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主义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基本观点是: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等。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化,突出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其不足之处是把抽象人性作为儿童的自然本性,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孔多塞、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希特,美国的杰斐逊等人。

基本观点为:教育权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教会,国家应当承担起教育民众的责任,进行教育立法;教育是造成民族国家的利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如培养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或美国人等;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对近代欧美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足之处是使教育过分地依赖于某一时期的国家政权,成为一些反动政权,如纳粹政权手中的工具。

自然主义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一起,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推动了西方各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

最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教育不仅是科学,而且是艺术。看起来一件件小事或一件件繁琐的平凡事、调皮事、捣蛋事、认识糊涂的事、行为偏差的事,都可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都是大事,都要悉心研究,高度重视。小事处理得当,引导得好,就能构成育人的大文章。 读了于漪老师主编的《心灵的对话——我和我的小天使》,感受颇深。书中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学习、生活展开探讨,许多教师觉得艰难、困惑难以解决的问题;许多家长虽用心良苦,却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书中的每一位作者都用第一人称写出了自己教育或教学的真切体验,内容具体,实在。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阐发育人的道理。读着读着,你会觉得书中的许多人和事都似曾相识,有的就好像发生在家里,发生在学校,发生在教室。家庭里的、师生间的、同学间的、亲友间的;学习的、考试的、生活的、思想的、性格的、习惯的,五花八门,林林总总。有的曾使您焦虑;有的曾使您困惑;有的曾使您烦恼;有的曾使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读罢掩卷,你会受到启发,会发现更佳更妙的方法来赢得学生的信赖,赢得学生的心。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这是其中一篇《成为孩子们的朋友》的引言。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怕于跟孩子接触,懒于跟孩子沟通的现象也有,这样就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当然也做不了他们的知心朋友。而作者潘老师(还是一位男老师)为了缩短与孩子们的距离,主动和孩子们做游戏、邀请孩子们到他家作客,他的这些做法,正努力改变着长久以来教育工作者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孩子们觉得和老师在一起是件快乐的事情,老师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更是件快乐的事情。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中的儿童观及启示 [摘要]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之一,他的思想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他的教育巨著《爱弥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实现儿童观的历史性转变,本文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依据探讨卢梭的儿童观及其现代价值。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性质及研究意义 (一)什么是儿童观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的儿童观,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发展主要受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在西方古代,儿童被人们看成是缩小了的大人,儿童与成人没有本质的差别,人们完全以成人社会的标准来要求儿童,儿童处于被忽视、轻视或任意丢弃的境地。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思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武器。基督教崇尚上帝,认为人是由上帝创造的,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人不能违背上帝的意旨,认为人生而有罪,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赎罪,在基督神学思想的影响下,认为儿童生而有罪的,《圣经-旧约》箴言篇中说道:“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于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从地狱的深渊救出他的灵魂。”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认为只有鞭打和惩罚才能赎清他们身上的罪孽,儿童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到了18世纪,卢梭提出了:“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的口号,建构了全新的儿童观,促进了儿童研究的心理学化运动,儿童发展问题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儿童心理学之父霍尔率先运用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发展,此后,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开始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儿童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解放儿童,尊重儿童”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从远古时代的小大人形象,到中世纪的原罪说,再到20世纪的儿童权益优先原则,儿童观的变迁与发展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道路。 (二)儿童观有何问题 儿童观问题一直是教育学者研究的课题之一,许多专家从不同的维度研究儿童观,究其根本,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问题,即儿童是什么和儿童应当什么。前者是从实然性上对儿童的评价,它指向儿童的发展现在。后者是从应然性对儿童的评价,它指向儿童发展的将来。 首先,儿童是什么?儿童的上位概念是人,那么,人是什么?人类学认为,人具有生物性和文化性。人与动物一样,他们的生命之源都来自于自然,都具有生物性,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文化性,在文化中生活的人,才真正算得上是一个人,同时,人又是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人类社会与人类文化相互促进而发展。因而,理解儿童是什么就必须将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第I卷 24.(原创)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畜.于是就有了同父 异毋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送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观点实质上 A.否认了摘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押击了了夫妻多妾制的弊端 25.(原创)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摇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组 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严厉打击用积居奇的商人 26.(原创)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时需由御史中丞 (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最后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 B.大理寺权力己经旁落 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 D.司法制度己经近代化 27.(原创)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 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赞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不、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28.(原创)读表1,该表反映了民国初年

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演变

自然主义教育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影响重大的教育理论之一。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夸美纽斯,再到现代教育家杜威,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程。而在中国,也产生了如道家老子和庄子所主张的“道法自然”教育思想,其实质都是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本性,返璞归真。 2013年,学术311统考,针对“自然主义教育”考了一道超级大的论述题——“试析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一下子就定位到了“整个近代西方”。今天,心意跳出“近代”,带大家捋捋从古代至今的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西方历史上首次论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是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认为外来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将存在于学生身上的潜力吸引出来的过程。“知识的种子存在于每个人 的心灵之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心灵走向光明,这是完全自然的运动”。自然教育是实现理想国的重要手段。 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提出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 到文艺复兴时期,“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明确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并且将其作为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夸美纽斯的“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自然界存

在的普遍顺序。教育的秩序应以自然为鉴,模仿自然,适应自然应从儿童时期开始。二是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教育要适应人的天性,适合人的年龄,使每个人的智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康德也提出了自己的自然主义教育主张。在他看来,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并得到自我完善。 卢梭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被成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其主要著作有《爱弥儿》,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概念为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他指出,“教育有三个来源:或来自自然,或来自人,或来自事物。人的器官和能力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学习利用这种器官和能力发展是人的教育,从周围事物经验中获得的是事物的教育。”在这三种教育中,应该以自然的教育为中心,使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服从于自然的教育,使这三方面教育相互配合并趋于自然的目标,才能使儿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裴斯泰洛奇受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他认为,教育一方面要遵循儿童的天性,但另一方面又要通过教育的作用,把人性提升到更高的道德境界。只有教育才能把人身上的能力发掘出来,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进一步将自然教育思想深化,在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使教育适应自然的理论有了新的内涵,开拓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自然主义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和国家主义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基本观点是: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等。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化,突出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其不足之处是把抽象人性作为儿童的自然本性,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孔多塞、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希特,美国的杰斐逊等人。 基本观点为:教育权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教会,国家应当承担起教育民众的责任,进行教育立法;教育是造成民族国家的利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如培养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或美国人等;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对近代欧美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足之处是使教育过分地依赖于某一时期的国家政权,成为一些反动政权,如纳粹政权手中的工具。

自然主义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一起,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推动了西方各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外国教育史论文(单周) 东北师范大学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影响 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生姓名:刘伟 学号:2011013202 指导教师:李娟 完成时间:2013年9月23日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一、卢梭简介: 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二、人生经历决定思想认识: 卢梭的早年十分悲惨,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卢梭10岁时,父亲被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1728年卢梭16 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霍尔巴赫、达郎贝等人,并参加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工作,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后因在政治、哲学和文化观点上的分歧,终于和百科全书派决裂了。1749年法国狄戍学院发起有奖征文活动,题为《科学和艺术

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卢梭应征撰文,获得奖金,荣登榜首,论文题为《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他对所提出的问题持否定主张,认为科学、文学和艺术是道德的最恶的敌人。1755年又响应狄戍学院第二次征文,撰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但没有获得奖金。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第一篇论文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的、平等的,在道德上是善良的,由于出现了私有制,才产生了种种不平等,不自由的现象,并把人心变恶。1762年先后发表《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儿,或论教育》。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提倡民主、否定王权神授论,成为法国大革命中大多数领袖的圣经。《爱弥儿,或论教育》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反对经院主义教育,提倡自然教育。这两本书使卢梭名声大振。但由于触犯了天主教会和专制政府,书被查抄并被当众烧毁。卢梭本人也被迫逃亡国外。1770年重返法国,在巴黎附近的乡村定居,撰写自传体著作《忏悔录》,总结一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抱负。1778年病逝。 三、卢梭的教育思想: 卢梭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符合自然要求的“自然人”。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他完全可以适应变化发展的客观环境,不必固定于某一特定的地位、阶级或职业。他绝不是寄生坐食而行为邪恶的暴君和歹徒,而是一个消除传统偏见,能够从事生产劳动

简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归于自然”(backtonature)。“自然的状态”在卢梭关于人类不平等和国家的起源学说中固然是指人类的史前时代,但在教育上更侧重指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它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只因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使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善良天性。 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另一方面,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卢梭为之呼吁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危害人性的教育发出的挑战,“回归自然”、遵从天性,就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卢梭注意到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他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这个理论在当今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新课程再三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要抓住其闪光点,创设情境,极力弘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卢梭还十分重视受教育者的实践行为,他认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基教育者的口头训示即“填鸭式”的教育是毫无效果的,重要的是要身临其境,身体力行。其次,他十分推崇自由,强调要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这一点也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总的说来,卢梭的思想是先进的,但也存在某些历史局限性,有的观点比较矛盾甚至偏激,但至今仍闪耀着光芒。总之我们在理解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内容时必须同时体会到他的激进的启蒙思想。进入十九世纪下半叶之后,随着科学心理学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儿童心理特征的逐步了解和认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西方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不重要,反而正是以卢梭等人为代表的一些教育家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西方国家在形成崇尚自由、尊重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风格方面奠定了基础。

德国国家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德国国家主义学派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 摘要:李斯特德国国家主义学派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对历史学派发挥重要思想作用。尤其是经济思想对德国国家的崛起产生了重要作用,同样其思想对发张中国家的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国家主义学派发展中国家干预经济 德国历史主义学派的产生与德国近代以来不同于其他欧洲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德国的思想理论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它又分为了旧历史主义学派和新历史主义学派,而李斯特的德国国家主义经济学则是历史学派的先驱,对德国历史学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斯特的国家主义学派与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相反,他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从德国当时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出发,从历史、理论和政策的多种角度,论述了相对落后于英、法两国的德国如何促进生产力增长,使之发展成为工业强国的问题,而且还积极参加了有关的实际活动。李斯特的思想主要有:1.经济史的教训,经济发展要与民族精神相连 2.贸易保护政策3.生产力学说4.经济发展阶段论。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德国国家主义中的国家主动干预经济、引导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贸易保护政策。李斯特从强调落后国家的特殊国情、落后国家所处的较低的发展阶段以及落后国家的特殊利益的角度,提出必须对私人经济实行干预的主张。李斯特尤其强调,当一国经济实力处于扩张并且正在向农业和制造业或农业、制造业和商业并存的经济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借助于国家干预的力量,他甚至认为这一时期的国家干预应当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使本国的经济发展“趋于人为的方向。”明治维新时的日本经济发展吸取了李斯特的思想,日本政府鼓励发展近代经济,鼓励出口,政府通过主动注资的方式支持日本的轻重工业,以实现日本的工业化。李斯特认为在开放体系下。贸易保护政策是落后国家达到发达国家的唯一途径。但是贸易保护应该是有限度的。主要保护幼稚的行业,对于成熟的、有竞争力的行业国家不必保护,对于没有竞争对手的行业和因为地域或人工不适宜发展的行业以及农业也不必保护。 可以说,李斯特的国家主义基本政策主张是对内提倡经济自由,对外力主保护主义。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源于其经济发展内在要求,除非放弃其经济发展。贸易保护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唯一选择。而且其政策目标之一是纠正国际贸易中由于需求弹性不同而产生的一系列不平等因素,缩小制成品与初级产品收入需求差异,因而并不会妨碍世界贸易增长速度。然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对制成品保护旨在扩大制成品与初级产品收入需求差异,如果发达国家对本国初级产品生产也进行保护,则进一步加重了制成品与初级产品之间不平等贸易程度。因此,不仅不是必须的,而且还会降低世界贸易规模和增长速度。如果发达国家减少或取消贸易保护政策,发展中国家出口将增加,世界贸易将会扩大。不仅如此,由于发展中国家存在较高的工业品进口需求弹性,因此,贸易形成了“互惠”特征。 在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当中,李斯特率先提出了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他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写道:"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都必须经过如下发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启示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启示 毕 建 平 ① (衡水师范专科学校分校教务处,河北衡水053000) 摘 要:卢梭是西方教育发展史上自然教育理论的代表,他的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他的一些观点和主张对于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卢梭;自然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900(2002)02-0064-03 卢梭[1](R ousseau1712~1778),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学者,资产阶级教育家。他是西方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他的自然教育论及其思想完成了教育中儿童观的革命,使教育发展方向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以杜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现代教育派把他奉为自己的祖师爷[2]。在此重提卢梭的教育思想,是因为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观点、主张对我们当今教育理论和倡导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改革实践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自然人” “自然”一词,在卢梭看来,主要是指事物的本来面貌、原始倾向,外界不强加干预、没有人为的约束、塑造。涉及到教育,“自然”即是儿童的天性。那么教育为什么要适应自然呢?依照卢梭的说法“凡是出自造物主手里的东西都是好的,一转移到人的手里就都变坏了[3](p5)。”“不了解自己的天性而任意蛮干的天使,比按照自己的天性和平安详地生活的快乐的凡人还弱”[3](P76)。“不按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3](P140)。他认为人的堕落是腐败社会造成的,人是自然的学徒,自然的学徒是不需要老师的,平庸的老师只能限制他们的智力,把他们束缚在教师自己的狭隘能力的范围之内。 卢梭在自己所著的《爱弥儿》中提到:当爱弥儿(卢梭假设的一个教育对象)能识字读书时,让他看的第一本书应是《鲁滨逊飘流记》,卢梭认为鲁滨逊就是“自然人”的典型,他说:“鲁滨逊在荒岛上,失去了伙伴的帮助,没有技术工具,仍能找到食物,保全生命,而且过得相当舒适”,“我使爱弥儿一心向往着鲁滨逊在荒岛的生活……让他想着自己就是鲁滨逊”[3](P245),“我想要培养的自然人,并非使他成为一个野蛮人,把他赶到森林中去,而是只要他能够用他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想,而且除了自己的理智以外,不为任何其他的权威所控制就行了”[3](P360)。可见,卢梭设想的“自然人”不是指完全脱离社会生活、纯生物的人,而是指不受传统束缚而按照其本性发展的人,是具有自身价值的独立实体,是体脑发达、身心健康的人。 二、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方法———“适应自然” 卢梭在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思想的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一套教育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遵循“自然”的进行。他认为要想不走弯路,必须按照自然的指引,这应是教育的基本准则,是一切教育方法的出发点。 卢梭“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按照儿童的特点发展儿童的个性。卢梭指责当时的教育,把小孩当成大人看待。他说:“世 第4卷 第2期2002年6月 衡水师专学报 Journal of Hengshui N ormal C ollege V ol.4,N o.2 Jun.2002 ①收稿日期:2002-03-10 作者简介:毕建平(1967-),女,河北丰南县人,衡水师专分校讲师.

简述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反对过早对儿童进行理性的教育。 (1)过早用理性教育孩子是不自然和虚假的。 (2)要按照儿童的年龄进行自然教育2、应对儿童进行“依赖于物”的自然教育(1)“物的隶属”和“人的隶属”的区别(2)应对儿童进行“隶属于物”的自然教育。 3、反对进行“积极教育”,主张对儿童进行“消极教育” (1)“积极教育”和“消极教育”的含义和区别。 (2)进行“消极教育”的必要性。 4、自然教育应当通过儿童做事情来进行(1)做事情来学习是儿童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 (2)可以利用“自然后果法”教育儿童。 (3)事物学习与符号学习的区别5、自然教育应当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1)让孩子有学习的欲望。 (2)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学习。 (3)培养儿童成为学习主人的技巧6、自然教育还可以通过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进行(1)身体教育与理解力。 (2)感官教育是儿童能力发展的基础。 二、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1、知识教育观在知识学习的内容上,卢梭认为,首先应当学习有用的,而且能够增进人的聪明才智的知识。 在知识学习的方法上,卢梭强调,首先要把培养儿童爱好学问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 2、劳动和职业教育观在这个阶段,卢梭认为,爱弥儿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应该接受职业和劳动教育了。 职业和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手艺的需要,也是培养人的趣味和心灵的需要。 如何选择职业,卢梭提出了几条原则。 3、道德教育观(1)自爱和他爱是道德教育的基础。

卢梭认为,人的种种欲念来自于自爱。 卢梭在强调自爱心的同时,也反对自私心。 (2)要培养儿童具有善良的情感、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意志。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基础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理论基础 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针对传统的古典主义教育残害人性和违反自然的弊端,卢梭提出了自然教育原则:教育要“顺应自然”。他强调,“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卢梭所提出的自然教育原则,是与他的自然哲学观点紧密相联的。《爱弥尔》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在他看来,人类由于上帝的恩赐,生而秉赋自由、理性和良心。自由、理性和良心构成了人的善良的天性。显然,善是人人相同的,并不因人的贵贱而异。人之罪恶,是后天残害所致,并非天性之过。 卢梭的性善论体现在教育上,便要求教育脱离社会文化的樊笼而使人天性得到自由发展,教育要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要成为天性所造成的人,而不是人造成的人。”卢梭把教育归于三种来源,即“天性”、“人为”和“事物”。他说:“我们身体器官和机能的在发育,是天性的教育;我们通过努力来促成这种教育,是人为的教育。我们由环境经验所获得的则是事物的教育。”又说,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天性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在某些方面能够为我们所决定;只有人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为使这三种教育配合协调,“人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必须以“天性”教育为主轴,围绕着它旋转。因此,我们要永远以本能作为教育的指引。

二、“自然人”与“自由人” 从自然教育原则出发,卢梭明确提出,自然教育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这种“自然人”是身心调和发达、体脑两健、良心畅旺、能力强盛的新人。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不依从于任何固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职业,不受传统束缚,能适应各种客观发展变化的需要。因此,他也是自由人。形象地说,这种人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又有农夫或运动员的身手。卢梭笔下的“爱弥尔”就是这种“自然人”与“自由人”的典型。 曾有人指责卢梭的自然人是脱离社会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这种人是与公民相对立的。其实,并非如此。卢梭认为,这种“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既不是一个回到原始社会的无文化的人,也不是一个脱离现实的野蛮人。因此,他强调说:“虽然是我想把他培养成一个自然人,但不能因此就一定要把他成为一个野蛮人,一定要把他赶到森林中去。”在他看来,“自然人”并不是一个孤独的人,而是社会中的一个成员,并能够尽到社会成员的职责。在理性的社会制度中,每个人既能很好地发展自己的天性,又能把自己看作是社会的一分子。这样的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公民。 自然人更不是无以为业或依靠家产为生的懒汉。卢梭愤然职责不劳而获的人是流氓。自然人应该要能够独立生活,养成从事劳动的能力。无疑,卢梭所憧憬的自然人,是资产阶级或手工业者的化身。 第三节自然教育分期理论 卢梭指出,“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学科代码:030404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系别:教育历政系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年级:2010 级 学号:102006010105 学生姓名:张洪 指导教师:杨芳(教授)

完成时间: 201 年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题为《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注释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与本研究成果相关的所有人所做出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设计)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生签名: 年月日 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即: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毕业论文(设计)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毕业论文(设计)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许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可以将毕业论文(设计)《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设计)。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浅析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摘要:自古以来,人性论一向是中外哲学家们探讨和争论的话题,无论是性善论者抑或是性恶论者,他们都从自己的立场对人性论作出了表达和研究。十八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卢梭也对人性论作了深刻研究,且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西方教育史上人性论和教育理论的代表,卢梭关于自然、自然人及自然教育的论述,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然规律,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和尊重这些规律而不能与其对抗。本文主要从卢梭的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和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等方面入手,对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背景及其思想内涵进行分析论述,并对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分别进行评述。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人性观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Word含解析

2019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 历 史(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 一、 单选题 1.韩非子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说“上古竞于 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这表明韩非子( ) A .要求国策与时俱进 B .看重继承历史传统 C .客观总结历史规律 D .抨击社会礼崩乐坏 2.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以《周礼》为依据,数年内实施了多次货币改革,其中一次曾同时推 行数十种兑换关系复杂的货币,被百姓拒绝使用。这反映出当时( ) A .保守观念影响改革成效 B .复兴礼制势在必行 C .政府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商品经济发展受阻 3.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现象体现出( ) A .两宋官方意识形态差异 B .立场差异使得历史研究难有共识 C .政治形势发生显著变化 D .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理性客观 4.两宋时江南地区农业发达,是重要的粮食输出地,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到了明朝,谚语变为“湖广熟,天下足”,时人指出“(江南)地窄人稠,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据此推知,江南地区( ) A .生产秩序遭严重破坏 B .农业商品化程度下降 C .海禁政策已趋向松动 D .产业结构出现新态势 5.总理衙门设立之初,司员官役以及经费等方面“较之各衙门旧制格外裁减,暗寓不得比于旧有各衙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廷按李鸿章的方案将其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优给俸糈”。这说明( ) A .传统外交观念趋于革新 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变化 C .半殖民地色彩日益浓厚 D .清政府力图提高国际地位 6.1920年代末,乡村建设运动逐渐兴起。教育家晏阳初、梁漱溟等人提出在乡村扫除文盲、组织合作社等举措并试点实验;留学归国的陆燮钧博士在定县培育了优良的鸡种和猪种今天仍是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品种之一。据此可知,这场运动( ) A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提供实践基础 B .对改变乡村面貌具有积极作用 C .在知识分子中形成建设乡村共识 D .帮助农村实现生产关系的转变 7.1930年代中共对苏区教育高度重视,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三字经》开篇即为“天地间,人最灵。创造者,工农兵。男和女,都是人。一不平,大家鸣”。这反映出当时苏区( ) A .“左”倾错误影响基础教育 B .注意吸收儒学传统思想资源 C .基本实现男女平等教育权利 D .重视启发民众的阶级觉悟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 名 准 考证 号 考 场号 座位 号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评析

[收稿日期] 2003-4-30[作者简介] 黎 军(1964-),男,甘肃天水人,副教授,博士。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评析 黎军,张大玲 (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关键词]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教育思想;评析 [摘 要] 卢梭是划时代的教育思想家,自然主义教育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其自然主义教育的主要 表现有:以培养“自然人”为教育目的;反对古典主义、强调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反对教条主义,注重行以求知的教学方法。卢梭作为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巨人,其理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G 40-0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03)06-0081-05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R ousseau πs N aturalism Thought LI Jun ,ZHANG Da 2ling (School o f Education ,Lanzhou Univer sity ,Lanzhou 730000,China ) K ey w ords :R ousseau ;naturalism thought ;educational thought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Abstract :R ousseau is an epoch 2making education thinker and naturalism education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of his educational thought.This article not only analyses philos ophical foundation ,intension ,presentation of R ousseau πs naturalism thought deeply ,but als o evaluates the historical status of his thought and in fluence objectively.It als o points out the realistic meaning of his naturalism thought. 自然主义教育是卢梭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 贯穿在他的教学巨著《爱弥儿》一书中。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提出被看作是在教育界进行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不仅给他同时代,更重要的是对后代的教育工作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自然主义教育的哲学基础 黑格尔曾说,休谟和卢梭是德国哲学的两个出发点。卢梭的自然教育是从他的自然主义哲学观出发的。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由于上帝的恩赐使人类生而禀赋着的自由、理性和良心,便构成了善良的天性。自由是人最可贵的本性,但若缺乏理智的选择而搞意志自由,就会放任自流造成罪恶。这就需要理性加以指导,促使自由成为善 性。但在自然状态下,人的理性常常受欲望和私利的引诱与蒙蔽,因此需要良心来统率。良心是人关于善恶的自然感觉,是“在我们内心深处有着关于正义和道德的先天的原则;凭着这个原则,我们便 判断自己和别人行为的善恶”,〔1〕 是天赋的道德,是人们行善去恶的神圣本能。他“永不欺骗我们,是人类真正的指导者。……服从良心就是服从天性 的指引,他是不须担心误入歧途的。”〔1〕 但是良心的信条不是判断而是感情,是内在与天性之中的。自爱和爱他变成为良心的内容。自爱永远是善的,是自然律的第一条。将爱己之心扩展到爱别人,就变为道德。这种道德在人人心中都生着根。因为人人天性善良,在天性上是平等的。 康德给卢梭天性哲学以高度评价:“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则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11月 JOURNA L OF S OUTHWEST J I AOT ONG UNI VERSITY N ov.2003第4卷 第6期 (S ocial Sciences ) V ol.4 N o.6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浅析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浅析 摘要:国家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兴盛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叶,但从思想的渊源看,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所谓国家主义的教育,一是主张教育是国家的工具,教育目的对内在于保持国家安宁与谋求国家进步,对外在于抵抗侵略,延存国脉;二是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教育设施应完全交由国家负责办理、经营,国家对教育不宜采取放任的态度。本文试图从思想理论、方针政策方面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进行探讨。关键词:国家主义,教育,思想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中国教育界、思想界具有重大影响的一种思潮。从严格意义上说,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最早由瑞士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奇(Johann Heiorichi Pestalozzi)提出。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费希特(Fichet)在裴氏教育思想的基础之上,对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对外宣扬民族至上的精神,开始形成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 中国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同治年间容闳、曾国藩等所提倡的兵工教育与光绪甲午战争失败后张之洞所主持的西政教育,其目的都是为了“强国”,这种思想己初具国家主义的教育思想特征,但尚未形成系统。清末民初,教育界出现的“国民教育”和“军国民教育”思潮均含有国家主义教育的成份,是国家主义教育的渊源或表现形式,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对“国家至上”的国家主义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深恶痛绝,提倡和平主义教育,羞言国家主义的教育已成世界教育的大势。同时,随着各种西方思想的传入,美国的教育思想也被大量地介绍到中国,尤其是平民主义教育思想挟杜威、孟禄来华之威在中国教育界广为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且在这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下,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所体现的“教育本义”,重视个性发展为其本质,几乎没有国家主义教育的色彩,反映了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处于中衰期。1922年以后,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以“新”的面目出现。余家菊、李璜合著的《国家主义的教育》一书于1923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他们发起国家教育协会,出版协会丛书,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由此重振。1924年至1925年,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盛极一时”,大有取代平民主义教育而主宰教育界之势。当时许多教育刊物如《中华教育晃》、《教育杂志》、《新教育》、《少年中国》、《教育汇刊》、《新闻报》、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一、体育要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位置 18世纪初,法国掀起了一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卢梭是这场启蒙运动的启蒙思想家之一。作为一名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十分重视教育,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自然教育理论是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理论基石。要准确地把握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必须先了解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教育论的核心是强调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学生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学生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学生自由发展。 卢梭的自然教育有三个来源,即自然、周围的人们及外界的事物。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在非自然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因为只有当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圆满配合时,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必须与人无法控制的‘自然教育’配合起来,也就是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 (一)体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卢梭在《教育论》中写道,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

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这三种教育中,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它可以导致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在这一种教育中,体育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一,体育可以增强智力。卢梭指出:“你假如要培养学生的智力,你应当培养那智力所要控制的体力。为了使学生良好而敏慧,你要给他的身体以不断的锻炼,使他的身体强壮而健康,你要让他工作,让他做事,让他奔跑喊叫,让他成为有体力的人,他不久就成为有理性的人了。”也就是说,体育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第二,体育可培养人的意志。卢梭认为对于青少年“要训练他们经得起他们将来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击,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也就是说,要磨练青少年意志可以通过体育途径。 第三,体育可以培养优良道德。这是卢梭从古代欧洲教育家的体育观点中吸取的养料。他让学生去亲自观察社会,在体育活动中体察人类的苦难和艰辛,因此,“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力去做,而且希望比别人做得好:赛跑时,脚步要跑得最轻快;角斗时,体力要比对方强;工作时,技术要比别人巧;游戏时,要玩的比同伴们好,比同伴们熟,他不想胜过别人则已,如果想胜过别人的话,他就一定要使他优胜的地方能够从事实的本身一眼

第2讲 世界法律文化

第2讲世界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格言】 法律并不能使所有的人都平等,但是所有的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波洛克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 不体现民意的法律是绝对行不通的(埃?哈伯德) 【问题导入】在法律文化方面,下列问题你都能够给予解答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法律文化故事法律文化案例 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原则,这些原则在今天的欧洲文化区域已经得到较为充分的体现,而在其文明发祥伊始和整个发展进程中的各个阶段,体现的程度则各有不同。在人类历史上,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体现了一种独有的、不断“进步”的精神和发展轨迹,这些社会进步是通过一次次世俗与宗教革命得以实现的.并最终由法律将每一次革命所取得的部分成果确定下来,而其他区域的法律文化则均流于专制主义,因而,西方传统法律文化具有惟一性,而在近代以后被其他文化区域广泛接受或受其影响,从全球一体化背景角度言之,西方传统法律文化亦具有普遍性。以罗马私法为制度基础的西方传统法律文化既体现秩序价值,同时也在不断强调公平与个人自由,这在近代以后逐渐成为全人类认可并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 在西方,自古希腊罗马时代起,就有了司法机关专“司”公民大会、人民大会制定的法律,而法律又凌驾于执政官或王权力之上的观念。在古希腊古罗马,国家最高权威不是君王个人,而是人民公议订立的“法律”,这应该说是占上风的概念。在罗马共和时代,人们一般认为:人民是终极权力的来源,法律的权威基于人民的意志。即使到了帝国时代,罗马法学家仍继承了共和制的法律精神,他们坚持认为: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不是国家的主人,而是国家或法律的第一位仆人;他的臣民也不是他的奴隶,而是拥有自身权利的自由人;是人民将他们的权力授予了皇帝,于是皇帝的命令才具有法律的效力,他才取代人民而拥有最高的权力。法学家乌尔比安说:“皇帝的意志(之所以)具有法律效力,(是)因为人民通过《王权法》把他们的全部权力授予了他。”[41]这典型地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