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观后感 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观后感 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观后感 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观后感 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浅谈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2011082332 沈飞

三峡大坝从建立开始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随着近期四川地震的发生,更多人担心此次的地震是否会威胁到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的建造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成了一个额待解决的命题。

观看了美国的纪录片三峡大坝,心里也多了些想法。

我想说的是,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峡大坝目前来看,总体是利大于弊的,矛盾的普遍性导致了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性,三峡大坝的建立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可置否,大坝建设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出现大量移民,大量文物古迹被淹,甚至有从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地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洪涝,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而我们清楚的明白,长江的洪涝灾害是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损失我们在未来还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时,我们就应该更加清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属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不了决定作用。而我们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多年来的洪涝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建造三峡大坝是最好的方案。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联系是普遍的,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三峡大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我们也不能对现有的问题视而不见,应充分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过的作用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依靠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超前的知道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科学技术积极解决问题。

另外我觉得三峡工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大量原住具名被迫迁移,,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满,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十八大也强调了人文关怀,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多关心那些远离自己家园人的生活,而不是迁移了以后就没有了后话。

尽管三峡工程有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他的积极作用,大坝建设有利于蓄水防洪,大坝有利于发电,缓解能源不足,有利于发展航运,有利于发展旅游,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所以总体而言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建长江三峡大坝的好处与弊端 初三(10)班何淑珺 长江三峡的建设有利有弊,下面我谈谈我的看法。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实施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宏大工程,其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对建设长江经济带,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查阅资料发现,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如遇1954年那样的洪水,在堤防达标的前提下,三峡能减少分洪100—150亿立方米,荆江至武汉段仍需分洪350—400亿立方米。如遇1998年洪水,可有效防御。 我查了一下,三峡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相当于400万吨标准煤完全燃烧所发出的能量。装机(26+6)×70万(1820万+420万)千瓦,年发电846.8(1000)亿度。主要供应华中、华东、华南、重庆等地区。 根据地理知识知道,三峡工程位于长江上游与中游的交界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对上可以渠化三斗坪至重庆河段,对下可以增加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长江中游航道枯水季节流量,能够较为充分地改善重庆至武汉间通航条件,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

业远景发展的需要。通航能力可以从现在的每年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在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方面均有巨大效益。 三峡工程600多公里长的淹没范围,使得如果不采取文物保护,在三峡水库区蓄水达185米以后,大量的文物古迹都将被淹没到水下,于是至1996年起,国家按期发放保护资金,三峡工程库区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和发掘开始进行。不可否认的是,虽经过大量的突击性的文物保护并抢救发掘,一批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物被保存下来,但是不可能保证保住所有的的遗迹,仍有很大一部分文物至此没入了淹没线以下,而且将很难再被发掘出来。 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是以下几点: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

观后感 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浅谈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2011082332 沈飞 三峡大坝从建立开始就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随着近期四川地震的发生,更多人担心此次的地震是否会威胁到三峡大坝。三峡大坝的建造是否有问题,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成了一个额待解决的命题。 观看了美国的纪录片三峡大坝,心里也多了些想法。 我想说的是,首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峡大坝目前来看,总体是利大于弊的,矛盾的普遍性导致了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性,三峡大坝的建立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我们不可置否,大坝建设耗费大量财力物力,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出现大量移民,大量文物古迹被淹,甚至有从研究表明三峡大坝对地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我觉得我们更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 1998年长江发生洪涝,导致无数人家破人亡,直接的经济损失更是不计其数,而我们清楚的明白,长江的洪涝灾害是千年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损失我们在未来还要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这时,我们就应该更加清楚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属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不了决定作用。而我们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多年来的洪涝问题,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建造三峡大坝是最好的方案。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联系是普遍的,万事万物都有联系,三峡大坝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正常的。但我们也不能对现有的问题视而不见,应充分发挥人的主管能动性,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过的作用科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依靠科学技术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对生产的发展具有超前的知道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利用科学技术积极解决问题。 另外我觉得三峡工程中最棘手的问题是大量原住具名被迫迁移,,造成了很多人的不满,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十八大也强调了人文关怀,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多关心那些远离自己家园人的生活,而不是迁移了以后就没有了后话。 尽管三峡工程有一系列的问题,但我们绝对不能忽视他的积极作用,大坝建设有利于蓄水防洪,大坝有利于发电,缓解能源不足,有利于发展航运,有利于发展旅游,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所以总体而言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长江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将超5000万吨。那么,横贯中华东、西大地黄金水道的形成,对发展和繁荣长江两岸至沿海地区经济,是非常有利的。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利: 1.可以抵挡百年不遇洪水。 2.可以发电为当时的半个中国! 3.突显我国自古代以来的卓越建筑水平!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三峡工程可以防洪,非常有效控制洪水。中国是非常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98年洪灾大家还是记忆犹新。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部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臵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弊: 1防洪效益纸上谈兵 2、发电效益难以落实 3、航运效益功不抵过 4、生态效益“弊大于利” 5、泥沙淤积危害巨大 6、移民问题难以解决 7、难逃经济破产结局所以三峡工程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工程,也将是中国最大的祸国工程。 破坏了长江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生态环境,更是淹没了几万年以来长江的本质以及伴随长江而滋长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也被迫改变了长江边世代生活的人们的习惯。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但三峡工程动工以来到蓄水这段时间,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

三峡工程哲学思考

长江三峡工程是人类在自然界中一项巨大的造物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改善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工程改变了长江及长江流域原有的环境和生态,对其利与弊,不仅要运用现代科技予以兴利除弊,更要用哲学思维加以分析思考。 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工程建设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分3个阶段施工,总工期17年。自1993年开始进入工程实施阶段,1994年12月正式开工,2003年6月水库蓄水到135米高程,三峡工程开始发挥初期的综合效益。2006年10月,三峡水库已实现初期蓄水156米高程,左岸电站14台共980万千瓦机组提前一年投产发电,大坝提前两年挡水初步发挥防洪效益。整个工程将于2009年全面竣工。 长江三峡工程由于规模巨大、问题复杂,一直是正反方面有争议的工程,必须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探索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思辨,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以取得预期目标的可持续性,并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我思故我在”和“我造物故我在”是两句哲学箴言。“思”与“造物”是人类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活动全过程。人类在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思维、不停地造物,也创造了人类自己,也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由初级的思维到高级的思维,由简单的造物到复杂的工程造物,永无止境,这就是人类的本质。没有无思的造物,也没有不造物的思维。什么是工程哲学?工程哲学可以理解为对工程的认识,对工程造物的思辨。 长江三峡工程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巨系统中的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到长江和长江流域的自然生态、人文环境、政治、经济以及工程本身的建设技术和基础科学的复杂问题。长江三峡工程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很多,例如三峡工程建设与生态和环境的关系问题、长江洪水灾害及其对策问题、三峡水库移民搬迁和重建家园脱贫致富问题、是否可能以“蓄清排浑”的调度方式协调水沙关系的问题、如何保护长江及三峡水库水质的问题、如何保护三峡水库水生物的良好生态和发展渔业问题、如何正确认识三峡水库的地质构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地质灾害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长江三峡工程安全问题、如何充分利用长江三峡水能资源改善环境问题、如何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确保三峡工程项目实施成功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是十分重要而复杂的问题,不但需要从科学、技术、经济、生态、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而且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需要通过认真、深入的分析思考努力取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从哲学的角度看三峡工程,人们对它的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就是在工程全部竣工后,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需要长期的实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 长江三峡工程如同其他工程造物活动一样,必须经过严格的3个阶段的管理,才能实现预期的工程目标。 第一阶段是思维决策阶段。这一阶段实质上是思维成熟的过程,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科学实验、设计论证,准确地认识自然和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揭示事物的本质,在这些基础上完成决策程序。这一阶段的管理在方法上必须坚持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原则,广泛

三峡工程有何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有何负面影响? 一∶三峡大坝蓄水之后,清水下泄,造成大坝下游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 2004年冬,荆江长江干堤发生多处崩岸。2006年春传来岳阳长江干堤发生严重崩岸的消息,湖南省水利厅负责人紧急赴京向水利部和国家防总汇报险情。一千多年来,长江干堤保护着中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8年长江洪水后中央政府动用几千亿国债加固长江干堤,1991年联合国又资助长江干堤维修。三峡大坝蓄水后发生的长江干堤崩岸问题和黄河三门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况十分相似。1962年黄河三门峡水库下泄清水导致黄河大堤溃塌,中央为此召开中央工作会议加以讨论,决定改变工程运行方式,并开始改造。黄万里教授用“清水顶冲长告急”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长江干堤长告急,社会就不得安定,穿着新衣的皇帝也无法睡个安稳觉。 第二∶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大坝阻碍长江航运的畅通。三峡工程根本不能使万吨轮船直达重庆,最多只能使万吨船队在一年中的五、六个月的时间内直达重庆。万吨船队只不过是将四艘或者六艘驳船捆绑在一起而已。三峡水库蓄水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通过能力马上得到饱和,运行的实践证明,三峡两线五级船闸的单向通过能力不可能达到每年五千万吨,最多只能保证单向通过能力每年三千万吨左右。目前长江货运需要用机械翻坝来协助完成。原计划在1997年完工的升船机至今未见踪影,客轮过船闸的平均时间为七小时,乘客难以接受,造成长江客运和三峡旅游事业的萎缩。 第三∶三峡工程开工以来,三峡库区一直是中国社会最不稳定的地区。三峡工程移民对安置工作不满,每年信访的次数高达八万多件次,连年持续不减。三峡工程的所谓开发性移民措施,不但没有使百万移民致富,而是使绝大多数移民陷入赤贫状态。负责三峡工程移民信访的官员将移民生活用“三低”和“三无”来描述∶收入低于搬迁前的水平;低于安置地当地农民的水平;家庭生活水平处于当地贫困线之下以及无田种,无工做,无出路。三峡工程移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一颗炸弹,随时可能爆炸。 第四∶到2006年年初,上报批准的三峡工程移民113万人已经安置完毕,批准的400亿元人民币移民安置费已经全部用完,但是还有数十万居民要搬迁安置。由于前期移民安置存在问题多,造成未来移民安置工作的进展更加困难。特别是,三峡水库蓄水后的实践证明,三峡水库的水面不是一个平面,而是有坡度的斜面。根据已经发表的数据,水力坡度为万分之零点五。按照目前水库泥沙砾石淤积发展的情况来看,未来的水力坡度将超过泥沙组预测的万分之零点七(每一百公里七米高的水位差)。如此发展下去,许多新建的移民城镇要被淹没,就是重庆部分市区也要被淹没,包括朝天门码头,包括许多新建筑。

《三峡》教案

《三峡》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2.品析课文,展开想像,领略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3.揣摩课文,品味语言,感受作品创设的意境。 4.在诵读中深入体味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赞赏之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长江三峡的风景图吧! 同学们,我们看了长江三峡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呢?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而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以其精妙的笔法揭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郦道元的笔端,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郦道元,字善长,北魏人。地理学家、散文家。著有《水经注》。《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读准下列加点字: 郦.道元阙.处重峦叠嶂. 曦.月襄.陵沿溯. 乘奔御.风绝献.素湍.绿潭 飞漱.属.引 三、合作交流: 1.学生自读课文,全班交流:研究怎样读,才能读通顺,试着多读。 明确:导朗指读:读出节奏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沿/溯/阻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清/荣/峻/茂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边读句子边看注释,同桌合作,尝试说一说句子的意思; 3.合作解决相关内容: (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自:(2)略无:阙: (3) 嶂(zhàng):(4)自非:自:非 (5)亭午:夜分:(6)曦(xī): (7)襄(xiāng) 陵,(8)沿:溯(sù): (9)或:王命:宣:(10)朝: (11)江陵:(12)虽:奔:御:(13)不以:疾:(14)素湍:素:绿潭:(15)回清倒影:(16)绝巘(yǎn):绝:巘(17)悬泉:飞漱:漱(18)清荣峻茂: (19) 良:(20) 晴初:霜旦:(21)属引:属(zhǔ):引:凄异:(22)哀转久绝:绝: (23)沾: (24) 三声: (25) 裳(cháng): (2)句子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四、点拨探究: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哪些景观,来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的?(试找出相关的语句) 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 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 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 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至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五、归纳反馈: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作者情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复习课文:字词检查、重点句子翻译 二、自主学习: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电子版本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 分析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弊分析 任何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的建设都有利弊的两个方面,当然长江三峡工程也不例外。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的的利与弊有利于我们对一项水利工程的正确认识。 一、三峡工程的背景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人未按表决器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决定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270多个乡镇、1500多家企业,以及3400多万平方米的房屋。从开始实施移民工程的1993年到2005年,每年平均移民近10万人左右,累计有110多万移民告别故土。 三峡工程采取“一次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案,于1993年进入施工阶段,1994年开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成功,2003年开始通航发电,计划至2009年全部竣工,总工期为17年。 坝址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距下游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千米,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下面就防洪、发电、航运来分析三峡工程的有利的几个方面。

二、三峡工程的积极作用 (一)防洪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历史记载。从汉代至清末的2000年间,长江曾发生大洪灾214次。进入20世纪,1931年和1935年的两次大洪水,分别淹地340万和150万公顷,死亡人口 14.5万和14.2万。新中国成立以来,1954年的特大洪水,虽采取分洪措 施,仍死亡3万多人,淹没良田300多万公顷,京广铁路有100天不能正常通车;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干流连续出现8次洪峰,持续两个多月。百万军民奋力抗洪,虽然保持住了长江大堤,但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600亿元。 长江洪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有一下几点:长江流经的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直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直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长江的几处河道弯曲,不利于排洪。 其次,认为原因加剧了长江中下游的洪水灾害:过渡砍伐、陡坡开荒,地表覆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一方面使得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的能力降低;另一方面大量泥沙如将,淤积抬高河床,使 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再加上围湖造田、你少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 蓄洪峰的能力削弱,从而形成“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的局面。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一场南津关,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下游平原的转换位置上,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来水和

三峡工程对地质的负面影响

三峡工程对地质的影响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综合效益,但同时三峡工程对地质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三峡工程与地震 水库诱发地震由于水库地应力和构造地,应力叠加以及水库地震能量和构造地震能量叠加而诱发产生。水库诱发地震因素复杂, 其形成机理及发生发展过程尚难准确控制, 发生时间、空间及强度更难预测预报。主震发震时间一般与水库蓄水密切相关。蓄水早期地震活动与库水位升降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较强地震活动高潮大多出现在第一、二个蓄水期的高水位季节、水位回落或低水位时。但发震时间也无一定规律性,。从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统计资料看, 诱发地震的发生概率随着坝高、蓄水深度和库容的增大而明显增高。由于水库诱发地震震源较浅, 与天然地震相比, 具有较高的地振动频率, 较高的地面峰值加速度和震中烈度; 但极震区范围很小, 烈度衰减较快。 三峡库区可划分为结晶岩、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三种主要岩类。结晶岩类分布于库首黄陵结晶地块内,为前震旦系变质岩和侵入其间的花岗2闪长岩体, 岩体完整性好, 断层多已胶结, 岩体透水性微弱, 产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很小。碳酸盐岩分布于干流庙河至白帝城库段及乌江、嘉陵江、大宁河等支流中。强岩溶化碳酸盐岩有利于诱发岩溶型地震。碎屑岩主要分布于秭归、巴东、巫山等向斜及白帝城以西广大地区, 为中上三叠统和侏罗系的砂、泥岩, 不利于诱发水库地震。三峡库区属弱震区。水库附近曾经发生的最大地震为1979年秭归龙会观5. 1级地震, 距库边约6 km。其岩性为碎屑岩类岩层, 蓄水后不易诱发地震。综上所述, 三峡工程除了坝高和库容属有利于产生水库诱发地震的因子外, 其他条件均不利于诱发较强的构造型水库地震。三峡水库已初步形成, 随着蓄水位逐步升高, 库容加大, 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也将加大。必须加强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监测及预报, 预防地震及地质灾害, 确保工程建设及运行安全, 构建和谐社会, 确保长治久安。 二、三峡工程与滑坡 三峡地区多高山丘陵,沿山的耕地多集中在古滑坡堆积体上,人类的居住点也集中在这里。三峡库区滑坡,有三大诱发因素。第一是降雨,其次是人类活动,第三是水位的波动升降。三峡库区暴雨、洪水频发,三峡大坝坝址附近为坚硬的花岗岩地质结构,其余多以碎屑岩、碳酸岩为主要地质结构。数千年来,峡江两岸的人们就把居民点建在相对稳定的崩塌、滑坡堆积体上。在这里人们生存繁衍,

三峡大坝的18个思考,看后直出白毛汗

三峡大坝的18个思考,看后直出白毛汗 三峡大坝的18个思考,看后直出白毛汗物理学教授钱伟长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海湾战争的启示》的文章。钱伟长在文章中指出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使用的常规武器足以使三峡溃坝,这将使长江下游六省市将成泽国,几亿人将陷入绝境。面对目前的导弹技术,三峡大坝的防御是不可能的。钱伟长的的结论是:〝我们绝不能花了几百亿或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给我们的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榨勒索的筹码。这里启示我们,在和平还没有保障的国际形势下,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的。〞谁敢动三峡大坝?用什么武器又能动三峡大坝?不但超级大国敢动三峡大坝,就是小国也敢动三峡大坝,甚至国内千万〝孤狼〞也可能动。动三峡大坝可以用核武器,导弹,甚至一艘船或几公斤炸药。X李登位之后,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不断升级,为数众多的中国人都支持攻打钓鱼岛,鹰派军官放言很自信,取钓鱼岛如囊中取物。但是发动突然攻击之前,中国须先在三到四天内放空三峡水库,以免达摩克利斯剑落在自己头上,而在短期内迅速放水又会造成超级洪水,形成与三峡溃坝同样的灾难效果。点击看大图一、日本敢动三峡大坝?按照中国军事专家的观点,拿下钓鱼岛易如反掌,日本海军不是中国海军的对手,况且

中国海军新增了航空母舰,又有核武器做后盾;按照中国外交部的观点,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打钓鱼岛是索回自己的领土;纵观网路意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国人都支持早打钓鱼岛;中国政治家们更是走在舆论的最前面。问题是,为什么至今不敢动钓鱼岛?中国不但不敢动钓鱼岛,就是和菲律宾等国有争议的一些南海小岛,中国也不敢动。为什么?二、三峡大坝是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打仗和下围棋是一个理。你想围杀对方的几个棋子,首先要考虑自己的棋子是否会因此而受到对方的威胁。门前不清,断然没有先进攻对方的道理。围棋中的一个最简单的原则是〝宁失一子,莫失一先〞。自从建造了三峡大坝之后,中国在军事战略上是先手丧尽,受制于人,这棋很难下。按照军事评论家杨浪的观点,三峡大坝成为敌方定点威胁的目标,就像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你敢打钓鱼岛,对方敢动三峡大坝;你敢打南海小岛,对方敢动三峡大坝。夺回钓鱼岛利小,三峡大坝失事损失重大;夺回钓鱼岛,发起军事进攻者在明处,受世界舆论谴责;不用核武器不用导弹就可导致三峡大坝失事。肇事者在暗处,可能永远不会被发现。三、三峡溃坝的军事灾场效应杨浪认为,三峡大坝下游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屯兵之地。根据1988到1989年资料,该地区驻军占陆军空降师的百分之百,集团军的百分之四十五,步兵师的百分之二十八,装甲师的百分之

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

三峡大坝是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水利枢纽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但三峡大坝的修建也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我认为是利大于弊。 在三峡大坝修建之前,科学家们已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所以它的修建是十分谨慎的。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另外,三峡大坝这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亮点,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因此,大坝依然拉动了长江三峡的旅游业。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而且,三峡水电站将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时的水轮发电机组,外加两台5万千瓦时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2250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1000亿度,将是世界最大水电站。三峡水库也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如果下游大旱,三峡可加大放水力度增大下泄流量使抗旱局面得以有效缓解。 但三峡大坝的修建也有弊端。三峡水库蓄水期间的高水位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岩崩、泥石流等。这些地震大多数发生在弱震地区或地质构造稳定的地区,地震强度均超过历史上所记录的最大地震强度,这些地震强度足以造成人员伤亡和对建筑物,以至对大坝本身的破坏。三峡改变了长江水系的原有水分分布的时空格局,未来10年将引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下游湖泊、河道珍稀水生生物灭绝、湖泊自净能力下降、河道断流、支流水系两岸生态环境恶化。由于三峡的库容量巨大,聚水较多,加之水的比热容较高,将导致华南地区气温平均降低2度,将改变现今气候分布,带来生态灾难。三峡所需水泥巨大,加之水库的重量,将会给地表以巨大压力,易改变地表结构,造成塌陷等问题。长江中下游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济最为发达。有人把中国大陆的经济分布比作弓箭,沿海地区为弓,沿长江为箭。长江中下游一旦蒙受三峡大坝溃坝的灾难,这弓箭就有弓无箭,经济体系必然瘫痪。 总之,三峡大坝的修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

三峡

《三峡》教学案例 马艳丽 一、教材分析: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它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此文文质兼美,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做到涵咏文字的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 二、教学理念 为了让大家从多角度更为直观地了解三峡,我精心准备了一些代表性的三峡图片供学生们传阅欣赏,接着和大家分享了两个关于三峡的动人传说,让学生对三峡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增加三峡的新鲜感和神秘感,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接着我以讲授的方式给学生理清本文的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大意,领略三峡之美,学习并借鉴文章中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掌握一些重点字、词、句的运用。这种图文相结合、重难点分析的教学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性思维,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学习的兴趣和快乐,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第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有不通的地方,提出疑问,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探究,或查找资料、请教老师,以完成学习、能力目标。第二课时:师生交流探讨。在课堂中,通过“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小结”、“当堂检测”等环节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有感情朗读课文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过程与方法 1、重视诵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诵读和翻译能力. 2、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特点,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 画面美. 2、重视朗读训练. 3、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以聊天的形式进入课堂)同学们,我国有那么多自然风光,你知道的有哪些?

三峡工程利弊分析

三峡工程的利弊 从网上看了三峡工程的资料,明显的分成了两派。一派极力强调三峡工程是利国利民、千秋万代的工程;而另一派则从各个方面指出三峡工程的问题,让人怀疑国家投资20000多亿兴建的全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难道是个天大的错误?在此,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将这些资料做一些整理和对比,提高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认知。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在防洪、发电和航运这三个方面。 (一)防洪 三峡工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解决下游洪水灾害问题。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巨大的水库,滞蓄洪水,使下游荆江大堤的防洪能力,由防御十年一遇的洪水,提高到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防洪库容在73—220亿立方米之间。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第一位是防洪,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而长江处古洪灾频繁到约10年一次,洪水威力强劲。三峡建坝后,能控制百年一遇洪水,确保中下游安全。遇千年一遇洪水,配合分洪区分洪,可避免发生毁坝的危害。历史将证明:长江三峡工程,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及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中国的历史就是治河的历史,洪水不治无法使国得到安定。也就是说没有三峡工程,三峡工程在论证的时候,其它方面都还是可以替代的,唯独防洪不可替代的,三峡工程不修建的话,在洪水控制方面我们没有有效的手段,江汉地区人与自然无法做到和谐相处。 (二)发电 三峡建坝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做功,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做功发电,以至三峡和葛洲坝年均总发电量将达1050亿度。若每度电价0.1 元,则年度创现值105亿元;若每度电创产值5元则每年可为国家增创产值5250亿元;若人均年创产值1万元,则可安置525万人就业。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腹地,至全国各大负荷中心的输电距离均约在1000公里内,是未来全国各大电网联网中心。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三峡水电站,将是我国未来的电力调度中心。 航运 三峡工程修建对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库区应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660公里的宜-渝江段落差很大米。有滩险一百多处,单航段几十处,重载货轮需牵引段也有好几十处,年单向航运能力不足1000万吨。而三峡建坝后,将淹没所有滩险、单航段和牵引段,航道扩宽很多,万吨级船队将通江达海,航运成本可以大大降低,年单向航运能力

观三峡大坝的心得

观三峡大坝的心得 趁新年之际,我有幸和几个友人一同来到了三峡大坝所在地-湖北宜昌三斗坪,此行的目的就一个:真切感受一下三峡大坝的雄伟气魄!作为一名以后志在投身于水利建设的学子,了解专业的前沿动态,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是我时常在心里面筹划的事。这次选择参观三峡大坝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没有看见真正的三峡大坝怎么算这个水利行业的人呢?平时老师上课也是经常提到三峡大坝建设中所运用和创造的各种理论知识、技术,图片视频也看了不少,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名称也知道一长串,但是它们到底长什么样,物理尺寸在实际中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具体的东西以抽象的形式展示多了,自己也麻木了,所以这次势在必行! 倒了火车又倒班车,跨过滚滚的长江,穿过大气的西陵长江大桥,三峡大坝的呼声和身影在蒙蒙细雨中若隐若现,透过车窗就看到了三峡大坝的下游面,一字排开横卧长江,坝身显得细长狭窄,没有想象中那么庞大,感觉一把手就能把它握住,这主要是我们离它还有一两公里的缘故,水汽的白、坝身的灰,头上还夹杂着的红构成了它的三原色。长江水逼得只能从它的口中吐出来,散开的白色水汽宛如一道面纱飘在它的面前,同时发出的厚重水声让人感觉就如一场大洪水即将到来,心里面按耐不住砰砰直跳,恨不得立马跑到大坝面前看个够。车的前方一会儿就经过几个由武警把守的检查站,车道上来回的车辆

不多,时不时串出一辆军车,一切井然有序,这里似乎一切都显得那么高大上。 几分钟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大坝的左岸,它真的终于出现在我几米远的地方,我一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185米从下而上的高度瞬间屏住了我的呼吸,白色水流从溢流坝段的底孔一泻千里,就如消防员手中的水枪,充满能量又有型。溢洪道一条条整齐地镶嵌着在坝身上,咋一看似斑马上的条纹;两边挡流墙就像螃蟹的爪,抱住汹涌的水流不让其乱跑。远处水流从白变混,从表面的一发不可收拾到暗流涌动,这时的长江变成了海,又如睡醒的龙,万千姿态让人目不暇接。后来我们得知这样的壮观场面要感谢这几天的连续降雨,上游拦水达到了167米深,达到泄水的条件,才让我们有机会见证大坝泄水的过程。大家情不自禁的拿出手机拍照,但小小的镜头怎么能容纳如此庞大的身躯?接着,我们来到了三峡大坝赫赫有名的世界级船闸。据介绍,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规模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它全长6.4公里,其中船闸主体部分1.6公里,引航道4.8公里。船闸的水位落差之大,堪称世界之最。三峡大坝坝前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高程,而坝下通航最低水位62米高程,这就是说,船闸上下落差达113米,船舶通过船闸要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已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船闸世界纪录,而此前,世界水位落差最大的船闸也只有68米。为建船闸,建设者们削平了18座山头,硬是在坝区左岸山岗中劈出一条道来。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最大的铁门,因为永久船闸共有24扇人字闸门,三分之二的人字门高36.75米,宽20.2米,厚3米,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利与弊 三峡水电站,又称三峡工程、三峡大坝。位于中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宜昌市上游不远处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坝水电站构成梯级电站。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而由它所引发的移民搬迁、环境等诸多问题,使它从开始筹建的那一刻起,便始终与巨大的争议相伴。 从构思到践行 在长江三峡建造大坝的设想最早可追溯至中华民国的开创者孙中山先生,他在《建国方略》一书中认为长江“自宜昌以上,入峡行”的这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利”。按此设想,1940年代中期,国民政府与美国垦务局签约,准备利用美国资金建设水电站。萨凡奇在三度实地考察三峡地区后,写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认为三峡工程可行,但后因中国内战,此事无果而终。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口号,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以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三峡工程于是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1992年4月3日该议案获得通过,标志着三峡工程正式进入建设期。 工程的利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详细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在三峡工程建成后,其巨大库容所提供的调蓄能力将能使下游荆江地区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也有助于洞庭湖的治理和荆江堤防的全面修补。 二. 它是中国西电东送工程中线的巨型电源点,非常靠近华东、华南等电力负荷中心,所发的电力将主要售予华中电网的湖北省、河南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华东电网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以及南方电网的广东省。 三. 到三峡工程建成后,该段长江将成为湖泊,水势平缓,万吨轮可从上海通达重庆。而且通过水库的放水,还可改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枯水季节的航运条件。 我们在看到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也必须慎重考虑其不利的一面。我们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要做到未雨绸缪,冷静应对,科学决策,采取积极措施。 工程的弊 工程的弊端问题有很多个:移民、泥沙的淤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名胜和文物的影响等等,这些弊端甚至比工程的利益还要多。我就在下面详述这些弊端。 一.移民是三峡工程最大的难点,在工程总投资中,用于移民安置的经费便占到了45%。当三峡蓄水完成后,将会淹没129座城镇,其中包括万州、涪陵等两座中等城市和十多座小城市,会产生113万移民,在世界工程史

关于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线路统筹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a4114770.html, 关于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线路统筹的思考 作者:刘晗邓念梅 来源:《中国经贸》2010年第24期 旅游线路统筹是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操作系统理论与工作机制,即根据旅游产业的功能综合性和产业互融性特征,按照旅游产品依线路而形成的规律,以打造和推出旅游精品线路为核心,整合沿线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要素产业均衡协调发展的区域旅游发展态势和格局。其主要实践内容包括:整合线路沿线一切可整合的力量及相关的资源、要素,推动旅游产业打破行政管辖限制,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说,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区域旅游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和认识论;从中观角度来说,它是一种旅游学操作系统理论,是指导区域旅游发展的运作机制和工作方法。 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也是我国重点打造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三峡工程建成,三峡旅游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峡旅游面临新的整合;重要的是,三峡旅游业的发挥还涉及三峡库区移民稳定、库区经济发展、库区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复杂性、特殊性。因此,三峡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对于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能否对三峡区域旅游进行有效整合已经成为制约三峡旅游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旅游线路统筹这一新的系统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于打造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以及促进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长江三峡旅游线路统筹发展的必要性 1.三峡旅游资源的连续性 区域旅游发展必须符合旅游产品形成规律,这是“旅游线路统筹”模式的一个基本原则。长江三峡是我国典型的峡谷型景观,它以其壮丽秀美的峡谷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既存在自然连续性,又存在人文连续性,三峡旅游线路的核心区域——鄂西、渝东三峡区域旅游统筹整合是旅游产品形成内在规律的要求。 2.三峡旅游整体形象的需求 旅游主体对目的地的选择有强烈的心理趋向性,旅游形象设计使旅游地政府和公众对本地旅游的资源核心、产品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更清楚的认识,使旅游地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以鲜明的姿态出现在旅游者面前。因此,树立统一的、鲜明的三峡旅游形象对未来三峡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

论中国长江三峡工程的利与弊长江作为亚洲第一长河在华夏民族的历史缔造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现今的长江养育着4.5亿人口,贡献着75%的总产值,其中的三峡工程更是兼具人文、地理、军事等多方面功能。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鉴于历史上长江上游河段及其多条支流频繁发生洪水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决议案》。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开始蓄水发电,2009年全部完工。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然而从三峡工程筹建的那一刻起,它就与各种争议相伴。 三峡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发电和航运,其中防洪被认为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效益。 防洪方面,三峡水库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可有效控制上游洪水,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可由目前的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去年汛期,面对近十年来最大的洪水,三峡工程累计拦蓄洪水260多亿立方米,为下游防洪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据初步测算,去年汛期,三峡工程防洪经济效益达到266亿元。 发电方面,三峡工程水电装机容量224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900亿千瓦时,对缓和华中、华东、华南地区电力紧张状况有重要作用,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减少大气污染起到重要作用。截至去年底,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累计发电8608亿千瓦时。

航运方面,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显著改善长江特别是川江渝宜段(重庆--宜昌)的航道条件,可使万吨级船队直达重庆,并较大改善中下游枯水季节航运条件,使长江真正成为黄金水道,对促进西南与华中、华东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发展长江航运事业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三峡水库在枯水期下泄流量较天然情况增大,有利于改善下游水环境状况和供水条件;此外,还具有巨大的旅游效益,是一个条件优越、效益显著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 三峡的利,不一而足,但每一件事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三峡工程巨大利益的背后也存在着难以想象的弊端。 最明显的是:三峡抬高了重庆与川东的地下水位。造成了地下水流动变慢,水质变坏,土壤数十年后会酸化,下雨时往地下渗的水减少,地下水位又高,更易产生大的塌方滑坡和泥石流;不少地方的地下水位高了十米以上,同一地层的受压大大升高,地下的油气受压也大升。就拿川东天然气泄漏来说,天然气在开采时设计的安全受压有一定的缓冲余地的,而近二年接连发生泄漏,并且用预备的措施没法堵,直到数天后气压下降才能堵住,这说明开采了数十年的地下天然气的气压增加了,能说与三峡无关,为什么其它地方的气田没泄漏?为什么三峡水位一高就连连发生?为什么不报导发生泄漏的原因?很多该方面的高工都知只是不敢讲。 前面讲到三峡只保持一个总的水量,但蓄满水后水位高了,从地下流走的多了,地表水就少了,故长江中下游水量会明显减少,尤其是上游的清水少了。其危害:泥沙会沉积,水质变坏,湿地减少,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