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激活学生思维 搞活课堂教学

激活学生思维 搞活课堂教学

激活学生思维 搞活课堂教学
激活学生思维 搞活课堂教学

激活学生思维搞活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我之策略一二

江阴市陆桥中学顾青

摘要: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高要求。如何激活学生思维、搞活物理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些心得......关键词:激情兴奋元素教学手段新颖多样激活思维

正文:初中物理趣味性很强,但是教师要真正上得有趣,让学生听得有滋有味,还真不那么容易,本来应该很有趣的一堂课,有的老师上起来却往往索然无味,味同嚼蜡,满堂课充满了应试教学的功利思想,课堂上死气沉沉,学生学习缺乏乐趣。本人从教多年,养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风格:激情四溢,生动幽默,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课堂活跃。上的课普遍得到学生喜爱,课堂效果不错,现把我的一些策略与大家讨论交流。

一、课堂上积极投入、充满激情,以教师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

听过我课的老师几乎都会这样评价:真有激情!我教过的学生几乎都评价:上课有劲!确实,积极投入、充满激情是我上课的第一大特点。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我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可以说我是真正在用我的心教书,在讲台上,面对下面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我总是很快进入状态,恨不得一口气把知识全部教给学生,甚至讲着讲着,我会进入忘我的境地,陶醉于那和谐快乐的气氛当中。

我一直认为:在课堂上,老师要有激情,如果老师没有激情,是很难调动起学生的。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作为一名物理教师,首先要把自己热爱生活、追求科学真理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每堂课上,无论自己内心有多么不快,都要抛到九霄云外,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潜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展现自己的最佳状态,把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对于科学的热爱、对于生活的乐观态度,用精彩的演示、幽默的语言、丰富多变的眼神和肢体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一个充满激情、积极向上的师者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上课时充满热情、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考富有想象力。

二、迎合学生心理,在课堂中加入学生兴奋元素,激活学生思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给学生加入兴奋元素,使学生情绪高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

例如,现在的学生普遍比较喜欢体育运动,加上我对体育也挺感兴趣,懂得较多,正好可以发挥这一优势,上课我会有意注入一些体育元素。体育活动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特别是力学知识,如:射箭、跳板跳水、撑杆跳高---力的作用效果、机械能的转化;跳远、扔铅球---利用物体的惯性;拔河、爬杆---摩擦力;“香蕉球”---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游泳、划船---力的相互作用.....凡是讲到体育,几乎都会涉及到物理知识,我讲起来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讲到兴头上甚至会表演一下某体育运动中的动作,学生更是来劲。

当然,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不要去追求当一名演讲大师,而要努力当好一个善于组织、善于串联的课堂主持人。课堂上不一定要妙语连珠、轰轰烈烈,但一定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兴奋元素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良好的情绪能使人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三、课堂教学要巧妙应用各种说明方法,使学生思维转僵为活。

1.类比法。

类比思维是物理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当学生对于一些知识一时半会不大理解,可以打比喻类比,使原本比较枯糙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把导体切割磁感线类比为菜刀割韭菜;热水的自然降温规律先快后慢类比人饥饿时吃饭先快后慢;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内能的转化和内能的转移,可以分别类比为支票与钞票的兑换和钞票在不同持有者之间的转移;分子间的作用力类比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述短路的概念时,把导体有电阻比成是一条山路,导线的电阻几乎为零,看成是平路,因此导线与电阻并联时,电流当然是选择走平路而不爬山坡,这样描述短路的情景生动形象。讲述摩擦起电的实质、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等也可以用比较形象贴切的例子来类比。

运用物理类比思维可以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进行对比,把未知的东西和已知的东西对比,它可以启发思路、提供线索,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物理世界。

2.对比法

“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当有多个知识点相似易混淆,采用对比法使各知识点变清晰而不混淆,用比的手段来达到不混的目的。

如讲述声音音调时与响度比较,讲述重量与质量对比,讲述悬浮与漂浮对比,研究“导体电阻与温度关系”的实验时与研究“导体与绝缘体相互转化”的实验进行比较,讲述接触面粗糙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与接触面光滑时的情况作比较。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帮助学生接受新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尤其在复习课上运用,能使知识融会贯通,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极端思维法

当分析一些物理量的变化时,采用循序渐进的思维方式行不通时,考虑试用极端思维法。

如在讲述一个木块分别漂浮在清水中和盐水中时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时,由于盐水的密度与清水相比相差不大,实验演示时区别不大,为了加深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我考虑用密度较大的液体--水银代替盐水演示,与木块漂浮在清水中进行实验比较,反差大,对比效果相当好,再教师理论分析,学生非常好理解。

又如在讲述有关滑动变阻器的电路分析中、有关杠杆平衡的分析中,也经常采用极端法。

极端思维法就是将物理现象产生、存在和变化的一般条件转化为极端条件 ,将在一般条件下讨论的问题 ,推到最大值、最小值或临界值的情况,突出反差效果。

四、改进一些实验做法,力求在课堂上呈现最佳实验效果。

在研究液体压强时,要说明液体不仅具有向下或向侧面的压强,也具有向上的压强,实验室的仪器演示效果不一定好,我找了一根长约1米的塑料软管(下水道排水管),下面蒙上橡皮膜,在管内灌水,用手握住底下一小段管子,分别改变橡皮膜的朝向(朝下、朝侧、朝上),可以很好地演示液体不仅具有向下或向侧面的压强,也具有向上的压强。

又如研究物体重力与质量正比关系时,为了操作简便,教材上设计是用钩码做的,但实验似乎缺乏了趣味性和说服力,我改用任意大小的橡皮泥(或面团)

做学生实验,既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也有足够的说服力。总之,教学中不要拘泥于课本一成不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改进,以达到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自编一些定律、自找一些窍门解决有关物理问题,对知识活学活用。

物理学有很多定律,是分析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但是,作为教师,你也可以总结出一些课本中没有的不成文的土定律、土规则在教学中应用。

如在分析摩擦力(特别是静摩擦力)方向时,学生往往感到有难度,有的想不大明白,我向学生介绍的方法是:设想被研究物体受力面的一侧有软毛(如软鞋刷),那么软毛的形变方向,就是它所受摩擦力的方向。这种方法很管用,学生很快学会了。诸如此类,教师要多琢磨琢磨,教学生用一些自编规则去分析问题,非常实用。

六、部分习题讲解与实验演示结合起来,把死板的理论用活的情景展现出来。

有些习题光靠教师理论讲解,学生听不大懂,或印象不深,可能很快就会忘记,如果有条件的可先演示一下实验再分析,给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供思考的平台,演示用不了几分钟,但是效果是纯理论讲解达不到的。例如:有这样一题:试管里装水,把试管由竖直改为倾斜放置,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如何改变?我讲题时,带了一根约一米长的塑料水管,下面蒙上橡皮膜,在水管里灌水,把水管由竖直放置改为倾斜放置,从橡皮膜的形变大小的变化可以很好地判断水对管底压强的变化,学生非常信服。

当然,有的演示仪器学校实验室没有,教师要做个有心人,提前作准备,自己从家里带来或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

七、采用一物分析多知识的方法复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一把钢丝钳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杠杆、摩擦、压强、导电性、硬度.....);

一辆自行车上有哪些物理知识?(声音的产生、光的反射、杠杆、摩擦、压强、导电性、硬度.....)

给一个塑料饮料瓶,添加少量器材,可以研究哪些物理问题?(研究大气压、研究液体压强、演示物体具有惯性、研究力的作用效果、研究浮力产生原因.....)

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设计的方案一个接着一个,老师真忙不过来了,于是,课堂教学往往因此高潮迭起,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八、进行自制物理仪器比赛,寓学于玩,寓玩于学,把书本知识活用于实践。

利用星期天,组织学生进行自制物理仪器活动,如自制透镜照相机、自制天平、自制弹簧(或橡皮筋)测力计、自制潜水艇模型、自制电动船等等,教师在课堂上抽时间把好的作品进行展示、点评,最好设几个奖,那学生高兴劲别提了,这种活动把物理课堂延伸到了家里或户外,不仅可以既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愉悦感。

九、开设实验超市,通过类似逛超市的灵活方法复习知识。

受了科普展览的启发,早在五、六年前,我就尝试用开设实验超市的方式进行某一板块的知识综合复习。如光学内容知识点散、实验多,用实验超市的方式进行复习效果好,我动用两三个实验室,实验桌上准备了几乎所有的光学实验:有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一些探究实验,有自制针孔照相机、自制潜望镜、自制显微镜、自制望远镜、自制哈哈镜.....每一个实验准备2、3套,需要在暗室里进行的实验放在一个室内,在课上学生两三个人一群,这里看看,那里做做,其乐融融。在轻松中,他们巩固了旧知识,并可能又有了新发现,各知识也可以很好的有机串联起来,寓学于乐,寓乐于学。

其他如电学综合复习、热学综合复习也可以考虑采用这种形式。

十、合理使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物理课堂更加有声有色。

多媒体教学有不少优点:单位时间内提供的信息量大,可以很好地创设物理情景,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的平台,有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图片、精彩的视频带来的美感,给学生以愉悦感,大大提高课堂效益。

但是教学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也带来一些弊端:黑板上的板书减少了甚至一字没有;为了图省力,有的物理实验不做了,以放视频甚至动画代替;另外,由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不同于课件里设计好的,有一定的偶然性,教师若一味按照课件里所设计的上课,有种被框死的感觉;还有,由于长时间注视屏幕,在一节课的后半段,学生往往会出现视疲劳现象,有些楞,所以,如果把握不当,使用多媒体不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总结了自己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得失,能较好地把握了这个度,多媒体应该作为教师上课的选用工具,应在教师的支配之下,

而不是反过来,教师被它牵着鼻子走,多媒体课件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不能取代其它教学手段,如实验、板书、板画、实物投影等,只有那些教师不能用语言详尽描绘、图片不能充分显示、实验不易观察之处,可让其发挥辅助的作用。对于重要概念、例题的解题过程仍需要在黑板上清楚地写出来。

教无定法,各有各法,但是教师只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使物理课堂真正活起来,教与学的互动性才会加强,教学质量才会良性提高。搞活物理课堂教学方法多多,以上为个人的一点浅见,愿为大家作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无

丰富写作素材激活学生思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c12572595.html, 丰富写作素材激活学生思维 作者:王冬龙 来源:《小学生作文辅导·下旬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中,作文教学占据了“半壁江山”,但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一谈到写作文就经常会产生抵触情绪,而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开展作文教学也已经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就如何开展小学生作文训练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写作素材;写作思维 现如今一说到作文,着实让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感到头疼,小学生认为写作文非常困难,而教师则认为教学也存在阻碍,若是不探索出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长时间的积累会让小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一现状,通过对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并发现更加多元化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一改抵触心理,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因此,通過合理的教学方法既能够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写出一篇篇佳作。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授课方式单一 在我国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都是使用比较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方法使用仍然不足,并且大部分教师仍然是以教学成绩为主要目标,因而在课堂更加注重传统讲授法的应用,缺少课堂情境、氛围的创设,并且不注意探究性教学,大部分学生仍然是被动式的听讲,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没有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使得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例如,许多教师在开展写作教学时,仍然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上,却很少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 2.缺少对学生阅读的引导 写作需要小学生具备充足的阅读量,才能够积累更多的优美词句,进而写出优美的文章。但是,对小学生来说,没有大量的阅读时间,并且也不会主动进行阅读,这就导致小学生无法拥有足够的知识量来进行写作。除此之外,随着当前网络已经深入每个人的生活当中,这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在课后更愿意上网玩游戏,而不是进行文章阅读,而在网络上阅读时,由于缺乏引导,还有可能阅读一些质量比较低的文章作品,这不仅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可能降低学生的认知水平。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自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或就文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这些都不亚于播洒兴奋剂,会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状态。 二是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 三是要讲究课堂上的评价技巧。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展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根本无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取举于发言道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差的同学,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能问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评价就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引有几基础好同学把课文中散步的男人因为受儿童救鱼的影响也跟着救鱼为内容来读写,这时我又问:“男人可以受到教育,那么别的游人会不会受到他们俩人的影响呢?”这几个学生恍然大悟,进而又读写下去,更多的游人不断参与救鱼的活动,最后所有的鱼都得救了。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_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但从农村学生的思维仍很不充分。下面就如何培养农村学生的思维能力谈粗浅体会。 一、创造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依赖性强,较多处于被动思维状态。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学 习的积极性,抓住时机,创造情境,把学生的情绪引进与学生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解发学生探求的迫切愿望,让他们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主动地获取知识。 学习的思想活动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学习的认识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题情境,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故事形式把数学题表现出来。在复习旧知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老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底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的主树杆的直径是多少’。”然后设问:“同学们,你们也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呢?”经老师这么一问,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气氛。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此外,又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操作情境,形成乐趣,提高思维的主动性。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实践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又因为农村小学的条件所限,配套学具不充足,因此让学生自制学具,使到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课前指导学生用硬纸板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各一个,在课上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装满沙子连续倒三次倒满圆柱体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出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学习思维处于主动状态,所以学生学习兴致高,乐于思考,培养了思维能力。 另外,还可以创设目标情境、认知情境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 二、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农村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 思考,在解法上不具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三、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农村小学生的思维缓慢而不敏捷。计算的快慢,直接影响思维的发展,因此,进行提 高计算速度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进行计算速度的训练,在课堂中通过心算、抢答、游戏、限时计算、限量竞赛等形式进行。并要注意教给学生简算的方法,让学生在计算中自觉运用。如,在求空心圆柱体的体积时,方法多样,我引导学生讲出算理,让学生通过公式变形,最后使学生归纳出空心圆柱体体积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即也是用面积高求出。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学生都能迅速地计算出来。 另外,还可以通过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速度训练,如以填数游戏、猜数游戏等形式赛快,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因此,通过长期的速度训练,能提高大脑转数,促进思维发展。 四、加强语言训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农村小学生往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低,不能用语言完整清晰地途述思维过程,特别是数 学语言更是缺乏,阻碍思维发展。大纲指出:“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因此,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数学语言训练和发展思维勇的重要环节。农村的小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 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 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 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 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 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 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 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 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 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水平,就必须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伊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情境中,诱发学生探求知识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表达和探索,从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思维发展规律,精心设问、巧妙设疑,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的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学“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时,我用讲故事形式把数学内容展现出来。在复习旧知识后,先向学生讲一件事情:“教师昨天在操场的一棵大树下,听到两个同学在争论一个问题,如果不截断这棵树,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这棵树主干的直径是多少。”经老师这么一说,整个教室充满一种积极思考、主动探求知识的氛围。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形成悬念,启动学生主动思维。

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在“做”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让孩子对数学活动充满好奇和喜欢,是学好数学的源泉,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要让他们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主动参与,才能更深入地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让学生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试一试等操作活动,引导、发展学生思维。在“圆锥的体积”教学时,我便在课前指导学生参与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在课上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把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连续三次倒满圆柱容器,然后让学生讨论,归纳其规律,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梯形和一些特殊梯形(如直角梯形、等腰梯形等),引导和启发学生利用直观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是在“做”数学,而非被动地“听”或“看”数学。这种有效的操作,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很快地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促进了推理能力的提高。(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附图:) b (1) (2) a×h÷2+ b×h÷2

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发表时间:2020-03-02T19:18:02.43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98期作者:魏荣峰[导读] 在传统教学中“重技巧、轻思考能力”的弊端,强调在基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二中学253100 摘要:在传统教学中“重技巧、轻思考能力”的弊端,强调在基础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尝试教学法”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概括出以“尝试”贯之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大有用武之地;“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尝试教学中学美术教学主体尝试作用美术课以练为主的学科特点非常适合运用“尝试教学法”,中学美术教学界有借鉴运用尝试教学理论的必要,“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尝试教学法改变为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和相互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尝试练习,去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针对性地进行讲授。这样一种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先练后讲”实现了美术自学能力的培养 “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成功的学习来自深刻的体验。“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的可贵之处在于让学生走在老师教的前头,让学生先学习,先探索,先体验,积累经验,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再进一步去学习。所以“先学后教”不仅是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更是突显和落实教学核心的问题。无疑这是正确的,是科学的,是先进的。“先练后讲”的教学模式能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2011年参加山东省美术评优课的观摩活动,聆听了威海乔永明老师的一节《美术字的变体设计》。同样是一节关于字体设计的课程,他却上得如此精彩,教学目标明确,课程环节设计生动有趣,自始至终学生在积极地参与课堂,他只是作为一个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引导学生对美术字设计进行探究。课堂的气氛是轻松的、愉悦的,处处迸发出学生创意的灵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学生、评委、还是我们这些听课老师都被深深地吸引在其中,觉得45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意犹未尽。就是在课堂中运用了“先练后讲”模式,使课堂变得生动了,活跃了。 二、“先试后导”实现了美术教师角色的换位 “先试后导”是指让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先自己进行尝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尝试情况再进行指导,强调先让学生试一试。以练习为主的美术课正适合充分运用尝试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先不讲绘画技法或制作方法,而是让学生自行观察范作先试着画或试着做,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而教师则退居”幕后”,对课堂实行监控,及时指导.及时矫正,发挥主导作用。例如让学生创作老鼠,我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学算式:7+2=? 。同学们都笑了:这是小学一年级的题目啊,9!继而我又说,谁能把7+2=9变成一只可爱的小老鼠呢?孩子们立刻忙碌起来。同学们画得各个不同、各有特点。哦,原来就如此简单的算式就可以创作出这么多可爱的老鼠形象啊! 同学们来了兴致,我趁机说:我们都能抓住老鼠的特点,但这简单的组合太限制我们水平的发挥了,我们不如尽情去画出自己想象的更有个性的老鼠吧。转眼间,可爱的、狡诈的、馋嘴的、调皮的……个性的老鼠在孩子们的笔下诞生了。 三、“先学后教”实现了美术创新能力的培养 “先学后教”是指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墓础上再进行全面系统的教授的尝试教学法。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运用绘画技法或进行手工制作。对于没有教过的绘画技法、看不懂的画面效果或脑中还未成形的制作方法。如在欣赏到《色彩的魅力》中的《自由领导人民》作品欣赏时,全班就一阵小小的骚动,“不要脸,没穿衣服”一个男生小声嘀咕着,几个男生也跟着起哄,女生则低着头偷笑……场面十分尴尬。我正想去“批评”这位同学,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他们善于观察的表现吗!而且,这也正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况且人体作品欣赏迟早要面对的,为什么不顺水推舟呢?“对啊为什么这些作品都是赤身裸体?其他同学发现了吗?你能说出原因吗?谁又能给这位善于观察并提出问题的同学一个合理的解释?”我故作轻松地问。顿时,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解释都冒了出来:什么因为天气热呀、什么想引起大家的关注呀、更有的说这样有利于释放人体的能量…… 学生能够凭借已有旧知识大胆尝试,通过自学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尝试中获得新知和能力,注重培养他们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便逐步形成了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断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尝试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模式,不只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教育理念,承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在尝试中享受学习的喜悦。只要我们美术教育者不断摸索与实践,定能让这颗现代教学中的明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用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用有效提问激发学生思维 课堂提问是教师有目的的创设疑问,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实现预期目的,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课堂上能否有效提问,是衡量一个的老师驾驭课堂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课堂往往存在一些遗憾。一、过于简单,没有价值。有的课堂满堂问,提问随随便便,对不对?是不是,是什么,问题一出学生的手就高高举起,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而实际上简单的问题根本没有引起学生的思考,更别谈思维的发展。二、缺乏新意,篇篇雷同。可能是因为学

科特点,几乎每篇课文我们都会问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我们的套路孩子都了解了,你嘴角一动,孩子都知道你要问什么?试想这样的课堂对孩子还有吸引力吗?三、急于求成,缺乏思考。课堂上,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发现没有孩子举手,这时我们总会不停地启发。其实我们需要的是耐心的等待,给孩子足够的间,让他有深度地思考。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有效提问,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这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提问要站在儿童的角度。有效的提问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一位老师第一次上《普罗米修斯》这一课,初读课文,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默读课文

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是教参书上明确要求的,老师在上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他还给了一个锦囊妙计。尽管如此,孩子在这个环节的表现依然平平。经过讨论,我们把这个问题换了一种说法:这几个神分别做了什么?分别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概括。在第二次上课时,孩子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提问要把握教学的高潮点。文似看山不喜平,每节课也应形成高潮点,这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高潮,这时提问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穷人》一文有一个流行率很高的提问:屋外寒风呼啸,惊涛拍岸,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这“温暖而舒适”表现在哪些地方?这个问题“取材”于文章开头

数学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五招

数学课堂中激活学生思维五招 渔峡口镇枝柘坪中学数学组李顺福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许多数学知识除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外,又有很高的实用性。数学知识尽管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但它视为具体生活经验和常识的系统化。它可以在学生的生活背景中找到实体模型,现实生活的背景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提供丰富的情境与源泉。学习同样一个知识可以有多样化的载体予以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体验和把握。 新课改下的课堂要求教师是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主动地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这是每一位教师都应充分考虑到的问题。而激活学生的思维才是最根本的出发点,它起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本人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体会,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操作激活学生思维 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心灵手巧,同时在动手过程中无意识地教会了学生怎样思考问题。如七年级第三章第一课时《字母能表示什么》,学生利用火柴棒摆正方形,教师只告诉学生摆正方形的方法,而不去研究火柴棒的根数,却用一组习题加以引导: (1)摆一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摆两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 (2)摆六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摆十个正方形需要 根火柴棒; (3)摆一百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 (4)摆x个正方形需要根火柴棒。 学生在这组习题的指导下,通过实际操作,很快知道了摆一个、两个、六个、十个正方形所需的火柴根数,但对于摆一百个正方形所需要的火柴根数,学生感觉操作有实际困难,这时不得不去思考其它的途径。当然,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利用已有的结论去分析研究得出未知的结论。尽管教师没加任何提示,但却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生停止了操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得出了摆一百个正方形的火柴根数,而且找到了摆x个正方形火柴根数求法的规律,并且采用了多种方法,其效果是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因为他们是自主地探索而获取的知识,在他们的大脑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当然,操作远远不限于此,例如在讲《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同学们可用准备好的圆形纸板,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把一个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学过的图形,然后去思考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如,讲三角形全等时,可利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平移、旋转、翻转等方法的操作,得出在复杂的图形中去研究全等,都可体会操作带来的优越性。 二、游戏激活学生思维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小学六年级升到七年级,更难克服“爱玩”的习惯,但教师如能利用好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

如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何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长沙金砺实验小学钟双科学家杨振宁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就得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1以需激趣 教育家鲁宾斯基说:“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所以需要是生产动力的源泉,要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种就应创设积极求知情境,把教师要教的,变成学生自己要学的。 如讲到四年级的一个奥数题,提出一个问题:“以图1种6个点为端点,你能得到多少条不同的线段。” 图1 以E为左端点的有1条,以D为左端点的有2条……以A为左端点的有6条,所以共有(1+2+3+4+5+6)条。学生一般会直接数,他们有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时课接着问:如果是7个点呢?更多地有 n个点呢?这时候学生一般就难以继续下去了。但学生急切需要知道求和方法和结果,于是学生都处于一种热切期盼,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进取状态中,然后再给他们讲解探索,他们就会很积极地去学去思考了。 2 以疑激趣 陶行知指出:“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惑则小进,不疑则不进。”疑难是学生追求真理、实现创造的内驱力。要想学生积极思维,就应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疑问,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我们应通过提供“悬念”问题,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地,以此来点燃他们思维之火花。特别是,当疑问解决,获得成功时,学生会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在课堂中多创设这样的情境,使学生在疑惑中求得真知,会很大程度地提高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3以奇激趣 经验告诉我们,当人们遇见一件新事物、一个不常见的现象时,必然会被深 深吸引住,新异感使人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使人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努力钻研。好奇心人人都有,学生更是如此。教学中,我们就应结合数学教材,

增强自身素质 激活学生思维

增强自身素质激活学生思维 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21世纪,深化与普及的教育改革,使教师面临严峻挑战。现代教育的宗旨是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作用,而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咨询者、参与者、引导者、顾问等。教师教学角色的转换,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为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出更多创造型、实践型人才和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劳动者,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增加知识的储备,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下为笔者尝试和探索仅供参考: 1. 具备良好师德热爱本职工作 师德是执教者的魂,是耕耘者的根。教师行为如同一面镜子,时刻影响着学生,只有师德高尚、乐于奉献,热心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影响、塑造学生,不计个人得失,执着于教育事业。要关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索。用满腔的爱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渊博的智慧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是教师必备的职业道德。现实中,大多数敬业而善教的老师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2. 提高语言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要用知识去吸引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清晰的思路,带领学生神游知识的大观园,使学生入情入境,用幽默诙谐,妙语迭出的话语,起伏跌宕的声调,让学生在激昂的氛围中受到感染,在敬佩中产生兴趣。若讲课语言平淡,声调从一而终,令人昏昏欲睡;讲课若感情投入,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可令听课者精神亢奋,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功底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言特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之以情,导之以趣。我在讲初一下册“少年能自强”这一课时,充分运用语言的感染力和背景材料中的感人故事,用心用情去讲,当讲到情深处我禁不住流下眼泪,深深地打动和震撼了学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语言是心灵的反映,正确的教育思想要通过美好的语言来表达,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就得像琴师一样,运用美好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 另外,教师的一专多能,创造性地运用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富于变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贴近学生的与之切磋和交流,亦能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中。例如为了讲好“情趣”这一课,我除了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情趣外,我还给学生演奏了萨克斯等乐器,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在讲“挫折面前也从容”这一内容时,我为同学们演唱了“自己”这首歌,我如痴如醉演唱陶醉了同学们,歌声刚落,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歌声一下子抓住了他们的心,同学们也情不自禁的唱出了“阳光总在风雨后”,纷纷表达了自己要敢于面对挫折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由此可见,教师的多面手及教学的不断创新,是教学科学良性发展的基本保证。 总之,教学能力、思想教育能力(指把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科研能力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应具备的本领。作为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做到理论要精、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根据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对数学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证明的能力。因此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进行证明,还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全部基本的逻辑方法,我们试以概念的形式和发展作一简要说明。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强调教学内容的严谨性要求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课的重要目的之一。而数学的严谨性要求,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核心环节。逐步加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并使真正消化理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措施,也为今后教学进一步提高严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语言精确 从七年级开始,就应当要求学生改变不准确的语言习惯,逐步懂得语言精确化的必要性。同时,要求学生一方面能准确地理解数学教材中的精确叙述;另一方面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叙述教材中的结论,叙述解题过程。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数学语言逐步地丰富起来。 2.要求学生思考缜密 所谓思考缜密就是考虑问题全面,周密而不遗漏。这也是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的思考习惯。要求学生思考缜密,还要注意防止学生“以偏代全”。即轻易相信从某一特殊情况得出的结论,并以此作为一般的结论。

3.要求学生言必有据 言必有据是思维严谨的核心要求。它要求推证过程中立论要有根据,即合乎逻辑学的要求。它还要求在一般解题过程中,无论是计算或是画图,或是其他推理过程,都要讲究根据。 4.要求学生思路清晰 一个问题,往往要分几种情况进行考虑,又要从几个侧面进行分析,还得通过几个步骤才能解决。为了达到思路清晰,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力争结构、层次都有条不紊,清楚明确。教师要保证一节课的思路清晰明确,同时也要求学生听课首先听清一节课的思路,然后才追求细节上的明白。其次,在具体解题过程中,也应有个清楚的程序。要先掌握解题的基本程序,而不是先考虑解题的全过程。为此,应当教会学生,把一些法则公式等的运用归结为一定的程序。有了一个基本的程序,才能保证解题过程思路清晰,才能避免混淆,减少错误,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灵活变化。 (二)在独立思考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尤其必须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不应仅仅是教师传授一些具体的思维方法。我们常常认为自己关于思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它曾经常帮助我们在黑暗中摸索时看到了希望。因此,我们急于把这一切告诉给孩子们,希望他们遇到类似的情境时,也像我们那样去行事。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往往使人产生思维定势,使思维固化,没有灵活性。就是科学上已经证明的事实,学生也还是要试图去改变它。

巧借绘本阅读 激发学生思维-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巧借绘本阅读激发学生思维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义务。”当下的英语课堂,教师过度地讲解知识要点,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释放,进而导致学生语言平平并毫无表现力。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就是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应运而生,绘本是一种集绘画与语言为一体的表现形式,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提问的策略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他们深入文本,提升英语运用能力。一、引导学生在阅读前提问,培养推理思维 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提问,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绘本的兴趣。学生通过感知绘本并根据已有的知识背景推测绘本故事的相关信息,进而达到了训练思维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常会让学生观看视频猜测绘本标题,为了帮助学生摆脱吃紧的心理,可以营造阻抑、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看一看、猜一猜的活动中激发对阅读绘本的兴趣,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好奇心走进绘本故事的学习中,将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 例如,在教学绘本故事《The Baby Rabbits and the Wolf》时,教师要求学生先观看故事视频,然后为故事选择恰当的标题。 这项活动从故事的整体出发,让学生对绘本故事有一个总体印象,学生在检验自己答案是否正确的同时积极进行思考,进而享受阅读带来的欢乐。此外,教师也会尝试让学生观察故事封面进行提问的策略,这种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拓宽他们观察事物的视角。顺向讲解故事会使学生产生阅读疲顿,逆向推理故事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欲望。二、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问,培养逻辑思维 每一个绘本故事都有一根主线将起因、经过、结果联系起来,只有抓住了这根逻辑主线,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绘本故事,掌握阅读技巧。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最严重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情节以及故事中各个角色话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只有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得到真正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谈谈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谈谈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发表时间:2012-03-02T10:50:44.21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1期供稿作者:梁群雄 [导读] 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活动。我们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梁群雄 (贵港市港北区西江中心小学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数学课堂就是数学+活动。我们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活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积极创新,使其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活动;激活思维;自主性;灵活性;创造性 Talk about how the organization in the classroom mathematics activities to ac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Qun-XiangLiang 【Abstract】Mathematics Classroom Mathematics + activity. We want the classroom into a place of student learning activities, organization of mathematics activities, to ac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Allow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dependently in vivid, lively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 positive innovation, make it personalized, the potential can be fully developed, mathematical abilities, mathematical thought to be fully developed. 【Key words】Mathematics activities; Activate thinking; Autonomy; Flexibility; Creative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课堂上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活动,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求新,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倡导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一节数学课,如果老师动得多,那么学生可能就只是一个听众,静的机会多,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显现出来。教师应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培养学生思维的自主性。比如:排队是我们学生天天都在经历的生活事例,通过这个活动,可以使学生更为自主地了解基数和序数的知识。人民币的认识这一课,我创设模拟的商场让学生在组内进行买卖活动,在自主活动中学生不仅认识了人民币,而且也学会了简单的兑换。这样,在做中学,学习更现自主性。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切实感受数学与自己学习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因此,自主参与活动是帮助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的法宝。 又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组织学生自由摆出自己喜欢的一种学具共12个,要求摆得美观又整齐。不一会儿,学生就摆出了自己的作品(图略),接着,我让几个学生来说说他们的摆法,怎样能看出是12个。你们摆的是几个几?学生讨论后得出:3个4相加、4个3相加、2个6相加、6个2相加或是12个1相加都得12。我继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几个几”是不同的,但和都是12。继而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这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确保了人人获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完全凸现出来。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比起教师出示一幅图让学生去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来,学生理解、获取知识的效果更好。教师的动不等于学生的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的手、脑都动起来,自主地去体验成功吧! 2.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注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维的源头就是课堂,在组织数学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思路和行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时,我创设买玩具的活动情景,让学生用35元钱买一件价值8元的玩具,看看还剩多少元?学生通过活动、交流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10元减8元,再加上没用的25元得27元;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用35减5再减3得27元;还有的小组认为5减8不够减就用15减8得7,再加20得27元……经过讨论,学生们还争着说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果老是想着一种方法有时就不方便计算了。 我让学生课后用一用自己想出的计算方法,看看什么时候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计算。第二天学生兴高采烈地对说:我有21元,买文具盒要用6元,我就用10元减去6元得4元,再加11元,就剩下15元了;我有32个珠子,送给弟弟8颗后还有24颗,因为12减8等于4再加20就是24颗了……学生通过在生活中去看,去想,来课堂上议一议、算一算,把数学课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实际中,觉得学了数学非常有用,这样的数学活动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3.组织数学活动,激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和分析、整理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我为学生提供了十个角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把十个角进行分类。汇报时,学生各抒己见,发现划分的标准不一样,得到的种类也不同。在这一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的创造性思维。当学生按照三角形角的特点分为三类时,我要求学生根据三类角的特点,大胆地为它们取名字。学生争着回答,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对于取对名字的学生我及时加以表扬,大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把学习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活动,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一道策略开放的实验题,“求一个地瓜的体积”。有的学生提出:这种形体未曾学过无法计算。这时,我鼓励学生:只要用心思考,相信你们一定会有办法的。经过小组学习活动,学生举手答到:把地瓜放进装水的正方体杯中,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地瓜的体积;有的说:先称一称地瓜的重量,再把地瓜切成正方体,然后测量棱长计算体积并称一称重量,最后比较原有的地瓜重量是正方体地瓜重量的几倍,体积就是它的几倍;还有的说把地瓜煮熟,压成正方体后再测量计算等。待学生说完后,我让他们拿起准备好的正方体容器、地瓜和小刀,根据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以求验证。可见,开展这样的实验活动能给学生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一、优化师生关系,营造探究氛围教学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学生的学习兴趣就相对浓厚,反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欲望。所以说,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前提。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轻松愉快,鼓励大胆发言,提出不同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样就能够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愉快轻松向上的探究空间。 二、创设情境,创设探究空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是激起求知欲和创造的源泉,是让课堂活跃起来的前奏,它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应注意一堂的导课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要针对学生实际和实际教学内容,善于利用情景教学法,创设各种情景,渲染气氛,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探究欲望,使学生想听下去,急于听下去,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最佳求知欲亢奋状态。 三、设疑激趣,促进探究思维 如在讲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拿出18 个小棒,让学生到黑板上创作自己喜欢的分数,当每个学生演示完毕后,教师进行表扬后顺势诱导,让学生加上手势并向全体学生讲述其创作

的理由,然后质疑:哪位同学还创作了不同的分数?加上肢体语言,并向全体同学讲述,比刚才这位同学比的更优秀?这样一来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锻炼了学生的肢体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逐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 四、举一反三,促进探究思维如在讲“乘法分配律”时,我们学会了4加2的和与25相乘可以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请你再创作几个你喜欢的这样的例子,写在练习本上。师:谁来汇报你创作的式子?教师随着学生汇报板书,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组等式,还有自己写的等式,有什么发现?请先和同桌交流,然后师指导学生交流概括。这样让学生写出类似的例子,既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又使学生积累了乘法分配律的感性认识。 五、鼓励想象,启发探究思维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想象,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由此及彼,得到启发。从而使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受到发现新知识的美感和乐趣。例如,在讲分数的单位时:十分之几的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单位是千分之一,那同学们观察,比较,讨论,猜想十万分之几的单位是多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猜想。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不但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