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交通规划动态信息汇编第62期

交通规划动态信息汇编第62期

交通规划动态信息汇编第62期
交通规划动态信息汇编第62期

交通规划动态信息汇编

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第62期(2010/4/11-2011/4/17)

一、规划动态

1、通运输部教授谈公路收费好处:可促进社会公平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

我国公路建设和养护需求的资金中,财政性资金只能满足建设的18%、养护的33%,因此收费公路对建设、养护公路的经济作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人们往往还没有关注到收费公路的其他积极影响。

一、收费公路促进公路发展

收费公路促进公路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国高速公路从零到74000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其中95%是依靠收费公路政策、法律建设的,完全靠财政出资建设是不可能完成快速发展的任务并取得如此成就的;二是中国的普通公路(其中包括农村公路)从改革开放前的70多万公里发展到现在的390多万公里,主要靠行政性规费和财政支持建设,如果收费公路占用这一资金,公路里程是不可能快速增长的,因此收费公路支持了普通公路的发展;三是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公路技术等级主要是三级以下公路,只有少量的一、二级公路。现在从高速公路到一、二、三、四级公路都有,其中61%的一级公路、42%的二级公路是靠收费公路政策、法律建成的,因此收费公路促进公路结构更为合理。

二、收费公路促进政府明确义务

衣食住行是人类的基本需求,政府无疑应对百姓的衣食住行承担义务。衣食住行的需求是多层和多元的,政府一般承担满足基本需求的责任,奢华需求多由社会成员选择性承担费用。由于经济历史文化的多种原因,公众道路需求与政府义务始终没有划定分界。收费公路政策、法律的出现,促进了政府明确自身的义务:建设养护普通公路是满足公众人人享有交通权的普遍服务,政府承担资金保证义务;建设养护收费公路是满足快速和舒适交通的选择性服务,由选择的社会成员承担费用。

三、收费公路促进社会公平

政府财力的本质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财富,应用于建设养护公路时必须要兼顾公平、效益和效率。何谓公平、效益和效率?就是兼顾有车人与无车人的利益,如用大量政府财力建设公路,可能形成有车人无偿使用无车人的财富。还要兼顾特殊需求与一般需求的利益,如使用政府财力养护北京机场路,可能形成用不乘坐飞机的公众的财富去满足高消费的航空乘客的需求。收费公路政策、法律将公路分成不收费的普通公路和收费的高等级公路,由政府财力和社会成员分别负担,是这两个兼顾的典范,从这个意义上讲,收费公路促进了社会公平。

四、收费公路促进交通安全畅通

中国已经步入机动车出行时代,由此所产生的交通拥堵、事故、环境污染等也不可避免。由于土地和能源是有限的,因此改善和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是世界性难题。如何发展高效交通,主要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法律,其中都包括了收费公路。这是由于当某种产品成为稀缺时,反映价值规律的价格杠杆必然会产生。以北京机场路为例,如果取消收费则可能将其变成又一条拥堵不堪的京顺路,通过收费减少对路的需求,保障了急于赶飞机的乘客有一条尚能通行的公路,从这个意义上讲收费公路促进了交通安全畅通。

4/12,人民日报

2、北京征收拥堵费进入技术准备阶段年内展开前期研究

北京市交通拥堵收费已进入技术准备阶段。市交通委日前表示,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前期研究已纳入今年第一批6项智能交通示范重大需求,将邀请中关村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研发。

去年年底出台的“治堵方案”中提出,“研究重点拥堵路段或区域交通拥堵收费,择机实施”。在前天召开的“中关村企业参与首都智能交通建设工作会”上,市交通委发布了今年第一批6项智能交通示范重大需求,其中一项就是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前期研究。

据了解,包括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前期研究在内的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将邀请中关村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研发,计划用3至5年时间,由51家单位组成的中关村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推动实施。

市交通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交通拥堵收费仅仅停留在技术准备阶段,采取何种形式收取、何时开始收取,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4/14 京华时报

3、香港拟遏制私家车增长以缓解交通压力

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房屋局发言人9日表示,香港私家车的路面占用率高达40%,特区政府必须采取措施遏止私家车数目增长,以缓解交通堵塞,其中包括本财政年度预算案建议的增加私家车首次登记税。

数字显示,港人日常行程中,30%使用铁路,60%使用巴士、小巴、出租车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约10%使用私家车。然而,公共交通工具的路面占用率大约只是30%,私家车方面则高达40%。

发言人表示,目前私家车占香港车辆总数的约70%,私家车持续增长已明显减慢香港道路的交通流,影响所有在路面行走的车辆的效率。因此,特区政府必须在交通拥堵情况进一步恶化前,采取果断措施遏止私家车数目增长。

除了增加首次登记税,特区政府也将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其他改善交通的措施,以全方位改善交通情况。包括:融合运输及城市规划,以减少市民对道路交通的依赖;积极推行以铁路为骨干的公共运输系统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政策,以及实施合适的交通管理计划等。

4/11,新华网

4、世博后上海交通基本可控拥堵点向中外环延伸

世博期间上海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疏导交通,市民曾担心世博结束后,交通出现明显拥堵,对于这样的担心,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朱伟明在今天上午的“民生访谈”中表示,交通拥堵的状况并没有出现恶化的趋势,“虽然堵,但是我们还能控制”。

朱伟明坦言,每一位驾驶人,包括出行的参与人员都非常关心目前上海道路状况,他用一句话概括了世博会后,上海道路状况的整体情况“基本能承受,基本能控制”,他说,上海的交通问题主要是每天早晚高峰拥堵比较严重。

据朱伟明介绍,目前上海常堵的有将近90个拥堵点,主要以路口为主,而且现在还在往中环,甚至外环地段延伸。“过去往往在市中心,现在市郊接合部也在上升”,但他也明确表示,拥堵的状况现在还没有出现恶化的趋势,“虽然堵,但是我们还能控制。”

“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讲,拥堵的结点当中我们每个月都在梳理,都在想办法尽可能做一些改善。我们所讲的把拥堵的程度减缓下来,或者拥堵的时间短一点,拥堵的距离少一点,这样大家感受到拥堵的程度会缓解一点。”

4/11,东方网

5、美国联邦和各州交通部门官员考察广州BRT

广州BRT去年底获得国际交通可持续发展奖后,日前迎来了由美国联邦和各州交通部门官员组成的专家团,他们前来实地考察BRT的运营情况。

据悉,广州BRT超大的运输能力、中山大道高峰时的交通状况留给这帮老外专家深刻的印象,临走前他们留下建议,可采用18米的大车来进一步加大运力。

广州经验:晚高峰车速提高84.8%

此次来穗调研的“美国国际公交考察团”由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简称TRB)组团,包括美国纽约、芝加哥、北卡罗莱纳州等各城市的公共交通管理部门行政领导,总数17人。

考察中,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苏泽群向他们介绍说,广州人口众多,不可能像美国一样,做到家家有小车,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广州一直在大力倡导公共交通。经过4年时间的调研和论证,最后才决定建设BRT,虽然在建设的过程中,本地的媒体一直都在批评政府,但最后建成之后,效果却是非常明显,目前中山大道BRT日均客流量80万人次/天,晚高峰时速达到18.1公里,车速比过去提高84.8%;中山大道社会车辆也因BRT受益,平均车速比过去提高21.8%。

西雅图经验:1400多辆巴士近半是大车

在上周日下午,他们还亲自来到中山大道考察,在岗顶BRT车站西面天桥上,考察团里的专家见识了广州公交的繁忙,“同时有六七辆公交车进站,多的时候有十多辆,在美国不可能有这样的壮观景象!”芝加哥市交通局调度总经理

弗格森感叹说。而考察团团长、华盛顿州西雅图大区(金郡)交通局局长凯文则惊叹说,“广州BRT线路同时有6家公交公司参与,但依然运营良好,这实在太令人惊讶了。”

除了大规模的运营能力之外,老外还对BRT沿线的自行车专用道、和地铁站之间的便捷表示赞赏,凯文表示,美国也有很多BRT系统,比如西雅图,但是由于城市人口规模和服务人口不同,美国BRT和广州BRT之间差别还是很大的,“我相信,广州BRT是在吸取了各国经验之后,选择出的最能适应本地情况的设计”。不过他最后也提醒说,实地考察中他们发现,广州BRT的公交车辆太小,乘客上车后非常拥挤,“其实可以增加一些18米长的大铰接巴士,我听说广州今年准备增加30台大巴,这很好,要知道,西雅图有1400多辆巴士,而其中有一半是大车。”

以后只搞一个站台公交左右开门

除了建设和运营方面的问题之外,美国考察团还高度关注广州BRT、地铁等公共交通建设的投融资情况,本次考察期间,在不同场合,考察团团员都屡次提及该问题,对此苏泽群也详细解答了。

来自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市政府的交通规划经理玛丽埃特埃切韦利问苏泽群,“关于融资,广州对于大型基础建设的资金来源有哪些?”

苏泽群说:“美国人是不缺钱的吧?!”当场引起全场大笑。苏泽群说,广州城市建设项目中,有效益的项目会让国有企业投资,由企业向银行贷款,再用项目产生的收益还贷,这方面的例子是污水处理厂和自来水管网,而另外一些不产生收入的基础建设则由政府从预算中直接拨款,比如BRT和地铁建设。广州地铁每年投资约有100亿,其中60亿是源自政府预算,另外每年向银行借20亿左右,剩下的钱是地铁运营的收入。“美国那么有钱,如果你们有资金的话,可以来广州投资。”

在和美国同行交流时,苏泽群还谈到了广州BRT在建设过程中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他表示,广州BRT的成功已经留下宝贵经验,“成功的东西不推广,岂不挺浪费的?”。对于BRT建设过程中媒体的批评,他也总结说,确实施工对交通的影响很大,以后再建BRT,应该在路中间只搞一个站台(中山大道BRT站设置了南北两侧各有站台,占据了很大的道路空间),这个需要政府勇敢地向有关

部门提出要求,申请公交车可以左右开门,“BRT施工了八个月,有漏洞,比如说22.9公里长的BRT,分那么多标段(施工)干什么呢?假如只分两个标段的话就不涉及到那么多管线迁改、效率就会大幅度提高。”

4/13,中国网

6、广州地铁站旁增加15个P+R(停车+换乘)停车场

昨天,广州市发改委在对外发布的《广州经济社会白皮书2010-2011》中透露,未来五年全市将以地铁站为中心,规划建设奥体中心、天河客运站等15个P+R(停车+换乘)停车场,用地规模超过25.6万平方米。

在回顾过去五年广州综合交通的发展情况时,该书透露“十一五”期间广州市居民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私人小汽车拥有量增速加快,个体机动化出行方式在城市机动化出行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达到43.6%,进一步加剧了道路供需矛盾。

为此广州将在未来5年,加强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研究,重点推进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在铁路枢纽方面,将新建成贵广、南广、广珠货线、广汕、南沙港疏港铁路支线等8条国铁,以及穗莞深、佛莞、广佛环线、广清、广佛江珠等6条城际轨道线,新建线路在广东省内的总长约1801.84公里。在港口航运方面,预计“十二五”期间广州港将投资约200亿元,新增集装箱、煤矿、粮食、石化等专业化深水泊位20个,新增通过能力1.5亿吨。在公路建设方面,将新建或改建高速公路10条、国省道27条、乡县道16条。共计里程789.83

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92.4公里。

在内部交通的完善上,接下来广州将建设南洲路、西塱、白云新城、黄石路、科韵路、银河村、汉溪长隆7个公交枢纽站以及龙洞、珠江新城、珠岛花园、琶洲塔公园、万胜围5个公交末首站,用地规模总计约10.44万平方米;建设永泰、广州南站、永和、新市桥4个公路客运站,用地规模共约16.5万平方米;建设黄埔、市桥、神山3个公路货运站,用地规模共约37.3万平方米,以地铁站为中心规划建设奥体中心站、天河客运站等15个P+R(停车+换乘)停车场,用地规模约25.6万平方米。

4/15,南方都市报

7、广州智能交通试点工程或可手机预订停车位

刚刚披露的《广州市发展低碳交通工作方案》透露,智能交通将是广州今年开始主力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缓解交通拥堵的举措。记者昨日获悉,今年广州将推进珠江新城智能交通试点工程,预计下半年可在珠江新城内率先实现手机、网站和人工语音停车位预订试点,届时市民开车到珠江新城就不用忙着四处找车位了。

珠江新城3年打造智能交通示范区

作为广州CBD,不断完善的珠江新城楼多、车多,其交通状况让许多司机难以适应。今年,转机或将出现。记者昨日从《广州市发展低碳交通工作方案》中获悉,广州今年将以珠江新城作为智能交通重点示范试点区,全面建设和应用多源交通数据采集处理、交通信息服务和诱导、交通仿真辅助决策、停车诱导和管理、区域综合交通态势分析预测等智能交通手段,用3年的时间将珠江新城建设成为广州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示范区,并以此带动全市各区域智能交通系统的全面发展。

据广州市交委介绍,将在珠江新城内率先实现手机、网站和人工语音停车位预定试点。也就是说,车主可通过手机、网站或96900呼叫中心对珠江新城区域内停车场的地址、价格和剩余泊位数进行查询和预订,从而提高停车效率,减少区域内车辆“巡泊”造成的大量无效交通流。该试点将于今年下半年试行。

同时,交通部门还将引导全市停车场建立三级、四级诱导屏,建设区域停车智能管理系统,加强停车场动态车位数据获取。同时,对区域内商业停车场实现统一联网管理及动态管理。

汽车GPS导航将更及时

记者从市交委了解到,今年广州还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公交G PS智能调度、出租车电召、停车诱导系统、羊城通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扩大G PS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的应用。

据了解,传统的交通诱导主要是通过交通道路指示牌(如传统电子指示牌)、交通道路标线以及简单语音播报(如电台广播)等方式进行简单的图文及声音进行交通诱导,车主一般无法提前了解前方道路状况,从而导致本来就拥堵的路段更加拥挤不堪。

市交委介绍,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车主们将可以通过GPS或北斗导航人工语音导航系统,事先获悉前方1000米的交通状况。一旦有交通事故或车速缓慢等现象,导航仪将及时播报,让车主有充足的时间改道,避开拥堵道路,避免交通拥堵进一步加剧。

市民将有20种渠道获知交通信息

建设市民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是今年智能交通的另一重点。广州将建设基于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的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研发基于互联网、手机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产品并推广应用。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正在构建面向公众、企业、政府的综合交通信息枢纽中心,实现全市各主次干道实时路况、停车位预订、出租车预订、公交换乘、公交到站、航班/列车到站、长途客票、车载动态导航、车载停车诱导、事故预报、停车诱导、多模式联运等近80种交通信息内容的集中统一发布。

届时,市民可通过手机短信、彩信、web/wap网站、交通电台、交通直播、道路交通诱导屏等20种交通信息服务查询方式,及时掌握市内交通状况,避开拥堵路段,让出行更快更方便。

4/18 中国新闻网

8、河北省1000万名驾驶人将收到交通短信

日前,记者从河北省交管局获悉,6月1日起,河北省交管局将通过交通安全短信发布平台,面向全省1000万名驾驶人免费发送路况、交通事故警示等信息。目前,该系统还在测试阶段。

据该省交管局相关人士介绍,利用这个平台,可免费告知交通违法信息,及时告知车驾管业务临界信息,通行管制及预警等信息,即时发送交通路况、气象信息、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警示信息等。目前,这个平台已经实现对部分客货运车辆驾驶人、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人的告知服务和点对点宣传教育。6月1日起,将实现向全省1000万机动车驾驶人即时“点对点”发送交通安全信息。

4/14,渤海早报

9、京成立中关村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推动市智能交通示范工程

4月13日,中关村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揭牌仪式在京举行,成立后的联盟将创新体制机制,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利用3年至5年时间,推动实施一批北京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

联盟由千方集团、汉王、时代凌宇、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北京交通大学、交通部规划研究院等51家单位发起成立。联盟设联盟大会、联盟理事会、秘书处、专家委员会及四个专业工作组。

据介绍,北京智能交通产业目前还存在缺乏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成熟的业务模式,缺少有利于产业化推广的一揽子方案,存在的行业融合不够,研究力量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问题。

成立后的联盟将紧紧抓住首都以及全国在交通运输效率、交通拥堵、交通服务水平、交通安全、交通节能环保等方面对智能交通应用的迫切需求,创新体制机制,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利用3年至5年时间,推动实施一批北京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工程;推动承担一批北京市及国家部委重大项目;突破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集成应用解决方案;筹建智能交通产业园,搭建我市智能交通研发合作平台和产业技术中心,建成智能交通产业投融资平台;适时筹建北京智能交通协会,与国家、国际行业组织开展交流合作,组织召开相关行业论坛;参与制定相关智能交通技术标准;为北京乃至全国的智能交通建设与管理提供中关村自主创新的技术、设备和服务支持。

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在揭牌仪式上表示,首都智能交通应用单位要支持中关村企业创新产品,要大胆使用;中关村企业要进行产品研发,加强合作与交流,希望企业能够献计献策,共同献力首都交通智能化建设工作;智能交通产业联盟要形成发展的链条,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将企业做大做强。

4/14,新华网

二、重庆关注

重庆:建设低碳“宜居”城市低碳试点初显成效今年内,重庆市民将有机会见识到一种“未来建筑”——重庆市建筑节能示范中心。这栋建筑由于融入了墙体自保温、西墙绿化等10大节能新技术,预计可节约高达75%的能耗。

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和国家5大中心城市之一,重庆试点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而其低碳建设的一大亮点就体现在建筑节能上,曾得到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评价。

按照重庆发改委的介绍,重庆市低碳试点建设思路是与产业机构调整、城市规划建设、推进科技创新相结合,提升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比重,加快发展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绿色照明,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努力建设宜居重庆、森林重庆。

重庆市发改委强调,未来将加强全市低碳发展的规划引导,并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未来路线图,引导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试点初显成效

在2010年低碳试点启动仪式上,重庆市副市长童小平介绍重庆市发展低碳试点的思路时曾表示,未来要把低碳经济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与城市建设结合,与技术创新结合。

而记者从重庆市发改委获得的资料显示,重庆市进行低碳试点的总体思路是: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强度、节能增效、生态环保为目标,从体制机制、产业体系和产品供需市场以及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创新并积累低碳试点经验。并最终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调节、多元投入、全社会共同推进的低碳发展格局。

重庆市发改委同时介绍,该市在规划编制、产业结构调整、清洁化能源体系构建、低碳产业集聚、林业碳汇增创以及低碳国际合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能源建设方面,重庆已经初步构建了水电、生物质能源、风电、垃圾焚烧发电、农村沼气等多样、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非化石燃料电力装机容量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垃圾焚烧发电、车用工业乙醇汽油添加、风力设备制造等技术在全国处于先进水平。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重庆市正处于从一个老工业城市向亚洲最大的IT产业基地转型的时期,以低碳为标准进行产业的垂直配套切合重庆的实际。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重庆已经超额完成了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基地和离岸数据开发处理中心。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制造、太阳能光伏、LED灯具制造等5大低碳产业集群初步形成。

此外,结合“森林重庆”建设,重庆市在造林工程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就。重庆市林业局造林处处长杨明兴于此前介绍称:2009年,通过实施城市、农村、通道水系和长江两岸5大森林工程,重庆市完成森林工程建设任务578万亩,已完成总体规划的36%,新造林占全国当年新造林的6%。

实施这一工程前,除了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的特殊年份,全市常年造林规模不过每年100万亩。而2009年,全市城乡森林工程总投资123多亿元,栽种各类树种数量达5亿株之巨,远远超过此前10年的总和。

到2010年,重庆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6%。初步估算,森林每年固碳量为580万吨,折合减排二氧化碳2127万吨。

建筑节能突破

按照童小平的介绍,目前重庆的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了外环开发阶段,外环的建设都要在低碳要求下进行。事实上,重庆市“十一五”期间低碳建设的一大亮点就体现在建筑节能上,并且曾得到过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高度评价。

2008年1月1日,重庆在全国率先颁布施行建筑节能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建筑节能条例》,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列为重庆建筑节能改造的重点,并使其纳入法制化轨道。

此外,重庆还在全国率先施行了建筑能效测评和标识制度,实现了建筑节能的闭合管理,大幅提高了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节能的监管力度。

在技术应用上,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成为全国建筑节能这一领域的主要技术路线。淡水源集中供冷供热应用技术达成规模化推广,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独具地方特色,重庆也被批准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

近日,在重庆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与建设成果博览会上,重庆市建委总工程师吴波表示,中国每年20亿平方米的新建建筑面积堪称“世界之最”,但这些建筑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左右。相比之下,英国和美国建筑的平均寿命分别可以达到132年和74年。

他表示,重庆若要实现低碳发展,就应该为市民提供真正的“绿色建筑”,即拥有节地、节材,及节水、节能,生态环保特性的建筑。

作为重庆市“十一五”期间的重大科技成果,将在本届城博会上推出的“未来建筑”,是目前全国唯一集低能耗、绿色、智能化于一体的示范建筑,建成后将为重庆市低碳建筑发展提供样板。

此外,重庆市目前正在制定《重庆低碳建筑评价标准》,预计今年9月出台。与之前建筑节能的有关规定相比,作为全国首个低碳建筑评价的地方标准,将主要强化建筑物在施工、使用上的低碳化,未来将可能成为重庆市强制执行的建筑标准。

“十二五”强化约束

鉴于重庆市客观条件的约束性,经济发展加快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将会越发严峻。

“十一五”初期,重庆的万元GDP能耗是1.33吨标煤,2010年降到了1.06吨标煤,下降了20.9%。而依据国家对“十二五”期间能源消耗设定的新标准,重庆还需要将这一数字再下降16%。

对此,重庆市发改委表示,“十二五”期间,重庆将进一步健全碳排放统计、监测和考核三体系的建设。对于重点企业的碳排放,设置审计和报告制度。并将国家下达的“十二五”碳排放强度下降指标,逐步分解落实到各区县和重点企业。同时将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

此外,重庆市还将通过财税、投资、用地、市场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鼓励低碳经济发展和低碳技术推广应用。

4/14,中国投资

三、热点聚焦

解读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适度超前打造便捷交通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是时代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铁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的跨越式发展,使交通运输瓶颈制约问题有所缓解,几种单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基本上都居世界前列,为综合运输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

截至201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9.1万公里,增加498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通车8358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公路通车总里程398万公里,增加1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约7.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万公里,增加500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774个,新增125个;民用运输机场通航175个,新增9个。

逐渐发达的综合运输体系有效缓解了交通运输瓶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到2010年底,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37位跃居世界第二;公路货运量由1980年的14亿吨、世界第六位跃居世界第一,达到240亿吨左右。

“如果各种运输手段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只能是空谈。而目前我国各种运输手段都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已经成为时代必然要求。”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说。

“适度超前”满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要“适度超前”。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十二五”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发展的关键和攻坚时期,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供给能力、运输服务保障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态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人员和物资流动不断加快。有关资料表明,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总量的要求是现在总量的两倍左右。

因此,必须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度规模,坚持优化结构,加快形成综合运输网络,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此外,适度超前发展顺应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期待。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次数明显增加,出行范围逐步扩大,对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适度超前发展也是交通运输业性质的充分体现。交通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其先导性属性表明它能够促进和带动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促进和导向作用,其上下游产业涉及很多,理应支撑交通运输业适度超前发展。

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将初步形成

李盛霖介绍说,到2015年,基础设施网络更趋完善,结构更加合理;运输装备技术水平显著提高,运输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显著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便捷、高效、绿色、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按照高速公路网发展规划,我国正在全力以赴地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建设。新路网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简称为“7918网”。预计“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届时,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达10万公里。

铁路方面,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其中,快速铁路4.5万公里左右,西部地区铁路5万公里左右,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4/14,中国新华网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方案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技术 本课的目的: 了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学习交通运输信息的基本技术和方法,通过对铁路主要的信息系统如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铁路客票预售及发售系统、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铁路编组站货车信息系统等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进而使学生具有研究和开发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对铁路运输现代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掌握交通运输信息、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了解交通运输信息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2、初步了解和掌握铁路运输中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铁路客票预售及发售系统等主要信息系统。 3、初步具备研究和开发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成绩考核方法 ①资料查阅及小论文(40%) ②卷面考试(60%)

教学容: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交通运输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TMIS系统 编组站自动化系统 客票发售和预售系统 客运站综合信息系统 计算机编制列车运行图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交通运输中的应用联系方式: 吕红霞 87600706(办) 87630828(家)

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绪论 一、铁路运输的特点 1.铁路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 它是由许多部门,例如,车务、工务、机务、电务等系统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进行运输生产活动的综合性企业。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而且是在集中同意指挥下各部门围绕着完成运行图所规定的运输任务而共同努力。 2.铁路运输生产过程具有点多、线长,连续性强、节奏性强等特点 1)点多:全路有5千多个大小车站,是铁路运输工作和基层生产单位。 2)线长:全路有6万多公里线路,到95年底营业线路超过6万公里。 3)连续性强:铁路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停,全天候运转,除了特殊灾害,风雨无阻。 4)节奏性强:铁路就象一个交响乐队,各部门只有在统一的指挥下,协调的有节奏的进行工作,才能保证铁路运输的安全、正点,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当好先行。铁路是半军事化企业,总调度长代表部长指挥生产。 二、在铁路运输生产中应用计算机的必要性

交通枢纽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知识

Xx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初步设计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目标 1.2.1总体目标 通过西安市西南交通枢纽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将提升交通运输应急指挥能力,对区域内道路上的客运车辆进行有效的调度指挥,为实现西北西北域快速通勤提供基础环境;提升静态交通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为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便公共交通换乘提供信息化手段;提升针对交通运输的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为公众出行与企业运营提供信息服务;提升行政决策水平,为西南交通枢纽的良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具体表现在: (1)公众对出行的满意度提高,服务信息获取便捷、高效; (2)公共交通出行效率提升; (3)缩短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时间,明显改善应急处置效果。1.2.2业务目标 为达到上述总体目标,需针对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提出相应的解

决措施,由此提出以下五项业务目标: (1)缓解京西南大通道的拥堵状况,提高公众出行效率; (2)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使西安市交通信息资源覆盖范围向郊区延伸,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大幅度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 (3)加强对首都西北域主要交通道路、化危物流场所、旅游景点景区拥堵的监控力度、实现交通事件、应急事件的智能报警; (4)实现区域公交运营和调度的智能化; (5)全面提高交通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6)提高交通宏观决策水平,使交通行业管理做到科学、有效。 1.2.3作业目标 (1)应急处置快速、科学 实现统一、快速的接警和信息报送,能够动态掌握区内的交通应急资源、车辆、船舶的分布和实际状况,实现应急处置方案推荐功能。 交通应急资源的采集率达到80%以上;90%以上应急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情况可动态掌握;各交通管理部门可实现应急联动。 (2)宏观交通决策科学、合理 实现旅客运输、货物运输等情况的统计分析,提高宏观交通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3)交通信息服务及时、准确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材料

《交通规划原理》 课程设计 报告题目:滨海地区道路网规划 姓名: 院系: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2012年6月15日 引言 我国城市化和汽车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由两者带来的城市土地的超强度开发和无秩序化,以及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和噪声的压力与日俱增,并且在城市道路方面尤其明显。尽管我国已经于1989年12月26日制定了《城市规划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其发展下去将危及人民生活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而,如何改善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阻塞现象,是摆在交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万事始于规划”,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规划的重要性,个人、家庭、单位、城市、地区、国家均不例外,有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才能促使人们瞄着确定的目标努力。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如此,做好交通规划是合理调整交通结构、均衡交通需求、适应和拉动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其原理又是支撑交通规划的理论基础。在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历程中,越来越显露出没有合理进行交通规划的问题,造成了目前多数大城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因此,迫切需要利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

在如此的大环境之下,作为一个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交通规划的重要性更是要有足够的认识,认真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段,为我国城市的交通规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以,郭老师给我们安排了此次交通规划原理的课程设计。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将老师给定的五个小区的交通出行量通过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法”——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预测、交通的分布预测、交通方式的划分预测、交通分配预测——合理地分配到自己设计的小区间路网上,并且对设计的路网进行分析、评价。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首先明确了交通规划的重要性、明白了规划的难度,端正了对交通规划的态度;其次,我们熟练掌握了“四阶段预测法”的基本流程及每阶段的各种实用方法和手段;再次,我们能较熟练地运用一些辅助设计的软件,如Excel、AutoCAD和Visual Basic计算机编程语言;最后,我们还了解了交通规划的一些相关的规范。 目录 引言 0 第Ⅰ部分课程设计指导书 (1) 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 2 设计任务 (1) 2.1 现状路网的构造 (1) 2.2 人口增长预测 (1)

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浅谈加强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摘要随着我国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在交通行业的广泛应用,切实加快交通运 输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交通信息化水平,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是 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更好为公众服务的必然趋势。因此,借助和应用现代信息处 理技术,不断推动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交通行业才能适应交通建设、生 产和管理等各个环节发展需求,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关键词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必要性 一、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决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 猛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信息化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 国的共同选择。国家各部门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把信息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大 战略举措,制定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规划,信息化将对增强国家、地区和行业竞 争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信息化是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必然选择。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建设 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物流,为公众和社会提供及时、准确、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旅客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要求交通设施和环境进行全面运行监测和 感知,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和规范管理服务流程,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和安全保 障能力。信息化既是促进和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集约化、智能化、人本化主要 内容,也是要发展现代交通业的必然选择。 3.信息化是交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交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 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在数量和规模上达到一定的积累,就要更加注重提升质量 和服务。实现交通“三个转变”,必须充分发挥发挥信息化集约效益和倍增效应,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整合交通运输资源,优化组织模式,提高 交通运输装备利用效率,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占用,推进交通运输发展向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二、我国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公路管理信息化工作。对建立全国公路数据库 的可行性进行了调研,同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发的路面管理系统、桥梁管理系统逐步推广应用,为道路管理决策科学化和信 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全国初步实现了公路基础数据资源的计算机管理,部分省份还初步建立了公路数据库,并实现了公路属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的交互 查询,建立了不同比例的电子地图,基本满足了日常道路管理与养护工作的数据需求,为可视化、现代化、科学化的道路管理工作提供了支持平台。 信息化成为现代公路管理的重要工具。这体现在以下几点: 1.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以管理公路信息资源为工具,解决所管养公路基础数 据的信息化管理问题。这样,公路管理部门能够准确、详细的掌握最基本的公路的 信息。同时,这些信息应能同步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显示,从而构建可视化的电子公路,使宏观决策、行业管理等工作更方便、快捷。 2.公路管理信息化实现了及时向公众提供信息的服务。通过信息化建设,向社 会公众提供人性化的出行信息,如公路基本情况、堵塞、断交、封闭、施工等信息。这项工作是新形势对公路管理部门的要求,更是体现全行业服务理念,树立行业社

交通发展规划

四大系统工程: 一是公路路网系统工程。从郓城经济发展需要出发,围绕建设“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安全畅通、四通八达”的大路网体系,县域主干道路实现“三纵四横两环绕”,以郓城主城区为中心往周边以“米”字形辐射的路网,以农村公路为支脉,加快构建大路网,建成功能协调、布局完善、级配合理、规模适当、管理高效的公路网络系统,实现公路交通现代化。 二是港航运输系统工程。围绕郓城新河航道建设,将杨庄集港口建设成为地区性重要港口及航运中心,加快港口大型深水泊位、航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健全公路、铁路、水路运输网络体系,完善配套功能,发展临港物流业。 三是城市公交系统工程。以优先发展公交作为城市交通发展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结构,推广和普及节能环保的公交车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以快速公交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以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公共交通系统,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可靠、方便周到、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用五年时间,使我县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舒适性明显提高,公交出行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逐步开通中心城区至李集、黄安、水堡、程屯等“半小时交通圈”城市的公交线路。 四是客货集疏运系统工程。“十三五”时期,围绕国家公路运输运输主枢纽规划,按照“一中心三片区”格局(一个中心,即潍坊主城区;三个片区,即滨海区物流、城区西片物流、城区东片客运),以潍坊港、高速公路、铁路和重点干线公路为依托,重点加快布局建设大型物流园区、物流基地和物流中心,整合改造现有货运枢纽站场,

进一步拓展我市交通物流服务区域和功能;积极建设客运枢纽和换乘站,科学配置城乡客运资源,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客运资源共享,建设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乡客运网络。同时加快以县市驻地为节点的客货运场站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城乡交通一体化体系。 五大管理: 一是加强工程质量管理。严格落实政府交通质量监督机构监管责任,进一步发挥其在质量监督方面的主导作用;加强监理、施工单位的诚信管理和监督考核,增强其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基础作用。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着力强化全员工程质量安全意识,强化全过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强化全天候的工程现场监理,努力建立全方位的立体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杜绝质量问题发生。 二是狠抓安全管理。围绕开展“保畅通、保安全、树品牌、树形象”活动,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开展公路水运工程“平安工地”创建活动,不断强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安全监管力度,认真排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抓好整改落实。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交通应急反应机制,建立高速公路、干线公路、水上应急指挥系统,提高交通决策指挥、应急处置能力。 三是深化廉政建设。健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强化对工程建设、行政执法等重点岗位、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监督监察,进一步理顺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机制,推动行风转变,努力提高社会评价满意率。建立健全信访预警体系,主动化解矛盾,妥善处理各种来信、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论文

利用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进行交通分配 比较分配结果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包括对乌鲁木齐市五区的人民进行OD调查,得到网络交通量数据,再利用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确定交通网络图的最短路径,运用全有全无的方法进行交通量的分配,最后比较这两种方法在确定最短路径时的利弊。 关键词: Using the algorithm of Dijkstra and Floyd to distribute the volume of traffic and compare the result of the traffic assignment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s the main point to use the algorithm of Dijkstra and Floyd to decide the shortest way of traffic network , making use of the method of All-or-none to distribute the volume of traffic. At last,compar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during deciding the shortest way. Key word: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城市中交通量激增,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对人民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危害,私人交通工具发展的结果,给城市交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主要是:①交通拥挤和交通阻塞,城市中的平均车速日益下降;②交通事故增加;③噪声和空气污染日趋严重;④能源消耗量猛增;⑤停放车场地严重不足。为了克服这些矛盾,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曾致力于道路系统的改善:加宽地面道路,修建高架路和高速路,开辟地下交通。此外,在交通管理、交通控制系统方面采用了计算机等新技术。这些措施虽然提高了道路通过能力,但是仍解决不了由有增无减的私人交通流所造成的道路阻塞问题。就道路交通拥堵问题,这里运用Dijkstra算法与Floyd算法确定交通网络的最短路径,并用全有全无的方法进行交通量得分配,最后比较这两种方法在确定最短路径时的难易程度。 1.规划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1.1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她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经济建设长足进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乌鲁木齐经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方位的开放开发格局初步形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进展,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区级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公有制为主体、混合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建成了以中山路商业一条街、人民路金融一条街、二道桥民俗一条街和北京路科技一条街为主要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街区。新疆商贸城、中国新疆小商品城、新疆国际大巴扎、华凌、友好百盛等一批地方特色市场和大型超市相继建成,逐步形成了火

城市交通规划项目建议书

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十分荣幸获邀参加“市城市交通规划”投标工作。为了尽可能多地吸纳国际现代城市交通规划的经验,特邀请阿特金斯顾问公司予以协助,组成充分理解中国实际、又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作团队。 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全权负责该项目的所有事宜。

目录 第一部分研究单位的业绩与经验 (5) 1经验与优势 (1) 1.1 资质优势 (1) 1.2 专业优势 (1) 1.3 丰富的合作经验 (2) 1.4 良好的信誉 (2) 2 主持单位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 (3) 2.1 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概况 (3) 2.2 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的业绩 (4) 2.3 市市政工程咨询中心的优势 (8) 2.3.1 经验优势 (8) 2.3.2 资源优势 (8) 2.3.3 技术优势 (9) 2.3.4 服务优势 (10) 3 协助单位市阿特金斯顾问有限公司 (11) 3.1 阿特金斯公司经验优势 (11) 3.2 阿特金斯公司的优势 (14)

第二部分任务理解与工作建议 (15) 1 概述 (18) 1.1 项目背景 (18) 1.2 规划围与规划年限 (19) 1.3 主要工作容 (19) 2 项目容分解 (20) 2.1 城市交通规划 (20) 2.1.1 研究目标与研究任务 (20) 2.1.2 规划理念与技术路线 (21) 2.1.3 研究容分解 (23) 2.2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33) 2.2.1 规划目标 (33) 2.2.2 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34) 2.2.3 工作任务 (37) 2.2.4 主要工作容 (38) 2.3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 (46) 2.3.1 工作任务与工作目标 (46) 2.3.2 规划层次 (49) 2.3.3 指导思想与技术路线 (49) 2.3.4 主要工作容及分解 (52) 2.3.5 对工作有决定性的外部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 (60) 2.3.6 分阶段工作大纲 (61)

(完整版)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方案介绍.

城市公共交通信息化管理平台 项目介绍 第1章前言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也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了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5年,建设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经国务院办公厅同意并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具体落实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战略,各地政府纷纷制定和出台了相应的意见、方案和方法。明确了城市公共交通的社会公益性质,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重要性的认识。 2008年,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职能整体划入交通运输部。如何根据国务院的通知要求,做好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工作,成为各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2章项目建设目的和依据 城市公共交通是由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 各地城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都在思考用何种模式、方法去监管和服务,渴望有一种合理、科学的管理手段,从一线管理部门的监管需求、政府对群众服务的需求、企业营运管理的需求等多个方面,做好对城市公共交通的综合管理,为出行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从而吸引公交出行,缓解城

{信息化知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知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 问题

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存于的问题 今年,公安机关把“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谐警民关系”做为三项重点工作暨“三项建设”工作来抓。“三项建设”是摆于公安建设首位,可见信息化建设于当今公安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其精神实质是要通过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全面推进公安信息化工作,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公安战斗力的跨越式发展。 壹、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传统工作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是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公安交通管理基层基础工作离不开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是增加警力、提高效力的有效途径。应用到具体工作中,信息化又发挥着人力所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可事半功倍。 2、信息化建设是当前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手段 借助于现代化的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网,能够方便地收集、处理、传递、反馈业务信息,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快速、准确地打击、惩治犯罪。对于公安交通管理方面,信息化有助于公安交通管理业务处理、管理控制、违法处理、车驾管、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信息报送。于壹定程度上,信息化能够促使公安交通管理制度的改革,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推进公安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存于的问题: 1、观念转变慢,认识不到位 虽然于岗民警均知道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已经习惯于老的工作模式和思维方式,壹下子海转不过弯来,加之大队警力紧缺,工作内容多、责任压力大,信息化建设又是壹项花精力的工作,应接不瑕。导致信息的收集不全,研判不够,不懂怎么应用各类有利于实际工作的信息,只会“被动等”,不去“主动找”,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资金缺口大,投入不到位 科技投入主要用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管理信息系统、交通电子监控系统、交通指挥疏导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支柱系统”的建设上,但由于种种原因,交警科技经费的投入未能纳入政府财政建设资金预算内,基本上由交警部门自筹解决,而公安交警本身就存于警力不足、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有限的投入远远滞后于这些科技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的需求,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着“科技强警”战略的发展,也从根本上造成交通管理水平不高,手段落后,方法单调、效率低下。 3、信息人才少,应用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数量不足,有些不壹定专门从事信息化工作,结构不甚合理,素质有待提高。同时,对信息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相对薄弱,关联制度、规范仍未建立或刚起步,培训教

(完整word版)广州智慧交通总体规划设计服务项目需求方案

广州市智慧交通总体规划设计服务 项目需求方案 广州市交通委员会 2018年5月

第一章项目背景 一、广州市智慧城市发展概况 广州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4年,由工信委牵头,广州市位列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前十名,荣获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广州市信息化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建设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到2020年,基本建成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 面向新时代,为实现《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中提出的城市发展定位,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坚持创新和需求驱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搭建“创新引领、协调运作、绿色集约、开放合作、共享智慧”的广州市新型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框架。其中,创新引领是驱动引擎,协调运作是内部机制,绿色集约是生态模式,开放合作是产业体系、共享智慧是以人为本。 二、广州市智慧交通概况 1、智慧交通的定位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是城市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先决基础条件,关系着城市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人口迁徙,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教用等众多方面,直接引导着城市的构建

与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安全、高效、绿色的交通出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部分,智慧交通已成为“治愈”大城市病、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涵盖“中枢神经”智慧管理、“骨骼血管”智慧产业和“四肢感官”智慧民生三大领域,涉及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处于智慧民生领域的智慧交通,直接支撑引领智慧民生各项智慧服务提质增效,辐射带动智慧产业资源调配、区域布局,为智慧管理提供实时、全面的信息来源和成效反馈,形成智慧城市的“主动脉”。 智慧交通在智慧城市中的主要定位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体系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优先、重点建设发展,成为智慧城市的“领跑者”,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通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智慧交通为城市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智慧建设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智慧交通推动交通运输效率、安全、绿色等方面的提升,为城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研究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9-10-16T16:24:28.54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作者:李武兵李贺[导读] 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河南宁中路桥建筑有限公司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道路交通属于公共事业范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大力发展和推进交通信息化,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以及充分挖掘和利用公共资源提供了条件,对于实现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实现交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文章提出了实现道路交通信息化管理目标的保障措施,就是要科学制定规划,增加投入确保规划落实,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化人 才培养。 关键词:信息化;道路交通;管理;应用 1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意义分析众所周知,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关键,其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是将现今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与道路交通生产力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为了有效解决交通运输问题,促进交通运输的发展,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对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交通信息的统计是加强交通管理,促进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还能够方便社会公众对出行信息进行了解,从而促进交通领域的交流。因此,需要加强交通统计工作,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中的信息服务质量以及服务水平,从而实现以人为本的和谐交通发展。这些都是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是交通现代化建设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传统的道路交通管理方式相比较,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能够促进道路网络功能的发挥,全面提升道路的运输效率,从而缓解道路交通堵塞的局面,减少道路建设的成本,促进道路运输的全面发展。在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网络技术建设信息管理系统,能够为交通管理部门的规矩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于促进交通企业的科学化经营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信息化建设能够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服务,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交通的需求,促进道路交通的智能化发展。2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2.1对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现阶段,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对交通管理信息化缺乏系统性认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相关人员对道路交通管理以及行政执法的概念不清楚,经常会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并且对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一些管理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多,与其加强信息化建设,不如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其次,在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中忽略了人的主体作用的发挥,管理者将计算机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依靠,认为计算机无所不能,从而忽略了对相关技术人员的重视。这一系列因素都是造成现代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 2.2现行的交通管理系统不符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道路管理中的多个部门,不同的部门在履行各自的职责时需要有一定的协调性,而实际管理中道路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从而导致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复性,带来资源的严重浪费。此外,不同管理部之间对于信息化管理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尤其是政府与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与信息化建设研发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导致已经建成的管理系统与信息采集系统之间不能够实现信息共享,各个系统之间缺乏联系,系统基本都是处于独立的状态,不能够实现有效的管理运营。现行的交通管理系统中缺乏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专门机构。为了能够让信息化建设符合道路交通的需要,需要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调查,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建设方案,可以促进道路信息化建设形成专门的管理机构。 2.3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缺乏足够的建设资金投入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我国虽然在道路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这种资金的投入距信息化建设要求仍然有较大的差距,外加管理信息技术的投入不足,最终导致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低下,迫使一些有关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研发项目被停止。还有一些城市中制定了道路交通管理规划,而规划中对于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相对较少,无法保障建设资金的稳定性。资金来源的不统一和资金额度的不稳定,导致一些大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还有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信息化建设发展处于空白阶段。 3完善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策略3.1加强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加强交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现代化管理,从而满足交通运输需求。而信息化建设就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重要体现,管理观念则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只有管理观念的科学化才能够促进管理手段满足现代化要求。作为管理人员,需要加强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在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坚持先进性和实用性一致的原则,避免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要将软件管理与硬件建设相互结合,从而保证信息建设中客观与实际应用的统一。 3.2科学规划交通信息化管理方式对交通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信息化建设质量实施的基本保障,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交通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因此,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需要做好相关的统筹规划工作,在确保信息化建设能够体现权威性、综合性以及计划性的基础上明确建设的目标和方向,并且清楚的了解交通信息化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以及建设重点,从而确保建设标准和规划的统一性。此外,需要明确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主要建设目标,从而确保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3.3加强信息化管理设备的更新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心得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小组分工协作、同心协力顺利完成了交通规划课程设计的任务。课程设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涉及了对现状路网结构的调查、路网数据库的建立、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预测、分布交通量预测、交通量分配等内容,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作为小组的一员,我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承担了会议记录的书写,调查获取的交通数据,搜集需要的人口等指标,Transcad的操作等等。在此过程中,不仅收获了顺境时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有逆境时失败的沮丧,不仅收获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带来的交通规划、计算机编程、TransCAD操作等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小组团队成员的鼓励与信任,以及相互了解、彼此友谊的进一步加深,这些都使本次课程设计与交通调查实习充满意义和感动。 首先,在交通调查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实践出真知,在对现状路网的各项指标的调查中,不仅要明确调查的目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小小的误差看上去微不足道,但是当很多个误差叠加在一起是就会造成调查结果的不准确,这对后续课程设计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通过交通调查,不仅增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我懂得了在实习过程中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只有以良好的态度去做一件事情才能把事情做好。 其次,在调查结束之后,我负责的是利用TRANSCAD软件进行交通小区划分,路网构建和路网数据录入。根据视频的指导,我开始慢慢学习TRANSCAD软件的应用,当遇到问题时,我就向一些软件高手请教,或者小组讨论。比如,在开始阶段,我在道路网创建这一步骤中出现了失误,虽然在路网中各路段输入数据时没有显现问题,但紧接着后面的操作就难以进展。在组长的带领下,经过我们反复地推敲,我们最终完成了OD反推基年分布交通量,没有对后续过程产生影响。再有,未来的出行发生预测,所得到的结果并不平衡,因此也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所以要进行出行吸引平衡,这个步骤不可或缺。这样,从一开始的迷茫,渐渐寻找到一些门路,到最后完全应用的得心应手。由于我负责的这部分是课程设计最初始的部分,所以如果我没有做好,剩下同学的工作就无法进行,这就需要我认真完成,不能有一点差错。最终,通过我的努力,和同学帮助,我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最后,我们小组成员一起,根据各人在实习以及课程设计过程中所负责工作

浅谈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浅谈城市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步行是城市中最基本、最必要的交通方式。从任何出行方式的意义上讲,都包括了步行。然而随着都市化程度的加深,城市人口的聚集,加之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产生和飞速发展,使得原本是道路主体的“人”成为各式各样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排挤的对象,城市步行空间及其环境日益恶化。即使如此,现今的城市规划从指导思想上依旧忽视步行者,在机动车辆交通优先的城市规划中,步行者的活动空间逐渐被吞噬,步行者实际上是生活在交通与沿街建筑的夹缝中。这种情况不但严重损害了步行者本身应当享受的权益,同时也影响了其他类型的交通效率的充分发挥。 一、我国步行交通的现状 步行不依赖于交通工具,自由自在,在快速运输工具迅速发展的当代,步行在城市交通方式构成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小城市以及旅游城市中,步行方式占有更大的比重。但是,在我们的步行交通系统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1)步行空间缺乏整体性,系统性。近年来,我们一些小城市中盛行的步行街改造大多采用“一层皮”的做法,即只针对某一条繁荣的商业街道或者历史古迹进行规划和改造,而忽视了他们在整个城市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公建设计各自为政,条块分割,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很差。(2)步行系统与外部空间的衔接及换乘设计不完善。步行空间体系外围缺乏足够的停车设施,使得步行和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转换相当局促,缺乏必要的缓冲,表现在空间形式上,则主要是交通换乘点附近往往形成大规模的人流聚集,却又难以有效疏散。(3)步行通道缺乏网络与系统规划,往往只注重局部节点如人行道、行人天桥等,没有充分考虑步行交通的连贯性、与周围建筑功能的协调性和相互依赖性。立体行人过街设施又降低了行人过街的便利性。(4)步行道设计中城市特色体现不明显。步行空间单调,压抑,仅有的人行道缺乏休息场所,狭窄,绿化稀疏,没有考虑座椅、电话亭、绿化小品、环境设施等的人性化设计。(5)对步行通道管理不善,小商小贩占人行道经营,致行人与车流混杂,造成混乱局面。 二、步行交通系统设计原则 (1)整体性、系统性原则 步行空间穿插渗透于城市综合开发的各个区段,其规划设计应当纳入整个公共空间网络中,建筑、空间环境及步行通道应当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构成要素要符合整体设计特征和基调,并应明确主次,使整个体系秩序井然,协调统一。 (2)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城市空间的主体,步行空间及其体系应立足于步行及相关活动的需求取向,以人为本,立足于人的步行来考虑交通和城市空间的组织,为人创造舒适、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 我国城市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不断改进着人们对传统交通管理的理念,同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城市交通信息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 ,是实现城市交通管理和运营的重要方式。经过多年来以政府为主导的快速建设,我国城市交通信息化建设创造了众多成果,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 缓慢、信息化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也阻碍了我国城市道路交 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城市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一)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概念 众所周知,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化是一个基于现代电子信 息技术面向交通运输的服务系统,是城市道路建设的关键,其特点是以信息的收集、处理、发布、交换、分析、利用为主线,为交通参与者提供多样性的服务,是将现今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计算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二)交通信息化的建设发展

现阶段,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对交通管理现代化 有着重要的影响,其贯穿于交通管理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信 息化不仅是交通运输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也是为广大交 通参与者提供服务的主要信息来源。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 可以达到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准和管理能力的重要目的。 二、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分析 (一)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应用 目前,各级政府和交通管理部门都已经认识到,在现有 基础上提高交通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是缓解交通供需矛盾 的重要手段,并且把交通管理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列入城市 建设的规划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然而应用层面的软件却跟不上,致使大多数设备无法发挥效 (二)重系统建设,轻人才培养 部分管理者对交通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还停留 在硬件建设的层面,缺乏对人才的培养,导致既懂得交通管 理业务又精通信息化应用的人才极少,造成交通管理信息化 水平的落后,影响其功能的发挥。 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完成后,往往忽略 了后期的系统运维。由于没有专项的运维经费,造成大量的 基础设施因为网络不通或者轻微损坏无法使用,以至于系统 台匕 能,造成非常大的浪费

交通规划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 交通定义(狭义):人或货物的地点间,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交通的分类:在经济学领域,按照供给与需求原理,分为本源性交通需求、派生性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定义: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规划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 交通规划分类:按移动对象:旅客和货物交通规划。 按交通方式:城市道路、公路、铁路、港湾、空港交通规划。 按交通设施:网络和节点 按交通服务:公共、特定用户和特定交通服务 按对象空间规模:国际、全国、区域、城市和地区 按规划目标时期:长期(>15年)、中期(5-10)、短期(5年) 交通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货物流动调查、机动车OD调查、断面交通量调查 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实在不好弄成电子版,建议大家手绘吧~) 第二章 ★交通调查: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目的: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设计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的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在交通规划中的作用: (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 (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 交通调查的种类: 按调查对象分为对道路上的车辆的调查和为了明确人们的活动性质而进行的调查。 按交通调查的组织部门划分为全国统一组织规划的交通调查和按照项目需要组织的调查 交通调查的内容: 1、交通运输调查 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 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 4、建设资金调查 5、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交通量调查: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交通量分类:按交通性质分为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和行人交通量。按交通量特性分为平均交通量和高峰小时交通量 ★交通量的计数方法:人工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等 车速调查: 地点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点或某一断面时的车速 行程车速:车辆在道路某一区间行驶时间(行程时间中扣除停车延误时间)的比值

道路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学习目的 为了巩固和深入掌握在《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需要掌握的实践环节。通过该课程设计,能够使学生掌握交通数据调查采集及现状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交通网络规划等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内容 1、分析庆阳市现状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2、交通调查与预测; 3、庆阳市新区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 4、选取其中一条主干道(必须选自己设计的某一条),进行横断面、平面、纵断面线形综合设计。 三、设计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文字说明庆阳市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 2、交通调查与预测 调查所给路网的高峰小时交通量;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 3、地块道路网规划设计 形成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级体系,要求路网间距合理、道路线形顺畅、各级道路宽度符合规范、路网均衡、连通性好。 4、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 (1)基本技术指标 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设计车速V:40~60km/h; 红线宽度:20-80m(根据自己设计); 车行道横坡:1.5%; 人行道横坡:2%。 (2)标准横断面图(1:100); 平面图(1:1000),内容包括:红线、车行道边线、分隔带、路中心线及

桩号、控制点座标及标高,平曲线要素,交叉口缘石半径,路幅宽度标注等; 纵断面图(纵向1:100,横向1:1000),根据控制点标高,结合周围地形,设计并画出纵断面图。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 3000字以上说明,包括平曲线半径及曲线要素计算书。具体内容应包括城市道路与交通系统现状存在的问题,交通调查图示及说明,交通需求预测与分析。 地块道路网设计思路(快、主、次、支路)和主干道横、平、纵断面设计,包括平曲线曲线半径和要素的计算过程。 2、图纸 (1)图纸目录1份 (2)道路系统规划图 (3)道路系统分析图(快、主、次、支分析及各条道路横断面设计) (4)标准横断面图(CAD) (5)平面线形图(CAD) (6)纵断面图(CAD) (7)交叉口设计(CAD) 注意事项: 设计成果统一A3、装订成册,包括封面、封底、正文;封面可自行设计,含课程设计名称、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等必备信息。电子稿名称格式:学号姓名.doc。 所有图纸均有统一的图框、图名、图例、比例尺,设计者姓名及日期等。道路系统规划图和平面线形设计图还需指北针。 五、进度要求: 2016年 06 月 27 日9:00前必须上交成果。统一交至授课教师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