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名词解释: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血液学检验: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3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4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

5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6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问答题:

1 实验诊断包括哪几方面?

答: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1.实验室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

2.临床实验室以诊、防、治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询性服务。

3.实验室后包括系统性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与传递和检验样品的储存。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诊断是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试述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答: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如下:

1.血液学检验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

3.生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的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等。

4.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

5.病原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等。

有关临床遗传学检查、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未包括在本篇范围内。

3 血液学检验有哪些方面?

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

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4 实验诊断学的应用范围有哪些?

答:1.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等提供科学依据。

2.为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依据进行防病调查,能早期发现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源以及损害人体的各种致病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控制疾病传播提供重要资料。

3.进行社会普查可了解社会群体的卫生状况和健康水平,及时发现潜在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为制定卫生条例,提高防病治病的主动性,保护环境卫生,规划保健机构设置等提供依据。

4.开展健康咨询通过临床基础检验,为社会群体提供健康咨询,以保证健康,减少疾病,建立正确的生活规律,延长寿命。还可以开展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提供实验依据。

5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6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

5 影响检测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1.分析前影响因素生理因素与生活状态、标本的采集与处理、项目的选择与医嘱等;

包括人种、民族、性别、年龄、月经周期和妊娠、精神状态、采血时间等生理因素,以及运动、体位、进食、吸烟、饮酒和咖啡等生活因素的影响。还可受到居住条件、居住地区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药物的体内作用对检验结果也有影响。

2.分析中影响因素标本的质量与处理、仪器与试剂、人员的技能与学识、操作技术与方法、质控物与标准品、安全性与成本等。

3.分析后影响因素检测记录、结果书写、计算机的输入、与临床的沟通等。

6试述血液标本的种类:

答:①全血用于对血细胞成分的检查;

②血清用于大部分临床生化检查和免疫学检查;

③血浆适用于部分临床生化检查,凝血因子测定和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等必须采用血浆标本。

7 采血部位包括哪几种?

答:1.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床边项目和急诊项目。

成人常在指端、婴幼儿可用拇指或足根、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

采血部位应无炎症或水肿,采血时穿刺深度要适当,切忌用力挤压,防止不客观结果的出现。

2.静脉采血:需血量较多时采用。通常多在肘部静脉、腕部静脉或手背静脉,婴幼儿在颈部外静脉采血。

3空腹采血:是指在禁食8h后空腹采取的标本,一般是在晨起早餐前采血,常用于临床生化检查。

8 空腹采血有哪些优点?

答:其优点是可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理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因每次均在固定时间采血也便于对照比较。

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粒红比值: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之比。

2血细胞比容(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3血沉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4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血的抵抗力,即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5贫血:是指在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

6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7血小板减少:PC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

8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9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10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

11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

12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成人为4×109/L)称白细胞减少。

13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成人为10×109/L)称白细胞增多

14红细胞及血红蛋增多: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15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

16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之。

17血型: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某些血浆蛋白在个体之间均具有抗原成分的差异,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控制。

问答题:

1骨髓增生度可划分为哪几个等级?正常人属于哪一级?

答:骨髓增生度可分为5级:

①骨髓增生极度活跃;②骨髓增生极度活跃;③骨髓增生明显活跃;④骨髓增生活跃;⑤骨髓增生减低;⑥骨髓增生极度减低。

正常人见于第3级。

2粒红比值增高有何意义?

答:(1)由粒细胞系统增多引起,如急性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急性粒细胞性白血

病等;

(2)红细胞系统明显减少,见于幼红细胞增生受抑,如单纯红细胞再障。

3粒红比值减少有何意义?

答:(1)由幼红细胞增多引起,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粒细胞明显减少,见于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等。

3粒红比值正常有何意义?

答:(1)正常骨髓象;

(2)粒系和红系二系细胞平行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3)病变未累及粒、红两系时,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特点?

答:呈全血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血红蛋白显著减少,两者平行性下降,呈正常细胞色素性贫血。

②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绝对值<0.5×109/L,甚至为0。

③白细胞明显减少,多数病例为(1.0~2.0)×109/L;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多在60%以上,有时可高达90%以上。外周血中一般不出现幼稚细胞。

④血小板明显减少,常<20×109/L,严重病例常<10×109/L。

6. 缺铁性贫血的血象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①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

②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

中度以上贫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小,淡染,中央苍白区扩

大。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而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

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

答:严重贫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轻度减少。

7.骨髓中血细胞发育规律是什么?

答:骨髓中血细胞发育规律为:

1)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发育成熟,胞体由大变小;

2)细胞质:①量:由少量逐渐增多;②颜色:由深蓝变浅染;③颗粒:从无颗粒到

有颗粒,颗粒从非特异性到特异性。

3)细胞核:①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为不规则;②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

为粗糙,致密;③核仁:由有到无;④核膜:由不明显变为明显。

4)细胞核/细胞质比值:由大变小

8外周血涂片,经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为哪五型?

答:白细胞可分为下列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9列表说明健康成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参考值。

答: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人群参考值

血红蛋白红细胞数

成年男性 120~160g/L 4.0~5.5×1012/L

成年女性 110~150 g/L 3.5~5.0×1012/L

新生儿 170~200 g/L 6.0~7.0×1012/L

10 列表说明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 血型结果

答: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 血型结果

11

重度核左移常见于哪些疾病?

答: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也可出现核极度左移现象。

12 试述网织红细胞的参考值与临床意义。

答:参考值:百分数0.005~0.015;绝对数(24~84)×109/L 。

临床意义:①网织红细胞增多 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 12及叶酸后。

②网织红细胞减少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在骨髓病性贫血(如急性白血病等)时,骨髓中异常细胞大量浸润,使红细胞增生受到抑制,网织红细胞也减少。

13 试述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可列表说明) 标准血清+被检者红细胞 标准红细胞+被检者血清 被鉴定血的 血型 抗A 血清 抗B 血清 抗AB 血清 (O 型血清) A 型红细胞 B 型红细胞 O 型红细胞 + - + - + - A 型 - + + + - - B 型 + + + - - - AB 型 - - - + + - O 型

答: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

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明确的病因有原发疾病无

临床表现原发病症状明显消瘦、乏力、低热、盗

汗、脾明显肿大

白细胞数及

分类计数中度增高,显著增高典型病例

大多数<100×109/L,常>100×109/L,

以分叶核及杆状粒细胞可见各发育阶段粒系细

为主,原粒细胞少见胞与骨髓象相似

嗜碱及嗜酸

性粒细胞不增多常增多

粒细胞中

毒性改变常明显不明显

红细胞及

血小板无明显变化早期病例轻至中度贫血,

血小板数可增高,晚期均

减少

骨髓象一般无明显改变极度增生,粒系细胞常占 0.90以上,以晚幼及中幼

粒为主,早幼粒+原粒不

超过0.10

中性粒细

胞碱性磷

酸酶积分显著增高积分显著减低,甚至为0

Ph’染色体无可见于90%以上病例

14 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哪些疾病?

答:①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但在某些极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不但不高,反而减低。

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较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及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后12~36h,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多。

③急性大出血:在急性大出血后1~2h内,周围血中的血红蛋白的含量及红细胞数尚未下降,而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却明显增多,特别是内出血时,白细胞可高达20×109/L。

④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和妊娠中毒症;

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多。

⑤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大多数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呈不同程度的增多,可达数万甚至数十万。

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还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并伴外周血中细胞质量改变。

各类恶性肿瘤,特别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

胞增多。

15 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哪些疾病?

答:①感染: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均减少。某些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时,白细胞亦常减低。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时白细胞亦可减少。

②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巨幼细胞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以及骨髓转移癌等,白细胞减少同时常伴血小板及红细胞减少。

③物理、化学因素损伤: X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以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物等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④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等病常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白细胞减少。

16 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为多少?

答:成人(4~10)×109/L;

17 血液常规检测有哪些?

答: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值测定和红细胞形态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值测定和血小板形态检测。

18 血液一般检测包括哪些?

答:血液一般检测包括血液细胞成分的常规检测(简称为血液常规检测)、网织红细胞检测和红细胞沉降率检测。

19 试述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答:1)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的发育成熟,胞体逐渐由大变小。但巨核系细胞体积通常由小变大,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稍大。胞体大小变化的同时常发生形态变化如巨核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从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2)细胞质

①量:由少逐渐增多,但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②染色:由深蓝变浅染,甚至淡红,红细胞系最终变为橘红色。

③颗粒: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 →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但红细胞胞质内一般无颗粒。

3)细胞核

①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为不规则,甚至分叶,但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红细胞系核变小,核形规则而最终消失。

②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致密或凝集成块,着色由浅变深。

③核仁:由有到无,经清晰、模糊不清至消失。

④核膜:由不明显变为明显。

4)细胞核/细胞质比例由大变小,即由核大质少到核小质多。巨核细胞则相反。

20 急性化脓菌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有何不同?

答:急性化脓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明显增高,病毒性感染时其活性在正常范围或略减低。

21急性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表现有哪些?

答:①骨髓增生明显减低。骨髓小粒呈粗网结构空架状,细胞稀少,造血细胞罕见,大多为非造血细胞。

②粒、红两系细胞极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可达80%以上。

③巨核细胞显著减少,多数病例常无巨核细胞可见。

④浆细胞比值增高。有时还可有肥大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增高。

2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

23 溶血性贫血骨髓象有哪些表现?

答: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显著增生,幼红细胞常>30%,急性溶血时甚至>50%,粒红比例降低或倒置。各阶段幼红细胞增多,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增多为主。

核分裂型幼红细胞多见。可见幼红细胞胞质边缘不规则突起、核畸形、Howell-Jolly 小体、嗜碱点彩等。成熟红细胞形态与血象相同。

3.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

4.巨核细胞系一般正常。

24 溶血性贫血血象有哪些表现?

答: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两者呈平行性下降。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大红细胞、嗜多色性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以晚幼红或中幼红细胞为主),以及可见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点彩红细胞等。

不同原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有时出现特殊的异形红细胞增多,如球形细胞、靶细胞、裂细胞等,对病因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3.网织红细胞增多,尤其是急性溶血时常明显增多。

4.急性溶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常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并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

25 缺铁性贫血典型的血液学特征是什么?

答: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国内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

26若仅用抗D血清进行鉴定,Rh血型则可粗略地分为哪几类?

答:可分为Rh阳性及阴性两类。

27试述ABO血型系统分型

答:ABO血型系统可分为四型:

①红细胞上具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为A型;

②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为B型;

③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血清中不含抗A和抗B抗体者为AB型;

④红细胞上不具有A和B抗原,而血清中有抗A和抗B抗体者为O型

28何为血型?

答: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某些血浆蛋白在个体之间均具有抗原成分的差异,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控制。

29ABO血型系统抗体有抗A和抗B包括哪几种?

答:免疫性抗体主要是IgG、天然抗体主要是IgM

30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特点有哪些?

答:(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2)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幼红细胞百分率常>30%,使粒红细胞比例降低。红系以中幼及晚幼红细胞为主,贫血严重时,中幼红较晚幼细胞更多。

(3)贫血程度较轻时,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时,细胞体积减小,胞质量少,着色偏嗜碱性。有时细胞边缘可见不规则突起,核畸形,晚幼红细胞的核固缩呈小而致密的紫黑色“炭核”。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但各阶段细胞的比例及形态大致正常。

(5)巨核细胞系正常。

31人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有几对?性染色体有几对?

答: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22对(44条),性染色体1对(XY),男性为46,XY;女性为46,XX。

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

名词解释

1出血时间:将皮肤刺破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血液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T)。

2凝血时间(CT) :静脉血放入试管(玻璃试管、塑料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CT)。

3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病。

4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陷或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所致的出血病。

问答题:

1BT延长临床意义:

答:1.血小板明显减少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血小板功能异常

3.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

血管性血友病(vW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4.血管异常

5.药物影响

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vWF:Ag)临床意义

答:vWF:Ag是血管内皮细胞的促凝指标之一。它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参与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反应,起促凝血作用。

1.减低: 见于血管性血友病(vWD),是诊断vWD及其分型的指标之一。

2.增高: 见于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肾小球疾病、大手术后、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骨髓增生症等。3何为凝血时间?他反应什么系统的凝血过程?何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他反应什么系统的凝血过程?

答:静脉血放入试管(玻璃试管、塑料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称为凝血时间(CT)。反应内源凝血系统的凝血过程

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TF或组织凝血活酶),观测血浆的凝固时间,称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反应外源凝血系统的凝血过程

4临床上常用抗凝系统检测包括哪两大部分?

答:抗凝系统检测包括临床上常用的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和生理性抗凝因子检测两部分,后者也是凝血系统的调节因子。

5纤维蛋白凝块在70 min内完全溶解说明什么?纤维蛋白凝块在超过120 min还不溶解又表明什么?

答:纤维蛋白凝块在70 min内完全溶解表明纤溶活性增强。纤维蛋白凝块在超过120 min还不溶解表明纤溶活性减低。

6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主要临床意义?

答:血栓与止血的检测主要用于临床有出血倾向、出血病患者以及血栓前状态、血栓病患者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也用于抗血栓和溶血栓药物治疗的监测等。

7何为一期止血缺陷?应选用哪种方法作为筛检试验?

答:一期止血缺陷是指血管壁和血小板缺陷所致出血病。选用血小板计数(PLT)和出血时间(BT)作为筛检试验

8何为二期止血缺陷?二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如何选择与应用?

答: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陷或病理性抗凝物质存在所致的出血病。选用APTT和PT作为筛检试验,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APTT和PT都正常除正常人外,仅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Ⅻ缺陷症。

2.APTT延长,PT正常多数是由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Ⅷ、Ⅸ、Ⅺ和Ⅻ缺陷症等。

3.APTT正常,PT延长多数是由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Ⅶ缺陷症等。

4.APTT和PT都延长多数是由共同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X、V、凝血酶原(因子Ⅱ)和纤维蛋白原(因子Ⅰ)缺陷症-。

此外,临床应用肝素治疗时,APTT也相应延长;应用口服抗凝剂治疗时,PT也相应延长;同时应用肝素、华法林以及纤溶综合征、抗磷脂抗体时,APTT与PT可同时延长。9试述纤溶亢进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答:纤溶亢进性出血指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被纤溶酶降解所引起的出血。可选用FDPs和D-D作为筛检试验,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1.FDPs和D-D均正常表示纤溶活性正常,临床的出血症状可能与纤溶症无关,若ELT阴性更予以支持。

2.FDPs阳性.D-D阴性理论上只见于纤维蛋白原被降解,而纤维蛋白未被降解,即原发性纤溶。实际上这种情况多属于FDPs的假阳性,见于肝病、手术出血、重型DIC、纤溶早期、剧烈运动后、类风湿关节炎、抗Rh(D)抗体存在等。

3.FDPs阴性。D-D阳性理论上只见于纤维蛋白被降解,而纤维蛋白原未被降解,即继发性纤溶。实际上这种情况多数属于FDPs的假阴性,见于DIC、静脉血栓、动脉血栓和溶血栓治疗等。

4.FDPs和D-D都阳性表示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同时被降解,见于继发性纤溶,如DIC和溶血栓治疗后。这种情况临床最为多见,若ELT阳性更予以支持。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名词解释:

1球一管平衡: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起重要作用,两者维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称为球一管平衡。

2多尿:24h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3少尿:成人尿量低于400ml/24h或17ml/h,称为少尿;

4无尿:而低于100ml/24h,则称为无尿。

5血尿: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血尿。

6肉眼血尿: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

7镜下血尿: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为镜下血尿。

8蛋白尿: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mg/24h尿时,称蛋白尿。

9尿三胆:尿胆红素、尿胆原和尿胆素三者共称尿三胆。

10管型: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11浆膜腔:人体的胸腔、腹腔、心包腔统称为浆膜腔

12精子活动率:精子活动率是检测活动精子占精子总数的百分率。观察100个精子,计数活动精子的数量,计算出精子活动率。

13精子活动力:精子活动力是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即活动精子的质量。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学校答案学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试试题库 学校答案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1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B.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C.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D.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A 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EDTA-Na2抗凝的标本。 B.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C.PT、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的测定。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D A.WBC总数升高 B.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 D.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C 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 B.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 C.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 D.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

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D A.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 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微球蛋白同时增多。 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IgA甚至IgM也大量滤出。 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 6.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C A.骨髓增生活跃 B.粒红比值约为5-7:1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 D.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B A.FⅡ、Ⅳ、Ⅸ、Ⅹ B.FⅡ、Ⅶ、Ⅸ、Ⅹ C.FⅡ、Ⅴ、Ⅷ、Ⅹ D.FⅤ、Ⅶ、Ⅷ、Ⅹ 8.尿蛋白定性检查为+~++,尿圆盘电泳图形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最可能为哪一种蛋白尿的特征:B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功能性蛋白尿 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哪种疾病:D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 第一章概论 名词解释: 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2血液学检验: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3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 4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 5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6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 问答题: 1 实验诊断包括哪几方面? 答: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1.实验室前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 2.临床实验室以诊、防、治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性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询性服务。

3.实验室后包括系统性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与传递和检验样品的储存。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诊断是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2试述实验诊断学的内容 答: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如下: 1.血液学检验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 3.生化学检验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的检验;血液和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等。 4.免疫学检验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 5.病原学检验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等。 有关临床遗传学检查、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未包括在本篇范围内。 3 血液学检验有哪些方面? 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

实验诊断学习题题库

实验诊断学模拟试卷一 1、A1、A2型题 答题说明:每题均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的字母涂黑。 1.血沉加快见于 A.镰形细胞性贫血 B.心绞痛 C.高原居民 D.妇女妊娠期 E.多发性骨髓瘤 2.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小体,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B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 败血症 D 缺铁性贫血 E 血小板减少症 3.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多为 A.降低 B.增多 C.正常 D.早期不正常 E.以上答案都不对 4.临床上患者脱水时计算补液量通常依据 A.RBC B.HGB C.ESR D.HCT E.WBC 5.正常人尿中偶见 A.透明管型 B.脂肪管型 C.颗粒管型

D.细胞管型 E.蜡样管型 6.白血病裂孔现象可见于哪种血液病骨髓象: A.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E.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7.下列哪种疾病禁忌腰椎穿刺 A.结核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脑寄生虫病 D.化脓性脑膜炎 E.颅内压增高 8.消化道恶性肿瘤筛选指标是 A.便外观为泊油样便 B.便脱落细胞查到癌细胞 C.便OB持续强阳性 D.便胆红素检查胆红素持续减低 E.便中查到大量红细胞 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形态学表现为 A.正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0.霍乱病人的粪便特点是 A.血便 B.稀汁样便 C.米汤样便 D.冻状便 E.柏油样便 11.尿中管型的形成是: A.变性蛋白质脱落 B.蛋白质在肾小管聚集 C.蛋白质在泌尿总浓液 D.肾小管中的内吞物质 E.肾曲小管炎性分化物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题 (1)

一、单项选择题 1.成人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为多少g/L A.100~140 B.140~170 C.120~160 D.110~150 E.170~200 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增高的心脏病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冠心病 D.贫血性心脏病 E.风湿性心脏病 3.网织红细胞减少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白血病 4.下列正常值中错误的是 A.网织红细胞0.005~0.015 B.白细胞计数 (4.0~10.0)X109 C.嗜酸性粒细胞0.5%~5% D.嗜中性粒细胞20%~40% E.血小板数(100~300)×109 5.中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量为: A.>90g/L B. 90g/L~60g/L C.60g/L~30g/L D. <60g/L E. <30g/L 6.下列哪项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急性失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7.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是: A. 急性溶血 B. 急性中毒 C.急性感染 D.大面积烧伤 E.恶性肿瘤 8.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白细胞总数减少:A.尿毒症 B.急性中毒 C.化脓性感染 D.伤寒 E.急性心肌梗死 9.有关白细胞计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10×109/L为白细胞增多 B.<4×109/L为白细胞减少 C.化脓性感染,白细胞增多 D.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白细胞可减少 E.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细胞增多常一致 10.急性失血时血象最早的变化是: A.血小板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 C.白细胞升高 D.白细胞减少 E.血小板减少增高 1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A.急性出血 B.急性感染 C.过敏性疾病 D.肺结核 E.伤寒 12.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化脓性感染 B.寄生虫病 C.病毒性感染 D.皮肤病 E.过敏性疾病 13.下列除哪种情况外,都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急性大失血 C.放射病 D.脾功能亢进 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4.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A.上消化道出血 B.肺出血 C.脑出血 D.血小板减少 E.红细胞减少 15.凝血埋单缩短见于: A.血友病 B.严重肝病 C.无纤维蛋白血症 D.DIC E.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 16.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最常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未治疗的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实验诊断学复习题必考题

实验诊断学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有哪些? 答:1.相对性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慢性肾上线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抗进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2,绝对性增多按发病元婴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后者称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是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所致.包括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和红细胞生成素非偿性增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红细胞增多症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 2.简述红细胞染色反应的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答: ①,低色素性:红细胞染色过浅,中央苍白区扩大,提示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色深,中央淡染区消失,其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③.嗜多色性:红细胞呈淡灰蓝或紫灰色,是一种刚脱核的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稍大,正常人外周血中占.其增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活跃,红细胞系增生旺盛.见于慢性贫血. 3.简述红细胞中常见的异常结构及其临床意义。 答: ①.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聚集而成. ②.染色质小体:是核的残余物,此小体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③卡-波环:成熟红细胞出现一条很细的淡紫色线状体呈环形或”8”字形,曾认为是核 膜的残余物. ④有核红细胞:正常成人有核红细胞均存在于骨髓之中,外周血涂片中除在新生儿科见到有核红细胞外,成人如出现有何红细胞,均属病理现象. ★4.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答:1.急性感染2.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红细胞破坏.3.急性大出血.4.急性中毒.5.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5.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感染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6.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恶性肿瘤6 某些传染病 7.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过敏性疾病2.血液病3.恶性肿瘤4.其他如糖尿病, 8.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排斥反应 ★9.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血小板的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血小板分布异常. 10MPV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代表单个血小板的平均容积.增加多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造血功能抑制解除后,MPV增加时造血功能恢复的主要表现.减低多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血小板生成减少.有半数白血病患者MPV减低,MPV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标志之一.

实验诊断学选择题+答案

第一+第二章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相对性增多是 C A.红细胞生成增多 B.红细胞生成减少 C.血浆容量减少 D.血浆容量增多 E.血红蛋白生成增多 2. RBC及HB绝对性增多是A A.红细胞生成增多 B.红细胞生成减少 C.血浆容量减少 D.血浆容量增多 E.血红蛋白生成减少 3.下列哪项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B 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B.大面积烧伤 C.肺心病 D.发绀型先心病 E.高原生活4.不属于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的疾病是 C A.阻塞性肺气肿 B.肺源性心脏病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某些肿瘤患者 E.紫绀型先大性心脏病 5.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于B A.营养不良性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急性溶血性贫血 6.卡波环现认为可能是 A A.核膜残余物 B.铁颗粒沉积 C.色素沉着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7.多发性骨髓瘤是哪一类细胞异常增生 D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浆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8.外周血出现以泪滴形红细胞为特点的疾病是 B A.缺铁性贫血 B.骨髓纤维化 C.血红蛋白S病 D.DIC E.巨幼细胞贫血9.作为铅中毒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的是 E A.嗜多色性红细胞 B.裂细胞 C.染色质小体 D.卡-波环 E.碱性点彩细胞10.正常人WBC计数的参考值是 C A.(5~8)ⅹ109 /L B.(6~10)ⅹ109 /L C.(4~10)ⅹ109 /L D.(4~12)ⅹ109 /L E.(3~10)ⅹ109 /L 11.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占C A.20%一40% B.2%一4% C.50%一70% D.0%一5% E.0.5%一5% 12.正常人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占 A A.20%一40% B.2%一4% C.50%一70% D.0%一5% E.0.5%一5% 13.符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 A A.脾功能亢进 B.尿毒症 C.急性链球菌感染 D.急性溶血 E.肺吸虫病 14.不属于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的是 D A.大小不均 B、空炮变性 C.中毒颗粒 D.卡波环 E.核固缩 15.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加的疾病是 C A.伤寒 B.疟疾 C.心肌梗塞 D.过敏性休克 E.副伤寒 16.不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C A.支气管哮喘 B.猩红热 C.伤寒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湿疹 17.关于白细胞核象左移,下列叙述哪项较为确切 A A.外周血不分叶粒细胞超过5%时 B.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幼稚细胞称核左移

实验诊断学考核方案32:10

《实验诊断学》考核方案 一、课程描述 《实验诊断学》是医学各专业学生的考查课,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它更是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临床各门课程的基础和入门,因而也是打开临床医学的一把钥匙,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以后临床课的学习。因此,我教研室为了学生更好的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取得优异的考核成绩,特制定了科学、全面、易于操作的考核办法。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课程性质:必修考查课 教学时数: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10 学时。 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医学院检验教研室 授课对象:12级本科麻醉学专业1-8班、口腔医学专业1班。 二、考核的目的与要求 考试是为了检测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参与程度等,分为终结性考试和形成性考试。终结性考试是对学期末学生学完本学科的结业考试,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检验与考核。 三、考核内容、方式、题型、时间 (一)考核内容: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考核内容和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核内容。

1、形成性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课出勤考核、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技术操作。 2、理论考核内容即课程结束时的考试内容:包括概论、临床血液学检测、排泄物、分泌物、体液检验、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其它检测等方面内容。 (二)考核方式:《实验诊断学》的形成性考核采用实验课出勤抽查及实际操作的形式完成;课程结束时的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的考试形式。 (三)考核题型: 1、形成性考核题型:实验课出勤占5分,实验报告占5分,实验考核占5分、技术操作占5分。 2、终结性考核题型: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理论考试、百分制的形式,题型为选择题占50分(A1型题占30分,A2型题占5分, A3-A4型题占5分,B型题占10分),概念题占10分(2分×5),填空题占5分(1分×5),简答题占24分(4分×6),论述题或病例分析题占11分(5.5分×2)。 (四)考核时间:《实验诊断学》的实践考核时间为100分钟,课程结束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成绩构成 《实验诊断学》的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形成性考核成绩:20分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成绩考核的20%,即实验课成绩占20分,由实验室负责考核。 2、终结性考核(理论考试)成绩:80分 课程结业理论考试成绩占考核成绩的80%,由教研科负责考核。 医学检验教研室 2014年8月15日

★试验诊断学试题库学校答案

. 实验诊断学试题库 选择题: 1.下列临床常用标本中,不正确的是:D A.血常规实验中,最常用的抗凝剂为EDTA·K。2+的测定。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 B.对于尿液一般常规检查,可用随机尿标本。 C. 采集脑脊液标本时,常采用第一管作细胞计数。D. A :2.下列关于临床检验标本描述中,错误的是EDTA-Na血常规检查的标本一般用抗凝的标本。 A.2尿液常规检查一般可留取随机尿标本。 B. APTT试验需采用枸橼酸盐抗凝。 C.PT、+的测定。 D.严重溶血的标本不能用于血KD :3.在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以下检验结果哪一项是错误的总数升高A.WBC 外周血中出现晚幼粒细胞B. C.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活性降低 D.C 4.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在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外周血中常易出现晚幼粒细胞。在病毒性感染中,常可见淋巴细胞分类增多。B. 嗜酸性粒细胞生理功能中突出的特点是参与超敏反应。C. 缺铁性贫血经铁剂治疗后,在红细胞分布直方图上可出现“双峰”改变。D.D 5.关于非选择性蛋白尿,下述描述中错误的是:非选择性蛋白尿常出现于较严重肾小球病变中。A. -微球蛋白同时增多。B.中分子量白蛋白与小分子量β2甚至IgM也大量滤出。IgAC.大分子量蛋白质如IgG、D.非选择性蛋白尿治疗反应常常十分有效,因此预示预后良好。C

关于正常骨髓象的描述,下列中错误的是:6.骨髓增生活跃A.1 :5-7粒红比值约为B. C.粒系中杆状核粒细胞高于分叶核粒细胞,在粒细胞系中所占的比例为最高可见到极少量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D.B 的凝血因子(依K因子)包括有:K7.依赖维生素 A.FⅡ、Ⅳ、Ⅸ、Ⅹ'. . B.FⅡ、Ⅶ、Ⅸ、Ⅹ C.FⅡ、Ⅴ、Ⅷ、Ⅹ D.FⅤ、Ⅶ、Ⅷ、Ⅹ 8.尿蛋白定性检查为+~++,尿圆盘电泳图形以小分子量蛋白为主,最可能为哪一种蛋白尿的特征:B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功能性蛋白尿 9.血清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最主要见于哪种疾病:D A.急性肝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肝硬化 10.阻塞性黄疸时,下列实验室检查结果哪项不正确:C

最新实验诊断习题附带答案版

实验诊断学概论 一、填空题: 1、实验诊断的内容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的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病原体检验。 2、临床常用的抗凝剂有草酸钠,草酸钾,枸缘酸钠,肝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3、血气分析时常在股动脉穿刺采血,也可用肱动脉、桡动脉。 三、名词解释: 实验诊断学 四、选择题: A型题: 1、有关血液标本的采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采血成人在指端 B、静脉采血婴幼儿常在颈外静脉 C、血气分析时多在股动脉穿刺采血 D、急诊采血不受时间限制 E、必要时可以从静脉输液管中采取血液标本。【参考答案及题解】 三.名词解释: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的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感官、试剂反应、仪器分析和动物实验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等的客观资料。 血液一般检查 一、名词解释: 1、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3、Auer小体 4、类白血病反应 5、网织红细胞反应二、选择题 A型题 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提供营养 B 维持体温 C 运输激素 D 运输O2和CO2 E 提供铁 7、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90天 B 30天 C 100天 D 50天 E 120天 8、贫血是外周血单位体积中:() A 红细胞数低于正常 B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 红细胞、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 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 循环血量较正常减少 9、按贫血病因机制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 红细胞破坏过多——慢性感染性贫血 B 红细胞生成减少——再障 C 红细胞慢性丢失过多——缺铁性贫血 D 骨髓红细胞生成被干扰——伴随白血病的贫血 E 造血原粒缺贫——巨幼细胞性贫血 10、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呈现:()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C 大细胞性红细胞 D 镰形RBC E 缗钱状 1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粒细胞生成过程中,人为可划分为干细胞池、生长 成熟池和功能池 B 从晚幼粒细胞起至成熟粒细胞不具有分裂功能 C 外周血中粒细胞增随血液循环运行 D 粒细胞的半衰期为6~7小时 E 剧烈运动可使中性粒细胞暂时性升高 12、粒细胞减少症是指:() A 白细胞总数<4×109/L B 中性粒细胞数<0.5×109/L C 中性粒细胞数<1.5×109/L D 中性粒细胞数<2×109/L E 中性粒细胞数<1×109/L 13、以下可使ESR增快的是:() A 纤维蛋白原 B 白蛋白 C 卵磷脂 D 镰形RBC 14、急性溶血时:() A 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B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C 脾脏显著增大 D 白细胞计数不变 E 外周血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 15、30岁女性,头昏乏力2月,发热3天入院,体查: 贫血貌,颈部可扪及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骨压痛,肝 脾肋下未扪及。血象示Hb50g/L WBC50×109/L,异常细 胞0.37 Pt 74×109/L,骨髓示增生极度活跃,可见Auer

实验诊断学考试名解简答论述汇总_给力版

第一部分血液的一般检验 名词解释 1.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 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细胞贫血及造血功能衰退,也可见于应用抗代谢化学药物治疗后。2.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及杆状核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 3.棒状小体:白细胞细胞质中出现呈红色的杆状物质,长约1-6um,1 条或数条不等,称为棒状小体,其对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部分亚型呈阳性,而急淋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4.网积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核糖体等嗜碱性物质。表明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等 6.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而获得。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7.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较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深蓝紫色或蓝黑色的颗粒称为中毒颗粒,多见于较严重的化脓性感和大面积烧伤等情况。 8.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9.小红细胞:红细胞直径小于6μm,中央淡染区扩大,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见于低色素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 10.血细胞比容: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 问答题 1.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 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 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 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 象。(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 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 2.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病理性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 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 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组织损伤及坏死: 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 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高 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 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 3.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如败血症,大叶性肺炎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如手术创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等;3)急性溶血;4)急性大出血,特别是内出血如脾破裂,肝破裂等;5)急性中毒,如代谢性中毒或化学性药物中毒;6)恶性肿瘤和白血病。 4.何谓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其临床意义是什么?

2014实验诊断试题

2014实验诊断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 1核左移: 2网织红细胞: 3胆红素: 4HCG: 二.单项选择题 1.以血红蛋白为标准判断成年女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应低于: A、120g/L B、110g/L C、105g/L D、95g/L E、90g/L 2、红细胞呈缗钱状可见于哪种疾病: A、多发性骨髓瘤 B、尿毒症 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D、严重烧伤 E、酒精中毒 3、新生儿白细胞计数参考值为: A、(15~20)×109/L B、(10~15)×109/L C、(11~12)×109/L D、(4~10)×109/L E、(12~20)×109/L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现象不见于哪种疾病: A、急性溶血性贫血 B、急性失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败血症 E、急性中毒 5、以下疾病中哪种不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 A、尿毒症 B、肝癌 C、伤寒 D、心肌梗死 E、烧伤 6、以下哪种疾病不能使白细胞减少: A、流感 B、伤寒 C、再障 D、心肌梗塞 E、脾功能亢进 7、以下对空泡型异型淋巴细胞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胞体较淋巴细胞大 B、核呈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 C、胞浆丰富呈淡兰色或蓝灰色 8、以下有关网织红细胞的描述哪些是错误的: A、为未成熟的RBC B、经Wright染色为嗜多色性红细胞 C、胞浆中含核糖核酸 D、绝对计数(24~74)×109/L E、增多提示骨髓造血旺盛 9、某患者MCV:75fl,MCH:25pg,MCHC:28%,应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低色素性贫血 10、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低色素性贫血 11、以下物质可使血沉增快,其中不包括哪种: A、胆固醇 B、α2巨球蛋白 C、卵磷脂 D、C反应蛋白 E、纤维蛋白原 12、哪种血液病不能致全血粘度增高: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高血压 C、脑血栓 D、糖尿病E高脂血症 13、中性粒细胞核发生中度左移判断标准为: A、杆状核粒细胞>0.06 B、杆状核粒细胞>0.10 C、杆状核粒细胞>0.15 D、杆状核粒细胞>0.20 E、杆状核粒细胞>0.25 14、粒细胞缺乏症患者WBC计数常低于: A、4.0×109/L B、2.5×109/L C、1.5×109/L D、0.5×109/L E、1.0×109/L

诊断学实验检查习题

血液学一般检查(一) 一、选择题 1、APTT正常和PT延长多见于() A XIII 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 D. X缺乏 F.纤溶亢进 2、APTT延长和PT正常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3、APTT和PT均延长多见于() A VIII缺陷症 B,血友病缺乏缺乏 F.纤溶亢进 4、血友病甲是由于下列哪种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 C. VIII E. XI 最常见的病因是() A.严重创伤 B.严重感染 C.恶性肿瘤 D.产科意外 E.大面积烧伤 6.使用普通肝素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7、使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令)首选的监测指标是() C.血浆肝素浓度 D.抗因子VIII活性计数 8.内源性凝血途径始动因子是() D. XIII E.血小板 9.使用链激酶、尿激酶作溶栓治疗时常用什么作监测指标以控制在正常值的3~5倍 二、填空题 1.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血液凝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选择: 填空:1.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吸附)收缩 2..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溶蛋白 血液一般检查(二) 一选则题 1、正常成人红细胞中90%以上的血红蛋白是() A. HbA B. HbA2 C. HbF D. SHb E. HbH 2、血涂片中成熟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的疾病是() A.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 多发性骨髓瘤 C. 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 D.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外周血出现多色性红细胞增多,表明骨髓造血功能() A. 正常 B. 活跃 C. 低下 D. 重度低下 E. 以下均不是 4、双形性贫血最常见于() A. 流血性贫血 B. 急性失血 C. 巨细胞性贫血

实验诊断学考试练习题

一、单选题 1. 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正常值为: A. 96~105g/L B. 120~160g/L C. 110~150g/L D. 125~155g/L E. 90~110g/L 2. 网织红细胞减少最常见于: A. 缺铁性贫血 B. 巨幼细胞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失血性贫血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 A. 急性化脓性感染 B. 结核性胸膜炎 C. 寄生虫疾病 D. 过敏性疾病 E. 梅毒 4. 用Wintrobe-Landsberg或Westergren法测血沉,成年女性的正常值是: A. 0-9 mm/1h末 B. 0-20 mm/1h末 C. 10-20 mm/1h末 D. 15-25 mm/1h末 E. 15-20 mm/1h末 5. 外周血中靶形红细胞占20%以上,最常见于: A.缺铁性贫血 B. 急性失血性贫血 C. 海洋性贫血 D. 溶血性贫血 E. 巨幼细胞性贫血 6. 外周血反映骨髓幼红细胞增生程度的首选项目是: A. 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B. 血红蛋白量 C.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 D. 红细胞数 E. 红细胞压积 7.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硬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8. 以下哪种疾病不能使白细胞减少: A. 流感 B. 伤寒 C. 再障 D. 心肌梗塞 E. 脾功能亢进 9. 下列有关红细胞沉降率影响因素中正确的是: A. 影响RBC聚集的因素存在于RBC中 B.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增多使血沉减慢 C. 血浆卵磷脂增多,血沉加快 D. 血浆中胆固醇、甘油三酯增多,血沉减慢 E. 白蛋白具有抑制RBC聚集作用使血沉减慢 10. 有关白细胞一过性增多的描述,错误的为: A. 一过性增多常指生理性增多 B. 通常伴有白细胞的质量变化 C. 正常人下午白细胞数较高 D. 饱餐、剧烈运动可使WBC暂时性升高 E.新生儿WBC也可增多 11. 中性粒细胞血液动力学分裂池、贮备池、循环池、边缘池均变小,见于: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暴热、严寒 C.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 化脓菌感染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2. 酸溶血试验阳性见于: A.巨幼细胞性贫血 B.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C. 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13. 下列哪种细胞的胞浆含有大量的均匀一致的桔红色颗粒? A.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大淋巴细胞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哪种类型的贫血: A. 大细胞性贫血 B. 正常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低色素性贫血 15.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A. 伤寒或副伤寒 B. 肝癌 C. 大面积烧伤 D. 铅中毒 E. 急性溶血 16. 不是蛋白质的凝血因子是: A.凝血因子Ⅰ B. 凝血因子Ⅱ C. 凝血因子Ⅲ D. 凝血因子Ⅳ E. 凝血因子Ⅴ 17. 凝血酶能激活下列何种凝血因子: A. 因子Ⅸ B. 因子Ⅺ C. 因子ⅩⅢ D. 因子Ⅶ E. 因子Ⅻ 18. 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见于: A. 维生素K不足 B. 过敏性紫癜 C. 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D. 凝血酶原缺乏 E. DIC早期 19. 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的正常值范围是: A.1 - 6分钟 B. 不超过4分钟 C. 6 - 12分钟 D. 12 - 18分钟 E. 15 - 20分钟 20. 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 > 4,C肽浓度升高,应考虑: A. 糖尿病前期 B.Ⅰ型糖尿病 C. Ⅱ型糖尿病 D. 外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E. 内源性高胰岛素血症 21. 尿中发现哪种蛋白可用于区别肾小球疾病与肾小管疾病: A. 低分子量蛋白 B. 高分子量蛋白 C. 中性蛋白 D. 游离氨基酸 E. 核蛋白质

实验诊断试题带答案

1 一、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_______:成人为 _______ ;新生儿为 _______ 。 红细胞比积的参考值为 。血沉的参考值(魏氏法),男性为 _______ ,女性为 _______ 。 出血时间测定杜 克(Duke)氏法的参考值是 _______ 。凝血时间测定(试管法)的参考值是 _______ 。 血小板计数 (直接计数法)的参考值是 _______ 。血块收缩时间的参考值,正常时于血凝后 _______ 开始收缩, _______ 完全收缩。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奎克(Quike)氏一步法的参考值是 _______ ,或超过 正常对照 _______ 以上则有病理意义。 按每昼夜计算,尿量超过 _______ 称为多尿,尿量少于 _______ 为少尿,少于 _______ 为无尿或尿闭。 填出下列各种尿液的颜色:血尿 _______ ,血 红蛋白尿 _______ ,胆红素尿 _______ ,乳糜尿 _______ 。11.将下列各种尿液中填上一种疾病:血尿 _______ ,血红蛋白尿 _______ ,胆红素尿 _______ ,乳糜尿 _______ 。 将下列各种颜色 与性状的大便填上一种疾病:①水样或粥样稀便_______ ,②米泔样便 _______ ③粘液脓样或粘液脓血便 _______ ,④胨状便 _______ ⑤鲜血便 _______,⑥柏油样便 _______ ,⑦灰白色便 _______ ,⑧细条状便 _______ ⑨绿色稀便 _______ 。 大便显微镜检查,病理状态下可出现各种细胞,将 下列细胞的空白处各填上一种疾病: ①大量中性粒细胞 _______ ,②红细胞 ,③巨噬细胞 _______ ,④粘膜上皮细胞 _______ ,⑤肿瘤细胞 _______ 。 将下列各种颜色的痰液填上一种疾病:①红 色或棕红色 _______ ;②粉红色泡沫痰 _______ ;③铁锈色痰 _______ ;④棕褐色痰 _______ ;⑤黄色脓性痰 _______ ;⑥绿色痰 _______ ;⑦灰黑色痰 _______ 。 肺脓肿或肺组织坏死患者,咯 出的痰静置后可分三层,上层为 _______ ,中层为 _______ ,下层为_______ 。一般痰无气味,若为血腥,见于 _______ 及 _______ ;而恶臭则见于 _______ 及 _______ 。浆膜腔积液可出 现各种不同的颜色,将下列各种颜色的空白处填入一种疾病:①乳白色 _______ ;②黄色 _______ ; ③红色 _______ ;④暗红或棕褐色 _______ ;⑤绿色 _______ 。 在浆膜腔积液中,渗出液细胞 数较多,各种细胞具有诊断意义,将下列各种细胞后面的 空白处填上一种疾病:①中性粒细胞 _______ ;②淋巴细胞 _______ ;③嗜酸性粒细胞 _______ ;④红细胞 _______ ;⑤肿瘤细胞 _______ 。 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呈毛玻璃样混浊,见于 _______ ;呈脓样见于 _______ 。 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定度的参考值是 _______ 。 玫瑰花环形成试验的参考值是 _______ ;淋 巴细胞转化试验的参考值是 _______ 。22.免疫球蛋白(Ig)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可分为五类。狼疮(LE)因子属于 _______ ;类风湿因子(RF)属于 _______ 。血清淀粉酶的参考值为 _______ ; 尿液淀粉酶的参考值为 _______ 。 血清转氨酶测定,比色法的参考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为 _______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 _______ 。速率法测定的参考值,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男为 ,女为 _______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成人为_______ ,婴儿为 _______ 。、填写下 列各种肝功能检查的参考值:血清总蛋白 _______ ;白蛋白 _______ ;球蛋白 _______ ;A/G _______ 。肝癌标记蛋白的检查有三种,写出其参考值:①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 _______ ; 癌胚抗原(CEA)测定 _______ ;异常凝血酶原(APT)测定 _______ 。 写出血氨测定的参考值: _______ 。 血清总胆红素的参考值(成人)为 _______ ;结合胆红素的参考值为_______ 。 乙型肝炎病毒各抗原抗体系统的检查,通常说的两对半(或肝炎五项)是指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的参考值是 _______ 。 血清尿 素氮的参考值(成人)为 _______ 。 血清肌酐(Cr)测定的参考值,手工法,成年男女为 _______ ; 酶法,成年男性为 _______ ;成年女性为 _______ 。肾小球功能试验有四个,即① _______ ; ② _______ ;③ _______ ;④ _______ 。肾小管功能试验有三个,即① _______ ;② _______ ; ③ _______ 。 酸碱平衡试验常用的有两个,即① _______ ;② _______ 。 写出下列血清电 解质的参考值:①血清钾儿童 _______ 成人 _______ ;②血清钠 _______ ;③血清氯化物 _______ ;④血清钙 _______ 。 血清胆固醇的参考值是 _______ 。 血清甘油三酯的参考值是 _______ 。 葡萄糖耐量的参考值是 _______ 。二、判断题 对者划“Y”,错者划“N”)1.缺铁性贫血,红细胞 减少远较血红蛋白减少为甚。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比红细胞相对较轻。 连续呕吐、反复腹泻,大面积烧伤等,红细胞相对增多是一种暂时的表面现象。( )4.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

实验诊断学综合测试卷一及答案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08-2-28 浏览次数:1588 [大] [中] [小] 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积:抗凝血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由此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 2.红细胞沉降率: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以mm/h表示。 3.红细胞渗渡脆性试验:将红细胞悬浮于不同浓度的低渗氯化钠溶液里借以观察,判断红细胞脆性强弱的试验。主要用于诊断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4.红细胞直径曲线:用目镜测微计,分别测出染色薄血片上100个或200个红细胞直径后,把各红细胞的直径数据绘成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曲线,称为红细胞直径曲线曲线。 5.碱性点彩红细胞:在瑞氏染色条件下,红细胞胞浆中存在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嗜碱性黑蓝色颗粒,其胞浆每具有嗜多色性色调称为碱性点彩红细胞。 6.卡博环:位于嗜多色性碱性点彩红细胞胞浆中的一种紫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圆形或8字形,见于铅中毒,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和恶?血。 二、填空题 1.血小板具有粘附于胶原纤维及带负电荷物质表面的特性,称为() 此种功能对初期止血有重要意义。 【答案】血小板粘附功能 2.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 【答案】聚集 3.血小板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将其颗粒内含物放出的反应,称为()或分泌反应。 【答案】释放反应

4.检查血小板分泌功能最常用的化验指标是()和()测定。 【答案】β-血小板球蛋白,血小板因子 5.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来完成。 【答案】血栓收缩蛋白 6.凝血过程主要分为(),()和()形成三个阶段。 【答案】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纤维蛋白 7.凝血第一阶段因起动方式及激活X因子的途径不同分为()和()。 【答案】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 8.内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和()后二者在血浆中以复合物形式存在。 【答案】接触活化,Ⅻ,Ⅺ,激肽释放酶原,高分子量激肽原 9.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动于组织损伤后所释放的()。 【答案】组织因子 10.()由于参与的凝血因子多,反应步骤复杂,故需3—8 min。()由于参与的因子少,步骤简单,故反应迅速,所需时间不到10s。 【答案】内原性凝系血途径,外原性凝系血途径 11.当凝血第一阶段的各凝血因子特别是(),(),()含量严重减低(各种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答案】Ⅷ,Ⅸ,Ⅺ因子 12.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一旦各自激活()后,就沿着一条()而进入其后的阶段。 【答案】X因子,共同作用 13.()是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占血浆中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以上。 【答案】抗凝血酶-Ⅲ 14.血液凝固后,血块再被溶解的现象称为()。这一过程是由存在血浆中的()转变为()后面完成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