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在广西壮民族的眼里,葬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礼仪,“事死如事生”。壮民族信仰道(公)教、师(公)教,由道公、师公主持、完成的各种人生礼仪,贯穿了壮民族每个人的一生。道公、师公信仰是壮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的民间的信仰。

一、壮族的道公、师公信仰

(一)道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

广西壮族的道公不像中原传统的道教徒,在广西壮民族中,从事道公这个行业的多半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他们平时下地干活,只有在日常需要超度亡灵、禁压恶鬼和举办丧礼的时候,才作为神职人员出现,举办道场,他们也可以婚娶成家,荤素不忌,只忌狗肉。他们并不是社会宗教的领袖,也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脱离社会,他们是普通的社会人,区别于其他的人为宗教的教徒,他们是壮族民间宗教的鬼神代言人。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但人民并不是教徒。

道公没有成型的宗教组织,没有固定的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但是他们有临时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专门的,相对固定的,除了师父和徒弟,他们没有更多的级别分类。法师是通过严格的学习、仪式和考核才具有资格的,他们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为道公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道公的,一个人在成为道公前,他们要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并用毛笔抄写所有的经文、随师父练习设道场做法事,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才能顺利出师。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并没有年龄限制,有些人是老了之后才开始学,有些人是少年时候开始学,终身以此为生。道公、师公出师后,要在主持过很多场道场、学过很多经文并在地方上有声望之后,才能带徒弟做师父,他的资格取决于他从事本行业的时间长短,而不取决于年龄。道公有大量的成文经书,有统一的教义,那些经书教义中虽然有伦理的成份,却并不是主要用来指导人们自身行为的,它们更重要的是能超度亡灵,安抚死者。

(二)师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

师公跟道公差不多,其神职人员也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也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只是师公在出师前还要学会舞蹈、杂技等“师公”的看家本领。相较道公而言,师公经文很少,有的甚至没有(笔者仅就所调查的都安、马山、上林、宾阳师教而言),在做道场时他们唱念的主要是师父口头相授的内容,唱颂内容以古代名将的故事为主,有些地方是以现实故事和生活中的人为主(笔者在都安参加的道场中,师公们唱颂的是姜子牙、雷震子、关云长、张飞、诸葛亮的故事),唱颂时并没有很严格的内容规定,师公们可以按照节拍自行添加有益的内容,如孝顺、善良、忠诚等,以教育人们现实伦理道德。

在广西的大多数地方,道公、师公各司其职,并行不悖。师公在壮族的丧礼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壮民族自己话说,道公是文,师公是武。在上林、宾阳、马山一带,丧家都会请师公跟道公一起做丧葬道场,而在都安的绝大部分农村,一般家庭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请师的,一般只有在死者为意外死亡、生前为道公、师公者和做丧品者才会在请道公的同时请师公,当然,有钱人也可以在“平常”丧事时请师公。

(三)道公、师公信仰和“麽教”

广西的壮族,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和小城镇生活的壮族人民中,存在着普遍的道公信仰、师公信仰。道公、师公在壮族的各种有关鬼神的人生礼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超度死者亡灵,保佑人们不受鬼魂的侵扰。除了日常的驱鬼逐疫外,在所有的丧葬仪式中,都伴随着道公、师公的唱念做打,壮族人认为只有经过了道公、师公主持的丧葬仪式,人的一生才算圆满结束,死者才能进入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生活或者轮回转世,才能保佑其子孙。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的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道公、师公是他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黄桂秋、何正廷等学者认为壮族中流传“麽教”,就笔者所生活过的都安、上林以及所考察的马山、宾阳一带而言,没有人听说过“麽教”,不过在巴马倒是听说了有

“麽教”存在,但笔者发现除了称呼不同之外,其性质、职能和组织形式等与道公并无二致。很多地方麽、道(或师)不分,笔者认为尽管在总体上壮族的宗教信仰有一致的地方,但所谓“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风”,在小的地域范围内,必然会因为特定的地域、心理等因素而出现特有的东西。所以就笔者所考察的都安、马山、上林、宾阳一带的风俗来说,在那里活跃着的是道公、师公群体,且其内部还有不同的派别,如果统统以“麽教”来概述,并不见得是很准确得。

二、广西道(公)教、师教的起源、发展变化

(一)壮族原始巫教的产生和发展

宗教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并不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它是人类发展到某一历史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衰落和消亡的过程和规律。壮族原始宗教也一样,它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壮族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到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制约,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变化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变化。

壮族原始宗教伴随着“万物有灵”、祖先崇拜和灵魂崇拜等思想产生和发展。在现在的壮族地区,壮族人民依旧认为灵魂是独立存在的,是不会消亡的,在人生前,灵魂依附在人的肉体上,在人死后,灵魂则转入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或为神或为鬼,且可以继续投胎转世。这些观念体现了原始宗教中灵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思想。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人们面对死亡的威胁,为了生存,必然会进行一系列的仪式以求得心理保障,这些仪式如祭祀、念唱祝词、咒语、舞蹈等,这些仪式融入到宗教中,大大丰富了原始巫教的仪式内容和形式。

古代壮族地区巫风盛行的情况,古籍都有记载:“是时既灭两粤,粤人勇之乃言[粤人俗鬼,而其祠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慢,故衰耗。]乃命粤巫立粤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粤祠鸡卜自此始用”。①“獠者,……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号之曰鬼,歌舞祀之,以求福利”②。“鸡骨占年拜水神”,“按:《柳州复大云寺记》曰:越人信祥而易杀,傲化而仁,病且忧,则聚巫师用鸡卜”

③。“家多事越巫”,“贾生兼事鬼,不信有洪炉”④。从古籍记载中可看出,岭南壮区在唐代之前巫风非常盛行。原始巫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广西壮族先民民间信仰的基本宗教形式。影响了后来广西道教、师教的产生和发展。

(二)广西道(公)教的产生和发展

东汉时,统治阶级在尊崇儒术的同时又创立了道教,随后,道教开始传入广西,它是最早传入壮族地区的外来宗教。据考证,东汉时候的刘根、华子期、廖平、廖仲等道教徒都曾在今容县都峤山修炼。《广西通志》上记载:“紫阳观,在城西南六十里。在紫阳岩南,刘汉宗远建。”⑤则道教于东汉时候在广西壮族地区传播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东晋时期,出生于道教世家的葛洪来到岭南地区,即今广西、广东一带,他曾于今广西北流勾漏山和今广州罗浮山等地修行炼丹。据学者考证,北流勾漏山就是广西道教的发祥地,道书上称其为第二十二洞天。葛洪在岭南传播道教,促进了道教在广西地区的传播。唐宋时期,道教由桂东南逐渐向桂西、桂西北、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并逐渐和壮族原始宗教融合。道教的宗教信仰主要来源于汉族的原始宗教,其法术多源于原始巫术,尤其是道教中的梅山教和茅山教,其法术无边,驱逐魔鬼、消灾避难、预测吉凶,且主张用法术解除人的苦难。道教的法术和主张和壮族先民的原始宗教多有相同和相似之处。所以,在梅山教和茅山教传入壮区后,很快就和壮族民间“畏鬼神”、“尚淫祀”、病不求医、专事巫的风俗相融,满足了壮族社会的需要,促进了道教与壮族原始宗教的结合,促进了道教在广西壮族地区的传播和壮族原始宗教的发展。

在道教与壮族原始宗教相融的过程中,道教有了很大的变化,道教为了满足壮族民众迷信鬼神的心理需要,先后吸收了壮族原始宗教、佛教和儒学的一些成份,如葛洪吸收了儒家

的伦理道德思想和佛家的因果报应之类的思想,著成《抱朴子》,这些思想已经不是道教的原始教义。除了在思想内容上,他们任意发展外,他们还改变了道教的形式,融合了道、师、佛、儒等内容,既尊奉太上老君,也尊奉释迦牟尼,使道教同时为统治阶级和壮族社会所接受。

道教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其内部在某些地区出现了不同的派别。笔者所调查的都安县,其地的道公(道教的神职人员称“道公”,壮族人称“公道”)分有两个派别:玄教和释教。玄教以原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道君为祖师,也就是“三清”,用壮语汉字写经文,用壮语念经文。其天机为《小法事天机》,其单独为一部书,但却不是经文。在道公看来,所谓天机就是除了唱念经文以外的如何举行仪式的过程、方法、细节。释教则是用桂柳话(桂林、柳州一带的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唱念经文的,也是用桂柳音汉字写经文的,其带有更多的佛教色彩,以释迦牟尼为始祖,经文含有很多佛教经文的内容。道场规模比玄教大,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其实,玄教和释教主要区别不是人的区别,而是唱颂内容上。在壮族聚居的农村、小城镇,道公一般都会说壮话,因此他们经常两者都学,做道场时由丧家决定他们唱何种内容。通常情况下,在镇上的道场以释教为主,在农村则以玄教为主。而在马山、上林、宾阳等地的并没有玄释之分,壮族丧葬上道公念经时候用的都是壮话。

(三)广西师教的产生和发展

中原道教传入广西后,不仅影响了广西本土道教的产生和发展,也影响了广西师(公)教的产生和发展。师(公)教(以下称师教)是壮族民间最主要的宗教之一,是在壮族原始巫教的基础上,吸收了道教宗教仪式中的某些做法以及道教的某些教义,同时融合了原傩及儒家孝道等外来宗教文化因素而成的极具壮族特色的民间宗教。师教有经书,用壮族土俗字书写,称师经或壮经,其神职人员称为师公或师。师教以唐葛周为始祖,然而唐葛周在不同的地方除了姓氏相同外,名字和身份不尽相同。如都安县的师教认为唐葛周是唐宸,葛雍、周武,为周厉王时三谏官,而在一些文章上则为唐道相、葛定志、周护正,其身份或为谏官,或为黄帝时巫师。

师教在仪式中不像道公那样主司唱念经文,他们最重要的仪式是“师公舞”,是一种驱鬼逐疫的舞蹈——舞者头戴红头巾,脸戴面具,着红衣裤,脚穿草鞋,手持法棍、刀剑等,在乐器的伴奏下,念说唱跳。有一种说法认为壮族师公舞可能源于古代岭南的巫舞,后来吸收了汉族傩舞的形式。笔者也同意此看法。“傩舞”是古代中原汉族一种驱鬼逐疫的形式和习俗,于周代时候已经盛行于宫廷和中原地区的北方农村。史书上有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驱。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⑥。“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以下,百二十人为侲子。皆赤帻皂制,执大鼗。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以逐恶鬼于禁中”⑦。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方相氏在除夕前一日和老人丧葬时会戴面具,穿红衣红裤,“执戈扬盾”“以逐恶鬼”,这些与师公在丧葬仪式中的表现有相同之处。据此笔者认为广西壮族的“师公舞”可能是在岭南巫教仪式中的唱念跳神的动作基础上,融合了中原汉族傩舞的表演形式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壮族特色的驱鬼逐疫舞。

三、丧葬道场及其仪式

(一)丧葬道场的组织形式和器物

壮族人存在着道公、师公信仰,所以在亲属死后,道场是一定要做的,他们认为如果不做道场那么死者就无法跟祖宗一起享受子孙的祭祀,无法进入阴间成为孤魂野鬼甚至变成厉鬼恶鬼搔扰家里,不过实在是没有钱的丧家可以先缓几年,等有钱了再补做,即使如此,小道场是一定要做的,也就是说要请三五个道公唱经一个晚上以送死者下葬,这样死者才虽然暂时进不了祖宗行列,但还可以享受子孙对他的祭祀,不至于成为孤魂野鬼。在都安、上

林等地,丧家一般都会先请一个“大道公”,由他确定做道场的时间,以及由他去寻找组织其他的道公、师公共同搭配做道场,也有些丧家自己另外请“大师公”,由他组织其他师公。所有道公、师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所不同的只是大道公一般管大鼓,指挥控制场上的节奏、进度,大师公指挥其他师公配合道公做法事。道公、师公的人数一般为双数,双方各八人,据说取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意,也有些地方和家庭要的人数比较少,六个或者七个,而且师公人数比道公少两个,但最好的是道公、师公分别有八到十二个,不过具体情况还是要看丧家财力情况的。除了道公、师公外,丧家一般还要请一班乐队,即吹鼓手,他们在道公、师公轮流做法的过渡时候,以及各种仪式开始、结束之时吹奏哀乐,当然请不请乐队以及请多少也是由丧家财力决定。

用当地人的话说,此即为所谓的“三教”(道教、师教、乐教)。道场做得越大丧家越体面,越显得其随死者的尊敬。一般来说,开道场的时间为两天两夜,生前做道公、师公以及做丧品者会多一天一夜,是为三天三夜,其间做道场者除了间歇的一点时间外,基本上不能休息。壮族人重视邻里关系,一旦一家有丧事,全村和附近村庄的人都会自动来帮忙煮饭做菜招待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和做道场的人。

道公、师公在丧家举行仪式都有两个地方,一个是灵堂,那是他们共同举行仪式的地方,另外一个则是他们设本坛的地方(道为道坛,师为师坛。道坛设于屋内——大部分地方设在丧家屋内,有些地方设于邻居家屋内,师公的师坛只能设于屋外)。本坛挂着本教始祖的画像、一些神仙的画像,摆着香案,桌上摆着简单的供品和一些香火,燃着一盏煤油灯(意为长明灯)。道公、师公除了会在灵堂前唱念做打之外,便是在本坛设立之处唱念经文。他们在本坛前各就各位坐好,随着“大道公”手中法器的指挥而规律地打击乐器,期间跟着“大道公”一起唱颂经文或者应和“大道公”的唱颂内容,阵容整齐而严肃。

在都安农村的一个葬礼上,笔者见到道公、师公所用的乐器有:大鼓(陈洲先生在调查报告中提到他在都安县城看到的是大鼓和银铙连在一起,笔者见到的仅仅是大鼓)、小鼓、公铙(较大)、母铙、大锣、道铃。师公除了这些乐器以外,还需要有跳舞时需要用的刀、剑、叉等物。

道公的经文,都是以手抄的形式留传的。笔者有陈洲先生调查后列出的一套道公释教的经书名,不是很齐全,大致如下:(在此略去)

每卷经书都对照着丧葬仪式每个相应的过程。其实在做道场的时候,道公是不会唱完全部经书的,否则两天两夜的时间做不完一个道场,不过有几卷经书是每场都要唱颂的,其他的可以适当增减。

(二)丧葬仪式实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现在的丧葬道场仪式已经简化了很多,很多地方的道场只开一天一夜,笔者所生活的都安,其仪式保存得比较完整、正规。笔者举一实例。

时间:2007年2月24日(农历正月初七)——2月26日(初九)

地点:广西都安县保安乡巴善村中立队一黄姓家中

附注:死者为户主的妻子,落井而死,系意外死亡,已经下葬两年多了,今年才举行仪式。意外死亡的已经成年者,当斩狗斩鸡于野外。生前身份为道为师为做丧品者则需杀马于庙前,有钱者也可加杀牛。

第一天中午12点左右。道公、师公到事先选好的一处地头开始举行斩狗斩鸡仪式,狗、鸡的数量视情况而定,为一个死者开道场需要两只狗,为两个则需三只,其中一只狗是给天地的,另外一只是给死者的;而鸡的数量一般为八只,两只公鸡是师公的,五只是被斩头的,一只母鸡是用来断根的(意为断绝这个家族的不幸——意外死亡)。在整个仪式中,道公、师公在乐器的伴奏下轮流或者应和唱念经文,以超度死者亡灵成为鬼进入祖宗列。最重要的仪式是在整个仪式结尾的时候,在唱念经文的声音中,亲属背对道场,一名师公逐只将已经

套上用红绳穿好的竹竿上的狗、鸡的头部撞到事先架好的油锅上,再由油锅处拖到相应的地点(鸡到祭品摆放处,狗到将要埋坛处)由师公斩断其头,寡妇撒灰于断头上,然后将所斩之头封进一小坛内,将坛埋于地里(通常在石头下的一小块地方,较隐蔽,人们以后就不容易踩到)。这样,这个野外仪式就结束了。死者只有经过这个之后才能成为正常鬼魂,才不会搅扰家人和村民。

如果要杀马(为死者备马,让其在阴间依旧威风),则先使马于唱念经文中绕灵堂转三圈(土话:转丧),马背上置有死者牌位(这种做法确实残忍,笔者曾于几年前见到灵堂前的马边转边流泪),然后拉马祭庙,祭完之后,在回来快到家时,由师公往马身上捅一刀(“杀一不杀二”,只能捅一刀),之后放马绳,任马自走自死,据说马死时若头转向南方比较好。也可以用竹马(竹和纸糊成的马)代替活马,最后一天由道公念经“封”给死者,然后焚烧竹马于墓前。

下午。从野外举行仪式回来后,道公、师公开始在各自本坛唱颂各自经文,期间也在灵堂前摆场念经。

晚上。道公、师公在晚上发鼓前各做各的事。在发鼓后,双方开始轮流或者一起在灵堂前做法事。发鼓是很重要的,所以道公都是挑吉时发鼓的。所谓发鼓,就是在某个吉时里,由大道公、大师公敲其大鼓(一般是道公的鼓先响,师公紧追其后),其余所有的乐器在大鼓或激越或缓和的鼓声引领下,齐声奏鸣,此举表明丧礼真正的完全的开始了(笔者在农村没有见过有乐队参与道场的,所以此处说的只是道公、师公所设的道场情形),这个过程持续大约半个小时(有些也只持续了十多分钟)。之后,道公稍事休息,屋外的某两个师公在这闲暇时进屋来,他们都穿着红衣,戴着面具,一个是老爷爷样貌的,一个是白白的女性的样貌(看不出年龄,身份为配合老爷爷的表演可以变换),两人在灵堂前说些好玩的事,引人发笑,同时他们会说些祝福子孙的人,然后问子孙要钱。之后,便是精彩的“踩泥”,在大道公时快时慢的乐声中,由一个道公引路、死者的亲生儿子手里拿着死者牌位跟在道公们的后面绕灵堂“转丧”,鼓急的时候,道公们是跑跳着转丧的,缓时则快走,同时敲响、奏响自己手中的乐器以应鼓声,他们“踩泥”时是有规律的,按照五行图形或者八卦图形、九宫图形踩走(据说源于诸葛亮),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踩九宫,俗称踩花灯,在九碗米插上蜡烛,将其按照九宫图摆在堂屋的地上,道公绕灯碗“踩泥”,道公们说如果在踩的过程中有灯碗熄灭了,则不太好,这个仪式的意义为向花婆求童子。“踩泥”持续十多分钟甚至半个小时,意为引新鬼学走路,这样的“踩泥”第一个晚上一般都踩上两回,而在第二天早上、中午、晚上都会各踩上一回(称早朝、午朝、晚朝),最后一次“踩泥”则是第二个深夜,意为踩“摇钱树(用纸束扎成的类似摇钱树的“摇钱幡”)。这次“踩泥”之后便是所有亲戚跟在道公和拿着牌位的亲生儿子后面转丧。之后便是诵经——转丧,直到天亮,过程循环不断。

第二天最为精彩的便是师公舞。在道公激烈的“踩泥”之后就是师公舞。在大道公、大师公的鼓声中,第一个师公出场了,他站在屋子中间,念说一阵后,四个头戴红头巾,脸戴面具,着红衣裤,脚穿草鞋,手持法棍、刀剑等的师公轮流出场了,四个人在轮流表演“武技”之后便奉最先出场的师公的命令分别镇守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过了几分钟后几个师公开始一对一的对打,对打完了稍事休息。接下来便是师公们的杂技表演,其惊险程度绝不输于专业的杂技团。最后则是师公舞,除了大师公坐在旁边敲鼓以外,所有的师公都穿着红衣红裤,戴着红头巾和面具,开始独特的舞蹈,他们或双手平举,弓着马步,上身随着锣鼓声有节奏的摇摆,或是整齐踏步,或是围成一圈缓慢而有规律地转圈,或是激烈狂舞(看上去不是很有规律,可能是师父不同地缘故),这时他们并不念经,只是嘴里偶而会发出类似于吼的低沉的声音(笔者当时想到野兽),这种场面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祭祀场面,看上去场面宏伟,震慑人心。整个舞蹈持续大约半个小时。完了后他们回本坛休息十分钟左右,便

开始最后的戏,他们的面具已经脱了下来,身上的衣服并没有脱下来,他们手里拿着各自的乐器——铙、锣等来到灵堂,配合鼓声敲击着手中的乐器,边走边念唱——有点类似道公的“踩泥”,但工作不像道公那么快,也不用跳跃,只是按照一定图形转走,念唱时是一个人开始一句或者一个人几句,由下一个师公接下面的内容继续念唱讲述,直到他们将他们准备的故事讲完。他们所念唱讲述的大都是古代将相的故事,笔者当时听到他们讲述的是周文王、雷震子、关云长、张飞、诸葛亮的故事,师教没有成文的书让他们去学这些故事,所以他们所讲述的都是靠师徒口耳相传,念唱时全凭记忆,更厉害的是这些师公是临时组成队的,并不是出自同一个师父,但他们都能靠记忆准确地接下上一个师公的故事连续念唱下去。师公的戏到这里就结束了。余下的时间里就像之前的那样,念唱经文和配合道公做道场。

实例中的每个仪式都体现了壮民族的鬼神崇拜和道公、师公信仰,在壮族人民的观念里,只有经过了这些道公、师公主持的仪式,死者的一生才算圆满。(图片省略)结语

道公、师公所传承的经文保留了壮族先民的古老的文字、故事、韵律等壮文明,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量的经文不可挽回地损失了,也使得很多师公的技艺失传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师公技艺只是从前的一小半。

每个民族都有处理自己感情的方式,不尽相同,甚至迥异,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能合理地解决本民族的各种问题,都体现了本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特征、风俗习惯和文化特色,成为本民族的传统。广西本土的道(公)教和师(公)教是广西壮族的民间宗教,它无法也不会成为人为宗教,但是它有着自己特有的民间群众基础,承载了广西壮民族的心理、情感和历史等文化,道公、师公是这些民族特有文化的传承者。这种文化并不比别的人为的有神论的宗教差,它甚至比那些人为宗教更能体现一个少数民族所特有的只属于自己的心理、情感等素质,因此它应该属于人类文明的一部分。

今天的壮民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的群体,对于这样大的一个少数民族群体来说,保持共同的精神信仰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共同的信仰代表了一个民族共有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情感、心理、历史、文化等特征。道公、师公作为壮民族民间信仰的传承者,通过其特殊的宗教仪式传承延续了地方的、民族的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之壮族文化

中国民俗文化之壮族文化 一、壮族文化源远流长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等南方地区,作为一名壮族人,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壮族歌节是我们壮族人民最具特色的节日。很多人不禁问道,壮族三歌节的独特之处在哪里呢?那么,基于我对于本民族的了解与认识,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的就是壮族歌节的来源、历史及独特之处。 广西每年盛装上演的官方国际民歌节,一首《大地飞歌》,让广西激情澎湃,处处是歌的海洋。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民间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歌圩”在壮语中又称为“圩欢”、“圩逢”、“笼峒”或“窝坡”。尽管“歌圩”在壮族地区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或“欢乐的节日”的意思。在广西有很多著名的歌圩,比较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田阳的乔业、都安的棉山、宜山的下涧、田东的仰岩、柳州的鱼峰山等处。 二、壮族歌圩节的来历 三月三歌圩节作为壮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之所以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壮大,也充分体现出它满足了壮族人民的生活需要。三月三歌圩节不仅使得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演化和发展,也为该民族的生存和劳动带来信心和乐趣,体现了该节日的文化功能。 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

2021年广西壮族三月三作文450字左右

2021年广西壮族三月三作文450字左右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到了。三月三是我们壮族人民传统的盛大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羊、蒸糯米饭、煮彩蛋。下面wtt 就给大家带来2021年广西壮族三月三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21年广西壮族三月三作文450字左右1 三月三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妈妈就已经把蒸好的五色糯米饭倒进大圆盆里,热腾腾地活像一个鲜花竞艳的花盘。我吃了几口糯米饭,就来到妈妈身边,帮她选蛋煮蛋。妈妈说:“煮蛋的时候,火不要太旺,以免蛋在锅里开裂。等水开后,你在一旁用筷子将蛋上下翻一翻,好让它们受到均匀的热度,蛋在锅里就安然无恙了。”妈妈说完就忙别的去了。我照着妈妈说的煮好蛋,并把这些蛋涂上七彩颜色,码在竹篮里就像一篮五颜六色的'贝壳。 你可知道,碰蛋比赛是三月三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我和妹妹拣了几个又尖又大的彩蛋,朝村口跑去,找伙伴们展开碰蛋大战。 村里的伙伴也纷纷来到村口。我们有的把蛋放在衣兜里,走得慢慢的,生怕蛋在衣兜里“打起架”来;有的把蛋放进毛线网袋里,挂到胸前;有的两手中各拿一个蛋,兴冲冲地跑来。碰蛋开始了,村口顿时热闹起来,小伙伴们这一群那一伙地围在一起碰蛋比高低。“啪!”一个蛋被碰破了,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笑声。我和妹妹拿了四个鸡蛋、四个鸭蛋,和小伙伴碰了起来,结果三赢五输,我们把碰破的蛋一个个剥开皮吃掉了。小伙伴们也在剥蛋,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用涂满各种颜色的手抹着沾在嘴边的蛋,笑了。 我们回到家里,只见妈妈正把一碗碗、一碟碟热气腾腾的鱼、肉、菜摆满一桌。这时,爸爸笑盈盈地拎来了几瓶好酒,同邀来的亲戚好友开怀畅饮。一桌人高高兴兴地吃饭、喝酒,欢笑声在屋里回荡着。 2021年广西壮族三月三作文450字左右2

武鸣县壮族丧葬习俗民间调查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班级:汉本107新闻班姓名:潘芳荣 民俗学民间调查报告: 武鸣县壮族丧葬习俗 武鸣县是一个壮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而居住在农村地区中仍然保留着独特的丧葬习俗。武鸣壮族家中有白事时,那一年的丧事会在不同的时间陆续进行,总共分为死者去世当天及第二天、当年的端午节、农历七月初七这主要的四天,而死者去世第二天天是最主要最隆重仪式最繁杂的一天。 死者去世的第二天,丧事的重要仪式就正式开始。首先是要在这一天提前请道公,一般道公队由四个人组成,另外还有吹奏丧乐的一批人,道公主要是农村里年长的具有一定道教经验的人组成。 祭祀的灵台经道公布置好后,道公便吩咐让四个不同姓氏的人找四种不同的草放到装了谁的容器中浸泡,用这些水洒在灵台前给去世的人洗魂,洗掉死者生前的霉运和疾病,用竹枝将水洒到戴孝的人身上保平安,葬礼的堂内若有与死者同生辰生辰的人不能在场。另外,道公还设有一个天神台,神台上方南面挂有三位天神,道公先用桃木剑画符咒到地上,让妖魔鬼怪不敢靠近,然后用竹子做成一个架子,架子的顶上是一个圈,圈着贴上各种符咒,竹子圈外面四面各自点有三根香,子女和亲属跪在符咒圈前,道公念悼词,随着道公的指挥,亲属们一起围着符咒圈转圈,是让死者家属怀念失去的亲人,并祝愿死去的亲人能很好的升天,到更好的世界去,没有病痛苦难。 从夜幕降临到白天,亲属好友都要在灵位前守夜,道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念经文,几个道公一起,手中敲着竹子做的乐器配合孝经的反复诵读,

死者家中有未婚的女孩子的,道公会准备八个莲花灯,每个莲花灯里面点上一根蜡烛,摆成一个八卦方阵,四个道公围着莲花八卦阵跳起方阵舞,莲花灯主要是为了给姑娘保留福气,以保佑姑娘将来嫁个好人家,生活能更好。方阵舞跳完后,道公将糯米与朱砂混合与36枚硬币混合一起放在手中,道公会安排死者家属里面的子女辈的男男女女各自拿一个莲花灯绕着死者的灵位转圈,每走一步,停一步,道公作领头,一边走一边念悼词,转满七圈后,道公停下,将手中的36枚硬币发放到转圈的人手中,并说这些硬币可以放在身上辟邪,用来做生意可以保佑那个人生意兴隆,有钱可赚,用在出行路上可以保平安等等。 入夜至凌晨这段时间,道公们每隔两个时辰念一次悼文,唱壮族悼歌,歌文内容页大多是歌颂死者生平及其贡献作为等等,表达死者家属心中的哀伤不舍之情等。 道公们举行的每一项仪式的开始前都要算好时辰,道公根据死者的生辰和死亡时辰推算黄道日,以及适合举行的吉利的时辰。道公会给出禁忌,除了灵堂内与死者生辰相同的人不能出现以免有晦运跟上以外,若是死者死亡的当天是凶日,则死者家中不能有哭声,参加葬礼的人不能哭泣,以免招来恶灵,只有过了当日显凶的时辰才可放出声来哭。 第二天,道公会推算出送死者的骨灰或尸体上山的好时辰,由几个死者生前的好友或年轻力壮的中年人将骨灰或尸体扛上山上的安葬处,安葬出一般条在方位坐北朝南干燥的前方视野开阔的高处,此时放的骨灰盒或尸体都是暂时放置,埋葬尸体的羊角坟过了四年或七年等尸体全部腐烂后才请村里的年长的人开坟捡骨,上山捡骨时,妇女和儿童以及生辰犯冲的

近代史人物资料

此资料仅供参考 慈禧,林则徐,吴佩孚,段祺瑞,徐向前,陈毅,林彪,孙中山,蒋介石,张学良,毛泽东 曾国藩-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清朝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因讨伐太平军时,有大肆屠杀平民之情事,而与其弟曾国荃被称为曾剃头或曾屠户。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同治年间封一等毅勇侯,又授世袭罔替,谥文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思想——明用孔孟之名分,暗效申韩之法势,杂用黄老之柔弱。 ?组建湘军?大战太平军?攻占南京?追剿捻军?主办洋务? 天津教案 (1)按阶级立场或者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曾国藩是有过的,而且这个过很大,因为曾国藩在打倒太平天国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所以,曾国藩的过失或者罪责是延续了封建社会,延续了满族人主政的清朝。 (2)从国家利益而言,他是功不可没的大功臣;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强大了军事力量,影响了后来的知识分子;例外,曾国藩的文才 也很出色,为后世留下了一笔财富;如果不是因为乱世,也许他会成为

一个像鲁迅一样的文人让人永远记住;但他用他的方式为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影响了整个中国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 五、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 六、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 七、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 八、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李鸿章大家自己查查我就不总结了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壮乡有个叫韦达桂的人,在一个土皇帝手下当官。达桂年纪不大,但很有文化很聪明,而且很爱护百姓。有一年,状乡大旱,达桂向土皇帝奏请免皇粮,达桂跪奏道:“状乡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希望千岁恩准免去今年要交的皇粮。” 土皇帝听后吃惊道:“哦,大旱,我壮乡今年真有这样的天灾?” 韦达桂急忙回禀道:“千岁若不信,我愿伴千岁前往视察。” 达桂伴驾来到状乡,原来真如韦达桂所说的,百姓的庄稼地是一片遭受旱灾的惨象啊!一群群百姓跪在山道上向土皇帝乞求道:“千岁爷,可怜可怜我们吧,今年的收成不够吃喝啊!千岁爷,千岁爷!!!” 达桂跪下说:“千岁亲见,曾经的万顷良田现在连一粒米也没有了,恳请千岁免粮啊!” 听着百姓苦苦的哀求声,土皇帝无奈只好免去状乡的皇粮。土皇帝觉得免去皇粮后,他缺少了很多用来享乐的金钱,而这一切都是韦达桂造成的,打那以后,他对达桂恨之入骨,但找不出什么理由把他除掉,因此施出毒计,阴谋陷害韦达桂。 一天,他把达桂唤到跟前:“达桂,你向来很能干,现在想叫你给我办件事。”达桂听了,从容地说:“请千岁道来。”土皇帝半眯着眼说:“我正在建一座楼阁,缺少瓦片,听说状人的皮能防寒防暑,防水防火,经久耐用,我要你在两个月以内给我弄900张状人的皮当瓦片用,到时重重有赏,如果完不成,定要从严惩罚。”达桂轻松的答道:“到时就请千岁亲自到城门下点货验收吧。” 两个月过去了,韦达桂毫无动静,到点货验收的时候,韦达桂召集了900个壮家大汉,每个人带上一斤糯米、一斤米酒、一斤辣椒面来到城门下。 韦达桂高声对大汉们说:“各位壮士,篝火已经准备好了,我们架锅煮饭煮辣椒汤。” 饭煮好了,汤也做好了,这900个大汉呐,一个个的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在城门下饮酒,喝辣椒汤,吃糯米饭。个个酒足饭饱、大汗淋漓的时候,土皇帝坐着八台大轿过来了。 土皇帝对韦达桂问道:“怎么样,我要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达桂连忙上前行礼道:“正等着千岁爷您来验收,千岁您看,这些贱骨头整张皮都漏水的,不知做楼阁的瓦片是否还合适啊?” 土皇帝下轿一看,一个个壮乡大汉的皮肤上都湿漉漉的,臭气扑鼻。土皇帝用手捂着鼻子,皱着眉头道:“又漏水又臭,不能用,不能用。”说完,调转轿子回宫殿去了。 一计未成,又生二计。一天,他把达桂叫到跟前:“达桂,你向来聪明能干,再过一个月皇后就要坐月子了,听说壮家的公鸡蛋很有营养,你给我在二十天内弄490个公鸡蛋来,到时重重有赏。”达桂满口答应。限期到了之后,土皇帝派兵去抓达桂。

广西人喝酒排名及风俗

广西人喝酒排名 第一名:河池 河池人喝酒在广西公认的,不论是高度白酒还是农村酿的米酒、玉米酒,河池人统统不拒,在很多单位里,河池人喝酒都是主力。 第二名:桂林 桂林三花酒可是桂林的名牌产品,三件宝之一,可见桂林喝酒也还是有历史底蕴的,桂林那些县喝酒更厉害,大家如果没有点渴酒能耐,请别去杨丽萍(阳荔平),全恭资。 第三名:百色 百色人喝酒也厉害,一般人半斤52度的没问题,不过平时都是喝低于四十度的散装杂粮酒。笫四名:柳州 柳州也靠近河池桂林,很能喝,也爽快,可能是杂居城市吧,各种酒都能喝。 第五名:南宁 真正南宁人(包括县)喝酒也不赖,但南宁是广西中心城市,桂东南有很多人在南宁,所以拉低了南宁的平均水平。 第六名:崇左 崇左是小城市,底下的县都是和南宁或百色交界,应该和南宁、百色的水平差不多。 第七名:来宾 桂中地方,广西中心地域,有些少数民族地方的也挺能喝的,如象州、忻城的都比较都喝,但整体水平比起柳州等地来,略差一些。 第八名:防城港 靠海的地方人喝酒一般都不怎么能喝,因为喝多了下海、搭船都容易出事,但防城港靠海又靠山,相对而言,有山的地方的人较能喝酒。 第九名:玉林 玉林人做生意多,做生意讲究个热情好客,喝酒是少不了,但做生意人喝酒懂得适可而止。 第十名:钦州 钦州也近海,部分人很怕喝酒,但也有一部分人喜欢喝酒,一碗猪脚粉就能下酒,但整体上钦州人酒量不大。 第十一名:贺州 贺州地处几省交界,但很受广东珠三角的影响,喝酒不太多。 第十二名:北海 北海地处海边,也和广东珠三角的习惯一样,很多人都不太喜欢喝酒。 第十三名:贵港 顺着广西的大江大河,很受广东珠三角的影响,也不太喜欢喝酒。 第十四名:梧州 和广东珠三角人一样,不太喜欢喝酒。 广西风俗 广西北海民俗夏至吃狗肉、荔枝 夏至,北海的风俗是吃狗肉!而且要和荔枝一起吃。都是上火的东西,北海人却不怕,以毒攻毒。夏至正值盛阳覆盖其上,阴气始生于下,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表示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将逐渐死去。

世界历史著名人物一览表

世界历史着名人物一览表 (7--1)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人 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着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是最早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 2、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戏剧大师。23年间创作了37部剧本。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3、克伦威尔(1599~1658)。英国历史上“常胜将军”、独裁者。 4、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科学上三大成就是: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 5、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作《国富论》。 6詹姆斯·瓦特(1736~1819)。蒸汽机发明家。除了发明蒸汽机外,还发明了液体比重计、信件复印机等。 7、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着名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凯恩斯有效需求思想和最优化储蓄思想的革命性先驱,还是地租理论的先驱,还是现代避孕技术的开拓者。代表作《人口论》。 8、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电磁学理论先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证明磁场可以产生电流的科学家,也因而被认为是原始电动机的发明家。 9、波西·比西·雪莱(1792~1822)。英国卓越的政治诗人、哲学诗人、抒情诗人。恩格斯说他是“天才的预言家”,马克思说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代表作《西风颂》。 10、查理·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奠基人。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经过22年的潜心研究,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11、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着名女作家。代表作是带 有自传色彩的《简·爱》。 12、佛罗伦萨·南丁格尔(1820~1910)。英国着名护士。冲破名 望世族的世俗观念,从事护理职业终生未嫁。在英俄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10年去世后,国际红十字会把南丁格尔的生日确定为国际护士节。 13、亨利·福特(1863~1947)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汽车大王, 商界奇才。 14、伯特兰·罗素(1872~1970)。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之一。一生勤奋,写出上百部着作和数千篇文章,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作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5、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首相、民族英雄。与斯大 林、罗斯福并称为二大战“三巨头”。 16、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英国着名细菌学家。因发 现青霉素(盘尼西林)而获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 17、约翰·凯恩斯(1883~1946)。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主义创始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消费、刺激私人投资、国家直接投资等),避免失业和经济危机。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国外着名历史人物一览表(7--2)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 人 18、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着名作家。人性回归讴歌着、性爱描写大师。精品包括《儿子与情人》、《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 19、贝纳德·洛·蒙哥马利(1887~1976)。英军统帅,二大战英雄。“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克星“沙漠之鼠”(蒙哥马利)。1941年被任命为盟军集群司令,参与了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诺曼底登陆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

壮族风俗习惯

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我们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都难,呵呵~)。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现在好多了,因为改革开放了嘛0。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持着)。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

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

广西文化

广西形象之我所见 学院 专业 年级班别 学号 学生姓名 2011年 1月

正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就是外人对广西的大致认识,而广西的更多方面,却了解甚少。身为土生土长的广西人,我想通过本篇论文独特的角度,让读者们进一步感受广西的文化。本文从广西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东盟博览会,民歌节,绣球文化及饮食文化来五个角度来宣传广西的形象。关于东盟博览会及民歌节放入介绍广西文化形象的原因,我认为,随着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节每年成功的举办,让外人日渐通过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节之类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到广西的风采,所以我将东盟博览会和民歌节列入介绍广西文化的符号之一。我从以下五个角度介绍广西: 一、广西的地理位置及相关简介 1. 地理位置 广西地处中国南部。南临北部湾,与海南省隔海相望,东连广东,东北接湖南,西北靠贵州,西邻云南,西南与越南毗邻。陆地区域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5%,居各省区市第9位。广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山多地少。[1] 2. 气候 广西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7℃至22℃之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都是由北向南递增。广西是全国降水量比较多的地区之一。[1] 3. 民族 广西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主要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彝、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此外,还居住着满、布依、蒙古、傣、黎、傈僳、拉祜、俄罗斯、土、高山、土家、朝鲜、白、藏、纳西等39个民族成分。[2] 二、历史文化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开凿灵渠,把长江与珠江两条水系联接起来,促进了广西与中原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汉代,苍梧、布山、合浦就有了商贸集市,合浦成为海外贸易港口;唐代,桂州、柳州、邕州、容州城乡出现定期圩市;宋代,出现与交趾商人展开货物交换的搏易场;明清时,广西采矿业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是金、银、铜、铝、锡、铁等矿。据统计,清顺治六年至十八年报开的矿场达127处,居全国第3位。 广西也是我国近现代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金田起义、黑旗军抗法、镇南关战役等的策源地和发生地,涌现了洪秀全、刘永福、冯子材等一批杰出人物。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创建了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3] 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广西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创作的崖壁画,汉代前创造的大铜鼓以及古朴曲雅、可避湿热、防蛇兽侵害的干栏建筑等,成为广西当时的文化代表;明代的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均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广西素有"歌海"之称,主要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墟、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踩花山和芦笙节、仫佬族的走坡节、侗族的花炮节以及别具风味的打油茶等,其中农历三月三的壮族传统歌节,最为隆重。 三、广西南宁东盟博览会 东盟博览会,又称南博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政府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的国家级,中国—东盟博览会会徽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中国广西广西南宁举办。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倡议,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交流盛会,每年在广西广西南宁举办。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三大内容,是中国与东盟扩大商贸合作的新平台。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运转顺利、商品贸易日趋活跃的背景下,独具区位优势的广西南宁趁势搭建起了以广西南宁华南城为核心的大型商贸物流平台,而随着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在广西南宁启动运行,一个“全产业链一站式”的商品交易展示平台和物流基地正渐趋成型。

广西壮族丧葬风俗中的道公、师公信仰

在广西壮民族的眼里,葬礼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礼仪,“事死如事生”。壮民族信仰道(公)教、师(公)教,由道公、师公主持、完成的各种人生礼仪,贯穿了壮民族每个人的一生。道公、师公信仰是壮民族最基本的传统的民间的信仰。 一、壮族的道公、师公信仰 (一)道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 广西壮族的道公不像中原传统的道教徒,在广西壮民族中,从事道公这个行业的多半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他们平时下地干活,只有在日常需要超度亡灵、禁压恶鬼和举办丧礼的时候,才作为神职人员出现,举办道场,他们也可以婚娶成家,荤素不忌,只忌狗肉。他们并不是社会宗教的领袖,也没有在意识形态上脱离社会,他们是普通的社会人,区别于其他的人为宗教的教徒,他们是壮族民间宗教的鬼神代言人。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但人民并不是教徒。 道公没有成型的宗教组织,没有固定的专门的宗教活动场所,但是他们有临时的宗教活动场所,它的神职人员一般都是专门的,相对固定的,除了师父和徒弟,他们没有更多的级别分类。法师是通过严格的学习、仪式和考核才具有资格的,他们都是通过后天学习而成为道公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道公的,一个人在成为道公前,他们要拜师受戒、背诵经文,并用毛笔抄写所有的经文、随师父练习设道场做法事,只有经过了这些过程,他们才能顺利出师。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并没有年龄限制,有些人是老了之后才开始学,有些人是少年时候开始学,终身以此为生。道公、师公出师后,要在主持过很多场道场、学过很多经文并在地方上有声望之后,才能带徒弟做师父,他的资格取决于他从事本行业的时间长短,而不取决于年龄。道公有大量的成文经书,有统一的教义,那些经书教义中虽然有伦理的成份,却并不是主要用来指导人们自身行为的,它们更重要的是能超度亡灵,安抚死者。 (二)师公的性质、职能、组织形式和教义内容 师公跟道公差不多,其神职人员也是半职业性的农民,也要经过严格的学习和考核,只是师公在出师前还要学会舞蹈、杂技等“师公”的看家本领。相较道公而言,师公经文很少,有的甚至没有(笔者仅就所调查的都安、马山、上林、宾阳师教而言),在做道场时他们唱念的主要是师父口头相授的内容,唱颂内容以古代名将的故事为主,有些地方是以现实故事和生活中的人为主(笔者在都安参加的道场中,师公们唱颂的是姜子牙、雷震子、关云长、张飞、诸葛亮的故事),唱颂时并没有很严格的内容规定,师公们可以按照节拍自行添加有益的内容,如孝顺、善良、忠诚等,以教育人们现实伦理道德。 在广西的大多数地方,道公、师公各司其职,并行不悖。师公在壮族的丧礼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壮民族自己话说,道公是文,师公是武。在上林、宾阳、马山一带,丧家都会请师公跟道公一起做丧葬道场,而在都安的绝大部分农村,一般家庭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请师的,一般只有在死者为意外死亡、生前为道公、师公者和做丧品者才会在请道公的同时请师公,当然,有钱人也可以在“平常”丧事时请师公。 (三)道公、师公信仰和“麽教” 广西的壮族,尤其是在偏远的山区和小城镇生活的壮族人民中,存在着普遍的道公信仰、师公信仰。道公、师公在壮族的各种有关鬼神的人生礼仪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超度死者亡灵,保佑人们不受鬼魂的侵扰。除了日常的驱鬼逐疫外,在所有的丧葬仪式中,都伴随着道公、师公的唱念做打,壮族人认为只有经过了道公、师公主持的丧葬仪式,人的一生才算圆满结束,死者才能进入另一个世界重新开始生活或者轮回转世,才能保佑其子孙。壮族人民尊敬道公、师公,并信仰他们的通天地晓鬼神的能力,道公、师公是他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黄桂秋、何正廷等学者认为壮族中流传“麽教”,就笔者所生活过的都安、上林以及所考察的马山、宾阳一带而言,没有人听说过“麽教”,不过在巴马倒是听说了有

广东历史上著名人物概况

广东历史上著名人物概况 广东地处祖国的南大门,处于远离中原的山陬海隅。在古代,它是以百越民族为主体的,相对落后于中原华夏民族的区域,经过漫长的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融合,逐渐变为以迁徙而来的汉民族为主体的社会区域。广东文明也伴随着民族迁徙经历了从“蛮荒”到中原文明逐渐输入,民气民风渐开,进而逐渐与中原文明同步发展,再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的漫长的历史过程。这种演变的过程,既有体现移民文化的时代特色,也有受地理环境和外来文明的影响而形成的区域文化的特色,这些特色为层出不穷的人物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从而涌现出一批批既与中原文明有相通、相似之处,又有地区特点的风云人物。 一、古代部分 广东地区最早的著名人物,见于文献记载的,从秦代开始。秦始皇遣军征服岭南后,镇守岭南的任嚣采取战抚并重的策略,以“和辑汉越”为宗旨,从而使祖国南疆顺利地统一到华夏民族的大家庭中。任嚣之后,署理南海郡尉的赵佗努力调和岭南各民族、各部落之间的矛盾,稳定社会,建立南越国。汉王朝建立之后,赵佗虽然对内仍行帝制,对汉却称臣奉贡。这样,既有利于岭南的安定与开发,也利于中原文明的源源不断输入。可以说,在岭南早期开发阶段,赵佗在安抚与治理地方、处理与中原的关系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为岭南的和平稳定与开拓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被称为开拓岭南的先驱。 东汉至两晋时期,中原政权更迭,战祸频仍,中原士族士人为躲避战火纷纷南迁而来。岭南相对安定的局面和开发中的环境为这批南来士人提供了发挥才能的机会。如东汉末及东吴时期在交州开展前所未有的学术活动的从政名儒士燮家族,在广州开讲学之先河的虞翻,皆为一时之俊彦。葛洪在广州写《抱朴子》,总结了晋代以前的神仙理论与方术,又炼丹于罗浮山,成为中国道教史、化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番禺学者杨孚撰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岭南的地方风物志《异物志》,向世人揭示岭南别具特色的风物与风貌。 从东汉末的纷争到隋朝建立之前,中国政局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长时间

壮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壮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一)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脱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壮族青年结婚,忌讳怀孕妇女参加,怀孕妇女尤其不能看新娘。特别是怀孕妇女不能进入产妇家。家有产妇,要在门上悬挂袖子枝条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闯入产妇家者,必须给婴儿取一个名字,送婴儿一套衣服。一只鸡或相应的礼物,做孩子的干爹、干妈。 壮族是稻作民族,十分爱护青蛙,有些地方的壮族有专门的“敬蛙仪”,所以到壮族地区,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于寨口立碑,谢绝外人进寨。 壮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二)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古籍中记载壮俗“露顶跣足”、“布帛勒额(束额)”,在童帽上获得再现,这种遮额帽既能保护头部也是一种装饰品。婴儿的背带比常见的汉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状,“蝶身”长三尺,宽二尺四寸,中绣花样图案或八卦乾坤图,但很少见绣有文字,两边“蝶翼”长九尺,宽一尺二寸,这种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身刺绣上如“出入平安”“美满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图案。 壮族的风俗习惯作文(三) 壮族的婚姻,有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恋爱自由,但父母干涉包办也时常有。壮族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和男子一样都是家庭的劳动力,但仅有男子有继承权。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壮族女子出嫁日一是梳头:由媒婆、送嫁婆帮新娘梳头,新娘则边唱“哭嫁歌”,从早上哭到离开娘家,有哭“爹娘”、“兄弟姐妹”、“姑爷”等多种哭嫁歌。主要内容有歌颂父母养育之恩,有埋怨生为女孩要出嫁,有埋怨兄弟自己嫁出后独占家产,或是对一同长大的姐妹的留恋等等,曲调婉转缠绵,催人泪下。 “哭嫁”是流传于壮族农家的一种婚嫁习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壮族农家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群山连绵,地势偏僻,交通不便,姑娘出嫁之处,近到2至3里,远则数百里,跨省、跨县、跨乡、天隔一方,一别难见。“相见时难别亦难”,不知何时是归期,思前想后,不禁潸然。“哭嫁”,是勤劳勇敢,淳朴善良,尊老爱幼,热情好客的壮家人告别家人,答谢亲友的感情流露和心灵表白。所谓“哭嫁”,就是姑娘出嫁时,以“哭”代说,倾诉衷肠,表达离情,招呼来宾,告别亲人的一种形式。 姑娘出阁时,要吃“离娘饭”。办酒前夕,由家庭中最年长的女性长辈给姑娘梳妆,打扮成年妇女模样。晚上鸡叫头遍时,在堂屋前举行仪式,焚香燃纸,祷告先辈。先哭祖父(母)、父母、以谢多年养育之恩,表达依依惜别,谓之“开声”或“启声”。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因此,“不落夫家”的时间为三、五年不等。在历史上,“不落夫家”期间有性自由,近代受

关于广西人的性格特点

关于广西人的性格特点(网络上又一版)广西人性格特点 广西主要讲两种方言,桂柳话(桂林、柳州话更接近湖南话),南宁话(广东白话的变种,不太好听),广西气候炎热,四季瓜果不断。 广西人的性格特征,有个共性,普遍认为是比较“老实”。广西曾是个落后的多民族地区,历史以来跟外界联系不够密切,许多民族同胞根本就是一辈子老死在山旮旯里,没有出过一次远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年轻一辈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大多诚实憨厚。经商意识淡薄,苦守**薄地,以图糊口度日。在广西,具有经商传统的公认为玉林人,博白、陆川“风炮补胎”,能让他们整出这么个广西老少皆知的名声,也算是略有胆气了。可见玉林人是天生具有经商意识的。南宁知名的民营企业纯粹是广西独资创办的也不多。桂林以山水著名,解放前因战乱收拢了全国各地文化精英的避难而成为文化名城,其实桂林人的经商意识并不突出。而钦防沿海,习惯于做生意,搞贸易,这并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从整个广西层面上讲,广西人经商普遍胆子不大,怕输的心理很重。也往往输不起,一蹶不振。没有福建人敢作敢为的生猛气魄。广西人,尤其是农民兄弟缺乏一股牛劲和不服输的精神。广西品牌囿于狭隘眼光,不敢大胆拓展全国业务,只立足广西,也佐证了广西人胆子小魄力不足的性格弱点。在广西人的字典里,需要两个大写的字:胆量! 大家知道广西人性格的另一面吗? 现在的广西人给大家的印象是落后,可是大家知道广西人性格的另一面吗?知道秦始皇在长城只放了30万军队对抗匈奴,却在广西放了50万军人对抗西瓯(壮族祖先)吗?知道汉朝守长城用了20万军队,却在西越(广西)留30万军队吗?知道明朝戚继光对抗捼寇用的狼兵是广西来的吗?知道袁崇焕在宁远一万多广西兵对抗20万满族八棋吗?知道清朝冯子材在越南打赢法国人吗?知道刘永福在越南,台湾屡次打赢法国人吗?知道孙中山反清朝的起义几乎都是在广西吗?知道共产党工农红军长征路上最艰难的几次战斗(红军长征的时候,著名的飞夺泸定桥的22勇士就有11个人广西人,其中之10人就是广西东兰县人。),知道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日本人打得最激烈的几次经典战斗吗?知道广西兵团1937在上海作战中80%将校军官战死不屈吗,知道八百勇士吗?知道第一次出兵东南亚战死的戴安澜和广西兵吗,不是要抬高广西人,而是广西人被历史忽略太多, 抗战时期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美国将军史迪威说过:广西士兵是世界上最好的士兵。从两千多年前西瓯国君译吁宋带领五万岭南土著士兵,令秦军伏尸数十万开始广西兵一直是广西军队战斗力强悍的标志。广西土著士兵的勇悍令其所有中外对手感叹!一个地方出精兵的传统历经数千年而不变实为中国所仅有 朱德元帅不是说过吗:湖南人最霸气,广西人最蛮横。我个人感觉,说是“两广一家亲”,但其实由于环境和经济的极大差异,广西人和广东人的性格简直是天壤之别,广东人待人比较冷漠,还有一点说得难听点就是缺少些血性;而广西人大多则十分的豪爽好客,而且个性很强。 在明朝,曾经有过“广西狼兵雄于天下”的称号,广西部队是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曾经在明朝快灭亡的时候,在宁远大战中力挫当时天下无敌的清八旗军,广西兵的战斗力之强可见一斑。 清末,当时太平天国开始的时候,太平军在刚开始只有3万人,这3万人是清一色的广西兵,一路从广西打到南京,多厉害。在北伐战争后,太平军士兵以安徽人和江浙人为主,这些地方的人战斗力根本不能以前的广西兵相比,曾国藩就曾说过:“长毛(太平军)中后期之30万之战斗力,远远不如刚出广西之3万”,广西兵得到了他这么高的评价。

广西壮族的风俗习惯

广西壮族的风俗习惯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壮族有许多著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柴粑、白切狗肉、壮家

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南宁绿城文化论文

广 西 南 宁 人 文 地 理 引言:讲述了南宁文化的概况、旅游、地理等方面的特点。表现了南宁文化的灵魂,南宁的旅游资源和人文地理。 南宁的基本概况: 我的家乡南宁市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广西第一大城市,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南,是红豆的故乡,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边陲古城,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古称邕州,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处的现代化城市。居住着壮、汉、苗、瑶等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万,其中市区人口为

万人。南宁市地形是以邕江广大河谷为中心的盆地形态。这个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围绕,北为高峰岭低山,即大明山龙头峰(古称昆仑山)直系山脉,故此南宁别称又为“昆仑城”。南有七坡高丘陵,西有凤凰山(西大明山东部山地)。形成了西起凤凰山,东至青秀山的长形河谷盆地。盆地中央成为各河流集中地点,右江从西北来,左江从西南来,良凤江从南来,心圩江从北来,组成向心水系。盆地的中部,即左、右江汇口处,南北两边丘陵靠近河岸,形成一天然的界线,把长形河谷、盆地分割成两个小盆地,一是以南宁市区为中心的邕江河谷盆地;二是以坛洛镇为中心的侵蚀――溶蚀盆地。经纬度:北纬°`°`,东经°`°`。海拔:全市平均海拔米。最高处为米。南宁市辖六城区和六个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年,城区重新划分,撤消城北区、永新区、邕宁县,设立西乡塘区、邕宁区和良庆区;扩大兴宁区、江南区管辖范围;将新城区列名为青秀区,并扩大其管辖范围。调整后,南宁市区变成了六县六城区。 南宁的历史: 我的家乡南宁据史料记载,南宁历史悠久,古代属于百越之地。东晋大兴元年(公元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唐朝贞观八年(公元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为“南宁”,南宁由此得名。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南宁为自治区首府。百越之地,越族分枝繁多,史称“百越”,其中西颐和骆越两个支系,就是南宁壮族的先民。始皇帝二十三年(公元前)置桂林郡、象郡。南宁属桂林郡辖地。汉高祖元年(前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宁为其辖地。汉高祖元年(前年),赵佗建立南越国,南宁为其辖地。年月日,南宁解放。将南宁城及附近的个自然村从邕宁县划出,成立直辖广西省的南宁市。年月日南宁市人民政府正式对外办公;月初,南宁市郊扩大至个自然村并设郊区工委(辖个区)。年月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设在南宁。年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撤销广西省建制,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年月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南宁宣告成立,南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年国务院决定改憧族为壮族。年年,作为自治区首府的南宁市和南宁(专区)地区并存。年月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辖原南宁地区南部凭祥市和崇左、扶绥、大新、宁明、

壮族的丧葬礼仪

壮族的丧葬礼仪 本文是关于壮族的丧葬礼仪,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壮族主要聚居在我国的南方,范围东起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至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北达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南抵北部湾。关于壮族的丧事礼仪,其秩序大致是: 报丧 壮家有人死后,家人立即燃放大炮竹三响,以示家里有了死人,向村人、亲朋们报丧。同时主家派人到外家及至亲者报丧,请道公来做道场,着手办理丧事。 洗礼 死者主家报丧后,族内的男女就自动地到主家里,帮忙各种丧事。孝男孝女及族人,披发带孝,戴竹笠,携竹筒或小水桶,到河(塘、泉)边号哭,掷几枚钱于水中,汲水回来浴尸。孝男孝女及最亲者给死者擦洗完毕,俗曰洗礼。死者是男的给他剃头发,是女的给她梳理头发。男的戴上新帽,女的包好头巾。接着给死者穿新衣服、新鞋,还给死者口里放一枚银元,俗曰含金。男性死者给他手中拿一把扇子,女性死者给她手里握一块手巾。目的是让死者干净体面地去到另一个世界生活。 入殓 道公来后,儿女到齐,由道公择定吉时,便举行人殓仪式。其仪式是:由族人在棺材内放一屋草木灰,后铺上一屋白布,将死者尸体抬入棺里,再用一幅白布盖上,作为新被,又用白布缝成蚊帐式罩上,使布角露出棺外。诸事齐备,就将棺盖盖上,用大铁钉钉牢,此时孝男孝女及族人便放声大哭。边哭边歌,以示与死者诀别死者入殓后,棺材放在厅堂中央,用一幅布遮住祖宗神位,以免冲犯祖宗在天之灵,棺材头垂下一张布幔,设一张方桌,桌上设死者灵位,点灯燃香烛,地面铺着席子,孝男孝女日夜坐席守灵。 停丧 停丧日期,视其家贫富而定,一般为三五日。孝男穿白衣服,头戴竹纸帽,腰束麻带,脚穿草鞋;孝女亦穿白衣服,腰束白带,头扎孝巾,脚亦穿草鞋,日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