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1年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2021年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一、2021年西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核心题库之简答题精编

1.简述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答案】(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比例,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

(2)生产相对剩余价值,必须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力价值,而劳动力价值是由工人及其家庭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构成,因而就需要降低这些生活资料的价值。我们知道,商品价值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为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就必须提高生活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为条件的。

(3)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在现实生活中,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但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社会价值下降,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了。但是,由于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单位商品价值降低,劳动力价值也相应降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相应延长,从而生产出相对剩余价值。

2.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事物的发展方向、趋势不是随意的,而是有规律地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为新事物。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答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叫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对立:经济基础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组织设施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艺术、道德、宗教等意识形式。

统一: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

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①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时,上层建筑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当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时,上层建筑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列宁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第一,列宁的物质定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5.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案】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概括地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6.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答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从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上,揭示了人类认识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认识和再认识,才能对一个复杂的事物或现象形成完整、正确的认识。

7.如何理解价值范畴?

【答案】价值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其中,人作为价值的主体,需要是其本质特性。如果离开了价值主体的需要,就没有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价值客体是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事物的属性和功能,人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满足自身需要的价

值。

价值范畴具有客观性,主体的存在及其需要、客体的存在及其属性和功能都是客观的,生成价值的实践也是客观的;价值具有主体性,是主体内在尺度的表达,主体所处的时代、民族、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等差异造成价值取向等个性化,客体只有与之符合才有价值;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任何价值主体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价值主体的需要的内容、实现的手段和满足的程度,价值客体的开发利用都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价值具有多维性,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是多维度的。

8.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答案】(1)认识的有限性是指每个时代的个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2)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其一,每个时代的个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则具有无限性。其二,整个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存在于每个时代个人的认识的有限性中,并通过无数有限性的认识而得以实现。

9.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发生尖锐冲突的时候,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推翻或摧毁旧的国家政权,建立革命阶级的政治统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用较高的社会形态代替较低的社会形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清道路。

(2)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革命是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那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3)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革命阶级只有在革命实践中,才能学会建设新社会的本领。

10.简述认识主体的含义及其性质和特点。

【答案】(1)认识主体的含义。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2)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首先,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人是自然界长期分化的产物,具有自然属性。其次,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认识主体的社会性是指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生活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人。再次,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认识主体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是分不开的。认识主体的历史性是指主体的认识活动不能超越特定的历史时代。最后,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认识主体的能动性是说认识主体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体。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