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咸阳政务门户网站作者:咸阳市政协责任编辑:咸阳市政协点击数:1237 发表时间:2017-12-14 11:06

按照《市政协2017年协商工作计划》安排,10月31日,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赴乾县、市信息办、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调研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委员们实地查看了乾县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和乾陵安防监控系统,了解了市交通运输局12328监督服务电话系统和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情况,听取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便民措施介绍,考察了市信息办中心机房、智慧城市大屏、呼叫中心。11月24日上午,市政协召开了“月协商”座谈会,形成了《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通过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我市自2011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着力改革体制机制,改变行政分割、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的局面。重视统筹设计整体规划,编制了《咸阳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注重把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城市试点、信息消费城市试点等与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全面融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和层次。通过建设咸阳市政府"政务云",建成共享信息平台,杜绝了重复建设和新的信息孤岛的形成,强力推进了资源整合。积极实施“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通过群众办事“一站通”、便民服务“一号通”、智慧医疗和惠民资金“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掌上咸阳“一点通”、无线城市“一网通”切实解决群众需求,服务咸阳社会发展。在西部率先启动“互联网+”计划,全面开展城市信息融合,建成了咸阳市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咸阳市信息资源安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并在智慧医疗、智慧税管、智慧安监、智慧气象等重点领域试点大数据分析应用,初步具备了大数据监测、预警和风险分析能力。通过七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创造了信息化建设的“咸阳模式”,赢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一)数据整合及应用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来实现,但是当协作遭遇利益壁垒时就显得较为艰难。具体表现在:(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然而纵观全国,如何打破数据壁垒,联通信息孤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担心数据泄密,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的问题,在行政体制当中,有各条线的行政命令,有各种各样的法规,导致城市治理不能横向打通,给技术应用造成障碍。我市通过各种措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也依然存在因为核心数据市级层面没有权限开放,或各职能部门一般没有制约关系,导致“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现象。(2)应用推广。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推广中,我市已实施了“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多用”,但并未完全代替各部门分别发行的各种卡。各部门的服务热线依然与“一号通”并存。无线城市“一网通”建设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无纸化办公还没有在党政机关内部普及,培训网络化、远程会议等的应用还有较大空间,一些惠民项目群众知晓度还比较低。一些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应用项目在推广时遭遇重重阻力。这些与人们的传统行为习惯、部门资金实力、现有政策因素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利益和权力分割影响。

(二)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尚未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网信办、发改委等多个机构,但没有统一的部门对大数据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工作推进也比较困难。出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口径不一,不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大数据的综合效应就难以发挥。二

是缺乏规范标准。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大,涉及范围广,尚无范本可依,如果不能坚持统一的规划标准很容易成为新的更大的“信息孤岛”,甚至前功尽弃。高起点的规划、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智慧城市规划成为现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我市已编制了《咸阳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咸阳市信息资源安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三是奖惩机制不明确。作为一项需要重新整合各方资源,但是却没有确定职责范畴的工程,没有明确的奖惩机制不足以调动各方各面对其的关注度和协作积极性。

(三)智慧产业发展潜能有待进一步激活。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可以直接和间接创造众多知识型就业岗位,进而创造更多的服务业工作岗位。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和运营要求更多的专业的数据分析企业加入,促进传统产业进行升级。物联网的运用将提升带动智能终端制造的发展。因此,智慧城市已被世界各国确定为金融危机后振兴经济的关键策略,智慧产业也应运而生。以智慧城市建设驱动产业衍生与发展已在银川市初见实效。我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前列的城市,也应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进一步重视新的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创新性复合型人才资源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伴随城市功能的不断多样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能适应智慧城市建设分析并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高级人才和团队。当前技术创新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既懂技术又熟悉政府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受区位因素和薪酬待遇因素影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自身又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造成人才难求的现状。这在县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创建的社会认知度、参与度

1.加大宣传力度。在风雨廊桥、统一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和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设置“有事找政府,请拨12345”等标识,广泛宣传“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

2.大力推广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在公交站、医院、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增加智慧城市WIFI,增强信号稳定性。在“一点通”中增设停车预约、办事流程进度实时查询等功能,扩展智慧城市在扶贫攻坚、挖掘文化资源优势等方面的应用,让智慧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3.强化思想认识。将智慧城市有关知识列入各级各部门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对建设智慧城市重要性的认识,为促进信息共用,物联网共建,服务共享筑牢思想基础。

(二)创新优化管理机制,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强化组织领导。建议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机构或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牵头理顺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并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由一个行政综合部门,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集中管理各部门的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5.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要加强对各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对接中省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划,建立规范标准的公共数据库,并制定和推行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确保智慧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从城市整体运行效益的角度出发,协调各部门明确共享数据、上报数据、发布数据、保密数据和交换数据等内容,确保各部门对数据的共享与应用。

6.健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奖惩机制。应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列入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中,充分调动参与共建的积极性。

(三)探索智慧城市“咸阳模式”,做大做强智慧产业体系

7.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生产内外环节进行整合,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传统制造业智能化。

8.建设智慧产业园区。引进智慧装备制造、光通信、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应用电子以及云计算等项目,发展智慧商务业、智慧制造业等新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通过战略合作、战略联盟,吸引、引导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让更多的企业家、社会人士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9.以创新带动发展。以秦云公司模式创新为契机,打造智慧城市创新平台,开展智慧应用技术研发,扶持智慧城市建设与第三产业的融合,鼓励开展将物联网、大数据等与现代服务业进行有机衔接和跨界创新的研究。积极引导院校和企业关注大数据技术演进、承担关键技术和系统的创新研发工作,以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智慧城市产业链集聚和发展。

(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10.制定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创新创业、深造发展等给予优惠政策。推进人才安居工程,高标准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为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提供便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1.强化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智慧城市人才培训,要抓好推进智慧城市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深入学习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同时,要依托西安和咸阳的教育优势,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鼓励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

12.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应该树立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智慧城市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从根本上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思路。大力推进智慧城市人才基地建设,创建以智慧产业基地为依托的人才集聚平台。借力西咸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着眼海内外人才市场,重点引进高精尖人才、高端领军人才和专业技术精英,为咸阳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更好的智力支持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中国发展至今,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其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认识和重视。伴随着经济社会高度发展,中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同时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根据智慧城市运营商贝尔信多年来对智慧城市的实践总结探索以及对城市现状的深度分析,深刻认识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城市化进程使人口压力剧增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自动党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之后,从此揭开了中国城镇建设发展的新篇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空前活跃。依据目前的城市化速度,预计2035年,全国城镇人口数量将占总人口的70%,人口压力过大带来的贫困、贫富差距等种种社会问题,直到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2万元的贫困人口近3500万人,低于2.5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6500多万人。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为继 由于城市人口季度膨胀,城市发展日益收到土地、空间、清洁水和能源等资源短缺的约束,高资源消费模式难以持续。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重数量不重质量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实践全球领先,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据预测,2015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79%,2030年将提高到83%。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发展模式使得城市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已经受到严重威胁。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57.2%,同时存在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地面加速沉降等问题。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城市湿地面积锐减,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10%,生活多样性持续减少。 1/ 1

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咸阳政务门户网站作者:咸阳市政协责任编辑:咸阳市政协点击数:1237 发表时间:2017-12-14 11:06 按照《市政协2017年协商工作计划》安排,10月31日,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赴乾县、市信息办、市交通运输局、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调研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委员们实地查看了乾县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和乾陵安防监控系统,了解了市交通运输局12328监督服务电话系统和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情况,听取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便民措施介绍,考察了市信息办中心机房、智慧城市大屏、呼叫中心。11月24日上午,市政协召开了“月协商”座谈会,形成了《关于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通过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我市自2011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着力改革体制机制,改变行政分割、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的局面。重视统筹设计整体规划,编制了《咸阳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注重把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城市试点、信息消费城市试点等与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全面融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和层次。通过建设咸阳市政府"政务云",建成共享信息平台,杜绝了重复建设和新的信息孤岛的形成,强力推进了资源整合。积极实施“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通过群众办事“一站通”、便民服务“一号通”、智慧医疗和惠民资金“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掌上咸阳“一点通”、无线城市“一网通”切实解决群众需求,服务咸阳社会发展。在西部率先启动“互联网+”计划,全面开展城市信息融合,建成了咸阳市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咸阳市信息资源安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并在智慧医疗、智慧税管、智慧安监、智慧气象等重点领域试点大数据分析应用,初步具备了大数据监测、预警和风险分析能力。通过七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创造了信息化建设的“咸阳模式”,赢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一)数据整合及应用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来实现,但是当协作遭遇利益壁垒时就显得较为艰难。具体表现在:(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然而纵观全国,如何打破数据壁垒,联通信息孤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担心数据泄密,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的问题,在行政体制当中,有各条线的行政命令,有各种各样的法规,导致城市治理不能横向打通,给技术应用造成障碍。我市通过各种措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也依然存在因为核心数据市级层面没有权限开放,或各职能部门一般没有制约关系,导致“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现象。(2)应用推广。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推广中,我市已实施了“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多用”,但并未完全代替各部门分别发行的各种卡。各部门的服务热线依然与“一号通”并存。无线城市“一网通”建设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无纸化办公还没有在党政机关内部普及,培训网络化、远程会议等的应用还有较大空间,一些惠民项目群众知晓度还比较低。一些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应用项目在推广时遭遇重重阻力。这些与人们的传统行为习惯、部门资金实力、现有政策因素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利益和权力分割影响。 (二)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尚未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网信办、发改委等多个机构,但没有统一的部门对大数据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工作推进也比较困难。出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口径不一,不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大数据的综合效应就难以发挥。二

中国某市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方案建议书(完整版)

xxxxx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xxxxx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一、概述 (6) 二、智慧城市概念 (8) 2.1.什么是智慧城市 (8) 2.2.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和作用 (8) 2.2.1.意义 (9) 2.2.2.作用 (11) 三、xxxx市基本情况与现状 (16) 3.1.基本概况 (16) 3.2.发展现状 (18) 3.3.存在问题 (18) 四、xxx市智慧城市发展目标 (19) 4.1.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思想 (19) 4.2.智慧城市建设目标 (19) 4.2.1.高标准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19) 4.2.2.高水平的城市数字化管理 (20) 4.2.3.高增长的城市信息化经济 (21) 4.2.4.高水准的城市数字化生活 (21) 4.2.5.高质量的城市数字化环境 (22) 4.3.智慧城市的建设原则 (22) 4.3.1.统筹规划、政府主导 (22) 4.3.2.需求导向、注重实用 (23)

4.3.3.以民为本、服务经济 (23) 4.3.4.统一标准、联合建设 (24) 4.3.5.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24) 五、xxxx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5) 5.1.智慧城市总体设计 (25) 5.2.建设主要任务 (26) 5.2.1.资源共享 (26) 5.2.2.服务民生 (27) 5.2.3.健康发展 (27) 5.3.重点项目规划 (28) 5.3.1.智慧基础设施 (28) 5.3.2.智慧政务应用 (30) 5.3.3.智慧民生应用 (33) 5.3.4.智慧产业应用 (36) 六、xxxx市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39) 6.1.云服务中心 (39) 6.1.2.政务云 (43) 6.1.2.1.建设目的 (43) 6.1.2.2.电子政务基础云平台建设关键 (44) 6.1.2.3.电子政务云平台整体框架 (47) 6.1.2.4.电子政务云平台云服务 (49) 6.1.3.电商云 (65)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工作总结精选

智慧城市建设经验工作总结 ××市位于××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接壤。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7平方公里,辖××区、××区、××市、××市。1984年,××成为第一批中国沿海开放城市。20××年常住人口280.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0.3%,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1.6%。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连续六年位居××省首位。 自20××年××省启动智慧××和20××年住建部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以来,××市制定了4大建设目标,即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服务社会便民惠民,在多个领域开展了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市是国家首批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建设试点示范地区,也是国家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市和信息惠民试点城市。 一、主要做法 (一)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一是整合部门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市共投资1350万元建成电子政务云,敷设98条光纤链路,整合迁移了市直部门机房和服务器设施150多台套。目前已实现200多个部门使用统一技术平台、统一运算存储、统一内外网络、统一互联网出口、统一安全防护、统一运行维护。

二是运用智慧手段管理交通。××市建成智能管控平台和8个应用系统,整合和实时监控路况事件天气等情况,自动识别重点车辆并报警,每5分钟发布重点路口路段信息,中心城区工作日早、晚高峰路网平均车速提升,路网平均拥堵时间下降。 三是建立智慧城建档案。含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城建档案归档系统、勘察现场数据采集和建设项目流程数据采集系统。覆盖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信等6大类、共计13994公里管线数据,已有联网用户24家,累计点击查询6万多次。目前已挂接73个工程的967卷档案,共计96千兆数据。 四是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100%的骨干通信网和100%的接入网完成光纤化改造,城市出口带宽574G,3G/4G普及率达55%,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比例达80%。建立××云计算中心,并与湖北省云计算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互为灾备中心。 五是实现智慧水务、供电、供热管理。建成供水管线数字化平台和供排水调度指挥系统,与热电、通信、燃气等管线实现信息共享,提供现场数据实时采集、自动报警、应急指挥调度等功能。建成智能供电平台,131万客户实现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和电费自动核算;开展光伏储能微网、光导照明、节能路灯、智能用电控制、充电桩、居民家庭能效服务六位一体智能供电服务。建成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全市完成改造安装楼道智能电动调节阀12880个,安装户内温控阀33万个,服务用户30万户,供热机组效率提高35%,节能27.6%,年实现利税7148万元,实现供热计量数字化、节能控制智能化、用热自主化和政府监督网格化。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调研报告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新调研报告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的一个重要形态,是X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对突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制约瓶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效能和城乡居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X自x年初被住建部列为首批创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以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以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为统领,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电子政务、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及民生服务等工作,并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一)智慧产业稳步发展。一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市及市(区)全部建成农业信息网站,开通“x”三农热线和惠农手机短信服务。建成覆盖全市乡镇、生产基地的X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追溯信息平台。二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取得实效。全市共有X港核心港区等x个园区被认定为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分别达x个和x个。三是电子商务发展成效初显。截至x年底,X通过阿里巴巴、京东等第三方知名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商家达x家,在淘宝和天猫店注册的网络零售商家超过x家,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x亿元。 (二)信息基础设施及民生应用建设取得实效。一是教育惠民走在全国前列。市政府累计投入x.x亿元,推进教育信

息化建设。我市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录制成x万余条教学微视频,全市近x万中小学生可随时通过电脑或手机免费学习。二是“三网融合”工作扎实推进。市政府以入选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市为契机,推进实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高清城市工程。截至x年底,全市宽带互联网用户达x.x万户,光纤到户达x.x万户,宽带互联网接入端口x万个。三是公交出行更加智慧。公交基础数据、业务数据实现统一储存、统一管理,通过X掌上公交及公交站台实时信息显示,使乘客能随时随地获知X公交各种静动态营运信息。 (三)城市建设管理更加优化。一是数字化城管成效显著。市有关部门借助市场机制,通过数字化形式,明确城市管理的范围、机制、责任,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由以前的不到x%上升到现在的x%以上。二是城建项目管理效能提升。由政府投资x万元在全省率先建成的“X数字城建指挥中心”于去年x月投入使用。该中心通过大量城建数字信息资源整合,实现对住建系统项目建设及管理的统一监控指挥。三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完成建设。市政府与国家及省测绘局共同推动包括X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典型示范应用等内容的“数字城市”、“天地图〃X”工程建设,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公安、交通等多个部门。 (四)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一是资源整合稳步推进。制定出台《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资源整合共享工作的实施

智慧城市发展论文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 摘要:智慧城市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为基础,包含了众多领域,各个领域之间有机互联,互为整体,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如火如荼,但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多种举措稳步推进。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能电网发展前景 一、发展背景 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公布,明确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的智慧发展、五化融合。2014年8月29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部、住建部、交通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根据八部委文件精神,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以人为本,务实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要突出为民、便民、惠民,推动创新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向城市居民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避免重建设、轻实效,使公众分享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二)因地制宜,科学有序。以城市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城市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产业特色、信息

化基础等,应用先进适用技术科学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条件较好的区域或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不断总结经验,再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和领域,有序推动智慧城市发展,避免贪大求全、重复建设。 (三)整合资源,统筹协调。进一步依托云计算中心及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等系统性软硬件设施,整合政企各方现有的软硬件资源,统筹协调,减少不必要的资源重复及浪费,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四)市场为主,协同创新。积极探索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管理方式、推进模式和保障机制。鼓励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注重激发市场活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投资和运营,杜绝政府大包大揽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五)可管可控,确保安全。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落实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和保护个人信息的力度,加强要害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确保安全可控。 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智慧城市概念及国内智慧城市分类

智慧城市背景介绍 一、智慧城市概念 1、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世界科技革命又一次新的突破。利用智慧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智慧城市”的理念就是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源构成了一个个的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过去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由于科技力量的不足,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无法为城市发展提供整合的信息支持。而在未来,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显现出来,就好像给城市装上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 2、智慧城市总体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城市智慧型产业优势,集成先进技术,推进信息网络综合化、宽带化、物联化、智能化,加快智慧型商务、文化教育、医药卫生、城市建设管理、城市交通、环境监控、公共服务、居家生活等领域建设,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努力改变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城市建成为一个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科技应用普及、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惠及全体市民的智慧城市。 3、智慧城市特征 (1)全面感测:遍布各处的传感器和智能设备组成“物联网”,对城市运行的核心系统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 (2)充分整合:“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连接和融合,将数据整合为城市核心系统的运行全图,提供智慧的基础设施; (3)激励创新: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人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概要 一、项目概述 1.概念定义。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城市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共享、管理平台,在智慧城市总体框架中,对下是公共基础数据库中数据的进出通道,对上为各类智慧应用提供服务支撑。它通过对城市公共数据进行交换、清洗、整合、加工、组织、编目、管理以及对外提供服务,实行城市不同部门异构系统间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 2.建设背景。 2013年,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办〔2013〕32号),把智慧城市建设列为重要发展战略。同年4月,住建部出台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规范和指导各地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同年8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的通知》(建办科〔2013〕22号),正式确定重庆市永川区为国家住建部智慧城市第二批试点城市。永川区信息化建设目前处于还起步阶段,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尚未建设,空间地理、数字城市基础数据库初步建成,各部门部分业务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资源都是分散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

割、自建自用、难以共享的状态,亟需建设统一管理平台,对永川城市公共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统一管理和交换共享。 3.建设意义。 资源共享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是智慧永川的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城市公共信息整合共享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将永川目前分散的、条块化的数据资源统一集中起来,提供平台化服务,提高数据共享率;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共数据的开发使用水平,使政府执政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有利于解决政府部门在信息数据资源建设中的多头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节约社会成本,为支撑智慧永川、信息惠民建设,实现政府部门数据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4.现状难点。 永川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业务数据分散,资源整合、使用率较低,数据共享程度较低,要实现从起步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跨越式发展,还存在一些必须高度重视和予以解决的突出难点。一是认识不足、各自为政。二是部门为本,共享意识较差。三是标准规范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四是数据异构现象突出,各行业要求不一。五是数据链路不畅,整合共享难度较大。 二、文件规范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及其附件2013.4 住建部

新泰市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新泰市智慧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一、背景与现状 1、综合基础环境 新泰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东麓,西依五岳独尊的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东接沿海开放城市青岛,区域总面积1946平方公里,人口140万,辖20个乡镇街道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新泰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拼搏实干,锐意进取,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667.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41元。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跃居第22位,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突出贡献奖,被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第四届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名县、全国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全国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等荣誉称号。

新泰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山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重点开发地区,开展对外合作的条件优越、前景广阔,是一片理想的投资热土。 2、经济实力雄厚 新泰市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667.3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3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41元。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4亿元。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中跃居第22位,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县域科学发展突出贡献奖,被全球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评为第四届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绿色名县、全国行政服务标准化试点市、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等荣誉称号。 3、城镇化发展迅速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泰市城镇化水平已经达到53.6%,处于30%-70%区间的加速期,人口、产业将进一步向城市集聚,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论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的转型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宽带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广泛应用,城市发展进入了智慧城市时代。智慧城市给传统产业带来一系列新变化,包括改变产品需求、拓展交易空间、丰富商业模式、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并对装备制造、交通物流、农业、生活服务等传统产业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智慧城市正在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跃升的重要突破口。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传统产业应抢抓机遇,打造新的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实现与智慧城市建设互动融合发展。 标签:智慧城市;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城市发展在经历了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后,迎来了“智慧风”。所谓智慧城市是与原有城市发展理念相互吸纳、融合之后的城市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开发和广泛应用所确立的新型城市发展战略,是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实现城市管理更高效、产业发展更高端、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环境更优美等目标的本质要求。智慧城市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政府治理方式,也改变着产业发展方式,是我国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深度融合的突破口。自IBM提出“智慧城市”以来,发达经济体已经爆发智慧城市建设热潮,而且进入智慧城市推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面临着产品品牌价值低、生产效益低、产品需求萎缩等诸多问题,需要开启产城互动、产城融合新理念,借助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智慧城市建设引发传统产业发展新趋向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建设,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向,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些新的变化和趋向,有效推动了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1.智慧城市为传统产业发展带来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广泛应用,传统产业发展的时空界限不断突破,虚实空间逐渐打通,传统产业发展的需求空间有了质的拓展。一是大众需求空间得到扩展。在信息技术作用下,由于消费者消费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网购消费者规模急剧扩大。中国IT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网购人数实现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网购人数达到3.7亿人,较2010年增长了2.1倍。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拥有销售优势的畅销产品、热门产品、大众产品等产品有了更大的需求空间,规模效应更加凸显。二是小众需求得到激活。受虚拟空间时空约束不显著以及个性化需求弹性显著增强等影响,传统产业中的滞销产品、冷门产品、小众产品等产品在虚拟空间里随着消费者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而具备了生产规模效应,从而推动“长尾”经济迅速发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情况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所需要时间对有的城市来说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的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但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统一。 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分以下几类: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深圳将建设“智慧深圳”作为推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发展电子商务支撑体系、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已被有关部委批准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提出2012年实现宽带无线网覆盖率达到100%,组建华南地区的物联网感知认证中心等。 南京将提出要以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产业建设、智慧政府建设、智慧人文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慧南京”。将“智慧南京”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载体、创新发展的支柱、跨越发展的动力,以智慧

城市建设驱动南京的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从根本上提高南京整体城市的综合竞争实力。 沈阳是全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近年来致力于创新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为此,沈阳市政府与IBM合作,借助“智慧城市”建设,创新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融合为基础,为沈阳市生态化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努力实现打造“生态沈阳”的战略目标。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武汉城市圈完善软件与信息服务发展环境,加快信息服务业、服务外包、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圈的综合协调和一体化建设,从而实现加快构建武汉两型社会的战略目标。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生产了全球1/2的笔记本电脑和1/8的数码相机,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宁波将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6大基地分别为:网络数据基地、软件研发推广产业基地、智慧装备和产品研发与制造基地、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智慧企业总部基地等。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山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工作汇报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工作汇报 一、基本概念: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模式,XX年我局牵头组织实施“智慧城市”项目。该项目通过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 二、项目进展情况: 该项目为XX重点工程,项目总投资XX万元,计划XX年完成投资1500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实施设计方案招标。 三、工作建议: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管的外延,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为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的新之路,住房城乡建设部于XX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

(试行)》两个文件。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高标准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创新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该项目在我市属于新建项目。领先于其他城市的“数字化城市”项目。要完全按照住建部的模式完成智慧城市建设,应在明确我县城镇化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分析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模式,做好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工作,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加大项目建设配套建设投入。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IBM的大力宣传以及国内一些媒体的推动下,从2009年开始,“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便很快在我国一些地方盛行起来,并迅速地成为各地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几乎成为其信息化工作的全部内容。根据初步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地方政府所规划的所谓智慧城市已经达到154个,投资规模高达1.1万亿之巨。 从短短三年多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我国的智慧城市只会更多。因为,在一些地方政府看来,不叫智慧城市,信息化工作就没有合适的口号;不叫智慧城市,就显得自己很愚蠢,就是“笨蛋城市”。这种奇怪的心理是导致近年来智慧城市一边倒地主导我国地方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地方智慧城市建设热潮相对应的是,智慧城市在国家层面并沒有得到多少认可,既没有有关智慧中国的规划,智慧城市也没有出现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任何重大文件当中。于是,这就出现了当前这样一种智慧城市“下热上冷”的奇怪局面。这种奇怪局面迫使我们有必要深入审视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可能隐藏或掩盖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智慧城市建设存在5大问题 1、概念不清、外延不明 从当前智慧城市发展实际来看,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认识并不一

致,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往往不同。例如,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往往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的角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化主管部门则从工业化、信息化相互融合角度去规划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而地方政府如地级市则又从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角度去规划智慧城市。有些地方的所谓智慧城市规划,甚至根本就没有考虑到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无线宽带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仍然采用以前的技术思路和模式。智慧城市犹如一个泥团,在不同的人手里会被捏成肥瘦不一的泥人。当前我国的所谓智慧城市其实一点也不“智慧”。 2、进一步加剧了业务系统的信息孤岛局面 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地方政府在积极地推动,而条线业务部门对此并不热心,因此,尽管条块分割问题一直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顽疾,但是智慧城市建设也不能缓解这一问题。从人口、法人以及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来看,当前的智慧城市对于如何解决其共同管理模式问题并没有提供多少建设性的建议和经验。从这个角度讲,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会面临诸多的重复建设问题,电子政务建设的各种固有问题仍然会继续存在。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建设掩盖了电子政务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所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企业信息化发展进一步被边缘化 本来,企业信息化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企业自身的业务,政府部门主导企业信息化往往会被人认为干涉企业日常经营事务,因此以往在很多地方的信息化规划中,通常都没有多少有关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实

工信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工信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智慧XX”建设,是加快XX区创新驱动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建设宜居宜业的“生态XX、智慧XX”为重要抓手,是推进XX区“四化同步”建设和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必然要求。 一、“智慧XX”建设的基础条件 XX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电信业为基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格局,为“智慧XX”建设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 XX区基础网络条件具备。XX区共完成XXX个小区光纤到户的新建、改造工程,共接入用户X万家。城镇居民家庭上网带宽提高至XM以上。本地网络EV-DX XG网络站点数较扩容前增加了XXX%,城区覆盖率到达XX%以上,郊区、农村覆盖率也达到XX%以上。 XX区电子政务建设日趋健全。XX区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稳步推进,高标准完成了国家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工作,目前电子政务内外网及服务集群系统建

设已完成,已覆盖全区各单位、各街道、各社区。 建立基础数据统计库,实现数据统计信息化。XX区通过自治区公安厅信息总队研发的常住户籍系统,用于办理户口迁移、迁出、出生入户、死亡注销等业务;重点人口管理使用自治区公安厅指挥中心研发的警务平台;流动人口管理使用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研发的“两实”系统。工商局在办理营业执照的过程中,使用XX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综合工作平台中的“综合业务平台”进行办理。 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社区管理智能化。XX区率先在自治区推行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建立了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将全区XX个行政村和XX个社区按照XXX-XXX户为一个网格划分了XXX个网格,将网格内小区、楼栋、房屋、人口等基础信息梳理分类,建立了电子信息库,做到辖区人、地、事、物、情、组织全部纳入网格管理,按照X+X+X模式组建了网格化服务管理团队,实现了居民各项服务需求、诉求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快速办理,逐步形成“社区有网、网中有格、一格多员、人负其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 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XX区积极探索建立部门牵头、百姓参与、网格监管的“全民城管”体系。XXXX年投资XXXX多万元建成了XX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并与XXXX年XX月投入试运行。该系统充分整合利用XX区

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调研报告

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调研报告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摘要:这份调研报告对杭州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建设进行调研,调研资料搜集的方式主要是凭借书报、杂志和互联网。根据杭州市本身的特色,结合世界和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交通建设的理念。从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意义、规划,对杭州智慧城市进行了调研。杭州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主要的方面——杭州智慧交通建设。对杭州智慧交通建设进行了调研。杭州智慧交通建设作为杭州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而具有特色的内容。从杭州智慧交通建设的背景、现状和发展、建设的具体情况、建设的方案,对杭州的的智慧交通建设进行了介绍。 关键字:杭州;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物联网;

第一部分杭州智慧建设 1 杭州智慧城市背景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起源于“智慧的地球”这一愿景。“智慧城市”的构建是从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三方面入手的。建立在互联网+物联网基础上的“智慧城市”,涉及了众多的技术,其中以传感器技术、射频技术、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最为重要[1]。在IBM的《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白皮书中,“智慧城市”被定义为这样一个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杭州作为蜚声国内外的著名的旅游城市,其发展智慧城市既是建设生态型旅游城市的必要条件,也是使城市发展快人一步的必然选择。一个定义是运用智能技术,使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组成服务,使城市的服务更有效,为市民提供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城市:人与人之间有互联网,物与物之间有物联网,车与车之间有“车联网”。 杭州市是国内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研究的先行地区之一。物联网企业起步早,产业发展基础好,相关技术起点高,产业化经验丰富,同时运营商谋划早,网络基础扎实,这些条件都使杭州市位于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方阵",为下一阶段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 杭州是国内信息化水平较高、移动通信普及率较高的城市之一,率先建设全国首张有线宽带城域网,2008年便在全国首个实施“无线数字城市”试运行,无线城市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此外,杭州一直位于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前列,聚集了100多家物联网及相关企业,2010年年产值超过了210亿,在物联网产业基础、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网络资源方面已经形成一定领先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县区创建“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县区创建“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县区创建“智慧城市”进展情况汇报 为加快推进我区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我区于XXXX年申报创建“国家智慧城市示范单位”,并于XXXX年X月申报成功,与住建部签订了XX项重点创建任务目标书。XXXX年我区印发了《关于印发X区“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二年来,我区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较多问题,现将X区创建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建“智慧X”完成情况 基本完成了基础网络建设。二年来电信、移动、联通公司投入X亿元,提高了网络质量,拓展IP承载网覆盖范围,提升业务支撑能力,促进数字城市的建设。电信公司实施了“智慧公交”工程;实施了“翼支付”平台;实施了“智慧出租”。联通公司实施了旅馆身份信息登记回传业务;实施了机动车在线考试数据实时传输;蓝盾公司押运车实时定位功能。 电子政务建设及应用稳步推进。一是完成网格、社区、街道、区四级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网上查阅、数字档案全覆盖。二是实现了网格服务全覆盖。为XX个社区XXX名社区工作者免费配备了“掌中宝”XG智能工作手机、“民情e通”软件,实现了各项服

务工作一线连接、一键直通、一网受理、快速办理。三是XXXX 年X区委组织部建立了智慧党建系统平台。 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投资近亿元建设教育网络,现已覆盖了建城区中小学校,建成了教师网上培训系统、网络教育科研系统和教育博客系统,建立了学校网站集群,全区各学校实现了班班通、校校通,XXXX年年底建成了智能图书管理系统。 推进平安X建设。目前街路、小区、商贸中心实现电子监控全覆盖。整合数字化城管、社区网格化、便民服务中心,建立了XXXXX社会治理综合信息服务中心。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XXXX年建立了“中国X”门户网站公共信息平台。XXXX年因网络发展环境以及信息安全的需要进行了改版升级。新网站目录服务系统主要有:重点栏目X 个。接口X个。 开展智慧医疗服务。建立了门户网站;为XX%的城镇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完成了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全覆盖;建立了儿童计划免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应急体系;新农合参保人员实现网上直接支付;建立了城区XX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室,新农合参保率XX%。 整合资源,开展食品安全。对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建立了食品安全各环节的信息录入平台。

武夷山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汇报

武夷山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汇报 武夷山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汇报 武夷山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汇报:2013-10-14 15:07:15夯实城市信息化基础推进智慧化城市建设----武夷山市智慧城市建设情况汇报为借鉴发达地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在王蒙徽副省长的关心关怀下,2013年3月13日至3月16日,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书记梁伟新率队考察了广东省云浮市三网融合及广州市番禺区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情况,并调研了云浮市和番禺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留下深刻印象。根据省上和南平市要求,我市借智借力,积极与广东番禺科信局及广州星海智慧家庭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方)做好沟通对接,全力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武夷山智慧城市建设是围绕建设“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 点”的总体目标,通过整合现有的电子政务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社区信息化项目、应急平台和新OA平台、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及物联网武夷山示范区智慧旅游等信息化应用,补齐医疗、教育等民生应用,提升旅游、茶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者的智慧应用体系,从而实现旅游管理数字化、服务智能化、体验个性化。二、目前工作进展情况1、认真做好工作布置:依照王副省长的指示:“南平市作为住建部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之一,武夷山市先行……先把智慧城市展厅建起来,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展厅让全市领导干部和百姓都来看看智慧城市是什么样的”。3月26日,南平市委常委、武夷山市委梁伟新书记召开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了武夷山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确定了通过建设体验馆等项目起到普及知识、解放思想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武夷山市智慧城市建设。同时,会议成立了武夷山市智慧城市体验馆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组织、协调等工作,市政府数字办、景区、度假区、监察、财政、审计、旅游局及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3月27日,按照武夷山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整合资源、填平补齐、提升水平”的要求,工作组召开了专题会议,按照“超常规不违规”的原则,对智慧城市体验馆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明确了展厅布

常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调研与分析

常州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调研与分析 前言:“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我国城市化运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一部分,从160多个迅速扩张到660多个,城市规模、功能和经济实力也迅速提升,智慧化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共同选择和必然趋势。本次调研报告旨在认识当前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定量分析我市“智慧化”程度,明确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所处的位置,找出与发达兄弟城市的差距,对整体建设过程及结果作出客观的评判,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本次调研分析采用了第二届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调研 (一)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光纤入户和无线宽带覆盖。截至2014年底,城市建成区光纤网络基本实现光纤到企入户;城域网出口带宽达1200G,用户端口数538万个,固定宽带1 60万户,家庭普及率达到96%,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9.1M;全市已建设WLAN 热点2576个,建成2G基站7114个、3G基站7033个、4G基站7641个,3G综合覆盖率达98%,4G综合覆盖率达80%。 2.云计算中心建设。市、辖市(区)两级政府与中国电信、移动、联通等运营商建立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进云计算中心建设和应用。2011年,常州市政府与中国电信江苏公司合作建设“云计算应用服务中心”,已完成的一期工程部署了市级30多个部门的60项应用。 (二)智慧产业发展方面 以下数据根据常州统计年鉴(2015): 1.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01.9亿元,全市按照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4423万元,按照平均汇率折算达16999美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