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活着的诗艺呈现_评余华的中篇小说_活着_

活着的诗艺呈现_评余华的中篇小说_活着_

 〔收稿日期〕2000-3-13

 〔作者简介〕焦会生(1961———

),男,河南林州人,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从事文艺理论教学和当代文学批评。活着的诗艺呈现

———评余华的中篇小说《活着》

焦会生

(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安阳455002)

〔摘 要〕余华的中篇小说《活着》是当代文学史上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一种与过去

那种“冷漠”的叙事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福贵长达50年的人生历程。本文通过对作品的叙事学分析,揭示了《活着》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认为《活着》虽然展示了一种人生境界,表现了人的一种命运,但总体上还没有使人灵魂震颤的力量。其在艺术上却有独特的魅力。它的叙事情境、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都有精巧迷人的特点。

〔关键词〕《活着》;叙事情境;叙事结构;叙事语言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00)02-0088-04

以先锋小说著称于当代文坛的青年作家余华,进入90年代以后,一改其先前“那种保持距离的冷漠的叙述”风格,代之以充满亲切温情的叙述

话语,写出了享誉文坛的中篇小说《活着》(原载《收获》1992年第6期)该小说发表后《新华文摘》、《小说月报》等著名刊物争相转载,并选入了展现共和国50年文学成就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后来被作者改编充实成长篇小说,于1998年获得了颇有影响的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

文学奖。它还曾被改编成电影,获得了1994年法国戛纳电影节电影评论奖。可见它是当代文坛上影响颇大的作品。本文拟从对它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分析中,来探讨其成败得失。

文学作品向来是思想传播的重要渠道,我们评价一部文学作品,也首先要看它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思想,也就是说要看它的思想价值。那么,《活着》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思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来看看它写了些什么。

《活着》主要描述了农民福贵在20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半个世纪期间的生活故事,展示了他屡遭磨难而终至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历程。故事以福贵的行踪为线索,展开了如下行动:放荡与赌博,输光家产;到城里为母亲买药而被国民党兵抓了差;从战场上生还;为让有庆念书,把凤霞送人;给小外孙吃豆子以致于使他撑

死;买来一头和他一样老的老牛相依度日。他就这样活着。这一系列行为的发展方向是福贵命运

的恶化。构成这个恶化过程的序列是:(1)可能性:福贵家原有一百多亩地,是远近闻名的阔少爷。但他从小就是“孽子”,是个“二流子”胚子。他起先好往妓院里钻,后来好赌博。这种放荡的生活作风就为他以后的败家提供了可能。(2)变成现实:他嗜赌成性,想把他爹输掉的一百亩地给赢回来,但他虽好赌,却每赌必输,再加上龙二们早已盯上了他家仅剩的一百亩地,这就使得他的败家变成了现实。(3)结果:他终于把家产全部输光了,由此气死了他的亲生父亲。从此他成了一个穷光蛋。

虽然他后来翻然悔悟了,但由于他的败家,由于他的贫穷,使得他的命运进一步恶化:由于他衣着破烂而引发了与县太爷家仆人的厮打,由于厮打而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由于抓了壮丁而不能照顾母亲致使母亲死亡;由于抓了壮丁而不能照顾女儿而导致她变成聋哑人以至于她直到35岁才得以出嫁,这可以说是导致她产后大出血死亡的直接原因;由于他的贫穷才导致妻子家珍积劳成疾,终至死亡;由于他的贫穷才导致了外孙苦根的死亡。这一系列的不幸都是他一手造成的。上帝就是以这种让他失去一个个亲人的方式来惩罚他。在饱受命运的打击之后,福贵活得更坦然

更宁静了。他踏踏实实地做人,高唱着“皇帝选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的歌声,逍遥自在地活着。

在这里,命运作为一种残忍无比的力量,造成了死亡重复地、循环地发生。这样就使死亡在这篇作品中失去了它在传统话语中固有的道德意义和社会意义,从而使作品成为一篇超出道德与社会政治意识的哲理性作品,表现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1〕的主题。从福贵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性中的达观和温情正是在遭受惨烈而痛苦的磨难中获得的。正如有些评论家所说,“经过太多的苦难和见过过多的死亡的他却渐渐变得坦然、平静”〔2〕,以至对那些死去的亲人有一种随时赴约的亲切感。这种精神状态,使得他自信而宽容,坚实而无所畏惧。这个评价是很中肯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活着》的主题与余华过去的先锋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古典爱情》、《世事如烟》等作品所表现的悲观、虚无、孤独与绝望等大不相同,很明显地是以一种充满温情的叙述来向现实靠拢,来关注人生的活法。表现出极大的人文关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但是,正如杨匡汉、孟繁华所说:“余华的《活着》在表现一个人的命运方面当然相当成功,但他的思想意识并没有超出古典人道主义”〔3〕。换句话说,《活着》在主题上和目前许多小说一样都没有超越前人,没有形成那种独属于他自己的能够引起人们心灵震动的思想力量。也像当今某些小说那样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弱点,那就是“思想含量的稀薄和缺乏新鲜动人的思想刺激力”〔4〕。

《活着》之所以被人们喜欢,主要不在于其思想力量,而是由于它在叙事上的成功。它的叙事突出之处在于:叙述情境〔5〕的正确选用、叙事结构的合理安排和叙述语言的朴素亲切。在叙事情境上,《活着》交互使用了作者叙事情境和第一人称叙事情境。所谓作者叙事情境是指叙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叙述者的世界存在于一个与小说人物世界不同的层面,叙述者采用的是外在聚焦。这个叙述者就是作品中那个到民间采集歌谣的青年。他在作品中的叙述共出现了三次,作品一开始,由他的叙述引出了作品主人公福贵。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现在的福贵:一个牵着牛在田里耕作的老农,一个唱着“皇帝选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6〕的自得其乐的老农。并由他引出福贵大篇幅的叙述。作品中间,叙述者再次向我们描述了福贵的乐观和幽默。他总结出了四条做人的道理:“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这个概括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福贵的达观和通脱。最后,在福贵讲完他的故事之后,叙述者再一次出现,向我们描述了福贵牵着牛唱着“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的歌远去的情形。通过这位叙述者,我们看到了福贵的现在,看到了这个人物乐观、硬朗而又幽默的人生景象。

所谓第一人称叙事情境,是指叙述者存在于虚构的小说世界中,和这个世界中的其他人物一样,他也是这个世界里的一个人物,一个真切的、活生生的人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他自身的经验和历史就构成了叙述的基本对象,因此这个叙述的“我”同时也就是“经验”的我,二者完全是统一的。在《活着》中这个叙述者就是主人公福贵自己。通过他的讲述,我们看到了他50年间的人生旅程。看到了他一次又一次所经受的打击与磨难。他的叙述是这篇小说的主体。从叙事学角度来看,第一人称叙述者的叙事动机是切身的,是植根于他的现实经验和情感需要的,因此必然是十分强烈的。正如明代李贽在《杂说》中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7〕的确,《活着》的叙述者的叙述动机就是当自身成熟之后,重新回首寻找生活的意义,检讨自己过去的迷惘和错误,因此他的叙述行为本身便是与自我经验相联系的,可以说是自我经验的完成和总结,他的生命意义的获得也有赖于叙述行为的完成。在这种意义上,不仅叙述者,甚至叙述行为本身也参与了作品意义的创造。总之,第一人称叙事所表现的一切都与叙述者有一种生命本体上的联系,因此这种叙述便必然具有一种性格化的意义,它是超乎叙事本身提供的内容之外的。

总的来说,在《活着》中,作者叙事情境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福贵的现在,而第一叙事人称则让我们看到了他的过去。这二种叙事情境交叉使用,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完整的生活历程和命运。

在叙事结构的安排上,作者正确处理了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的关系。所谓核心事件,是指功

能性事件,也就是能够推动故事发展的比较重要的事件。它是故事的关键和转折点。像福贵的赌博输掉家产、被抓走当兵、获释回家等就是核心事件;它们具有可续性,也就是说它们能够激起读者的兴趣,使读者渴望了解下一步的情况。这些核心事件必然要导向某种结局。而卫星事件则是非功能性事件,在故事发展中是比较次要的事件。但它们对展示人物的性格和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是使作品具有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活着》中,福贵骂私塾先生、骑着胖妓女逛街并给老丈人请安、家珍给福贵做四样菜来规劝他、有庆给校长献血而死、二喜被水泥板夹死、龙二被枪毙、春生投井而死等都是卫星事件。这些卫星事件虽然不像核心事件那样对故事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却使故事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比如作品这样写家珍对“我”的归劝:

我在城里闹腾得实在过分,家珍心里当

然有一团乱麻,乱糟糟的不能安分。有一天

我从城里回到家中,刚刚坐下,家珍就笑盈盈

地端出四样菜,摆在我面前,又给我斟满了

酒,自己在我身旁坐下来侍候我吃喝。她笑

盈盈的样子让我觉得奇怪,不知道她遇上了

什么好事,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这天是什么

日子。我问她,她不说,就是笑盈盈地看着

我。

那四样菜都是蔬菜,家珍做得各不相同,可吃到下面都是一块差不多大小的一块猪

肉。我一愣,随后就嘿嘿笑了起来。我明白

了家珍的意思,她是在开导我:女人看上去各

不一样,到下面都是一样的。我对家珍说道:

“这道理我也知道。”

这个事件对推动故事发展没有什么大的作用,但对刻画家珍贤慧的性格特征,对表现福贵的混帐,都是很有说服力的。作者大量运用了这样的事件,才使得作品活泼生动,引人入胜。正因为作者较好地处理了核心事件与卫星事件的关系,才使得《活着》赢得了广大的读者。在叙事语言上,《活着》准确、亲切而朴素。正如作者所说:“我对语言只有一个要求:准确。”〔8〕比如福贵这个人,他是一个只读过几年私塾的农民,而且他的一生都是以农民的身份来完成的。让这样一个人来讲述自己,必须用最朴素的语言来写。必须时刻将叙述限制起来。所有的词语和句式都为他而生,因此,作者连成语都很少使用。只有那些连孩子们都愿意使用的成语,作者才小心翼翼地去使用。比如作品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是过一天是一天,整天有气无力,每天早晨醒来犯愁的就是这一天该怎么打发。我爹常常唉声叹气,训斥我没有光耀祖宗。我心想光耀祖宗关我屁事,我对自己说:凭什么让我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去想光耀祖宗这些累人的事。再说我爹年轻时也和我一样,我家祖上有两百多亩地,到他手上一折腾就剩一百多亩了。我对爹说:

“你别犯愁啦,我儿子会光耀祖宗的。”

总该给下一辈留点好事吧。我娘听了这话吃吃一笑,她偷偷告诉我:我爹年轻时也这么对我爷爷说过。我心想就是嘛,他自己干不了的事硬要我来干,我怎么会答应?那时候我儿子有庆还没出来……

这都是明白如话的语言,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很符合人物的身份。朴素、准确、自然,显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

作者在叙述中充满了感情。比如主人公福贵在对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及女婿和外孙等亲人的回忆叙述中,用语非常亲切。整个作品虽然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悲凉意味,但在叙述语言上却是饱含深情的。整个作品被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亲情所笼罩。作者曾这样说:“刚开始我仍然使用过去的叙述方式,那种保持距离的冷漠的叙述,结果我怎么写都不舒服,怎么写都隔了一层。后来我改用第一人称,让人物自己出来发言,于是我突然发现自己的叙述里充满了亲切之感,这是第一人称叙述的关键。”〔9〕的确,这也正是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原因。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活着》有二处成功地运用了反讽的手法,极大地嘲讽了历史的滑稽。一处是福贵明明把家败光了,却正赶上土改,因祸得福,他成了穷苦人而分到田地,而不愿学福贵的龙二却因有很多土地而被枪毙了。再一处是福贵和春生被俘后,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春生选择了参加解放军,福贵选择了回家。然而,选择当解放军的春生虽然当上了县长,但在文化革命中却被逼得投井自杀,而选择回家的福贵则安然无恙。这真是命运跟历史开的一个大大的玩笑。

总之,《活着》用高超而又充满温情的叙述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的世界之中,在这里,鲜明的生

活图景淡化消解了诸多社会背景和世事的宝贵荣辱,使我们感到在生命无常、岁月无情及人生苦难中,蕴藏着无尽的意蕴。既然获得了生命,就应该走到底,哪怕踏入虚无的无边的黑暗。坎坷也好,平坦也罢,幸与不幸,只是一种表象,而最根本的真实就是默默隐忍着走完人生,只为了这个生命的被赐予。

参考文献

〔1〕余华.余华作品集〔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293.

〔2〕特?赛音巴雅尔.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民族出版

社,1999.698.

〔3〕杨匡汉,孟繁华.共和国文学5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409.

〔4〕雷达.小说进入21世纪〔J〕.小说选刊,2000,(1): 122—124.

〔5〕罗钢.叙事学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6〕陈建功.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2121—2217.

〔7〕郭绍虞,王文生.中国历代文论选〔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20.

〔8〕〔9〕余华,杨绍斌.“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J〕.当代作家评论,1999,(1):4—13.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Poetic Art of L iving

———on Yuhua’s Novelette livi ng

J IAO Hui-sheng

(Chi nese Depart ment,A nyang Teacher’s College,A nyang455002,Chi na)

Abstract:Yuhua’s novelette L ivi ng is a piece of excellent works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ntemporary litera2 ture.The author,by means of a quite different style from the past“coldness”,tells us something about the hero———Fugui’s life experiences of fifty years long.This article,through the narrative analysis,re2 veals the ideological and artistic values of L ivi ng.Though it has revealed a kind of ideal state of life and man’s fate,yet on the whole it does not possess the power to shock people’s soul.It has a great and unique attraction in art,and also has exquisite and charming features in narrative circumstance,structure and even language.

K ey w ords:L ivi ng;narrativecircumstance;narrativestructure;narrativelanguage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