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黄山绝壁松1

黄山绝壁松1

黄山绝壁松1
黄山绝壁松1

黄山绝壁松

教学对象预设:

对六、七年级学生而言,《黄山绝壁松》一文的学习无疑是困难的,尤以六年级为甚。这个难度不仅表现在他们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上(是否能理解这份在大自然严酷的锤炼下产生的顽强的生命力、非凡的性格与精神,黄山绝壁松那独绝的强者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进取与自信,以及称它为黄山灵魂的原因),还表现在对其中众多写作手法的领悟与掌握上(反问句的作用: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的反衬的作用;对其姿态描写的作用;将其比喻为各种活着的人的作用……)。

应该说,六、七年级学生对本文理解上的难度几乎是全方位的。所以,寻找一个突破口至关重要。

另外,对本文的学习由于对象尚年幼,故不用面面俱到,选取其中几个知识点即可。并在课堂上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予以生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它们在句中的含义。

绝壁:极其陡峭的山崖。天寒风疾.:迅猛。(疾风知劲草)

独具的气质:独具——独自具有,别人没有的。气质——风格、气度(指人)。

独绝:独——与众不同;特别。绝——(水平、程度)达到极点的。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不可思议:不可想象,难以理解。

挣.裂:用力摆脱束缚。磨砺:在磨刀石上摩擦使锐利。比喻磨炼。

慵懒:懒散、懒惰。富态:(婉词)指体态肥胖。

矫健:强健有力。强悍:强硬而勇猛。

遒劲:雄健有力。浩荡:壮阔浩大。

博大:宽广、丰富(多用于思想、学问、胸怀等抽象事物)。

明灭:忽明忽灭,时隐时现。

超逸:(言谈、举止、志趣等)超脱而不俗。

风骨:骨气;刚正坚强的品格。灵魂:思想、心灵。

2、了解一些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例如对比、反问、排比、比喻等,并知道它们在

文中的作用。

反问: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这句话什么意思,以反问句的形式出现有什么作用:用反问句的形式加重语气,以表示在作者心目中再也没有什么树木能比这绝壁之松更顽强的了。

反衬: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

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

——用山下之松的“直”、“肥”、“鲜碧”和“慵懒富态”反衬绝壁松的“瘦硬”、“黑绿”

和“矫健强悍”,以突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在恶劣、凶险的环境中强化磨砺出来的非凡的性格和精神。

反衬与对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前者有主次之分,换而言之,次者是为主服务的;而后者则不同,对比是a和b的对比,隐含着反衬,但又不同,a经由b,b经由a都会变得更相互背离。两者互相作用。但“反衬”的作用则是单向的。

排比和比喻:

它们彼此姿态各异,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

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霞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像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像沉静的思想者,像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

——采用此种描写手法赋予绝壁松以人的性灵,从外形到内在,使作者对其赞颂之意溢于言表。赞颂它在艰难的困境中磨砺出的非凡的性格与精神,从而导入“强者”这一概念。

……

3、对“黄山绝壁松”有一整体印象,并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先写“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接着写黄山松的分布和山上有名气的松树,最后才突出给作者以震动的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的不知名的野松。以此来点明课题中的“黄山绝壁松”是有所特指的,专指生长在黄山极陡峭的山崖上的无名野松。作者巧做铺垫,制造悬念,犹如电影镜头般逐渐推进,将焦点聚焦在这类松树上,既释了题,又增加了文章的吸引力。

第二部分(第4—9段):作者集中笔墨写黄山绝壁松,一气贯穿,层层蓄势。

1、顽强的生命力

2、非凡的性格和精神

3、强者的品质

由“适者生存”而生的“顽强的生命力”在作者的层层剖析中,由产生它的困境,由它产生后成为一种个性基因而代代相传等内容逐渐上升到一个精神的高度—“非凡的性格和精神”。前者尚属物,而此句则是将其提升到了精神的境界。

经由上一句将黄山绝壁松人格化后,作者又开始了主观的描写(前两段的叙述和说明以客观的为主,换而言之,前者以物质为主,而后者则重于精神)7、8两段的描写将作者对松的情感更加外化,更加人格化。这从它所使用的那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以及使用的那些准确的此语,例如“产生敬意”、“站立”、“十分夺目地立”等。

从第7段开始,作者都使用了“站立”、“立”这样的词眼,而上两段则都是用的“生长”、“长”这一类词。正是对绝壁松的人格化后,有非凡的性格和精神为基础,作者又将绝壁松那种强者的品质点出,从而

使第三部分(第10段)的议论“绝壁之松,则是黄山的灵魂”水到渠成,猛然

爆发,动人心魄,从而使文章具有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4、标题切入法——用“黄山绝壁松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句式表述对课文

内容的了解,从而引入对文本内容的解读。

备注:句式不作规定,但必须以“黄山绝壁松”为主语,并且表述读课文后对这种松树的认识与了解。可以使用文中的字词句,也可以自行概括。

情感、态度、价值观——

5、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感受黄山绝壁松那份独绝的强者品质——刚强、坚韧、

适应、忍耐、进取与自信,明了作者称其为“黄山的灵魂”的原因所在。从中品

味作者对其的赞美讴歌之情。

备注:视课堂现况点出作者写作角度的新颖,能选择人们忽视的主角,从而使本文能在那么多写黄山的文章中独树一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 师:请同学们看一个词组——板书:黄山绝壁松

2师:谁把它读一读?

一生朗读。

3师:能把它解释一下吗?(学生如果有困难,帮助他们解决“绝壁”的意思。)生:黄山绝壁松就是生长在黄山极其陡峭的山崖上的松树。

4师:那么,这会是一种怎样的松树呢?

预设一:学生有所响应,请2位谈谈。

师:知道吗,当代作家冯骥才就曾以此为题写过一篇文章(板书:冯骥才),那我们来看看,他笔下的黄山绝壁松是怎样的?(发下课文)

预设二:学生没有响应。

师:当代作家冯骥才就曾以此为题写过一篇文章(板书:冯骥才),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笔下的黄山绝壁松是一种怎样的松树?(发下课文)

二、初读课文

5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出声音的自由朗读。2、碰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注释,也可以互相询问,也可以问老师。3、第一遍读一定有些疙疙

瘩瘩的,我教你们一个最有效率的初读方法。一旦哪里卡住了,千万记得将

这句话再读一遍。清楚了吗?开始!

6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进行朗读指导,同时帮助他们正音。

备注:计算学生自读时间。

7师:好,读完了吗?

首先我有个小小的考查,你们有没有发现,当它(手指课题)成为课题后,在本文中,它的意思发生了改变。

①指导学生去阅读前三段,从而解决课题意为:生长在黄山极陡峭山崖

上的无名野松。板书:无名野松

②学生自行回答,请他读前三段。

告诉学生:当一个词置于一个具体的语境时,它的意思很有可能发生改变。就像这个词一样,本文中它的词意所涵盖的范围就变得更精确了。

那么,这种生长在黄山绝壁上的无名野松在冯骥才笔下是怎样的了呢?

请你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注意,请使用文中的词句。

(出示ppt:黄山绝壁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注:1、如果学生不会,教师做示范——黄山绝壁松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向人们显示着它独具的气质。2、学生回答句式不限,可以是“黄

山绝壁松是……”,也可以是“黄山绝壁松具有……”,只要内容符合要求,积极

鼓励他们句式的变换。3、要提醒学生使用文中的词句,必须注意句子的通顺。4、

此题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并同时提炼出为中心服务的重要

语句,以进行后续的教学步骤。

8学生自行回答

①学生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切入,遵循下面的内容。

②学生若只有对其表像进行复述,那就先读这些语句,然后品读。

③若两者都有,则可顺接“看来同学们都很能干,那么短短的时间内就能

非常快的看出作者是从两方面来写了黄山绝壁松的。一是形态,二是其

内在的精神品质。

三、研读课文

黄山绝壁松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9师:那么,你是从哪里看出它的这份顽强的生命力的呢?

(1)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

..坚如钢铁的石体。

..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

细心些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挣裂

..!

师:很好,尤其是其中的哪些词?

生:加点词更能体现这份顽强。

师: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在后一句中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其言下之意是——

生:再也没有什么树木有这样顽强的生命力了。

师:嗯,使用反问句,使这种语气变得更为强烈。我们一起把这几句话读一读。

(根据课堂情况,带领学生诵读这一部分内容。)

(2)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磨砺”什么意思?磨炼)

(3)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

.....的树干,是长期

..的结

..与风雨搏斗

..和富于弹性

..出来的。它遒劲

果;它远远地

....收.阳光……

...伸出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

(前一句为反衬,后两句尤其是加点词也可表现出绝壁松生命力的顽强)

引导学生注意:为此,他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和精神。

师:那么,你怎么理解“为此”这个词呢?为什么在此处,作者不再用顽强的生命力来讴歌绝壁松,而该用了非凡的性格和精神?(板书:非凡的性格和精神)(朗读前一句话,通过这句话的理解知道了,由于一代又一代的相传,绝壁松那种对生存艰辛、磨砺等的记忆都传给了下一代,通过这个改变,在本段的末尾将对黄山绝壁松的描写转入了更高层次的,那就是精神与性格。)

师:诵读这段语句。

学生如果讲到后面7、8两段的内容也是都可以予以承认,但请他们比较,为什么同样写黄山绝壁松,前后为什么不一样,从而导引出,前者重在写其外形,而后者则是对已经将作者本身的主观色彩放入进入,这同他看一样的东西的顺序有关,人们总是先看到它的外形,然后再探及它的内在的。同样读这些语句。板书:强者的品质黄山绝壁松具有非凡的性格和精神。

10师:从何而见?(步骤同上)

黄山绝壁松是一名强者。(黄山绝壁松具有强者的品质)

11师:为什么这么说?(引导学生完成7、8、9段的学习,明了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将黄山绝壁松作为一个强者的作用何在。)

黄山绝壁松是黄山的灵魂。

12师:为什么这么说?(此题若是学生提前提出,则围绕它去展开全文的研读;

但学生若未提及,可承接上一内容,自然导入,板书完成即可)

四、小结

我的小结必须将板书串起,然后将文章结构也隐含在小结中。

2019-2020-《黄山绝壁松》阅读附答案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黄山绝壁松》阅读附答案 黄山绝壁松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 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 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 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 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 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 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 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 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 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A)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 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 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 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 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 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 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因此,它们才有着如 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2019学年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含答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杭州七县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五四运动早已载(zài)入史册,后 人对其进行纪念,从中汲取能量,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梦而奋斗。 B.倡导整本书阅读,是因为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 浅阅读正成为趋势,阅读容易走向浅尝辄(zé)止、断章取意的误区。 C.缂(gè)丝这种中国传统技艺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能自由变幻色彩,因 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织彩纬的织工须有一定的艺术造诣。 D.黄家庄藏有美酒的消息不胫而走,据那些喝过的人说,那酒澄( (chéng)清 透亮,醇厚绵长,入口生香,实乃琼浆玉液,令人回味无穷。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我们的英雄未必是无所不为的超级英雄, 每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刻的选择和行动都有可能使之成为英雄。 B.好的文艺作品应该用别开生面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 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C.元旦期间,漫步街头,只见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 店购货满200元者,本店将热忱惠赠一份精美的礼品。 D.《左传》并不简单描写流亡者的不幸,而是通过血腥与动荡的非凡经历,让 流亡者与众不同,产生了与一般士大夫迥然有别的思想锋芒和精神性格。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海藻的大小相差悬殊:小的成体只有几厘米长,如小石花菜、小杉藻等;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专题讲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表现手法专题讲解一、常考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本讲讲义我们主要梳理散文中常考的表现手法。 (一)象征 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海燕》中,作者由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它们在大海上飞翔的雄姿,表现了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由此作者联想到与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勇无畏”有着相似点。再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二)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牡丹虽好,也要绿叶扶持。用甲事物陪衬乙事物,就是衬托。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 1.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的”。

示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唐李白 解读: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2.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示例: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海燕》高尔基 解读: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三)对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就有很强的对比手法的运用。作者把外貌丑陋、内心善良的加西莫多与外表道貌岸然、内心险恶的克洛德形成对比,更好的突出了卡西莫多的善良,克洛德的丑陋。 (四)先抑后扬 先抑后扬指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数学临考冲刺试题 文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数学临考冲刺试题 文 本试卷共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复平面内,复数z = 1 i +2 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2. 已知集合P ={-1,2a +1,a 2 -1},若0∈P ,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 A.错误! B.错误! C.错误! D.错误! 3. 为庆祝建国70周年,某校举办“唱红歌,庆十一”活动,现有A 班3名学生,B 班2名学生,从这5名学生中选2人参加该活动,则选取的2人来自不同班级的概率为 A.35 B.25 C.710 D.310 4. 已知双曲线x 2a -y 2 b =1(a >0,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若F 2到双曲线的渐近线的距离为 3,离心率e ∈(2,+∞),则焦距|F 1F 2|的取值范围是 A.(2,4) B.(3,4) C.(0,4) D.(23,4) 5.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则输出S 的值为 A.25 B.56 C.119 D.246 6. 阳马,中国古代算术中的一种几何形体,是底面为长方形,两个三角面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体,在阳马P -ABCD 中最长的棱,AB =1,AD =2,PC =3,若在阳马P -ABCD 的外接球内部随机取一点,则该点位于阳马内的概率为 A.1 27π B.4 27π C.8 27π D.49π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赏析(王达津)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王达津) 永泰元年(765)杜甫在严武死后即离开成都去渝州,6月到忠州,秋天到云安。大历元年(766)春,移居夔州,秋天寓西阁。《秋兴八首》一组诗都写于此时。这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在河北、山东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剑南、山南、河南、淮南和岭南,甚至京畿之内,也时常发生节度使或军将的叛变”。加之吐蕃入侵,长安游赏之地不仅未得恢复,反而常在吐蕃的威胁之下。“剑南西川也不断受到吐蕃和南诏联军侵犯和威胁”(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诗人当时正客居夔州,《秋兴八首》就是在这背景下写的,借以感慨今昔,怀念长安,是很著名的组诗。 这八首组诗,结构严谨,是个有机整体。第一首是统率以下七首的起兴篇章。诗的前四句先写环境,以“玉露”“枫林”“气萧森”“波浪兼天涌”“风云接地阴”点明了时地,既传神地写出了风云变幻,“萧森”骇人,寓有悲壮色彩的巫峡景观,又形象地暗示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息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黑暗,并从中流露出了一股忧国忧民的愁绪。与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所写的“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的意境相类似。这四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更是写情,意蕴丰富。如果说前四句是以景写情,那么下面四句便直接写情,直诉诗人之悲愁和对长安之系念了。杜甫曾在夔州两度过秋天。他的《九日》诗:“即今蓬鬓改,但愧菊花开。”又在夔州的《夜》诗中说“南菊再逢人卧病”,都可作为“丛菊”一句的参证,是说在此已见两度菊开,都流了思乡之泪。而所乘之扁舟,加之周围又传来催做“寒衣”的“砧”声,这使漂泊在外的诗人更增加思乡即系念长安的心情。诗人的思归长安之心所以如此殷切,诚然与长期客居在外有关,更是忧国忧民情怀的一种曲折表现,与前四句所写的内容相一致。

2020-2021学年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

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科目试题卷共4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室号、座位号填入相应位置内。 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试题卷请妥善保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道小题,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有知名学者认为: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下列言论与“轴心时代”相符的是 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我的破茅屋……风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B.“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美德即知识”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D.“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是万物的尺度” 2.“儒学自诞生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只把道德作为一种现成的、肯定的价值与行为,缺乏对道德是‘天经地义的终极真理’的论述。所以,一旦时代变动,其可靠性就会遭到质疑”。为能弥补这一缺陷,儒学思想家做出的努力是 A.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B.董仲舒积极主张“大一统” C.把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D.明清之际出现经世致用思潮 3.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记载:“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据此可知,东汉时的太学 A.发挥了一定的舆论监督职能B.是国家的最高学府 C.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D.限制了君主的集权 4.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 C.思想引起社会变革D.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5.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治国B.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6.“人是城邦的动物”,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B.希腊公民珍惜个人自由,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 C.城邦的狭小,使公民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自由 D.城邦公民具有独立的集体荣誉感,往往将自己城邦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 7.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宗教的民族革命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教皇的宗教斗争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8.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

《例外的惭愧》阅读答案

《例外的惭愧》阅读答案 ①我有一个特点令我自己十分惭愧,那就是:我经常不惭愧。 ②譬如说,我去人家家里吃饭,女主人烧得一手好菜,我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诚心诚意地赞道:“真惭愧呀,这么好吃的东西,我怎么就烧不出来呀!” ③可是,等晚上回到家里,夜深人静之际,我仿佛听见极幽微的声音在提醒我:“哎,我说,你这家伙,你说的话好像不太诚实哦!你想想,你真的惭愧吗?你只不过是说说罢了,你干吗要说这种话?这世上说话不实在的人已经太多了,你还要再增加一个吗?” ④我当下:“哎呀,我并不是撒谎,我当时大一时冲动吧?我其实并不打算惭愧的,更不打算改过,我下回小心不乱说不实之话就是了。” ⑤其他的事依此类推,例如人家的屋子布置得如何雅洁清幽,人家的研究做得如何深沉扎实,人家的菜园打理得如何鲜翠欲滴,我其实都厚着脸皮轻易放过自己——动不动就惭愧,那日子可要怎么过啊? ⑥不过,倒有一“外套事件”例外。 ⑦大约十年前,我在暑假去新西兰旅游。台湾的暑假其实正逢新西兰的'冬天,这一点,我虽然也知道,却仍然心存幸,不肯多带厚重的衣服。管他呢,等到了新西兰冷得受不了,再想办法吧! ⑧到了新西兰,我那几件毛衣实在挡不了事,立刻想去买衣服。刚好那天朋友开车带我出游,车子高速开在公路上(新西兰人少车少,路又宽平,几乎每条路都可当高速公路来开),我忽然大叫: ⑨“停车,停车——开回去,我看到一所教堂!” ⑩“教堂怎么了?” “教堂门口有草坪,草坪上有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大义卖。” “奇怪,”朋友半信半疑,“车子开那么快,你也看得到!” 但她还是把车退了回去,果真教堂在举行义卖。义卖多半不卖什么好东西,都是些人家用不着的旧物品,倒是巧克力奶和饼干做得非常好,我们各点了一份。忽然,我看到了一件美丽的羽绒外套。哎呀,那刚好是我想要的,跑去一试,尺码正合适;再看价钱,天哪,差不多合台币两千元。当天的大堂里,每件东西都贱价,就这件外套死贵。怎么回事,我竟看上唯一一件贵货,便忍不住想还价。

《秋兴八首(其一)》诗歌鉴赏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 1.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去年秋天在云安,今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9.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译文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情之意。《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逃避战乱而寄居夔州时的代表作品,作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时诗人56岁。全诗八首蝉联,前呼后应,脉络贯通,组织严密,既是一组完美的组诗,而又各篇各有所侧重。每篇都是可以独立的七言律诗。王船山在《唐诗评选·卷四》中说:“八首如正变七音,旋相为宫而自成一章,或为割裂,则神态尽失矣。” 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统帅后面七篇。前三首写夔州秋景,感慨不得志的平生,第四首为前后过渡之枢纽,后四首写所思之长安,抒发“处江湖远则忧其君”的情愫。声身居巫峡而心系长安就是这组诗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全诗以“秋”作为统帅,写暮年飘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 全诗于凄清哀怨中,具沉雄博丽的意境。格律精工,词彩华茂,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最典型地表现了杜律的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最新冯骥才《黄山绝壁松》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8题。 (一)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飙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份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於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成绩单常德市

200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成绩单?常德市 李锴常德市一中邓春轩0 周韩常德市一中郭艳辉58 周鹏程常德市一中郭艳辉59 刘力荣常德市二中王建民0 高勤敏常德市七中崔明忠63 李明哲石门一中宁冬平59 贺乙钊石门一中孙云华50 易璐石门一中孙云华52 彭秀程石门一中邓善华58 易思成石门一中孙云华46 周新澜石门一中孙云华48 涂田石门一中唐时鸿45 田晖健石门一中张继虎55 陈一思石门一中王永忠46 陈一石门一中王永忠43 皮丕金石门五中邓付勇63 刘莉石门五中邓付勇45 董键石门五中邓付勇51 邵祥华石门五中侯宏波49 毛晖安乡一中邓志明70 彭巾媚安乡一中邓志明58 徐迪玄安乡一中邓志明73 王俊安乡五中黄治宇56 甘泉安乡一中邓志明76 谢子健安乡一中邓志明61 龚振民安乡一中邓志明60 罗炽安乡五中黄治宇47 万佳安乡五中黄治宇51

伍警安乡一中邓志明63 曾祥能津市一中沈林63 陈康婷津市一中沈林50 王莉姗津市一中沈林49 曾琪津市一中沈林53 陈祥津市三中李芳39 黄延澧县一中曹锋78 李青霖澧县一中曹锋54 游回业澧县一中曹锋58 龚澜希澧县一中卢炜67 孙云龙澧县一中曹锋66 李超澧县一中曹锋76 张伟澧县一中曹锋59 彭鹏澧县一中汪业庆56 李欢澧县四中李泗57 周美灵澧县二中陈磊59 熊帅澧县二中陈磊49 任毅澧县二中陈磊53 易天星澧县六中王先益56 吕雨露桃一中佘新政67 宋柯逸桃一中佘新政67 王华翔桃一中佘新政71 邓超桃一中佘新政56 雷红舟桃一中李引强佘新政64 李超桃一中佘新政62 周振开桃一中佘新政63 郭婷婷桃一中毛新民、佘新政55 郑前桃一中毛新民63 刘凡桃一中周伟、佘新政60 黎佳桃一中佘新政58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5篇,附答案)

一、李时珍解剖穿山甲 我国宏伟的自然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对科学研究态度十分严格,陌生的问题一定要亲自观察、实践,把它解决掉。 有一次,他看到古代出名药物雪茄陶弘景的书上说:河边有一种叫穿山甲的动物,它最喜欢吃蚂蚁。便想:蚂蚁那么笑,穿山甲是怎样吃它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来到小河边,找到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原来,穿山甲身上披着一块块的鳞片,既能张开又能合拢。 当它发现蚂蚁时,全身的鳞片都张开,放开一种分外的气味,蚂蚁闻到就往鳞片下钻。等蚂蚁爬满了,它就突然把鳞片合拢,然后钻到水利,把鳞片张开,不一会,蚂蚁全浮到水面上来。穿山甲就可以饱餐一顿了。观察后他还不放心,为了进一步证实穿山甲的确爱吃蚂蚁,他特地又到河边捉了一只穿山甲,把它的肚子切开观察,果然装了一升多的蚂蚁。 李时珍就是这样对待科学的由于他亲自观察实践修正补充了大量材料才写完了完善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 练一练 1.联系上下文解词。 (1)严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画出穿山甲吃蚂蚁的过程。 3.给第3节加上标点。 4.用“/”将第2节分成3层,写出层意。 第1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山绝壁松》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山绝壁松 冯骥才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

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子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很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而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强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因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常德市第二中学第十七周室内升旗仪式

常德市第二中学第十七周室内升旗仪式 时间:2017年12月25日上午7:30 地点:室内升旗 主题:文明礼仪教育 主办:校团委 仪程: 仪式第一项:全体肃立,奏唱国歌、升国旗。 仪式第二项:请总务科科长刘春明科长为我们带来国旗下的讲话。 附件一:国旗下的讲话稿——爱护公物,人人有责

附件一: 国旗下的讲话稿——爱护公物,人人有责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总务科刘老师。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爱护公物,人人有责。 一说起爱护公物,耳熟能详的口号标语,象“爱护公物,我的责任”、“爱护公物光荣,破坏公物可耻”、“人人爱公物,公物为人人”、“爱护公物,你我同步;保护花草,校园欢笑”、“手不痒,脚不动,桌子板凳不会痛”、“一物一景勿破坏,爱护公物齐关怀”“人人有颗公德心,爱护公物人人赞”等等。将口号标语落实到行动上,先得弄清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公物呢? 在我们学校里,教室桌椅、教学仪器、学校电脑、图书资料、体育器材、生活设备,花草树木等等都是公共财物,简称公物。其实这里所讲的公物是指学校校园里的一切公共财物,一切服务于全体师生、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公共设施设备。 第二个问题:作为学生,具体怎么做就是爱护公物? 最近几年,常德市教育局财政局在我校投入上亿资金,让“美丽二中”逐步成为现实,我们的校园越变越美,因此,我们要学会感恩,要懂得珍惜。我们可不能做败家子,一边建一边毁! 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她,美丽二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经营呵护。在今年10月份总务科召开的全校班长劳委委员会议上,宣读并下发《爱护公物,我的责任》倡议书。在此,我再次重申并强调爱护公物请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护公物,从我做起。挪动桌椅,小心翼翼;开门开窗,轻手轻脚;花草树木,切勿攀折。 二、爱护公物,从小事做起。不要在雪白的墙壁上蹬踏留痕、描点投球;不要在崭新的课桌上乱涂乱画;不要让扶手护栏干满身伤痕。

常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网评问题整改情况总结

常德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网评问题 整改情况总结 2019年1月11日,教育厅下发湘教通[2019]2号文件,公布了2017-2018学年度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督导评估结果。我校在收到综合督导评估报告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五次党委领导班子会议,对督导评估意见进行学习,针对督导评估报告反馈的主要问题与不足,逐条分析研究,进行深刻反思和深入剖析,认真商讨整改措施,全面部署整改工作。对照省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常德市二中2017—2018学年度综合督导评估报告》,我校与2019年3月制定了《常德市第二中学关于2017—2018学年省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整改情况报告》,对“办学行为不规范”、“办学条件存在缺口”、“教师培养力度不够”、“学校管理存在纰漏”、“教学常规存在不足”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回复和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学校构建“纵向和横向交叉”(“纵向到底和横向到边”)的精细化管理平台。纵向管理分为:行政、德育、教学教研、后勤四条线,每条线由分管校长挂帅,科室主任协助,横向管理又分为:处室单元、初中单元、高一二单元、高三单元,同样由班子成员牵头,科室及年级主任协助,由校长办公会和行政干部会集体研究学校各项工作。这样,既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民主决策,又能在组织实施中不偏离目标,力争达到最佳效果。校长室要求全体行管人员要增强“三个意识”:即落实意识、担当意识、创新意识,在本职范围内,创造性

地开展工作,推进学校发展。 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学校在网评资料整理与上传的过程中实行三级审核负责制,避免网评上传出现工作疏忽,要求行政人员和网评上传人员做到认真对待、仔细核对,真实反映我校办学情况。 学校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管理。在开学前,学校制定了常规管理值班安排及2019年学校各项安全工作计划,实行全天候巡察制度,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把安全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开学报到第一天,学校联合经开区社区、街道办以及交警、城管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排查。学校每个月协同交警、城管及社区等部门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校园周边环境整治。2019年4月,我校在校门口设立了学生专用通道,设置了“防冲撞”和“安全护栏”,进一步保障了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此外,我校还进行了校园防欺凌调查,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开展了防暴反恐演习以及防灾减灾应急疏散演习,进一步提高了安保人员和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 学校进一步加强对功能室的管理和规范使用。学校要求教务科加强对功能室的巡查,加强对功能室管理人员的培训,细化对功能室使用情况的登记,强化对功能室的规范整理,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顺利进行,为师生学习、使用提供良好的环境。目前,我校所有功能室管理有序,卫生整洁,储存和使用规范。 二、加大硬件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2018年暑假,我校通过采购程序,对3间物理电学实验室购买、更新了高标准仪器设备,成为全市首所装备“智慧多媒体黑板”的学校。2019年新学期开始后,我校向市仪器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其一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评价这一联:“气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这就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江间”,即巫峡:“塞上”,即巫山。“兼”、“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忧伤之感。 评解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作为八首诗的开场白,这第一首诗通过对巫山巫峡秋声秋色、秋景秋意的形象描

常德市二中2018—2019年度综合实践活动、办学特色与创新

常德市二中2018—2019年度综合实践活动、办学特色与 创新举措专题介绍 一、探索社会实践活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为践行和弘扬我校“为时养器”的校训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凝聚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我校德育工作积极推进开放式的发展之路,统筹强化了社会公益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希望学生能在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学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一学年来,学校一是以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为载体,开展系列形式新颖的活动,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有:协助社区开展(值勤、宣传、环保等)文明城市创建、坚持为敬老院送爱心志愿服务、保护母亲河―沅江清污行动、植树造林、爱心义卖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新生军训、励志远足、校企调研、三湘伟人故里行、瞻仰烈士校友,重温红色记忆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培养他们服务社会,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二是四大主题搭建平台。举办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四大系列主题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舞台,发挥艺体特长和创新精神。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品学兼优的青年学生,如2018年常德市最美中学生杨心柔,推荐了湖南省诚信好青年刘施语等;共有100多人次在全国和省市级“三独”、绘画和摄影、演讲和征文、体育、学科奥赛等比赛中获奖;2018年,第十六届“叶圣陶”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我校刘施语同学获全国特等奖;“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展示”

活动中,我校5位学生获省级一等奖,7位学生获省级二等奖;“第二十届语文报杯作文大赛”,3位学生获省级一等奖,1位学生获省级二等奖;全国中学生能力竞赛中,2位学生获全国一等奖,5位学生获全国二等奖,5位学生获全国三等奖,另有24位学生获省级一等奖,45位学生获省级二等奖。 二、强化政治思想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 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校党委抓大事、议大事、把方向、管全局,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实施“年初述思路、年中述推进、年终述成绩”的“三述”工作法,制定出台了《中共常德市第二中学委员会2019年党建工作计划》、《常德市第二中学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和《中共常德市第二中学委员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分工》等文件,明确校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不同层级的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进一步规范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2018年下学期召开全校党员大会2次,举办了庆祝建党97周年暨“党员先锋示范岗”评选表彰活动,组织全校党员赴雷锋纪念馆和帅孟奇故居纪念馆学习,学习了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各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2019年上学期召开全校党员大会2次,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精神及深入开展庆祝建国七十周年系列党建活动,着力打造“先锋”党建品牌,开展6+X主题党日活动,即“党员政治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四年级第二学期暑期语文阅读训练卷 (一)盲道 周末,带女儿出去逛街,阳光很好,所以人特别多。走在人行道上,忽然女儿脚下踉跄了一下,我忙拉住她,她低头看了看,问:“爸爸,这窄窄的一条带有条纹的路是什么呀?”我也低头看了一眼,说:“这是盲人走的路,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条纹,盲人走在上面就不会改变方向,不会撞到人或什么东西!”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脚步渐渐偏离了盲道。走了一会儿,她皱着眉又问我:“爸爸,盲道允许正常人行走吗?”我说:“盲道是给盲人准备的,一般正常人是不在上面行走的,再说上面也不平,走起来不舒服。”女儿忽然挣脱开我的手,跑到盲道那里,拦住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问:“阿姨,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就是盲人走的路!”那女人愣了一下,脸红了红,冲女儿笑笑,离开盲道,大步消失在人群中。女儿接着又拦住了几个中学生,问:“哥哥们,你们知道这是盲道吗?”那几个学生怔了怔,没有理会女儿,打闹着在盲道上跑远。 我没有阻止女儿,女儿又问了几个人之后回到我身边,我安慰她说:“没事,现在也没有盲人走路!”女儿摇摇头,说:“就是给盲人准备的嘛!大家都上去走,盲人出来了,该走哪里呢?”想到刚才我也心安理得地走在盲道上,脸忽然就发起烧来。女儿默默地和我走着,脸上似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看着那条盲道湮没在许多人的脚下,我的心里也是无由地感慨。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盲人也是寸步难行的。 1、请你用“”画出文中表现人心里惭愧、内疚的句子。 2、给下列字注音: 瞻()磕()绊()硌() 3、第一自然段中写道:“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请联系上下文,写写此时 她的心里在想什么? 4、女儿的脸上为什么会“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 5、请你写一写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雪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它雪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天空徐徐降落。看它漫天飞舞,令人神思飞扬。古人把它比成飘忽的柳絮、盛开的梨花,它是多么值得人们赞美啊!

杜甫《秋兴八首》(其三)赏析

教学反思——评杜甫《秋兴八首》(其三)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秋兴八首》是杜甫流寓夔州时写的组诗。这第三首通过对自己平生进行回忆反思,处处流露着志不可得的失落。 首联“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诗人独居寒江,遥望清早,沐浴着晨曦;黄昏,时隐时现于流岚雾霭之中的夔州城,心中生出了无限的惆怅之感,因为山城千家的宁静与祥和都是他人的,而自己却什么也没有。“日日”羁留于此,这漂泊之情便泛滥开来了…… 颔联“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与诗人一同“信宿”江面的还有渔人和燕。然而渔人信宿,因有鱼可捕,捕鱼归家家尚近;燕子低飞随季节迁徙,也是来去自由的。而诗人,遥望京华,山长水阔;病中衰朽,道阻且长。一个“故”字似乎这燕子“飞飞”是有意而为之,在故意炫耀自己的身轻、自由。实际上是诗人因囿于孤舟看灵动、自由的燕,萌生了人不如燕的慨叹。使燕这一形象人格化了。就像赵执信看山望月时所吟咏的“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一样,山带斜阳之色,月明于

落叶之时,燕低飞于清秋时节,于大自然而言,这一切并无特别之处,只因诗人观之而带有了诗人的情感,用了“常”、“偏”、“故”这饱含温情的字眼,使“寒山”、“新月”、“燕”具有了人的特点。 颈联“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诗人渴望着能如匡衡那般抗疏立功,赢得生前身后名,只可惜自己“功名薄”其志难抒,“立功”无望。退一步,诗人又渴望能像刘向那般潜心经学,开馆授徒,将自己“致君尧舜”、“窃比稷契”的政治理想传于后学,无奈自己却长期漂泊,居无定所,“立言”又成妄想。 尾联“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少年时的同学,今已日益显贵,而一个“自”字,写出了曾经的同学只顾着自己骑马乘车衣轻裘,无心诗人更无心家国。我想诗人在嘲讽、埋怨那些尸位素餐的同学时,内心深处还是少不了羡慕之情的。和同学的比较,再一次刺痛了忧国忧民的诗人。这个世界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可是作为社会中的人都少不了比较,于是人们又创造性的提出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来缓解这种伤害,所以,人不能一味“比上”,因为那是痛苦的源泉;也不能一味“比下”,因为那是麻醉自我的“奶头儿”。人生需要“比上”,让自己知耻后勇,努力进取;也需要在遭遇坎坷时“比下”,让自己不至于绝望。诗人以稷契、匡衡、刘向自比,“比上”显然不足,所以诗人常常心有所郁结,常怀壮志难酬的苦闷。

《黄山绝壁松》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黄山绝壁松》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①黄山以石奇云奇松奇名天下。然而登上黄山,给我以震动的是黄山松。 ②黄山之松布满黄山。由深深的山谷至大大小小的山顶,无处无松。可是我说的松只是山上的松。 ③山上有名气的松树颇多。如迎客松、望客松、黑虎松、连理松等等,都是游客们争相拍照的对象。但我说的不是这些名松,而是那些生在极顶和绝壁上不知名的野松。 ④黄山全是石峰。裸露的巨石侧立千仞,光秃秃没有土壤,尤其那些极高的地方,天寒风疾,草木不生,苍鹰也不去那里,一棵棵松树却破石而出,伸展着优美而碧绿的长臂,显示其独具的气质。世人赞叹它们独绝的姿容,很少去想在终年的烈日下或寒风中,它们是怎样存活和生长的。 ⑤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份被自己吸收。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搏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⑥我在迎客松后边的山崖上仰望一处绝壁,看到一条长长的石缝里生着一株幼小的松树。它高不及一米,却旺盛而又有活力。显然曾有一颗松籽飞落到这里,在这冰冷的石缝间,什么养料也没有,它却

奇迹般生根发芽,生长起来。如此幼小的树也能这般顽强这力量是来自物种本身,还是在一代代松树坎坷的命运中磨砺出来的我想,一定是后者。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决不一样。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干直枝肥,针叶鲜碧,慵懒而富态;而这些山顶上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娇健又强悍。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与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它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一种个性的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⑦它们站立在所有人迹罕至的地方。那些荒峰野岭的极顶,那些下临万丈的悬崖峭壁,那些凶险莫测的绝境,常常可以看到三两棵甚至只有一棵孤松,十分夺目地立在那里。它们彼此姿态各异,也神情各异,或英武,或肃穆,或孤傲,或寂寞。远远望着它们,会心生敬意;但它们——只有站在这些高不可攀的地方,才能真正看到天地的浩荡与博大。 ⑧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下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 ⑨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飓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