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设计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设计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设计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设计

高一导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及高考的考试模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中所体现出与历史学科有关的现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学习历史

难点:学习历史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历史是什么?

“历”字的上古形体很有意思。甲骨文的上部是两棵“禾”,表示一行一行的庄稼,下部是一只脚(止),脚趾朝上,脚后根朝下,表示脚步从一行一行的庄稼中走过。金文的左上边增加了个“厂”字,表明在山崖之前种有一行行整整齐齐的庄稼。小篆把甲骨文和金文合并,虽然字形复杂了。但是表意更为全面,表示人的脚步从山崖前的庄稼田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楷书的形体是直接从小篆变来的。简化字,这就变成了一个外形(厂)内声(力)的新形声字了。“历”字的本义是“经过”,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足历王庭。”也就是说:从匈奴君主的住处走过。由这个本义又可以引申为“逐个地”、“一件一件地”,如《汉书·艺文志》:“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大意是:一件一件地记载古今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从这个意义出发,后世就产生了新叠音词“历历”了,如杜甫还曾以“历历”为题写了一首《历

历》诗,诗中说:“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这就是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事情,一件件清晰分明地出现在眼前。成语“历历在目”,也正是由此而来。时间的推移是一月月一年年地前进的,所以表示历法、历书的“历”字,古人想得很周到,把“历”改为“曆”,以“日”代“止”,很有道理,如《日唐书·曆志一》:“玄宗召见,令造新曆。”这个“曆”字就是“曆法”的“曆”。由此可见,“曆”和“歷”的关系,是古今字的关系,“歷”是古字,“曆”是今字。现在都简化为“历”了。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即保持中正的态度用右手写字。但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中”在甲骨文中原始意义是盛放简策之器,后引申为伯书之意,史的字形,即手持薄书之人,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

材料一: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简单地说,它可以分成自然史与人类史两大块。自然史的内容小到一草一木、微观世界,大到太空、宇宙,而宇宙是无边无际、无时不在的。可以说,宇宙有多少年,历史也就有多长!与自然史相比较,人类史仅仅是历史长河里的沧海一粟,地球生存了46亿年,从无机物发展到有机物,从微生物进而演变到人。人类也才是区区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文明史只有区区几千年历史,这在人类史中又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多可怜的文明史!而我们中学阶段学习的历史,说到底,实际上仅仅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属于文明史里的一部分。

请同学们举例: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语文中的诗、句、联、谜,口头流传的故事、民间的风俗、服饰,家里的家具、装潢、摆设。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兵部尚书,抗后金统帅,字飞白,号芝冈,谥襄愍,史称“明末三雄”、“江夏四贤”之一,江夏人,十九岁进秀才,二十九岁夺解元,三十岁中进士,三十一岁出任保定推官,以断案清明著称。万历三十六年(1608)首次巡按辽东,弹劾巡抚、总兵弃地驱民之一罪,对后金崛起,颇有警觉,兴办屯田,修堰建堡,主张以守为战,使辽东转乱为治。万历三十九年(1611),督学南京,为严明学风,不徇私情,而结怨权贵,被罢

职听勘回籍。回乡后,目睹累遭水患,逐联络仕绅筹资,又求官府拨款,督修成武、嘉、咸、蒲三百里四邑公堤和武金堤、荞麦湾子堤,又加固了石湖、后湖、大城垸、五丰垸等处堤、桥,经向盐、木商募款,并献家产数千金建成武泰闸、长虹桥、纸坊桥等桥闸,自此水患减除,又改东湖驿于纸坊,路便三十里,诸多造福桑梓,便民利民之珍闻轶事,称颂芝冈公恩德传闻,至今流传于世。万历四十四年(1616)萨尔浒之役,明军丧师十七万,朝廷为拘回局势,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起用熊公,封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再次经略辽东,造战车、造火器,亲探虎皮驿,招抚流亡,辽东转危为安。公积劳成疾,仍扶病理事,数次自马背跌落,曾请病告辞,尉留不准。因遭权臣诬陷排挤,又去职归籍。天启元年(1621)后金攻陷巡、沈,边关告急,朝廷又起用离辽半的熊公,晋封为兵部尚书兼右佥都御史,再任辽东经略。公倡三方布置,以守为攻之策,惟兵权操于阉党参议、广宁巡抚王化贞之手,王抢功妄战,轻信叛将,导致广宁失败。朝廷以经抚不和,将化贞逮问,以迁弼听勘,而公冀图澄清是非,自诣诏狱,身陷囹圄四年后,张因阉党诬陷委罪,于天启五年(1625)九月六日,被冤杀于西市,传首于九边,享年五十有五。三年后,忠臣为公诉冤,崇祯二年(1628)崇祉帝诏许其子持头归葬,始得昭雪。遗著有《熊襄愍公文集》共直卷。清乾隆帝仰公英德,下诏起用公五世孙,在江夏修贤乡建享堂,于纸坊广坊岭修祠墓。民国在武昌定“熊廷弼路”。今全区人民感公之遗惠,仰公之英风,立碑塑像,以垂永念。位于江夏区纸坊镇城南一公里处,为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园中园。以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之名命名。全园面积73万平方米,其中水面33万平方米。园内林木葱茏,碧水涟漪,曲径通幽,风景优美,人文景观风格别致,独具特色。

龙泉山东南北三面环水,东边是以盛产武昌鱼名噪海内的梁子湖,南北有两条山脉东西延绵9公里,与处于盆地中的景区形成二龙戏珠之势。龙泉山的人文历史可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这一地区为舞阳侯樊哙孙樊建的封地,名为江夏,所以其山称为江夏山。唐朝初年改称夹山,取两山夹道而行之义。唐朝天宝末年,宰相李蹊开基造屋,凿地得泉,形成东西两井,东井冒气则晴,西井无气则雨,占验灵准,因此又称灵泉山。汉高祖刘邦以武昌为樊哙封地,樊哙死后,就葬于天马峰下。从汉代起,就有许多隐逸之士迁到灵泉山来隐居,遂成灵泉古市,“形胜甲于一邑”。清同治《江夏县志》有载:“灵泉古市始于汉,迄唐宋而兴盛。”在环山7平方公里的幽谷盆地上,或倚山为亭阁,或随水为轩榭,建有灵泉寺、听松阁、远眺亭、大观桥、春露亭、秋爽亭、晴雨井、百卉园、龙龟戏鱼池、蓼莪堂、含山楼、万卷书楼、拜寿台等蔚然十二大景观。这些金碧辉煌的楼台亭阁,都是樊、李、杜、张、沈、曾、董、邹八大家官府隐逸之士在此修建的,如“万卷书楼”是唐代宰相李奚修建的;“含山楼”是宋代诗人张芸臾修建的;“万寿台”是元代宰相沈如筠修建的。

三、为什么学习历史?

1.学史可以明得失。

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可以让我们懂得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个人而言,可以加速成长、成熟,对国家、社会而言,可以少走弯路,快速发展。学历史的人往往对事物的认识有一种穿透力,具有一种历史的敏锐。这种智慧的基础是源于事件及事物过去的了解,即源于历史知识的丰富。现在中国许多人主张修造航空母舰,我们该不该修造呢?苏联的“基辅”号航空母舰壮观和庞大而震惊之余,得之它完工于七十年代,感受苏工业实力的强大军事力量的上升为与美国相匹敌,令七十年代的美国退避三舍。但苏也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一时的野心,于国民的生活苦乐而不顾,全力投资于军事,结果是顾此失彼,得不尝失,落得树倒猢狲散的结局。感叹二战后的德国日本有了美国的核保护伞,减少巨额国防投资,经济腾飞,百姓安乐,岂不是因祸得福!道出的道理是:学历史之人与不谙历史的人相比,能感悟出不同层面的东西来。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中国的抗日战争。

2.学史可以启迪智慧。

有人说,这智慧是理科的专利,怎么与文科有关呢?更怎么会与历史有关呢?历史只能培养老古董。错。理科固然能培育智慧,但充其量只能培养小智慧,小聪明。历史是培育大智慧的。马克思、恩格斯怎么样?一个通晓6国语言,一个通晓十一国语言,比我们厉害多了吧!说他们是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等毫不为过,恩格斯更是能说是军事预言家(举例:普法战争),但他们首先是历史学家;毛泽东又怎么样?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假若给他送文化头衔,则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军事家、书法家、哲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等可以给他几十个,但实际上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历史学家,他研究得最为透彻的就是一本书之一就是《资治通鉴》,没有对中国历史的精心研究,没有对中国社会特殊性的了解,他不可能在中国历史上成就这么伟大的事业。

3.历史可以陶冶情操。

我们不管欣赏任何中外文学艺术作品,都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如杜甫的诗,李清照的词。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七言律诗的时代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的支持下,公然撕毁政协会议决议,挑起全面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8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全国胜利在望。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统治中国人民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了。

4.历史可以增强我们的爱国意识。

大凡一个具有进取心的国家,都是十分重视历史教育功能的。试想日本这什么要三番五次地篡改教科书?不就是为了掩盖其侵略亚洲各国人民的不光彩的历史,而对广岛、长崎遭美国原子弹轰炸一事却每年都要进行隆重纪念,好像它小日本才是二战真正的受害国,以说明我们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吗?我们学习中国史,学习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你就会强烈地感觉到做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自汉朝开始到明朝中期,中华民族辉煌的文明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它给世界带来了文明,也给世界带来了和平与希望。但是,当我们中国家道中落的时候,外国人是怎么对待中国的?他们用枪炮对准了中国人的胸膛,喝着中国人的鲜血,肆意凌辱,视中国为玩物。短短的100多年的近代史,发生了六次大规模的战争,逼迫中国腐朽的反动政府签订了1800多个不平等的条约。当你了解了这一切后,你又有何感想呢?所以,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你必须激发起自己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树立起报国之志,发奋图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5.历史可以增加我们的人文意识,扩展见闻。

追问学生各自姓氏的来历。马姓来源有三:一是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以善于用兵着称。因战功卓著,赵惠文王将其封于马服,称“马服君”。其子孙遂以“马服”为姓,后改单姓“马”。二是官名改。如东汉大司徒马宫,本姓马矢,后改姓马;三是少数民族改姓。

同时也为了方便看电视、看书等。如对奥运会开幕式中开幕式中活字印刷术;开幕式中的《论语》。

6.存在即合理——考试需要

四、怎样学习历史?

(一)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历史学习兴趣。

(二)熟悉课程标准,明确历史学习任务。

(三)遵循历史规律,矫正不良学习习惯。

1.历史学习活动要有计划。

2.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

(1)课前预习:

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教材,对照学案,参考思考题。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或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在预习的时候,应做到看、做、思结合,做到眼到、手到、心到。不能把预习仅当作任务完成,而要将它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来看待。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边看书,边用笔在书上进行“圈、点、勾、画、批”。圈点的过程,就是提炼重点的过程,就是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2)课堂学习

上课的时候,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上课时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记学习要点,要记得正确、完整。把自己自学的心得和老师对新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3)课后复习

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平时复习,其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

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

阶段复习的主要目的是使知识条理化、结构化。对单元、章节知识的复习巩固,复习时要进行知识归类,把握重点,新旧联系,融会贯通,在阶段复习时注意养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的目的是对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所学的知识全面复习巩固,因此复习时要对照大纲教材的要求,根据复习时间制定好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对已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查漏补缺,解决疑难,达到全面掌握。此外,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应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4)特别强调:掌握方法,加强记忆,增强信心。

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本课小结】

学好历史抓住几个关键词:读书、思考、质疑、讨论、记忆、复习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设计

高一导言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及高考的考试模式。 2.过程与方法:结合学生的生活及学习中所体现出与历史学科有关的现象,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怎样学习历史 难点:学习历史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 二、历史是什么? “历”字的上古形体很有意思。甲骨文的上部是两棵“禾”,表示一行一行的庄稼,下部是一只脚(止),脚趾朝上,脚后根朝下,表示脚步从一行一行的庄稼中走过。金文的左上边增加了个“厂”字,表明在山崖之前种有一行行整整齐齐的庄稼。小篆把甲骨文和金文合并,虽然字形复杂了。但是表意更为全面,表示人的脚步从山崖前的庄稼田中一步一步地走过。楷书的形体是直接从小篆变来的。简化字,这就变成了一个外形(厂)内声(力)的新形声字了。“历”字的本义是“经过”,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足历王庭。”也就是说:从匈奴君主的住处走过。由这个本义又可以引申为“逐个地”、“一件一件地”,如《汉书·艺文志》:“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大意是:一件一件地记载古今成败存亡祸福的道理。从这个意义出发,后世就产生了新叠音词“历历”了,如杜甫还曾以“历历”为题写了一首《历

历》诗,诗中说:“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这就是说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事情,一件件清晰分明地出现在眼前。成语“历历在目”,也正是由此而来。时间的推移是一月月一年年地前进的,所以表示历法、历书的“历”字,古人想得很周到,把“历”改为“曆”,以“日”代“止”,很有道理,如《日唐书·曆志一》:“玄宗召见,令造新曆。”这个“曆”字就是“曆法”的“曆”。由此可见,“曆”和“歷”的关系,是古今字的关系,“歷”是古字,“曆”是今字。现在都简化为“历”了。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属皆从史。即保持中正的态度用右手写字。但国学大师王国维考证:“中”在甲骨文中原始意义是盛放简策之器,后引申为伯书之意,史的字形,即手持薄书之人,则史之职,专以藏书、读书、作书为事。 材料一: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简称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 ——葛剑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材料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简单地说,它可以分成自然史与人类史两大块。自然史的内容小到一草一木、微观世界,大到太空、宇宙,而宇宙是无边无际、无时不在的。可以说,宇宙有多少年,历史也就有多长!与自然史相比较,人类史仅仅是历史长河里的沧海一粟,地球生存了46亿年,从无机物发展到有机物,从微生物进而演变到人。人类也才是区区几百万年的历史。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文明史只有区区几千年历史,这在人类史中又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多可怜的文明史!而我们中学阶段学习的历史,说到底,实际上仅仅是一部社会发展史,属于文明史里的一部分。 请同学们举例:家乡的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语文中的诗、句、联、谜,口头流传的故事、民间的风俗、服饰,家里的家具、装潢、摆设。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兵部尚书,抗后金统帅,字飞白,号芝冈,谥襄愍,史称“明末三雄”、“江夏四贤”之一,江夏人,十九岁进秀才,二十九岁夺解元,三十岁中进士,三十一岁出任保定推官,以断案清明著称。万历三十六年(1608)首次巡按辽东,弹劾巡抚、总兵弃地驱民之一罪,对后金崛起,颇有警觉,兴办屯田,修堰建堡,主张以守为战,使辽东转乱为治。万历三十九年(1611),督学南京,为严明学风,不徇私情,而结怨权贵,被罢

夏辉辉: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夏辉辉:高中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设计者: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夏辉辉课时:1—2课时学科:历 史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设计思路 1、高中历史导言课的教育价值 回想读书时代,最令人感兴趣和期待的往往是一个老师上的第一堂课。学生是否热爱历史课,同教师对导言课的设计有直接关系。一堂好的导言课,可以影响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导言课是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课。高一历史导言课尤其重要,一堂好的高中历史导言课,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介绍学习历史的方法,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大致结构,这是历史教学的重大课题。 点击因特网,我们会发现,近年来,许多高中历史老师已经把对导言课的研究与探索做为历史教学良好开端的重要工作,关于导言课的形式、结构、内容等都是大家讨论与研究的范围,说明一线教师已充分重视导言课,并富予了其丰富的内涵,让导言课从简单的“见面课”上升到对历史学科的正确认识与历史教学目的的明确。 2、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思维从感性逐步向理性发展,刚刚入学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对高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教师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壮态;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同学对于历史学习的功能还不清楚,有的学校对历史学科不重视,使得学生认为历史学科可有可无。初中的历史学习已让一些学生对历史产生了一定的误解,要么以为是背书课,要么以为是故事课,没有把它当成一门科学来看待,更谈不上对初中历史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明确“历史”和“历史科学”的概念。明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 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实现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能够体会到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特色,以更有利于高中阶段的自我调节。

高中高一历史导言课教案

【教学课题】:导言课:走近历史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构架,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过程与方法: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实现初中到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被新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吸引,产生对历史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欢迎大家来到X中学习,X中是一所人才辈出的百年老校,从这里走出了十六位两院院士、四十余位教授、二十余位科技精英、五位驻外大使、一大批闻名海内外的作家、书画家和艺术家……在做的各位将来也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所以,能在这样一所环境幽雅,充满希望的学校给在坐的各位上历史课,我感到无比荣幸。 说到“历史”,似乎是一个谁都会用的概念。比如我们会说"自己的历史要靠自己书写",或者说"写下了历史的新篇章"、"这已经成为历史"等等。"'历史'究竟是什么意思?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同走近历史。 一、历史是什么?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学习了历史,能不能告诉我历史是什么呢? 我们通常使用的历史,实际上不止一种意思。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过去的事,第二种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第三种是人们意识中的过去。 (1)历史是过去的事(史实)。这个“历史”是本来的历史,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历史。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历史。大到宇宙、生物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发展,或一个国家的历史。小至我们我们一中也有建立,发展的历史。即使你们个人也有16、17年成长的历史。 (2)对过去的事的记载(史料)。过去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东西是无法还原的,。我们该如何了解那个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的?只有通过对过去的事情的记载。第一,我们说的历史记载,不仅包括文字,也应包括图象和语言,如口头叙述、录音、图画、照片、电影、电视、光盘、数码等等。第二,历史记述之外,还有实物,即留存下来的过去的遗物。如遗址、墓葬、建筑、器物等等。 过去历史的“载体”。史料不等于真实的、本来的历史,他有真有假,但它总是一种客观存在,是我们认识历史的凭借。例如,过去有关于鬼神的记载,并不能证明鬼神的存在,但这种记载却可以让我们认识过去人们的信仰、心态、生活。 (3)人的历史认识 我们正是通过这种史料,了解那一去不返的客观存在的历史,形成了我们的历史认识。 历史是一种“过去”。历史是一种“记忆”。历史是一种“解释”。“过去”其实很难再现。“记忆”总有个人色彩。“解释”同样很难客观。回望历史,最为需要的是辨认和思索 二、历史有什么用? ①可以增加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增强我们的爱国心。 我们学习历史,可以了解古代人民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如诸多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等,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学习历史,可以体会近现代志士仁人酷爱自由,争取民族独立富强的壮志情怀,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蓄须明志的梅兰芳等。学习这些,可以增

高中历史导言课教案

高一历史导言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所以本课我采用这一设计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学生在交流与协作中自主获得知识。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学期导言课,是高一学生的第一节历史课,本课的学习内容很多,也不复杂,学习内容有四:知道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历史的作用)怎样学习历史?高中历史学什么?掌握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和历史学习的价值。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进入高中,刚刚入学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对高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教师有新的认识,并在新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状态,虽然初中已学了三年历史,但大部分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价值还不清楚,初中常见的历史学习是死记硬背,学生缺乏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学习方法单一,同时学生对历史综合运用能力也非常薄弱,这无疑给高中的教学工作带来巨大困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什么是历史,了解高中历史课程的框架结构,掌握学习高中历史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多媒体资料,结合自身的体验,讨论学习历史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知道学习历史的价值,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探究历史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历史的方法 在初中时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单一,因此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十分必要 难点:学习历史的价值 学生只有感到学习历史是对自己的人生是有用的,才会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首先老师在这里祝贺大家升入了高中,正式开始高中课程的学习。老师姓谢,名正燕。诶,同学们注意了,一听老师的名字是不是有矛盾的地方呀,花谢了又艳?其实不是这样子滴,老师的名字是燕子的燕,而不是花开正浓的艳,想来老师的爸妈在取名字的时候也是考虑到矛盾这一点而没有选择这个“艳”。那么在接下来的高中历史课程就将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来学习完成。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就学习过历史,对历史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进入高中了要学习高中的历史课程了,那么相信同学们都想知道高中的历史是怎么样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解决的问题了,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历史?在同学们眼中历史什么呢? 一、什么是历史?你所理解的历史是什么? 生:…… 展示名人眼中的历史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浩然

历史导言课教案

历史导言课教案 1.了解中学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与特点,掌握初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与规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自主思考,使学生实现小学到初中历史学习的衔接。 3.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历史世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的概念,找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步形成 正确的历史观。 重点:学习历史知识要注意的四要素与良好习惯的培养 难点:历史记忆的方法 教法:讲解、探究、提问 学法:阅读、讨论、探究 [导入新课] 让学生列举他们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课到底是什么课。历史,就是讲述过去的事情。大到人类历史,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小到一个城市,一个街道,一个家庭甚至是你本人。 [教学新课] 一、教师提出探究思考问题:本学期我们学习中国历史有什么意义? 1、了解祖国过去,培养爱国之情 2、学习英杰人物,立定报国之志 3、总结历史经验 4、了解历史规律,树立崇高理想 5、提高审美水平与分析理解能力 二、学生阅读课本第2页及目录,知道历史教科书的组成。 历史教科书是由目录、导入框、课文、插图、注释、动脑筋、作业、自由阅读卡及大事年表等部分组成的。目录是课本的纲目,掌握它就等于掌握了历史发展过程的轮廓,便于理解记忆;导入框是课文最前面的方框,以生动的形式引入课文;课文是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插图是对课文内容的必要补充;注释能增加史料,帮助理解;动脑筋是对课文内容的思考与探究;作业是促进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和巩固;自由阅读卡拓展了我们对课文知识的了解;大事年表是对课文中重要的历史事件的提示。把这些关系对学生讲清楚,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教材的认识、理解和整体把握。 三、学习历史知识要注意四要素。 1、时间 2、地点:要结合地图以及地图的方位来认记,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事件来记。 3、人物:结合历史事件来识记。 4、事件:即“原因、性质、经过和影响”,原因要注意区分根本原因、主要原因和一般原因以及直接原因(即导火线);经过要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1、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对照注释或例题,参考课后练习题。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预习时要边读边记,把疑难问题注在书上或笔记本里,为上课作好准备。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2、上课的时候,课前准备好需用的课本、笔记本、作业本、工具书及学习用具等。上课时要认真专注地听老师讲解和同学发言,要积极思考,课堂上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都要积极踊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要记课堂笔记,记学习要点,要记得正确、完整。把自己自学的心得和老师对新教材的阐述加以对照比较,加深或更正自己的认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若有疑问,可以及时提出或课后探讨。 3、课后要进行及时的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 平时复习,其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记忆。对重要的知识,要经常复习,牢固掌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