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五单元)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五单元)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五单元)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

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 (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

示)

4.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

二、个人与社会密不可分

教师取杯中的一滴水放在学生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小水滴的变化。

问:1.为什么一滴水离开杯子就消失了?2.一滴水怎样才能不消失?

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水滴离开了杯中水,很快就会干涸。其实水滴和杯中水的关系就象个人和社会一样,人离开了社会,就不能像人一样生活,人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爱因斯坦曾讲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穿别人缝的衣服,住别人造的房子。我们的大部分知识和信仰都是通过别人创造的语言由别人传授给我们的……个人之所以成其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在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1.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影响。

在性质上,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而有的人则起阻碍乃至破坏作用。分析产生这种不同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就能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对比:①毛泽东与汪精卫;②孙中山与袁世凯。谈谈你的看法。

在程度上,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有大小之分。由于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实际工作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等等不同,因此,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也就有所区别,甚至有天壤之别。

(课件播放“神七”飞天的视频)

为什么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成为黄金一代的航天员,能够上天、为祖国争光?

(课件显示)1992年,我国开始了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工作。选拔具有大本以上学历、身高1.7米左右、体重约65公斤、年龄35岁以下、1000小时的经历,除这些以外,还要具备思想作风好、政治素质强、心理稳定临危不乱等品质。经过一系列严格筛选,最终确定14人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之后这14

人接受了基础理论训练、专业技能训练、飞行程序和任务训练等各项训练。

“神七”发射成功,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能够在太空按照既定计划自由翱翔,除了一定的个人条件外,还需要哪些社会条件?(板书)

B.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任何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和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科学文化发展程度和传统文化等条件,都对人的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教师小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告诉我们:我们个人要想成才,必须具备成才的个人条件和社会条件,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成才条件,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便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课件播放张艺谋团队的视频)

2.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问题讨论:①三峡人民怎么做的?②三峡人民怎样舍小家顾大家?③全国的其他地区如何安排三峡移民?

3.正确处理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1)要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的关系

(课件显示)1982年19月,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一位诗人采集了紫红色的鲜花,准备献给贡献最大的人。可是,参加试验工作的,有各方面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许许多多工人和解放军战士。火箭的总设计师说,全国有成百上千个科研机关、工厂和部队单位,都为研制、生产和发射新型运载火箭做出了贡献。诗人的鲜花也就成为送给成千上万人组成的英雄集体的礼物了。在我们的社会里,集体事业的成功,个人的成长和荣誉的取得,除个人努力外,总是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是集体成员互相协作的成果。

思考并讨论:我国核潜艇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时,一位诗人原准备将鲜花送给贡献最大的人,但是,后来为什么改送给英雄集体?

分析: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发射成功是成千上万个单位和个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某一个人的创造,所以不能说谁的贡献最大。核潜艇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是一个英雄群众的行为,而不是某一个人的作品,所以不能把鲜花给某一个人。

第一,要尊重人。

(课件显示)“人格的力量”片段如下:“……你们,统统跪下!”120多名工人耳边响了声炸雷。“听见没有?你们统统跪下!”外国女老板吼道。一个、两个……黑压压的一片,唯有孙天帅像一棵参天大树屹立在那儿一动不动。女老板又怒吼了,说:“你为什么不跪下?不跪可以,但必须马上滚蛋!”孙天帅飞起一脚,将台边凳子踢翻,鄙夷地看了老板一眼,一步步向门口走去,走到大门口,他回过身来训斥道:“听着,我是中原大地出生的子民,黄河水哺育的儿孙,跪天跪地跪黄河跪母亲。你,算个什么东西?”说完大踏步跨出了工厂的大门。

第二,要主动关心人。

学生举例:汶川地震中体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课件显示)议一议:一青年学生坐在列车靠近窗口的一个座位上,眼见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因闷热而昏倒,也不愿与之调座位,其理由是“不放弃最小的利益”,怎样看待类似这种观点?

第三,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个人正当利益是个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条件,如个人身体健康,个人起码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和学习条件、个人才能的发挥和发展等。

(课件显示)寓言故事:有位捕鸟师在湖泽上张开了罗网,撒下了食饵。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飞来。鸟师一拉网,所有的鸟儿都网在了网内。这时有一只大鸟撑开翅膀,所有的鸟雀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鸟师抬着头,紧追着鸟网。有人对他说:“鸟在天上飞,你凭着两条腿,怎么能追得上啊?”鸟师答道:“日暮时分,这些鸟儿都要各自回窠,方向一乱,鸟网就一定会掉下来。”说罢,他仍紧追不舍。太阳下山了,网中之鸟有的要飞归树林,有的想回到山崖,有的往东,有的朝西,翻飞争竞,闹成一团,不一会会,整个鸟网当空落下。鸟师连忙上去,所有这些鸟儿都被捕获。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要顾全大局,反对小团体主义。

小团体主义主要表现在脱离实际,急功近利,只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为了眼前的局部利益而牺牲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小团体主义危害:使国家有限的建设资金分散,科研力量分散,建设布局分散,导致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但生产集中率低,经济效益低,各个企业的竞争力减弱。

小团体主义实质:极端狭隘的个人主义。

(3)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分析)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要把国家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这就是说集体主义从内容上看,是与个人主义根本对立的,水火不容的,所以坚持集体主义就必须反对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

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个人主义有哪些表现呢?

(课件显示)个人主义的危害性:

第一,从出发点看,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片面强调个人、家庭的利益,而不顾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

第二,从结果看,个人主义把个性解放、个性自由作为人生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

第三,个人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兴趣、爱好的至上性,导致人们对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信仰危机,我行我素,乃至违法犯罪而不能自拔。

课堂小结

三、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

案例创设情境:《扬州晚报》曾报道过这样一个消息:17日清晨,扬州一位老太太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位小伙见状赶紧上前搀扶起老人,但小伙的伙伴却嚷道:“你赶紧松手,老太太要是说是你撞倒的,你麻烦可就大了!”小伙马上松手跑掉,老太太再次摔倒在地,伤势变得严重了,股骨头跌碎、胳膊和腿都骨折了。

消息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成为网友们讨论的大热点。大家都在问这样一个问题:世道人心到底怎么了?难道我们真的面临严重的社会道德危机了吗? [问题思考]

A.如果你是文中的小伙子会怎么做?为什么?

B.从公与私、义与利的角度分析,小伙子担心的是什么问题

C.在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通过案例的分析创设情境引入。(课件显示)

1.什么是“公”?什么是“私”?“公”与“私”之间是什么关系?

所谓的公,就是社会或社会利益;所谓的私就是个人或个人利益。公和私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立表现在,它反映了不同的利益对象及其要求。其统一表现在,对全局而言为私的利益,在一个局部就是公的利益;对局部而言为公的利益,在全局就是为私的利益。

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关公与私的关系的事例

(课件显示)汶川地震中范跑跑事件,反映地方保护主义的湖北公安县政府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服务中心、企业下达抽什么烟、抽多少、完不成任务如何处理等“红头文件”。

教师小结:通过这些课件显示的事件证实,不能摆正公与私的关系时遇到事情就会有不同的态度、选择,就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从而体现了公与私相矛盾的一面,引出处理好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

教师:怎样处理好二者关系?

(1)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要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

(课件显示)拜金主义的含义: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表现:

A. 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

B. 把金钱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

C. 把拥有金钱当做人生的最大幸福;

D. 把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

讨论:你对金钱怎么看?拜金在各领域中的表现:政治的、经济的、文化体育的、社会生活中的拜金的事例。

思考:拜金主义有什么危害?

人与人之间出现损人利己、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没有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最终导致全社会道德沦丧、物欲横流,危害国家、危害自己。

反对拜金主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课件显示)诺贝尔一生发明很多,经营的企业遍及欧美20多个国家,专利权有355项,是国际上有名的百万富翁。可他并没有用大量的财富来满足个人的享受,甚至没有一个固定的家。他说:“金钱这种东西,只要能够解决个人的生活就行了。”逝世前,他立了遗嘱,把自己的财产作为基金,每年用其利息作奖金,奖励和表彰在科学、文学与和平事业上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以此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使科学更好地造福人类。

36岁的丛飞,唯一的职务是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没有薪水,只有爱心。作为一名职业歌手,丛飞以唱歌为生,但他又是一名五星级义工,10年来他为社会进行公益演出300多场,义工服务时间达到3600多小时。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的商演频繁,本可以过上富裕生活,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为贵州等地的贫困孩子提供学费和生活资助。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78名贫困孩子的“代理爸爸”。他是深圳著名的歌手,是著名歌唱家郭颂的关门弟子,每场演出费高达万元,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身患晚期胃癌的他曾经获得深圳市团市委和市青少年事业发展基金会颁发的深圳市“鹏城青年爱心荣誉勋章”及“关心支持深圳市青少年事业发展突出贡献奖”。最近,他被命名为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五星级义工”。

教师总结:正确认识金钱与人生价值的关系:金钱与人生有密切的关系,要用正当、合法的手段获取金钱,金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和学生一起诵读“金钱能买到和买不到的”。思考“追求金钱就是拜金主义”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2)正确对待公与私的关系还要走出享乐主义的误区。

(课件显示)穿要穿名牌,喝要喝饮料,零食当饭吃,随身带手机,这种中小学生比家里的老子还敢花钱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并不稀罕。

某县公安局成功摧毁了一个入室抢劫团伙。令人惊讶的是,被抓获的抢劫团伙成员均是在校中学生,而他们侵害的对象也是在校的学生,其作案目的竟是为了还在饭店吃喝、网吧上网的欠债。

教师:你身边有这样的事情吗?你怎么看待这些现象?

总结:1.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唯一目的和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2.只讲生活享受,不讲财富创造,把享受与创造对立起来。3.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受苦的基础上。

讨论: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危害

享乐主义给人的危害,小到个人,它会导致一个人贪图安逸,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一事无成。大到国家,它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腐败没落。“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是最好的概括和总结。

思考:批判享乐主义人生观,就是让人们放弃物质享受过苦行僧式的生活吗?

(二)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

所谓的义是指道德原则、道义等;所谓的利是指利益、金钱。义和利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可以统一在公共关系上,公共利益既是利益财富,又是道德目的,在这里金钱和道德得到统一;两者又有对立的一面: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义与利不能兼得。

(课件显示)放映小品《卖拐》

讨论:小品《卖拐》中,哪些思想和行为是“义”,哪些思想和行为是“利”?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吗?给你哪些启示?

(课件显示)毕玉玺的忏悔书

我是多年受党教育培养的领导干部,本应为党为人民更好地工作、服务。但由于自己长期不认真学习,不认真改造世界观,淡忘了党组织,淡忘了人民,也忘记了自己是个党员领导干部。从工作上的懒惰,生活上贪图享受到极端自私的个人主义。随着地位的提高、权力的增大,忘记了各方面的监督,目无党纪国法。从开始自己占便宜,逐渐演变为收受巨额贿赂和非法所得,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自己逐步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不认真学习,特别是党的基本理论和党纪国法;二是长期不能接受监督,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极力放纵自己;三是唯我独行的工作作风,工作上有些成绩就狂妄自大,工作方法上往往独断专行;四是思想懒惰,工作上讨价还价,个人利益占了上风;五是心理不平衡,利欲熏心的赌徒心理,占有欲心理太强。

教师总结:义和利之间,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也会有矛盾和对立,因此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反对把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

(课件显示)陈俊贵,为老班长守墓24年

这位班长名叫郑林书,他在雪地绝境作出了一个生死抉择:把最后一个馒头留给相识仅仅38天的新兵陈俊贵。记者见到陈俊贵时,他的第一句话是:“对我在这里守护班长24年,现在的人肯定很难理解,因为没有那段经历。我跟你说吧,你的命是另外一个人给的,你会怎么样吧?其实感情比钱重要得多。如果

我对班长说,把这个馒头给我吧,我给你两万、三万,班长肯定不会答应的。”

思考:1.义和利是否是等值的?是否可以相互代替?2.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谈谈我们应具有什么样的义利观?

四、正确处理利己与利他的关系

(课件显示)有个西方故事:神甫们为了使基督徒们将来有个较好的归宿,就先后带他们到“地狱”和“天堂”去看看。在“地狱”里,有许多人坐在餐桌旁,愁眉苦脸。因为桌上摆满了丰盛的酒菜,而他们的双手却被绑得直直的,用餐的工具被绑在直直的手上。每个人都自己拼命想吃,可就是吃不着,只好都在那里干着急,看着美餐受饥饿。在“天堂”的情况和“地狱”一样,唯独不同的是那里的人都满脸笑容,因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餐具喂给别人吃。

你喂给别人吃,别人也就喂给你吃,这说明什么道理?

1.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利己与利他是人生中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它们既是对立的,表现为有时候坚持“利己”就不能“利他”,或者相反;它们又是统一的,对于同一件事,可以在“利己”的同时,也“利他”,它们还因所确定的范围不同而相互转化。

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利己和利他的关系?——互利双赢(课件放映)小品《碰撞》

讨论:这个小品说明什么?

教师点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这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因果报应,而是做人的根本。

(案例)赢得回头客

一个22岁开始创业办建筑装饰公司的女孩,30出头即已资产过亿,她成功的第一秘籍是全心全意为客户着想:想到顾客能够把活儿给我,我非常感激。拿到一个工程,本来我既可选择廉价材料,也可选择价钱低的工人,但我知道这样做的结果是失去更多的机会。事实证明,后来有许多人主动帮我推广宣传,因为工程质量是人人看得见的。我很清楚,质量是我们的命根,所以我抓得很紧。

讨论:这个故事又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评:现代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更高层次的竞争与合作,现代企业追求的不再是“单赢”,而是“双赢”和“多赢”。

教师小结:分清什么是公与私、义与利,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在利己利他的关系中,体会只有通过利他才能更好地实现利己,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

第十四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

【教学目标】

1.认知: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了解苦与乐、生与死的概念及

它们之间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苦与乐、生与死,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以提升人生价值。

3.运用: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理解并学会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难点】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先来讲讲教材中关于“丛飞”的事迹。(课件显示)

讨论:1.通过丛飞的感人事迹,谈一谈你对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理解。 2.结合丛飞的人生经历,想一想我们应当怎样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讲授新课〉

教师:人生价值问题,在我国当代青年中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其实关于人生价值问题的讨论已发生过多次,例如:1979—1980年围绕潘晓提出的“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论题为中心的讨论,张华救老农值不值得等问题的讨论,都涉及什么是人生价值及衡量标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人生价值?

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课件显示)

1.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个方面,两者辩证统一(课件显示)

教师: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两个方面,社会价值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了个人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意义;自我价值是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体现了社会对个体存在和个体对自身存在的意义。

(课件显示)

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两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社会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

(课件显示)

2.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课件显示)

教师:大家思考一下,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用什么来衡量呢?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是看他从社会、他人那里得到了什么,而是看他为社会、为他人尽到了什么责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就是说,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介绍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中武文斌和李桂林、陆建芬夫妇的感人事迹。(课件显示)

死得光荣——武文斌事迹

一个战士倒在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上万民众为他哭别。所有参加吊唁的人都与武文斌素昧平生,他们只听说:一位解放军战士在抗震救灾中活活累死了!仅这一句话,已经让人们泪流满面。

6月17日晚,济南军区士官学员武文斌和战友们冒着大雨将8车50吨重的活动板房建材全部卸载完后,累得瘫倒在泥水地里。就在这个夜晚,他因劳累过度,引起肺部大出血而停止了年轻的生命。“我们一定要多救人,才能对得起身上的这身军装。”这是一个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对老百姓的承诺,更是对共和国的承诺。

烛照深山——李桂林、陆建芬事迹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海拔2800米,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

18年如一日,李桂林、陆建芬夫妇教书育人,共培养了6届共149名学生。陆建芬现在还是代课老师,1个月的工资只有230元。夫妇俩第一次来到北京,连照相机也没有。是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教师:(提出问题)他们的事迹为什么会感动中国?他们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他们之所以感动中国,是因为他们为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正是他们人生价值实现的标志。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只能看他贡献的大小。贡献大,价值大;贡献小,价值小;没贡献,没价值;索取大于贡献,负价值。

请同学们想一想,下列说法能不能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

(课件显示)

(1)享受的多少

(2)占有金钱的多少

(3)拥有职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

(4)占有知识的多少

教师:(分析总结并进一步提出问题)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贡献,而贡献又分为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这两个方面哪个更大些或更重要?

教师:不能说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哪一方面的贡献更大、更突出,只能因人而异,进行具体分析。有的人在物质方面的贡献大些,有的人在精神方面的贡献更突出一些,有的人两个方面的贡献都很大。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课件显示)

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既包括人生环境的客观条件,也包括个人的主观条件。客观条件包括一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的制度及体制因素、科学文化教育等状况、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工作环境等。主观条件就是个人的素质,在一定客观条件下,个人素质越全面,能力越强,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人生就具有更大的价值。

(课件显示)

调查显示:企业对大学生应聘提出三大必备条件: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有75%的企业负责人特别强调:“目前不少大学生在应聘时,各种证书可以拿出一大堆,而职业技能和素养却体现不出,专业知识基础也相对薄弱。”在个人基本素质方面,89%的企业希望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素质;79%的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初到工作岗位时都欠缺一定的社会协作能力,必须接受一定培训;还有76%的企业认为大学生应当提高自我认识、准确定位。在基本职业技能方面,企业认为学生应具备的技能为:写作能力、钻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在职业素养方面,有89%的用人单位希望大学生具备诚信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这个调查结果对中职学生就业有什么启发?(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教师:人的先天条件无法改变,因此后天的努力和奋斗就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主观因素。

(课件显示)

有学生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达到像他那般博大精深的学问。苏格拉底听了并未直接回答,只是说:“今天我们只学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把胳膊尽量往前,然后再尽量往后甩。” 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说:“从今天起,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人坚持做了?”有九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

一年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学生:“请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动作还有几位同学坚持了?”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

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越是简单的事情,人们越不容易做到”,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有何

启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人生价值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轻松完

成的,也不都是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更多的人还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从一点

一滴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且还要有恒心、有毅力,有对实现人生价值的执著追求。

(课件显示)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李白

必须在奋斗中求生存、求发展

——茅盾

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

——(英)哈伯特

我们应当努力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

——(法)拿破仑一世

三、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课件显示)

(课件显示)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

——高尔基

教师:由高尔基的名言可以看出:劳动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动,也是体现

人的本质力量、提升主体能力的活动。

(课件显示)

小王毕业于黑龙江某职业技术学校畜牧专业,几经周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他没有灰心,决定自谋职业。他结合自己所学的的专业,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到养鹅是一个致富的有效途径,鹅产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于是,他下定决

心发展养鹅事业。为了尽快掌握孵化技术,他到哈尔滨等地的养鹅基地学习了半年,后又在省畜牧兽医预防中心和同行的帮助下,学到了养鹅防病技术。在家人

的支持下,他筹措了资金,买回种鹅500多只,购置了孵化设备,办起了养鹅场,当年就孵化鹅雏10000只,盈利上万元。由于自己的努力和勤劳,他的鹅场规模

不断壮大,成为当地有名的养鹅大户。

小王的做法给你什么启示?结合实际谈谈我们应如何在劳动创造中实现

人生价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今后就业方向畅谈自

己对人生的规划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方法等。)

教师:我们要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件显示)

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0世纪60年代初,在带领学生们下农村生产实习时,目睹了农村粮食短缺、群众生活困难的状况,决心从农作物品种改良入手。50多年来,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勤恳劳动,锐意进取,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的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和体现人的本质力量中有什么作用?如何用诚实的劳动去奉献社会?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在实习实训中或社会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效果会更好。)

四、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课件显示)

教师:苦是指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悖所引起的主观体验,是人生历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乐是指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相符合所引起的主观体验,是人生历程中获得的愉快和幸福。苦与乐是辩证统一的,它们既相互区别,又互为前提、互相渗透,苦中有乐,乐中有苦,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苦可以转化为乐,乐可以转化为苦。

(课件显示)

中国女排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队伍,20世纪80年代曾获得辉煌的“五连冠”。进入21世纪,中国女排重振雄风,2001年在世界大冠军杯上获得冠军,2003年获得世界女排大赛冠军,2004年获得雅典奥运会冠军。在这些荣誉的背后,一代代的女排姑娘们经受了超常的艰苦训练,是泪水、汗水和克服了难以忍受的伤痛换来的。没有付出超常之苦,就不能得到登上最高颁奖台之乐。苦与乐是辩证的统一。

教师:苦与乐是客观存在的,要在劳动中创造快乐,并保持乐观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苦”,在困难面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

两块石头的命运

(课件显示)

一座山上并排立着两块石头。一天,第一块石头对第二块石头说:“与其在这里养尊处优、默默无闻,还不如去经历一番外界的艰险和坎坷,做一些实事。这样可以见识一下旅途的风光,也不枉白活一世了。”

“你这是何苦呢”第二块石头嗤之以鼻,“安坐高处可以一览无余,身边花团锦簇,为什么要愚蠢地在享乐和磨难之间选择后者,再说那路途的艰险磨难会让你我粉身碎骨的!”

第一块石头不以为然,于是它随山溪滚涌而下,虽然受尽了风风雨雨和世间的种种磨难,但它依然义无反顾,执著地在自己选择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块石头见它如此辛劳和困苦,讥讽地笑了,它在山顶坐享着安逸和幸福,享受着周围花草簇拥的畅意抒怀,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景致。

许多年以后,饱经风霜、历尽沧桑、千锤百炼的第一块石头,被有心人发现了,并收藏在博物馆中,已经成了世间的珍品、石中的奇葩,被千万人赞美称颂,享尽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块石头知道后,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它也想投入到世间风尘的洗礼中,然后得到像第一块石头拥有的成功和高贵,可是一想到要

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甚至疮痍满目、伤痕累累,还有粉身碎骨的危险,便

又放弃了。

一天,人们为了更好地珍藏第一块石头,准备特意为它重新修建一座更加

精美别致、气势雄伟的博物馆。为了找石头作为建造材料,他们来到高山上,把

那第二块石头砸成碎块,为第一块石头盖起了房子。

点评:人生中经常要面临这样的选择:安逸和苦难。选择了安逸,也许一

生就注定要碌碌无为,像第二块石头。而选择了苦难,则会像第一块石头那样,成为美石,被人珍藏。历经苦难的磨砺,人生就会熠熠生辉。台湾著名作家李敖

说过:“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青春才扬帆起航,生命的花朵

需要风雨的洗礼才能结出硕果来。

教师:人的生命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生是生命的起点,死是生命的终结,有生必有死,生与死是人生中的一对矛盾,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课件显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教师:苦乐观和生死观,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我们要以正确的苦乐观和生

死观为指导,更好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提升人生价值。

小结:这节课我们讲了四个问题:

一、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二、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在劳动创造中实现人生价值

四、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和生死观

作业:查找有关人生价值实现的典型事例,包括正反两方面的例子,理解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教学目标】

1.认知: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2.情感态度观念:尊重个性,全面发展。

3.运用: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个性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正确把握人的个性自由。

【教学难点】

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启发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有自由吗?在你看来自由是什么?

(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怎样看待人生自由。相对于动物而言,人是自由的,但是这种自由又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离开了社会和个人的具体条件谈自由,只能是空谈,只能是存在于意识中的虚幻的想象。

例如,有人说,我们永远不会有真正的自由,我们总被太多的俗事羁绊。李白狂放不羁,是因为他有资本。但他醉心于功名红尘,他真的自由吗?因此,人类没有理想和自由,只有千差万别的行尸走肉。

也有人说,自由是人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追求。它的存在,意味着人们不须再被动地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的一生中,自由是不可或缺的,它能让人活出生命的重量,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因此,人生离不开自由,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人生。

今天,我们更重视个性自由。因为:

一、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基本观点

(1)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内涵。(教师讲解)

讨论: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

教师点拨,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只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持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只有个人普遍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在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获得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生活就像一架钢琴,弹出什么样的旋律全凭弹奏者自己。

讲述:坚持真理被烧死的科学家——布鲁诺

引出: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2)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读书后交流:怎样认识在现有社会条件下,积极推动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永远鼓舞自己

理查?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

向他母亲报告赛车的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影响很大。

“妈”他冲进家门叫道,“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第二。”

“你输了!”他母亲回答道。

“但,妈”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个第二是很好的事吗?特别是这么多辆车参加比赛。”

“理查”她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派迪称霸赛车界。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被打破。他从未忘记他母亲的教诲——“理查,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

是的,“你用不着跑在任何人后面!”一旦你从内心决定要得第一,那么你就会有更大的动力。

点滴哲理:在生活中你敢不敢说“我是第一”?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如果你是个渴望成功的人,请回答:“当然,我就是第一。”如果想保持一点谦虚的绅士风度,你也可以回答:“不是第一。”但要不失时机地补上一句:“是并列第一”。

温馨提示:为什么一定要是第一呢?因为你本来就是第一。至少,你要在意识中播种争第一的信心,这样,你的个性才会真正成熟起来。记住!生活需要个性。

二、人的全面发展

神童退学的启示

1983年出生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他被人们称为“神童”。但是,这位“神童”在19岁时,却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合理,被迫退学。

魏永康走过的这段人生历程,委实启人深思。“神童”虽具有超越同龄儿童的智力,但他首先是“儿童”,同样需要遵循儿童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同样需要在与外界的社会交往中汲取养分。而在魏永康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他的童年生活被人为地“割裂”,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伙伴,没有课外书,也没有玩具。人生路上那些美丽的、欢乐的、悲伤的、复杂的、温暖的、坎坷的际遇,也统统与他“无缘”,而这些正是孩子健康成长所不可或缺的社会土壤。

结合案例,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加深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从而正确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

三、人的个性自由

感悟自由和约束

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被束缚在木桩上,它感到很不自在,气愤地指责木桩说:“老东西,你为什么要束缚我,剥夺我的自由?”

木桩亲切地说:“小兄弟,你刚开始自立,弄不好是会栽倒的,我是为了帮助你扎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你茁壮正直地成长,让你成为有用之材呀!”

“鬼话!”小树心里骂道,“我才不信你这骗人的鬼话呢,没有你我同样能扎稳根,不用你扶我同样茁壮正直地成长,你就等着瞧吧!”

于是,小树凭借风力,故意找别扭,天天和木桩磨来磨去。有一天,它终

于把绳索挣断了,感到非常得意,整天随着风,东摇西摆地起舞,把根部的泥土晃松动了。一天夜间,一阵急风骤雨,它被连根拔了起来。第二天一早,岿然不动的木桩望着倒在地上的小树叹道:“你现在感到彻底自由了吧!”

“不!”小树难过地说:“我现在感到需要约束,可惜已经有点迟了!”

你怎么看待小树的自由和约束?

哲理简析:(1)自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木桩的束缚是为了帮助小树扎稳根,增强抵御风的能力,扶持它茁壮正直地成长,“在束缚下成长”。

(2)自由和约束是不可分的。人可以摆脱和克服某些条件的限制,但不能克服所有条件的限制。一个人一旦失去约束,不管是什么人,都会轻易将他击败,这也许是一条铁的定律。生活中不能没有约束。

什么是个性自由?

1.个性自由

教师强调:一方面,个性自由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自由是建立在对必然性的认识基础之上的,不是主观任意的,不是头脑中想象的。另一方面,个性自由也表现了人的个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自由与约束——在平衡中攀升

在一个有风的春日,我看到一群年轻人正在迎风放风筝玩乐,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风筝就好像美丽的鸟儿在空中飞舞。当强风把风筝吹起,牵引线就能够控制它们。

风筝迎风飘向更高的地方,而不是随风而去。它们摇摆着、拉扯着,但牵引线以及笨重的尾巴使它们处于控制之中,并且迎风而上。它们挣扎着、抖动着想要挣脱线的束缚,仿佛在说:“放开我!放开我!我想要自由!”即使与牵引线奋争着,它们依然在美丽地飞翔。终于,一只风筝成功挣脱了。“终于自由了”它好像在说,“终于可以随风自由飞翔了!”

脱离束缚的自由使它完全处于无情微风的摆布下。它毫无风度地震颤着向地面坠落,落在一堆乱草之中,线缠绕在一颗死灌木上。“终于自由”使它自由到无力地躺在尘土中,无助地任风沿着地面将其吹走。

有时我们真像这风筝啊!上苍赋予我们困境和约束,赋予我们成长和增强实力所要遵从的规则。约束是逆风的必要匹配物。我们中有些人是如此强硬地抵制规则,以至我们从来无法飞到本来能够达到的高度。我们只遵从部分戒律,因此永远不会飞得足够高,使尾巴远离地面。

让我们每个人都飞到高处吧,并且认识到这一点:有些可能会令我们生气的约束,实际上是帮助我们攀升和实现愿望的平衡力。

2.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的关系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都应该得到尊重,也就是说,应该创造必要的条件尽可能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来,从而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创造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这种自由的选择和发展,又必然地要受到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的限制,任何人都不可能作到随心所欲的选择和发展。

3.个人的自由与他人的自由之间的关系

不能在社会生活中以个性自由发展为借口,不顾他人的自由发展,甚至损害和阻碍他人的发展。要真正实现个性自由的发展,就必须要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发展。也就是说,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以其他所有人的自由发展为前提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开社会,脱离开其他人的发展来谈自己个人的自由发展。

我们再来看一个材料:

在世界共同抗击甲型H1N1流感的时候,留学生在网上发起暂时不回家的倡议书;大部分从国外回国人员自觉自我隔离。然而,查出北京输入性甲型H1N1第39例患者,自加拿大抵京后不仅未按相关建议要求自我隔离,相反带病在京频繁活动。

而北京的首例患者在确诊之前,除了打车前往医院就诊,与出租车司机有过近距离接触之外,一直在家里呆着,与她的母亲在一起。而且,为了防止意外,她把打车的票据一直保留着,方便找人。正是由于患者这种极高的自觉意识,在她被确诊之后,需要隔离观察的只有两人:她的母亲和出租车司机。而且因为她保存着票据,出租车司机很快就被找到了,为隔离工作节约了大量的寻找时间。

自我隔离,这是个体对他人、对社会的一种伦理责任。一方面,别人是无辜的,本就不该有那么多人和你一起承担你个人造成的后果。另一方面,如果出现很多不必要的人因你而被隔离的结果,相信你也不会就此而心平气静。所以,无论从社会角度还是从个人角度而言,在疫区过往的人们,高度的自觉意识应该被纳入自己的思维与行为之中,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问题:

哲理简析:通过两个从疫区回国人员的截然不同的表现,从自由和约束的关系看,自我隔离——是为了获得个性自由的空间。社会进步的今天,对所有的人给予了最大的信任空间,给予了个性自由的尊重。这就更能彰显个人的素质,而主动隔离,体现了个人的社会责任——主动约束自己。

让我试一试

[情境创设]

马悦凌:从初级护士到“民间奇医”

卫生学校毕业的马悦凌,从小身体状况就不好,是个“病秧子”,体育课基本没有及格过。毕业后她到医院做了一名护士。到医院上班的第一个月,她又遭遇了车祸。由于身体状况很差,马悦凌的生活基本上被治病填满了。她就在坚持工作的同时,开始琢磨着自己给自己治病,利用一切时间钻研各种治病方法,研究出了很多治病的办法。不仅治好了自己的病,使自己越来越健康,还为其他人看病,让她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医生”。由于她自己的努力,后来又被电视台选为一档医疗保健节目的兼职主持人。“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更多的人学会保护自己身体的方法,让更多的人能健康地活着。”马悦凌说,目前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拍一系列介绍健康保健方法的电视片,将民间中医中的精华全部挖掘出来,通过电视普及给大众。

人物链接:马悦凌,原名马秋红,1963年出生,研究民间中医治病、保健方法近20年,已经出版畅销著作《不生病的智慧》,该书被评为“2007年度中国优秀健康图书”,即将出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两本著作,被誉为“健康教母”、“民间奇医”。

[问题思考]

(1)马悦凌成才的事迹对我们中职学生实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2)马悦凌从初级护士到民间医生的成长过程是如何体现“自由与约束”关系的?

(3)结合马悦凌的事例,从坚持个性自由与社会约束统一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学生:讨论(略)。

教师:点拨。

四、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美好人生

引言: 人生要有追求,要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真、善、美的和谐发展。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性之真是人的本质显露的一种理想的自然状态;人性之善是社会化的人对自身行为进行有效调节的最高价值;人性之美是真与善有机结合的形象化。

1.美好人生把握在自己手中

邰丽华的故事

在她两岁那年,因高烧而失去了听力,难以想象她当时的寂寞与痛苦。邰丽华小时候刚进聋哑学校时,一堂“律动课”对她后来从事舞蹈事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天,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给站在地板上的学生,让孩子们由此知道什么是节奏。

当同学们为脚下变化无穷的震动兴奋不已时,小丽华已全身匍匐在地板上,她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教师:“我喜欢!”她努力地感受不同的震动,娇小的身体随之摆动。她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属于她的语言。

在婀娜的舞姿背后,邰丽华付出了比常人多好几倍的辛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顽强的毅力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心灵受到猛烈的撞击。她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舞蹈事业中,她将自己变成了一只旋转的陀螺,24小时中除了基本的吃饭和睡觉时间以外,其他一切时间都是在舞蹈。找不准节拍再练,动作不对再改,一次又一次,爬起,摔到,爬起……以至小腿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青黑的伤疤。凭着执著的努力和天赋,邰丽华在15岁时,就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国演出了。在很多次舞蹈比赛中,评委们根本没有发现她是一位双耳失聪的残疾人。重新燃起的生命之火让邰丽华重新认识到存在的意义,她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他们一样体验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她爱上了舞蹈,虽然没有音乐,但是她用自己的心去伴奏。她说过:“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类多元化的特点。残疾不是不幸,而是不便。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愈是残缺,愈要美丽!”

她对世界充满了感恩,她觉得自己已经注定一生都要用身体的舞蹈和心中的音乐去膜拜生命。当你看到那一个个到位的动作是,是否会发出一声惊叹?是否会觉得不可思议?但邰丽华却做到了。也许她并没有达到舞蹈的顶峰,因为学是无止尽的,但她却已经战胜了任何人。

人生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没有办法去选择的。但是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邰丽华用心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她有着一颗坚强、火热的心,她用行动告诉人们,她和正常人一样!

讨论:你对美好人生的理解?

2.实现人生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条件

把自己推到前台

他是一位不幸的少年,因为身材矮小,总是被别人忽视。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开展小发明比赛,但是班级小组推荐的名单里没有他。于是他找到老师表示愿意参加比赛,老师尽管有些怀疑,但仍然答应了他。几天后,他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无尘电动黑板擦,这个作品不仅在学校获了奖,还在市里获得一等奖。

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多一点。一次,电视台、教育厅、省科协

举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他经过长时间考虑后,给电台打去电话,擅自决定代表自己的学校报名参赛。结果他设计的电动车防滑带获得此次大赛一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200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举行一次“全球儿童文化论坛”,在全球每个国家选择一名14岁以上的青少年赴巴塞罗那参加活动,这一次,他又主动报了名,并被列为候选。然而,全国共有120名候选青少年,从中只能挑选一人。组织者把120人分为12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演讲。不幸的是,他没有被小组选上。当其他选手在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他再也坐不住了,悄悄地靠近一位工作人员说:“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喊一下台上的主持人?”主持人走近他的身边,他小声对主持人说:“尽管没有人推选我,可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您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还您一份惊喜!”主持人和评委沟通以后,终于给他上台试一试,这一试,他成了中国唯一的入选者!

2004年3月,他接到了联合国的正式邀请,5月12日,身高只有1.2米的他,作为中国唯一的代表站在了国际论坛上,他的演讲赢得了场内持续热烈的掌声。这年12月,法国著名儿童动画片“天线宝宝”制作中心专程赶到了中国,为他拍摄专题片。

他的名字叫姚跃,安徽省合肥市38中一位16岁的残疾少年。

在接受西班牙国家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姚跃说:“当你被别人忽视的时候,请记住一句话:你自己就是伯乐!”

一位身体残疾而心灵充满阳光的少年带给了我们许多启迪: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等待伯乐来发现,无疑是一种被动和软弱,只有把自己推到前台,前面的风景才会是另一番模样。

3.正确对待人生问题,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

我们来看这幅图,根据你所看到的,给这幅图起个名字。(老师将学生们起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大家看到了,我们看到的是同一幅图,但是我们起的名字却是千差万别的。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对同一事物,人们的看法却有如此大的差异。(提问学生)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对我们的认识和看法是不同的。我们不可能令周围的每一个人都喜欢你、欣赏你。事实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所以,我们每一个人要充分认识自己的每一方面,给出自己客观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只是一个参考,我们要想完善自己,首先要自己充分认识自己。

在古希腊帕尔索山上的一块石碑上,刻着这样一句箴言:“你要认识你自己。”卢梭称这一碑铭:“比伦理学家们的一切巨著都更为重要,更为深奥。”显然,认识自己是至关重要的。

真正认识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有人活了一辈子都不能认识自己,对别人认识的很清楚,把握的很准确,而对自己却不认识,也不能准确把握。也有人感叹自己不了解别人,却完全了解自己,这都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你要认识你自己”,就是说,要认识自己的情感、气质、能力、水平、优缺点、品德修养和处世方式等,能对自己做出较为准确、恰如其分的估量和评价,不掩饰,不溢美。

材料:

谁都不会“一无是处”

法国文豪大仲马在成名前,穷困潦倒。有一次,他跑到巴黎去拜访他父亲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找个工作。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五单元)

第十三课人的本质与利己利他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自然属性是人存在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明确公与私、义与利的内涵。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把握人的本质,积极融入社会。正确处理人生中遇到的矛盾和挫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运用: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2.如何看待个人成才的社会条件。 3.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典故导入新课) 第一步,介绍希腊神话故事: 希腊神话中,人面狮身的司芬克斯向路过他面前的每个行人,都说出同样的谜语: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晚上用三只脚走路的东西是什么?行人能答出,就放其过去,反之,则将其吃掉。(课件显示) 第二步,提问:这个著名的司芬克斯之谜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谜底是:

人。早、中、晚喻人一生中的幼年、成年、晚年。) 第三步,教师再作如下对话引导:这表明希腊人是从什么角度在对人进行思考? (从人生过程中的外部特征角度) 司芬克斯人面狮身的形象本身就说明了,人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与什么的区别与联系呢? (人与动物) 那么,人与动物有哪些联系?有哪些区别?他自身有哪些属性呢?这就是本节课所要回答的问题。 (新课讲授) 一、人的本质具有社会历史性 1.自然属性是人生存发展的生理基础 (1)人的自然属性之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 (2)人的自然属性之二:人要在自然界生存和发展,总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3)人的自然属性之三:人与其他动物一样,也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 (课件显示) 师生通过表格对人的自然属性进行小结。(课件显示) 2.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课件显示) (1)人的社会属性之一:人是社会的人。 (2)人的社会属性之二:人的生产活动具有社会性。 (3)人的社会属性之三:人的生活具有社会性。 寓言故事:两个人的世界有多好,让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道理。(课件显示) 2000年1月11日,徐州大黄山煤矿发生漏水事故,63名矿工被困在井下,在生死关头,被困矿工勇敢自救,大家互相传递盛水的胶靴,你一口,我一口,谁也没有为水而争斗。 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课件显示) 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 (分析)社会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这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即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他动物一样,都具有自然性,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都具有食欲、性欲、求生欲等自然欲求。但是人还有社会性,而且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动物不具有。第二,人的社会性制约着人的自然性。人作为社会性的动物,在进行自然性活动的过程中,渗透着社会性,受社会性的制约,具有鲜明的社会色彩,例如,人与动物都具有食欲,但动物的食欲仅仅是本能的反应,是一种生存,是一种条件反射,是一种自然属性。而人的饮食不仅是一种生存的需要,一种自然属性,同时它还有保持健康,发展体力、智力的需要,并且有社会交往、联络感情的需要,所以自然性受社会性制约。 3.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议一议) 鲁滨逊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28年,他脱离了社会照样生活得很好,这如何解释呢?师生一起分析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课件显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一课第二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执教人:株洲市工业学校曹学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对待人生。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4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确选择人生道路,远比一些跑得快的人生重要。 如何理解选择呢?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 选择的重要性 选择是人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法国哲学家萨特有一句极富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大师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有选择。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学生讨论分析 教材p2,“小赵开服装店失望却从事农机维修成功,这是为什么?”启发学生懂得“人生必须要经由选择”的道理,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导入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客观实际”。 (二)、讲授新课: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事例 例1: p3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给人治病的故事。 问题:为什么的头痛病却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2: p4“存奶请客”。 问题:何因反而挤不出奶? 2、着重把握四个知识点 客观实际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七课 第八课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须做到知行统一。 2.情感态度观念: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运用: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人生发展过程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 1.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方法】 事例教学法、设疑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问题: 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 〈引思明理〉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板书)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板书) 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容易对实践内涵产生疑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图片和生动漫画“白卷”加以讲解。 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 材料2:漫画“白卷” 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哲学与人生 教案设计 中专 中职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

第十一课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理想与现实、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辩证关系,理解有关人生理想的人生问题。 2.情感态度观念:顺应潮流,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3.运用:自觉地把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之中,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 1.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2.积极创造实现人生理想所必需的条件。【教学难点】 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以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事例导入。提问: 1. 你现在有什么理想吗? 2. 你觉得青年人是否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讨论,回答。 青年学生应该从小树立远想,正确处理好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 〈新课讲授〉 一、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1.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大家说的理想涉及了各个方面,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不是幻想和空想,具有实现的必要的现实条件,经过奋斗最终是可以实现

的。而空想缺乏现实客观条件根本无法实现,幻想有一定客观基础但是达不到现实的条件。 请同学分析一下,刚才同学们阐述的理想是否具有以上特征。(学生分析) 展示的理想与袁世凯的理想相比较。 (学生比较) 教师分析归纳:理想按性质来划分——有科学与非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 理想按容来划分——生活理想:攒钱买房;职业理想:成名成家;道德理想:见贤思齐;社会理想:改天换地。社会理想是一个人所有理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2.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理想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 社会经济的产物,另一方面,理想是比现实更高远、更美好的目标。 3.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一方面,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当下的。另一方面,理想和现实又是统一的。现实中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又会成为新的现实。 正确对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理想脱离现实、用现实否认理想。 投影有关理想方面的名人名言,请学生分析它们的含义: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ppt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中职哲学与人生ppt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中职哲学与人生ppt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以供大家参考!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

完整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顾志宏 14会计、园林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s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ss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as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试题与答案

中等职业学校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答题要求:请将第一、二、三题答案写在后面的表格里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首个国家( )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 )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邦的总章程,是 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A ) A.宪法 B.民法 C.刑法 D.诉讼法 2. 12月1日,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现流域全覆盖,、、、、、、等7个 海关加入改革。当天,流域12个关区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也纳入区域通关一体化,长江全流域真正实现了“12关如1关”。这标志着(A )三大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实施。 A.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地区 B.京津冀、黄河经济带、地区 C.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港澳地区 D.京津冀、海西经济带、地区 3.下列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B ) A .个人的体质 B .个人的性格 C .个人的家庭情况 D .个人的学业基础 4.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 C ) A .不自量力 B .自知之明

C.量力而行D.妄自菲薄 5.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D) A.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B.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C) A.人有价值,而动物没有价值 B.人有使用价值,而动物没有使用价值 C.人有自觉能动性,而物没有自觉能动性 D.人有阶级性,而物没有阶级性 7.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A)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8.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 (C)。 A.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B.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C.实践是人认识的来源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9. “理想好比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它虽生长在泥土中,但又不是泥土。“这一形 象的比喻表明:C A.理想与现实是两回事 B.理想是美丽的,现实是丑恶的 C.理想来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D.理想和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一课 第二课上课讲义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一课 第二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和处理好人生问题的基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 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怖。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doc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教学目标】 1.认知: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2.情感态度观念: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3.运用: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处理好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难点】 1.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 2.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课前准备】 让学生搜集有关逆境中成才的事例。调查不同行业人士的工作压力情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录像:神七问天 设问:“在科学上面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结合视频内容,回答以上名人警句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给我们哪些人生启示?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也是我们改革开放成果不断显现的过程,更是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过程。中国的

“飞天”梦想的逐步实现,是中国航天人和全国人民不断奋斗、不懈追求的过程,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间的6次飞行如同6个台阶,一次次,在浩瀚的太空中铭刻下中国人的印记。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是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时刻,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发射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人一起升向了天空,他们实现了世界上为数不多国家掌握的太空行走这一大创举。从载人航天到踏出太空的第一步,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课讲授> 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幻灯片(教师进一步解释说明):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由无数事物构成的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发展是指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丧失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 幻灯片:科学发展观 设问:发展的实质是什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教师:(小结)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但发展不能以过度开发、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应坚持科学发展观。 幻灯片:赫尔岑难女主人 设问: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新事物和旧事物?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小结)故事中的女主人判断高尚音乐的标准,是根据形式上、现象上的新奇,一时的流行(即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等,俄国大文豪赫尔岑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从而提出了“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吗”的质问,使女主人陷入困境。因此我们说:判断新旧事物不能凭出现时间的先后和形式上、现象上是否新奇,而是看其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幻灯片:区分新旧事物(课堂练习) 2. 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幻灯片:航天历程 教师:(小结)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但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个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循序渐进和反复曲折的发展过程。事物的发展不是笔直的,而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幻灯片:新生婴儿 学生:讨论,回答(略)

哲学与人生 教案 中专 中职 第一课 第二课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

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

中职《哲学与人生》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模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 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 A. 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 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 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 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2. 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 A.物质和意识 B .有神论和无神论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 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 个月就要更新 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A. 事物的运动是相对的. 有条件的 B.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事物总是运动变化的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 要不断地发现. 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5.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 题的方法是 () A.两分法B.两点论 C. 一点论 D.一分为二 6. 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 郸学步 A.①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7. 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 A. 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 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8. 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 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9. 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 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

第三单元坚持实践与认识的统一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课题: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教学目标: 1.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必做到知行统一。 2.增强学生对知行统一哲学原理的认同,使得中职学生注重实践,善于总结,努力学习,崇尚在知行统一的过程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3.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辩证唯物主义知行统一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难点: 1. 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2. 在知行统一中体验成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时数: 理论学时2学时 教学过程: 一、在实践中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1、能力和才干不是天生就有的 材料:齐白石是我国现代书画家和篆刻家。但他原是一位雕花木工,只在余暇学画和篆刻。27岁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重大转折。1889年春节的一天,当地书画家给齐白石出了个画题让他完成。作完后,附近会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又喜结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园先生十分惊喜,遂收齐白石为徒。他教齐白石读唐宋诗,并引导他看书。齐白石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常常读到深夜。经过苦读,齐白石背熟了唐诗三百首,还研读了不少古文,浏览了许多古典名著。他作的诗也别具一格,具有唐风宋骨的韵味。胡沁园从“立意”、“用笔”等基本功入手教授齐白石,还把自己珍藏的古今名画借给他观摩。齐白石眼界大开,他揣摩“八大山人”的作品,临摩、领会其用笔之妙,吸取百家之长,绘画技艺突飞猛进,不足一年就掌握了山、水、人、物、花、鸟的基本画法和技巧。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他苦练书法和刻印。短短几年时间,齐白石在绘画、篆刻、吟诗、书法、装裱等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成为名满天下的书画家。(说明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每个人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发展能力,勇于实践,踏实肯干,持之以恒,最终就会像齐白石一样取得人生发展道路上的成功。)

2018年中职哲学与人生全套精品教案

哲学与人生全套(教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s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ss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as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

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分析说课讲解

哲学与人生第七课分 析

第七课知行统一与体验成功 授课课程:哲学与人生授课教师:李美丽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创境激趣〉 教师播放歌曲:《从头再来》 “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勤勤苦苦已度过半生,今日重又走进风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首歌曲告诉我们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成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如同歌词中说的那样:“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从头再来”。 问题: 为什么人生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失败和挫折呢? 我们应该怎样提高人生发展能力,实现人生成功呢? 以歌曲为切入点,设置感人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在欣赏之余思考歌曲的内涵并讨论问题,归纳出:人生发展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顺心如意,当遭遇失败挫折或陷入低谷时,我们应该像歌曲中表达的那样,客观看待成败,认真总结得失,在此基础上知行统一、勇于实践,就一定会取得人生道路上的成功。以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学生在歌曲中回味、思考,回答问题。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坚持实践和认识的统一(板书)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出真知(板书) 由于该问题理论性较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该部分内容可以教师讲解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容易对实践内涵产生疑惑,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形象图片和生动漫画“白卷”加以讲解。 材料1:一组各种类型实践的图片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反映的内容,谈谈你对“实践出真知”的看法。 材料2:漫画“白卷” 问题:没有做饭的实践,能写好做饭的文章吗?

通过师生共同解读各类型实践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分析漫画“白卷”,引导学生认识到没有做饭的实践,就写不好做饭的文章。说明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实践的发展推动认识的发展。 学生观看课件图片及漫画,深入思考,探究问题。 2.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板书) 教师以电磁理论的发现、发展、完善,最终形成正确的认识,并以对人类社会和生活提供科学指导为例,讲明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材料:电磁理论的创立者科学家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的图片。 人们根据法拉第、赫兹和麦克斯韦等科学家创立的电磁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电话、电视、卫星遥感技术及现代互联网技术等,大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如,人们根据万有引力规律和宇宙速度理论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送上了太空,为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分析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又要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说明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以此帮助学生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学生阅读材料,交流研讨,领悟哲学原理。 3.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板书) 师生共同阅读药神李时珍的材料及教材第66页“从输羊血到输人血”事例,帮助学生体会并理解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