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教案4)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教案4)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教案4)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岳麓版】(教案4)

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Lhj2007 【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

1、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

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式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强调历史学科学习“以人为本”的理念,历史教学始终不能离开历史活动的

主体,本课通过总结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来体会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高昂热情,体会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党;

来唤起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精神的再一次感动。由此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3、强调历史素养的培养,历史活动不能离开时间,本课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

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这一段时间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其中既包括我国在建国初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包括后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通过为学生呈现本课所涉及的社会历史大背景,来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段经济建设历程,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探讨它对我们当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哪些启示。

(二)设计特色:

1、以史实为基础、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学生自主

合作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

2、体现历史学习三部曲:“走近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本课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其中既包括我国在建国初期所取得的巨

大成就,也包括后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二)课程标准: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地位分析:本节是必修Ⅱ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一节。本单元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线,以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介绍了毛泽东时代即计划经济时代和邓

小平开启的新时代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两个阶段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从内容上分析充分说明了毛泽东时代

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为后来邓

小平时代的市场经济体制做铺垫;从结构上分析这一节是此单

元的起始,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一)认知基础:通过初中学习,对计划经济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二)心理特征: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三)能力:自主阅读与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目标】

1.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注重收集与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的过程,诸如影视图片资料、口述史料、文献资料、旧票证等历史实物、网络资源和社会调查资料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完成学习、整合历史知识的过程,学会多种学习方法。

4. 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

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中国现代史最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初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使学生认识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3.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

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探索与失误(二)难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教学方法】

1、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模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利用配送的图片与数据资料,在教学中逐步展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取

得的成绩与教训。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突破重点。

【教学资源】自制教学课件、收集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教材等

【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发给学生本课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目标、内容、要求、建议等,选

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课前完成展示作品(形式不限:如手抄报、课件等等)。

2、要求科代表把全班分成四小组,选出小组负责人,进行小组任务分工合作(在

确定小组研究主题后,组内成员应当分工合作:一部分同学收集资料;一部分同学对材料进行选择、整理、分类;一部分同学撰写或编辑材料;一部分同学制作展示作品;一部分同学撰写解说词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作品)。此外,每个小组推选一位评委。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结构】为突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教材内容旗帜鲜明地处理成“激情

..

中的成功实践”

........”

........”、“冷静后的理性思考.......、“狂热中的失误挫折

三个教学板块,用层次与对比突出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情境营造:展示材料:“一五计划成就”、“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文革情景”等相关内容的图片。

2.教学导语: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点燃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使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当人们在“50年建成共产主义”的伟大号召下,开始做“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冲刺准备时,中国的建设道路偏航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受了风雨的考验、曲折发展,为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力求体现“凝神、起兴、点题”六字原则。选择“一五计划成就”、“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文革情景”这样的与历史大背景和重大事件紧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可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让学生走近历史,教师引领理解历史,然后来感悟历史。)

(二)〖学生展示走近历史〗活动安排:

(1)课前,每个小组把事先准备好的作品呈交给教师,放在讲台桌上,或拷到电脑上为展示作好准备。并把小组选派的评委安排到评委席上,发给评分细则(附后),并选出评委会主席。

(2)小组按照一定的顺序,由一位或者几位解说员讲解,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现场模拟、使用多媒体等等,展示中提倡进行生生互动,形式不限。每一小组展示完后,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性质的点评并过渡到下一组的展示。(3)根据每小组表现情况,由学生评委给予评分,由评委会主席进行最后统计。

根据分数的高低评出小组合作探究最优秀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课后,教师汇总成绩,把每一小组成员的成绩记入学习成果记录表中,以备模块学习结束后,以此为依据之一给出等第。

(设计意图:通过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走近历史,亲身感受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高涨热情和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历程。创设平台,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倡导参与式、合作探究性学习。本课内容选择的典型事例较多,但主题非常鲜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所以比较适合以此为核心主题,学生围绕这个主题的分子课题进行合作探究。)

2、教师引领学生总结探究方法:

探究:说说完成作品中获取史料都有哪些途径?史料主要有哪些形式?

(设计意图:有了方法论的指导,历史教学才会被赋予内在的灵魂。)(二)〖教师引领理解历史〗

1、理清本课的知识线索:同学们讲解的这些事件分别发生于什么时期?可以分

几个阶段?

2、典例剖析,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部分:激情中的成功实践

(1)用“一五计划成就”、“十年探索成就”、“文革时期建设成就”、“先进人物”

等图片、文字资料创设情境:

设问一:从1956~1976年的20年间,中共中央正确的指导思想有哪些?

设问二:从1956~1976年的20年间,我国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探究一:取得这些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总结规律性的认识)

探究二:一五计划建设时期的中国人民是怎样的精神和情感?

(2)用“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内容”、“建国初期我国与西方重工业建设

及资源数据对比”的资料创设情境:

探究一:过渡时期总路线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

探究二:“一五”计划与过渡时期总路线之间是何关系?

探究三:“一五”计划有何特点?它的制定是借鉴了哪个国家的经验?为何“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并得出结论,并且让学生学会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获得基本历史信息,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3)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有关图片和文字资料创设情境:

设问一:新中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原因是什么?

设问二: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采取了什么策略、形式和步骤?这一改造有何重大意义?

探究一: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哪位同学能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总结出中国民族工业的整体发展历程?

探究二: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确立了,推动了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这里的经济制度是指计划经济体制,大家都

知道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请你结合历史和现

实谈谈你对计划经济的理解。

探究三: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何影响?请

举例说明。

(4)情境营造:用多媒体播放中共“八大”召开的视频资料及八字方针内容。

探究一:中共“八大”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探究二:八字方针的内容是什么?中心环节是什么?它与中共“八大”确立的经济建设方针相比有何异同?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图片资料让学生接近历史真实的一面,以便更好地感悟历史;利用课堂探究,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总结材料与分析归纳、总结比较的能力;让学生举例说明历史结论,培养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即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解,让学生理解计划经济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作用,既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第二部分:狂热中的失误挫折

情境营造:展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时期经济建设遭破坏”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

探究一:从1956~1976年的20年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有哪些表现?(要求按时间先后顺序列举)请简要阐述理由。

探究二:这些失误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文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惨痛的教训?

探究三:我们在二十年探索中,遭受了严重的挫折,为什么仍然取得了那么多重大的成就?这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直观地展示历史,让学生感受历史并参与历史探究活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进一步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利于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强调时间线索和结论依据,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和运用历史问题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连续设问探究,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体验历史的学习过程,提高历史思辨能力。)

第三部分:冷静后的理性思考

探究: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你从这20多年的历史中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压轴戏,学生踊跃激烈的讨论将教学推向高潮。由于有课前的准备与前面的教学积淀,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观点会层出不穷,所以教师要作好调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推波助澜,让更多的想法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要择机用不同的方式肯定其合理的解释,深化教学主题,同时也要注意即时疏导一些错误或是偏激的观点,保证讨论的顺畅进行。)

【课堂小结】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揭开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序幕;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1956~1976年,经济建设在艰难中曲折发展,既取得了成绩也出现了探索中的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并领导人民取得巨大成就。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充满活力的党。

【作业设计】(可以二选一,体现新课程选择性)

1、你看过哪些反映建国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电影或文学作品?以其中一部

为例,找一找哪些剧情创作是成功的,哪些是违背历史常识的?请说明自己判断的史实或理论依据。

2、俗话说“儿不嫌母丑”,请从爱国主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现在把“儿不嫌

母丑”改为“儿不让母丑”,请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谈谈感想。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史实为基础、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体现历史学习三部曲:“走近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本节课不断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在教学中通过分组竞赛提问检查和学生动笔写知识结构,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事实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落实了。本节课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符合“释文---成像----悟道”的教学思维层次。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节课的时间控制得不够合理,最后的总结略显仓促。

八年级地理上册4.2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2课时)教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 2.举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3.运用中国主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图,说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特点及分布地区。 4.举例说出某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条件和优势。 【教学模式】“五主四环节”高效课堂模式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等 由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让学生知道工业对我们生活 的影响,了解,我国近年来工业发展的部分成就,通过对 现代机器人的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入新课学 多媒体展示目标并把重点板书在黑板一侧。 一、我国工业的发展

分布不均,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 学生在初步自学之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疑惑,形成自己的答案。然后教师找学生说出上面学案问题的答案,其他学生可适当补充。 教师在学生回答答案的同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拨。 点拨1:旧中国工业非常落后,工业部门残缺不全,工业布局极不平衡。现在我国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工业布局日趋合理,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点拨2:通过图表,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我国正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许多高新技术产品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下面我们就一起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电子信息生物工程 “神舟七号”飞船发射 “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整装待发 教师总结: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因素:科学技术。其产品具有“高、精、尖”的特点 点拨2:以iphone手机的发展为例,教师多媒体展示: 第一代:iPhone 上市时间:2007年6月29日内存版本:4GB/8GB;2008年2月4日推出16G版iPhone 屏幕:3.5英寸320×480像素 CPU:ARM11,频率:416MHz 摄像头:200万像素 第二代:iPhone3G 上市时间:2008年7月11日内存版本:8GB/16GB 屏幕:3.5英寸320×480像素CPU:ARM11,频率:416MHz 摄像头:200万像素第三代:iPhone3GS 上市时间:2009年6月9 内存版本:8GB/16GB; 屏幕:3.5英寸320×480像 素 CPU:ARM11,频率: 416MHz 摄像头:300万像素 第四代:iPhone4/ iPhone4s 上市时间:2010年6月8日 内存版本:16GB/32GB;2011年10月5日推出8G版iPhone 屏幕:3.5英寸640×960像素CPU:A4,频率:1GHz 摄像头:前:30万像素,后:500万像素 教师总结:高新技术产业是当今最具活力的产业。其特点可以概括为:①科研人员多②研发费用高③更新换代快、附加值高④污染小。 点拨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 教师展示图片,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中国远古时期,农业就占据了主导经济的地位。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和徭役,进而明白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沉重负担。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和土地兼并问题。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理解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从而锻炼历史分析和历史概括的能力。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二、难点:分析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理解中国古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阶级的深层次关系;理解土地集中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民众暴动的关系;理解生产工具的革新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和向往。古代的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了解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就必须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鉴于本节内容较松散,可以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各目标题,归纳出本节主要内容。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明白本节主要讲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农业的起源、农耕方式和农耕工具的改进、赋税和徭役繁重、土地兼并问题、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起源 (一)学生阅读第一目,思考: 1、在远古时代,开始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是哪个生产部门? 2、请你说说有关“神农”的传说。 3、P4学习思考:为什么“神农”在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有特殊的地位? (二)讲解 1、投影“神农氏”的图像及其相关传说。引导学生分析神农传说的意义以及农业在中国古代的积极作用――农业占经济的主导地位。 2、传说:①神农氏创制了原始的农具耒耜;②教导民众耕作;“神农能殖嘉谷”,反映了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教学目标】 1.掌握五代、辽、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 2.掌握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 3.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4.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宋商业繁荣的表现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在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农业生产、商业贸易等方面有什么新发展?全国经济重心是怎样南移的?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 (一)农业的发展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的西南方向拓展,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1.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从唐朝中后期到两宋,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两宋时期,人口增长,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2.分组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业作物:①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②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1)丝织业: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教材分析】 结合课程标准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本节教材设计利用前两个目“工业与我们”和“工业的分布”来体现,教材第一目先介绍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并知道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对人民生活的影响。第二目以食品加工厂的布局或钢铁厂的变迁介绍了工业发展的条件,通过“中国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的分布”图分析其分布的特点;通过“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域工业总产值”图,分析东西部工业产值的差异,知道工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体现了“运用资料说出”这一课标要求。 【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课程标准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要求学生具有从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结合我校初二学生的基础较差,读图分析能力不是很强的学情特点,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读图、析图;“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来概括说出分布特征,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可能看出来,但是学生描述不是很准确,我让学生分别找出沿海、沿长江、沿黄河、沿京广铁路线的主要工业城市,指导学生分析说出工业城市分布特点,沿海重点落实工业基地和主要工业城市。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什么是工业生产,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2.通过实例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认识不同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差异及对我国工业分布的影响。 3.通过阅读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的分布图、工业产值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及我国工业分布特点。(重点)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当堂评价 【教学方法】读图思考、讨论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最新高一历史教案: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人民版必修

1.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案(人民版必修2) 一、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以历史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在全面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核心思想基 础上,采用新颖、恰当、易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结构明确,主要讲述农业的起源,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古代中国的赋税和徭役制度,并重点介绍了古代的土地制度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此外,教材还通过“知识链接”“学习思考”“资料卡片”等栏目回放,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在古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土地问题。教学中,应注意运用这些资料,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通过联系生活,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有更直观的了解,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还是要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讲解,通过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认识生产力的演进在古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2)、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明白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分析土地兼并现象存在的根源及其严重危害。 (3)、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中,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和创新,并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2021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案(无答 案)新人教版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2、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⑵货运: 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 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 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 3、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 (P91中的图4.6) 4、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

1、农业与我们 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2、农业的地区分布 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 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 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 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 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①我国四大牧区: 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初中地理八上《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_8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1)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实例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认识不同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差异对我国工业 分布的影响。 3.运用工业基地、工业城市、工业产值分布图等资料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4. 会分析四大工业基地优缺点。 教学重难点四大工业基地优缺点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法 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课前播放视频《钢铁是怎样炼成 的》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讨论过程提高兴趣 展示目标展示目标,找学生读目标;观看目标 熟悉本课 带着目标 去学习, 有的放矢 承转看视频后,对于工业生产过程我们不是很了解,但对于工业产品,同学们应该非常的熟悉,下面请同学们说一下教室内都有哪些工业产品? 环顾教室说产品知地位一.工业与我们 师:展示任务,结合课本完成 1.说说教室内的工业产品,感知工 业与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2.说说身边家用电器及农业、交 通、国防等方面的工业产品。 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______,是衡 量一个国家________程度的重要指 标。 一.工业与我们 结合任务,学生交流展示: 1.同学们说出教室内的座椅腿、 螺丝、电风扇、多媒体等都属于 工业产品。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衡 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 指标。 感知工业 的重要 性,知道 工业的地 位。 承转既然工业这么重要,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那什么是工业生产,请同学们结合着课本P82 三幅工业生产图,说一下工业生产的定义。 读图说概念 结合左图,说出工 业生产的概念 工业生产是指直接 从自然界取得物质 资源(如开采铁矿 以及对原材料进行 加工(冶炼钢 铁)、再加工(制 造汽车)的过程。 通过读图 来描述工 业生产的 概念,培 养学生语 言表达能 力。 开采铁矿 冶炼钢铁 制造汽车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自远古时期起,农业就逐步占据了经济的主导地位;了解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进,从而认识到工具的变革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进和发展,进而知道古代中国的农民承受的承重负担。 深入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问题,并了解依附于土地的两个不同的阶级;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集中现象和几种典型的土地制度。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展,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图片认识几个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通过对课本内容的学习,找到古代中国农业占据主导的经济地位的原因,锻炼学生的历史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进的了解,理解工具变革在生产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入理解古代中国赋税和徭役的内在关系,以及徭役过重在历史更替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 理解古代中国水利事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深入了解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联想能力和人文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课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历史史料和历史图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大胆想象及适当的数理分析和创新性思维;并使学生学会用比较法、阅读法、观察法和历史联想法等方法进行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答。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究,避免“灌输”。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始终进行及时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古代中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通过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国的农业微课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农业> 导入:在今天的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中国人见面最喜欢问什么问题呀?对,吃了吗?今天我也来问一下,早饭你吃了吗?吃的什么?你吃的东西是哪个部门生产的呢? 对,农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出示并板书:农业 首先请看本节的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请大家齐声朗读一下 让我们带着学习目标走进今天的学习 展示种植水稻,收获小麦,采摘水果,饲养牲畜,撒网捕鱼等农业活动图片 请大家根据这些图片归纳这些农业活动的共性,说一说什么是农业? 这几位同学归纳得都很好,农业是一种直接利用土地,气候和水资源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出示并板书: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民以食为家,我国一直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那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农业取得了哪些成就,现在的发展状况又是怎么样呢?给大家2分钟时间,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两个问题 出示:我国历史上农业生产有哪些突出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 刚才两位同学归纳的都很好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农业非常落后,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但为什么我国农业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呢?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时间3分钟,3分钟后请各组发言人做总结发言 我国农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坚持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农作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主要可分为两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请大家阅读课本86-87页内容和图4-7 ,找出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及分布特点 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到位,南方主要种植水稻,北方主要种植小麦,而且我们注意到小麦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那我们这里种植的是什么呢?(冬小麦) 这样87页活动一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请各发言人总结一下组内意见,2分钟后作发言 在一些农业生产条件好的地方,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能大量卖给其他地方,商品率很高,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商品粮生产基地 出示商品粮生产基地图 除了粮食作物,农作物还包括经济作物,那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展示图片,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 展示畜产品图片 你认识这些畜产品吗?你知道它们一般出产在哪些地区吗? 中国是世界上的畜牧业大国,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出示中国畜牧业分布图 请大家看图,小组合作,每组一题,5分钟后上台展示 出示题目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第一课时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了解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3?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及现状。 4?能运用实例和数据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明白工业的分布特点,与我们地区相关。 2?初步学会阅读《我国工业分布图》,能够在地图上查找主要的工业基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我国工业的分布,培养学生对工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工业的现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讨论分析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刖学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工业产品。因为生产要求不同,自不同的地方。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一持续协调发展工业。(使用“学乐师生”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工业与我们它们往往产APP拍照

师:刚才我们说到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物品,都是工业产品 请思考:说说教室里有哪些工业产品,哪些是产自本地? 学生代表发言(粉笔,电脑,课桌,书,文具等) 师:回答的好,这些都是工业产品,有工业产品就要生产,哪什么是工业生产呢? 师:请你们把书上第82页画起来,工业生产的概念。 师:工业不仅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还对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国防等有重要影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请思考: 工业对国防、交通、农业有什么影响?(书上第82页思考题) 师:显而易见,影响是巨大的!现代工业是国防和交通的支柱,工业的发展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对于现代,没有工业就没有国防和交通!工业直接影响着国防和交通的发展!工业与农业是一对兄弟,也是一个矛盾体,可以这么说,没有农业做基础,就不可能有工业(人都吃不饱,怎么工作?)。同时工业的高度发展必须缩减农业的份额,且会造成环境污染,透支以环境为基础的农业!对于一个国家必须平衡发展工农业,合理规划,科学利用才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 (二)工业的分布 我国工业分布是怎样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受哪些因素影响呢? 请同学们分组交流。阅读书上83页至85页,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 2 ?说说我国工业城市分布的东西差异? 3?我国工业分布特点是怎样? 学生轮流代表发言。 生1:气候因素:气候决定农业的分布,决定人口的分布,良好的气候因素必然使该地 区拥有众多的人口,必然使使该地区出现各种工业成为可能。 地形因素:地形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山地人口相对较少,而大平原人口则相对较多。人口的多少也会决定部分工业的分布。 海陆因素:河流因素会决定该地区的交通状况,从而影响该地区的工业分布。例如:沿海、长江流域就有许多发达的城市,它们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该地区发达的海水运交通。 政治因素:人为的改变一个地区的交通状况将会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发生影响,进而影 第2页 响该地区的工业水平,政治中心也必然会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配套第三产业和轻工业、部分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构成宁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但是,封建社会后期,“抑商”政策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明清时期为防止倭寇等的侵扰,几度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找到适合人们食用的谷 物和药草;还创制了农具——未耜,教人们种植谷物。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 始祖。考古学家在华北和华南都发现了远古时期的粮食作物遗存,特别是距今约一万年的稻谷。这说明中国那时就有了早期农业。中国农业在先民的积极推动下发展 迅速,在古代世界居于领先地位。 2.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状况: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力的发展是上述所有内容产生、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因素。建议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为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重点: 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本单元导语主要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政策四个方面概括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1.古代中国农业具有世界领先、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其中,世界领先体现为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2.古代中国手工业由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两部分构成,手工业发展的基础在于农业。3.古代中国商业是不断发展,发展主要体现在商业交易空间、时间的逐步扩大。4.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则逐渐阻碍经济的发展。 引言部分分别从上古传说和考古发现两个方面介绍中国早期农业的起源。教师利用引言中神农氏的传说和农作物的遗存,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本课学习。

中国的经济发展教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教材内容详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举例说明交通事业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记住我国的主要铁路干线,了解铁路线命名的方法,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学会使用列车时刻表。 (3)了解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并能够分析交通枢纽应具备的特点,能够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计划。(4)了解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需考虑的因素,比较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学会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所给文字材料,亲身体验以及对活动(1)(2)的分析,明确交通事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2)通过读图4.1-3,明确我国的交通运输网东部比西部密度大。 (4)通过读图4.1-5及活动(3)(4),明确我国主要的东西铁路干线和南北干线以及主要的铁路枢纽的分布。 (5)通过活动(5)(6)(7)(8),明确如何依据出行的目的及货物的性质等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快乐点击 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交通运输。它可以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自行车、拖拉机、火车、汽车、飞机等都是运送人和物的工具。 交通运输自古有之,人们使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多种多样。现代交通运输指的是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工具的运输。 交通运输不仅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形象地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活动(1):认识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历史上我国有四大“米市”。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一下它们当时成为著名米市的原因。(请参考图4.1-1) 参考答案: ①气候条件适宜,雨热同期,降水较多,适宜水稻的生长。 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与许多支流以及京杭运河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③长江中下游地区自古以来人口密集,有很大的消费市场。 活动(2):五岭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图4.1-2A和图4.1-2B分别概略地反映了该县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面貌。阅读下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以下问题。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农业教案完整版 第4章第1节农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五部门及其主要产品。 2、了解建国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3、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4、了解我国畜牧业的种类,初步掌握主要牧区的名称,了解其优良畜牧品种。 二、教学重点: 农业的概念、五部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我国畜牧业的种类,主要牧区的名称及优良畜种 三、教学难点: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分布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综合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人说,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农业发展为本的经济史。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2%的人口,并且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你们知道什么是农业吗?你们又了解多少有关农业的知识? 在屏幕上展示出课本中将农业含义分解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1)狭义的农业是指什么? (2)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部门? (3)农业的五个部门各生产哪些主要产品? 设问;以下活动,哪些属于农业生产活动:A上山打野兔B野外采蘑菇C水塘养鱼(答案C) 让学生齐声朗读“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这段阅读材料。提问:读了这段文章之后,你对中国农业有什么认识? 讲述“我国农业的发展”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问:我国农业是在汁么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让学生观看一段旧中国农民逃荒讨米的录像资料,不要很长,一分钟左右。) 2.提问:近20多年来,我国主要粮食的产量变化情况如何?(在屏幕上展示“中国稻谷、小麦产量的变化”图,或让学生阅读课本上的该图。) 3.查找资料,让学生对比我国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占有量。 4.播放录像或展示图片:春节前的农贸市场、农民居住的小楼房、农民的新生活等。 小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长,主要农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1%的人口,这是举世公认的奇迹。广大农民不仅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一些较发达的农村已达到富裕水平。 承转:我们都知道,建国以来,我国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甚至还有所减少,为什么农产品的产量能大幅度增长呢?(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提问:为什么单位面积产量能大大提高呢? 展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发展”图。然后小结:建国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人逐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此外,生物技术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都使我国农业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在讲述“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时,可从有关媒体上查找一些具体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形成真实而具体的感受。 承转: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2.展示图片:“水稻收割”、‘小麦收割”。让学生判断:哪一幅反映的是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哪一幅反映的是南方粮食作物的收割情况?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设问:城市居民所食用的粮食是在城市生产的吗?(学生回答:不是。)那么你们认为是什么地方生产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多样,教师略作解释,让学生初步了解商品粮基地的概念。)

商务星球地理八上《持续协调发展工业》同课异构教案 (4)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1课时)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实例了解什么是工业生产. 2.通过实例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认识不同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差异对我国工业分布 的影响. (难点) 3.运用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分布图等资料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重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展示神九飞天和蛟龙入海图看图感受神舟升太空,可上九天揽 月;蛟龙入大海,可下五洋捉鳖”. 学生感受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 目标展示学生看目标的同时,教师结合 教材解读目标,让学生真正明 白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 全体学生默读目标,有目的去学 习;聆听解读,明确目标任务. 向着目标 学,有的 放矢. 承上启下虽然对于工业生产过程我们不甚了解,但对于工业产品,同学们应该非常的熟悉,下面请同学们说一下你们了解的工业产品. (从教室与家中谈起) 畅谈产品认知地位一.工业与我们 师:展示任务,结合课本完成 1.说说身边的工业产品,感知工 业与我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 是衡量一个国家程度的 重要指标. 一.工业与我们 结合任务,学生交流展示: 1.说出身边家用电器及农业、交 通、国防等方面的工业产品. 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衡 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 指标. 交流感知 工业的重 要性,知 道工业的 地位. 承上启下既然工业这么重要,那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工业生产,请同学们结合着这三幅工业生产图,用自己的话说一下什么是工业生产. 图说概念展示工业生产流程,说出什么是工业生产?结合右图,说 出工业生产的 概念 工业生产是指 直接从自然界 取得物质资源 (如开采铁 矿),以及对原 材料进行加工 (冶炼钢铁)、 再加工(制造 汽车)的过程. 通过读图来描述工业生产的概念,以此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更有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 承上启下我们继续以钢铁工业为例,通过钢铁厂的变迁,来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读图分析二.工业的分布 (一)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1.提出问题:结合我的解读思考影 响钢铁厂选址的因素有哪些? 钢铁工业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 和铁矿石. ●早期煤炭炼铁时代,消耗煤炭 多,钢铁厂靠近大煤田. ●随着冶炼技术提高,用煤量减 少,钢铁厂靠近铁矿区. ●巨型矿石运输船只出现,钢铁 厂转向沿海钢铁消费区. 2.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二.工业的分布 (一)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1.结合教师的解读,先独立 思考,再交流探讨,最后展 示交流结果:影响钢铁厂选 址的因素有资源(铁矿、煤 炭等)、交通(大型运输船或 铁路)、消费市场等. 2.学生读教材分析因素 通过读图 和聆听教 师讲解, 知道影响 工业发展 的自然和 社会条件 开采铁矿 冶炼钢铁 制造汽车

【K12学习】XX年版 思修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教案

XX年版思修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教案 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教师课程总学时 36 已完成学时授课内容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节授课班级课时安排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基本要求。能力目标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讲清楚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讲清楚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讲清楚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重点及难点教学方法专题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演示学数字资源使用及教具挂图思政课程资源库网上在线开放课程相关教学视频课程手机app云课堂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师备课搜集资料根据新教材编制新教案根据新教材制作新课件学生课前预习小组选题准备时间分配教学方法及信息化资源使用思政课程资源库网上在线开放课程学院云平台课前准备教案编制课件制作导入讲解爱国,该如何表达?理性爱国!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大学生为什么要爱国?是祖国需要我们来爱,还是我们需

要爱祖国?学生参与互动学生朗读案例:《课堂上的交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世界各国均对自己的国民、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总结爱国主义是中化地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学生要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最根本的是要努力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勇于创新的实践者。教师上传相关学习资料和视频文件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学生提问,与学生个别交流 10′总结归纳交流互动 10′ 35′手机app云课堂参与互动专题讲授插入案例小组讨论视频插入探究性学习插入案例提问18′ 15′课中讲练巩固复习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学生完成后通过手机云课堂app 微助教学生端上传作业网上在线开放课程学院云平台手机云课堂app 课后巩固作业答疑通过云课堂手机app、QQ群、微信群交流答疑信息化交流手段板书设计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一、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二、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三、做忠诚爱国者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思考题:作业爱国主义的基本内

中国的农业教案

《中国的农业》教案 王立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农业的基本概况; 过程与方法木目标:通过地图探索我国农业部门的分布,种植业的分布,提高读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我国的农业特点,形成正确的农业发展观念。 【重难点】 重点:农业分布;难点:农业分布的原因分析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农业的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读图分析法; 3.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问一下,我 们中国人见面之后最常问的 问题是什么? 那么我也问一下,大家都吃 了吗? 吃的什么呢? 那这些吃的东西都是由哪个 部门生产的呢? 农业,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内容《中国的农业》。回答:吃饭了 吗? 吃的。。。饭。 板书中国的 农业 一、农业的定义提问: 现在请大家说说在自己 的生活中有那些是来自农业 的呢 大家可以从三个角度来 考虑,吃、穿、用。 好了,现在请同学回答一 下。非常好。回答:书桌等等

总结归纳: 可见农业所提供的都是我们生活中所必需的最近本的用品。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过渡过渡: 那么说了半天,到底什么是 农业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在书上 找一找这个定义。 请A同学来回答, 好,培养动植物的劳动部门 叫农业。 那么什么样的部门才能算是 农业呢? 只有和种某种植物,养某种 动物才可能算是农业。回答:动植物板书: 种植 养殖 定义总结: 按照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进 行同行或人工培育来获得产 品的生产部门就叫农业。 二、农业部门的分类请大家读农业地区分布图, 总结这些部门都分布在什么 地方? 读图归纳: 种植业分布: 种植业: 牧业: 林业: 渔业: 三、种植业的分布种植业是最主要的农业部 门。 从南北方农业分布图,找出 粮食,糖料,经济作物分布。 读图找出粮食 作物分布: 小麦水稻: 棉花: 甘蔗甜菜: 油菜: 从南北方作物分布图,填写 课本上秦岭淮河半杯农业差 别表格。 根据地图及其 说明,填写表格 题:横断山区农业垂直差异 的原因。 回答: 因为随着海拔 高度的变化,水 热条件出现巨 大差别。 四、因地制宜正是因为这样,农业的发展 要因地制宜。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第二课时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2.工业发展面对的挑战我们怎样去克服。 3.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4.我国主要高兴技术产业的发展分布是怎样。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明白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初步学会阅读《高兴技术主要分布图》,能够在地图上查找高新技术的主要分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应多学习文化知识,为工业的发展付出更大贡献。 教学重点 1.工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2.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和发展。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充分理解当今社会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课前学案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在前面的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工业生产是什么。工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对国防、交通、农业的影响是什么。我国工业的分布是怎样,受哪些因素影响呢?我国的工业

现状又是如何呢?这些都是我们前面所学习的内容。不知道你们课后复习了没有。 学生:复习了。 教师:好,那我们就来提提问,看下你们复习的怎样。请哪位同学来说说我国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回答正确,我国工业的分布怎样? 学生:代表回答 教师:两位同学回答的都好,还有其它问题还要多去复习巩固,接下来我们学习新的内容,工业要发展肯定要遇到困难,那我们如何去面临挑战?另外,要不断发展,需要高新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使经济地位不断上升,工业发展的更快,今天我们就针对这样的问题继续学习——持续协调发展工业。(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6页至87页。思考: (1)我国工业发展的变化是怎样? (2)工业的发展会面临什么挑战? 教师: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呢? 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真好。在教材86页。 1949年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工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9年,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第一位,其中粗钢、电解铝、水泥、精炼铜、船舶、计算机、空调、冰箱等产品产量都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教师:那位同学来说说第二个问题。 学生,好,哪位同学来说说。 教师:不错,回答正确。在教材87页。 我国工业发展也面临许多挑战。第一,工业分布不均,不同地区工业发展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广大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第二,工业发展过程中,研究和开发费用投入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品的技术含量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 【篇一:示范教案(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单元设计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曾经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人瞩目与向往。古代中国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本单元探讨的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为发展社会经济所作出的努力。本单元由四课组成,即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的经济政策。了解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有利于弄清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灿烂的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评价的根本标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水平长期处于世界最前列,是中国古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古代手工业的成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古代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范畴的表现。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特点,难点是分析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孕育了我国古代文明,它的艰难成长历程,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艰辛和智慧。精耕细作和自给自足,是我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本课内容分三目,对我国古代农业的成长历程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充分的诠释。第一目“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介绍了我国古代农业主要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在不断提高。第二目“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则从耕作方法、耕作制度等方面,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古代农业的辉煌成就,充分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第三目“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则重点描述我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本课还配有大量的插图和辅导资料,对以上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