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用材料热辐射系数

常用材料热辐射系数

常用材料热辐射系数
常用材料热辐射系数

热分析材料导热系数汇总

材料导热系数

Metal

Material Conductivity Density W/m-C kg/m 3

Aluminum, 2024, Temper-T3 121 2.80E+03 Aluminum, 2024, Temper-T351 143 2.80E+03 Aluminum, 2024, Temper-T4 121 2.80E+03 Aluminum, 5052, Temper-H32 138 2.68E+03 Aluminum, 5052, Temper-O 144 2.69E+03 Aluminum, 6061, Temper-O 180 2.71E+03 Aluminum, 6061, Temper-T4 154 2.71E+03 Aluminum, 6061, Temper-T6 167 2.71E+03 Aluminum, 7075, Temper-O 130 2.80E+03 Aluminum, 7075, Temper-T6 130 2.80E+03 Aluminum, A356, Temper-T6 128 2.76E+03 Aluminum, Al-Cu, Duralumin,

95%Al-5%Cu

164 2.79E+03 Aluminum, Al-Mg-Si,

97%Al-1%Mg-1%Si-1%Mn

177 2.71E+03 Aluminum, Al-Si, Alusil,

80%Al-20%Si

161 2.63E+03 Aluminum, Al-Si, Silumim,

86.5%Al-1%Cu

137 2.66E+03 Aluminum, Pure 220 2.71E+03 Beryllium, Pure 175 1.85E+03 Brass, Red, 85%Cu-15%Zn 151 8.80E+03 Brass, Yellow, 65%Cu-35%Zn 119 8.80E+03 Copper, Alloy, 11000 388 8.93E+03 Copper, Aluminum bronze,

95%Cu-5%Al

83 8.67E+03 Copper, Brass, 70%Cu-30%Zn 111 8.52E+03 Copper, Bronze, 75%Cu-25%Sn 26 8.67E+03 Copper, Constantan,

60%Cu-40%Ni

22.7 8.92E+03

Copper, Drawn Wire 287 8.80E+03 Copper, German silver,

62%Cu-15%Ni-22%Zn

24.9 8.62E+03

Copper, Pure 386 8.95E+03 Copper, Red brass,

85%Cu-9%Sn-6%Zn

61 8.71E+03

Gold, Pure 318 1.89E+04 Invar, 64%Fe-35%Ni 13.8 8.13E+03 Iron, Cast 55 7.92E+03

Iron, Pure 71.8 7.90E+03 Iron, Wrought, 0.5%C 59 7.85E+03 Kovar, 54%Fe-29%Ni-17%Co 16.3 8.36E+03 Lead, Pure 35 1.14E+04 Magnesium, Mg-Al,

66 1.81E+03 Electrolytic, 8%Al-2%Zn

Magnesium, Pure 171 1.75E+03 Molybdenum 130 1.02E+04 Nichrome, 80%Ni-20%Cr 12 8.40E+03 Nickel, Ni-Cr, 80%Ni-20%Cr 12.6 8.31E+03 Nickel, Ni-Cr, 90%Ni-10%Cr 17 8.67E+03 Nickel, Pure 99 8.91E+03

Silver, Pure 418 1.05E+04 Solder, Hard, 80%Au-20%Sn 57 1.50E+04 Solder, Hard, 88%Au-12%Ge 88 1.50E+04 Solder, Hard, 95%Au-3%Si 94 1.57E+04 Solder, Soft, 60%Sn-40%Pb 50 9.29E+03 Solder, Soft, 63%Sn-37%Pb 51 9.25E+03 Solder, Soft,

39 1.20E+04

92.5%Pb-2.5%Ag-5%In

Solder, Soft, 95%Pb-5%Sn 32.3 1.10E+04 Steel, Carbon, 0.5%C 54 7.83E+03 Steel, Carbon, 1.0%C 43 7.80E+03 Steel, Carbon, 1.5%C 36 7.75E+03 Steel, Chrome, Cr0% 73 7.90E+03 Steel, Chrome, Cr1% 61 7.87E+03 Steel, Chrome, Cr20% 22 7.69E+03 Steel, Chrome, Cr5% 40 7.83E+03

Steel, Chrome-Nickel,

19 7.87E+03

15%Cr-10%Ni

Steel, Chrome-Nickel,

16.3 7.82E+03

18%Cr-8%Ni

Steel, Chrome-Nickel,

15.1 7.83E+03

20%Cr-15%Ni

Steel, Chrome-Nickel,

12.8 7.87E+03

25%Cr-20%Ni

Steel, Invar, 36%Ni 10.7 8.14E+03 Steel, Nickel, Ni0% 73 7.90E+03 Steel, Nickel, Ni20% 19 7.93E+03 Steel, Nickel, Ni40% 10 8.17E+03 Steel, Nickel, Ni80% 35 8.62E+03

Steel, SAE 1010 59 7.83E+03 Steel, SAE 1010, Sheet 63.9 7.83E+03 Steel, Stainless, 316 16.26 8.03E+03 Steel, Tungsten, W0% 73 7.90E+03 Steel, Tungsten, W1% 66 7.91E+03 Steel, Tungsten, W10% 48 8.31E+03 Steel, Tungsten, W5% 54 8.07E+03 Tin, Cast, Hammered 62.5 7.35E+03 Tin, Pure 64 7.30E+03

Titanium 15.6 4.51E+03

Tungsten 180 1.94E+04 Zinc, Pure 112.2 7.14E+03

Non-Metal

Material Conductivity Density W/m-C kg/m3

ABS-Plastic 0.25 1.01E+03 Acetals 0.3 1.42E+03

Acrylic 0.06 1.19E+03

Alkyds 0.85 2.00E+03 Alumina, 96% 21 3.80E+03 Alumina, Pure 37 3.90E+03 Asbestos, Asbestos-sheets 0.166 No Data Asbestos, Cement 2.08 No Data Asbestos, Cement-boards 0.74 No Data Asbestos, Corregated,

4plies/in

0.087 No Data Asbestos, Felt, 20 lam/in 0.078 No Data Asbestos, Felt, 40 lam/in 0.057 No Data Asbestos, Loosely-packed 0.154 520 Asphalt 0.75 No Data

Bakelite 0.19 No Data Balsam wool 2.2lb/ft 3 0.04 35 Beryllia, 99.5% 197.3 No Data Brick, Building brick 0.69 1.60E+03 Brick, Carborundum brick 18.5 No Data Brick, Chrome brick 2.32 3.00E+03 Brick, Diatomaceous earth 0.24 No Data Brick, Face brick 1.32 2.00E+03 Brick, Fireclay 1.04 2.00E+03 Brick, Magnesite 3.81 No Data Carbon 6.92 No Data Cardboard, Celotex 0.048 No Data Cardboard, Corrugated 0.064 No Data

Cement, Mortar 1.16 No Data Cement, Portland 0.29 1.50E+03 Concrete, Cinder 0.76 No Data Concrete, Stone 1-2-4 mix 1.37 2.10E+03 Cork, Corkboard,10lb/ft 3 0.043 160 Cork, Ground 0.043 150 Cork, Regranulated 0.045 80 Diamond, Film 700 3.50E+03 Diamond, Type IIA 2.00E+03 No Data Diamond, Type IIB 1.30E+03 No Data Diatomaceous earth 0.061 320 E-Glass Fiber 0.89 2.54E+03 Epoxy, High Fill 2.163 No Data

Epoxy, No Fill 0.207 No Data Felt, Hair 0.036 265

Felt, Wool 0.052 330 Fiber insulating board 0.048 240 FR4 Epoxy Glass, 1oz Copper 9.11 No Data FR4 Epoxy Glass, 2 oz Copper 17.71 No Data FR4 Epoxy Glass, 4oz Copper 35.15 No Data FR4 Epoxy Glass, no Copper 0.294 1.90E+03 Glass, Borosilicate 1.09 2.20E+03 Glass, Pyrex 1.02 2.23E+03

Glass, Window 0.78 2.70E+03 Glass, Wool, 1.5lb/ft 3 0.038 24 Insulex, dry 0.064 No Data Kapok 0.035 No Data

Kapton 0.156 No Data Magnesia, 85% 0.067 270 Mica 0.71 No Data

Mylar 0.19 No Data

Nylon 0.242 1.10E+03 Phenolic, Paper based 0.277 No Data Phenolic, Plain 0.519 No Data

Plaster, Gypsum 0.48 1.44E+03 Plaster, Metal lath 0.47 No Data Plaster, Wood lath 0.28 No Data Plexiglass 0.19 No Data

Polycarbonate 0.19 1.20E+03 Polyethylene, High density 0.5 950 Polyethylene, Low density 0.35 920 Polyethylene, Medium

0.4 930

density

Polystyrene 0.106 No Data

Polyvinyl chloride 0.16 No Data Pyrex 1.26 No Data Rock wool, 10lb/ft 3 0.04 160 Rock wool, Loosely packed 0.067 64 Rubber, Butyl 0.26 No Data

Rubber, Hard 0.19 No Data Rubber, Silicone 0.19 No Data Rubber, Soft 0.14 No Data Sawdust 0.059 No Data S-Glass Fiber 0.9 2.49E+03 Silica aerogel 0.024 140

Silicon, 99.9% 150 2.33E+03 Silicone grease 0.21 No Data

Stone, Granite 2.8 2.64E+03 Stone, Limestone 1.3 2.50E+03

Stone, Marble 2.5 2.60E+03 Stone, Sandstone 1.83 2.20E+03 Styrofoam 0.035 No Data

Teflon 0.22 No Data Wood Shavings 0.059 No Data Wood, Cross Grain, Balsa,

0.055 140

8.8lb/ft 3

Wood, Cross Grain, Cypress 0.097 460 Wood, Cross Grain, Fir 0.11 420 Wood, Cross Grain, Maple 0.166 540 Wood, Cross Grain, Oak 0.166 540

Wood, Cross Grain, White

0.112 430

pine

Wood, Cross Grain, Yellow

0.147 640

pine

Aluminum-Oxide, Al 2 O 3 ,

32 No Data

99.5%

Aluminum-Oxide, Al 2 O 3 ,

21.5 No Data

96%

Aluminum-Oxide, Al 2 O 3 ,

12 No Data

90%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材料的导热率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 Q: 热量,W;K: 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 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 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 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 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 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而同样道理,根据热阻值以及厚度,再计算出来的导热率K值,也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导热率值。 傅力叶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我们可用来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实际应用、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总之: a. 同样的材料,导热率是一个不变的数值,热阻值是会随厚度发生变化的。 b. 同样的材料,厚度越大,可简单理解为热量通过材料传递出去要走的路程越多,所耗的

常用材料热辐射系数

热分析材料导热系数汇总 材料导热系数 Metal Material Conductivity Density W/m-C kg/m 3 Aluminum, 2024, Temper-T3 121 2.80E+03 Aluminum, 2024, Temper-T351 143 2.80E+03 Aluminum, 2024, Temper-T4 121 2.80E+03 Aluminum, 5052, Temper-H32 138 2.68E+03 Aluminum, 5052, Temper-O 144 2.69E+03 Aluminum, 6061, Temper-O 180 2.71E+03 Aluminum, 6061, Temper-T4 154 2.71E+03 Aluminum, 6061, Temper-T6 167 2.71E+03 Aluminum, 7075, Temper-O 130 2.80E+03 Aluminum, 7075, Temper-T6 130 2.80E+03 Aluminum, A356, Temper-T6 128 2.76E+03 Aluminum, Al-Cu, Duralumin, 95%Al-5%Cu 164 2.79E+03 Aluminum, Al-Mg-Si, 97%Al-1%Mg-1%Si-1%Mn 177 2.71E+03 Aluminum, Al-Si, Alusil, 80%Al-20%Si 161 2.63E+03 Aluminum, Al-Si, Silumim, 86.5%Al-1%Cu 137 2.66E+03 Aluminum, Pure 220 2.71E+03 Beryllium, Pure 175 1.85E+03 Brass, Red, 85%Cu-15%Zn 151 8.80E+03 Brass, Yellow, 65%Cu-35%Zn 119 8.80E+03 Copper, Alloy, 11000 388 8.93E+03 Copper, Aluminum bronze, 95%Cu-5%Al 83 8.67E+03 Copper, Brass, 70%Cu-30%Zn 111 8.52E+03 Copper, Bronze, 75%Cu-25%Sn 26 8.67E+03 Copper, Constantan, 60%Cu-40%Ni 22.7 8.92E+03 Copper, Drawn Wire 287 8.80E+03 Copper, German silver, 62%Cu-15%Ni-22%Zn 24.9 8.62E+03 Copper, Pure 386 8.95E+03 Copper, Red brass, 85%Cu-9%Sn-6%Zn 61 8.71E+03

常用材料对照表

NO GB 699 ГОСТASTM/AISI BS NF DIN JIS 108F 08КПUst14 SPH1208081008 040A04050A04 S9CK 310F 10КПUst13 SHP2410101010040A10045A10060A10C10,XC10 C10,CK10 S10C 515F 15КПSHP3 615 15 1015040A15050A15060A15C15,XC15C15,CK15 S15C S15CK 720201020040A20050A20060A20C20,XC18C22,CK22S20C 825251025060A25070M26C25,XC25C25,CK25S25C 930301030060A30C30,XC32C30,CK30S30C 1035351035060A35C35,XC35C35,CK35S35C 1140401040060A40C42,XC42C40,CK40S40C 1245451045060A42060A47C45,XC45C45,CK45S45C 13505010491050060A52C50,XC48C50,CK50S50C 1455551055060A57070M35C55,XC55C55,CK55S55C 1560601060060A62C60,XC60C60,CK60S58C 16656510641065060A67C65,XC65C67,CK6717707010691070060A72070A72C70,XC70C70,CK7018757510741075060A78070A78XC75C75,CK751980801080060A83XC80CK8020858510841085050A86060A86XC85CK852115Mn 15Г1016080A15080A17XC1214Mn415Mn32220Mn 20Г10191022080A20080A22XC18 19Mn520Mn521Mn42325Mn 25Г10251026 080A25080A2726Mn52430Mn 30Г 1033 080A30080M30XC3230Mn431Mn430Mn52535Mn 35Г1037080A35080M3635Mn435Mn52640Mn 40Г1039080A40080M4040M5 40Mn42745Mn 45Г1046080A47080M4646Mn5 2850Mn 50Г10531051080A52080M50XC48 50Mn552Mn52960Mn 60Г10621061080A57080A62CK603065Mn 65Г1566080A6765Mn4 3170Mn 70Г1572080A723220Mn220Г213201321150M1920M520Mn5SMn2133 30Mn2 30Г2 1330 150M28 32M5 30Mn5 SMn24 Metal materials commonly used brand of table ISO 683/1 C25,C25E4,C25M2C30,C30E4,C30M2C35,C35E4,C35M2C40,C40E4,C40M2C45,C45E4,C45M2C50,C50E4,C50M2C55,C55E4,C55M2C60,C60E4,C60M2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

Christopher L Holloway 沙斐翻译 一前言 最早暗室(全电波)建于50年代,用于天线测量。吸波材料由动物毛发编制而成,外涂一层碳,厚2英寸()。在~10GHz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20dB。60年代,以上的吸波材料被新一代、由一定形状的吸波材料所取代,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 -40dB。 目前普遍使用的聚氨酯锥体40年代就开始研究,60年代才有产品。正入射时的反射系数为 -60dB。然而可使用的频率范围较高,要求锥体的厚度(尖顶到基座)至少是几个波长。 电-厚锥体的良好性能主要来源于锥体直接的良好多重反射。由于锥体的厚度大于波长,锥体的周边反射入射波。波在相邻的锥体间不断的反射,再反射很多次。每次反射时总有一部分波被锥体吸收。因此,仅有小部分抵达锥体基座。基座吸收后到达金属板,金属板反射后又进入锥体,再通过多重反射和吸收。最后从锥体的尖返回的波已是非常小了。 电-厚锥体的最佳性能的获得,依靠锥体内渗碳加载的调节,要求碳负载足够小,以便每次波反射时进入锥体的波尽可能多,但渗碳加载又要足够大,以便充分吸收进入锥体的波的能量。 半电波暗室最早用于70年代,作为开阔场地的替代场地,测量辐射发射。频率范围为30-1000MHz。但最早暗室中粘贴的典型的吸波材料厚度为3-6英尺(-)。显然在30MHz 的频率上,厚度不可能是几个波长。因此暗室的频率范围被限制在90-1000MHz。 30-90MHz频段的吸波材料开发缓慢,因为无法预测和测量电-薄吸波材料(即厚度 <1 4 λ)的性能,只能安装上以后,测量暗室特性来判定。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和测量技 术发展以后,对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评估才成为可能。【4】-【6】中叙述了在理论模型中使用“均质化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7】-【10】中叙述了使用大测试装置直接测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 在整个30-1000MHz的频段都要获得小的反射率,则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必须使用锥形模型,它们在高频段是电-厚模型,但在低频段则是电-薄形材料。电波入射到电-薄型吸波材料上时,它们并不在乎吸波材料的实际几何形状是锥型还是楔型。相反,它们的行为就象照射到一固体媒质上,该媒质的有效ε和μ随进入媒质的距离而变化。注意这是有效ε和有效μ和构成吸波材料的实际ε和μ是不同的。 最佳的吸波材料提供了从空气阻抗到吸波材料基座的波阻抗的逐渐过渡。正确的渗碳加载可使大部分入射波穿透锥或楔,并在通过基座时被吸收。更进一步调节渗碳可以使入射波被锥或楔反射的那一部分和从金属板反射后从吸波材料中透出来的那一部分那互相抵消,这种抵消可以获得非常小的反射率。显然只能发生在较窄的频率范围。一般说来渗碳加载对电-厚和电-薄材料的要求是不同的,【6】因此对于工作频率在30-1000MHz的小型宽带吸波材料(锥或楔型),渗碳加载既要考虑高频时的电-厚,又要考虑低频时的电-薄情况。这是极富于挑战性的。 60年代初期日本开发了电-薄型铁氧体瓦作为聚氨酯锥型和楔型的替代物。由于瓦的吸波性能和空气比较接近,在空气-瓦片界面反射很小,入射波直接渗入瓦片。又因为瓦片对磁场损耗大,所以渗入波被吸收。如有穿过瓦片的,则被金属板反射,重又回到瓦片,被再次吸收。如还有穿出瓦片回到空气中的,则可以象锥型和楔型吸波材料那样,调节瓦片厚度,在一定的较窄的频率范围内使其与瓦片直接反射到空气中的那一部分相抵消。 近年来,薄锥和楔(200-1000MHz)+铁氧体瓦+介质层(30-600MHz)构成了超小型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全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全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m·K)的材料称为保 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例如石棉、珍珠岩等 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主要作用是填充发热功率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缝隙,通常看似很平的两个面,其实接触面积不到40%,又因为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填充缝隙就是用导热材料填充缝隙间的空气.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常用硬度对照表

HRA HRC HRA HRC HRA HRC HRA HRC 186.670.0 10373178.555.0599*******.540.0377*******.0274286.669.5 10173278.254.55896236570.339.53728626627.5271386.669.0 9973377.954.0579*******.039.03678726327.0268486.668.5 9783477.753.55706435538.53628826026.5264586.668.0 9593577.453.0561*******.0351*******.0261686.667.5 9413677.152.55516634537.53529025425.5258786.667.0 9233776.952.05436734137.03479125125.0255886.666.5 9063876.651.55346833636.53429224824.5252986.666.0 8893950176.351.05256933236.03389324524.02491086.665.5 8724049476.150.55177032735.53339424223.52461186.665.0 8564148875.850.05097132335.03299524023.02431286.664.5 8404248175.549.55017231834.53249623722.52401386.664.0 8254347475.349.04937331434.03209723422.02371486.663.5 8104446875.048.54857431033.53169823221.52341586.663.0 7954546174.748.0478*******.0312*******.02311686.662.5 7804645574.547.54707630232.530810022720.52291786.662.0 7664744974.247.04637729832.030410122520.02261886.661.5 7524844273.946.54567829431.530010222219.52231986.661.0 7394943673.746.04497929131.029*********.02212086.660.5 7265043073.445.54438028730.529210421818.52182186.660.0 7135142473.245.0436*******.028*********.02162286.659.5 7005241872.944.54298228029.528510621417.52142386.659.0 6885341372.644.04238327629.028*********.02112486.658.5 6765440772.443.54178427328.52782586.658.0 6645540172.143.04112686.657.5 6535639671.842.54052786.657.0 6425739171.642.03992886.656.5 6315838571.341.53932986.656.0 6205938071.141.03883086.655.56096037570.840.5382 黑色金属材料 硬度值换算表 序号洛氏硬度 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HB 洛氏硬度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HB 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 HB 序号注: 1.布氏硬度:主要用来测定铸件、锻件、有色金属制件、热轧坯料及退火件的硬度,测定范围≯HB450。 2.洛氏硬度:HRA 主要用于高硬度试件,测定硬度高于HRC67以上的材料和表面硬度,如硬质合金、氮化钢等,测定范围HRA>70。HRC 主要用于钢制件(如碳钢、工具钢、合金钢等)淬火或回火后的硬度测定,测定范围HRC20~67。 3.维氏硬度:用来测定薄件和钢板制件的硬度,也可用来测定渗碳、氰化、氮化等表面硬化制件的硬度。序号序号洛氏硬度维氏硬度HV 布氏硬度HB 洛氏硬度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

一、固体的导热系数 常用的固体导热系数见表 4-1 。在所有固体中,金属是最好的导热体。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如含碳为 1% 的普通碳钢的导热系数为45W/m · K ,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为16 W/m · K 。表 4-1 常用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 固体温度,℃导热系数,λ W/m · K 铝300 230 镉18 94 铜100 377 熟铁18 61 铸铁53 48 铅100 33 镍100 57 银100 412 钢 (1%C) 18 45 船舶用金属30 113 青铜189 不锈钢20 16

石墨0 151 石棉板50 0.17 石棉0~100 0.15 混凝土0~100 1.28 耐火砖 1.04 ① 保温砖0~100 0.12~0.21 建筑砖20 0.69 绒毛毯0~100 0.047 棉毛30 0.050 玻璃30 1.09 云母50 0.43 硬橡皮0 0.15 锯屑20 0.052 软木30 0.043 玻璃毛-- 0.041 85% 氧化镁-- 0.070 二、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体分成金属液体和非液体两类,前者导热系数较高,后者较低。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去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一般来说,溶液的导热系数低于纯液体的导热系数。表 4-2 和图 4-6 列出了几种液体的导热系数值。 表 4-2 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体温度,℃导热系数,λ W/m · K 醋酸 50% 20 0.35 丙酮30 0.17 苯胺0~20 0.17 苯30 0.16 氯化钙盐水 30% 30 0.55 乙醇 80% 20 0.24 甘油 60% 20 0.38 甘油 40% 20 0.45 正庚烷30 0.14 水银28 8.36 硫酸 90% 30 0.36 硫酸 60% 30 0.43 水30 0.62

常用材料单位换算表

一、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 重单位及其换算 公制重量单位表 常用英美制重量单位表 常用重量单位换算表

压力单位换算表 常用长度单位换算表 英寸与毫米对照表 常用容量单位换算表

二、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表 三、常用金属材料容重表 四、常用工业材料比重表

低碳钢(含碳0.1%) 中碳钢(含碳0.4%) 高碳钢(含碳1%)高速钢(含钨9%)高速钢(含钨18%)不锈钢(含铬13%)62-1锡黄铜 60-1锡黄铜 77-2铝黄铜 60-1-1铝黄铜 58-2锰黄铜 59-1-1铁黄铜 80-3硅黄铜 4-3锡青铜 4-4-2.5锡青铜 4-4-4锡青铜 6.5~0.1锡青铜 4~0.3锡青铜 五号防锈铝 廿一号防锈铝 一号硬铝 三号硬铝 十一号硬铝 十二号硬铝 十四号硬铝 二号锻铝 四号锻铝 五号锻铝 八号锻铝 九号锻铝 4-1铸锌铝合金 锡 铅板 工业镍 15-20锌白铜 43-0.5锰白铜 40-1.5锰白铜 28-2.5-1.5镍铜合金9镍铬合金 锡基轴承合金 铅基轴承合金 钨7.85 7.82 7.81 8.3 8.7 7.75 8.45 8.45 8.6 8.2 8.5 8.5 8.6 8.8 8.79 8.9 8.8 8.9 2.65 2.73 2.75 2.73 2.84 2.8 2.8 2.69 2.65 2.75 2.8 2.8 6.9 7.3~7.5 11.37 8.9 8.6 8.89 8.90 8.8 8.72 7.34~7.75 9.33~10.67 19.3 62黄铜 74-3铅黄铜 63-3铅黄铜 59-1铅黄铜 90-1锡黄铜 70-1黄铜锡 3-12-5铸锡青铜 5-5-5铸锡青铜 6-6-3铸锡青铜 5铝青铜 7铝青铜 9-2铝青铜 9-4铝青铜 10-3-1.5铝青铜 2铍青铜 3-1硅青铜 铝板 二号防锈铝 二号锻铝 四号超硬铝 五号铸造铝合金 六号铸造铝合金 七号铸造铝合金 十三号铸造铝合金 十五号铸造铝合金 工业镁 锌板 铸锌 10-5锌铝合金 4-3铸锌铝合金 钴 钛 3钨钴合金 6钨钴合金 8钨钴合金 5钨钴钛合金 15钨钴钛合金 汞 锰 铬 钒 钼 8.50 8.70 8.5 8.5 8.8 8.54 8.69 8.8 8.82 8.2 7.8 7.63 7.6 7.5 8.23 8.47 2.73 2.67 2.8 2.8 2.55 2.60 2.65 2.67 2.95 1.74 7.2 6.86 6.3 6.75 8.9 4.51 14.9~15.3 14.6~15.0 14.4~14.8 12.3~13.2 11.0~11.7 13.6 7.43 7.19 6.11 10.20

常用材料单位换算表汇编(doc 22页)

常用材料单位换算表汇编(doc 22页)

常用材料单位换算表 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重量单位及其换算 公制重量单位表 常用英美制重量单位表 常用重量单位换算表压力单位换算表 常用长度单位换算表 英寸与毫米对照表 常用容量单位换算表 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表 常用金属材料容重表 常用工业材料比重表 一、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 重单位及其换算 公制重量单位表 单位名称旧名称代号对主单位的比 毫克厘克分克克十克百克公斤公担吨 公丝 公毫 公厘 公分 公钱 公两 公斤,千克 公担 公吨 mg cg dg g dag hg kg q t 0.000001公斤 0.00001公斤 0.0001公斤 0.001公斤 0.01公斤 0.1公斤 主单位 100公斤 1000公斤 常用英美制重量单位表 1英吨(长吨,ton)=2240磅1美吨(短吨,sh.ton)=2000磅 1磅(1b)=16盎司(oz) 常用重量单位换算表 吨公斤市担市斤英吨美吨磅 吨 1 1000 20 2000 0.98421 1.1023 2204.6 公斤0.001 1 0.02 2 0.000984 0.001102 2.2046 市担0.05 50 1 100 0.04921 0.0551 110.231 市斤0.0005 0.5 0.01 1 0.000492 0.000551 1.1023

立方英寸0.0164 1 0.0036 0.0043 0.0037 英加仑 4.5460 277.274 1 1.2009 1.0321 美加仑(液量) 3.7853 231 0.8327 1 0.8594 美加仑(干量) 4.4048 268.803 0.9689 101636 1 二、常用化学元素符号表 元素名称符号元素名称符号元素名称符号 铬镍硅锰铝磷钨钼钒钛铜铁硼钴氮 Cr Ni Si Mn Al P W Mo V T Cu Fe B Co N 铌 钽 氢 碳 氧 钠 镁 硫 氯 钾 锌 银 锡 锑 金 Nb Ta H C O Na Mg S Cl K Zn Ag Sn Sb Au 铝 铋 锕 铈 铍 铯 锆 镧 钡 汞 钙 碘 溴 氟 烯土 Pb Bi Ac Ce Be Se Zr La Ba Hg Ca I Br F Re 三、常用金属材料容重表 名称容重(公斤/米3)名称容重(公斤/米3) 铝钢铸铁青铜黄铜紫铜镍2670 7850 7220 8800 8600 8920 8900 锡 汞(水银) 铅 锌 锰 铬 银 7310 13600 11337 7140 7200 7100 10500 四、常用工业材料比重表 材料名称比重(克/厘米3)材料名称比重(克/厘米3) 灰口铸铁白口铸铁6.6~7.4 7.4~7.7 铜材(紫铜材) 96黄铜 8.9~9.0 8.85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DOC

各种吸波材料的比较 Christopher L Holloway 沙斐翻译 一前言 最早暗室(全电波)建于50年代,用于天线测量。吸波材料由动物毛发编制而成,外涂一层碳,厚2英寸(5.08cm)。在2.4~10GHz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20dB。60年代,以上的吸波材料被新一代、由一定形状的吸波材料所取代,正入射时反射系数为-40dB。 目前普遍使用的聚氨酯锥体40年代就开始研究,60年代才有产品。正入射时的反射系数为-60dB。然而可使用的频率范围较高,要求锥体的厚度(尖顶到基座)至少是几个波长。 电-厚锥体的良好性能主要来源于锥体直接的良好多重反射。由于锥体的厚度大于波长,锥体的周边反射入射波。波在相邻的锥体间不断的反射,再反射很多次。每次反射时总有一部分波被锥体吸收。因此,仅有小部分抵达锥体基座。基座吸收后到达金属板,金属板反射后又进入锥体,再通过多重反射和吸收。最后从锥体的尖返回的波已是非常小了。 电-厚锥体的最佳性能的获得,依靠锥体内渗碳加载的调节,要求碳负载足够小,以便每次波反射时进入锥体的波尽可能多,但渗碳加载又要足够大,以便充分吸收进入锥体的波的能量。 半电波暗室最早用于70年代,作为开阔场地的替代场地,测量辐射发射。频率范围为30-1000MHz。但最早暗室中粘贴的典型的吸波材料厚度为3-6英尺(0.91-1.83m)。显然在30MHz的频率上,厚度不可能是几个波长。因此暗室的频率范围被限制在90-1000MHz。 30-90MHz频段的吸波材料开发缓慢,因为无法预测和测量电-薄吸波材料(即厚度 <1 4 λ)的性能,只能安装上以后,测量暗室特性来判定。直到80年代中期,计算和测量技 术发展以后,对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评估才成为可能。【4】-【6】中叙述了在理论模型中使用“均质化方法”可以精确地计算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7】-【10】中叙述了使用大测试装置直接测小型宽带吸波材料的反射特性。 在整个30-1000MHz的频段都要获得小的反射率,则小型宽带吸波材料必须使用锥形模型,它们在高频段是电-厚模型,但在低频段则是电-薄形材料。电波入射到电-薄型吸波材料上时,它们并不在乎吸波材料的实际几何形状是锥型还是楔型。相反,它们的行为就象照射到一固体媒质上,该媒质的有效ε和μ随进入媒质的距离而变化。注意这是有效ε和有效μ和构成吸波材料的实际ε和μ是不同的。 最佳的吸波材料提供了从空气阻抗到吸波材料基座的波阻抗的逐渐过渡。正确的渗碳加载可使大部分入射波穿透锥或楔,并在通过基座时被吸收。更进一步调节渗碳可以使入射波被锥或楔反射的那一部分和从金属板反射后从吸波材料中透出来的那一部分那互相抵消,这种抵消可以获得非常小的反射率。显然只能发生在较窄的频率范围。一般说来渗碳加载对电-厚和电-薄材料的要求是不同的,【6】因此对于工作频率在30-1000MHz的小型宽带吸波材料(锥或楔型),渗碳加载既要考虑高频时的电-厚,又要考虑低频时的电-薄情况。这是极富于挑战性的。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版汇总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又称为热导率,单位为W/mK。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不同成分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导致由不同成分构成的物料的导热率差异较大。单粒物料的导热性能好于堆积物料。 稳态导热:导入物体的热流量等于导出物体的热流量,物体内部各点温度不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 非稳态导热:导入和导出物体的热流量不相等,物体内任意一点的温度和热含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导热过程,也称为瞬态导热过程。 导热系数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1度(K,°C),在1秒内,通过1平方米面积传递的热量,用λ表示,单位为瓦/米·度 导热系数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非晶体结构、密度较低的材料,导热系数较小。材料的含水率、温度较低时,导热系数较小。 通常把导热系数较低的材料称为(我国国家标准规定,凡平均温度不高于350℃时导热系数不大于(m·K)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而把导热系数在瓦/米摄氏度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导热系数高的物质有优良的导热性能。在热流密度和厚度相同时,物质高温侧壁面与低温侧壁面间的温度差,随导热系数增大而减小。锅炉炉管在未结水垢时,由于钢的导热系数高,钢管的内外壁温差不大。而钢管内壁温度又与管中水温接近,因此,管壁温度(内外壁温度平均值)不会很高。但当炉管内壁结水垢时,由于水垢的导热系数很小,水垢内外侧温差随水垢厚度增大而迅速增大,从而把管壁金属温度迅速抬高。当水垢厚度达到相当大(一般为1~3毫米)后,会使炉管管壁温度超过允许值,造成炉管过热损坏。对锅炉炉墙及管道的保温材料来讲,则要求导热系数越低越好。一般常把导热系数小于0。8x10的3次方瓦/(米时·摄氏度)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例如石棉、珍珠岩等 填缝导热材料有:导热硅脂、导热云母片、导热陶瓷片、导热矽胶片、导热双面胶等。主要作用是填充发热功率器件与散热片之间的缝隙,通常看似很平的两个面,其实接触面积不到40%,又因为空气是不良导热体,导热系数仅有,填充缝隙就是用导热材料填充缝隙间的空气.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表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材料的导热 傅力叶方程式: Q=KA△T/d, R=A△T/Q??????Q:热量,W;K:导热率,W/mk;A:接触面积;d:热量传递距离;△T:温度差;R:热阻值 导热率K是材料本身的固有性能参数,用于描述材料的导热能力。这个特性跟材料本身的大小、形状、厚度都是没有关系的,只是跟材料本身的成分有关系。所以同类材料的导热率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厚度不一样而变化。 将上面两个公式合并,可以得到K=d/R。因为K值是不变的,可以看得出热阻R值,同材料厚度d是成正比的。也就说材料越厚,热阻越大。 但如果仔细看一些导热材料的资料,会发现很多导热材料的热阻值R,同厚度d并不是完全成正比关系。这是因为导热材料大都不是单一成分组成,相应会有非线性变化。厚度增加,热阻值一定会增大,但不一定是完全成正比的线性关系,可能是更陡的曲线关系。 根据R=A△T/Q这个公式,理论上来讲就能测试并计算出一个材料的热阻值R。但是这个公式只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的公式,他设定的条件是:接触面是完全光滑和平整的,所有热量全部通过热传导的方式经过材料,并达到另一端。 实际这是不可能的条件。所以测试并计算出来的热阻值并不完全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应该是材料本身的热阻值+所谓接触面热阻值。因为接触面的平整度、光滑或者粗糙、以及安装紧固的压力大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接触面热阻值,也会得出不同的总热阻值。 所以国际上流行会认可设定一种标准的测试方法和条件,就是在资料上经常会看到的ASTMD5470。这个测试方法会说明进行热阻测试时候,选用多大的接触面积A,多大的热量值Q,以及施加到接触面的压力数值。大家都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不同的材料,而得出的结果,才有相比较的意义。 通过测试得出的热阻R值,并不完全是真实的热阻值。物理科学就是这样,很多参数是无法真正的量化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模糊”数据,人们可以将一些数据量化,而用于实际应用。此处所说的“模糊”是数学术语,“模糊”表示最为接近真实的近似。 而同样道理,根据热阻值以及厚度,再计算出来的导热率K值,也并不完全是真正的导热率值。 傅力叶方程式,是一个完全理想化的公式。我们可用来理解导热材料的原理。但实际应用、热阻计算是复杂的数学模型,会有很多的修正公式,来完善所有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总之: a.同样的材料,导热率是一个不变的数值,热阻值是会随厚度发生变化的。 b.同样的材料,厚度越大,可简单理解为热量通过材料传递出去要走的路程越多,所耗的时间也越多,效能也越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

常见材料导热系数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一、固体的导热系数 常用的固体导热系数见表 4-1 。在所有固体中,金属是最好的导热体。纯金属的导热系数一般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而金属的纯度对导热系数影响很大,如含碳为 1% 的普通碳钢的导热系数为 45W/m · K ,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仅为 16 W/m · K 。表 4-1 常用固体材料的导热系数 固体?温度,℃导热系数,λ W/m · K 铝300230 镉1894 铜100377 熟铁1861 铸铁5348 铅10033 镍10057 银100412 钢 (1%C)1845 船舶用金属30113 青铜 189 不锈钢2016

石墨0151 石棉板50 石棉0~100 混凝土0~100 耐火砖① 保温砖0~100~ 建筑砖20 绒毛毯0~100 棉毛30 玻璃30 云母50 硬橡皮0 锯屑20 软木30 玻璃毛-- 85% 氧化镁-- 二、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体分成金属液体和非液体两类,前者导热系数较高,后者较低。在非金属液体中,水的导热系数最大,除去水和甘油外,绝大多数液体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减小。一般来说,溶液的导热系数低于纯液体的导热系数。表 4-2 和图 4-6 列出了几种液体的导热系数值。 表 4-2 液体的导热系数 液体温度,℃导热系数,λ W/m · K 醋酸 50%20 丙酮30 苯胺0~20 苯30 氯化钙盐水 30%30 乙醇 80%20 甘油 60%20 甘油 40%20 正庚烷30 水银28 硫酸 90%30 硫酸 60%30 水30

常用材料单位换算表

常用材料单位换算表 一、常用计量单位换算表 重单位及其换算 公制重量单位表 单位名称旧名称代号对主单位的比 毫克厘克分克克十克百克公斤公担吨 公丝 公毫 公厘 公分 公钱 公两 公斤,千克 公担 公吨 mg cg dg g dag hg kg q t 0.000001公斤 0.00001公斤 0.0001公斤 0.001公斤 0.01公斤 0.1公斤 主单位 100公斤 1000公斤 常用英美制重量单位表 1英吨(长吨,ton)=2240磅1美吨(短吨,sh.ton)=2000磅 1磅(1b)=16盎司(oz) 常用重量单位换算表 吨公斤市担市斤英吨美吨磅 吨 1 1000 20 2000 0.98421 1.1023 2204.6 公斤0.001 1 0.02 2 0.000984 0.001102 2.2046 市担0.05 50 1 100 0.04921 0.0551 110.231 市斤0.0005 0.5 0.01 1 0.000492 0.000551 1.1023

英吨 1.01605 1016.05 20.3209 2032.09 1 1.1200 2240 美吨0.90719 907.19 18.1437 1814.37 0.8929 1 2000 磅0.000454 0.4536 0.009072 0.9072 0.000446 0.0005 1 压力单位换算表 公斤/厘米2大气压水银柱高 度(毫米) 水柱高度 (米) 毫巴磅/寸2英寸水柱 公斤/厘米2 大气压 水银柱高度(毫米)水柱高度(米) 毫巴 磅/寸2 英寸水柱 1 1.0333 0.00136 0.10 0.00102 0.0703 0.00254 0.9678 1 0.00131 0.0968 0.000987 0.0680 0.00246 735.56 760.00 1 73.556 0.76863 51.715 1.87 10.00 10.3333 0.0136 1 0.0102 0.703 0.0254 981.00 1013.25 1.3332 98.10 1 68.95 2.49 14.223 14.696 0.0193 1.4223 0.01451 1 0.0361 395.00 407.5 0.535 39.40 0.402 27.72 1 常用长度单位换算表 米厘米毫米市尺英尺英寸 米 1 100 1000 3 3.28084 39.3701 厘米0.01 1 10 0.03 0.03281 0.3937 毫米0.001 0.1 1 0.003 0.003281 0.03937 市尺0.33333 33.333 333.33 1 1.0936 13.1234 英尺0.3048 30.48 304.8 0.9144 1 12 英寸0.0254 2.54 25.4 0.0762 0.08333 1 英寸与毫米对照表 寸毫米寸毫米寸毫米寸毫米寸毫米寸毫米 1/16 1/8 3/16 1/4 5/16 3/8 7/16 1/2 1.588 3.175 4.763 6.350 7.938 9.525 11.113 12.700 9/16 5/8 11/16 3/4 13/16 7/8 15/16 1 14.29 15.88 17.46 19.05 20.64 22.23 23.81 25.4 17/16 9/8 19/16 5/4 21/16 11/8 23/16 3/2 26.99 28.58 30.16 31.75 33.34 34.93 36.51 38.10 25/16 13/8 27/16 7/4 29/16 15/8 31/16 2 39.69 41.28 42.86 44.45 46.04 47.63 49.21 50.80 17/8 9/4 19/8 5/2 21/8 11/4 23/8 3 53.98 57.15 60.33 63.5 66.68 69.85 73.03 76.2 25/8 13/4 27/8 7/2 29/8 15/4 31/8 4 79.38 82.55 85.73 88.9 92.08 95.25 98.43 101.6 常用容量单位换算表 升(市升)立方英寸英加仑美加仑(液量)美加仑(干量) 升(市升) 1 61.0237 0.2200 0.2642 0.2270 立方英寸0.0164 1 0.0036 0.0043 0.0037

各种反射率

遥感反射率的定义:地物表面反射能量与到达地物表面的入射能量的比值。 遥感表观反射率的定义:地物表面反射能量与近地表太阳入射能量的比值。 大气校正就是将辐射亮度或者表观反射率转换为地表实际反射率,目的是消除大气散射、吸收、反射引起的误差。 1、反射率:是指任何物体表面反射阳光的能力。这种反射能力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比如说某物体的反射率是45%,这意思是说,此物体表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中,有45%被反射了出去.英文表示:Reflectance 2、地表反射率:地面反射辐射量与入射辐射量之比,表征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越少;反射率越小,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越多,表示:surface albedo 3、表观反射率:表观反射率就是指大气层顶的反射率,辐射定标的结果之一,大气层顶表观反射率,简称表观反射率,又称视反射率。英文表示为:apparent reflectance (=地表反射率+大气反射率。所以需要大气校正为地表反射率)。“5S”和“6S”模型输入的是表观反射率而MODTRAN模型要求输入的是辐射亮度。 4、行星反射率:从文献“一种实用大气校正方法及其在TM影像中的应用”中看到“卫星所观测的行星反射率(未经大气校正的反射率)”;在“基于地面耦合的TM影像的大气校正-以珠江口为例”一文有“该文应用1998年的LANDSAT5 TM影像,对原始数据进行定标、辐射校正,求得地物的行星反射率”。因此行星反射率就是表观反射率。英文表示:planetary albedo 5、反照率:反照率是指地表在太阳辐射的影响下,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的比值。它是反演很多地表参数的重要变量,反映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英文表示:albedo 它与反射率的概念是有区别的:反射率(reflectance)是指某一波段向一定方向的反射,因而反照率是反射率在所有方向上的积分;反射率是波长的函数,不同波长反射率不一样,反照率是对全波长而言的。反照率的定义是地物全波段的反射比,反射率为各个波段的反射系数。因此,反照率为地物波长从0 到∞的反射比。 6. 地表比辐射率(Surface Emissivity),又称发射率,指在同一温度下地表发射的辐射量与一黑体发射的辐射量的比值,与地表组成成分,地表粗糙度,波长等因素有关。比辐射率的直接测量。理论上,比辐射率的测定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比色法,这种方法目前只能使用在被测物的温度大于50o C的场合。因为信噪比太小,不适合常温地球表面的测量。然而,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如果能测量零度以下物体的话,这种比色法似可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另一种是亮度法。也是目前人们所采用的办法。在实验室里,利用封闭式黑体筒可以成功地测量地物的比辐射率。也可以利用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方法测量比辐射率,这种方法已在实验室里取得成功。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可以远距离测量地物的比辐射率,目前,已经开始把这一技术向航空和航天遥感扩展,它的可行性已经得到证实,其目标是对区域范围的地物比辐射率进行直接测定。我们深信这种高技术的实现已为期不远了。这种比辐射率的直接测定,不仅可以直接获得比辐射率区域分布,而且可以获得比辐射率的多角度以及地物性质的有关信息。这种研究思路的实现,对定量热红外遥感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