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分段递进实习模式探新_基于四川文理学院的实践_陈立_李壮成_赵蕴楠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分段递进实习模式探新_基于四川文理学院的实践_陈立_李壮成_赵蕴楠

2017年第2期

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Journal of Modern Special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2nd Issue2017

高校特殊教育专业分段递进实习模式探新*

———基于四川文理学院的实践

陈立**李壮成***赵蕴楠****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教育实习是特殊教育人才培养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如何改革传统实习模式,有效提高特教师范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适应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需求,是我国高等特殊师范教育改革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结合四川文理学院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分段递进”的实习模式,并对它的构建依据、内涵、课程目标、内容体系、管理与考核、实施策略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特殊教育专业分段递进实习实践

[中图分类号]G760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和社会各界大力关心与支持特殊教育(以下简称“特教”),我国特教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特教事业发展需求,许多地方高校(尤其是高师院校)先后增设特教专业。高校特教专业发展作为我国高等特教事业的重要内容,承担为特殊学校、实施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康复训练机构等培养具备特殊教育等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专业人才的任务。广义的教育实习是指通过参加各项专业实践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际工作中来锻炼工作能力,包括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支教,毕业论文设计等[1],这里所指的教育实习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两个环节,是指实习生在学校组织引导下前往特教机构开展实践学习,获得实践经验,增强实践技能。教育实习是特教教师职前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实现培养目标的必要环节[2],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多高校特教专业建设尚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传统的毕业前“集中定点实习”“自主分散实习”等教育实习模式已滞后于特教专业的实际发展,教育实习已成为影响特教专业改革与发展的薄弱环节[3]。为此,四川文理学院提出特教专业“分段递进”的实习模式,并从2011级本科生开始付诸实践,初步尝试解决特教师范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分段递进实习模式构建的依据

(一)系统论是构建分段递进实习模式的理论依据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同时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化的规律性,并用整体性、模型化、最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4]。系统论是分段递进实习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因为:第一,特教师范生

**

***基金项目: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高师特殊教育专业见习实习模式创新研究",川教(2013)781号。

陈立,助教;研究方向:特教师资培养。E-Mail:297510863@qq.com。

李壮成,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E-Mail:360507336@qq.com。

赵蕴楠,讲师;研究方向:特教师资培养。E-Mail:153********@qq.com。

的知识结构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特殊教育学、康复医学等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系统,师范生正是通过在分段递进的教育实习中来不断地整合相关学科的知识信息,并促进知识间的迁移联系,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特教师范生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个体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实践能力形成的基础,实践能力的形成有助于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两者都与师范生的教育影响、生活经验等有机联系,并通过个人努力内化成个体独特的职业素养。同时,特教师范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传统单一的集中式实习等其最大弊端在于很难实现理论学习与实际训练的有机结合,未给学生提供思考反思的再学习的环节。第三,特教实践是涉及医疗保健、教育训练、社会就业等问题的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教育预防、教育诊断与训练和就业培训等环节。因此,特教师范生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在特教环境下,通过持续参与和体验教育预防、诊断、训练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来不断完善。

(二)教师专业化要求是构建分段递进实习模式的实践依据

当前英美等国家特教事业发展迅速,特教对象已由传统的残疾儿童群体拓展到特殊需要儿童群体,特殊教育已实现由狭义的残疾人教育向关注特殊儿童生命价值教育的过渡。相比之下,我国特教事业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一直存在特教教师数量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的现实矛盾。特教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要求特殊教师不仅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然而,我国高校特教专业人才培养大多存在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训练,导致培养的人才很难更好地满足特教实践发展的需求。为了进一步引导特教教师专业发展,教育部2015年颁布《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5],从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方面来规范合格特教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其中专业能力主要包括环境创设和利用、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可以看出,特教教师专业发展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特教教师来源日趋多元化、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特教师范生应按特教教师专业标准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自身专业素养,这就要求高校特教专业需通过改革和完善教育实习模式和强化实践教学等多途径来不断增强师范生实践能力。

二、分段递进实习的基本模式

(一)分段递进实习的含义

分段递进实习是把特教专业本科生四年的教育实习活动按学段特点确定不同的目标、内容,逐段提升实习要求,将教育实习“弥散”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保持实践能力培养的连续性,使教育实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教育实习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具体来说,学生四年教育实习活动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分为体验式实习、定位式实习、探究性实习和入职式实习四个阶段来规划设计,每个阶段的实习活动要求有所侧重,重点突出某些能力的训练,如体验式实习、定位式实习强调师范生诊断评估、教育教学等能力的形成,探究性实习强调师范生康复训练、综合实践等能力的提升。

(二)分段递进实习的主要内容

1.分段递进实习的课程目标

总体来讲,分段递进实习其主要目的在于一方面使特教专业师范生树立并深化从事特教事业的理想信念,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品质;同时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检验已学知识,获取实践知识,发展并形成从事特教事业的基本能力。另一方面,为高校特教专业检验人才培育质量提供反馈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对学校教育工作等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特教事业发展服务。

具体来说,在分段递进实习的每个阶段,实习活动有不同的目标:体验式实习阶段,特教师范生大学一年级以“特教感悟”为目标,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实践来全面感知特教实践活动,践行“从做中学”的理念,为其后续学习训练明确方向,激发动力;定位式实习阶段,特教师范生大学二年级以“专业领会”为目标,通过参与特教机构课堂观摩、课堂教学与管理,课外活动等实践加深对特教职业的理解,增进对特教教师职业的认同,逐渐形成从事特教相关工作的意向;探究性实习阶段,特教师范生大学三年级以“能力形成”为目标,通过教育见习、日常训练、竞赛活动等促进其形成特教教师所需的必备知识与技能;入职式实习,特教师范生大学四年级以“能力提升”为目标,通过临床实习,在特教实践中扮演与适应真实特教教师、康复训练师等角色来巩固提高其教育教学、康复训练等能力。

2.分段递进实习的内容体系

分段递进实习根据学生学习时间和特教事业发

展需求将教育实习分为体验式实习、定位式实习、探究式实习、入职式实习四个阶段[6],其中:

(1)体验式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统一组织学生去特殊学校或康复训练机构实习1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体验特教实践活动,增强对特教事业的了解和认知,培养初步的专业认同感。实习内容主要为参观特殊学校、康复训练机构,认识特教机构文化,

观察特殊儿童日常活动,了解其致残原因,和特殊儿童家长教育观念,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法律法规等,来初步感知特殊教育,了解我国特殊教育发展历程及现状。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特殊儿童调查报告或特殊教育认识报告,由班主任负责学生实习考核,引导其对特殊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激发其专业学习热情,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2)定位式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二第三、四学期,统一组织学生去特殊学校分别实习1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特殊儿童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特殊学校教育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关注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角色,掌握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训练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实习内容主要为观摩特殊儿童诊断评估实践,听课、制作教具、学具、与特殊儿童互动交流,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协助特殊学校教师组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等,来全面认识特殊教育工作者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理解特殊教育职业的社会价值,增强其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责任意识,从而定位学习方向与目标。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报告、特殊儿童个别化教育训练计划或教学设计等,班主任负责其实习考核,引导其初步形成针对特殊儿童展开诊断评估、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

(3)探究性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和大四上学期(第七学期),其中第五学期和第六学期统一组织学生去残联康复机构分别实习1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熟悉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活动的基本规律,了解康复训练机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认识康复训练师的职业角色、掌握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实习内容主要为观摩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活动,和康复治疗师交流、了解特殊儿童康复的政策、需求信息,详细了解特殊儿童个案详情,针对其特殊教育需要而拟定康复计划并参与康复训练活动。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计划等,班主任负责其实习考核,引导其初步形成针对特殊儿童展开康复训练的基本能力。第七学期统一组织实习生去普通中小学实习1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熟悉普通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其在普通学校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教育服务的能力。实习内容主要为听课、与师生交流、协助普通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用心发现特教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针对所发现问题能够开展探究性活动。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并完成特殊需要儿童(幼儿)发展指导计划,班主任负责其实习考核,引导其初步形成有效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的能力。

(4)入职式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四下学期(第八学期),采取集中定点实习和自主分散回原籍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在特殊学校、康复训练机构实习8周,其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实践性知识,提升综合实践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实习内容主要为到特教机构,直接进入教师(康复训练师)角色,承担教学、班主任和康复训练等工作,参与特教机构研究活动。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一次汇报课,完成特殊教育机构实习总结报告,教研室和学科教师负责其实习考核,引导其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3.分段递进实习的管理与考核

(1)实习的组织与管理。首先,成立特教专业学生实习领导小组来协调与安排学生教育实习工作,制定教育实习相关管理办法,组织开展教育实习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做好与实习单位的沟通,保障实习活动顺利开展;同时要求学生制定实习计划,明确实习的目的、进程安排,做到学有所获。其次,在实习过程中,明确带队教师、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的相关责任,为学生提供相应指导和帮助;同时邀请特教机构的优秀教师担任实习导师来指导实习,引导实习生实践经验的生成。此外,为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实习的效率,将实习生合理分组,每组4 6人,以小组为单位,明确每组学生实习的目标与任务[7],这样不仅有利于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与管理,而且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与学习。

(2)实习的考核与评价。每个学段实习结束后,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多方主体参与,除了专业指导教师和特教机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成绩进行评定外,还增加了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等环节,使教育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更加客观、完善。在评价的内容上,主要从学生实习准备、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

康复训练工作、实习反思等维度出发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评定者根据制定的不同等级标准对实习生各项工作进行打分,同时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计分制,学生实习成绩及格,则获得相应的实习学分。

4.分段递进实习的实施策略

(1)完善实习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实习管理制度规范,是推进学生分段递进实习开展的前提条件。首先,在仔细分析职前特教教师培养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制定相对完整、科学的《教育实习方案》《教育实习管理条例》《实习生手册》等规范,构建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管理制度,明确实习过程中学生、指导教师、实习单位的责任与义务,保障各方在实习工作中步调一致,推进实习工作有序开展。其次,建立健全教育实习质量监督体系,对学生实习实施全程监控的管理。由专业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等组成教育实习检查组,对学生不同学段的实习工作实行全过程的督导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康复训练实习等,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实习单位,促使实习生、实习单位等做好实习工作。还有,积极尝试从基地建设、实习方式等环节的改革入手,创新教育实习工作。如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借鉴和管理工作,2007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要求高师院校因地制宜地组织高年级师范生到中小学进行不少于一学期的教育实习[8]。为此,要研究与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意见,联系部分特教机构,积极尝试组织有意向的学生前往特教机构开展顶岗实习工作。

(2)优化专业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影响分段递进实习效果的核心因素,结合专业发展实际情况和不同学段实习的特点,制定不同学段的实习目标,然后以此为导向,尝试适时调整与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在体验式实习阶段开设普通话、普通心理学、特殊教育学、人体生理解剖学等基础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初步认知特教实践活动,了解特教对象等。在定位式实习阶段开设了基础手语、基础盲文、特殊儿童教育诊断与评估、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课程。主要引导学生认识特教机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初步理解特教工作者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明确学习目标。在探究式实习阶段开设了个别化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特殊教育研究方法,特殊儿童康复等专业基础课程,和融合教育导论、资源教室建设与运作、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选修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形成特教工作者的基本技能,做好职业发展准备。总之,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分段递进实习密切关联,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不仅体现了当前特教实践对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同时也反映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改革发展趋势。

(3)整合指导教师团队。教育实习指导工作在很大程度是影响分段递进实习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实习指导工作主要由高校带队教师和实习学校指定教师共同负责,但基本以高校教师指导为主,造成指导教师工作任务沉重,专业师资紧张等问题。因此,积极尝试整合现有教师资源,采取现场带队指导与信息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学科多元、相对稳定、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团队,来解决专业师资短缺难题[9]。比如对入职式实习阶段的学生由高校专业教师、辅导员、特教机构教师组建联合指导团队,采取现场指导与网络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体验式、定位式、探究式实习阶段学生则实行由班主任教师、特教机构教师组建联合指导团队,采取巡回指导、电话巡访等方式开展指导工作。此外,健全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对指导教师的考核与管理[10]。比如建立指导教师资格制度,选拔责任心强、教学、科研能力优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尝试将实习指导工作列入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和表彰等参考内容,核实指导教师工作量并及时发放指导津贴等,来调动指导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4)推进实习基地建设。教育实习基地是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保障分段递进实习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一方面加强与省内、国内开设有特教专业高校的沟通与联系,就特教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师资培养、课程开发等问题开展交流与合作,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另一方面,与部分特殊学校、残联康复机构签订实践教学合作办学协议,安排实习生前往实习,增长实践经验,同时聘请实习基地部分优秀教师作为实习生的指导教师和专业兼职教师,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三、总结和反思

分段递进实习模式改革以往传统单一的、毕业前集中式实习,将实习的时间合理分割、贯穿于师范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强调教育实习的动态性和过程性;同时通过可行的实习目标、翔实的实习内容、科学的管理与评价等保障措施[11],来促进特教师范

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通过体验式、定位式、探究式、人职式分段层次递进实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开展教育教学、班主任工作、康复训练等实践活动来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育教学、康复训练能力。四川文理学院自2011年创办特教专业以来,两届毕业生(共27人)中有两人次在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竞赛中获得佳绩,两人次考取特殊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多人走向省内一线特殊教育机构从事特殊教育相关工作,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与肯定。两届毕业生中有三人次获得校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奖,近年来学校立项的大学生科研项目中特教专业学生立项数累计达到四项。此外,分段递进实习有助于促进特教师范生的专业成长,学生不仅能强化对特教工作者角色的认识,巩固其专业思想,还能较快地掌握特教工作者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以“新手”的身份进入特教机构,增强其对特教机构环境的适应能力。近年来,特教专业学生大多是专业调剂而来,学生专业思想波动大,流动性强,然而随着学生专业学习的适应与深入,其专业思想逐渐趋向稳定,转向其他专业的学生数量迅速减少,成为学校学生专业思想教育的典型。然而,分段递进实习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些挑战,如增加实习经费支出,增加实习基地负担和安全隐患、增加教师指导工作负担等挑战。诚然,这是其他实习模式也无法避免的问题,也正是分段递进实习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吴东涛.以分级递进实习模式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的探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5):200.

[2]陈立.高校特教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6(5):71.

[3]曹卫红.高等特殊教育师范院校公共课程的问题分析与调整策略[J].中国特殊教育,2005(1):93-96.

[4]何秋钊.用系统论基本思想建立本科专业规范体系[J].天府新论,2005(3):139.

[5]教育部关于印发《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10/ s6991/201509/t20150901_204894.html.

[6][7][11]张洋.高师特殊教育专业分段实习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22(2):125.

[8]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EB/ 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11/201212/xxgk_145953.html.

[9]张向东.地方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实习模式的构建[J].商洛学院学报,2015,29(2):61.

[10]彭婷.地方院校师范生顶岗实习的调查分析[J].农业教育研究,2014(3):17.

On the“Step-by-Step”Practice Mode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Exploration Based 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EN Li LI Zhuangcheng ZHAO Yunnan

(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635000)

Abstract:Education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pecial education talents’training.How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mode,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normal colleges students who major special education,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of China’s higher special education reform research.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step by step”practice mode,analyzes its construction basis,connotation,curriculum objectives,content system,management and assessment,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Key words:special education“step-by step”practice practical exploration

(责任编辑王培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