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用方程解决问题(5)
教学目标:
1.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用圆形图分析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建模的数学思想。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分析与确定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能用方程来描述和刻画事物间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一:
将一批会计报表输入电脑,甲单独做需要20 h完成,乙单独做需要12 h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4h,剩下部分由甲、乙两人合作完成,甲、乙两人合作的时间是多少?
二、合作质疑,探索新知
问题二: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在计划由若干人先做4小时,
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才完成这项工作的
7
10
,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
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问题三:甲、乙、丙三人合修一围墙,甲、乙合作6天完成工作量的1/3,然后乙、丙合作2天完成余下任务的1/4,剩余的工作三人合作5天才完成。他们共得900元,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每人应得多少钱?
三、自主归纳,形成方法
如何利用圆形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巩固练习:
1.某下水管道工程由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铺设分别需要10天、15天完成.如果两队从两端同时施工2天,然后由乙队单独施工,还需多少天完成?
2.整理一批图书,甲、乙两人单独做分别需要4h、6h完成.现在先由甲单独做1h,然
后两人合作整理完这批图书,那么他们合作整理这批图书的时间是多少?
3.一个蓄水池共有A,B两个进水管和一个排水管C.单独开A管,6小时可将空池注满水;单独开B管,10小时可将空池注满水;单独开C管,9小时可将满池水排完.现在水池中没有水.若先将A,B两管同时开2.5小时,然后打开C管,问打开C管后,几小时可将水池注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