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①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a、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尤以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b、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之称,为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山西最多,有“煤海”之称。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b、主要油田:大庆油田(黑)、胜利油田(鲁)、辽河油田(辽)、甘肃玉门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3)铁矿资源: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大。

(4)能源分布特点:煤、石油等能源以北方居多,南方多水能

三、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衡量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九大钢铁工业中心:(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北京、包头、太原、鞍山。

(2)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长江沿岸地带占5个,有“钢铁走廊”之称)

四、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分布特点:(北重南轻,中间两个为综合)

(1)四大工业基地及特点、中心城市:

(2)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我国工业分布表现沿江河、沿海、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五、高新技术产业:

(1)它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为“龙头”的产业,其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主要特点:从业人员中科研和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大;成本中用于研究和开发的费用所占份额大;产品的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

(3)分布及分布特点:大多依附于大城市与高校和科研单位集中地,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在东部沿海地区,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4)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高新技术包含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

(5)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北京-中关村,我国第一个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号称中国的:“硅谷”。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三节合理发展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业的地位及现代五大交通运输方式:

(1)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二、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运输工具运速运价运量适合的运输

航空运输飞机最快最高最少贵重急需量少等货物运输

铁路运输火车较快较低较大远程量大货物运输

公路运输汽车较慢较高较少短途运输,灵活方便

水路运输船最慢最低最大远程大宗笨重货物运输

(1)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2)最机动灵活,能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服务的运输方式:公路运

输。

(3)以运输液体、气体为主,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

管道运输。

三、运输方式的选择原则:

(1)一般说来贵重急需的货物而数量又不大的选航空运输。

(2)容易死亡、变质的货物、鲜货、短途可用公路运输。

(3)大宗笨重不急需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可选择水路或铁路运输(靠水则水路,靠铁路则铁路)。

四、交通运输网:

(1)铁路主干网。

(2)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南部密集,西北部稀疏。

(3)全国交通运输中心: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等。

(4)青藏公路---“世界屋脊”生命线,承担着80%的进藏物资的运输任务。

(5)青藏铁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起止点:西宁--拉萨。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四节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1、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北方民居:院落开阔(地形平坦),坐北朝南(便于采光),墙厚窗小(冬季低温,保温)。南方民居:院落较小(地形复杂),墙薄窗大(夏季高温,散热),屋顶坡度大(降水多,便于雨水流泻)。傣家竹楼:下层架空,上层住人(炎热,潮湿)。陕北窑洞:(气候干燥,冬季低温)。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北方吃面食(种小麦);南方吃米饭(种水稻);新疆等地以肉奶为主(牧区);北方饮暖性的红茶和花茶(低温);南方饮绿茶(炎热)。服饰与地理环境:服饰的款式、面料、色彩和衣着的季节更换等均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举例:藏袍(气温日较差很大);蒙古族毛皮服饰(牧区)。

2、地方文化与旅游业的发展:民俗旅游:黎族—竹竿舞;傣族—泼水节;汉族—赶庙会、扭秧歌、舞狮子、赛龙舟。中国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长城、北京故宫、苏州古典园林、丽江古城、承德避暑山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皖南古村落、黄山、泰山等。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①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a、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尤以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b、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之称,为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山西最多,有“煤海”之称。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b、主要油田:大庆油田(黑)、胜利油田(鲁)、辽河油田(辽)、甘肃玉门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3)铁矿资源: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大。 (4)能源分布特点:煤、石油等能源以北方居多,南方多水能 三、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衡量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九大钢铁工业中心:(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北京、包头、太原、鞍山。 (2)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长江沿岸地带占5个,有“钢铁走廊”之称)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19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 高中地理知识是学生们要掌握的知识之一,高中地理城市知识你们知道哪些呢?下面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为您整理的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篇(一) 1.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城市可以看做是一个面。 2.城市地理学的定义: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如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功能区演化、城市土地利用、社会空间、行为空间和感知空间、市场空间、社会空间、感应空间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5.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 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地理科学,是研究城市地域状态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地理科学。 城市规划学是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设计蓝图的一门技术科学。两者都以城市为研究对象,侧重点和研究方向不同。 城市地理学不仅研究单个城市的形成发展,还要研究一

定区域范围内的城市体系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理论性较强。 城市规划学则从事单个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和设计,注重为具体城市寻找合理实用的功能分区和景观布局的等,工程性较强。 高中地理城市化知识点复习篇(二) 1、功能分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相互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中。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 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4、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5、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汇总(精华打印版)

七年级下总复习 第六章亚洲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也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 2.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赤道穿过亚洲东南部的马来群岛。 3.亚洲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西面通过黑海和地中海与大西洋相通。 4.亚洲东北面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北面是欧洲,界限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5.亚洲共分为北亚、西亚、南亚、东亚、中亚、东南亚六个分区。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在西亚,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东亚五国指蒙古、中国、韩国、朝鲜、日本。东南亚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北亚主要指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6. 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图中河流的流向,分析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 (2)亚洲注入太平洋的河流①黄河、②长江。 亚洲东临③太平洋,南临④印度洋,北临⑤北冰洋。西面与⑥欧洲相邻,东北面相邻的是⑦北美洲,它们的分界线是⑺白令海峡。西南面与⑧非洲相邻,分界线是⑹苏伊士运河。(3)A是连接③④的海峡马六甲海峡,B波斯湾,C红海,D地中海。 (4)亚洲南部的半岛自西向东依次是E阿拉伯半岛F印度半岛G 中南半岛。其中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H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I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5)⑴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⑵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⑶是世界陆地表面的最低点死海,⑷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⑸是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⑻⑼是属于亚欧两洲分界线的土耳其海峡和黑海。 7.亚洲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的特点是①气 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8.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全册必背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

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地球运动绕什么转方向周期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一秋; 夏一各)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_90°N) 、北温带(23.59.-665°N) 、热带(23. 5°N--23.5*S)、南温带(23.5*S--66.5*S) 、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 0--30*;中纬: 30--60°; 高纬: 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中国的经济发展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2.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我国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4.我国高速公路密度大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5.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6.我国的铁路干线分布:(“五纵三横”) 南北方向: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广——京哈线、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东西方向: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7.铁路枢纽:郑州——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徐州——陇海线和京沪线交汇。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部门有: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2. 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分界线是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分布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西部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由于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3. 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农作物的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特点;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5.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6.我国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⑴1 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完整版)区域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区域经济学 第一二章 ● 1.基本概念:区域、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学 ●区域: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区域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对其进行界定或定义,需要从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出发。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地理学时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为了便于考查,地理学把地球空间按照其相互关系进行分类,或者是区分,并用一定的事先设定的法则,将其划分为各种区域,诸如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区等等。由于每一类区域不同的特征以及温度、降雨和生物物种分布等的巨大差异,使每一个区域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更多样化。 ?地理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政治学的区域概念:政治学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不同的地点,根据人口居民点和社会经济活动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划分系统的地方单元。政治学中的区域不但表示地理区域的概念,而且还包含地方公民间的文化联结、惯例认同、心理归属、民族历史、社会经济关系等意义。?政治学对区域研究的贡献,是把区域定义为行政管理的一个地方单元。 ?社会、文化区域:根据人类社会活动的特征,在人口、民族、宗教、语言、政治等因素交互影响下而产生的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 ——文化景观特定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如华人文化圈、东方文化圈、穆斯林文化圈等; ?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概念就是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概念。经济学的区域是在地理学和政治学关于区域概念的基础上,考虑某个地域空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公共设施和行政管理的特点,是居民高度认同、地域完整、功能明确、内聚力强大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极化区域。 ?区域的特征:内在整体性、空间界线的客观性与模糊性 ?区域经济: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如果我们把全国的国民经济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区域经济就是整体的一部分,是国民经济整体不断分解的结果。 ?区域经济的特点包括: ?区域性——区域经济最根本的特点 ?非均衡性 ?阶段性和连续性 ?开放性 ?思考: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区域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熟悉其它相关的经济学知识,是一门应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初中八年级地理: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Unit 4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view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四单元经济与文化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2、了解我国工业的分布和发展,掌握几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征。 3、知道交通运输的重要性,掌握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和城市。 4、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 【教学重点】 几个工业基地的分布和特征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1、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农业的定义和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最重要的是种植业。 列表比较各个部门的分布和特征。

(补充)注意种植业中秦岭南北农业的差异和典型的农作物。畜牧业中四大牧区的典型牲畜。这些都是考察的重点内容。 2、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工业的定义和分类:重工业和轻工业。 我国工业的分布: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 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关村,大分散,小集中。 (强调)辽中南和沪宁杭工业基地是考察的重点,要注意它的城市分布和特点及发展条件。 3、交通运输的发展和方式和选择。 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等五种方式。我国最重要的是铁路。 主要铁路线的分布:南北:京哈线、京广线、京沪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青藏铁路 铁路枢纽:北京、郑州、徐州、兰州、株洲、成都。 (强调)认真掌握这些铁路干线经常的城市和省份,还要把穿过的河流结合起来。 4、丰富多彩的文化。

(完整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海陆位 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半球位置: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我国国土面积为960 万平方千米,名列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排名第三。 3.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 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 个。4.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渤海近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5、造成帕米尔高原和乌苏里江晨昏差异的原因是经度位置,造成海南岛和黑龙江季节差异的原因是纬度位置。 6.省级行政区:分级,名称,简称,行政中心(省会),位置▲ (1)我国行政区域分为省、县、乡三级 (2)目前,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 特别行政区。 (3)34 个省级行政单位:(以下为简称) 7.①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②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③纬度位置最低的是海南; ④最偏北、纬度位置最高、最偏东、最先见到日出的是黑龙江;⑤完全在热带的是海南;⑥北回归线穿过的有云南、广东、广西和台湾。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1.我国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2010 年,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占世界人口1/5以上);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人口的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二胎政策:2016 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1、我国人口密度:我国人口密度为143人/ 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 多。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某地区人口数(人)/ 该地区面积(平方千 米) 2、我国人口的分布:不均匀,大致以黑河- 腾冲为界,东南多,西北少。东部地区面占43%,人口占94%;西部地区面积占57%,人口占6%。人口东多西少(人口分布的特点) 3、造成我国人口分布差异的原因 地形;东部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为主;西部海拔较高,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东部以季风气候为主,温暖湿润;西部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交通:东部交通运输网稠密,交通便利;西部交通运输网稀疏,交通不便。经济:东部经济发达,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开发历史:东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西部地区开发相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 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32(全部为理论课) 学分: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 City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the major of City Planning. This curriculum is the science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opment, city grouping and displaying,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city space structure. City geography is a practical and fundamental science. It has the featur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y of city geography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ity planning, territory management and district planning;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directly. So this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 to stud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o carry out planning practi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山东省德州市2019年中考地理 八年级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2课时 交通与文化复习习题

第2课时交通与文化复习习题 一、选择题 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图中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第一级阶梯上 C.青藏铁路与陇海、兰新铁路交会于兰州 D.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 2.张涛在乘火车旅途中,突然听到列车员报站说:“列车前方到达郑州车站。”在郑州交会的两条主要铁路干线是(A) A.陇海线与京广线 B.陇海线与京九线 C.陇海线与京沪线 D.浙赣线与京九线 [xx·广东]读“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3~5题。 3.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A) A.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分布B.经过大面积的冻土分布区 C.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D.多东西走向的山脉河流 4.川藏铁路沿线可以看到的景观是(B) A.水乡泽国,稻花飘香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一望无际,牛羊遍野D.地形崎岖,千沟万壑 5.川藏铁路的建设有利于(B) ①加强青藏地区的对外联系②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③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④促进各民族交往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xx·绵阳]厉害了,我的国!继“乒乓外交”“熊猫外交”之后,“高铁外交”又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名片。从总理出访介绍高铁,到中国参与东南亚、英国等多国的高铁建设,“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和创造的代名词。据此完成6~7题。 6.与公路运输相比,高铁的优势在于(D) A.运价低 B.机动灵活 C.成本低 D.运速快 7.“中国高铁”能走向世界,关键在于(A) A.先进的技术 B.丰富的劳动力 C.开放的政策 D.悠久的历史 [xx·天津中考改编]《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读图回答8~9题。 8.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的地理区域是(B) A.① B.② C.③ D.④ 9.④地区的特色饮食是(B) A.甲 B.乙 C.丙 D.丁 10.下列民居与其地理环境特征组合正确的是(D) A.西双版纳竹楼—炎热干燥 B.北方土墙平顶—降水充沛 C.南方砖墙斜顶—降水稀少 D.西北房屋墙壁厚—冬季寒冷 11.富有“黄土风情”特色的民俗文化是(B) A.二人转 B.信天游 C.京东大鼓 D.对山歌 二、综合题

七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知识框架: 章 我们生活的大 洲—亚洲 我们邻近的国 家和地区 节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日本 东南亚 印度 俄罗斯 中东 东半球其他的 国家和地区 欧洲西部 人口、民族、经济 位置、火山地震、经济、文化 位置、气候、河流和城市分布 位置、地形、气候、粮食生产、城市 位置、地形、气候、资源、交通、城市 位置、石油、水、文化宗教 地位、位置、地形、工业、畜牧业、气候、旅游 资源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位置、气候、地形、经济、人口、粮食和环境 澳大利亚 西半球的国家 极地地区 美国 巴西 南极和北极 位置、农牧业、矿业、城市 位置、地形、人口、工农业 位置、地形、人口、工农业、城市 位置、特征和资源的比较 主要内容 地位、位置、地形、河流、亚洲之最、气候
4、亚洲之最: (1)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500 米以上,“世界屋脊”);(注:世 界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最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2)世界陆地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8.43 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 米); (3)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澜沧江)、 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发源于中国青海省,注入南海。(注:世界上流经 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非洲],世界上流域面积 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南美洲]) (4)亚洲面积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5)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 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 (6)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具有 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夏 季风的强弱有密切关系,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旱涝灾害。(图 6.9 6.10 p7 气候类 型、主要国家气候分布,认真完成第 8 页活动题) 第二节人文环境 1、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其中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地区,世界人 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 11 个(20XX 年),亚洲有 6 个。分别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 日本和印度尼西亚。 人口最多的是亚洲, 人口最少的是大洋洲 (除南极洲外) ; 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人口增长率最低的是欧洲。(图 6.14 6.15 p10-11) 2、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活动 p12) 3、亚洲民族十分复杂,大大小小有 1000 个,其中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亚洲 的三个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的华夏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文明、两河 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古巴比伦文明。共同特点是适宜的温带和热带气候, 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注:两河流域古代气候条件好)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 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的不同。(图 6.17 p13,活动 p13) 4、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印度;发达国家较少, 如日本。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 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 美洲相望。(图 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图 6.4 p3)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注意不是跨经度 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面积达 4400 万平方千 米。 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 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图 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 5 页的活动题)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城市地理学 英文名称:Urban Geography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32(全部为理论课) 学分:2.0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等 二、课程简介 城市地理学是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是研究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城市地理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型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不但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国土整治和区域规划等领域,而且也具备直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门课程是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课程。 City geography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the major of City Planning. This curriculum is the science to study the principles of city development, city grouping and displaying, and the change rules of city space structure. City geography is a practical and fundamental science. It has the feature of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basic theory of city geography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city planning, territory management and district planning;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directly. So this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student to study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to carry out planning practice.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理论构建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及方法论变革的时代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从而全面准确地把握城市地域运动规律。在系统掌握城市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全面了解中国城市地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进展。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八年级地理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单元测试题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20131223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 A.工业 B.农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2.下列不是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的是() A.东北林区 B.东南林区 C.西北林区 D.西南林区 3.秦岭——淮河以南的农村生活、生产一般是() A.耕地以旱地为主,一年二到三熟 B.农作物以小麦、高粱为主 C.捕鱼捞虾、栽培菱藕、采桑养蚕 D.冬季孩子们喜欢堆雪人、打雪仗、滑冰 4.可以挖掘我国农业发展潜力的措施是() A.大力开垦荒地 B.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 C.多种植粮食作物 D.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5.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A.努力开垦荒地,增加粮食产量 B.增加农产品进口量,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C.增加农业人口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 6.沪宁杭地区“金三角”地带重要的工业城市是() A.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 B.上海、南京、宁波、温州、杭州 C.重庆、成都、上海、南京、杭州 D.武汉、九江、上海、南京、杭州 7.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8.乘火车沿京广线自北向南经过的重要铁路枢纽有() A.北京郑州株洲 B.北京天津徐州 C.北京郑州南昌 D.北京株洲郑州 9.下列铁路中,属于东西方向的是()

A.京沪线、沪杭线 B.京九线、京沪线 C.京广线、兰新线 D.陇海线、兰新线 10.具有运量小,运费高,速度快的特点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水路运输 11.下列哪种运输方式多用于运送石油和天然气() A.铁路运输 B.公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12、导致我国南方和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热量 C 土壤 D 水源 13、我国细毛羊主要生长在() A 青海牧区 B 内蒙古牧区 C 新疆牧区 D 西藏牧区 14、在徐州交汇的铁路干线为() A.陇海、京广 B.陇海、京九 C.陇海、京沪 D.京沪、沪昆 15、既是我国最大的海港,又是我国最大的河港是 ( ) A.天津港B.上海港C.大连港D.黄埔港 16、下列工业部门属于重工业的一组是 ( ) A.纺织、食品B.自行车、钟表C.采矿、冶金D.家用电器、服装 17、既是我国重要的甜菜生产基地,又是主要牧区的是 ( ) A.黑龙江B.吉林C.内蒙古D.青海 18、下列运输对象与运输方式的合理选择是 ( ) A.从北京到旧金山旅游—海洋运输 B.一万吨石油从胜利油田运到南京—管道运输 C.500吨钢材从鞍山运到湖北十堰市—公路运输 D.1吨鱼从上海郊县运到上海市区—航空运输 19、下列铁路干线中,属于南北干线的是 ( ) A.京沪线B.陇海—兰新线 C.京包—包兰线D.沪昆线 20、黄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位于:( ) A.江西省B.湖北省C.湖南省D安徽省 21、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是() A、农业 B、工业 C、交通运输业 D、旅游业 22、要将50吨哈密瓜从乌鲁木齐运到广州,考虑运费因素应选择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23.小明从广州经北京到哈尔滨,走最近的线路,依次经过() A.京广线—京哈线B.京九线—京哈线 C.京沪线—哈大线D.京广线—哈大浅 24.京广铁路没有经过的城市是()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11、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12、连接我国北京和上海的铁路干线是( ) A京沪线 B陇海线 C沪杭线 D京广线 13、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有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应选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14、下列运输方式中,运价最高的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15、运输距离短、容易腐烂变质的货物多选择(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16、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特点是( ) A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B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大 C东部密度小,西部密度小 D东部密度小,西部密度大 17、既有小麦产区,又有棉花产区的是( ) A宁夏平原 B黄淮平原 C三江平原 D洞庭湖平原 18、下列地区中,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9、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是( ) A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 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D 50mm年等降水量线 20、导致我国南北方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21、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北方干旱、半干旱的平原 B南方湿润和半湿润的沿海、沿江湿地。 C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丘陵地区 D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谷地。 22、下列粮食生产基地中以生产水稻为主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河套平原 23、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雨热同期 C山地多,平原少 D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24、我国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这是因为( ) A土地类型多样 B自然环境地区差异大 C人均资源量少 D林地和耕地比重小 25、我国华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大豆 B小麦 C水稻 D粟 26、我国东部季风区中,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 ) A长江 B黄河 C秦岭——淮河 D南岭 27、我国可以种三季稻的地方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宁夏平原 C海南岛东部平原 D渭河平原 28、对农业生产影响最重要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