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系毕业论文

数学系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学 号

1030303112

学生姓名

刘虎

院 系

数学系 专 业 初等教育(数学方向) 班 级 2010级初教数学3班

指导教师 刘红玉

二〇一三 年 五 月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习题设计建议

陇南师专普通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

注:1、开题后,修改的正式开题报告连同此表一式2份,分别交系办公室和教务处。

2、无开题报告及此表中未填注各项意见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说明:1.成绩评定采用四级制,即优、良、合格、不合格。

2.评语内容包括:理论意义、实践意义、达到水平、观点及论证有无错误等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习题设计建议

作者:刘虎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学系,甘肃成县 742500)摘要:(1)习题设计要实现一定的目标:习题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要做好练习时的指导;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题设计的量要适度,要科学合理地分配练习的时间和次数;练习要及时反馈;习题要灵活多样。(2)习题设计要突出一定的理念:习题的内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习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设计习题要注意联系实际;习题设计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设计习题要开放;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建构“数学模型”;(3)习题设计要借助一定的策略:融合策略;复述、联想策略;突破策略;迁移策略;生活策略;知识网络策略。

关键词:目标、理念、策略、数学模型

本课题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题目,它原先的题目是;已知一个梯形的周长为a 求它的面积?这道题是错的,少两个条件。即便是加上,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做出来还是有难度。但是为了追求升学率,这样的题目在小学课本中很常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这些问题会逐渐被解决的。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题目怎样设计是比较合理的。以下我们将展开讨论:

“问题化”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果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善于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又富于思考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真正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处处体现问题化理念,问题化理念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用脑想数学,用脑积极地思考数学或与之有关的问题。

一、以实现一定目标为习题设计的标准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产生式知识必须练习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变成一种心智技能;通过科学地进行练习取得最佳效果。

1、习题设计要目的明确,有针对性,要做好练习时的指导。

第一,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习题,使学生知道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和怎样做。例如:我在教学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商不变性质”时,就设计了“请先计算,然后你能按照各题的商进行分类吗?”,使学生初步地明确先用除法计算得出商,再根据各题的商进行分类,有两个要求。

第二,习题设计要为教学过程服务,要设计好学习新知识前的准备性习题,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尝试性习题,以及掌握新知识的巩固性习题,新旧知识的综合性习题和富有思考性的习题等。例如:我在教学数学六年级第一学期“分数与除法”时,就采用了上述的层次安排。

第三,习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改错练习、辨析练习,以及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安排一些不同要求的习题。

2、习题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我们要把“运用知识”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根本,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基本的、单一的、带有模仿性的,过度到变式练习、比较练习、独立练习,最后综合练习以至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使学生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由熟到巧。

3、习题设计的量要适度,要科学合理地分配练习的时间和次数。一般地说,分散练习优于集中练习。教学若缺乏精心设计练习,而进行大量的无选择、无节制的题海战术,只能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培养学生能力就无从谈起。

4、练习要及时反馈。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技能形成中,反馈对技能动作的学习和完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地反馈,尤其要关注学生提出的反对意见和“异想天开”的看法,让学生感到我们的教师正在关注自己,我对“一本作业本制度”做法也很赞赏,并且也用了几个学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它的好处是:

首先,提前了反馈时间。学生当天就能知道题目的对与错,错的可以立即纠正。

其次,便于教师的管理。教师从每天的批改中就能了解各种现象。

再次,沟通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联系。因为只有这一本作业本,因此,家长只要翻开这唯一的本子,基本情况就一目了然。

5、习题要灵活多样。可以设计顺向性和逆向性习题,也可以是求同性和求异性习题,还可以是类比习题和对比习题。在题型结构上还应注意多样性而采用填空、判断、选择、匹配、组合等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思维品质。例如我在教学“比的意义”时,采用了填空、判断、匹配、说理、组合、选择等多种形式。

二、以形成一定理念为习题设计的标准

1、习题的内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因此,“喜欢一个教师,就喜欢这门学科”成了每个学生的不带半点遮掩的表现。同样一道题目,采用不同的形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习题形式的变化;用习题的反例;用习题的联系等。

2、设计习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

美国著名的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因此,要设计好知识铺垫的习题,设计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习题的练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

3、设计习题要注意联系实际。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在加上小学生缺乏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经验,以及心理、生理上的特点,他们往往感到数学抽象,学起来很枯燥。

第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我就让学生拿出事先发给的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自己折一折,看怎样能得到它的四分之一?结果学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折法;学习了统计图表以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收集有关的数据;四年级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去量一量、算一算教室或自己房间的面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同样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来进行。

第二,要联系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

4、习题设计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的统一,人们把数学学习称为“思维的体操”。

(1)形象入门,从生活的情景中培养形象思维;从观察的引导中培养形象思维;从动手的操作中培养形象思维。

(2)数形结合,以直观图形解决数的计算;将数量关系转化成为图形;在数形互相转化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鼓励直觉,提高学生整体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瞬间分析、综合的能力;鼓励学生合理猜想的意识。

(4)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题目,探索问题,不断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5、设计习题要开放。

所谓开放性习题,是指具有一定的现实情景、解法或答案不唯一的习题,包括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题多编、一题多变等。在教学中要做到材料的开放、问题的开放、解法的开放、答案的开放以及条件的开放。

6、习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学生建构“数学模型”。

现代数学观认为,数学具有科学方法论的属性,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研究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而建立数学模型,研究数学模型,正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中心环节。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一般表现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建立并把握好以上模型,正是把握住了数学学习的根本。

三、以制定一定策略为习题设计的标准

辛格等人的研究(1982)表明,技能的学习首先必须正确理解学习情境和学习性质,并由此形成一个基本判断,继而采取一定的策略。

1、融合策略。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我们小学数学设计习题内容时要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不能只为设计习题而去设计,数学习题的设计要与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要体现时代的特征和生活气息。

2、复述、联想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言语活动有利于避免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寻找新的更佳思路,能引发执行的控制加工过程,使注意集中于问题的突出方面或关键的因素,促使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更高。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设计:看物说话、看图说题、看式说题、看线段图说数量关系等。当看条件说问题时,要求学生说出“知道---和---,可以求出---”,反过来当看问题说条件时,要求学生说出“要求出---,必须知道---和---”的语句,从多角度去说。

3、突破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顺向性习题学生往往会出现思维定势,而逆向性习题的练习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当面对复杂或难以认识的问题时,按照常规方法难以解决,可以换一个角度,退到最简单的情况,也许能够解决。

例如:六年级数学“圆柱体的侧面积”,当学生面对一个空间曲面,难以下手,但是如把它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时,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求“一个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学生当然是无从下手,但是如果突破常规的方法,就可以解决。方法一,把小石块直接浸没在适合的量筒里;方法二,把小石块浸没在适合的长方体玻璃缸或塑料圆柱体中,只要把上升部分水的体积求出来,就是这个小石块的体积。

4、迁移策略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为迁移而教”实际上是塑造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问题。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习题达到迁移的目的。一题多解、

5、生活策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针对学生看得见、用得着的生活实际问题,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习题,引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百分比的运用”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五(1)班46名同学去某景点旅游。这个景点规定:每张门票20元,购买50张可享受团体优惠,门票打八折。请问五(1)班该怎样买门票?

6、知识网络策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小学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前面学的知识是以后的基础,后面学的知识又是在以前学的知识的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前后之间是内在的统一。

设计习题不但是一门“学问”,而且要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教材的处理有关。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因此,只要在每一次教学中都能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一个自由的空间,他们就能够在课堂学习中就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散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使每一个课堂都变成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舞台。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松林主编:《数学教师札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马云鹏主编:《课程与教学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汪绳祖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上海市成人高等师范专科教材.

[4] 李志勇主编:《小学数学教育》,辽宁教育杂志社.

[5] 毛放主编:《小班化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6] 顾汝佐、叶季明、王明欢编著:《小学教学全书·数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版.

[7] 张向葵主编:《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