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是用来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小型气象站广泛应用于气象服务、大气实验、通信和农业等领域,测量的大气参数主要包括风速、风向、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等。

由于大气参数的自身特点,使得小型气象站在便于携带、实时测量、功耗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有较高的要求。在数字信号处理出现之前,田间小气候仪主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面对大量的气象数据,单片机数据快速处理能力的不足暴露了出来,而DSP因为其自身的硬件结构使得它能够快速进行数据处理,弥补了单片机的不足。基于DSP的小型气象站是结合了DSP 的工作原理、大气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小型气象站的自身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设计,能够进行大气参数的实时测量,并具有了功耗低、便携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田间小气候仪工作原理: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气象站主要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DSP系统和电源模块4部分组成。由于所测的大气参数都是非电量,而测量结果是建立在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以,在气象站中针对每一个大气参数都采用了相应的传感器进行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传感器的输出因为其工作原理不同而不同,本文根据实际选择的传感器设计了不同的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有针对性的进行滤波,I/V变换,脉冲稳幅和电压放大等不同形式的调理,使得传感器的输出经信号调理电路之后满足DSP芯片上A/D转换器的输入模拟电压的范围或 I/O端口的电平要求。DSP系统由DSP芯片,DSP外围复位电路、振

荡电路、复位电路和串行通信口组成。DSP系统主要进行模拟量输入通道选择,A/D转换,信号处理,对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的控制以及和上位机进行串行通信。电源模块为 DSP系统和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田间小气候仪应用领域: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采用一体化设计,专门为学校科研教学,小气候观测,流动气象观测哨、短期科学考察、季节性生态监测等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可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同时根据微气象学中空气动力学方法,自动计算并存储风寒指数、ET蒸腾蒸发量及温/湿度/光照/风指数。该气象站已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测量气象要素最全面的小气候观测站。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主要应用于科研教学,微气象学研究,军事运用的支援、临时气象观测点,如突发事件(如火灾、洪涝灾害)的响应及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监控、大中小学的气象观测台站、农业农情灌溉气象环境指标监测、森林火险气象指标监测等,又可作为环境科研监测的补充观测仪器。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

蔬菜栽培设施任务工单

任务名称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姓名: 时间: 电热温床的设计与安装 熟悉电热温床的工作原理,能够独立设计并合作安装电热温床,熟练掌握自动控温仪和电热线的连接方法,会使用和连接交流接触器。根据信息采集单中问题三所给出的任务,设计并安装一个电热温床。 100m长的电热线、自动控温仪、交流接触器、电源、配电盘、电工工具(每组套);马粪、炉渣、营养土、细沙、常用农具等。 1 .电热温床的设计:绘制电热温床布线 示意图(另附绘图纸) 2.做苗床 3.布线和连接控温仪等设备 考 核 标 准 指导教师签字:

第组 姓名: 时间: 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名称目的要求材料用具 姓名: 时间: 日光温室滴灌系统安装 了解日光温室滴灌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会设计温室滴灌系统管网设计和材料预算,能根据生产实际合作完成滴灌系统的安装并正确使用。 定植后的栽培畦;PE输水管和滴灌带;文丘里施肥器;旁通、堵头等配件;打孔器等工具。 1.测量和主要耗材计算 2.滴灌系统(含施肥器)安装步骤 3.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的应用 考 核 标 准 指导教师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田间调查作业单1 姓 名: 时 间: 第 组

指导教师签字: 任务名称 目的要求 材料用具 田间调查作业单2 姓 名: 日光温室小气候环境观测与调控 时 间: 上午8时,各小组进入温室,分别在温室中部、东西两侧山墙下、前底脚处和后屋 面下选择不同的观测点进行观测,每个测量结果读数三次,取平均值。同时收集各 组观测数 据填入表中。通过观测了解日光温室内小气候环境特点,学会通风、清洁 棚膜和使用卷帘机。并能过调控前后的测量数据比较,体会调控效果。 照度计、温度计、干湿球温度计等。 日光温室内不同部位的小气候环境比较 结论: 调控对小气候环境的影响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结论: 清洁棚膜前 清洁棚膜后 通风前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光照度: 气温: 地表温度: 空气湿度 通风0.5h 后

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试行版)

附件2 降水现象仪功能规格需求书 (试行版)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3年11月

目录 1 前言 (1) 1.1目标 (1) 1.2适用范围 (1) 1.3编写依据 (1) 2 功能要求 (2) 2.1观测要求 (2) 2.2数据格式 (2) 3 组成结构 (2) 3.1 传感器 (2) 3.2 数据采集 (2) 3.3 外围设备 (2) 3.4采集软件 (2) 4 技术要求 (3) 5环境适应性要求 (3) 5.1气候条件 (3) 5.2生物条件 (3) 5.3机械条件 (4) 5.4电磁兼容性要求 (4) 5.4.1电磁骚扰限制要求 (4) 5.4.2电磁抗干扰度要求 (5) 6 电源要求 (5) 7 可靠性要求 (5) 8可维护性要求 (5) 9 安全要求 (6) 9.1标记要求 (6) 9.1.1产品标识 (6) 9.1.2熔断器 (6) 9.1.3电源开关 (6) 9.1.4电击危险 (6) 9.1.5其他标记 (6) 9.2文件要求 (6) 9.3结构安全 (8) 9.4电气安全 (8)

9.4.1防电击危险 (8) 9.4.2保护接地措施 (8) 9.4.3过流保护 (9) 9.4.4基本电气安全要求 (9) 10防雷要求 (10) 10.1一般要求 (10) 10.2直接雷击的防护措施 (10) 10.3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 (10) 10.3.1屏蔽措施 (10) 10.3.2等电位连接和采用公用接地系统 (10) 10.3.3供电系统电涌保护措施 (10) 11 结构和外观要求 (11) 11.1 机械结构要求 (11) 11.2 机械强度要求 (11) 11.3 材料与涂覆要求 (11) 11.3.1 材料要求 (11) 11.3.2 涂覆要求 (11) 11.4 外观要求 (12)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是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为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小气候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有五大特点。 1.范围小 沿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因此,常规气象网站的观测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研究小气候必须专门设置测点,要求密度大,观测次数多,仪器精度高等。 2.差别大 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3.变化快 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例如,M.N.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 4.日变化剧烈 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 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由于小气候影响的范围正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研究小气候具有很大实用意义。我们还可以利用小气候知识为人类服务,其中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为小气候的典型类型。 一、农田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农田小气候从成因上划分可分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和秸秆覆盖小气候。 1.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 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可分为农林间作小气候和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⑴农林间作小气候效应:在防风、降温和增加湿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可有效应对高温及干热风危害。 ⑵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在湿润地区,防护林可使农田温度升高;可明显降低风速,起到防风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秋季节和白天防护林具有降温作用,在春秋季节和夜间防护林可使农田升温;防护林农田内的土壤湿度要高于开阔农田。 2.秸秆覆盖小气候效应 低温条件下,地面覆盖秸秆后,会使导热率变小,辐射能量反射率增大,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小,减少了气温急剧变化而对作物造成的生理伤害;覆盖秸秆可明显抑制田间水分蒸发,明显提高近地面土壤的水分含量。 二、森林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1.湿润区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湿润区的森林,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使空中大量水汽遇冷凝结降水。导致林内气温、土温散失迟缓,大大降低土壤水水分蒸发。树冠、树枝、树叶使降水着地迟缓,减少径流减弱穿透树冠的降水对林地土壤的冲击力,使降水能够充分渗入土壤,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2.城市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可以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明显消减太阳紫外线的强度;降低局部的气温,减少闷热天数,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3.绿洲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绿洲内部的气温低于绿洲外部,并且绿洲的覆盖率越高降温越明显;绿洲内部的温度变化幅度要低于林外,湿度均高于林外,所以绿洲在维持生物最少需水量起到一定作用;绿洲可降低水分的蒸发,增加降水的有效性;绿洲还可以降低风速,缓解风沙流动。

农业小气候观测站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 一、概述 农田小气候指农田中作物层里形成的特殊气候。农田小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以及病虫害都有很大影响。农田小气候既具有其固有的自然特征,又还是一种人工小气候,人类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田小气候。研究农田小气候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满足GB/T 20524-2006国家标准要求,可为病虫害防治、作物生产和商业及科研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检测精度高,无人职守,抗干扰能力强,软件功能丰富等方面特点,实现了提高观测效率,减轻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是植保部门病虫测报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工作必备的基础设施。 产品组成:传感器部分、数据采集仪、通讯系统、供电系统及支架等。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部门,科研教学,农民生产等领域对农田小气候的实时监测。

二、产品特点 1、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不仅可对常规十二种气象因子(大气温度,环境湿度,平均风速风向,瞬时风速风向,降水量,光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露点温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分,叶面湿度)进行直接测量,还可以测量水面蒸发,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等多种要素。 2、系统监测记录仪具有大屏幕汉字图形液晶显示屏,实现即可用微机实时监测数据,又可独立运行显示、存储气象要素值。自动气象站监测记录仪完成对测量数据及时间进行采集、存储、显示处理。 3、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主机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数据8000条以上。同时可选配U盘数据存储器,实现无限容量数据存储功能。该技术结合了移动存储器及数据通讯转换技术,与仪器通讯口连接就可完成监测数据的连续存储。具有操作方便,数据实时可靠,断电后数据永不丢失等特点。 4、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管理软件采用可视化操作界面,在WINDOWS XP以上环境即可运行,实时显示各路数据,每隔10秒更新一次,数据自动存储(存储时间可以设定),与打印机相连自动打印观测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 EXCEL标准格式并可供其它软件调用。 5、系统采用交直流两用供电方式,同时也可配接太阳能电池板,保证系统在无电地区常年稳定工作。供电系统内置蓄电池具有交流电(220V)与太阳能电池双充电功能。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具有停电保护功能,当交流电停电后,由充电电池供电,可维持48小时以上不间断观测。 6、观测站的通讯系统具有标准RS232通讯接口,可与微机连接实现数据下载。

奇怪的天气现象

(血雨) 首先,是开门红。我们要介绍的是血雨(英语:Bloodrain),又称红雨(Redrain),被认为是一种褐红色的降雨的形式从天空中飘落的现象。这种现象,到现在为止还是不解之谜。诗人荷马创作的史诗《伊利亚特》有对血雨的记载。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这种雨就是血 (果冻雨) 接下来,我要给大家播报一则奇闻 2012年1月降于英国,据英国《卫报》30日报道,英国多塞特郡伯恩茅斯(Bournemouth)61岁老人史蒂夫·霍恩斯比(Steve Hornsby)在26日遭遇到一件新鲜事,他家后院突然天降奇雨,雨点除了普通冰雹之外,还夹杂有大量弹珠般的果冻状蓝色小球(放图三张)。有人认为,这可能由空气污染造成的,而来自伯恩茅斯大学一科研人员则表示,这些珠子可能来自海洋无脊椎动物所产的卵。 我们称这中天气现象为果冻雨。(放标题)外形像果冻的雨,像弹珠一样的蓝色小球,一踩就消失不见,捡也捡不起来,这些雨滴闻上去没有味道,在水里也浮不起来,表面有一层壳,内里柔软。(此处可加上个人评论) (滚轴云)读PPT (雪卷) 雪卷是被风吹卷起的雪堆,通常是圆柱形,长的极像白色干草卷的雪卷最高能达2英尺,这些被风吹卷起的雪堆,通常是圆柱形 (双层彩虹) 接下来的天气,绝对受浪漫派所喜爱。首先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事物,彩虹!当然,不是普通的彩虹,而是,“双层彩虹”。双层彩虹”是一种少见的天气现象,是太阳光与空气中的雨滴产生双反射,并以50至53度角呈现出的图景。而这两层彩虹的颜色排列是不同的。里面那层,外红内紫,称为“虹”,太阳光只经历了一次反射。外面那层,外紫内红,称为“霓”,,霓因为多经历一次反射,强度较弱,很难得一见。太阳光经历了两次反射,因而颜色的顺序相反。这种天气现象一般在傍晚或雨点后出现此景。 (白色彩虹) 白色彩虹又称雾虹,与普通彩虹的形成相似,只是由于反射雾虹的水滴太小而无法产生七彩颜色。因而,形成白色。 (月虹) 彩虹系列的最后一个。月虹。是在月光下出现的彩虹,又叫黑夜彩虹。出现条件苛刻,在这里不细讲。由于月光亮度较小的关系,通常比较朦胧,出现在月亮的反方向天空。最佳观测地是美国肯塔基州的坎博兰瀑布和非洲的维多利亚瀑布。 (火旋风) 当然我们的介绍非常面面俱到。不会忘记狂野派的天气现象的。首先,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天气现象,火旋风。(读ppt)

MicrotracBEL化学吸附仪——多相催化反应实现的重要仪器

化学吸附是吸附质分子与固体表面原子(或分子)发生电子的转移、交换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由于固体表面存在不均匀力场,表面上的原子往往还有剩余的成键能力,当气体分子碰撞到固体表面上时便与表面原子间发生电子的交换、转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作用。 化学吸附在工业应用中非常重要,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可取代的,化学吸附仪也是有许多种,比如全自动高端化学吸附仪、自动化程序升温化学吸附仪、全自动化学吸附仪、全自动三站化学吸附仪、化学吸附仪(催化剂评价)等这几种化学吸附仪在工业上应用的非常广泛。 那么,这些产品在购买时该如何选择呢?这里就简单谈谈。在购买化学吸附仪时一定要买认准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品牌过硬产品质量就有保障。在化学吸附仪中响当当的牌子当然是日本的麦克奇拜尔了。麦奇克拜尔有限公司(MicrotracBEL)是一家研究生产容量法/重量法气体吸附分析仪的专业制造厂商。秉承“事业让生活更享受”(Business for Enjoy Life)的理念,汲取众家之长制造高品质的仪器。“事业让生活更享受”,始发于原创的动力,不断的革新。第一台多功能催化剂表征系统,首创全自动蒸汽吸附系统,固体电解质膜水分吸附和质子传导分析仪,

燃料电池综合评价装置等,极大丰富了表面吸附表征方法,同时也为拜尔公司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了口碑。所以,在购买化学吸附仪时,大家可以优先考虑麦克奇拜尔的产品。 麦克奇拜尔是日本的牌子,不过,你不用跑到日本去购买,在中国就有。购买麦克奇拜尔的化学吸附仪可以去上海的大昌洋行。大昌洋行(上海)有限公司(大昌洋行)是一家著名的国际贸易集团,总部位于瑞士的苏黎世。业务范围涉及机器、仪器、消费品、纺织品、化工原料等诸多领域。 大昌洋行的产品种类特别丰富,大昌洋行科学仪器部专业提供分析仪器及设备,独家代理众多欧美先进仪器,产品范围包括:颗粒,物理,化学,生化,通用实验室的各类分析仪器以及流程仪表设备,在中国的石化,化工,制药,食品,饮料,农业科技等诸多领域拥有大量用户,具有良好的市场声誉。近些年,市场不断扩大,大昌洋行在中国设有多个销售,旨在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领域 田间小气候仪是用来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小型气象站广泛应用于气象服务、大气实验、通信和农业等领域,测量的大气参数主要包括风速、风向、大气湿度、大气温度和大气压力等。 由于大气参数的自身特点,使得小型气象站在便于携带、实时测量、功耗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有较高的要求。在数字信号处理出现之前,田间小气候仪主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面对大量的气象数据,单片机数据快速处理能力的不足暴露了出来,而DSP因为其自身的硬件结构使得它能够快速进行数据处理,弥补了单片机的不足。基于DSP的小型气象站是结合了DSP 的工作原理、大气参数的测量方法和小型气象站的自身特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设计,能够进行大气参数的实时测量,并具有了功耗低、便携性好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田间小气候仪工作原理: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进行大气参数测量的气象站主要由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DSP系统和电源模块4部分组成。由于所测的大气参数都是非电量,而测量结果是建立在对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所以,在气象站中针对每一个大气参数都采用了相应的传感器进行非电量到电量的转换。传感器的输出因为其工作原理不同而不同,本文根据实际选择的传感器设计了不同的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有针对性的进行滤波,I/V变换,脉冲稳幅和电压放大等不同形式的调理,使得传感器的输出经信号调理电路之后满足DSP芯片上A/D转换器的输入模拟电压的范围或 I/O端口的电平要求。DSP系统由DSP芯片,DSP外围复位电路、振

荡电路、复位电路和串行通信口组成。DSP系统主要进行模拟量输入通道选择,A/D转换,信号处理,对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的控制以及和上位机进行串行通信。电源模块为 DSP系统和气象站其他组成部分提供稳定的直流电压。 田间小气候仪应用领域: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采用一体化设计,专门为学校科研教学,小气候观测,流动气象观测哨、短期科学考察、季节性生态监测等开发生产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可测量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太阳辐射量、太阳紫外线、土壤温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同时根据微气象学中空气动力学方法,自动计算并存储风寒指数、ET蒸腾蒸发量及温/湿度/光照/风指数。该气象站已成为目前为止国内测量气象要素最全面的小气候观测站。 托普云农田间小气候仪主要应用于科研教学,微气象学研究,军事运用的支援、临时气象观测点,如突发事件(如火灾、洪涝灾害)的响应及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现场监控、大中小学的气象观测台站、农业农情灌溉气象环境指标监测、森林火险气象指标监测等,又可作为环境科研监测的补充观测仪器。 其他植物保护提升工程仪器: 农作物病虫害实时监控物联网设备(套)、虫情信息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田小气候自动采集传输设备(单配)、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单配)、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单配)、自动虫情测报灯、病虫害调查统计器(Ⅲ型)、病菌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仪、害虫性诱自动诱捕器(重大害虫智能监测仪)、农作物病害(赤霉病、晚疫病)实时监测预警仪、田间病虫害发生信息移动采集设备、病虫害调查工具箱。

实习三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

实习三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站(LTER)考察一、实习目的意义: 系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二、实习内容: 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目的意义、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台的分布及参与的大型课题研究项目。 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研究 3.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研究 4.森林生态系统水分特性研究 5.森林生态系统小气候观测与研究 三、实习地点: 南京林业大学下蜀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研究站(空青山) 四、实习报告编写 森林生态定位站简介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监测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冲击与调控过程,建立森林生态环境动态评价和预警体系,为森林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引导我们更有依据、更科学地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概况

(一)背景介绍 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于1986年正式建站,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森林生态站。本站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宁镇山脉东段丘陵区(如下图)。代表区域为江淮平原丘陵落叶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林区,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典型植被类型。常见植物有栓皮栎,麻栎,枫香,枸骨,冬青等,其大致形成五个森林群落,依次为毛竹林,栓皮栎、麻栎林,松林,杉木林和板栗林。 (二)硬件设施 江苏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站拥有定位观测铁塔(高30m)1个,碳通量观测系统1套,小气候观测站4个,标准径流场6个,测定森林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固定样地11块,测定森林水分循环和养分循环的固定样地4块,以及60m2的野外观测用房和100m2的档案室和资料室。其中,径流场主要用于测定林中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速度与方向,而小气候观测站则是测定林分中的湿度与温度状况。(三)科研成果 近五年来,积累了200多万个野外观测数据,撰写研究论文40多篇,其中在SCI发表3篇,在《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生态学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33篇,出版专著3本。获得梁希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及我国LTER站台建设情况和研究发展趋势。 1、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的目的意义: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研究

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与利用

农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层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的状况以及土壤上层、土壤表面的热状况和水分状况,即作物生活环境的小气候。错综复杂的农田小气候常通过农田中不同作物群体结构内的辐射、温度、湿度、风和co2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反映其主要特征。农田小气候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反过来农田小气候又受作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1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1.1光和辐射 太阳光进入农田作物层中,受到茎叶层层削弱,有些被吸收,有些被反射,部分透过第一层叶片,进入第二层之后又被反射和吸收,部分则经过茎叶空隙直达地面。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的铅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都是从上往下递减,并且都在开始时递减缓慢,通过枝叶密集的作物群体上层时递减迅速,到了下层递减速度又减慢。晴天农田各个高度上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早晚弱而中午强;但量值变化白天在各个高度上却存在差异;高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1.2温度 农田作物层中的空气温度,主要决定于作物群体结构内不同茎叶层透入太阳辐射和湍流交换(影响水汽和热量输送)强弱的对比关系。在作物群体密度大时,作物层内白天的空气温度与裸地比较相对较低,夜间则相对较高。如作物密度不大,则作物层中的温度在夜间就可能相对高些。但是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期,农田上温度的铅直分布情况有相当的差异。 1.2.1生长发育初期和后期 初期作物茎矮叶小,植株覆盖面积少且分布稀疏,白天和夜间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几乎与裸地一样,即白天温度呈由地面向上递减的日射型分布,夜间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相应上升的辐射型分布。到作物成熟的生长发育后期,禾谷类作物茎叶枯黄,阳光透达地面,植株蒸腾减弱,农田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又几乎回复到生长发育初期的状况。水平阔叶作物(如棉花地)的情况有所不同,白天空气温度铅直分布廓线的最高点并不出现在地面,而是在植株顶部的叶面附近。夜间温度廓线的最低点却仍在地面。 1.2.2生长发育盛期 这一时期,作物封行,枝繁叶茂,形成小气候的因子变化频繁,温度铅直分布情况也较为复杂,白天和夜间温度的分布正好相反。 1.3湿度 农田中的空气湿度状况主要取决于农田蒸散(即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和大气湿度两个因素。农田作物层内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往往因为株间湍流交换的减弱而不易散逸,故与裸地比较,农田中的空气湿度一般相对较高。湿度铅直分布相对比较简单,不论白天和夜间绝对湿度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1.4风 农田中的风速与作物群体结构的植株密度关系很大。由于植株阻挡,摩擦作用使农田中的风速相对较小。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再变化。从铅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茎叶稠密部位受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较远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 1.5co2 农田co2的状况,决定于农田湍流交换强度、大气中co2含量和土壤释放co2数量三个方面的因素。作物层内co2浓度在叶面积密度最大层次附近为最低。在白天,农田co2由作物层上部向下和由地面向上输送。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的 可应用领域

BioNavis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MP-SPR最新应用领域 传感器(MP-SPR) 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免疫响应、实验开发 ◆应用BioNavis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MP-SPR技术测量气体导致的表面变化 BioNavis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MP-SPR仪器用于表征由不同气体导致的聚合物薄膜变化。不同的湿度显示了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浓度依赖性,并且乙醇蒸气看起来渗入了聚合物层。 ◆应用BioNavis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MP-SPR技术测定生物化功能层的结合能力: 临床诊断正在从中心实验室移近病人,进入医生的办公室,药房,千家万户。这一类临床检测设备(POC)的要求与中心实验室的要求大大地不同。POC设备应该为临床相关性分析物的快速分析提供低成本和易操作的工具。 许多纸制电子器件为制作便宜的、可丢弃的和可回收的应用电子平台打开了机会,可用于生物传感器或者医学诊断领域。 C-活性蛋白(CRP)是一种身体中常见的炎症标记物。监测CRP的水平可以用于跟踪疾病的过程或者治疗效果。

当发展一类新的生物传感器时,通常最主要的是评估此生物传感技术相对于已经建立的方法的性能。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已经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的研究超过了20年的时间,并且是一个优秀的对照办法。 选择增强型SPR ◆选择增强型SPR-一种新的标记方法用于增强生物传感器性能 增强小分子模型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选择增强型SPR(SAMP-SPR)的使用大大增强了应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SPR技术对小分子量复合物的分析。 改进包括: ·灵敏度增强:在信噪比上一般增强100倍或更多 ·特异性增强:只检测染料标签,将非特异性干扰降到最低 ◆选择增强型SPR(SAMP-SPR)-一种新颖的标记方法用于增强光学生物传感器性能 小分子模型系统的竞争性分析。使用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SAMP-SPR采用竞争分析的方式分析小分子,在没有大分子标记的情况下将SPR的灵敏度提升到以往不可企及的水平。竞争性分析小的染料标签有助于: ·测定平衡常数和亲和力排名 ·进行竞争动态分析

CERNCEORN农田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观测采样地的分类和.

CERN/CEORN农田生态系统中观测场及长期 观测采样地的分类和编码 1 引言 观测场地和观测设施在CERN/CEORN监测数据管理的过程中处于一个核心的地位,所有监测分析出的数据都与观测场地或观测设施密切相关,如果核心的观测场和观测设施信息不确定、不完全,势必造成监测分析出来的数据失去他们的可用价值,这对CERN/CEORN 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损失。 综合中心是CERN/CEORN各类生态系统的所有学科数据的集成者,因此综合中心会同CERN各分中心对观测场和观测设施予以明确的定义和的分类,并进行相应的编码,进而在各生态站上推行这种分类和编码方法,从而使得CERN/CEORN的监测数据更加标准化,真正达到实用的目的。 为此,综合中心经过仔细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监测手册,并充分参考各生态站填写的样地调查表以及与各分中心、生态站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提出以下观测场及观测设施的分类、编码方法及其信息填写标准表格,供大家讨论。 编码方法确定后,需要对各站的样地逐一进行编码、相应信息的填写、样地图的编绘,最后将产生的一系列有关样地的信息报送CERN/CEORN科学委员会审定,最终建立CERN/CEORN的分布式框架下的统一样地资源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

2 编码的意义和原则 2.1 编码的意义 (1)将生态站的样地固定下来,每个生态站的样地具有固定的编码,防止生态站对于同一样地给予不同的随意代码而影响数据的可比性。 (2)建立各个样地的详细信息描述文档,将每个样地代码与样地详细信息文档建立起对照关系。 (3)在数据表格中仅需包含样地代码一列,其他关于样地描述信息的列在数据表格中不用再重复填写,可以删去这些列,简化报表填写。 2.2 编码的原则 (1)编码的原则是综合考虑各站、各学科、各类型的观测场设置情况和案例,给出统一的概念定义和分类方法,这对样地的确定和编码非常重要。 (2)基于分类体系、在满足计算机信息表示和处理方便、人工记忆方便、唯一性(不重复)、简单性(编码中只包含最关键的信息)、完整性(能含盖所有情况)、确定性(没有二义性)的基础上,给出一个编码体系,使得每个样地具有唯一确定的代码。 3观测场的概念及分类和编码 3.1 观测场的概念及分类 3.1.1 综合观测场 是在一个典型生态系统分布区内选择的一个典型地段,代表了该地区最典型的生态系统类型。其监测的基本目的是对本地区典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和主要生态过程进行长期监测,探明本地区典型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生物(作物)、大气以及生态系统管理等

设施园艺学实验

设施园艺学实验

————————————————————————————————作者: ————————————————————————————————日期:

设施园艺学实验 实验一大棚的搭建 一、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了解装配式镀锌钢管大棚的结构和类型,掌握塑料薄膜的贸烫黏接技术,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要求进行装配式塑料大棚的选型、设置和安装; 二、用具和材料 装配式塑料大棚各部分组件及安装工具,塑料薄膜、纸张、绘图工具等。 三、方法和步骤 1.绘制图纸画出单栋装配大棚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和多个单栋大棚布置的平面图,注意棚间距离及道路设置,配以文字说明。 2.大棚安装 (1)确立方位和放样首先用指南针等工具确定方位,然后按图纸设立的位置进行现场放样。大棚的方位确定后,在准备建棚的地面上,测定大棚四角的位置,埋下定位桩,在同一侧两个定位桩之间沿地平面拉一根基准线,在基准线上方30cm左右再拉一根水准线。 (2)安装拱架①在每根拱架下标上记号,使该记号至拱架下端的距离等于插入士中深度与地面距水准线距离之和。⑦沿两侧基准线,按拱架间距标出拱架插孔位置,应保证同一拱架两侧的插孔对称。③用钢钎或其他工具向地下所需深度垂直打出插孔。④将拱架插入孔内,将拱架安装记号与水准线对齐,以保证高度一致。 (3)安装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①安装棚头:用做棚头的两副拱架应保持垂直,否则拱架间距离不能保证,棚体不正。②安装纵向拉杆和压膜槽:纵向拉杆应保持水平直线,拱架间距离应一致,纵向拉杆或压膜槽的接头应尽量错开,不要使其出现在同一拱架间。棚头、纵向拉杆和压膜槽安装完成后,应力求棚面平齐,不要有明显的高低差。 (4)覆盖塑料薄膜将粘接好的3—4块塑料薄膜覆盖于棚架之上,裙膜与天幕相接处重叠50cm左右,留作通风口,用卡槽将薄膜卡紧,压好压膜线,棚的四周薄膜埋入土中约30cm,以固定棚布。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小气候和大气候不同,它除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远近等影响外,还受当地的地势、方位、土壤性质及地面植物覆盖等下垫面的状况差异的影响,这些差异会引起局地热量和水分收支的不同,从而形成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小气候。也就是说,小气候就是指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通常指2米以下的近地层气候。这种小气候特点是: 越接近下垫面的空气层,受下垫面的影响越大,小气候特征越显著;反之离下垫面越远,小气候特征也就不明显了。 小气候可分为: 农田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山地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多种多样。其中以农田小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更为广泛,更为重要。因为在贴近地气层的小气候环境中,生活着各种生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基本上都在这一层中进行。同时,小气候也最容易按着人们的需要加以改造利用,例如应用不同的耕作方法、灌溉、营造护田林、设置风障、保护地经营等等,都能使小气候条件向所需要的方向改变,并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产和试验中,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可以了解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所形成的小气候情况。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农田小气候效应,以便考查分析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并按照需要采取不同措施,创造有利的农田小气候条件,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 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测点和确定观测项目。观测点要有代表性,选择的测点应能反映当地的一般实际情况,观测点分为基本测点、辅助测点和对比测点等。基本测点是进行小气候观测的主要测点,通过基本测点取得农田小气候的特征资料。基本测点要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段上,观测项目比较全,如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照等。辅助测点是为了补充基本测点资料的不足,为了更加完善地了解基本测点的小气候特征,满足小气候分析需要。辅助测点按照需要,可以设固定的,也可以是流动的,观测项目和基本测点相同,或少于基本测点,但观测时间应当一致。对比测点是根据对比观测需

小气候综合实验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 目录 第一部分实习报告简介 (3) 一.摘要 (3) 1.中文摘要 (3) 2.英文摘要 (4) 第二部分实习报告内容 (5) 一.前言 (5) 1.小气候的概念 (5) 1.1小气候的特点以及其体现因素 (5) 1.2小气候的分类 (6) 1.3研究目的 (6) 二.材料和方法 (7) 2.测点概况 (7) 2.1测定内容和方法 (9) 三.结果分析 (10) (1)单点分析 (10) 3.1 太阳辐射日变化 (10) 3.1.1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 (10) 3.1.2 太阳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 (12) 3.1.3总辐射(St )的日变化 (15) 3.1.太阳反射辐射(Sr )的日变化 (18) 3.2 土壤温度的变化 (20) 3.2.1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20) 3.2.2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0) 3. 3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23) 3.4 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27) 3.4.1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 (29) 3.4.2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 (31) 3.5 气压日变化 (32)

3.6风的日变化 (32) (2)对比分析 (33) 1、不同测点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的比较 (33) 2、不同测点的散射辐射的比较 (33) 3、不同测点的反射辐射 (34) 4、不同测点土壤温度(0cm、5cm)对比分析 (35) 5、不同测点(20cm、150cm)气温对比分析 (37) 6.相对湿度(u)对比分析(20、150cm) (38) 7.水汽压(e )对比分析(20、150cm) (40) 四、结论(测点小气候总结) (41) 4.各个小气候要素的简要总结 (41) 五、实习感言 (42) 六、参考文献 (43) 引言: 1.小气候的概念:在小范围内,由于下垫面构造和特性不同,使热量和水分收支不一样,形成近地面及土壤上层与大气候所不同的特殊气候。 2.特点: (1)小气候是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特点的范围内,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一致,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1)范围小,是指小气候现象的铅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2)差别大,是指小气候现象中各个气象要素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相差都很大,具有更显著的日变化和脉动现象。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4)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2)小气候特点的体现因素 局地小气候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个别气象要素(温度,湿度和风)变化剧烈以及个别天气现象(雾,露,霜)上的差异。气温铅直梯度折合成100M为超绝热梯度,水平温度梯度

吸附仪使用方法

一、确定载气(H2/Ar)和处理气是否连接好,干燥后的脱水阱连接好,打开绿色电源开关; 二、取一小团石英棉垫入石英管底部,将0.15g左右(根据催化剂的负载量而定)的催化剂装入石英管中,将测量催化剂床层的热电偶顶端接触到催化剂,旋紧上下螺母;(注:催化剂不要太粉末) 三、催化剂预处理: a.将反应器连通的六通阀调到处理气; b.反应尾气的三通球阀选择排空(防止预处理产生的气体污染TCD); c.选择处理气C或D,将C或D的压力调节到0.1MPa左右; d.调节处理气的转子流量计到所需流量; e.用肥皂水检验石英管的连接处是否漏气,并观察尾气排空的出气口是否正常; f.设定好脱水处理的温度和时间程序,并执行程序; g.脱水处理的程序走完后,打开炉膛吹扫气进行降温直至室温,此过程保持处理气一直通着。 四、程序升温还原: a.待床层温度降至室温后,将反应器连通的六通阀切换至载气; b.打开三通球阀,选择载气A或B,调节载气入口压力在0.2MPa左右; c.打开载气流速左上角绿色按钮,设定载气流速为30SCCM左右; d.脱水阱四通球阀切换到“流入”; e.反应尾气三通球阀选择流入“TCD”; f.观察载气的进出口两个转子流量计是否都有流量,并观察TCD尾气是否鼓泡正常(注:两个转子流量计高度不一样,因为两个压差不一样); g.将管式炉温控程序设定好,按照所需升温速率升温至目标温度(暂不运行); h.确保进出TCD流量正常下,将TCD升温至110℃; i.待TCD温度稳定后,打开TCD电源,接通桥流,电流调到75mA左右; j.以上条件稳定后,打开伍豪软件界面,点击A通道运行(可调解极性、衰减和基线); k.等基线稳定后,关闭A通道,运行已设好的管式炉温控程序,再立即同时打开A和B通道; l.待管式炉温控程序走完后,将TCD温控调至0,关闭TCD电源,直到TCD温度降至50℃以下再关闭载气; m.关闭气体后,将TCD尾气管拔出鼓泡水面,防止炉子降温过程,热胀冷缩导致管子倒吸水后进入TCD。 五、观察实验数据并处理数据。

仪器分析的发展与应用

仪器分的发展与应用 仪器分析的发展历程: 经过19世纪的发展,到20世纪20~30年代,分析化学已基本成熟,它不再是各种分析方法的简单堆砌,已经从经验上升到了理论认识阶段,建立了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如分析化学中的滴定曲线、滴定误差、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等基本理论。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一方面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物理学革命使人们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分析化学也发生了变革,从传统的化学分析发展为仪器分析。现代仪器分析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常用的有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色谱法。光学分析法是基于人们对物质光谱特性的认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测定方法。17世纪牛顿将白光分成了光谱以后,科学家对光谱进行了研究。19世纪前半期,人们已经把某一特征谱线和某种物质联系了起来,并提出了光谱定性分析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德国化学家本生和物理学家基尔霍夫合作设计并制造了第一台用于光谱分析的光谱仪,实现了从光谱学原理到光谱分析的过渡,产生了一种新的分析方法即光谱分析法。19世纪后半期,人们又对光谱定量分析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1874年,洛克厄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结论,认为光谱定量分析只能依据光谱线的强弱。 到20世纪,用光电量度法测定了光谱线的强度,后来,光电倍增管被应用于光谱定量分析。与此同时,利用物质的吸收光谱的吸收光度法,也得到了发展。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首先兴起的是电重量分析法。美国化学家吉布斯把电化学反应应用于分析化学中,用电解法测定铜,后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中。电重量分析法存在着耗时长、易氧化等缺点,化学家在研究中把物质的电化学性质与容量分析法结合起来,发展了一种新方法,这就是电容量分析法。电容量分析法中发展较早的是电位滴定法,其后,极谱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也相继发展起来。色谱分析法是基于色谱现象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1906年,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认识到所谓色谱现象和分离方法有密切联系,而且对分离有重大意义。他用这种方法分离了植物色素,并系统地研究了上百种吸附剂,奠定了色谱分析法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具有离子交换性能的合成树脂问世,解决了一系列疑难问题,提高了色谱分离技术。由于单纯的分离意义不大,20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将分离方法和各种检测系统联接起来,分离分析同时进行,于是人们设计和制造了大型色谱分析仪。除了上述的方法以外,现代仪器分析法还有磁共振法、射线分析法、电子能谱法、质谱法等等。仪器分析是根据被测组分的某些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特性,如光学的、电学的性质,进行分析检测的方法,因此,它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化学分析的范围和局限,成为生产和科学各个领域的工具。分析化学中的分析是分离和测定的结合,分离和测定是构成分析方法的两个既独立又相联系的基本环节。分离是使物质纯化的一种手段,而纯化的背后是物质的混合性。化学家所说的物质,是某种单质或化合物。是以纯粹的形式存在的物质。可是,无论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制造的物质,都不是绝对纯的。因此,在化学分析中,首先遇到的矛盾就是纯与不纯的矛盾。分离是纯化物质的一种手段。分离一般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将所要分析的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来,另一条则是将杂质提取出来。在分析化学发展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分离方法。在古代,在酿造业中应用了蒸馏、结晶等分离手段;在近代,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分离方法,如沉淀分离、溶剂萃取分离、离子交换分离、电解分离等。分离是有限度的。有些混合物由于性质非常相似,分离非常困难,如果不分离,共存的组分又互相干扰。在化学分析中,常常从分离操作中演变出其他方法,如掩蔽方法。在仪器分析的发展史上,试样和试剂有不同的发展形式和内容。在早期,需要分析的是自然物,与其发生作用,从而进行鉴别的主要是火。后来,被分析的是溶液,与之发生变化的也是溶液。人们最早使用的试剂是五倍子的植物浸液。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大量植物浸液应用于化学分析之中,形成了天然植物试剂系列。在应用天然试剂的过程中,人们也在研究如何制备化学试剂。第一个人工制备的分析化学试剂是黄血盐溶液,由此开创了化学试剂的新领域,拓宽了分析化学的研究范围。随着生产、生活和科学的发展,作为被分析的试样,其外延扩大了,从

园艺设施实训大纲标准、指导书

《园艺设施与环境调控》实验实训课程标准 学院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学时 28学时 编制陈景蕊

本大纲是根据宁夏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设施农业技术专业(园艺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能力模块中《园艺设施》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的。本大纲适用于高职三年制设施农业技术(园艺方向)专业。 一、实训任务 实施本课程的实训是使学生掌握园艺设施的建造,园艺设施的环境调控基本技能,为设施园艺植物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满足设施农业技术行业生产对第一线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实训目标 (一)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实训教学,增强学生对园艺设施的感性认识,促进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掌握必要的园艺设施的建造和园艺设施环境的调控,为科学调控植物生产环境和优化园艺产业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热爱设施农业的意识,树立严谨的学风,形成科学的态度,树立职业道德观念,爱岗敬业,对学业精益求精。 三、实训内容和要求 1、初识园艺设施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能准确识别常见园艺设施,并了解其结构,及其应用情况,能根据当地园艺设施的类型选择园艺植物种植的类型。 2、地膜覆盖技术 了解地膜覆盖的规格和种类;进一步掌握地膜的增温和保墒效应;并能根据种植的园艺植物和地膜的用途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地膜的类型,规格,厚度。 3、半透明覆盖材料的种类和性能调查 正确识别遮阳网,防虫网、农用无纺布等园艺设施常用半透明覆盖材料;了解其种类、规格型号;通过观测调查掌握其性能。根据材料的用途作用、选择合适的半透明材料的种类,规格。 4、小拱棚的建造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技术要求 (试行)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2019年5月

目录 1 前言 (1) 1.1 目的 (1) 1.2 适用范围 (1) 1.3 编写依据 (1) 2 组成结构 (1) 2.1 硬件 (1) 2.2 软件 (2) 3 功能要求 (2) 3.1 概述 (2) 3.2 硬件功能 (2) 3.3 软件功能 (3) 4 技术指标要求 (4) 4.1 硬件性能指标 (4) 4.2 识别指标 (5) 4.3 环境适应性指标 (5) 4.4 可靠性指标 (7) 4.5 可维护性指标 (7) 4.6 设备寿命 (7) 5 结构及材料要求 (7) 5.1 外观要求 (7) 5.2 机械结构要求 (7) 5.3 机械强度要求 (7) 5.4 电缆连接要求 (7) 5.5 材料与涂敷要求 (7) 5.6 安全要求 (8) 6 供电要求 (8) 6.1 主电源供电要求 (8) 6.2 备选电源供电要求 (8) 7 防雷要求 (8) 8 包装运输和安装要求 (8) 8.1 包装运输要求 (8) 8.2 安装要求 (9) 附录A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图片命名规则 (10) 附录B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数据格式 (11)

1 前言 1.1 目的 研究和试验表明,应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对视频采集器拍摄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实现自动观测识别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对于目前尚未实现器测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观测项目,更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为更好地规范基于这一技术的观测装备——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的研发生产,特编制本技术要求。 1.2 适用范围 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技术指标,可作为设备设计研制、生产和测试评估的依据。 1.3 编写依据 (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云》(GB/T 35222-2017); (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天气现象》(GB/T 35224-2017); (3)《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 118-2010); (4)《地面气象要素编码与数据格式》(GB/T 33695-2017); (5)《地面观测气象数据字典》(2013); (6)《数据字典终端控制命令》(2013); (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GB 4793.1-2007); (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17626); (9)《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功能规格需求书编写指南(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10)《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WMO-No.8)。 2 组成结构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主要由视频采集器和控制处理器组成,安装在同一立杆上。其中,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识别软件(以下简称识别软件)运行在控制处理器上。 2.1 硬件 2.1.1 视频采集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