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九岭

九岭

九岭
九岭

九岭村位于三圳镇南部,距圩镇3公里,是蕉岭县第一个成立党支部的革命老区。是固本强基工程镇级示范村。全村602户2148人,党员86人,支委5人,村委干部7人。200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7万元,人均收入4286元。主要种植经济作物是香蕉、淮山、蔬菜、莲藕,近年来,村党总支一班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围绕创建“五好村党支部”这一目标,全面贯彻固本强基工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农村各项工作的龙头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

新农村建设

九岭村伍湖示范点有农户187户913人,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地群众充分利用当地沙质土壤疏松性较好的特点,大力发展以淮山、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目前,伍湖村共种植淮山440亩,豆角等蔬菜200多亩,平均每户淮山、蔬菜年收入就达10000多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一、科技引领,做强传统农业。淮山是伍湖的传统农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伍湖村就有村民开始种植,90年代中期,淮山种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近年来,三圳镇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因势利导,发动农民大面积种植淮山,同时,引导群众对种植方法进行改良,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有机肥,进一步提高了淮山的品质,使淮山质量提高了1~2个档次。应用间种技术,如在淮山地中套种花生等经济作物,使土地年亩产值达到6000多元,比原来增加2000多元。

二、科学规划,发展优势农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围绕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的要求,在做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对农业产业进行规划,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10年,淮山种植面积达到550亩,蔬菜种植面积400亩(含复种指数)以上,香蕉、花生等其它经济作物120亩以上,粮经比例调整为2:8。

三、服务保障,推动现代农业。一是拓宽销售渠道,在依托蔬菜合作社的基础上,培育了6名流通户,加强与外地老板的联系,目前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产销链,淮山、蔬菜已远销广州、深圳、珠海、顺德等地,解决了淮山、蔬菜销路问题,保证销售效益。二是不断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仅今年来,投入23万元完成了伍湖村道至淮山基地长1.2公里的水泥硬底化建设,投入2000多元对淮山基地的圳道进行清淤。三是配合镇政府有关部门不断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美丽乡村蕉岭三圳九岭村

日期:2014-07-09 [打印] 浏览110次 [来源:梅视网]

生态美:稻浪翻滚簇拥田田荷叶;生活美:手绘美图妆彩农家墙;生产美:鱼塘上建起江南水乡风味小屋

本报讯(记者叶春萱摄影报道)7月,夏收将临,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的早稻已经开始收割,一口口莲塘镶嵌于稻海间,充满原生态的美丽景色。九岭村是“世界长寿乡”蕉岭县第一批授匾的“长寿村”,走入其间,有感于美丽乡村人长寿皆因景美景生态——生态美:稻浪翻滚簇拥田田荷叶;生活美:手绘美图妆彩农家墙;生产美:鱼塘上建起江南水乡风味小屋。

5月30日,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授予蕉岭县“世界长寿乡”称号,成为世界上继高加索地区、巴基斯坦的罕萨、厄瓜多尔的比尔卡班巴、我国的广西巴马、江苏如臯、新疆和田之后的第七个“世界长寿乡”,而九岭村因是2013年底蕉岭授牌的第一批“长寿村”而更显美丽乡村魅力。九岭村位于蕉岭县三圳镇和蕉岭县新铺镇交界处,三面环水,群山在水外拥拢稻田,耕作十分便利。村民名下稻田几乎全部在村内,多年来,村中稻田无一弃耕,进入6月底7月头,稻谷次第成熟,稻浪如金色的波涛,景色十分醉人。

6月底,这一带的稻田已开始收割,过多一阵,稻田将进入大面积收割阶段。因引水方便,和别处的稻田不同,九岭村的稻田间夹杂着一片片荷花塘,村民择地种植莲藕,稻收时节,荷叶田田,或红或白的莲花绽放,生态文化自然彰显。从6月初开始,美丽而天然的丰收场景引来不少自助生态游游客前来拍照游玩。

据九岭村村支部书记徐平坚介绍,九岭村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就蕉岭粮仓地位,九岭村年轻村民有4成以上安于农耕,生活于斯的村民安于农耕生活,而今,更因新农村建设感受到生活之美。

从头两年开始兴起的新农村建设在今年春季以来进入全面开花结果阶段,特别冶情的是村内主干道两旁农家墙壁上的手绘彩图,这些彩图取材农村谚语、农村生活劳动场景等,色彩美丽,形象逼真、绘图大气,彩绘图案和墙壁下小花圃上的鲜花互相辉映,赏心悦目。这些彩绘由嘉应学院美术学院的学子隐名友情创作,在今年春节后开始创作,目前已创作有几十幅大型墙绘作品,延绵1.5公里。

九岭村是长寿村,据今年2月1日统计,全村人口2千多人,村内60岁以上的老人占21.5%,最高寿者已108岁,百岁老人有3位;90岁以上高寿者15人;90岁以上高寿者有88人。

长寿源于这里纯农耕,无任何工业污染源,天蓝水碧,且是蔬菜基地和千亩淮山、石斛、咸菜生产种植基地,果蔬丰富,而今,生产环境优美更胜了一筹。除在各自然村建设了生态小公园外,还着力打造长寿公园、江夏公园、客家文化展示区、休闲垂钓区、客家农耕文化艺术长廊、五彩花堤、长寿食品采摘区、十里柳湾等景区,而在鱼塘上建起江南水乡风味小屋、用彩色铁艺作篱笆墙、栩栩如生的小鹿作休闲椅等天人合一的图景更是随处可见。

万福寺前千亩葵花开

本报讯日前,大埔县大麻镇万福寺前的坑尾村近千亩梯田种植的向日葵次第盛开,金灿灿的葵花朵朵向阳而开,沿阴那山势、梯田形成层层叠叠金色的花海,吸引了不少游人前来赏花。据了解,本月中旬为最佳赏花期。

除了游万福寺、赏梯田葵花外,从大麻镇的小留村至万福寺十多公里,还有小留村十里荷花、百亩紫薇玫瑰园等花也竞相开放。

交通提示:从梅城走梅大高速公路至大麻出口约50公里30分钟路程,再到万福寺约17公里;走梅县雁洋镇到万福寺约53公里。

路圳结合、整洁干净的宽畅水泥村道四通八达,与两旁错落有致的楼房、红花绿树相映的休闲健身公园,绿油油的方正田块,构成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田园画卷。今天,我们就走进具有美丽田园风光的村庄——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

从东莞回家乡九岭村过年的王秀亮阿姨,看到家乡发生的大变化,让她一时难于置信:一条条水泥村道一尘不染,水圳、村前屋后也不见有任何垃圾。尤其是王阿姨家附近,一个过去杂草丛生、垃圾成堆的卫生死角,如今变成了绿色葱茏的休闲健身公园。

回乡乡亲王秀亮:(这个公园)建得很漂亮,我们回到家乡感到非常开心。以前小孩不敢在这里走动,坑坑洼洼、竹丛凌乱非常阴森,一到晚上没人敢来。现在大家不怕了,(有空)都会到这里玩。

不止是村里环境卫生的变化。过去的旧屋烂舍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广场、蓝球场等文体设施。

回乡乡亲陈华:我感觉家乡变化特别大,环境非常美丽,面目一新。现在文体设施搞得很好,给大家创造了一个文化氛围。

村民黄淡云:现在这里很像小城市,大家看到这都赏心悦目,心情非常好,茶余饭后都会到这里走走。

而让外出乡亲和村民们感受更深的是,村里的特色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近千亩的淮山、蔬菜基地,还有名贵树木、石斛、兰花、香蕉基地不仅富了村民,也让整个村庄变成美丽的庄园,呈现出优美的田园画卷。

近年来,九岭村围绕“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和长寿目标,通过各自然村建立的村民理事会,充分发动群众和外出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投入近百万元用于净化、绿化、亮化建设;如今,村里垃圾实现日清日运,主村道全部安装路灯,每天有人清洁;拆除了300多间旧屋,每个自然村建起蓝球场、休闲小公园、文化活动场所。同时,将发展特色产业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打造美丽的田园风光。

九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徐文坚:我们把长寿品牌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使村民感觉到自己不仅是美丽乡村的参与者,而且是美丽乡村的享受者。

九岭村伍湖示范点有农户187户913人,在新农村建设中,当地群众充分利用当地沙质土壤疏松性较好的特点,大力发展以淮山、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目前,伍湖村共种植淮山440亩,豆角等蔬菜200多亩,平均每户淮山、蔬菜年收入就达10000多元,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一、科技引领,做强传统农业。淮山是伍湖的传统农业,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伍湖村就有村民开始种植,90年代中期,淮山种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近年来,三圳镇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因势利导,发动农民大面积种植淮山,同时,引导群众对种植方法进行改良,应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有机肥,进一步提高了淮山的品

质,使淮山质量提高了1~2个档次。应用间种技术,如在淮山地中套种花生等经济作物,使土地年亩产值达到6000多元,比原来增加2000多元。

二、科学规划,发展优势农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围绕发展“效益农业”、“特色农业”的要求,在做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对农业产业进行规划,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到2010年,淮山种植面积达到550亩,蔬菜种植面积400亩(含复种指数)以上,香蕉、花生等其它经济作物120亩以上,粮经比例调整为2:8。

三、服务保障,推动现代农业。一是拓宽销售渠道,在依托蔬菜合作社的基础上,培育了6名流通户,加强与外地老板的联系,目前已形成较为稳定的产销链,淮山、蔬菜已远销广州、深圳、珠海、顺德等地,解决了淮山、蔬菜销路问题,保证销售效益。二是不断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生产提供良好的条件,仅今年来,投入23万元完成了伍湖村道至淮山基地长1.2公里的水泥硬底化建设,投入2000多元对淮山基地的圳道进行清淤。三是配合镇政府有关部门不断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探访长寿村人们的长寿秘诀。三圳镇素有“鱼米之乡”美誉,而九岭村是鱼米之乡的乡中乡,是我县首批长寿村,也是美丽乡村示范村,那么,在这个美丽乡村里,又有着怎样的长寿秘诀呢?

走进九岭村,村道、房前屋后处处整洁干净,一个个休闲公园红花绿树相映,让人眼前一亮。而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悠闲地聊天、散步、骑自行车,显得悠然自在。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104高龄的钟彩凤老奶奶家。钟彩凤奶奶除了耳朵有点背外,身体还很健康,且思维清晰。其儿媳妇沈冬英说,老奶奶心态平和,爱劳作,每天还坚持扫地、洗碗筷。而五代同堂的和睦大家庭,子孙非常孝敬老人是老人长寿的重要原因。

钟彩凤的儿媳沈冬英:(钟彩凤)很喜欢扫地,喜欢洗煲子等,如果你说她不要洗,她就不高兴。(而子孙)照顾她是应该的。

这位正和儿孙一起看电视的老人是谢云英,今年虽然已经83岁,但身体很是硬朗。从老人口中,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她连声夸赞自己的子孙孝顺,让她的晚年生活自在、知足,所以也难怪她能高寿了。

老人谢云英:子女都很孝顺,食不愁,穿也不愁。自己什么都会干,老了要动一动很好,子女也说不要去动,自己要动,动了身体才好。

谢云英的大儿子徐志良:像我现在也是做爷爷了,照顾老人是应该、本分的。

走访了几位老人,记者切身感受到,村里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儿孙孝敬是该村老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在九岭村宽阔的村道上,记者还遇上了95岁高龄,正骑着自行车在村里转悠,欣赏村中美景的钟洪梅。见到记者,他迫不及待地夸赞村里的宜居环境。

95岁老人钟洪梅:健康长寿以环境卫生为主,减少疾病。(九岭村)道路清洁,到处有公园,无公园就有公园式的环境,心情舒畅。

原来,九岭村美丽的环境,得益于该村近二年来,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该村通过成立村民理事会,组织发动外出乡贤和村民积极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如今,村里过去一个个卫生死角,已经被长寿公园、延陵公园、江厦公园、客家农耕文化艺术长廊、五彩花堤、十里荷塘等取代。

九岭村土地肥沃,村里家家户户种植蔬菜、莲藕、淮山等绿色食品,建有千亩淮山基地,村民热爱劳作,农田里四季常绿,自给自足吃自己种养的绿色食品。

90岁老人吴文华:(饮食)清淡为主,吃的是家里种的青菜,无污染的。

九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徐文坚:主要是健康的饮食,良好的心态,优美的环境,适当的劳作,还有我们村良好的村风民风,村民爱老敬老,在我们村大家人和睦相处,就同一家人一样。

尊老敬老,家庭、邻里和睦,环境整洁优美,九岭村的人们以爱护环境、辛勤和谦和敬老等美德延续着自己的长寿传奇。

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在广州市南沙区财政局、南沙区委统战部的对口帮扶下,结合该村长期种植淮山产量高、效益好的特点,大力发展淮山种植(如左图)。同时,依托淮山经济合作社进行产品推广销售,与喜多多超市签订直供协议,实现农超对接,提高了产业发展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目前,九岭村种植淮山面积1500多亩,亩产量可达5000斤,在生长过程中还可以套种花生等经济作物,年亩产值可达6000多元。

九岭村种植淮山的成功经验在三圳镇得到推广。该镇以九岭村淮山种植基地为示范,辐射带动相邻的芳心、招福村连片打造了千亩淮山基地。同时引进淮山浅生槽定向栽培新技术,种植的淮山块茎顺直长圆、饱满、光滑、皮色佳,增产20%至45%。

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是中国著名的长寿村。村民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一群黄发垂髫的老人格外引人关注,他们或拿镰割禾,或挥锄松土,或挑水慢行……如果没有人介绍,你很难知道,他们的平均岁数是八九十岁。

蕉岭县是名副其实的长寿之乡,总人口23万人的蕉岭县就有44位百岁老人;80-89岁老人多达有8960人;90-99岁老人有1780人。

蕉岭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但长寿老人勤劳和自然的生活状态更值得借鉴。

长寿品牌正成为蕉岭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如何吸取各地长寿之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不因过度追求经济效应而砸了长寿的品牌,也是发展长寿经济中面临的挑战。

但蕉岭长寿之乡吸引着更多人关注健康秘诀的同时,蕉岭从政府到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都正在有意无意地提前实践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养老行动。蕉岭,在输出长寿经验和长寿食品的同时,正在输出重要的经验:人们,不仅长寿,而且拥有长长的幸福和快乐。

发自梅州

▋▋▋春来早白发谁家翁媪?

2月20日,粤北山区暖洋洋的太阳下,三五位年过古稀的村民正在村民广场上健身,一位中年男子在旁不断拍照,和老人聊天。这位何姓的先生来自广州,热衷于研究长寿文化,在听闻蕉岭县有多个长寿村后,便来实地见证考察。

九岭村总人口2177人,拥有3位百岁老人,且最高年龄109岁的徐祥招身体还十分健朗,耳聪目明,记性好,谈吐清楚。此外,九岭村90-99岁村民有12人,80-89岁村民有75人,并且百岁寿星呈逐年增长趋势。

记者在九岭村内走访时,三圳镇镇长邓汝芬指着路上的行人,不断介绍说,这个骑自行车的老人90多岁了、那位摘菜的婆婆86岁了、挑水的婆婆80岁了……

据蕉岭县长寿之乡工作委员会统计,目前蕉岭县44位百岁老人;

80-89岁老人有8960人,是百岁老人的203倍;90-99岁老人有1780人。

寿乡蕉岭这一声誉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清朝嘉庆年间,蕉岭人赖以潜70岁高龄考中进士,并在京辅助嘉庆皇帝治理国家10年,在当地留下“赖以潜古稀之年中进士”这一佳话。

不少专家普遍认为,蕉岭高龄者众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重要原因之一。蕉岭县境属亚热带地区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蕉岭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9.26%。此外根据测量结果,蕉岭土壤硒含量每百克达61.4微克,远高于国际卫生组织规定的每百克含硒10微克的正常值。蕉岭空气含有大量负氧离子,最高达20000个/立方厘米。

▋▋▋村中织笼喂鸡去一生一世纪

对于百岁老人而言,一个世纪来的动荡与不安、战争与灾害都亲历了,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无法坚持到今天。活到老做到老,构成了长寿者和大自然互相依存的生命的动力。

中午近12时,109岁的徐祥招老婆婆正准备做午饭。虽和儿孙一起

生活,但徐祥招仍然每天自己打扫屋子、煮饭,并干喂鸡、浇菜等家务活。

“到老了还是一身干劲。”儿子钟迪才如此形容母亲。钟迪才今年已经70岁,家族90多人,五代同堂。

104岁的钟彩凤相比徐祥招,她的耳朵不那么灵敏,吐字也略显含糊,走路需要拐杖或人搀扶。钟彩凤的儿媳妇沈冬英告诉记者,尽管动作不流利,但钟彩凤仍坚持每天都要扫地、洗碗筷,“年纪大了,她洗碗筷不那么干净,洗了我还得洗一遍,我就不让她干活,没想到她却骂我,嫌我不让她劳动。”

当沈冬英向记者讲述钟彩凤生平,提到自己的丈夫——钟彩凤的儿子与自己相隔两世时泪流不止,而坐在一旁的钟彩凤神情淡定。当地政府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百岁老人都经历了家庭各种不幸之痛,但或许是经历了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他们有足够平和的心态接受生离死别,并坚强地生活下去。

在九岭村,长寿者在劳动中获得了生命的动力。九岭村的一切显得那么美好——在蓝天白云下,一位老人骑着自行车环村而行;80岁的林梅凤穿着雨靴,手拿柴刀,头戴遮阳帽,从田地劳作完回来;一位80岁妇女则挑着一担水桶去给庄稼浇水……

▋▋▋共沐阳光空气水自然与君同

蕉岭县大部分长寿老人所坚持的,是一种令人感叹的淳朴状态:即现代人遗失的“自然”。在记者走访的“寿星”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保留着自然生活方式:以清淡为主,有肉就吃,有酒也喝……

2月20日上午,87岁的曾阿三正在菜地里采摘青菜西兰花,她每天到菜地摘菜,亲自挑水浇菜,给菜地施的肥多来自家里的化粪池。“自己种的菜好吃,外面买回来的感觉没有什么味道。”

午饭时分,不远处的徐祥招正忙着打水,淘米,洗米,煮饭。走进厨房,饭桌上的菜引人注目:咸菜、萝卜干、青菜……

蕉岭县长寿委办公室主任吴忠告诉记者,世界长寿之乡的专家曾到蕉岭调研,他们一起走访很多长寿老人发现,大部分老人的饮食没有特别之处。

对于很多长寿老人来说,“自然的生活”还表现在人与人的自然相处上。“见到乡里乡亲开心,自己心里就很开心、很快乐、很幸福。”尖坑村的村民告诉记者,生活中,邓老太太几乎没有和邻居吵过嘴。由于性情和善,善待家人和邻里乡亲,邓常英深受邻里的尊敬和子孙的孝顺,村里不管哪家哪户有喜事,都要请老太太一起热闹。

长寿之乡的启示:

养老事业的社会化实践

当人们羡慕蕉岭长寿乡长寿村美好的画面、渴望如他们一样长寿同时,中国的老龄化社会,正不知不觉地到来。如九岭村五代同堂的现象虽然不会出现,但家家户户有几对老人需要赡养的情景,将触目可见。

记者在九岭村遇见钟春云时,她正用柴刀把自己采摘回来的草药切碎。82岁的她10多天前挑水浇菜时不慎摔倒,膝盖红肿,但由于没钱,只能用自制药酒自疗。

钟春云虽有3个儿女,却老无所依。一起居住的大儿子幼时被坍塌的房屋压伤,身体留下后遗症,失去劳动能力,需要年迈的钟春云照顾。二儿子入赘女方家,已迁离九岭村,三女儿的丈夫身体不好,经济状况很差,无法照顾娘家。迫于生计,钟春云至今仍一人耕种了2亩田地,用于自给自足。

2013年7月27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我国首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披露:2013年我国老年

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平均每100人中,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5人。

数据显示: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慢性病老年人口、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3

年均突破1亿大关;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2012年已达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正以7.6万个家庭的数量持续增加。

据预测,2020年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2.43亿,而2025年将突破3亿。2012年10月29日,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介绍,“空巢老人”比例很大,到2050年,仅我国临终无子女的老年人将达到7900

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占54%以上。现实却显得尤为急迫,因为社会还没有来得及做好准备。

据报载,截至2011年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为248万,北京市401所养老机构的床位总数仅仅只有6.9万张。这样算来,即便是现有床位全住满,每百名老人拥有的机构养老床位仅为2.8张。

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透露,已有1万多人登记排队等候,而该养老院每年只能腾退出50~60个床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估算,现在预定一个床位,“至少要等到160年之后才能入住”。

像北京和钟春云老人面临的情况,渐渐已不是个体。

蕉岭长寿之乡的自然生活方式带给国人长寿的经验,他们同时也逐步探索因长寿人数众多而提前到来的老龄化社会的管理模式,他们有意无意承担了对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家庭保障等方面的探索。

采访中了解到,蕉岭也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发展老龄化事业。为让老人安享晚年生活,蕉岭出台了一系列养老、医疗、生活等多项惠老政策。一是建立了老人档案,对百岁老人、80-89岁和90-99岁老人按月、年享受政府发给的‘长寿保健金’;二是为老年人免费办理了《老人优待证》,全县60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全部享受养老保险;三是全县107个村(居)委均建立了老年活动室,同时每年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

据了解,以前蕉岭县百岁老人一个月长寿保健金才100元,之后逐年提到现在的300元,随着蕉岭的经济发展,长寿之乡老人的待遇,还会提高。目前,蕉岭县幸福养老中心——梅州地区首家公建民营社会养老机构亦已对外开业,反响良好。除了硬件,当地还会评选长寿镇、长寿村,激励全社会尊老、敬老先进典型,营造“仁义诚敬孝”、“唯爱为大”崇尚

孝老养老的良好氛围。“我们的目标是,让老人们处处受到尊敬和关爱,倍感自豪和幸福!”蕉岭县长寿委办公室副主任刘春红说。

尽管蕉岭长寿之乡还没有系统地对未来老龄化社会的现实版本做出

系统的实践,但是他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着。

蕉岭县三圳镇是创建中国“美丽乡村”试点村(镇)之一。作为首批“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三圳镇民风淳朴,有着良好的生态和人文优势。近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发现“宜居三圳”名不虚传:这是一个精致小镇,村村都有小公园;这是一个和谐社区,一人生病众人看望;这是一个欢乐农村,无公害蔬菜、名贵树木种植和蜂业渔业养殖等正带旺特色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精致小镇宜居乡村

走在三圳,沿途屋舍俨然,井田相间,房前屋后处处可见宜人景色。作为省宜居示范城镇,三圳镇大多数村都设有小公园,配有娱乐健身器材。无论白天还是傍晚,每天都有不少村民到公园里休闲娱乐。

九岭村伍子湖村民理事会会长吴国余告诉记者,2011年5月以来,延陵公园已在房屋修缮、环境卫生、道路铺设、购置健身器材等方面先后投资35万元。“自从村里修建了小公园,环境变得更美了,我时常带着小孩来玩,麻将自然就少打了。”村民王女士如是说。据三圳镇党委书记古远基介绍,2014年,该镇将继续完善各村娱乐健身设备和休闲场所,深入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保护生态,美化环境,让农村居民生活在公园中。

民风淳朴其乐融融

“我们这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村里有人生病住院了,每家每户都会派代表前去看望并送上慰问金。”吴国余告诉记者,该村民风淳朴,村里建设延陵公园过程中,不少村民都自发将家里的名贵树木捐赠出来,装扮自己的家园。

记者了解到,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去年,三圳镇成立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让干部沉下身心到农村和群众家中去,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此外,为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该镇各村还团结发动乡贤,集中发挥宗亲力量,成立了村民理事会。自该镇实行社会管理创新以来,村镇干部作风得到较大改善,群众对干部的上访投诉案件为零,信访量也大幅下降。

特色经济产业发展

日前正值芥菜丰收季节,记者看到,田间地头到处都是老百姓忙碌的身影,不少村民还在自家门口晾晒芥菜和腌制咸菜。种植大户陈丽红说:“家里种有3亩芥菜,去年光芥菜就卖了2万多元,今年打算再扩大种植规模。”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村民几乎家家都会种植一定规模的蔬菜,每年冬季,他们都会自发对圳道等进行排污清淤,解决来年的灌溉问题。

三圳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还被评为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除了种植蔬菜,该镇因地制宜,支持村民规模化经营,建立了特色种植铁皮石斛为主的九岭生态园。同时,积极引导村民种植淮山,发展名贵树木种植业、养蜂业、渔业、农业观光旅游业等特色经济,实现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哪里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高?什么地方最适合健身、疗养?哪里的食物营养成分高?……这都是市民和游客长期关心的话题。在中国长寿之乡蕉岭,这些问题便有了可探讨的答案。吸长寿空气,喝长寿山泉水,吃长寿食品,品长寿文化……在这里吃喝玩乐让人尽兴不已。

蕉岭县的森林覆盖率达79.34%,活立木蓄积量630万立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全年空气质量良好率达100%,是“中国长寿之乡”、“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无论您走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碧水间,绿竹古楼旁……蕉岭,就是您身边的天然氧吧。

1青青翠竹,氧喜你的眼

明月“竹”间照,清泉石上流。无论你哪个季节来蕉岭,不能错过的便是竹海。日前,记者一行走进长寿乡,驱车行走在竹海,成片的绿让你应接不暇,不得不让你慢下来,这里的山景水色如梦如幻,仿佛让你置身于一座绿色氧吧。在蕉岭皇佑笔林场,这里生长着既密集又粗壮的竹子,成片的竹子遮天蔽日,使整个山谷显得更深幽。在竹影婆娑间,闻着淡淡的鲜竹味,记者一行行走在盘旋弯曲的竹径上,感受清风摇曳,也能听水鸣鸟啾,还能观绿竹野花。

在南磜镇,毛竹林郁郁葱葱,满目苍翠,毛竹经济也逐渐成为农民靠山吃山的耕山致富产业,这里的村民还把竹山当菜园进行管理。时值春季,竹农又忙活着对竹林进行管护,迎接“新生”。在南磜村,种植毛竹具有20多年历史的黄伟民算是当地毛竹种植经验丰富的竹农。1993年,黄伟民等14个人看到了当地有利的地理气候环境以及良好的毛竹种植业发展前景,大家一拍即合,集约经营办林场。随着毛竹的市场批发价从最开始的七八元/100斤,到后来的十五六元/100斤,再到现在的二十七八元/100斤,黄伟民从中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看到了发展毛竹产业的商机,不仅自己承包了山头,还不断壮大毛竹产业。

近年来,该县结合山林资源丰富、适宜毛竹生长的区域实际,将发展毛竹产业作为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绿色崛起”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由县财政切块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发展新种毛竹基地和抚育示范建设。据了解,蕉岭县不少地方的农民素有种植毛竹及经营简单竹篾加工的传统,目前拥有15万亩的毛竹资源,素有“毛竹之乡”的美誉。

时下正值春季,笋竹相映,让人满眼的绿意。青青翠竹吸引了不少艺术家纷纷前来创作。“前来这里的人不仅可以感受养生之道,还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珠海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崔青云告诉记者,置身竹海,令人心旷神怡,这里空气中的氧气、水分适宜,空气负离子多,是一座天然氧吧。

2 绿色食品,氧美你的味

来到蕉岭,除了享受美丽风光外,还应该品尝这里的美食。蕉岭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冬笋、红菇、红薯、娘酒等该县本土的食材纷纷被人们运用到菜肴当中,让你在饮食当中更加深入了解这座秀美寿乡。

去年,该县举行了“特色长寿菜肴和小吃”评选,经过现场比拼和专家投票,评选出竹筒三及第汤、冬笋焖羊肉、北磜红菇捞土鸡等16种“特色长寿菜肴”和炒木薯粄、发

记三圳酿粄、现打糍粑等8种“特色长寿小吃”。中国烹饪大师黎永泰曾在品尝蕉岭菜肴后表示,蕉岭是中国长寿之乡,这些特色菜肴和小吃朴实大方,调味实在,原汁原味,具有浓厚的客家风味,体现了蕉岭的长寿饮食风貌。

而“蕉岭县十大长寿食品”有灵芝、蜂蜜、冬笋、红菇、绿茶、金桔、淮山、豆干、葛粉、竹稻米。据了解,蕉岭气候资源独特,土壤富硒元素多,农产品资源丰富,全县8个乡镇的深山、田野、农家菜地中,遍布着70多种长寿食品。该县所产的大米、蔬菜、水果等富硒农产品获得多项国家认证,堪称长寿“瑰宝”,受到市场的青睐。

大自然亦献给勤劳朴实的蕉岭人诸多财富。近年来,蕉岭还借助竹子做好“竹饮食”文章,开发“素食第一品”冬笋、竹筒饭、竹筒菜、竹筒汤、竹筒三及第等竹美食菜肴。通过开发长寿食品,发展长寿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目前,该县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结合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工作,全区域打造农业公园,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高农业产值,增加农民收入,为绿色长寿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3名木世界,氧畅你的神

近年来,蕉岭县大力发展名贵树木产业,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一棵棵名木茁壮成长,焕发出勃勃生机,市场身价也“扶摇直上”。如今,该县城乡处处名木林立,全县6.5万亩名贵树木,不仅成为致富群众的“摇钱树”,还让这些珍贵树种成为长寿之乡绿化的“宠儿”。

蕉岭长潭镇麻坑村石窟河畔的金霖名贵树木基地正是这种思想的实践。春日阳光明媚,走进这里,绿色葱茏、枝繁叶茂的名木与竹廊绿道、石窟河构成了秀丽风景。几年来,每逢周末或节假日,这里便吸引着蕉岭市民及不少游客前来休憩、游玩。

而谁能想到,这样诗情画意的美景,曾是一个杂草丛生的滩涂地。几年前,企业家蔡小珊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种植名贵树木的号召,承包起这片价值并不高的土地,种

下樟树、黄花梨、桂花、罗汉松、九里香、茶花等20多种名贵树苗,建立起连片近300亩的金霖名贵树木基地。名贵树木种植这一生态经济的发展,让这里的百姓尝到了甜头,不少市民看到实惠后,争相在房前屋后种植名贵树木,同时也美化了自己的家园。

正因为种植名贵树种既能致富,又可提高绿化档次、美化城市环境,所以,蕉岭县在几年前就把扶贫“双到”工作和发展名贵树木产业结合起来,鼓励扶持贫困户种植风险低、易管理、效益高的名贵树种,如种植黄花梨、樟树、阴香等,每亩年纯利润可达3000元至8000元,比传统经济作物增收3至6倍。

今年以来,蕉岭县再次掀起“家家户户多种树”“建设美丽乡村”热潮,把15万株香樟、罗汉松、桂花、桃花心木和南方秋枫等名贵苗木发放到农户手中,种在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家园。

连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每年筹资30万元用于购置名贵苗木发放给群众,不仅在城市绿化中力推名贵树种,而且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利用村旁、溪旁、路旁、田旁和撂荒地、坡耕地等非规划林地种植珍贵树种,有效改善了当地的林种树种结构,满足了社会对高档木材的需要,既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也绿化美化了长寿家园环境,促进了市民增收致富。

4岭南风光,氧舒你的心

日前,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该县长东公路,到处都是层峦叠翠,绿意盎然,一片生机勃勃。而在距县城西北部约5公里,则是国家4A 级景区、“南粤百景”之一、素有“岭南日月潭”之称的长潭旅游区。长潭,形如巫峡,景似漓江,奇峰耸立,古树参天。坐船穿梭于长潭,如沐浴在大氧吧里,四季皆有不同景观,而秋季更以枫叶之美名闻遐迩。在旅游区内,有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闽粤赣释迦文化中心、一线天瀑布、高台庵、桫椤珍稀园、千亩枫叶园、蓬莱仙境等。每年9月至12月,成群白鹭盘旋、栖息于湖山,宛若仙境。

在该县蓝坊镇,则有梅州最大的瀑布之一龙潭飞瀑,龙潭潭水清澈如镜,潭畔古亭飞檐翘角。距龙潭不远的贞节牌坊建于清道光年间,碑铭对联众多。而皇佑奇观位于皇佑笔市级自然保护区内,空气清新、水源清净、生物种类繁多,成为集野营、登山、探险、狩猎、垂钓、摄影、观赏树木和野生动物为一体的森林旅游基地。

除了生态美醉人外,蕉岭的文化也颇让人倾心,这里是绿色生态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集聚地。观竹赏景品文化,在新铺镇的谢晋元故居及文福镇的丘逢甲故居,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地方都值得你停下来,敞开心扉去品味历史在这里的积淀。

5 生态家园,氧起你的寿

行走在蕉岭的古村落或是乡间小道,可以见到不少长寿老人。若看见他们劈柴煮饭、提水挑担、唱歌下棋……你都不要惊讶,因为你正站在客家地区首个“中国长寿之乡”这片沃土上。

日前,记者在南磜镇石寨村看见一名80多岁的郭姓阿婆,头发黑而浓密,口齿伶俐,思维清晰。很多人都想知道长寿的秘诀,记者在探访长寿老人的过程中发现,家庭和睦、平和心态、规律生活,这些都是老人长寿的秘诀。

109岁,不仅耳聪目明,行动自如,每天还要干一些做饭、晒衣服、喂鸡鸭的活,这位百岁老人就是“中国长寿之乡”蕉岭县三圳镇九岭村的徐祥招老人。直到现在,徐祥招老人都还有着一身使不完的劲。她笑眯眯地告诉记者,“每天都要自己打扫屋子,喂鸡鸭,做一些饭,活动活动身体。”勤劳的习惯造就了徐祥招现在好的身体。“如果一天没有干活,她就说身体不舒服。”她的儿子钟迪才如是说。

中国最古老的历史著作之一《尚书》中,将“长寿”放在“五福”之首。按国际标准,10万人中有7位百岁老人,是“长寿之乡”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蕉岭县有百岁以上老人44人,占同期总人口231609人的19/10万;全县80-89岁老人有8960人,是现有

百岁老人的203倍;90-99岁老人有1780人,是现有百岁老人的41倍;全县平均预期寿命达78.6岁,是广东长寿县中的佼佼者,也是客家地区第一个长寿之乡。

“根据世界长寿之乡主要认证标准,百岁老人要占现有人口的15/10万,80-89岁老人是现有百岁老人的200倍,90-99岁老人是现有百岁老人的40倍,预期平均寿命78.25岁等相关标准,蕉岭县的长寿资源均超过了世界长寿之乡认证标准;同时,蕉岭县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不断增加,百岁寿星后备力量充足,呈逐年增长趋势。”蕉岭县长寿文化研究会负责人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