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浅析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的作用

【摘要】研究和事实表明:当今社会节奏的加快,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也越来越多,如何应对高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已是各大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压力过大便会导致人们在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产生许多不良反应。

【关键词】心理压力;干预对象;心理健康;职责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颁布了《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这一特殊人群,辅导员学会运用心理学理论、方法有目的地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完善个性发展、保持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参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优势

(一)身份背景优势。大多数辅导员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年龄与大学生相仿,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与大学生接近,他们与学生有较多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共同语言,这大大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辅导员可以从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交流中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的情况和问题。对小事可以及时疏导,大事则可以及时上报,有利于有效迅捷地帮助学生解决难题。[1]

(二)地位职位优势。高校辅导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重要联系纽带,其地位处于枢纽位置。辅导员可以通过学生干部、任课教师、心理辅导老师、学生家长等多种途径来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预防和控制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与蔓延。辅导员能够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更深的平台来了解和完善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辅导员还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和家长沟通,以便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三)全面有效性优势。辅导员对自己所管辖范围学生的心理健康基本信息把握比较全面,因而可以从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来指导学生解决其面临的问题,这种全面性的优势是其他教辅人员所不能及的。辅导员能够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针对大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落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相处时间最长,部分高校辅导员甚至住在学生公寓里,因而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可以是随时随地、形式多样的。[2]辅导员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境、性格、爱好,在考虑到学生心理共性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专业的具体情况,在具体工作中如开班会、与学生谈心、组织活动等,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七)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八)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章配备与选聘 第六条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第七条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专业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要担负相应职责。 第八条辅导员选聘应当坚持如下标准: (一)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随着我们社会的飞速发展,时刻都有新事物的产生。但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新事物的时候,往往也会引发很多的心理问题。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小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比较好,当小孩子的生活却没有我们以前过得那么幸福。在小孩子的身边,有很多无形的压力,对他们或多或少的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造成影响的同时,并没有一个恰当的途径可以去了解他们的想法,长久下去,造成的心理影响就会越来越严重。 就拿我们的“应试教育”来说,虽然现在到处都大张旗鼓地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只要还有高考这只“指挥棒”的指挥,学生就会在学校的提高升学率,家长的高期望下,被迫负担更重的学习担子。久而久之,学习繁忙,要与同学互相竞争,心理承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就特别容易出现问题。 何谓教育?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算你再聪明,但你的心理素质不过关,动不动就钻牛角尖,那么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爆炸。这是一种很可怕的事情。所以,身、心两方面都必须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很重要的。 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小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很多学生都说,他们天天过着“单调”、“紧张”、“烦躁”、“抑郁”、“无聊”的学校生活。甚至多达近30%的小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比如说: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第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正常健康、全面发展的保证。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生个体开始从儿童进入青少年,其身心变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性成熟的开始,身体的发展,让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出现独立的需要。产生这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思想道德修养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选修课中,教师要较系统地阐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长与成才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介绍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传播心理自我调适和消除心理困扰的方法;通过个案分析,使学生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有所了解,以乐观向上、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大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教育调查报告精选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解我省高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文)的精神、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 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工作的意见, 江苏省关工委、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 在省教育厅有关方面协同配合下, 组织开展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研。全省确定南京大学等25所高校参与调研, 这些学校既有部属高校也有省属高校, 既有综合性的本科院校, 也有专业性的高职专科院校, 高校驻地覆盖全省各地, 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参与调研的高校关工委在学校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 动员和组织本校离退休老同志, 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 总结经验, 分析问题, 提出对策。在此基础上, 我们召开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座谈会, 听取调研情况汇报, 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现将这项专题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 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看是好的, 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 热爱生活, 乐观豁达, 不怕困难, 善于合作, 体现了较好的心理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概要:初中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所以家长一定要配合学校的工作,与班主任多沟通,教师也要采取正确科学的手段,使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建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于初中生来说,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了长辈的宠爱,有着比较优越的生活条件,这就会导致在具体生活中,初中生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高自大的心理状态,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比较差。尤其,学校也只是注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会导致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1.学习方面问题 在我国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状态下,选拔学生只是单纯的靠成绩来进行选拔,所以对于家庭以及学校来说,重视的也只是学生的成绩。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要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任务也比较重,而老师与家长的希望又比较大,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具体学习的时候会承担着一定的压力,长期以往,这些消极的压抑情绪堆积在心中,会促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2.心理方面问题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所以在心理方面也会随着周围的环境和学习的状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要承担的压力比较多,而且在同学与同学相处之间,还会出现各种矛盾,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处理这些消极的情绪,就容易冲动,意气用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以及后果。 3.态度方面问题 这里主要指的是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问题,在应试环境这样的大背景下,老师与家长更注重学生的成绩,所以会造成学生的压力,当然有一部分初中学生会将这些压力转化为动力,能够更加积极的主动的去学习,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取得好的成绩。当然还有大部分的初中生学习态度不认真,之后再加上压力,会产生厌学的行为。对于初中班主任来说,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及时的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初中班主任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对象 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大一高职学生 三、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主体体验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

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能力要求: 1.自我认知能力 要求:通过课堂学习、宣传活动和团体训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运用标准正确衡量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等客观地评价;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2.环境适应能力 要求:了解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和途径;认识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并学习使用倾听和共情两个最基本的技巧;要能够准确表述个人想法或意愿,并能以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目的。 3. 心理调适能力 要求:了解常见心理障碍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会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掌握简单的自我心理调适技巧,能够宣泄自己的困惑,及时调节情绪;能够辨证看待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学会写心理日记。

普通高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解答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基本要求。各高校要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组织实施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二、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武清区南蔡村镇莲胜中心小学 刘妍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武清区南蔡村镇莲胜中心小学 刘妍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教师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给学生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树立榜样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赏识教育,激发学习的自信心等策略与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一线教师,我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教师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很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做到: 1、教师要讲诚信。党的十八大也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教师更要对学生讲诚信。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答应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旅行承诺;有时在学生和同事面前肆无忌惮地瞎说……这些细微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2、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重要条件,而作为老师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3、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老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自然受到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而偏心他,成绩不好而疏远他。 二、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这是因为学习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与效果。当学生处于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时,一般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作者:DJ.LEE 这些天,经常听到同学们议论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这本该是有正常收入的员工,却因为不满加班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是什么使得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脆弱。是社会,是公司,还是个人原因……我不禁又想起一年前华农的跳楼事件,心有余悸。思之良久良久,仍不敢发表什么评论,太沉重了。诗人说:死是一种艺术。我愚钝,不懂得什么是艺术,我只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十月房租还不起,身为人子,我们是否应该孝敬父母,敬畏生命。从这一点出发,无论是你我他,都没有资格轻生。 这是从对家庭责任角度出发的。 更深一层,作为个人,我们有着朋友、国家与人民,我们深受他们的期望,一言一行都牵动着他们的心,我们的每一道伤痕都会迎来莫大关注,不,是关心。难道我们忍心纵身一跃,留下一声声哀叹。死者或许逝矣,生者却不得不悲恸泪洒千行,还要担起责任继续前行,孤独走,未完之路,悲剧啊。 人活多了,见的多了,很多事也就见怪不怪,也就活腻了,开始烦了,稍有不顺心,也许悲剧就发生了。究其根本,是人们对待事物的心态吧,时有过于消极与悲观,我们总是看到社会的阴暗一面,久而久之,有一个心结就会越来越明显,百般难解。我们不是圣人,我们总有难以排遣的时刻,给予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很有必要。 庆幸,学校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专门设立了这一门学科。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引领我们走向积极的轨道。还记得,老师解释:有什么心理问题可以来找我,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问题,看心理医生并不丢人……很多时候,就是那么几句简单的话语让我们心中的迷雾弥散,心如释重负。心理问题,由心而生,唯觉悟解之,旁人虽不能代劳,只是指点迷津。通过进修这门课程,我明白,烦恼会有,学会排解;事情具有两面性,乐观对待;很多的不开心都是由误会引起的,多一份理解就行了…… 但,我不明白,如此重要的课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逃课呢?是兴趣还是教学方法出了问题,也许各占一半吧。很多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偶尔我也觉得)。其实不然,他们全然错误(过于武断)。人嘛,感性的动物,

最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应当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三条?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维护校园和谐稳定。不得有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以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二)敬业爱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献身教育事业、引领学生思想和服务学生成长为己任。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在职责范围内,不得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 (三)育人为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规律,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和个人隐私,保护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党和人民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终身学习。坚持终身学习,勇于开拓创新,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方法及相关学科知识,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参与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不断拓展工作视野,努力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五)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引领社会风尚,以高尚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不得有损害职业声誉的行为。 第五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摘要】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社会竞争加剧,作为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在其成长的历程中, 会遇到学习、交友、爱情、择业、社会适应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突现心理危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其进行心理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工作中如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大学生 提供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是辅导员工作的重点之一。编辑。 【关键词】辅导员如何开展心理教育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心理疏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 引路人。大学生虽然在智力上发育成熟了,但在心理上并没有完全成熟,当社会经济结构、 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时,致使他们中部分人一时难以适应,迷茫、困惑、无所适从,心理负荷普遍加剧,突现心理危机。面对这些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帮助和引导的人是辅导员。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了解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在教育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和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并在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 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就以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1 辅导员必须了解和把握大学生 成长的需要,准确实施心理辅导一般来讲,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有五种最基本的需要,如果 能够满足这五种基本需要,那么他们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反之,则会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对大学生五种基本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是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第一步。 1.1 心理独立感的需要这是大学生走向成人、走向生活最基本的需要,现实生活中确有 部分大学生并不能顺利地闯过这一关。因为,他们除了读书,对外界了解不多,缺乏一定的社会鉴别能力,不能判断,不能分辨社会中出现的种种。一旦进入新环境如同进入一个陌生的世界,他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但又不知道如何独立的矛盾时常困扰他们,心理上会感到恐惧,产生不 安全感,此时特别需要心理上的支持。作为辅导员首先应该帮助他们消除恐惧,获得安全感,然后引导他们逐步从依赖状态向独立状态过渡,从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让他们顺利地 度过第一关。 1.2 交友的需要每个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它是维护个体身心健 康的重要支柱。大学生正处于一种渴望交往、渴求理解、被人接纳、被人认可的心理发展时期,交往的需要在其心理构架中占有突出的位置。但是,多数大学生从小到大都是接受亲人、老师的细心呵护和宠爱,很少关心别人,来到大学后,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群体,处理人际关系显得较 为吃力,迫切希望结交到可以对话交流的伙伴或真心的朋友,但又苦于交往技巧和方法的欠缺,会出现交往障碍,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学习。因此,辅导员应当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第一个对话伙伴,教会他们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1.3 学习方法指导 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转变期,从中学到大学,由于环境和角色的变化,学习方法的 改变,致使许多学生在学习上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原来的学习主要以科学文化 基础知识为主,而在大学里则是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各种知识之间相互交错,知识面不限于教材范围,需要涉猎一定数量的课外知识,学习压力较大;学习方法与以前的应试教育相比,方法 灵活、多样、自主、广泛,这就需要在学习方法上有根本的转变才能完成学业。辅导员与学生接触时间多,对大学生在学习上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够及时了解。因此,辅导员要同他们一起讨 论大学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终极目标。 1.4 恋爱的需要这是大学生生理成熟和心理成熟的必然,我国新婚姻法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结婚,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大学生在学习期间谈恋爱的正当性。通过对我院200名高职大学生性心理调查 结果显示:对异性有交往需求的占总人数94.6%;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有93%的同学持赞同观点。因此,辅导员应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正常的两性交往,提高与异性交往的能力,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慎重对待自己的性行为,而不是断然禁止。 1.5 人生定向的 需求究竟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自己需要哪些知识、能力、素质的储备,这一切对于社会经验不足,没有任何职场体验的大学生而言,如同谜一样。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幻想,对人生定向彷徨、无奈。作为辅导员应深入到他们中去,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引导他们顺利实现生涯角色的转换,制定出比较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使人生定向更加准确。 2 校辅导员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异常心理,及时干预心理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结合你的经验,谈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国家教委颁布的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分。其次,根据国内的大量调查,我国学生存在着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并且人数占学生比例超过10,,这导致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愿看到的情景,像逃学,犹豫,强迫症等,严重的甚至引起了学生的逃避社会和自杀行为。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 再之,从身边的人群去观察,确实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人在心理上的障碍,对我们美好的生活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为了避免不好的结果,为了更好地维护我们心理的一个健康状态。我觉得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具有很大重要性的一件事。 记得在我就读初中的时期,班上有一位同学与大家很不一样,具体表现在性格上的异常孤僻。平时几乎没见他与什么人交流,都是早早来到教室早早离开学校,几年后分道扬镳,班里连知道他家里是住在哪里的同学都难找一个,当时并不懂得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只认为他是孤僻不想与人交流,所以大家也就忽视他了。后来在同学聚会上才知道了一些关于他的事情: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家庭,父亲整天打麻将,赌钱,病床上的奶奶是他学习之外需要照顾的人,母亲是他唯一可以倾诉的亲人,可是一个朴素的农村妇女在照顾着三个孩子之余还要照看病重的婆婆已经是精力与能力的超支,谈不上对这个孩子更多的心理。而这个同学后来走上的路子却与这个家庭带给他的残缺心灵关系密切。在他中考的时候父亲因为赌博打人进了监狱,家里最大的经济支柱一下子坍塌,虽然他为家庭贡献不多,可是至少经济上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 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作者: 这些天,经常听到同学们议论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这本该是有正常收入的员工,却因为不满加班而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是什么使得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脆弱。是社会,是公司,还是个人原因……我不禁又想起一年前华农的跳楼事件,心有余悸。思之良久良久,仍不敢发表什么评论,太沉重了。诗人说:死是一种艺术。我愚钝,不懂得什么是艺术,我只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十月房租还不起,身为人子,我们是否应该孝敬父母,敬畏生命。从这一点出发,无论是你我他,都没有资格轻生。 这是从对家庭责任角度出发的。 更深一层,作为个人,我们有着朋友、国家与人民,我们深受他们的期望,一言一行都牵动着他们的心,我们的每一道伤痕都会迎来莫大关注,不,是关心。难道我们忍心纵身一跃,留下一声声哀叹。死者或许逝矣,生者却不得不悲恸泪洒千行,还要担起责任继续前行,孤独走,未完之路,悲剧啊。 人活多了,见的多了,很多事也就见怪不怪,也就活腻了,开始烦了,稍有不顺心,也许悲剧就发生了。究其根本,是人们对待事物的心态吧,时有过于消极与悲观,我们总是看到社会的阴暗一面,久而久之,有一个心结就会越来越明显,百般难解。我们不是圣人,我们总有难以排遣的时刻,给予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很有必要。

庆幸,学校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专门设立了这一门学科。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引领我们走向积极的轨道。还记得,老师解释:有什么心理问题可以来找我,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问题,看心理医生并不丢人……很多时候,就是那么几句简单的话语让我们心中的迷雾弥散,心如释重负。心理问题,由心而生,唯觉悟解之,旁人虽不能代劳,只是指点迷津。通过进修这门课程,我明白,烦恼会有,学会排解;事情具有两面性,乐观对待;很多的不开心都是由误会引起的,多一份理解就行了…… 但,我不明白,如此重要的课程,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逃课呢是兴趣还是教学方法出了问题,也许各占一半吧。很多同学,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偶尔我也觉得)。其实不然,他们全然错误(过于武断)。人嘛,感性的动物,都有精神需求,情绪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总有一些近乎白痴的想法,理智就会被侵蚀,某些不雅的行为就会发生。但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开导,思想就会豁然开朗。当然,学校心理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一般的同学感到乏味也是情有可原。其实,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是一门课程,它更是心里情绪的梳理、调节……其途径不唯一,应是多种多样的,应该从多种渠道进行。 我建议:一,普及心理科学知识、开展心理保健和良好行为训练等。二,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帮助信箱,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并对学生进行个别咨询指导。三,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教育的内容结合起来,使班会内容更加充实,又有利于解决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四,利用学校宣传条件进行多种方式的心理保健知识的

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转向为大众教育,而高效学生管理的工作逐渐走向规范且独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趋向于规范化及职业化,高效辅导员队伍水平明显提高。本文主要对高校学生辅导员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优化途径进行探索研究。 标签: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有效途径 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发展的引导员,传统的政治型辅导员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辅导员工作岗位的需求,因此建立一支综合管理、教育、服务等统一的优秀辅导员队伍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1.学生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目前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的聘用为合同制形式,导致了团队的不稳定性,辅导员多为临时招聘,这就导致其在工作中缺乏安全感,无法扎实工作。部分高校辅导员管理体制不健全,任用及管理、选拔等制度落后,导致辅导员队伍在考核、建设中均无规章制度,而部分辅导员担心长期工作不利于自身发展,自我价值无法实现等问题,进而导致其职业成就感较低、思想压力小、事业成就感小等,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2.辅导员工作任务繁重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学校的教学管理、软硬件设施、后勤服务等均难以满足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同时学校在不同方面存在的不足也逐渐显现。而新时代学生的生活、学业及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表现出多样化趋势,学生自理能力较低、学习适应性较差,这就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面对的工作量加大。工作难度增加,辅导员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导致其承受着较大的精神压力及负担。 3.辅导员自身专业素质需要提高 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同时集中教育及管理,这就要求辅导员具备专业化素质、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高校辅导员首先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水平及马列主义理论基础作为指导,能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强的政治分辨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及知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熟悉高等教育规律。高校学生存在不稳定性,个性差异明显,因此辅导员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好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冷静处理学生中发生的突发事件。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论高校辅导员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既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队伍。本文主要从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及具体开展途径两方面进行阐述,系统强调了高校辅导员在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的重要性。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内容,而当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许多问题不仅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解决,还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来解决。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探索并掌握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做好学生的心理指导和调节工作,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一、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具备的素质 (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基础 教育心理学家张大均教授认为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它由认知因素、个性因素和适应性因素三个方面构成。 认知因素包括注意力、感知觉、记忆等。辅导员在开展学生工作中,应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应拥有鼓励、信任、平等对待学生的态度;同时保持清醒的理智,对待问题能够进行客观分析、理性应对。 个性因素主要提倡高校辅导员应拥有良好的个性如自信、自强、自律、乐观开朗、真诚热情、善解人意、认真负责、敬业、勤奋等。 适应性因素。高校辅导员应表现为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如心理应变能力、团队竞争协作意识、承受挫折、调适情绪、控制行为的能力等。 总之,高校辅导员应该是人格健全,情绪稳定,反应适度,积极进取,人际和谐,才能把他们的精神带进学生工作,传递给学生。 (二)树立正确的心育理念为保障 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心育理念,倡导高校辅导员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有效共情等。 无条件积极关注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具体指以积极态度看待学生,对学生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光明面给予有选择的关注,利用其自身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发生积极变化。 积极倾听要求辅导员在与学生沟通时,放下教育者的姿态,以学生为谈话主体,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积极倾听需要操作者保持价值中立、避免说教、不加道德评判;积极倾听需要操作者耐心、细心,关注学生的非语言信息如姿态动作、语音语调、表情等;积极倾听需要操作者态度亲切,不过多表达个人见解和渗透过多个人感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达到有效教育的目的。 共情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辅导员应学会从学生的内心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的体验学生的精神世界。如对于作弊学生的教育问题,从教育者的立场对其进行道德批判,往往教育效果不佳,不能深入人心;但从共情的角度了解学生作弊也是上进心的一种表现,想有个好成绩的愿望是好的,只是方法不得当,引导学生在采取行动前应先考虑所应遵循的所处环境的规范约束,这时就很容易看到正向引导的效果。 (三)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为后盾 高校辅导员应掌握的工作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包括了解基础的心理学知识、认识大学生阶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摘要: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合水平。作者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探索。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合水平。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升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 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即协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理解,并针对智 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协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理解,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 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

情感,并实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准确理解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水平等; 6、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协助学生建立准确的性别观点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 (二)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展开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 具体包括: 1、学习适合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5、性行为问题,主要指因为儿童的性无知而产生的性游戏行为。(三)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实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水平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水平的训练等,以提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