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移码

移码

移码
移码

移码

移码(又叫增码)是符号位取反的补码,一般用做浮点数的阶码,引入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浮点数的机器零为全0。

①移码的定义:设由1位符号位和n位数值位组成的阶码,则[X]移=2En + X -2n≤X ≤ 2n

例如:X=+1011 [X]移=11011 符号位“1”表示正号

X=-1011 [X]移=00101 符号位“0”表示负号

②移码与补码的关系:[X]移与[X]补的关系是符号位互为相反数(仅符号位不同),

例如:X=+1011 [X]补=01011 [X]移=11011

X=-1011 [X]补=10101 [X]移=00101

③移码运算应注意的问题:

◎对移码运算的结果需要加以修正,修正量为2En ,即对结果的符号位取反后才是移码形式的正确结果。

◎移码表示中,0有唯一的编码——1000…00,当出现000…00时(表示-2En),属于浮点数下溢。

浮点数的运算规则

1、浮点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设两个浮点数X=Mx※2Ex Y=My※2Ey

实现X±Y要用如下5步完成:

①对阶操作:小阶向大阶看齐

②进行尾数加减运算

③规格化处理:尾数进行运算的结果必须变成规格化的浮点数,对于双符号位的补码尾数来说,就必须是

001×××…×× 或110×××…××的形式

若不符合上述形式要进行左规或右规处理。

④舍入操作:在执行对阶或右规操作时常用“0”舍“1”入法将右移出去的尾数数值进行舍入,以确保精度。

⑤判结果的正确性:即检查阶码是否溢出

若阶码下溢(移码表示是00…0),要置结果为机器0;

若阶码上溢(超过了阶码表示的最大值)置溢出标志。

例题:假定X=0 .0110011*211,Y=0.1101101*2-10(此处的数均为二进制)??计算X+Y;

解:[X]浮:0 1 010 *******

[Y]浮:0 0 110 1101101

符号位阶码尾数

第一步:求阶差:│ΔE│=|1010-0110|=0100

第二步:对阶:Y的阶码小,Y的尾数右移4位

[Y]浮变为0 1 010 ******* 1101暂时保存

第三步:尾数相加,采用双符号位的补码运算

00 1100110

+00 0000110

00 1101100

第四步规格化:满足规格化要求

第五步:舍入处理,采用0舍1入法处理

故最终运算结果的浮点数格式为:0 1 010 *******,

即X+Y=+0. 1101101*210

2、浮点乘除法的运算步骤

①阶码运算:阶码求和(乘法)或阶码求差(除法)

即[Ex+Ey]移= [Ex]移+ [Ey]补

[Ex-Ey]移= [Ex]移+ [-Ey]补

②浮点数的尾数处理:浮点数中尾数乘除法运算结果要进行舍入处理

例题:X=0 .0110011*2E11,Y=0.1101101*2E-10

求X※Y

解:[X]浮:0 1 010 *******

[Y]浮:0 0 110 1101101

第一步:阶码相加

[Ex+Ey]移=[Ex]移+[Ey]补=1 010+1 110=1 000

1 000为移码表示的0

第二步:原码尾数相乘的结果为:

0 10101101101110

第三步:规格化处理:已满足规格化要求,不需左规,尾数不变,阶码不变。第四步:舍入处理:按舍入规则,加1进行修正

所以X※Y= 0.1010111※2E+00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校验码的计算

重庆师范大学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课程名:计算校验和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姓名:罗鹏 学号:20090512145 指导教师:余磊 完成时间:2011年12月18日

课程设计名称:计算校验和 一.程设计目的: (2) 二.设计要求 (3) 三.设计分析(流程图、模块功能) (3) 1.数据的输入方式 (3) 2.校验和的计算及代码 (3) 四.结果(截图): (8) 五.设计总结 (8) 一.程设计目的: 网络上的信号最终都是通过物理传输线路进行传输的,如果高层没有采用差错控制,那么物理层传输的数据信号是可能有差错的。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在物理层的基础上设计了数据链路层。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就是在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传输线路的基础上,采用差错检测、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逻辑上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以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课程设计主要通过一个简单例子使学生了解网络协议中校验和的计算过程,以及设置校验和的作用。 目前,进行差错检测和差错控制的主要方法是:在需要传输ude数据分组后面加上一定的冗余信息,这样的冗余信息通常都是通过对所发送的数据应用某种算法进行计算而得到的。数据的接收方在接收到数据后进行同样的计算再与收到的冗余信息进行比较,如果结果不同就说明出现了差错,此时可以要求发送方重传该组数据,以此达到保证数据准确性的目的。 在普遍使用的网络协议中都设置了校验和项以保存这些冗余信息,例如Ipv4、ICMPv4、IGMPV4、UDP和TCP等等

二.设计要求 根据前面介绍的算法,编制程序为给定数据计算校验和。 (1)建立合法的ip数据文件。 (2)输出:数据文件的校验和。 三.设计分析(流程图、模块功能) 校验和的计算主要分三个步骤:数据文件的输入,校验和的计算和校验结果的输出,主要的是数据的输入和校验和的计算过程。 1.数据的输入方式:数据源是以文档的的形式提供,文档中是一些十进制的数字。使用C++编程时直接打开输入文件。 ifstream in("aaa.txt");//打开外部的aaa.txt文档(ip数据报文) 文档如: 2.校验和的计算及代码 校验和的算法是本程序的核心算法,这里我采用的是一种最为简单的算法,算法的主要思想如下:(1).将所得的十进制文件转换为二进制编码 (2).将所得的二进制编码重新按照所求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

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

随着移动计算技术的发展,移动数据库逐步走向应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移动数据库更显示出其优越性。本文研究了移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了移动数据库在应用中关键点,并指出了移动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基本功能。 1.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现状 数据库技术一直随着计算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随着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嵌入式操作系统对移动数据库系统的需求为数据库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嵌入式移动数据库技术目前已经从研究领域逐步走向广泛的应用领域。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对移动数据实时处理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嵌入式移动数据库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从而被学界和业界所重视。 2. 移动计算与嵌入式移动数据库 移动计算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它使得计算机或其他信息设备在没有与固定的物理连接设备相连的情况下能够传输数据。移动计算的作用在于,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与中央信息系统相互作用,分担中央信息系统的计算压力, 使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能提供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需要它的任何用户。 所谓移动数据库是指支持移动计算环境的分布式数据库。由于移动数据库系统通常应用在诸如掌上电脑、PDA、车载设备、移动电话等嵌入式设备中,因此,它又被称为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 移动计算环境比传统的计算环境更为复杂和灵活。计算平台的移动性、连接的频繁断接性、网络条件的多样性、网络通讯的非对称性、系统的高伸缩性和低可靠性以及电源能力的有限性等因素对移动数据库的性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移动技术的发展必将对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起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发展也能促进移动计算的广泛应用。 3.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在应用中的关键 移动数据库在实际应用中必须解决好数据的一致性(复制性),高效的事务处理,数据的安全性等问题。 3.1 数据的一致性 移动数据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移动终端之间以及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一种弱连接,即低带宽、长延迟、不稳定和经常性的断开。为了支持用户在弱环境下对数据库的操作,现在普遍采用乐观复制方法(Optimistic replication 或 Lazy replication)允许用户对本地缓存上的数据副本进行操作。待网络重新连接后再与数据库服务器或其他终端交换数据修改信息,并通过冲突检测和协调来恢复数据的一致性。 3.2 高效的事务处理 移动事务处理要解决在移动环境中频繁的、可预见的拆连情况下的事务处理。为了保证活动事务的顺利完成,必须设计和实现新的事务管理策略和算法。 1)根据网络连接情况来确定事务处理的优先级,网络连接速度高的事务请求优先处理。

各种校验码校验算法分析

各种校验码校验算法分析二进制数据经过传送、存取等环节会发生误码1变成0或0变成1这就有如何发现及纠正误码的问题。所有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原始数据数码位基础上增加几位校验冗余位。 一、码距一个编码系统中任意两个合法编码码字之间不同的二进数位bit数叫这两个码字的码距而整个编码系统中任意两个码字的的最小距离就是该编码系统的码距。如图1 所示的一个编码系统用三个bit来表示八个不同信息中。在这个系统中两个码字之间不同的bit数从1到3不等但最小值为1故这个系统的码距为1。如果任何码字中一位或多位被颠倒了结果这个码字就不能与其它有效信息区分开。例如如果传送信息001而被误收为011因011仍是表中的合法码字接收机仍将认为011是正确的信息。然而如果用四个二进数字来编8个码字那么在码字间的最小距离可以增加到2如图2的表中所示。信息序号二进码字 a2 a1 a0 0 0 0 0 1 0 0 1 2 0 1 0 3 0 1 1 4 1 0 0 5 1 0 1 6 1 1 0 7 1 1 1 图 1 信息序号二进码字 a3 a2 a1 a0 0 0 0 0 0 1 1 0 0 1 2 1 0 1 0 3 0 0 1 1 4 1 1 0 0 5 0 1 0 1 6 0 1 1 0 7 1 1 1 1 图 2 注意图8-2的8个码字相互间最少有两bit 的差异。因此如果任何信息的一个数位被颠倒就成为一个不用的码字接收机能检查出来。例如信息是1001误收为1011接收机知道发生了一个差错因为1011不是一个码字表中没

有。然而差错不能被纠正。假定只有一个数位是错的正确码字可以是100111110011或1010。接收者不能确定原来到底是这4个码字中的那一个。也可看到在这个系统中偶数个2或4差错也无法发现。为了使一个系统能检查和纠正一个差错码间最小距离必须至少是“3”。最小距离为3时或能纠正一个错或能检二个错但不能同时纠一个错和检二个错。编码信息纠错和检错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需要进一步增加码 字间的最小距离。图8-3的表概括了最小距离为1至7的码的纠错和检错能力。码距码能力检错纠错 1 2 3 4 5 6 7 0 0 1 0 2 或 1 2 加 1 2 加 2 3 加 2 3 加 3 图3 码距越大纠错能力越强但数据冗余也越大即编码效率低了。所以选择码距要取决于特定系统的参数。数字系统的设计者必须考虑信息发生差错的概率和该系统能容许的最小差错 率等因素。要有专门的研究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奇偶校验奇偶校验码是一种增加二进制传输系统最小距离的简单和广泛采用的方法。例如单个的奇偶校验将使码的最小距离由一增加到二。一个二进制码字如果它的码元有奇数个1就称为具有奇性。例如码字“10110101”有五个1因此这个码字具有奇性。同样偶性码字具有偶数个1。注意奇性检测等效于所有码元的模二加并能够由所有码元的 异或运算来确定。对于一个n位字奇性由下式给出奇性a0⊕a1⊕a2⊕…⊕an 奇偶校验可描述为给每一个码字加一个

移动计算复习资料

1.移动计算基本概念 ○1指节点处于移动状态下或非预定状态下的网络计算技术; ○2移动计算是使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不间断地访问网络服务(数据)的技术的统称-ACM; ○3利用移动终端通过无线和固定网络与远程服务器交换数据的分布计算环境。 2.移动计算主要研究内容 ○1关键技术:移动计算机制、情景感知、移动计算环境、应用任务迁移方法、移动计算软件支撑平台、移动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2核心内容:情景认知建模方法、服务自发发现与资源自适应管理策略、用户任务无缝主动迁移方法、面向普适服务的移动应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移动设备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无线网络技术、移动安全、移动数据管理、人机交互技术、移动商务。 ○3未来五大关键:移动支付、手写笔重生、企业业务、广告业务、语音业务 3.应用领域 ○1信息访问设备:掌上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穿戴计算机、传感器节点、智能家电、智能玩具 ○2军事应用:穿戴计算机(实施快速作战指挥与控制、实施战场侦察探测、作战信息处理、广泛地应用于各兵种);传感器网络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战场观测与监视、敌方侦察、目标跟踪与分类、核生化攻击检测、有害物质(气体、液体、辐射等)检测、战场可视化、导向系统)。 ○3民用应用:智能交通、智能手机、穿戴计算机、传感器网络 其中传感器网络的应用:城市交通(高速公路车辆监测、交通状况监测、停车场位置导引、车辆识别);健康医疗(医疗检测与诊断、医疗设备联网、病人状况监测、人体内部情况监测);商务应用(商场保安监测、交易过程监视、工厂内部监视);家庭应用(网络家电监控、家庭保安、儿童监护、智能玩具);环境监测(农田环境监测、土壤监测、气候监测、水文监测、森林火灾观测) 4.环境模型 MH:Mobile Host 移动主机FH:Fixed Host 固定主机 MSS:Mobile Support Station 移动支持站 5.简述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思想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其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各子载波并行传输。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的是窄带传输,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应带宽。OFDM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消除或减小信号波形间的干扰,对多径衰落和多普勒频移不敏感,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可实现低成本的单波段接收机。

无线网络与移动计算

无线网络发展状况 计算机通信分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包括卫星,微波,红外等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极其理论基础,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扩频安全性移动IP 一、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局域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尽管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独立于有线网络,但近年来无线局域网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以它优越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网络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随着802.11a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5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陆军研发出了一套无线电传输技术,采用无线电信号进行资料的传输。这项技术令许多学者产生了灵感。1971年,夏威夷大学的研究员创建了第一个无线电通讯网络,称作ALOHNET。这个网络包含7台计算机,采用双向星型拓扑连接,横跨夏威夷的四座岛屿,中心计算机放置在瓦胡岛上。从此,无线网络正式诞生。 1.无线局域网的优点 (1)灵活性和移动性。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位置的限制,而无线局域网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内的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无线局域网另一个最大的优点在于其移动性,连接到无线局域网的用户可以移动且能同时与网络保持连接。 (2)安装便捷。无线局域网可以免去或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局域网络。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一、为什么要设置给原代码设置校验码? 代码是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当人们抄写、录入时,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大,如抄写错(把1234写成1235)、易位错(1234记为1243)、隔位易位错(1234记为1432)等等。因此,为了验证输入代码的正确性,要在代码本体的基础上,再外加校验码(通常算出后置于补在原代码的最后面),使它成为代码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补上校验码后系统怎么确认其正确与否?(工作原理) 校验码是根据事先规定好的数学方法及代码本体计算出来的。当计算后的自检码输入系统,系统将按照同样的数学方法,也对代码本体进行计算,将它得出的结果与原来计算出来的校验位比较,检验输入的代码是否正确(只要双方一致就说明是正确的)。 三、校验码的生成过程如下:(计算方法) (1)对代码本体的每一位加权求和 设代码本体为C1、C2^Cn,权因子为P1、P2^Pn,加权求和:S=ΣCi Pi。其中权因子可取自然数1,2,3,…,几何级数2,4,8,16,32,…,质数2,3,5,7,11,…,等等。 (2)以模除和得余数 R=Smod(M)

其中:R表示余数;M表示模数,可取M=10,11,等等。 (3)模减去余数得校验位 四、实例:代码本体为123456,权因子为1,7,3,1,7,3,模为10,则: S=ΣCi Pi=1×1+2×7+3×3+4×1+5×7+6×3=81 R=S MOD M=81 mod (10)=1 校验位为:J=M–R=10—1=9 所以自检码为1234569,其中9为校验位。 (这个实例惟一缺的就是公式的规范性,请用课本p154-155的公式然后才算)关键点:P自然数请反过来从7 ――― 1,得出余数后直接用余数作校验位,不要用模10去减它了。 2、原编码: 5 8 9 6 4 3 7 权因子: 7 6 5 4 3 2 1 乘积之和:S=35 + 48 +45 +24 +12 +6 +7 = 177 R= S MOD M = 177 MOD 10 =7 J = M – R=10-7=3 原代码加校验码:58964377

crc校验码计算例题

crc校验码计算例题 1、若信息码字为11100011,生成多项式G(X)=X5+X4+X+1,则计算出的CRC 校验码为?x的最高次幂5则信息码(被除数)补五个0为:1110001100000 除数为110011 ------------10110110 --------------------- 110011/1110001100000 -------110011 ------------------ ---------101111 ---------110011 ------------------ ----------111000 ----------110011 ------------------ ------------101100 ------------110011 ------------------------ -------------111110 -------------110011 ------------------------- ---------------11010 2、信息码为101110101,生成多项式X4+X2+1,求冗余位??? 算法同上被除数补四个0 为:1011101010000 除数为:10101 答案:1100 7E 00 05 60 31 32 33 计算CRC16结果应该是:5B3E 方法如下: CRC-16码由两个字节构成,在开始时CRC寄存器的每一位都预置为1,然后把CRC寄存器与8-bit的数据进行异或(异或:二进制运算相同为0,不同为1;0^0=0;0^1=1;1^0=1;1^1=0),之后对CRC寄存器从

移动计算技术

063815移动计算技术32学时/2学分英文译名: Mobile Computing Technology 适用领域: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理论 开课单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移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若干移动计算典型案例,重点掌握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以及移动自组网和无线Mesh网的基本组成、 结构、原理、相关协议以及实现与应用,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预备知识或先修课程要求:计算机网络 教学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要求: 要求学生应预先学习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等相关课程;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的 演变、移动计算技术概论、通用计算技术简介、无线网络MAC协议原理、移动自组 网、无线Mesh网、下一代无线Internet、移动计算的仿真技术以及移动计算的典型应 用案例等。 内容摘要: 移动计算技术是随着无线网络、移动网络以及移动设备的发展而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技 术提升,主要解决不同网络的接入和无缝计算;它是分布式计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与 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以移动性为特征的新的计算和问题求解规范,是 下一代分布、移动、开放环境中的工程系统模型,是目前的一个学术研究热点,并在 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课程主要对以上内容进行概念性介绍,使学生了解计

算技术的演变过程,把握信息技术的未来。同时,本课程将系统讲解移动计算的基础 理论、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和方法,并描述了移动计算多个应用案例。此外还对与移 动计算相交叉的移动自组网技术、无线Mesh网技术、穿戴计算技术、和移动计算仿 真技术作了详细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移动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熟悉若干移动计算典型案例,为后续学习和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考核方式: 总成绩(百分制)=平时成绩(10%)+实验(10%)+口头报告(30%)+大作业(50%)。 平时成绩根据上课出勤情况和课堂参与度评定;课程讨论要求每名学生作口头报告并 提交PPT,根据报告难度和质量评定成绩;课程结束时,每名学生需将自己研究方向 与移动计算技术相结合,撰写一个完整、可行的研究计划,根据完成质量评定成绩。课程主要教材: 无. 主要参考书目: [1]《移动计算技术》徐明、曹建农、彭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9 [2]《GloMoSim网络仿真-从入门到精通》高振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5 [3]《普及计算》[德]Uwe Hansmann, Lothar Merk 等(著),英春、孙沛(译) 清华大 学出版社2004-1 [4]《Mobile Computing》Chander Dhawan 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 [5]《下一代无线因特网技术:无线Mesh网络》方旭明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5 [6]《Ad Hoc移动无线网络》王金龙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5

MODBUS校验码计算方法

? ゴ?? ?_ASDA-AB ? Revision May, 2010 8-11 RTU ? ? ? ? ? ADR 01H ADR 01H CMD 06H CMD 06H ? 02H ?催 ??? 02H ?催 ??00H ?? ??00H ?? ?? 00H ?催 ?? 00H ?催 ??64H ?? ??64H ?? ?? CRC Check Low 89H ?? ??CRC Check Low 89H ?? ??CRC Check High 99H ?催 ?? CRC Check High 99H ?催 ?? LRC ?ASCII ? ??CRC ?RTU ? ??? ???ASCII ? ? ASCII ? ??LRC ?Longitudinal Redundancy Check ??? ?LRC ?? З ?ADR ? ?ヨ ? ?? ?256? ??? ?? ?? ??? ?? ? ???128H 28H ??? ????? ?П ?? ?LRC ?? ? ? ??キ ?01H ? 偅 ?0201H ? 1? ?word ?? S TX ‘:’ ADR ‘0’‘1’CMD ‘0’‘3’? ‘0’ ‘2’‘0’‘1’ ‘0’ ‘0’‘0’‘1’ LRC Check ‘F’‘8’End 1 (0DH)(CR) End 0 (0AH)(LF) 01H+03H+02H+01H+00H+01H = 08H 08H ??? ?F8H ? ?LRC ?’F’,’8’?

? ゴ?? ?_ASDA-AB ? 8-12 Revision May, 2010 RTU ? ? RTU ? ??CRC ?Cyclical Redundancy Check ??? ?CRC ?? ???? ?偸? ? ?偸??? ?? ?FFFFH ?16-bit ??П?ǎCRC ǎ ? ?偸?? ? ???? ??16-bit CRC ?? ???Exclusive OR ? ?? ? CRC ??偸??? CRC ? ???LSB ??????0? ????????1? CRC ??? ? ?A001H ??Exclusive OR ??? ?偸 ? ?偸??? ?偸? ? ??8?? ? ?偸?? ?偸?? ? ???? ?? ?偸? ?偸 ?? ?? ??? ? CRC ? CRC ?? ?? ??? CRC ?? П ? ? Ё?乏 ?CRC ???? ?CRC ?催??? ???? ? ? ??キ ?01H ? 偅 ?0101H ? 2? ?word ???ADR ? ? ? ? ? ?CRC ? ?3794H ? ? ? ??乏? ? 94H ?37H П ??? ? ? ARD 01H CMD 03H ? ??01H ?催 ??01H ?? ?? ??word ??00H ?催 ??02H ?? ??CRC Check Low 94H ?? ??CRC Check High 37H ?催 ?? End1?End0???? ?ASCII ? ? ?(0DH) ??’\r’ǎcarriage return ǎ (0AH) ??’\n’ǎnew line ǎ?????? ?RTU ? ? ??10ms ??? ?????? ?

移动计算考试重点1

******第一章**************** ●ISO七层参考模型: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利用传输介质为通信的网络节点之间建立、管理和释放物理连接; 实现比特流的透明传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物理层的数据传输单元是比特。 ●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在物理层提供的服务基础上,数据链路层在通信的实体间建立数 据链路连接;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包;采用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的方法,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主要功能:通过路由选择算法为分组通过通信子网选择最适当的路径;为数据在 节点之间传输创建逻辑连接;实现网络互连功能。 ●传输层主要功能:向用户提供可靠端到端(end-to-end)服务;处理数据包错误、数据 包次序,以及其他一些关键传输问题;传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是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中关键的一层。 ●会话层的主要功能:负责维护两个节点之间的传输链接,以便确保点-点传输不中断; 管理数据交换。 ●表示层的主要功能: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数据格式变换; 数据加密与解密;数据压缩与恢复。 ●应用层的主要功能: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网络服务;应用层需要识别并保证通信对方的可 用性,使得协同工作的应用程序之间的同步;建立传输错误纠正与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控制机制。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层次数量与内容选择不是很好,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 是空的,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OSI 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参考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困难;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降低系统效率;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的思想所支配,不适合于计算机与软件的工作方式;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较低。 ●对TCP/IP参考模型评价: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清楚,一个好的软件工程 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分开,参考模型不适合于其它非TCP/IP协议族;TCP/IP参考模型的主机-网络层本身并不是实际的一层;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的划分是必要和合理的,但是TCP/IP参考模型却没有做到这点。 ●无线通信通常影响OSI中的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物理层:无线系统中 关键资源是无线频谱,物理层重点是设计如何有效利用频谱资源的调制、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信号检测等技术。链路层:重点是如何在时间上、频率上或空间上共享频谱,其中MAC层协议的设计尤为重要。网络层:重点是路由和服务质量。 ●跨层设计的思想就是使任意两层之间能够互相提供和利用有用信息。 ●自适应是跨层设计的核心思想,所谓自适应就是指协议栈能够分析和提取所需信息,并 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正确反应的机制,它既包括协议栈的上层对下层变化的自适应,也包括下层对上层要求的自适应。 ●移动计算:是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不间断访问数据的能 力。 ●游牧计算:人们在不同的地点要求连续同样的工作,这些地方是固定的工作场所,在移动 过程中不要求工作.工作环境:计算机+ 互联网 ●普适计算又称普存计算、普及计算(英文中叫做pervasive computing或者Ubiquitous computing)这一概念强调和环境融为一体的计算,而计算机本身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

CRC_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CRC 校验码的计算方法 CRC从原理到实现=============== 作者:Spark Huang(hcpp@https://www.wendangku.net/doc/0612674974.html,) 日期:2004/12/8 摘要: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被广泛用于数据通信过程中的差错检测,具有很强的检错能力。本文详细介绍了CRC的基本原理,并且按照解释通行的查表算法的由来的思路介绍了各种具体的实现方法。 1.差错检测 数据通信中,接收端需要检测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发生差错,常用的技术有奇偶校验(Parity Check),校验和(Checksum)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它们都是发送端对消息按照某种算法计算出校验码,然后将校验码和消息一起发送到接收端。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消息按照相同算法得出校验码,再与接收到的校验码比较,以判断接收到消息是否正确。 奇偶校验只需要1位校验码,其计算方法也很简单。以奇检验为例,发送端只需要对所有消息位进行异或运算,得出的值如果是0,则校验码为1,否则为0。接收端可以对消息进行相同计算,然后比较校验码。也可以对消息连同校验码一起计算,若值是0则有差错,否则校验通过。 通常说奇偶校验可以检测出1位差错,实际上它可以检测出任何奇数位差错。 校验和的思想也很简单,将传输的消息当成8位(或16/32位)整数的序列,将这些整数加起来而得出校验码,该校验码也叫校验和。校验和被用在IP协议中,按照16位整数运算,而且其MSB(Most Significant Bit)的进位被加到结果中。 显然,奇偶校验和校验和都有明显的不足。奇偶校验不能检测出偶数位差错。对于校验和,如果整数序列中有两个整数出错,一个增加了一定的值,另一个减小了相同的值,这种差错就检测不出来。 2.CRC算法的基本原理------------------- CRC算法的是以GF(2)(2元素伽罗瓦域)多项式算术为数学基础的,听起来很恐怖,但实际上它 的主要特点和运算规则是很好理解的。 GF(2)多项式中只有一个变量x,其系数也只有0和1,如: 1*x^7 + 0*x^6 + 1*x^5 + 0*x^4 + 0*x^3 + 1*x^2 +1*x^1 + 1*x^0

移动计算与无线通信考试资料整理

1.名词解释 移动计算:是指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与其他移动终端或者固定计算设备进行有目的的信息交互。 服务发现:在adhoc网络和普适计算中根据设备的差异性管理服务、配置不同的应用以及动态发现可用服务。 GSM网络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ome Location Register 是系统的中央数据库,它存储着归属用户的所有数据,包括用户的接入验证、漫游能力、补充业务等。另外,HLR还为MSC提供关于移动台实际漫游所在的MSC区域的信息(动态数据),这样使任何入局呼叫立即按选择的路径送到被呼用户。 GSM网络的拜访位置寄存器: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VLR存储进入其覆盖区的移动用户的全部有关信息,它是动态用户数据库,它需要与有关的HLR进行大量数据交换。如果用户进入另一个VLR区,那么在VLR中存储的数据就会被删除。 WLAN的暴露终端和隐藏终端:暴露终端是指在发送节点的覆盖范围内而在接收节点的覆盖范围外的节点。暴露终端因听到发送节点的发送而可能延迟发送。隐藏终端是指在接收节点的覆盖范围内而在发送节点的覆盖范围以外的节点,隐藏终端由于听不到发送节点的发送而可能向相同的接收节点发送分组,导致分组在接收节点处冲突,冲突后发送节点要重传冲突的分组,这降低了信道的利用率。 越区切换:指移动台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是由于外界干扰而却换到另一条话音信道上的过程。保持移动用户的不中断通信而进行的信道切换。P2P计算: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P2P网络通常用于通过Ad Hoc连接来连接节点。 移动中间件:移动中间件是连接不同的移动应用,程序和系统的一种软件。和其它的中间件一样,移动中间件也是通过提供信息服务来使不同的应用之间进行通话的一个典型。在本地和HTML5应用开发策略中,移动中间件连接设备和本地硬件的服务。在不需要重写后端的情况下,它也可以使企业架构师和开发者再利用同一的后端逻辑来帮助多台移动设备与每一个单独设备进行工作。 2.简答题 移动计算与分布式计算有何联系与区别?分布式计算,是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计算机进行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结果。 移动计算是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将使计算机或其它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与固定网络上的分布计算相比,移动计算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1)移动性(2)网络条件多样性(3)频繁断接性(4)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5)移动计算机的电源能力有限(6)可靠性低。由于移动计算具有上述特点,构造一个移动应用系统,必须在终端、网络、数据库平台以及应用开发上做一些特定考虑。适合移动计算的终端、网络和数据库平

移动计算论文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综述 崔婷婷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随着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出现了许多的无线通信协议,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当今的热点。本文对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蓝牙、802.11(WiFi)以及ZigBee分别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无线通信; 蓝牙; WiFi; ZigBee Xxxx Cui Tingti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people have a great deman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here have been a number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Short-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a hot topic today. This paper describe the popular technology such as Bluetooth, 802.11 (WiFi) and ZigBee described. Keywor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luetooth; WiFi; ZigBee 引言 随着Internet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网络逐渐走入人们的眼帘,在有线网络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今天,无线网络具有巨大的潜力。人们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在人和环境融为一体的模式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近年来无线组网通信发展迅速的原因,不仅是由于技术已经达到可驾驭和可实现的高度,更是因为人们对信息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换的迫切需要,从而要去各种通信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无处不在”。在技术、成本、可靠性及可实用性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下,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成为了当今的热点。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范围很广,在一般意义上,只要通信收发双方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并且传输距离限制在较短的范围内,通常是几十米以内,就可以称为短距离无线通信。接下来就目前使用较广泛的蓝牙、802.11(Wi-Fi)以及ZigBee分别进行阐述。 1蓝牙 蓝牙(Bluetooth)[1]是由爱立信公司于1994年首先提出的一种工作在2.4GHz频段

移动计算心得与体会

有关移动计算 有关移动计算、你了解多少呢? 听了有关于移动计算的讲座,我心潮澎湃。关于未来、关于前景、关于未来生活和工作方式。我似在听一部关于世界技术革命的史诗级画卷的展开! 下面,我仅仅说几句我的心得! 移动计算是随着移动通信、互联网、数据库、分布式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将使计算机或其它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在无线环境下实现数据传输及资源共享。它的作用是将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提供给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任何客户。这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移动计算是一个多学科交叉、涵盖范围广泛的新兴技术,是计算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领域,并被认为是对未来具有深远影响的四大技术方向之一。 移动计算使用各种无线电射频(RF)技术或蜂窝通信技术,使用户携带他们的移动计算机、个人数字助手(pDA)、BP机和其他电讯设备自由漫游。使用调制解调器的移动计算机用户也应该属于这一范畴,但他们侧重于无线远程用户。移动计算机用户依赖于电子信报传送服务,使他们无论走到那里都能和办公室保持联系。一些厂商,Microsoft,正在制造支持移动用户的特殊接口。例如,当移动用户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时,将恢复桌面排列和在最后会谈中打开的文件,就象计算机从来都不关闭一样。 移动计算是消息传递技术和无线通信的融合。象RAM Mobile Data这样的公司也已加入,不仅具有通信的一面,而且还具有用户接口的支持。典型的用户包括需要技术信息的领域服务专家、进行估算的保险代表和需要信息以决定投资的销售人员。获得信息的一种方式是与公司数据库简单相连,并进行实时查询,信报传送减少,电话费用。移动用户只需通过一个数据库查询发送一个电子函件消息到数据库服务器,然后,服务器产生一个响应,并将响应放置在用户以后进行查取的信箱里。 与固定网络上的分布计算相比,移动计算具有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1)移动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所在无线单元的MSS与固定网络的节点或其他移动计算机连接。 (2)网络条件多样性:移动计算机在移动过程中所使用的网络一般是变化的,这些网络既可以是高带宽的固定网络,也可以是低带宽的无线广域网(CDPD),甚至处于断 接状态。 (3)频繁断接性:由于受电源、无线通信费用、网络条件等因素的限制,移动计算机一般不会采用持续连网的工作方式,而是主动或被动地间连、断接。 (4)网络通信的非对称性:一般固定服务器节点具有强大的发送设备,移动节点的发送能力较弱。因此,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通信带宽和代价相差较大。 (5)移动计算机的电源能力有限:移动计算机主要依靠蓄电池供电,容量有限。经验表明,电池容 量的提高远低于同期CPU速度和存储容量的发展速度。 (6)可靠性低:这与无线网络本身的可靠性及移动计算环境的易受干扰和不安全等因素有关。由于移动计算具有上述特点,构造一个移动应用系统,必须在终端、网络、数据库平台以及应用开发上做一些特定考虑。适合移动计算的终端、网络和数

CRC校验码计算详解

CRC校验码计算详解 以实例说明:2008年下半年上午试题(18)。 采用CRC进行差错检验,生成多项式为G(X)=X4+X+1,信息码字为10110,则计算出的CRC校验码是: A. 0000 B. 0100 C. 0010 D.1111 【分析】 符号表示假定:多项式和多项式的系数排列均用相同的符号表示,如 G(X)= X4+X+1 G(X)=10011 1.已知条件如下: 原码字记做M(X),即:M(X) = 10110 生成多项式记做G(X),即:G(X) = 10011 G(X)的最高阶数记做r,此处r = 4 2.计算步骤 (1)计算XrM(X) 也就是把M(X)的尾部添加r个0 XrM(X) = 10110 0000 (2)计算XrM(X)长除G(X),余数记做Y(X) 这里的“长除”计算方法如下: 10110 0000 10011 001010000 10011 0011100 10011 01111 注意Y(X)的位数为r(此处为4),所以Y(X) = 1111 Y(X)即是CRC校验码。 (3) 计算传输码字T(X) = XrM(X)-Y(X) 计算方法:在M(X)末尾连接上Y(X)即可 即:T(X) = 10110 1111 【答案】 此题只要计算出校验码Y(X)即可。正确答案为:D XrM(X) 10110 0000 -- G(X) 10011 (注意位对应方式,对应位进行异或运算即可) 00101 0000 -- G(X) 100 11 (计算方法同上) 001 1100 -- G(X) 100 11 01111 (此数已经小于G(X),计算到此为止,即Y(X))

移动信令计算.

目录 第一章话务模型 (2) 1.1时间参数 (2) 1.2话务数据 (2) 1.3信令链路负荷及参数 (3) 第二章信令链路(A链)计算 (4) 2.1TUP信令计算 (4) 2.2MSC/SSP到LSTP的信令链路 (4) 2.3HLR到LSTP信令链路 (7) 2.4TMSC2到LSTP (8) 2.5SMSC到LSTP (8) 2.6GMSC到LSTP (9) 2.7SCP到LSTP (10) 第三章信令链路(D链)计算 (11) 3.1MSC到LSTP (11) 3.2HLR到LSTP (11) 3.3GMSC到LSTP (11) 3.4SCP到LSTP (12) 第四章信令链路(C链)计算 (13) 第五章网络规划建议 (14)

第一章话务模型 1.1 时间参数 本地网呼叫平均占用时长:60秒 长途呼叫平均占用时长:90秒 1.2 话务数据 普通移动用户每用户忙时话务: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等地市每用户忙时话务为0.02Erl,其它各地市每用户忙时话务为0.018Erl。 智能网用户每用户忙时话务:0.012Erl。 移动至移动M-M:30% 其中,本地M-M:22% 省内M-M:5% 省外M-M:3% 固定至移动L-M:33% 其中,本地L-M:25% 省内L-M:5% 省外L-M:3% 移动至固定M-L:32% 其中,本地M-L:26% 省内M-L:4% 省外M-L:2% 移动至联通:5% 漫游比例:10% 智能用户比例:30% 长途电话中IP电话比例:20% 下面为华为公司补充参数: (1)每户忙时附着次数:0.4 (2)每户忙时分离次数:0.4 (3)每户忙时位置更新次数:2 (4)到HLR进行位置更新的比例:20%

移动计算论文

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展望 随着科技发展近十年以来,传统商业也进入了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成为了新时代,商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电子商务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发布、网上谈判、合同签订、电子交易和计算等一系列手段,使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突破了时空限制,物流运转的有序性大大提高,从而大幅度降低了交易费用。同时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的发展方向,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下面介绍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展望。 首先来详细的了解电子商务的定义,早期最有权威的定义是1997年11月,在巴黎举行的世界电子商务会议上确定的定义。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是指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阶段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其后,HP、IBM等公司都对其下过定义。但无论何种定义,电子商务应包括这几条要义。①电子商务是整个贸易活动的自动化和电子化。②电子商务是利用各种电子工具和电子技术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过程。其中电子工具是指计算机硬件和网络基础设施(包括Internet, Intranet、各种局域网等);电子技术是指处理、传递、交换和获得数据的多技术集合。③电子商务渗透到贸易活动的各个阶段,因而内容广泛,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共享资源等等。④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包括消费者、销售商、供货商、企业雇员、银行或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等各种机构或个人。⑤电子商务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乃至全社会的高效率、低成本的贸易活动。 下面介绍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上世纪70年代,银行间电子资金转账(EFT)开始在安全的专用网络上推出,它改变了金融业的业务流程。电子资金转账是指通过企业间通讯网络进行的账户交易信息的电子传输,由于它以电子方式提供汇款信息,从而使电子结算实现了最优化。这是电子商务最原始的形式之一,也是最普遍的形式。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早期,电子商务以电子报文传送技术的形式在企业内部得到推广。电子报文传送技术减少了文字工作并提高了自动化水平,从而简化了业务流程。电子数据交换(EDI)使企业能够用标准化的电子格式与供应商之间交换商业单证(如订单)。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联机服务开始风行,它提供了新的通讯方式如聊天室等,还简化了信息的获取方法如新闻组等,信息访问和交换的成本已降得很低,而且范围也在空前扩大,全世界的人都可以相互沟通。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万维网应用,这是电子商务的转折点。万维网为信息出版和传播方面的问题提供了简单易用的解决方案。万维网带来的规模效应降低了业务成本,它所带来的范围效应则丰富了企业业务活动的多样性。 通过定义和发展史,可以形成电子商务的初步印象,下面将通过对电子商务的现状的描述更加直观的了解和分析电子商务。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22%。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再创新高,达到5.88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21万亿元。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整体交易规模1.76万亿,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