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机械零件的检测与误差原因分析

机械零件的检测与误差原因分析

机械零件的检测与误差原因分析
机械零件的检测与误差原因分析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名称:机械零件的检测与误差原因分析

年级:08秋层次:□本科□√专科

学生学号: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技术职称:学生专业:学习中心名称:重中心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毕业设计(论文)

任务书

题目名称机械零件的检测与误差原因分析

题目性质□√真实题目□虚拟题目

学生学号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2010年 5 月 26 日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与要求:

1. 本课题是《机械零件的检测与误差原因分析》,要使被加工零件能够在机械上有用,首先就是要对零件进行测量。

2.机械零件的技术要求很多, 它有几何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材质的化学成份及硬度等。检测时先从何处着手, 用哪些量具, 采用什么样的先进方法, 是检测中技术性很强的一个问题。为了使产品质量信得过, 避免出现错检、误检和漏检, 对此检测人员应遵守程序,做好各方面工作。

3.通过实际的操作得出经验,一边更好的应用。

毕业设计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

2010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考核表

2、论文评阅教师评语

摘要

检测是对机械零件中包括长度、角度、粗糙度、几何形状和相互位置等尺寸的测量。机械零件的检测极为重要,它是把握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检测人员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按照程序进行,并要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

机械零件的技术要求很多, 它有几何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材质的化学成份及硬度等。检测时先从何处着手, 用哪些量具, 采用什么样的先进方法, 是检测中技术性很强的一个问题。为了使产品质量信得过, 避免出现错检、误检和漏检, 对此检测人员应遵守程序,做好各方面工作。

关键词检测误差原因分析。

ABSTRACT

Detection is the point of mechanical parts include the length of the roughness geometry and measurement of the size of each location 。Detection of mechanical components is extremely important,It is the key to grasp the product quality, testing personnel must be fully prepared on the basis of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cedures and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errors。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many machine parts。It has the geometric shape of form and position tolerance tolerance roughnes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hardness。Detection start where to start with that kind of advanced measuring method adopted is to detect a problem in highly technical。In order to make the product quality reliable, to avoid false detection and missed fault inspection, inspectors shall comply with procedures for this work in all fields

Key words Detect Error Analysis

目录

引言 (2)

第一章测量零件的首要 (3)

第二章检测技术基础 (3)

2.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 (5)

2.3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9)

2.4器具的选择 (13)

结论 (15)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引言

“机械零件的检测与误差原因分析”,是学习机械类专业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对机械类专业的基本要求,在其中力求做到基本概念术语和定义准确清楚易懂,叙述详略得当,加强实用性内容,并着重突出了常见的机械零件的检测方法和误差原因的分析。

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零件的检测也越来越重要了,其中一些数据是根据国家的标准来恒定的,然而国家的标准也在不断地更新和修订,为了保证此文的先进性,采用了最新的国家标准,对涉及到的概念术语定义均严格按标准给出,并强调相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加工误差是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是不可避免的,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大小受到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一章测量零件的首要

检验人员要通过对视图的分析, 掌握零件的形体结构。首先分析主视图, 然后按顺序分析其它视图。同时要把各视图由哪些表面组成, 如平面、圆柱面、圆弧面、螺旋面等, 组成表面的特征, 如孔、槽等, 它们之间的位置都要看懂、记清楚。检验人员要认真看图纸中的尺寸, 通过看尺寸, 可以了解零件的大小, 看尺寸要从长、宽、高三个方向。要分清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关键尺寸,要分清精加工面、粗加工面和非加工面。在关键尺寸中,根据公差精度, 表面粗糙度等级分析零件在整机中的作用,对于特殊零件, 如齿轮、蜗轮蜗杆、丝杠、凸轮等有专业功能的零件, 要会运用专业技术标准。掌握各类机械零件的国家标准, 是检验人员的基本功。有表面需热处理的工序零件, 应注意处理前后尺寸公差变化的情况。检验人员还应分析图纸中的标题栏,标题栏内标有所用材料零件名称, 通过看标题栏, 掌握零件所用材料规格、牌号和标准, 从中分析材料的工艺性能, 以及对加工质量的影响。工作中,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铣床上加工一批不锈钢支架, 因所选铣刀材料不对, 造成加工表面粗糙度不好, 并且效率较低, 严重影响了产品精度与产品质量。我发现了问题严重性后, 选择了合适材料的铣刀, 试用后, 速度又快, 表面粗糙度又好。

分析工艺文件。工艺文件是加工、检验零件的指导书, 一定要认真仔细查看。按照加工顺序,对每个工序加工的部位、尺寸、工序余量、工艺尺寸换算都要认真审阅, 同时应了解关键工序的装夹方法, 定位基准和所使用的设备、工装夹具刀具等技术要求。往往有个别操作者不按工艺中所制订的工序加工, 从而对整个机械零件的加工后造成不合格的后果, 这一问题常常又被检验人员所忽视。待安装时, 不能使用, 造成了成批产品报废。

第二章检测技术基础

2.1 概述

零件加工后是否符合设计图样的技术要求,需要使用适当的测量器具,按一定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或检验来加以判定。检测是测量与检验的总称。测量是指将被测的量与一个复现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的量值过程;检验是指判断被测量是否在规定的极限范围之内(是否合格)的过程。检测是保证铲平精度和实现互换性生产的重要前提,是贯彻质量标准的重要技术手段,是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任何一个测量过程都包括被测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等4个要素。这些因素都将对被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检测技术的基本要求是将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因此,检测是在保证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应经济合理地选择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并估计它们可能引起测量误差的性质和大小,一边对测量截获进行正确的处理。

检测技术工作主要有:检测条件与环境的设计与建立;测量器具的配备、维护、保养与检定;检测方案的设计;检测工作程序的制定等。

测量是指为了确定被测几何量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其实质是将被测几何量L 与作为计量单位的标准E进行比较,从而获得两者比值Q的过程,由Q=L/E。由公式可以看出,在被测几何量L一定的情况下,比值的大小完全取决与所采用的计量单位E,而且成反比关系。同时也说明计量单位的选择取决于被测量值所要求的精确程度,这样经比较而得的被测量值为L=EQ。由此可知,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应包括测量对象,计量单位,测量方法和测量准确度4个方面。

(1)测量对象。测量对象主要指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表面形状和位置误差、表面粗糙度以及螺纹、齿轮的各种参数等。

(2)计量单位。在机械制造中常用单位为毫米、微米、角度单位是弧度,实用中常以度、分、秒为单位。

(3)测量方法。测量方法指在进行测量是所采用的测量器具,测量原理和测量条件的总和。测量条件是测量是零件和测量器具所处的环境,如温度、湿度、振动和灰尘等。

(4)测量准确度。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一致的程度。没有测量准

确度表示的测量结果是意义不完整的,通常用测量的极限误差或测量不确定度来表示测量准确度。

检验是指判断被测量是否在规定范围内的过程,不一定要得到被测量的具体数值。检测是检验和测量的总称。测试是指具有试验研究性质的测量。检查是指测量和外观验收等过程。

在机电产品检测中,几何量检测占的比重最大。几何量检测是指在机电产品整机及零部件制造中对几何量参数所进行的测量和验收过程。实践证明,有了先进的公差标准,对机械产品零部件的几何量分别规定了合理的公差,还要有相应的技术测量措施,才能保证零件的使用功能、性能和互换性。

检测技术是保证机械精度、实施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贯彻几何量公差标准的技术保证。几何量检测与两个目的:用于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合格性判断,评定是否符合设计技术要求;获得铲平制造质量状况,进行加工过程工艺分析,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以使采用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措施,实现主动质量控制,以减少和消除不合格品。

提高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是检测技术的重要任务。而检测精度的高低取决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工程应用中,应当按照零部件的设计精度和制造精度要求,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检测精度并不是越高越好,盲目的追求高的检测精度将加大检测技术,造成浪费,但是降低检测精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可信性,使检测起不到质量把关作用。

检测方法的选择,特别重要的是分析测量误差及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为测量误差将导致误判,或将合格品判为不合格品(误废),或将不合格品判为合格品(误收)。误废将增加生产成本,误收则额影响产品的功能要求。检测准确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误判的概率,且与检测成本密切相关,而验收条件与验收极限将影响误收和误废在误判概率中所占的比重。因此,检测准确度的选择和验收条件的确定,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制造成本十分重要。

测量的基本要求如下:

在测量过程中,应保证计量单位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应将测量误差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应正确且经济合理地选择计量器具和测量方法,以保证一定的测量条件。

2.2 测量方法和测量器具

2.2.1 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错采用的测量原理、测量器具和测量条件的总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指获得测量的方式。测量方法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按实测量是否是被测量分类

(1)直接测量

指直接从计量器具获得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方法。

(2)间接测量

指先测量出与被测量与已知函数关系的量,然后通过函数关系算出被测量的测量方法。

2. 按实测量是否是被测量的整个量值分类

(1)绝对测量

能由计量器具读数装置上读出被测量的整个量值的测量方法,如游标卡尺、千分尺测量轴经。

(2)相对测量

指计量器具的示值仅表示被测量对已知标准量的偏差,而被测量的量值为计量器具的示值与标准量的代数和的测量方法。

一般来说,相对测量的测量精度比绝对测量的精度高。

3. 按测量时,计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之间是否有机械作用的测量分类

(1)接触测量

仪器的测量头与零件被测表面直接接触,并有机械作用的测力存在,如游标卡尺、千分尺。

(2)非接触测量

仪器的传感部分与零件的被测表面间不接触,没有机械的测量力存在,如光切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4.按同时被测量的多少分类

(1)单项测量

单个的彼此没有联系的测量工作的单项参数,测量螺纹的螺距,中径和牙型半角。

(2)综合测量

同时测量工件上的几个有关参数,综合地判断工件是否合格。其目的在于保证被测工件在规定的极限轮廓内,已达到互换性的要求。如花键塞规检验花键孔,用齿轮动态整体误差测量仪器测量齿轮。

单项测量便于工艺分析,但综合测量效率比单项测量高,综合测量反映结果比较符合工件的实际工作情况。

5.按被测量是否在加工过程中分类

(1)在线测量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或在机床上进行的测量。此时测量的结果直接用来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或决定是否继续加工。它能及时防止与消灭废品。

(2)离线测量

零件加工完成后在检验站进行的测量。此时测量的结果仅限于发现并剔除废品。

6.被测量在加工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类

(1)静态测量

测量时,被测表面与测量头相对静止。例如,用千分尺测量零件的直径。

(2)动态测量

是指在测量是,被测白马涧与测量器具的测头处于相对运动状态的测量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测得误差的瞬时值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面粗糙度。

动态测量的结果可用来控制加工过程,是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测量方法的选择一般应考虑被测对象的结构特点,精度要求,生产批量,技术条件和测量成本等

2.2.2 测量器具

测量器具是量具,量规,量仪和用于测量目的的装置总称。册来那个器具按用途,特点可分为标志量具、极限量规、测量仪器和测量装置4类。

1.标准量具

标准量具是指以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测量器具。它分为单值量具和多值量具两种。单值量具是指复现单一量值的测量器具,如量块等;多值量具是指复现一定范围内的一

系列不同量值的测量器具,如线纹尺等。标准量具一般用来校正或调整其他测量器具,或作为精密测量用。标准量具一般没有放大装置。

2.极限量规

极限量规是一种没有刻度的专用检验工具。它不能两处被测量的具体量值,只能检验是否合格,如光滑极限量规、螺纹综合量规、位置量规等。

3.测量仪器

测量仪器(量仪)是指能将被测的量值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示值或等效信息的测量器具。如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干涉仪、应力式气动量仪、电感比较仪、三坐标测量机等。测量仪器一般都有指示,放大装置。

4.测量装置

测量装置是指为确定被测的量值所必需的测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称。如渐开线样板检定装置。测量装置能够测量同一工件上较多时间的几何参数和形状较复杂的工件。

2.2.3 测量器具的度量指标

刻度指标是指表征测量器具技术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选择、使用和研究测量器具的依据。

刻度间距与分度值

刻度间距是指刻度尺或刻度盘上量相邻刻度中心的距离。为便于目测,一般刻线间距在1㎜~2.5㎜范围内。

分度值是指每一刻度间距所代表的被测量值。一般测量器具的分度值越小,精度就越高。长用的分度值有0.1㎜、0.01㎜、0.001㎜、0.002㎜等。

2、示值范围与测量范围

是指范围是指测量器具所显示或指示的最小值到最大值的范围。

测量范围是指在允许的误差极限内,测量器具所能测出的最小值

到最大值的范围。测量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称为量程。有的测量器具的测量范围等于其示值误差,如某些千分尺和卡尺。

示值误差与示值变动量

示值误差是指测量器具上的示值与被测几何量真值的差值。在仪器是指范围内各点的示值误差不同。各种仪器的示值误差可从使用说明书或检定中获得。示值误差是测量器具的精度指标,一般示值误差越小,精度就越高。

示值变动量是指在测量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一般为5次~10次)重复测量,其示值变动的最大范围。示值变动的范围越小,测量器具的精确度越高。

4、灵敏度

灵敏度是指测量器具对被测量变化的反映能力。若被测几何量的变化为Δx,所引起的测量器具相应的变化为Δy,则灵敏度为S=Δy/Δx.当分子与分母是同一类量时,灵敏度又称放大比或放大倍数,其值为常数,如长度量仪等于刻度间距与分度值之比。一般分度值越小,灵敏度越高。

5、回程误差

回程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测量器具按正反行程对同一被测量

值进行测量时,测量器具示值之差的绝对值。当要求往返或连续测量时,应选回程误差小的测量器具。

6、测量力

测量力是指测量器具的测头与被测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测量力的大小应适当,测量器具示值之差的绝对值。绝大多数采用接触测量法的测量器具,都具有测量力稳定结构。

7、修正值

修正值是指为消除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值,其大小与示值误差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修正值一般通过检定来获得。

8、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它反映了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的精确高低,表达了被测量真值所处范围的定量估计。

2.3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

2.3.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由于测量器具与测量方法,测量条件的限制或其他因素的影响,任何测量过程

都存在着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指测得值的真值所相差的程度,一般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测量误差越小,则测量精度越高。

1.绝对误差δ

绝对误差δ是指测量结果x(仪表的指示值)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差,即

δ=x-x0

绝对误差δ可为正值、负值或零。通常以多次重复测量所得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代替x0。

绝对误差可用来评定大小相同的被测几何量的测量精确度,误差的绝对值越小,精确度越高。对于大小不同的被测量的绝对误差的绝对值︳δ︳与被测量的真值x0之比,即

ε=︱y︳/x0*100%≈︳δ︳/x *100%

相对误差是无量纲的数值,通常用百分比表示。相随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

2.3.2 测量误差的来源

测量误差的来源主要有测量器具、测量方法、测量环境和测量人员等。

1.测量器具误差

测量器具误差是指测量器具本身所引起的误差。它包括测量器具在设计,制造和装配调整过程中各项误差的总和,这些误差的综合反映在示值误差和测量的重复性上。

相对测量是使用的如量块,线纹尺等的制造误差以及测量器具在使用过程中零件的变形,相随运动表面的磨损等也会产生测量误差。

2.测量方法误差

测量方法误差是指测量方法的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它主要包括计算公式不精确、测量方法选用不当、工件安装定位不合理等引起的误差。

3.测量环境误差

测量环境误差是指测量时的环境条件不符合标准的测量条件所引起的误差。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气度、照明以及测量器具是上的灰尘、振动等引起的误差,其中温度影响最大。

4.测量人员误差

测量人员误差是指测量人员认为所引起的误差。如测量人员使用测量器具其不正确、视觉偏差、估读判断错误等引起的误差。

2.3.3 测量误差分类

测量过程中, 影响所得的数据准确性的因素非常多。测量误差可以分为三大类:随机误差、粗大误差、系统误差。

1.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指在相同条件下,连续多次测量同一被测几何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误差。如测量器具中机构的间隙、测量力的不恒定和测量温度、湿度的波动等而产生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不可能完全消除,它是造成测得值分散的主要原因。就一次具体的测量面而言,随机误差的大小和符号是没有规律的,但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重复测量而得到一系列侧得值时,随机误差的总体就存在一定的规律性,通常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粗大误差

粗大误差是指超出规定田间下预计的测量误差。它是由某种非正常的原因造成的,如读数错误、温度的突然变动、记录错误等,是明显歪曲测量结果的误差,且数值较大,应避免或按一定准则剔除。

3.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相同田间下,连续多次测量同一被测几何量时,误差的大小和符号保持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换的测量误差。前者称为定值系统误差,后者称为变值系统误差。如测量器具的刻度盘分度不准确而产生定值系统误差,温度、气度等环境田间的变换而产生变值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少或消除。一般根据系统误差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对可用计算或试验对比的方法确定的,用修正值从测量结果中消除;对难以准确判断的,可用不确定度给出估计。

2.3.4 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是指测得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册来那个精度和测量误差从两个不同的

方面说民警了同一概念。测量精度越高,则测量误差就越小,反之,测量误差就越大。

1.准确度

准确度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大小的程度。系统误差笑,则准确度高。

2.精密度

精密度是用来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随机误差小,则精密度高。

3.精确度

精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小,则精确度高。

通常,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但精确度高,则精确度和准确度都高。

2.3.5 测量数据的处理

对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处理是为了得到被测量最可信的数值,以及评定这一数值所包含的误差。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连续测量,得到一系列测得值(简称测量列),其中可能同时存在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因此,必须对这一些误差进行处理。

1.系统误差的处理

系统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发现后就应予以消除。发现系统误差的方法有很多中,“残差观察法”是最只管的常用方法。

残差是指各测得值与测得值的算术平均值之差,“残差观察法”是根据系列测得值的残差,列表或作图观察其变化规律。系统误差必须消除或减少以提高测量精度。

(1)从根源上消除误差

测量前,对测量过程中可能产生系统误差的环节予以消除。如在标准测量条件下测量、正确读数等。

(2)用加修正值的方法消除

测量前,先检定出侧廊器具的系统误差,取相反值作为修正值加到实际测得值上。

(3)用两次读数法消除

若两次测量产生的系统误差大小相等或相近、符号相反,则取两次册来那个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4)用对称测量法消除

测量中,发现有时间成线性关系变化的系统误差,可用对称测量法消除,即将测量程序对某一时刻对称地再测一次,通过一定的计算消除此线性系统误差。

(5)用半周期法消除

对于周期性变化的变值系统误差,可用半周期法消除,即取相隔半个周期的两个测得值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6)用反馈修正法消除

反馈修正法是消除变值系统误差(还包括一部分随机误差)的有效手段。当查明某误差因素对测量结果有影响时,就找出影响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或近似函数关系,在测量过程中,用传感器将这些误差因素的变化转换成某种物理量形式(一般为电量),按其函数关系,通过计算机算出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值,并及时对测量结果自动修正。

反馈修正法不仅可修正某些复杂的变值系统误差,还可以减少随机误差,故常用于高精度的自动化测量一起中。

2.随机误差的处理

随机误差的处理原则是设法减少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用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方法来估计随机误差的范围和分布规律,对测量结果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数据处理时应处理算术平均值、残差、标准偏差、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等参数。

3.粗大误差的处理

粗大误差使测量结果严重失真,应从测量数据中将其消除。当测量中粗大误差而又不能确定哪些测得值包含粗大误差时,可用拉依达准则(3δ)来判断。测量列中出现大于±3δ的残差时,即

︳vi ︳﹥3δ

则认为该残差对应的测得值含有粗大误差,应予以剔除。剔除具有粗大误差的测得值后,用根据剩下的测得值重新计算δ,然后再根据3δ准则判断剩下的测得值中是否还有粗大误差。如果测量次数不大于10次,应采用其它判断准则。

4.测量误差的合成

测量误差的合成是指将各个有关因素的误差按一定放啊发合成为测量总误差,来反映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

(1)直接测量误差的合成

仪器、方法和温度误差是直接测量的主要误差,它们之中既有己定系统误差(数值

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期末测试答案

典型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与实施 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铸件、锻件、焊接件、冲压件 2、粗基准、精基准 3、基准先行、先主后次、先粗后精、先面后孔 4、通规、止规 5、成形法、展成法 6、直齿、斜齿圆柱齿轮、蜗轮 7、弟y齿、珩齿、磨齿 8 500 9、盘形插齿刀、碗形直齿插齿刀、锥柄插齿刀 10、平行孔系、同轴孔系、交叉孔系。

11 找正法、镗模法、坐标法、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 分)

工床身时,导轨面的实际切除量要尽可能地小而均匀,故应选导轨面作粗基准加工床身底面,然后再以加工过的床身底面作精基准加工导轨面,此时从导轨面上去除的加工余量可较小而均匀。 3、试述单刃镗刀镗削具有以下特点。 答:单刃镗刀镗削具有以下特点 镗削的适应性强。 镗削可有效地校正原孔的位置误差。 镗削的生产率低。因为镗削需用较小的切深和进给量进行多次走刀以减小刀杆的弯曲变形,且在镗床和铣床上镗孔需调整镗刀在刀杆上的径向位置,故操作复杂、费时。 镗削广泛应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各类零件的孔加工。 4、铣削加工可完成哪些工作?铣削加工有何特点? 答:1)铣削应用范围:铣床是机械加工主要设备之一,在铣床上用铣刀对工件进行加工的方法称为铣削。它可用来加工平面、台阶、斜面、沟槽、成形表面、齿轮和切断等。如图5—11所示为铣床加工应用示例。 2)铣削特点: (1)生产率高铣削时铣刀连续转动,并且允许较高的铣削速度,因此具有较高的生产率(2)断续切削铣削时每个刀齿都在断续切削,尤其是端铣,铣削力波动大,故振动是不可

高速铣削时刀齿还要经受周期性的冷、热冲击,容易出现裂纹和崩刃,使刀具耐用度下 降。 (3)多刀多刃切削 铣刀的刀齿多,切削刃的总长度大,有利于提高刀具耐用度和生产 率,优点不少。但也存在下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刀齿容易出现径向跳动,这将造成 刀齿负荷不等,磨损不均匀,影响已加工表面质量;二是刀齿的容屑空间必须足够,否 则会损坏刀齿 五、分析与计算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解:(1)电动机(1450r/min — 40, 26, 33 - 325 58 72 65 -—[聖—M3-主轴],[M2 61 —17-主轴] 81 (2) 3X 2 = 6 (3) n min = 1450X 100 X 26 X 17 =33.81344mm 325 72 81 2、 解:先画出尺寸链。 确定圭寸闭环:A0=0.1?0.4mm 命⑴ 90 °严 增环:A2= 0 mm 0.03 ES 减环:A1=A3=6 0.01mm 、 A 4EI m n 1 然后用极值法公式:A 0 A , A j i 1 j m 1

压力传感器测量误差不确定度分析

线性压力传感器(静态)基本误差不确定度评定 吉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张攀峰 李德辉 韩晓飞 孙俊峰 1、评定依据:JJG 860-1994 《压力传感器(静态)》 JJF 1059-1990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 1094-2002 《测量仪器特性评定》 2、测量方法: 检定/校准、检测装置由标准器(在此为0.02级活塞式压力计)、压力源、三通接头用导压管连接起来而组成,导压管另一端与压力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连接起来,连接处不得泄漏,外加对传感器供电电源,并由数字电压表读取传感器输出。通过采用多次循环测量确定被测传感器工作直线方程的方法进行检定/校准、检测。 3、数学模型 依据JJG 860 — 1994 压力传感器(静态)检定规程可知,线性压力传感器的基本误差公式为: A =±(ξS +ξLH )------(1) 式中:A ——传感器各检定/校准、检测点的基本误差(以绝对误差表示) ξLH ——传感器各检定/校准、检测点系统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3 方差和灵敏度系数 ()()() () 22 222212------+=LH S u C u C A u ξξ

式中:灵敏度系数C 1=C 2=1 则: 4 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5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计算 5.1 由被检定/校准、检测传感器重复性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u (ξS ): 用0.02级活塞压力计检定/校准、检测由北京中航机电技术公司生产CYB —IOS 型,编号为2H2883,测量范围为0—80MPa,0.25级传感器的0MPa 、10MPa 、20MPa 、30MPa 、40MPa 、50MPa 、60MPa 、70MPa 、80MPa 点,分别读取被检定/校准、检测传感器各点四个循环读数如下表所示: 传感器在整个测量范围内的标准偏差为s : ()()() () 3222------+=LH S u u A u ξξ) 4(21 2 1 2------+= ∑∑==m S S s m i Di m i Ii

6电容式传感器习题及解答

第6章电容式传感器 一、单项选择题 1、如将变面积型电容式传感器接成差动形式,则其灵敏度将()。 A. 保持不变 B.增大一倍 C. 减小一倍 D.增大两倍 2、差动电容传感器采用脉冲调宽电路作测量电路时,其输出电压正比于()。 A.C1-C2 B. C1-C2/C1+C2 C. C1+C2/C1-C2 D. ΔC1/C1+ΔC2/C2 3、当变隙式电容传感器的两极板极间的初始距离d0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A.灵敏度K0增加B.灵敏度K0不变 C.非线性误差增加D.非线性误差减小 4、当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初始距离d增加时,将引起传感器的()。 A.灵敏度会增加 B.灵敏度会减小 C.非线性误差增加 D.非线性误差不变 5、用电容式传感器测量固体或液体物位时,应该选用()。 A.变间隙式 B.变面积式 C.变介电常数式 D.空气介质变间隙式 6、电容式传感器通常用来测量()。 A.交流电流 B.电场强度 C.重量 D.位移 7、电容式传感器可以测量()。 A.压力 B.加速度 C.电场强度 D.交流电压 8、电容式传感器等效电路不包括()。 A. 串联电阻 B. 谐振回路 C. 并联损耗电阻 D. 不等位电阻 9、关于差动脉冲宽度调制电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和变介质型差动电容传感器 B. 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线性特性 C. 适用于变极板距离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非线性特性 D. 适用于变面积型差动电容传感器且为线性特性 10、下列不属于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是() A.调频测量电路 B.运算放大器电路 C.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D.相敏检波电路 11、在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中输出的电压U的大小与()相关 A.仅电源电压的幅值和频率

误差理论与大数据处理作业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就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 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与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 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与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理想 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就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就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与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就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与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就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与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的特点就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与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就是正数,只就是说实际尺寸与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就是“大了”还就是“小了”,只就是差别量; 绝对误差即可能就是正值也可能就是负值,指的就是实际尺寸与标准尺寸的差值。+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就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就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50mm,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μm,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已知:L=50,△L=1μm=0.001mm,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L-L =L-△L=50-0.001=49、999(mm) 测件的真实长度L 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100、2Pa,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解:在实际检定中,常把高一等级精度的仪器所测得的量值当作实际值。 故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测得值-实际值, 即: 100.2-100、5=-0、3( Pa)

传感器和检测技术试题(卷)与答案解析

1.属于传感器动态特性指标的是(D ) A 重复性 B 线性度 C 灵敏度 D 固有频率 2 误差分类,下列不属于的是(B ) A 系统误差 B 绝对误差 C 随机误差D粗大误差 3、非线性度是表示校准(B )的程度。 A、接近真值 B、偏离拟合直线 C、正反行程不重合 D、重复性 4、传感器的组成成分中,直接感受被侧物理量的是(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放大电路 5、传感器的灵敏度高,表示该传感器(C) A 工作频率宽 B 线性范围宽 C 单位输入量引起的输出量大 D 允许输入量大 6 下列不属于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分类的传感器是(B) A 应变式传感器 B 化学型传感器 C 压电式传感器D热电式传感器 7 传感器主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功能:检测和(D) A 测量B感知 C 信号调节 D 转换 8 回程误差表明的是在(C)期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程度 A 多次测量 B 同次测量 C 正反行程 D 不同测量 9、仪表的精度等级是用仪表的(C)来表示的。 A 相对误差 B 绝对误差 C 引用误差D粗大误差 二、判断 1.在同一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被测量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改变条件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2 系统误差可消除,那么随机误差也可消除。(×) 3 对于具体的测量,精密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准确度高的精密度不一定高,所以精确度高的准确度不一定高(×) 4 平均值就是真值。(×) 5 在n次等精度测量中,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为单次测量的1/n。(×) 6.线性度就是非线性误差.(×) 7.传感器由被测量,敏感元件,转换元件,信号调理转换电路,输出电源组成.(√) 8.传感器的被测量一定就是非电量(×) 9.测量不确定度是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的综合。(√) 10传感器(或测试仪表)在第一次使用前和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标定工作,是为了确定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和动态特性参数(√) 二、简答题:(50分) 1、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简述在什么频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什么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静态特性是指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在时域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而在频域条件下一般要研究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2、绘图并说明在使用传感器进行测量时,相对真值、测量值、测量误差、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框图如下: 测量值 相对真值 输入输出 测量误差

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发表时间:2016-09-29T15:56:42.6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7期作者:宋盈盈 [导读] 影响血液检验的客观因素较多,需要对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视,减少误差的发生,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检查出现的误差的原因,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血液检验科的出现误差30份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查出出现误差的原因,提出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防范措施,提高血液检验的质量。结果:误差原因有:①采集因素:抽血时间过长、血液量过少。②标本因素:抗凝管使用错误、检查不及时。③患者因素:抽血期间未禁饮食、患者处于月经期。④送检因素:送检时间过长、样品剧烈震荡。结论:影响血液检验的客观因素较多,需要对每个环节都非常重视,减少误差的发生,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检验;误差;防范措施 血液检验是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方法,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依据,从而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但血液检验和患者的真实情况会存在误差,因此,排除影响血液检验准确性的客观因素至关重要。为了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必须取得高质量的标本[1]。可靠的标本是高质量检验的第一步,也是全过程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其中患者准备、原始样品采集、运送到实验室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血液检验科的出现误差30份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出现误差的情况提出防范措施,取得效果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血液检验科的出现误差30份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标本来源为内科、外科等多个科室,将误差情况反馈给相应科室,科室组织人员对标本存在的误差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误差的相应对策。其中出现的误差情况有标本稀释6例、标本量少7例、标本污染6例、标本凝血8例、其他因素3例。 2结果 误差原因有:①采集因素:抽血时间过长、血液量过少。②标本因素:抗凝管使用错误、检查不及时。③患者因素:抽血期间未禁饮食、患者处于月经期。④送检因素:送检时间过长、样品剧烈震荡。 3讨论 3.1误差因素分析 ①采集因素:采集人员对血液采集不够重视,未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抽血的有关注意事项不够了解,导致出血量过多或过少,采集过多导致血液和抗凝剂失调,而采集过少会导致化验不能完成,同时在检查前对患者的宣教不足,导致患者在抽血前饮食、使用药物等,饮食会导致血液产生沉淀,而使用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物会导致红细胞出现破坏,导致误差产生[2]。②标本因素:部分检验人员操作不够熟练、对检验意识薄弱、未认识到检验报告的重要性,导致出现抗凝管使用错误、标本放置或检验时间过长,导致结果出现误差。③患者因素:采血前、采血后、采血过程中患者的活动情况、用药情况、精神状态等都会对血液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特别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等含量,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同时多数患者对血液检验不够了解,检验人员未对患者做到充分宣教,导致部分患者在填写基础资料不够全面或不实等情况,或由于在采集过程中患者体位变化,出现细胞外液浓度分布改变,都会导致血液检验的结果。④送检因素:由于检验人数较多,送检人员在忙碌中急于送检,在送检过程中会使标本发生剧烈震荡,导致血液发生变化,影响检验结果;同时在送检后标本等待时间过长,会造成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导致误差发生。⑤其他因素:吸烟、饮酒等因素会导致血液中酶类的检测,而月经期间血液化验会导致胆固醇发生变化,采集血液时紧张也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另外,血液检验在早晨、中午、晚上的检验结果不同,都会影响检验的准确性。 3.2减少误差的防范措施 ①标本的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应规范操作,采血前患者应保持平静,住院患者应在早晨固定时间取血。应避开有炎症、化脓、冻伤等皮肤损害部位采血。皮肤出汗应先用干棉球擦干,以免稀释血液。采血时,不要用力挤压皮肤,血液应自然流出[3]。止血带压迫时间应小于1分钟。随着压迫时间的延长,局部组织发生缺氧而引起血液成分的变化增大。标本一定要防止溶血发生。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发生了溶血,需重新采血,在采集、转移、保管和分离血细胞时要防止溶血。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尽快进行检查,果必须保存时,应根据实验项目确定最佳的保存条件。保持标本完整性,控制各种干扰因素;保持标本新鲜,必须在规定时间送检和完成检测;拒绝不合格血标本如脂血、溶血和凝固的血标本等。②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采集和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对认真核对患者的信息,嘱患者进行空腹检查,采集人员应明确检验所需要标本量,使用何种抗凝剂等,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进行检查。③避免其他客观因素:嘱患者戒烟、戒酒,采集前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了解患者的检验指标的生理变化,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合适的采集时间。另外,检验人员在操作前对检验仪器、设备等进行检查,对有偏差的及时校准,避免仪器因素导致误差。 4小结 血液检验在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反应出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是临床医师进行治疗时判定的依据,因此,血液检验的质量直接影响人们健康。加强人员培训,对导致误差的客观因素进行分析、防范,有利于减少血液检验误差的发生,提高临床血液检验的准确性,促进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容桂荣,张萍萍,赵利民,等.血液标本采集与运送的质量控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45-647. [2]李春艳.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策略探究120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88. [3]彭海维,方宗军,杨荣,等.血标本放置时间和方式对9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0):3427-3428.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误差的意义是什么?简述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研究误差的意义为: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小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 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 得到理想的结果。 误差理论的主要内容:误差定义、误差来源及误差分类等。 1-2.试述测量误差的定义及分类,不同种类误差的特点是什么? 答:测量误差就是测的值与被测量的真值之间的差;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持恒定,或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大小和符号都按一定规律变化); 随机误差的特点是在所处测量条件下,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方式变化;

粗大误差的特点是可取性。 1-3.试述误差的绝对值和绝对误差有何异同,并举例说明。 答:(1)误差的绝对值都是正数,只是说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差别的大小数量,不反映是“大了”还是“小了”,只是差别量; 绝对误差即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指的是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的差值。+多少表明大了多少,-多少表示小了多少。 (2)就测量而言,前者是指系统的误差未定但标准值确定的,后者是指系统本身标准值未定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6.在万能测长仪上,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50mm ,已知其最大绝对误差为 1μm ,试问该被测件的真实长度为多少? 解: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即: △L =L -L 0 已知:L =50,△L =1μm =0.001mm , 测件的真实长度L0=L -△L =50-0.001=49.999(mm ) 1-7.用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某压力得 100.2Pa ,该压力用更准确的办法测得为100.5Pa ,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 648002066018021802≈=''''''??''=''=o

传感器的种类及特性分析

一、传感器地特性 ()传感器地动态性.动特性是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地输入量地响应特性.动态特性输入 信号变化时,输出信号随时间变化而相应地变化,这个过程称为响应.传感器地动态特性是 指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地输入量地响应特性.动态特性好地传感器,当输入信号是随时间变 化地动态信号时,传感器能及时精确地跟踪输入信号,按照输入信号地变化规律输出信号. 当传感器输入信号地变化缓慢时,是容易跟踪地,但随着输入信号地变化加快,传感器地及时跟踪性能会逐渐下降.通常要求传感器不仅能精确地显示被测量地大小,而且还能复现被测量随时间变化地规律,这也是传感器地重要特性之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线性度.通常情况下,传感器地实际静态特性输出是条曲线而非直线.在实际 工作中,为使仪表具有均匀刻度地读数,常用一条拟合直线近似地代表实际地特性曲线、线性度(非线性误差)就是这个近似程度地一个性能指标.拟合直线地选取有多种方法.如将零输 入和满量程输出点相连地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或将与特性曲线上各点偏差地平方和为最小地理论直线作为拟合直线,此拟合直线称为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灵敏度.灵敏度是指传感器在稳态工作情况下输出量变化△ 对输入量变化△ 地比值.它是输出一输入特性曲线地斜率.如果传感器地输出和输入之间显线性关系,则灵敏度是一个常数.否则,它将随输入量地变化而变化.灵敏度地量纲是输出、输入量地量纲之比.例如,某位移传感器,在位移变化时,输出电压变化为,则其灵敏度应表示为.当传感器地输 出、输入量地量纲相同时,灵敏度可理解为放大倍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稳定性.稳定性表示传感器在一个较长地时间内保持其性能参数地能力.理想地情况是不论什么时候,传感器地特性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但实际上,随着时间地推移, 大多数传感器地特性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敏感器件或构成传感器地部件,其特性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传感器地稳定性.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分辨力.分辨力是指传感器可能感受到地被测量地最小变化地能力.也就是说,如果输入量从某一非零值缓慢地变化.当输入变化值未超过某一数值时,传感器地输出 不会发生变化,即传感器对此输入量地变化是分辨不出来地.只有当输入量地变化超过分辨 力时,其输出才会发生变化.通常传感器在满量程范围内各点地分辨力并不相同,因此常用满量程中能使输出量产生阶跃变化地输入量中地最大变化值作为衡量分辨力地指标.上述指 标若用满量程地百分比表示,则称为分辨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迟滞性.迟滞特性表征传感器在正向(输入量增大)和反向(输入量减小)行程间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不一致地程度,通常用这两条曲线之间地最大差值△与满量程输出地百 分比表示.迟滞可由传感器内部元件存在能量地吸收造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传感器地重复性.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地程度.各条特性曲线越靠近,说明重复性越好,随机误差就越小.如图所 示为输出特性曲线地重复特性,正行程地最大重复性偏差为.反行程地最大重复性偏差为.取 这两个最大偏差中地较大者为,再以其占满量程输出地百分数表示,就是重复误差,即一士X ()重复性是反映传感器精密程度地重要指标.同时,重复性地好坏也与许多随机因素有关,它 属于随机误差,要用统计规律来确定.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常见地传感器种类 .电阻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是将被测量,如位移、形变、力、加速度、湿度、温度等这些物理量转换式成电阻值这样地一种器件.主要有电阻应变式、压阻式、热电阻、热敏、气敏、湿敏等电阻式传感器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变频功率传感器 变频功率传感器通过对输入地电压、电流信号进行交流采样,再将采样值通过电缆、光

第三章 血液分析仪检验

第三章血液分析仪检验 一、名词解释 1.DHSS 2.报警 3.报警有效性 4.稀释效应 5.携带污染率 6.可比性 7.准确度 8.Bessman贫血MCV/RDW分类法 [ 9.中间细胞群(MID) 二、选择题 【A1型题】 1.现代血液自动分析仪的英文缩写是 A.AHA B.BCC C.HAA D.CBC E.BAC 】 2.手工法显微镜血液细胞计数不具备的特点是 A.检测速度慢 B.检测精度高 C.有系统误差 D.有固有误差 E.有随机误差 3.美国发明世界上第1台电子血细胞计数仪的时间是20世纪 A.30年代 ; B.40年代 C.50年代 D.60年代 E. 80年代 4.射频是高频交流电磁波,每秒变化的频率大于 A.100 000次 B.10 000次 C.1 000次 D.100次 、 E.10次 5.血液分析仪用分光光度法主要检测的血液参数是 A.HGB B.HPC C.HCT D.HDW E. HFR 6.在血液分析仪WBC/BASO通道,未被试剂溶解或萎缩的细胞是 <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 嗜碱性粒细胞 7.未成熟粒细胞信息(IMI)通道,与幼稚细胞结合的试剂主要成分是

B.伊红 C.新亚甲蓝 ' D.硫化氨基酸 E.氧合血红蛋白 8.在血液分析仪过氧化物酶(Perox)染色通道使用的光源来自 A.钨灯光源 B.氩气激光源 C.氦氖激光源 D.半导体激光源 E.二氧化碳激光源 ~ 9.在血液分析仪Perox染色通道,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强度最大的是 A.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0.在血液分析仪Baso/Lobularity通道:经试剂作用后,众多细胞成为裸核,但除外 A.幼稚细胞 B.淋巴细胞 "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11.血液分析仪MAPSS法进行分类时,在试剂作用后,红细胞不干扰白细胞检测,因红细胞折光系数与A.鞘液相当 B.血清相当 C.染色液相当 D.清洗液相当 E.稀释液相当 > 12.血液分析仪MAPSS法检测时,反映细胞大小和细胞数量的前向散射光,指散射光为 A.0° B.7° C.90° D.90°D E.110° 13.血液分析仪MAPSS法检测时,反映细胞内部结构及核染色质的复杂性的侧向散射光,指散射光为A.0° [ B.7° C.90° D.90°D E.110° 14.血液分析仪MAPSS法检测时,反映细胞内部颗粒及分叶状况的垂直角度散射光,指散射光为A.0° B.7° C.90° D.90°D : E.110° 15.血液分析仪MAPSS法检测时,可去偏振光、与中性粒细胞鉴别的垂直角度消偏振散射光,指散射光为

全站仪测量误差分析

全站仪测量误差分析 随着新仪器新设备的不断出现,测量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是愈来愈高,这就对精度的要求加强了许多,随着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广泛应用,为了使全站仪在实际生产中更好地运用,现结合工程测量理论,对全站仪在测量放样中的误差及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在我们建筑施工测量中,全站仪主要是用于测量坐标点位的控制和高程的控制,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全站仪放样的误差作简要概述。 1、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坐标点的误差分析 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点点位中误差MP由测距边边长S(m)、测距中误差ms(m)、水平角中误差mβ(″)和常数ρ=206265″共同构成,其精度估算公式为: 而水平角中误差mβ(″)包含了仪器整平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照准误差、仪器本身的测 角精度以及外界的影响等。 式(3)表明,对固定的仪器设备,采用相同的方法放样时,误差相等的点分布在一个圆周上,圆心为测站O。因此对每一个放样控制点O,可以根据点位放样精度m计算圆半径S,在半径范围内的放样点都可由此控制点放样。由式(1)可看出,放样点位误差中,测距误差较小,主要是测角误差。因此,操作中应时时注意提高测角精度。 2、全站仪在控制三角高程上的误差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测量高程时方法为:设A,B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两点。已知A点高程HA,只要知道A点对B点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得到B点的高程HB。 当A、B两点距离较短时,用上述方法较为合适。 在较长距离测量时要考虑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高差的影响。 设仪器高为i,棱镜高度为l,测得两点间的斜距为S,竖直角α,则AB两点的高差为: 一般情况下,当两点距离大于400m时须考虑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的影响,在高差计算时需加两差改正。 式中R为地球曲率半径,取6371km, k为大气折光差系数,k=1-2RC (C为球气差,C=0.43D2/R,D:两点间水平距离)。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当距离较远时,影响高差精度的主要因素就是地球曲率及大气折光,如果高程传递次数较多,累计误差就会加大,在测量时,最好是一次传递高程,若有需要,往返测高程,取其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1)、地球曲率改正 以水平面代替椭球面时,地球曲率对高差有较大的影响,测量中,采取视距离相等,消除其影响。三角高程测量是用计算影响值加以改正。地球曲率引起的高差误差,按下式计算 P=D2 /2R (2)、大气折光改正 一般情况下,视线通过密度不同的大气层时,将发生连续折射,形成向下弯曲的曲线。视线读数与理论位值读数产生一个差值,这就是大气光引起的高差误差。按下式计算 r =D2 /14R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7版费业泰习题答案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七版) 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 1-5 测得某三角块的三个角度之和为180o 00’02”,试求测量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 绝对误差等于: 相对误差等于: 1-8在测量某一长度时,读数值为2.31m ,其最大绝对误差为20m μ,试求其最大相对误差。 % 108.66 % 1002.31 1020 100% max max 4-6 -?=??=?= 测得值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1-10检定2.5级(即引用误差为2.5%)的全量程为100V 的电压表,发现50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 为最大误差,问该电压表是否合格? %5.22%100%100 2 100% <=?= ?= 测量范围上限 某量程最大示值误差 最大引用误差 该电压表合格 1-12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L1=50mm ,L2=80mm 。测得值各为50.004mm ,80.006mm 。试评定两种方法测量精度的高低。 相对误差 L 1:50mm 0.008%100%5050 004.501=?-= I L 2:80mm 0.0075%100%80 80 006.802=?-= I 21I I > 所以L 2=80mm 方法测量精度高。 1-13 多级弹导火箭的射程为10000km 时,其射击偏离预定点不超过0.lkm ,优秀射手能在距离50m 远处准确地射中直径为2cm 的靶心,试评述哪一个射 21802000180''=-'''o o %000031.010*********.00648002066018021802≈=' '' '''??''=''=o

机械精度检测技术习题[1]

第六章 机械精度检测技术 内容概要:在介绍基本检测原则和常用检测仪器的基础上,论述了各典型参数和零件的测量方法,以及新技术在检测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学会根据不同精度要求合理选择测量器具和测量方法,能运用最基本的检测原则和方法对各典型参数和零件进行测量,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对精度检测技术能力得到一定的训练。 学习重点:检测的基本原则、孔轴的检测方法、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与方法。 学习难点: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形大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与方法。 习 题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光滑极限量规是依据包容原则综合检验光滑工件的尺寸与形状的无刻度的检具。( ) 2、光滑量规通规的基本尺寸等于工件的最大极限尺寸。( ) 3、止规用来控制工件的实际尺寸不超越最大实体尺寸。( ) 4、检验孔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通规,检验轴的尺寸是否合格的量规是止规。( ) 5、塞规是检验孔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孔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 ) 6、环规是检验轴用的极限量规,它的通规是根据轴的最小极限尺寸设计的。( ) 7、塞规中的止规是按轴的最大极限尺寸设计的,作用是防止轴的实际尺寸大于轴的最大极限尺寸。( ) 8、用以检验工作量规的量规是校对量规。( ) 9、塞规的工作面应是全形的,卡规应是点状的。( ) 10、通规和止规公差由制造公差和磨损公差两部分组成。( ) 11、给出量规的磨损公差是为了增加量规的制造公差,使量规容易加工。( ) 12、规定位置要素Z 是为了保证塞规有一定使用寿命。( ) 13、国家标准规定,工作量规采用内缩极限。( ) 14、安全裕度由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所决定。( ) 15、验收极限即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分别减速去一个安全裕度A 。( ) 二、选择题(将下面题目中所有正确的论述选择出来) 1、按极限尺寸判断原则,某轴mm 0800240032。。--φ实测直线度误差为0.05mm 时,其实际尺寸合 格的有_____________。 A 、31.920mm 。 B 、31.760mm 。 C 、31.800mm 。

传感器课后答案解析

第1章概述 1.什么是传感器? 传感器定义为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传感器的共性是什么? 传感器的共性就是利用物理规律或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输入转换成电量(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输出。 1.3传感器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基本组成部分,另外还有信号调理电路和辅助电源电路。 1.4传感器如何进行分类? (1)按传感器的输入量分类,分为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2)按传感器的输出量进行分类,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传感器两类。(3)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类,可以分为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敏式传感器、热电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等。(4)按传感器的基本效应分类,可分为物理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5)按传感器的能量关系进行分类,分为能量变换型和能量控制型传感器。(6)按传感器所蕴含的技术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普通型和新型传感器。 1.5传感器技术的发展趋势有哪些? (1)开展基础理论研究(2)传感器的集成化(3)传感器的智能化(4)传感器的网络化(5)传感器的微型化 1.6改善传感器性能的技术途径有哪些? (1)差动技术(2)平均技术(3)补偿与修正技术(4)屏蔽、隔离与干扰抑制 (5)稳定性处理 第2章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1什么是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描述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主要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精度、分辨率、零点漂移、温度漂移。 2.2传感器输入-输出特性的线性化有什么意义?如何实现其线性化? 答:传感器的线性化有助于简化传感器的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制作标定和测试。常用的线性化方法是:切线或割线拟合,过零旋转拟合,端点平移来近似,多数情况下用最小二乘法来求出拟合直线。 2.3利用压力传感器所得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计算其非线性误差、迟滞和重复性误差。设压力为0MPa 时输出为0mV,压力为0.12MPa时输出最大且为16.50mV. 非线性误差略 正反行程最大偏差?Hmax=0.1mV,所以γH=±?Hmax0.1100%=±%=±0.6%YFS16.50 重复性最大偏差为?Rmax=0.08,所以γR=±?Rmax0.08=±%=±0.48%YFS16.5 2.4什么是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如何分析传感器的动态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即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个方面分别采用瞬态响应法和频率响应法来分析。瞬态响应常采用阶跃信号作为输入,频率响应常采用正弦函数作为输入。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题范文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一.填空题 1. ______(3S或莱以特)准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判别粗大误差的准则。 2. 随机误差的合成可按标准差和______(极限误差)两种方式进行。 3.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 ______(重复)性。 4. 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称为______(重现)性。 5.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______(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6. 根据测量条件是否发生变化分类,可分为等权测量和______(不等权)测量。 7. 根据被测量对象在测量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分类,可分为静态测量和_____(动态) 测量。 8. 根据对测量结果的要求分类,可分为工程测量和_____(精密)测量。 9. 真值可分为理论真值和____(约定)真值。 10. 反正弦分布的特点是该随机误差与某一角度成_____(正弦)关系。 11.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误差的大小和正负总保持不变,或按一定的规律变化,或是有规律地重复。这种误差称为______(系统误差)。 12. 在相同条件下,对某一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每次测量的结果有差异,其差异的大小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这种误差称为______(偶然误差或随机误差)。 13. 系统误差主要来自仪器误差、________(方法误差)、人员误差三方面。 14. 仪器误差主要包括_________(示值误差)、零值误差、仪器机构和附件误差。 15. 方法误差是由于实验理论、实验方法或_________(实验条件)不合要求而引起的误差。 16. 精密度高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数据的离散性小,_________(随机)误差小。 17. 准确度高是指多次测量中,数据的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小,_________(系统)误差小。 18. 精确度高是指在多次测量中,数据比较集中,且逼近真值,即测量结果中的 _________(系统)误差和_________(随机)误差都比较小。 19. 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称为_____(修正值)。 20. 标准偏差的大小表征了随机误差的_____(分散)程度。 21. 偏态系数描述了测量总体及其误差分布的_____(非对称)程度。 22. 协方差表示了两变量间的_____(相关)程度。 23.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称为_____(粗大)误差。 24. +=_____() 25. ++=_____() 26. () 28. pH=的有效数字是____(2)位。 29.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结果为____。 30. 为补偿系统误差而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乘的数字因子称为______(修正因子)。 一、检定一只5mA、级电流表的误差。按规定,要求所使用的标准仪器产生的误差不大于受检仪器允许误差的1/3。现有下列3 只标准电流表,问选用哪一只最为合适,为什么? (本题10 分) (1)15mA级(2)10mA级(3)15mA级

零件形状精度的测量与检验

《机械零件测量与检验》 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电子教案 数控技术专业 名师课堂资源开发小组 2016年2月

子任务1:零件形状误差的测量与检验 请对芯轴的形状误差进行测量与检验。如图10-1 图10-1 芯轴 一、 零件形位公差的分析 图10-1为芯轴,是典型的轴类零件,从零件图样上来看,只有一个形状公差即00.025-35 圆柱体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0.01的圆柱面内。 几何公差的相关专业术语及知识点 1、几何公差国家标准 几何公差以往称为形位公差,属于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几何公差国家标准包括: GB/T 1182-2008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几何公差 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标注。其规定了对工件形状、方向、位置和跳动公差的基本要求和标注的方法。该标准代替原国标GB/T 1182-1996,同时对有关术语作了修改,如以“导出要素”取代“中心要素”,以“组成要素”取代“轮廓要素”,以“提取要素”取代“测得要素”等。 GB/T 1958-2004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本标准规定了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检测原则、检测条件、评定方法及检测方案。本标准适用于14项形位误差的检测。该标准代替原国标GB/T 1958-1980,同时对有关概念作了相应的修改,如以“被测提取要素”取代“被测实际要素”、以“拟合要素”取代“理想要素”、以“提取中心线”取代“实际轴线”、以“提取中心面”取代“实际中心面”。在计量方面,将“读数”改为“示值”、“极限测量总误差”和“测量精度”改为“测量不确定度”。 2、GB/T 4249-2009公差原则 GB/T 4249-2009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公差原则。本标准规定了确定尺寸(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技术制图和有关文件中所标注的尺寸、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以确定零件要素的大小、形状、方向和位置特征。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本标准主要适用于用去除材料方法形成的要素,也可用于其他方法形成的要素,但使用时应确定本部门的制造精度是否是在本标准规定的未注公差值之内。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分析 目的通过抽取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探究这些样本产生误差的原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地从我院一年来有误差的血液检验标本中抽取200例,通过分析和统计数据,得出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大量的实例表明,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血液标本采集误差、血液待检时间长以及患者抽血时的身体状态不佳等因素。结论血液检查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在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误差。因此,需要医护人员特别注意,保证每个环节合规,避免出现血液检验中的误差。 标签: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分析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进步,对于血液检验精确度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医学诊断中,血液检查是一项基础性的检查,对于医生诊断患者病情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从目前的现状看,血液检验仍存在一定的误差,这些误差会影响医生的判断,对于患者病情的控制起了很大的干扰作用[1]。为了探究血液检验误差的产生原因,笔者随机抽取了我院一年内所发生血液检验误差的患者病例200例,详细地研究了这些误差产生的原因,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了保证最后结果的可靠性和说服力,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一年内的血液检验误差患者病例,保证这些样本分别来源于不同的科室、不同的人群,且保证这些样本男女比例相等。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对于这200例血液检验误差的病例进行详细地分类,并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分析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将这些原因进行初步的总结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初步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组与组之间采用概率统计中的t分布,当P值小于0.05时,即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着200例样本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可以大致分为三类,这三类问题贯穿于血液检验的整个过程中,这三类问题分别是:首先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差导致采集方法不当,造成血量不足、血液中有凝块等现

水质检测化验的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水质检测化验的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对于废水水质监测误差,现在的实验室以往所运用的方法在准确性方面有所欠缺,本文采用直接测量数据、对间接误差进行检测、实测数据、检验结果处理等方式处理误差,通过分析,可以有效得出误差存在原因,并进行解决。现阶段的废水测量,一般是以第三方监测实验室与环保系统为主,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了解误差形成的原因以及能够造成的影响,将其中存在的无效数据排除,优化检测计划。由此可见,废水水质检测化验误差与处理方式的分析十分必要。 标签:水质检测;化验;误差;数据处理 现阶段水质检测存在的问题主要以误差为主,水质检测的误差存在于水质检测的各个方面,因而不受到检测条件的制约,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具备误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通过对数据信息的优化,使其符合区域水质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提升水质检测数据结果的可靠性。 1 水质检测过程中的误差 1.1 废水水质检测误差 所谓误差,即测量值和真实值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现阶段的水质检测工作地点为实验室,而检测人员利用不同的理化反应对水质进行定量、定性与分析,从而确定水质。废水真实值与固定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虽然已经进行了较为精确的预处理,测量取样时依然有差异存在,对其进行检查检测时,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状态与实验室环境等也有相应的差异性,所以检测出现误差在所难免。然而这并不代表误差可以忽略,进行检测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的反映待测样品水质,所以对误差进行分析十分必要。 1.2 误差以及误差类别 1.2.1 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在水质检测过程中是不可避免,在任何的水质检验中绝对误差必然出现,其原因主要是受到差值的影响,检测值与真值之间形成的间隔即会形成绝对误差。通常情况下检测器皿与设备均无法做到绝对完美,因而在检测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的误差存在,所以也就促成了检测值与真值的间隔存在。虽然绝对误差的产生无法避免,但绝对误差却难以对检测数据结果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检测结果需通过数据核准运算的方式进行计算,绝对误差可有效的被抛除在检测数据之外,因此绝对误差的存在并不会对水质的检测产生威胁。 1.2.2 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含有过多的不确定因素,因而随机误差的产生并非必然。在多数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