 108°解析:如图,连接OB,OC.

∵∠BAC=54°,AO为∠BAC的平分线,

第12题答图

又∵AB=AC,

∴.

∵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

∴OA=OB,

∴∠ABO=∠BAO=27°,

∴∠OBC=∠ABC-∠ABO=63°-27°=36°.

∵DO是AB的垂直平分线,AO为∠BAC的平分线,

∴点O是△ABC的外心,

∴OB=OC,

第16题答图∴∠OCB=∠OBC=36°,

∵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

∴OE=CE,

∴∠COE=∠OCB=36°.

在△OCE中,∠OEC=180°-∠COE-∠OCB=180°-36°-36°=108°.

16. 50°解析:如图,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4=∠1+∠3=50°,∵∠2和∠4是两平行线间的内错角,∴∠2=∠4=50°.

17. 对顶角相等(答案不唯一)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条件即可.把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换就得到它的逆命题.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18. 12 解析:∵AB∥CD,∴∠BFC=∠ABE=66°.

在△EFD中,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BFC=∠E+∠D,

∴∠E=∠BFC-∠D=12°.

19.分析:根据命题的定义先判断出哪些是命题,再把命题的题设写在“如果”后面,结论放在“那么”后面.

解: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的句子是命题,因为(1)(2)是问句,所以(1)(2)不是命题,其余4个都是命题.

(3)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补角相等,正确;

(4)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正确;

(5)如果两个角是同旁内角,那么它们互补,错误;

(6)如果两条射线是邻补角的角平分线,那么它们互相垂直,正确.

20.分析:(1)如果①②③,那么④⑤.过E点作EF∥

AD,与AB交于点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推出EF为梯形ABCD

的中位线,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即可推出∠4=∠3,

AB=2EF,通过2EF=AD+BC,即可推出AB=AD+BC.(2)根

据真命题的定义,写出命题即可.

解:(1)如果①②③,那么④⑤.

第20题答图

证明如下:如图,过E点作EF∥AD,与AB交于点F.

∵AD∥BC,∴EF∥BC.∵DE=CE,∴AF=BF.

即EF为梯形ABCD的中位线,∴2EF=AD+BC,

∴∠1=∠AEF,∠4=∠FEB.

∵∠1=∠2,∴∠2=∠AEF,∴AF=EF.

∵AF=BF,∴BF=EF,∴∠3=∠FEB,∴∠4=∠3.

∵AB=AF+BF,∴AB=2EF.∵2EF=AD+BC,∴AB=AD+BC.

(2)如果①②④,那么③⑤;如果①③④,那么②⑤;如果①②⑤,那么③④.

21.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由已知先证∠ACB=∠DCE,再根据SAS 可证△ABC≌△DEC,继而可得出结论.

证明:∵∠1=∠2,∴∠1+∠ECA=∠2+∠ACE,

即∠ACB=∠DCE.

在△ABC和△DEC中,∵CA=CD,∠ACB=∠DCE,BC=EC,

∴△ABC≌△DEC(SAS).∴DE=AB.

22.分析:(1)连接AP,根据HL证明△APF≌△APE,可得到PE=PF;(2)利用(1)中的全等,可得出∠F AP=∠EAP,那么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

证明:(1)如图,连接AP并延长,

∵PE⊥AB,PF⊥AC,

∴∠AEP=∠AFP=90°.

在Rt△AEP和Rt△AFP中,AE=AF,AP=AP,

∴Rt△AEP≌Rt△AFP(HL),

∴PE=PF.

(2)∵Rt△AEP≌Rt△AFP,

∴∠EAP=∠FAP,

∴AP是∠BAC的角平分线,

故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23.分析:利用ASA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

证明:∵AC∥DF,∴∠ACB=∠DFE.

在△ABC和△DEF中,

∠A=∠D,AC=DF,∠ACB=∠DFE,

∴△ABC≌△DEF.

24.分析:灵活运用垂直的定义,注意由垂直可得90°角,由90°角可得垂直,结合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只要证得∠ADC=90°,即可得CD⊥AB.

证明:∵DG⊥BC,AC⊥BC(已知),

∴∠DGB=∠ACB=90°(垂直的定义),

∴DG∥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A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2(已知),∴∠1=∠ACD(等量代换),

∴EF∥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EF=∠AD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EF⊥AB(已知),∴∠AEF=90°(垂直的定义),

∴∠ADC=90°(等量代换).

∴CD⊥AB(垂直的定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