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

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

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
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2.艺术作品的形式

【答案】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艺术作品的形式一般可分为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两部分。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式即借以传达内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艺术媒介、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

3.圆雕

【答案】圆雕是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小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圆雕又称浑雕。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具有生动、真、

传神的特点。

4.艺术鉴赏

【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5.格调

【答案】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还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格调高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格调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怎样表现。

6.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7.多元决定论

【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8.互动性

【答案】互动性是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在其于1908 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一词。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德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心智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互动的主要过程,也是社会互动产生的主要条件。互动的类型主要有:

①语言的互动与非语言的互动;②正式的、有组织的互动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互动:③传统的、习惯方式的互动与现代的、创新方式的互动等。

9.艺术

【答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活动。作为一种生产,艺术是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其特有的目的。10.灵感

【答案】灵感是创造活动中的特殊思维形式。灵感是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灵感的产生建立在平时艰苦思考的积累卜,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稍纵即逝等特点。历史上灵感曾经被神秘化,但灵感是有客观规律和物质现实基础的。

一、名词解释

1.象征

【答案】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涵,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2.书法

【答案】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书法”。狭义上的“书法”则特指“汉字的书写艺术”,其中尤其以毛笔书法最受研究者重视。中国书法不断演变发展,就大的类别有篆、隶、真、行、草等字体。

3.艺术心理定势

【答案】艺术心理定势是指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形成的习惯一时和习惯无意识。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也就是长期反复运用的艺术知识、审美观念、创作经验和世界观等形成了习惯意识和习

惯无意识,作为主体的既定心理态势,对以后进行的艺术活动发挥着充分准备和预先指向的作用。

4.艺术史

【答案】艺术史是指艺术发展的历史。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艺术发展的规律包括:①艺术发展的模式,是指揭示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阐释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②艺术发展的动力,是指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

5.艺术思维

【答案】艺术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其中形象思维是主体,起主要作用。艺术思维对现象和本质两方面进行双重加工,加工的重点在感性形式上,遵循的是个性的情感逻辑。现象是用共性概括个性,是自然作用于人的精神;本质是用个性显示共性,是人的精神作用于自然。艺术思维特有的双重加工使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均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统一,即新的艺术形象、艺术品的诞生。

6.亚里士多德

【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生于马其顿的斯达吉拉城,是古希腊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在政治、哲学美学、心理学、天文学、医学、生物学等方面都有过研究和著述,因此被后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亚里土多德第一次把哲学与政治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区分开来,他称哲学为“第一原理”,即关于宇宙的一般的知识。作为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的“整一”理论对后代美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艺术创建论”,开了西方艺术美学的先河,他还是第一次提出悲剧范畴和讨论悲剧艺术的美学家,他关于悲剧的许多思想,如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悲剧的净化作用等,不仅成为长期以来理论界争论的中心问题,而且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美在整一论,艺术创造论和悲剧理论中,这些理论散见于他的《诗学》、《修辞学》《形而卜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著作中。

7.黑格尔

【答案】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出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他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思维和存在,本质与现象,相对与绝对是辩证统一的。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哲学为基础,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精神现象学》和《美学》等著作中,尤其是在三卷《美学》著作中,他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体系。在《美学》第一卷中提出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因此美学这门科学的恰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对于黑格尔来说,只有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艺术美高于自然美。他把唯心辩证法应用于美学研究,认为艺术是随理念自身的发展而发展的,表现为三种历史类型:象征主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8.材美工巧

【答案】“材美工巧”出自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的典籍《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里指明了设计和制作工艺精品的四个条件。其中“材美”是指制作工艺品的材料要优良精美,“工巧”是指制作工艺要精湛巧妙,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精良的工艺品。

9.艺术典型

【答案】艺术典型是指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了共性与

个性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体系。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也就是既概括出事物与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又具备鲜明的、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它要求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如:鲁迅笔下的阿Q、罗中立的《父亲》、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

10.工业设计

【答案】工业设计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对于传统实用工艺的重大发展,它将技术活动与审美活动有机地统一到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实践中,并通过市场推广扩展到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许多领域。工业设计产生于20 世纪30 至40 年代,是一种代替实用艺术的新型工业艺术创作。广义上讲,凡是采用现代工业手段生产的便是工业设计,狭义的工业设计指的是产品设计。

一、名词解释

1.时尚

【答案】时尚是“时间”和“崇尚”的相加,在这一简化的意义上,时尚指短时间里人们对社会某项事物的一时崇尚。这种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消费、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时尚的特征主要有:①短暂性,是指一种时尚的短暂性,而并非指时尚的全部发展历程;②阶层性,是指时尚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团体之间是互不相同的;③包容性,时尚保罗万千,其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复古中时尚,二是时尚跨越国界。

2.浪漫主义音乐

【答案】浪漫主义音乐是萌芽于18 世纪末,形成于19 世纪初的音乐创作思潮。这期间的欧洲是政治风云变幻频繁的时代,反映在艺术领域里,便产生了一种幻想式的、乌托邦性质的浪漫主义学派。在音乐上,它的艺术主旨是表现个人情感和幻想,尤其强调个人的主观体验。浪漫主义音乐家热衷于反映内心最强烈的爱情主题,倾心于带有自传性质的忧郁和孤独精神:在描绘自然景色及现实形象时,更强调主观色彩的表现。

3.艺术构思

【答案】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艺术思维对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工、提炼和组合,从而在头脑中孕育出一个完整而独特的艺术意象,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象物化,是将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想象和情感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造型艺术

【答案】造型艺术是艺术形态之一,18 世纪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

家思想情感的一个艺术门类。它是一种再现性艺术,也是一种静态艺术,主要包括绘画、

雕塑、摄影等。造型艺术习惯上分为“视觉艺术”和“空间艺术”两种,前者指以绘画、

岩画、版画、画像石等表现自然或现实社会以及人的心理活动与想象;后者多半指建筑艺术

与图案纹样、工艺美术制品等。

5.神韵

【答案】神韵,又称“韵”,是指含蓄蕴藉、冲淡清远的艺术风格和境界。神韵以抒写主体审美体验为主,追求生动自然、清奇冲淡、委曲含蓄、耐人寻味的境界,使人能从所写之

物中冥观未写之物,从所道之事中默识未道之事,即获得古人常说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味无穷”的美感。“神韵”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

6.“寓教于乐”

【答案】“寓教于乐”是古罗马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的有关诗的作用的一个重要观点。“寓教于乐”认为诗应带给人乐趣和益处,也应对读者有所劝谕、有所帮助。“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艺术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教”是日的,“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艺术

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艺术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审

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寓教于乐”同时也揭示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艺术活动中所包含

的普遍性的真、善、美,必须通过明晰的个性化转化为个体感性可以直接接受的形式,艺

术作品必须是形式与内容的美的融合与统一。“寓教于乐”思想对18 世纪启蒙运动以及古典主义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衡量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之一。

7.游戏说

【答案】游戏说,又称“席勒——斯宾塞理论”,由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风靡一时。席勒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游戏就是过剩经历的发泄。斯宾塞进一步发挥了席勒的理论,认为游戏与审美的共同特征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

的的活动中去。游戏与艺术虽然有共同的特征,但是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仅仅从

生物学或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未能科学、全面地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其把“游戏”看做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因此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社会实践,

未能揭示艺术诞生的真正奥秘。

8.艺术批评

【答案】艺术批评指艺术批评家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批评标准,

对艺术现象所作的科学分析和评价。艺术批评是一种理性的、科学的接受方式,从一定的

立场观点出发,在对作品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分析阐释作品的意

义和价值、作品的得失、作品的艺术特征、作品所包含的艺术规律等问题。艺术批评建立

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之上,是艺术欣赏的深化。艺术批评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在艺术家的

创作与大众接受问起沟通、调节、引导作用;影响、指导艺术创作,进而影响艺术接受;艺术批评不只对作品本身,还会对作品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调解。

9.艺术思潮

【答案】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

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艺术思潮往往具有两个特征:新的艺术思想,其中包括新

的创作主张、创作倾向、艺术手法及体现出的风格特色;形成影响广泛的群体性潮流,表现

为在一定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下的群体性活动。如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西方现代主义

文艺思潮等。

10.解衣般礴

【答案】“解衣般礴”是指艺术家对于艺术的精神投入。“解衣般礴”出自《庄子》的一段

关于绘画活动的著名论述。其形象地描绘了艺术家创作时的自由情态,借此说明,作为人

类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艺术创作活动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它是要求创作者纯化自己的思维,摒除杂念,以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一种创造劳动。“解衣般礴”论就是强调艺术创作中主体精神的作用,主张人的情感在创作活动中的无拘无束的抒发。这一理论对中国艺术创作

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

1.车尔尼雪夫斯基

【答案】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和作家,出生于萨拉托夫城的一个神甫家庭。他在哲学方面,宣称自己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

“人本主义”,他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感觉论的原则,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时,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积极作用。车尔尼雪夫斯基在人

本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对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批判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唯心主义实质,从唯物主义出发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命题,在文艺批评方面,他

继承和发展了别林斯基的唯物主义美学传统,坚持和捍卫了文学中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原则,另外,他十分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教育作用。著作有《艺术与现实的美学体系》《哲学中的人本主义原理》、《资本与劳动》及小说《怎么办》等。

2.印象派

【答案】印象派,又称“印象主义”,是19 世纪60~90 年代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代表作有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印象主义画家追求外光和色彩的表现,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

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

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此外,印象主义的巨大潮流还波及到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等

领域,均取得了巨大发展。

3.叙事散文

【答案】叙事散文是散文的一种样式,以记叙事件、描写人物为主。叙事散文通过真实事件和人物的记叙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叙述描写中,也可夹以抒情、议论。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其侧重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4.艺术发展的他律性

【答案】艺术发展的他律性就是指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艺术与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宗教、哲学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揭示艺术的外因是怎样制约和推动艺术的发展。艺术发展的他律性主要表现在: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政治对艺术的发展具有直接的、重大的、深刻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和道德给艺术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等内容。

5.劳动说

【答案】劳动说是19 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与艺术史家中广为流传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理论。俄国普列汉诺夫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引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原始艺术是适应着劳动的需要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例如集体劳动中产生“节奏”和节奏感,节奏又促成音乐、舞蹈等艺术类型的发生。

6.艺术语言

【答案】艺术语言指艺术作品中起到表情达意作用的物质表现手段或符号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呈现方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由一定物质材料或符号体系构成,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独有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艺术语言还具有两个重要功能:一是塑造艺术形象、传达艺术内容;二是审美的功能。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语言具有准确、鲜明、生动、丰富、新颖等特点。

7.阎立本

【答案】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长于绘画、工艺、建筑,尤其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被誉为“神品”。阎立本长于刻画人物神貌,且擅长政治题材,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其中,《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画中李世民威严而平和,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几位宫女为太宗撑伞、张扇。画面左边站立三人:红衣虬髯者为宫中的礼宾官员,其后身着藏服者为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着白袍者为内官。阎立本不仅再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和仪态。8.典型人物

【答案】典型人物,又称“典型”、“典型性格”、“典型形象”,是指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表现为非常复杂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受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创作意图的影响。只有直接体现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别注意,井被用以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会本质的东西。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一般都带有阶级性,而且带有某一时代、民族、地域、阶层的人物所共有的属性。9.西方现代派艺术

【答案】西方现代派艺术是萌芽于19 世纪中期,产生于19 世纪末叶的艺术流派。西方现代派艺术不是一个单一的艺术流派,而是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等数量繁多的西方文艺流派的总称,几乎遍及艺术的各个种类和体裁。总体上讲,西方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是各种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它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反映出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艺术的表现能力,扩大了艺术的表现空间。

10.艺术生产

【答案】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精神生产。它具有生产的一般性质,但决定其艺术生产本质的,并不是其物质生产性质,而是其精神生产性质。马克思明确提出“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马克思关于艺术生产的概念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艺术活动的生产实践性质;二是艺术活动是作为与物质生产相对应而存在的精神生产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一、名词解释

1.类型电影

【答案】类型电影是美国好莱坞商业电影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流派,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占据世界影坛统治地位。大制片企业为确保商业利润而实行的由制片专权,强调专业分工、各司其职的传送带式影片生产。类型电影,就是按照各种不同的标准化模式创作出来的影片。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随着大制片厂制度在20 世纪50 年代以后的逐渐解体,类型电影也趋于衰落,各种类型之间的严格界线趋于模糊,越来越成为一般意义上的样式划分。

2.戏剧的“三一律”模式

【答案】“三一律”是17 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指戏剧的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单一,每剧限写发生在一天之内、同一地点的单一情节的故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哀。这种规则有利于剧作情节简练集中,但作为清规戒律,却束缚了戏剧的发展。18 世纪以后,三一律逐步被打破。

3.艺术的真实

【答案】艺术的真实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形象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表现主观世界。其内涵包括三方面:艺术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审美化的真实,艺术中的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或再现,仅在视觉或听觉上感到它们的真实存在;艺术的真实不仅是现象的真实、而且是本质的真实,是现象的真实与本质的真实的统一,通过对现象的真实反映达到对本质的把握;艺术的真实不仅是再现的真实,而且是表现的真实。

4.蒙太奇

【答案】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组合、装配、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艺术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应当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不但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甚至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5.《格尔尼卡》

【答案】油画《格尔尼卡》是毕伽索作于20 世纪30 年代的一件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此画是毕伽索受西班牙共和国政府的委托,为1937 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博览会西班牙馆而创作。画面结合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1937 年德国空军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时民众的痛苦、受难和法西斯的兽性: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是一个母亲与她己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那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这幅画中给人印象深刻的“点灯眼”和“比目牛”成为日后毕伽索的代表形象。

6.崇高

【答案】崇高是指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矛盾冲突中克服矛盾所呈现的自由,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7.品位

【答案】品位是指作品文化含量和美学含量的高低层次。不同品位的形成是艺术家从不同的艺术观念出发把握生活的结果,艺术家对待世界的小同态度、对艺术的不同追求、对审美趣味的特定偏好,由此也就形成了小同品位的艺术作品。如中国古代画论中分出的神、妙、能、逸等品评级别。

8.制片人

【答案】广义上的“制片人”包含三重含义:①制片人是指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摄制资金的策划人、融资人;②制片人是指在专业技术上负责整个影片或电视剧项日制作人;③制片人是指影片或电视剧的投资者本人。制片人是电影或电视剧的最高管理者,全权负责“挑本子、找款子、组班子、卖片子”等工作。他们负责、统筹并指挥影片的筹备和投产,有权改动剧本情节,决定导演和主要演员的人选等,并且大多懂得电影艺术创作,了解观众心理和市场信息,善于筹集资金,熟悉经营管理等,可以说制片人是一部影片或电视作品的主宰与核心。国内知名的制片人有张纪中、韩三平、汪涵等。

9.栏目定位

【答案】栏目定位是指栏目所确定的自身在现实中的位置、栏目所担负的任务和栏目的宣传对象。定位是一个栏目的灵魂,关乎方向,决定成败,准确而又清楚的定位是一个节目能否拥有生命力的关键。栏目定位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①受众定位;②节目定位;③市场定位:④收视定位;⑤目标定位。例如湖南卫视《晚间新闻》的栏日定位为“五性”,即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和服务性。

10.“文以明道”说

【答案】“文以明道”说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涉及“文”“道”关系时的基本命题之一,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南北朝时期的刘勰,他在《文心雕龙》中已谈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学家将“文”、“道”关系推向了极端,趋向重“道”而轻“文”,将“文”与“道”的关系看作本末主从的关系。总之,“文以道明”说是把艺术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简答 论述

名词解释 美感在审美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审美观念。是美感产生的根源。当客观事物的美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观念相符合,于是产生了美的感受与感动,既有感官的快适,又有理性的满足,整个身心都感到愉悦,这就是美感。 艺术典型在作品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典型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Δ什么是艺术灵感艺术灵感就是大脑皮质兴奋中心的神经细胞,经过一段长时间的高度自 觉和异常紧张的苦思冥想寻求急需要的信息材料之后,调动其所有的脑细胞的警觉性,特别是调动起了习惯无意识和本能无意识心里活动的积极性,因而在习惯无意识同本能无意识心理活动中,突然发现了所急需的信息而产生了顿悟。 Δ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 方面行进或相类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它是通过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更为深刻也更为本质的反映出时代,民族及艺术家个人精神气质,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审美理想等内在特征的外部印记。风格的形成是时代,民族和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成熟的标志。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意境就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有机统一。意境中既有来自艺术家主观的“情”,又有来自客观现实升华的“境”,这种“情”和“境”不是分离的,而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意境是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熔铸的产物,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简答题 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空间与实体统一,空间与技术结合,风格性与象征性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是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1)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2)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与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展创造了第一个必要的条件(3)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的条件(4)生产劳动时间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原因 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1)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2)“准艺术”的发生(3)“准艺术”的繁荣(4)“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为什么说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和终极原因第一,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第二,经济决定艺术的性质。第三,经济决定艺术的发展。第四,艺术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联系在于:凡是世界的,都是民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2分) 1.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 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 2.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 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 与鲜明的艺术特色。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 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 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 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 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

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X、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1、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 2、基形意象:是客观具体事物最基础的局部形态在人脑中经过想象加工形成的局部意象。 3、艺术风格:体现艺术家成熟而稳定的艺术特征的代表性面貌。 4、艺术直觉: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直接迅捷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5、艺术心理定势: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6、艺术思维: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

一、名词解释 1.艺术作品的内容 【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2.艺术作品的形式 【答案】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艺术作品的形式一般可分为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两部分。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式即借以传达内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艺术媒介、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 3.圆雕 【答案】圆雕是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小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圆雕又称浑雕。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圆雕具有生动、真、 传神的特点。 4.艺术鉴赏 【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5.格调 【答案】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还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格调高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格调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怎样表现。 6.审美态度 【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7.多元决定论 【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8.互动性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6. 艺术流派:在一定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艺术家群体。 19.艺术风格: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7. 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20.艺术语言:指任何一们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赌局饿美学特性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表现手段,就叫艺术语言。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5. 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9. 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14。蒙太奇: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包含三层含义:一、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二、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三、从美学层面上讲,它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 29、什么是艺术意象? 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的心理形态,同时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 1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广播电视艺术学考研资料——《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艺术理论名词解释汇集 文学理论基本名词解释汇总 1.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活动所包含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含蕴性质,二是具体的本文带有话语含蕴性质。 2.文学:是显现在话语含蕴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3.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所获取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4.艺术发现:作家依据自己的理想、审美原则,从所观察的事物中发掘出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5.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 6.艺术构想:作家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意向及其序列的过程。 7.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或现象作出的直接判断和认知。 8.灵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的心理现象。 9.综合:作家围绕一个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揉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10.突出:在创作中,作家调动各种材料加工中心意象或意念,使之比周围其他意象更为明确、清晰,更加与众不同。 11.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中心意象或意念的主要特征的构思方式。 12.变形:作家驰骋自己的想象力,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方式创造意象。 13.陌生化:在创作中,作家把人太切近的事物或现象当成是第一次看见,无法称呼,不得不进行的指称的描写,以造成似曾相识的生疏感。 14.即兴:在某一刺激或内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状况。 15.推敲:在文字操作过程中,作家反复斟酌,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妥帖地传达意象的过程。 16.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17.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18.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名词解释: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P -398】 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艺术与道德: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2)宗教对艺术: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P448】 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 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汇总

14.即兴:在某一刺激或在冲动的支配下,作家兴会来临,迅速完成作品的状况。 15.推敲:在文字操作过程中,作家反复斟酌,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妥帖地传达意象的过程。 16.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构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对社会生活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蕴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又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 17.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 18.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19.形式创造: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赋予自己的创作对象以艺术形式。形势创造既体现为对容的在结构的把握,又体现为利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结构、体裁、韵律、表现手法)对容的外在形态的追求。 20.艺术形式:是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与形态,是语言标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有机组合。21.现实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写实的方式再现客观现实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再现客观现实。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旨。它强调立足客观现实,正视现实,忠实现实,对现实作冷静的观察、分析,直接揭示现实矛盾。二是写实的方式。这是现实型文学的主要艺术手段。现实型文学具有写实的逼真性。它按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精细逼真的描绘。它以描写见长,描写不夸、不变形。客观事物感性状貌和细节的真实,是它的特色。 2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主观理想的文学形态。 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表现主观理想。这是理想型文学的主旨。它突出的主观因素,具有明

00504《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00504《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 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 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 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基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南北朝时期的刘勰和宋代的朱熹。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只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世界则更不真实了,艺术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黑格尔的美学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展现。该观点包含了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中国古代则有“文以载道说”。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朝朱熹的观点更为极端,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2、文以载道说:“文以载道说”是客观精神说在中国的体现。代表人物有南北朝的刘勰和宋朝的朱熹。刘勰在《文心雕龙》的首篇《原道》中谈到: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刘勰的“道”指的是自然之道与圣人之道的统一。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处理文与道的关系上更加极端,他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朱熹的“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

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作为“道”的工具而已。3、主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基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之上的一种主要看法。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主义美学开山鼻祖康德、处于19世纪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和艺术家们天才的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但是康德的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又使他关于美与艺术的论述中充满了一系列的矛盾。尼采则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主观意志在这里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则有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的心灵和欲望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做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4、妙悟说:妙悟说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的主观精神说的代表学说之一。妙悟说是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第一次完整明晰地提出来的,是严羽诗学思想的核心。妙悟的对象是“兴趣”,“兴”是形象,“趣”是诗人的精神、趣味和情性。“兴趣”是诗人的“情性”,融铸于诗歌形象整体之后的形成的浑然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着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5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线条与组合;(2)具象与抽象;(3)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着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 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11、什么是灵感 灵感或灵感思维是指艺术家在创造活动中,由于大脑皮质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显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新概念和新意象的顿悟式和突发性的思维方式。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超常性、易逝性等特点。 12、什么是艺术风格

影视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蒙太奇:原是法语的一个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领域,表示把分切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形成有组织的片段、场面直至一部完整电影的手段。组接的原则有生活逻辑、推理顺序、导演倾向或美学原则等。 2.安德烈·巴赞(1918-1958) 巴赞是法国战后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代宗师,被誉为“电影新浪潮之父”、“电影的亚里士多德”。1945年,他发表了电影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奠基性文章《摄影影像的本体论》,50年代,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并担任主编。他没有系统的理论着作,大多数理论思维通过电影评论体现出来,代表理论文集是《电影是什么》。他的主要理论有:影像本体论、电影起源心理学、电影语言进化论、长镜头(景深镜头)理论,认为电影是人类追求逼真的复现现实的心理产物,追求空间的真实性、影像与客观现实的同一,反对表现主义与蒙太奇。 3.黑泽明(1910-1998) 20世纪日本导演,被称为“电影天皇”,被斯皮尔伯格誉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他在五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共导演了31部影片,是第一个打破欧美垄断影展的亚洲电影人,引导了整个五六十年代的国际电影的艺术潮流。在导演手法上,他的电影具有动作性弱、节奏缓慢、蒙太奇干净利落的特点,经常使用长镜头、全景式的表现手法,最出名的导演手段是对现场的调度;在影片主题上,通过日本民族的现实和历史展开对人性的讨论,传递出日本独特的民族性和人性的弱点。代表作品有《罗生门》、《七武士》、《乱》、《影子武士》等。 4.格里菲斯(1875-1948) 20世纪上半期的美国电影大师,他完成了对基本电影语言、叙事元素的开拓和定型,对电影写实功能和表意功能的进一步探索,对电影剪辑、电影时空和电影节奏所做的创新,使电影成为真正的艺术门类。在电影表现上,他对全中近景的转换、特定镜头的运用、段落之间的连接、摄影机的运动等作了示范式的处理;在电影制作上,他开创了叙事电影的基本叙事原则和制作模式,为好莱坞主流叙事电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代表作品有:《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 电影至格里菲斯真正成为了艺术,这种艺术是通过镜头的运用实现的。 5.爱森斯坦(1898-1948): 20世纪上半期的苏联电影导演,电影艺术理论家、教育家。他的主要贡献是确立了把蒙太奇从艺术方法上升为电影学说,开创了电影的蒙太奇时代。他的“杂耍蒙太奇”理论要点为:选取具有一定冲突性的镜头,剥离其原本的时空同一性,用一定的方式对其进行对列组接,就能产生一种全新的综合物,创造出未经剪辑的影片中非固有的概念;蒙太奇的作用不仅是简单的连接,更在于“冲突”和“对立”带来的震撼效果。“理性蒙太奇”主张通过画面的造型安排,使观众将一定的视觉形象变成一种理性的认识。代表作有《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十月》等。 6.法国新浪潮(New Wave): 原本是没有严格界定的新闻性用语,指1958与1959年间一批法国新导演所拍摄的格调清新,频频获奖的首部作品。后则被广泛运用,概括了法国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期的 新电影制作与创作倾向。这些新导演有很多都是《电影笔记》杂志的影评人,如高达、 楚浮、夏布洛、侯麦、李维特等。他们崇尚个人独创性,表现出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并用其作品体现「作者论」的风格主张,不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与传统电影大相迳庭。 混合利用传统电影类型与好莱坞导演风格,来实验剪接与结构上的新形式。由于重视拍 摄的自由度,往往只凭纲要性的脚本拍摄,喜欢即兴与自发的拍摄方式。而其主题上则 带有存在主义的色彩,如亚伦·雷奈的《广岛之恋》与高达的《断了气》均是这类影 片。新浪潮这个词自从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与法国结缘后,常被拿来形容其他国家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 造型艺术之一。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工艺美术的类别:特种工艺艺用纺织工艺绘画民间工艺编结工艺图书装帧工艺书法。历代工艺美术专注:春秋末年《考工记》,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 2.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艺术构思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打腹稿、记要点、拟大纲、列人物表等等。艺术构思的实现,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活到艺术的质的飞跃。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3.意象物化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而物化是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关于审美创造的独特范畴,它发端于老子哲学,成熟于庄子哲学。庄子的“心斋”奠定了物化的心理机制,审美移情是它的表现特征。物化移情不同于西方的移情美学,它是一种物我互为主体的移情,是“天人合一”。物化的最高境界是物我互化,这是一种忘我的精神境界。物化显现了中国古代审美创造理论的巨大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可理解为心里想的用现实的手法表现出来。 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5.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也就是说只有理式世界是真实的,而现实世界知识理式世界的摹本,那么艺术世界当然更不真实了,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实隔着三层”柏拉图对艺术的认识依据于他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他力图从具体的艺术作品中找出深刻的普遍性来。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核心“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把艺术的饿本质归结于“理念”或“绝对精神”又包含深刻的辨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是统一的。艺术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离不开理性也离不开感性。在艺术作品中人们总是可以从有限的感性形象认识到无限的普遍真理。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文以载道”说,南北朝时期,刘勰《文心雕龙》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文与道的关系上更是走上了极端,,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客观精神。 6.艺术与哲学艺术,不仅有优美的形式,而且有深刻的内容,是意识形态诸形式之一。作为艺术的思想内容,它可以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哲学等观点。象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高尔基、曹雪芹等等,他们不朽的文学作品,都包含着社会和人生的哲理,他们本人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也是深刻的思想家。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处于意识形态的最高层。意识形态诸形式(包括艺术在内)也为哲学提供思想素材,哲学则为它们作理论的论证。因此,哲学与艺术都属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是相互关联、相互印证的关系。 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人造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设计品类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其本质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在物质层面,它是人造物的艺术方式,它创建了艺术质的人造物系统。在非物质层面上,它同样采用艺术设计方式,对事物进行筹划、安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论述

1、艺术家和社会生活 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任何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和艺术创造的产物。艺术创作从主客体两方面来看,都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创作客体来讲,社会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创作不能离开客观现实社会生活;从创作主体来讲,艺术家总是属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和阶级,艺术创作归根结底受着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也与艺术家本人的生活实践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显然,从这两个方面来讲,艺术家在从事艺术创作时,都与社会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因而,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就显得十分重要,历代艺术家们在这方面都有着许多深切的感受和体会。对于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和体验,作为进行二度创作的表演艺术家们来说,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已故著名电影演员金山曾经把电影表演艺术归纳为三个原则,即:思想、生活与技巧。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这种观察与感受又分为直接体验与间接体验两种情况。所谓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在生活中亲身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遇,这些亲身经历往往成为艺术家创作的原料,往往激发起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激发起艺术家生动的想象和丰富的情感。所谓间接体验,是指艺术家从他人的言谈和著作中所吸取的生活经验,这些间接的生活体验常常可以扩大艺术家的视野,拓展艺术家的生活积累,诱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一般来讲,在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中,直接体验是基本的,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间接体验是必要的,是艺术创作的补充。 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从社会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素材和灵感,而且要对社会生活做出判断和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表明自己的倾向和态度,从主观方面也折射和体现出社会生活的影响来。艺术作品并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再现,艺术既是再现,又是表现。艺术世界中的人物形象和诗情画意,都是艺术家人生阅历和生活实践经验的结晶。 一方面,社会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客体,为艺术家提供了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又对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主客体这两个方面,艺术家都与社会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2、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艺术作品的题材、主题、细节、情节、情感等要素的总和。 一方面,艺术创造着寻求润泽心灵的文化产物创造的意向和行为的实现,促成了艺术艺术作品 作品的形成或产生。另一方面,艺术创造者寻求意图放置的意向与行为的实现,促成了艺术作品的形成或产生。艺术作品的特征首先,“艺术作品必须是艺术家刻意创造的作品,它看上去必须具有审美性”或审艺性。其次,艺术作品必须是表现了艺术学科部分元素或艺术模糊元素的艺术家刻意转换的作品. 最后,艺术作品必须是陈述表现了独创性或首创性艺术内涵或艺术边界拓展的独特性和个性化作品。 4、对罗中立《父亲》的认识 罗中立创作《父亲》,这个父亲不仅是罗中立的父亲,而且是全中国劳动人民的父亲,《父亲》是农民形象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是罗中立这代年轻人思考的结晶. 《父亲》一画是在美国画家克洛斯巨型肖像画的启发下,采用照像写实主义手法画中国的一位普通的,贫困的,苦涩的老百姓,人物的形象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老年农民形象,老人枯黑,干瘦的脸上布满了象沟壑,又如车辙似的皱纹,深陷的眼睛露出了凄楚、迷茫又带着恳切的目光,象是在缅怀过去,又象是在期待未来,让我们感受到那牛羊般的善良目光的“通视”。干裂、焦灼的嘴唇似乎已被封干许久,仅剩一颗门牙的嘴里不知饱尝过多少的酸、甜、苦、辣,尤如耙犁一般的破伤的大手捧着一个破了又被重新锔起的粗瓷碗在喝水,细小毛孔里渗出的汗珠不知已滑落多少,稀疏口胡须,还有那象征着悲剧色彩的苦命痣,都无不打上了他艰苦劳动,生活悲惨的的烙印,站在这幅巨大的肖像画面前,使人们感到了他身上特有的烟叶味,感到他的肌肤在抖动,他的血液在奔流,叫人们思考,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激起广大观众的共鸣面对《父亲》,使我们感到这是一个饱经苍桑,却又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期待,有着乐观精神和坚韧的奋斗力的普通老农民,在他身上汇集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的百折不屈的创造力,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在观众的心中产生的是一股平凡而又伟大的情感,是憾人心魄的,正是罗中立毫不遮掩的把农民的“丑”真实的表现出来,才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有血有肉. 《父亲》不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在形式语言上,都有革新的意义,定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政治气候下的产物,尤其是在80年代初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艺术的表现意识深化,这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客观的环境。反映在艺术创作上,艺术家开始对周围身边的琐事及普通人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改变了以革命领袖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创作方法,《父亲》就是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氛围下应运而生的,构图饱满,色彩深沉富于内涵,容貌描绘得极为细腻、感情复杂、含蓄、主体形象没有被细节的刻划所影响,反而更加突出,这不仅是形式的创新,而且是主题思想的突破,显示出了画者的魄力与勇气,《父亲》开辟了刻划普通农民的复杂性格和表现内心思想的新领域,给80年代的艺术界以巨大的震动,使人们开始思考过去、现在、未来,有人说《父亲》的形象不是某一个农民的父亲,而是中国经历十年浩劫的八亿农民的父亲,也是当代中国农民的形象,这个形象所体现的力量,是支撑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从过去走向未来的伟大力量,这个形象有很大的概括性,又有巨大的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着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 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0、美育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11、实用艺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12、建筑艺术按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