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

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

1、面粉燃烧实验

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2、面粉爆炸实验

继燃烧实验后,再次提出问题:如果瓶口塞上软木塞再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将学生带入对燃烧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时的思考,对爆炸产生的原因有一个直观地感受。

【图片分析】:孩子们嬉戏的环境是否安全?

强调爆炸形成需要密闭和剧烈燃烧。【总结结论】

1、列举多种能发生爆炸的可燃物

可燃性气体H

2、CH

4

、CO、液化石油气;

面粉、煤粉等可燃性粉尘。

2、归纳爆炸的定义,分析发生爆炸的条件。

可燃物、有限空间内剧烈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爆炸

【视频资料】:2015年日照市山东石大科技石化有限公司“7?16”较大着火爆炸事故。

观看事故发生的整个过程,了解事故发生原因、救护措施以及爆炸带来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安全责任感和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

介绍爆炸的危害和利用,使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如何利用。

3、通过生活中的爆炸,区分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4、认识与易燃物和易爆物有关的安全图标,学会简单的防爆知识。

【小结】一、充分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足够大

2、充足的氧气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物

2、爆炸

3、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

4、安全图标

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评测练习】

随堂练习

1、以下气体混合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天然气

B. 二氧化碳和氧气

C.甲烷和空气

D. 氮气和氩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油站内可以抽烟

B.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引起的

C.爆炸一定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的

D.天然气和空气混合点燃一定会发生爆炸

3、下列图标中必须放在面粉加工厂的是()

A. B. C. D.

安全演练

1、实验中需要点燃氢气或一氧化碳时,你会怎样做?

2、当你发现家里的天然气泄漏引发火灾时,你会怎样做?

【作业】1、能否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为什么?

2、请你对一次性打火机的使用设计一份安全使用守则。

课后反思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主要介绍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包含爆炸、爆炸极限、充分燃烧、安全教育等内容。由于在第一课时已经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做了充分地讲解,所以在本课时设计中,更多地是想将以第一课时的内容为骨架,充分挖掘利用面粉爆炸这一课本中的实验案例,将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为血肉,将爆炸介绍得更丰满更直观易懂些,因此有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没有完全按照教材顺序,而是以可燃物为出发点,通过面粉是否可燃为契机,将燃烧、爆炸糅合在一起,使得内容有连贯性,再通过爆炸的事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接受安全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选择素材时,也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求知欲。

本课设计意图融入更多相关的化学知识,在授课时还应注意收放要得当,不能铺得过开,反而会显得有些杂乱,个人感觉做得不够好,还需再提炼、改进。

《_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名师教案2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与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个课题,内容较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为:灭火的材料的应用以及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这些内容实用性很强,能有效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本课题所学化学知识能有效应用到生活实际。【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是如何发生的,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易燃物和易爆物; 2.通过对不同灭火材料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及适用范围; 3.初步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新闻、录像视频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安全教育,认识生活中的化学;2.根据“燃烧和爆炸”的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与关怀,以及对生命的珍爱。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爆炸产生的原因,掌握一些灭火防火安全知识 难点:爆炸产生原因,灭火材料的灭火原理及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视频演示、新闻穿插、现实案例分析,分小组收集材料汇报。【学习过程】 一、情景引入: 观察教师的录像视频:昆山粉尘爆炸新闻。 思考:由上述的事例和新闻你能总结出爆炸是如何发生的? 学生总结:有限空间内,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聚积大量的热,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发生爆炸。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某些在敞开的体系中,氧气的浓度或可燃物的浓度较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产生爆炸,请列举哪

些地方容易发生爆炸? 学生:比较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加油站、仓库、面粉厂、炮竹厂……教师引导:从爆炸产生的原因来看,某些是物理变化,某些是化学变化,请列举! 学生:物理变化(如:气球爆炸,轮胎爆炸等),化学变化(如氢气球爆炸,炸药爆炸等)。 学生快速记忆:自主学习课本P13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安全图标,请学生凭借记忆上黑板写出图标对应事项。 学生汇报活动一: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哪些?(具体见第一小组汇报文档)严禁烟火,在墙壁上要有严禁烟火图标,离开厂房后要及时断电,经常性检查工厂通风条件等。 教师设问:为什么点燃纯净的氢气会安静的燃烧,点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有可能爆炸? 学生阅读:课本P132资料卡片——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 新闻案例视频演示:交警同志演示日常生活中氢气的爆炸实验。(说明:新闻视频模拟实验既生动形象又避免了这个实验在实际操作中爆炸所造成伤害的危险性。)教师设问:同学们都知道,爆炸一旦发生,就会导致火灾,都会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请根据分组,各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谈谈,一旦发生火灾,你该采取哪些自救措施?(学生安全教育) 学生汇报活动二:火灾现场,如何自救?(具体见第二小组汇报PPT文件)(1)一旦发生火灾,一定不能惊慌,要沉着应付:如果火势较小,则根据起火原因选择灭火器材和方法;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拨打119求救; (2)如果被困在火灾区,应该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粉尘及一些有害气体进入),低下身子贴地、沿墙找到门从而离开火灾区; (3)如果楼下火灾,应迅速向楼上转移,并求救; (4)在房间里着火时,不要立即打开窗户(防止为火势提供充足的氧气)。 教师归纳性视频展示:模拟火灾现场 教师设问:思源学校每个学期给同学们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消防演练,在演练过程中,你接触过哪些灭火材料?它们的灭火原理分别是什么?它们的适用范围如何?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 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 1、面粉燃烧实验 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2、面粉爆炸实验 继燃烧实验后,再次提出问题:如果瓶口塞上软木塞再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将学生带入对燃烧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时的思考,对爆炸产生的原因有一个直观地感受。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单元空气—氧气及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C 及CO的可燃性),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知道常见灭火方法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水、酒精、小木条、小纸片、棉花球、蜡烛、烧杯、镊子、火柴 沙土、剪刀、抹布、碳酸钠溶液、盐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人类利用 燃烧的反应已有几十万年了。你知 道燃烧的条件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通过实验研究燃烧条件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 烧需要氧气 学生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能 力 教师板书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 播放课件: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让学生猜测书中124页的实验中的现象 让学生回忆烧不坏手帕的实验并根据以上内容的学习来解释手帕不坏的原因。 燃烧的现象有利有弊,当我们方法不当时就会造成火灾。所以我们很自然就想到了灭火。哪些方法可以灭火呢?现在我们在做个实验。将你们实验桌的蜡烛点燃,想一想你用哪些方法可以让它熄灭呢。 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倾听 倾听观看屏幕 思考回答 思考后回答 学生动手实验 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 力 锻炼学生实验操作和设 计实验的能力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燃烧和灭火》是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6“泛舟能源海洋”单元二的教学内容,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获取能量,征服自然的必要手段。燃烧是最常见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形式,了解燃烧的现象对充分利用能源、控制有害燃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本专题的学习对前面专题中学习的氧气、二氧化碳的知识给予了必要的提高和补充。因而本专题的学习,既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还使教学内容具有阶段性和相对完整性,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看,初三学生对化学的了解仍处在初级阶段,熟悉的少,待认识的多,学生在探问或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中,既有自己的独立性,又往往过多地依赖感性直观材料,具有较明显的依赖性。所以教学中在传授新知识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得出并证明结论,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发现事物的本质,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三、设计思路: 在设计课程时,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然后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安排。”只有当学生把课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才会发生有意义的学习。 1、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介绍灭火的安全常识。 方法和过程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通过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设计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相互的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逐步树立研究自然科学必须要有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并借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和归纳的能力。难点是对可燃物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理解。 3、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了边讲边实验,实验探究,问题讨论等综合性教学法。根据化学教材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理论为线索,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采用由教师提出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边观察、边讨论,进行探索性的学习,主动的获取知识,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同时发展学生的智能,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和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徐磊盐城市第五中学 一、教材、学生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初三学生,他们已经知道是很多促进燃烧和帮助灭火的方法,只是不能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本节课将学生已知的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更多的期待与想象。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②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②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③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③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讲授:讲解启发与演示启发结合; 2.教学手段:实验活动与探究、问题与讨论、多媒体投影交流。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用品:白磷、红磷、试管、坩埚钳、玻璃棒、酒精灯、烧杯、打火机、蜡烛、小木条、煤炭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学生回答学生

【提问】为什么手帕没有燃烧? 【点拨】温度(解疑点水点灯,燃烧原因,

九、课堂评价 本节课有如下设计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评价 1、创设情境,以魔术引入,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思维的碰撞。 2、实验探究的设计,小组分组实验,效果展示是过程评价的体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显示自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反思自己,改进学习行为,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十、教学反思 1、实验改进 除了我预设的问题,学生也有一些额外的小的“意外”—“白磷为什么保存在水中?”、“水能降低温度”“那把白磷放在热水中,会燃烧吗?”“会”结果白磷并没有燃烧,实验现象与思维产生了冲突,学生立即能分析出“隔绝氧气”。并且由这个问题就巧妙地完成了预设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燃烧情况,进而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全面版

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 北四家子九年一贯制学校费相奎 一、教材分析 1、教学设想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以及应用多媒体视频展播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位于上教版化学教材第四章第一节,是初中阶段的一个教学重点。燃烧这一概念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有所感悟,我们在学习氧气性质时,观察了木炭、硫、红磷、铁丝的燃烧。对于旧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新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既可以让学生对燃烧的概念明朗化,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灭火措施和从火灾中安全逃生的方法,拥有较好的预防火灾安全的心理准备。让尽量减少火灾发生率落到实处。同时也是一节很好的德育课。 3、教材处理 根据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交流与讨论”中的“分别加热蘸有酒精和水的棉花”改为“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小木条和玻璃棒”。还增加了“水火不相容的教学内容”。这样改动,让学生更容易从实验现象分析出实验结论。 二、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评价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素养。激

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设计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南网头中学高丽芳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利用对比实验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能利用探究实验归纳物质燃烧的条件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 (2)学习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利用实验现象分析灭火的原理,总结灭火方法。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本课题的知识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在生活经验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所以,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完成本课知识的学习;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物质的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利用物质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教学过程 活动1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火吗? 多媒体展示:人类利用燃烧史的相关图片:①远古时代:取暖、获得熟食;②古代:冶金、烧制陶瓷、制造火药;③近代:内燃机、蒸汽机广泛的应用;④当代:飞船升空、火炬燃烧等。 师:那你们知道火的历史吗?熊熊的火炬让我们感受到神圣和力量,无情的大火又使无数个幸福的家庭遭受灭顶之灾。 那么,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一旦发生火灾怎样灭火? 活动2【讲授】燃烧的定义 课件:木炭、硫、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小组讨论、概括燃烧的定义。 活动3【活动】探究燃烧的条件 提问:燃烧的发生有什么条件? 探究活动1:从下列仪器及材料中选择你所需要的,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猜想:酒精灯、火柴、小木条、小块煤、小石块、蜡烛、烧杯、坩锅钳。 学生上讲台汇报自己组的实验方案,各组交流后完成实验。 方案:(1)用坩锅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坩埚钳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煤,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学生实验后记录现象、分析。 探究实验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7.1燃烧与灭火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 7.1燃烧和灭火教案(第二课时)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2)培养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自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 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三、教学难点: 如何防火、防爆。 四、教学方法: 自学与探究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同时也了解了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在我们

日常生活中,不光火灾,还有各种各样的危害事故。 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教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教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教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学生活动] 联想生活中的有关燃烧现象并思考老师的提问(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与探究一: 1、分组实验 (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的火焰上片刻。 (3)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 2、完成实验报告 3、交流与讨论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得出物质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 4、活动小结 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板书: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定义:燃烧时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 (1)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象。 讨论与交流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2)为什么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板书: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板书: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 分组实验:如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提问: (1)你如何熄灭蜡烛? (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理?为什么? (4)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5)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两个成语? 4、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 板书:三、常见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总结:

《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 2、通过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分析一些实例; 3、通过火灾图片,让学生思考在火灾发生时自救的方法; [教学内容] 1、探究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了解消防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实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课所学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教材分析] 燃烧是生活现象,本课题从几幅利用燃烧的图画引入,通过教师演示让学生研究燃烧的条件,以及让学生设计实验得出灭火的原理。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学生思考如何在火灾发生自救,从而启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注意消防安全。 [教学手段] 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得出结论;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分析。 [教学准备] 白磷、红磷、碳酸钠、稀盐酸、热水、蜡烛、烧杯、薄铜片、制氧装置、剪刀、湿布、水等[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燃烧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实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可能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了。(展示图片)在古代人们利用燃烧取暖、烘烤食物、驱赶野兽、冶炼金属等;现在我们可以利用燃烧加工各种美食,火箭的发射等航天航空领域更离不开燃烧,可见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才能发生呢?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又有哪些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这些问题。(板书课题) 回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做过蜡烛、硫磺、铁丝、木炭等燃烧的实验,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前面的学习和生活经验,通过相互讨论来总结一下燃烧现象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学生讨论、总结: 讲:那么物质的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燃烧的条件(板书) 讲: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质中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呢?学生回答不是。那谁能举例说明呢?

热门-《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我知道”、“我质疑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我明了”、“我查阅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

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 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 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 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五、重难点分析: 重点:1.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在微课学习中生成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难点:1.在微课学习中学会思考,使思维得到提升,学 会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进行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六、课前准备 1.微课(时长:7分31秒) 2.学生完成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 凯里市第二中学李川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本节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利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仁爱版专题四单元1燃烧与灭火。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与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使学生理解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定量实验,探究燃烧条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灭火原理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防火的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探究法 六、教学策略 1.对于燃烧与灭火,设计并安排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引导学生从观察实验入手,启发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 2.通过一个个真实的生活中的实例,把化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让学生发现原来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如此贴近生活,因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会得到进一步激发。采用以实验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分层次自主式教学法,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分层要求、分层质疑、分层指导、分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自信造就一个人,自卑毁掉一个人,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让每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形成对学习的持久兴趣和求知欲望。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棒、烧杯、试管、铜片、火柴等。 八、教学流程: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案例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案例 (第一课时) 一、教材依据 上海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 二、设计思想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在前面的化学学习中也已经了解了部分物质的燃烧情况,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亲自实施探究方案→总结归纳形成结论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简单原理和方法,知道遭遇火灾时如何自救, 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 程,初步学会用探究的方法学习化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3)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实际应用。 2、探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演示实验:烧杯、漏斗、药匙、镊子、试管、白磷、红磷、开水、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3、分组实验:蜡烛、水、沙土、湿抹布、剪刀、扇子、面碱(碳酸钠)、白醋(醋酸)、酒精灯 火柴、玻璃棒、蜡烛、带导管的可乐、三角架、木炭、铜片、2.5:1的酒精溶液、 水、烧杯、镊子。(每种各1×10组)。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会运用相关的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通过实验得出的事实进行分析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 对着火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仪器药品】 木条、石块、蜡烛、烧杯、小纸片、镊子、火柴、剪刀、水、湿抹布、碳酸钠、盐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讲授新知 [引入]恩格斯说: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从动物界分离开来!燃烧给我们光明和温暖,从古代的钻木取火到现在,人类使用火的历史已经有几十万年了。人类利用燃烧发射火箭、利用 燃烧冶炼钢铁、烹调食物等。(展示图片)燃烧不仅给我们带来光和热也会给我们带来永远的伤痛。(展示图片)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燃烧的概念]在日常生活和试验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能列举一些燃烧现象吗?燃烧的共同点是什么?归纳燃烧的定义?[燃烧条件探究] 倾听 根据已有的知识,列 举燃烧现象 找到燃烧的共同点 归纳燃烧的定义 创设情境,激发学 生的兴趣,引入新 课 锻炼学生的分析 归纳能力

燃烧是怎样发生的,燃烧需要哪些条件?请同学们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猜想。通过下面的三组实验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实验一:用火柴分别点燃木条和石块。 实验二:点燃小蜡烛,然后将其用烧杯罩住。 实验三:将一张纸和一木条用火柴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教师板书燃烧条件: 1、可燃物; 2、和氧气(或空气)接触; 3、达到可燃物燃烧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教师讲解着火点的概念[进一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播放课件:白磷和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猜想燃烧的条件 学生通过实验得 出结论 理解着火点的概念 倾听,观看视频 锻炼学生实验探 究能力

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实验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体验与生活经验,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掌握燃烧的定义。 2、通过微观示意图和实验现象的相互印证,能初步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控制化学反应的原理,并掌握控制燃烧的方法。 3、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通过对“火”双面性的认识和控制,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火灾”、“火场逃生”等素材,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并且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教材分析: 《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以寻找灭火的方法为切入点,以学生已有的生活和认识经验为基础,使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化学就在身边,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的目的。 生活中学生对燃烧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第一单元神奇的化学变化的学习中,学生也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本节内容是对之前所学的“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认识,即它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化学变化的相关知识,又对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起了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对燃烧和灭火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有关的化学知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只是他们还

不能很好的将生活经验与化学知识相联系,不能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燃烧与灭火的原理,为了使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适量地利用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归纳获得其中的化学原理,使学生养成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思考经验做法之中的科学道理的习惯。 设计思路: 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合作,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善于归纳总结,培养沟通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本节课分为以下六大环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知识运用,深化理解;随堂测评,巩固所学;畅谈收获,课堂总结;活学活用,课后拓展。 其中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根据知识内容分成了四部分,主线是: 探究灭火的方法和原理→探究燃烧的条件→获得燃烧的定义→火与安全用火。 教学设计: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南江镇九义校苗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了解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③、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②、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灭火方法的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②、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相关知识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及药品(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红磷、白磷、直玻璃管、单孔橡皮塞、大试管、铜片、镊子、滤纸、软

纸、酒精灯、火柴、酒精、棉布、热水80℃) 学生:实验仪器及药品(酒精灯、火柴、坩埚钳、大烧杯、废物槽、石棉网、打火机、两支蜡烛、木条、纸条、碎瓷砖、小石头、碎瓦片、小煤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3') 从恩格斯对火的评价和火的危害引入。 “火”是一把“双刃剑”,善用之则为福,不善用之则为祸。我们只有控制好“火”才能使它为我们更好的服务。“火”是燃烧产生的发光、发热的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燃烧与灭火》。 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吗?到底需要哪些条件?请你们通过实验去探究燃烧的条件。 注意:在实验中,不能用手直接拿物体在酒精灯上灼烧,要用坩埚钳夹持,灼烧后的物品要放在石棉网上,用完酒精灯要盖灭(盖两次)。 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燃烧的条件(7') ○1、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2、燃烧需要氧气吗? ○3、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吗? 通过上述三个实验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得出:不是所有的物质都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燃烧和灭火教案

【黄冈零距离】备战2011年化学中考同步创新第七单元《燃料及其 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⑴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⑵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⑶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⑷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 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 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 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 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 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教师活动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 都能燃烧 判断 学生活动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 设计意图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 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思考、讨论: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 温度 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 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

九年级化学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能用化学科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设计

附:课件 附:《燃烧与灭火》课堂教学实录1 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二中学任春新 1.燃烧 师:出示图片 师: [引言】当你看到“火”这个字时,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很多场景? 师:我想你一定不会忘记这些震惊中外火景。 师:火是燃烧的结果,现在同学们想不想“玩火”。 师:那下面我们就通过“玩火”的实验来探究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板书:燃烧和灭火) 师:[出示ppt]请各小组的同学点燃一根火柴(尽量使它燃完),仔细观察(利用多种感官)有什么现象发生?(学生分组实验) 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现象? 生:火柴燃起来后,火焰很大,发光又发热,还冒烟,烧完后变成灰,没有烧完的变成黑色的木炭,用它在纸上划能写字。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认识,这种现象叫燃烧,其实燃烧的共同现象就是一发光发热的现象。燃烧是什么变化?反应物是什么?谁能根据燃烧现象给燃烧下个定义。 生: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板书:燃烧) 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师:同学们刚才都“玩火”,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来试一试(注:请一生上台,但不给予任何条件)。 生:这样不行。 师:由此同学们对燃烧产生了什么问题呢?你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我想了解一下燃烧的知识。哪些东西可以燃烧?怎样才能产生燃烧?燃烧究竟需要什么条件?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燃烧究竟是怎么回事?怎样灭火?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师:同学们对燃烧有这么多问题和想法,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燃烧需要什么条件。怎样灭火?灭火的方法有哪些? 2.燃烧的条件 师:既然同学们刚才都玩火,你认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生:只有能燃烧的物体才能制造出燃烧。燃烧还需要温度,有了氧气才能产生燃烧。(板书:可燃物、温度、氧气)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