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肝包虫病57例手术治疗体会

肝包虫病57例手术治疗体会

肝包虫病57例手术治疗体会
肝包虫病57例手术治疗体会

滴注,每日1次,逐渐减量,3~5d改用口服强的松,持续3周至1个月。托比卡胺滴眼液滴眼1~3次/d;糖尿病患者仅局部给药,密切随访。全部患者炎症均在3~7d内得到控制,自觉症状好转,房水闪光减轻,人工晶状体表面的灰白色渗出膜从周边部开始吸收,1周左右基本吸收。此时,再试加用透明质酸酶结膜下注射,并在无异常反应的情况下逐渐加大其剂量(一般用量为200~800U,每日1次),全部患者炎症均在1~2周内消退,人工晶状体前膜完全吸收,除6例人工晶体表面少许灰白色残膜,视力恢复差外,其余视力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讨 论

文献报道在手术后6个月内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色素膜炎的发病率为8.3%,1983年Star k报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病率为1.0%,K rat z报道1000例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病率3个月时为2.7%,1年发病率为0.7%[1]。本组发病率为2.6%。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较常见的早期反应是由于手术创伤和异物刺激引起的眼内炎,多数在1~2周内反应消失。白内障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患者发病时间在术后3周左右,而不在术后立即发生,可以排除由手术本身刺激引起,有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下几个方面有关: 晶体蛋白诱发的术后Ⅳ型变态反应[2,3]。现代研究表明,各种原因所致晶体蛋白与房水接触,包括各种类型白内障术后、外伤性白内障使得作为晶状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产生晶体抗原免疫反应,并可能通过Ⅳ型变态反应,而造成眼内炎性损害。 晶体蛋白诱发的术后Ⅲ型变态反应。迟发性葡萄膜炎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发生的葡萄膜炎性细胞反应不同,它是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变态反应,即由于术后眼内残留的少量晶状体皮质缓慢释放到房水中,形成可溶性抗原,与因人工晶状体在眼内的异物反应破坏血-房水屏障而进入眼内的抗体结合,形成可容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当此复合物达到一定浓度,同时又存在机体反应对识别晶状体蛋白为自身蛋白的功能紊乱即诱发本病,并不是由晶体蛋白直接引起的免疫反应。这与谢立信等[4]报道观点相同。 人工晶体材料诱发。作为人工晶体材料本身是否具有致免疫活性,使机体产生一种类似免疫排斥反应样炎症,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的问题。周朝晖等[5]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兔眼的房水细胞学研究和虹膜睫状体病理形态学研究均提示,术后的眼内炎症反应是对人工晶体材料的一种过敏反应。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改进和人工晶体制造工艺的提高,人工晶体生物相容性增强,由此引起的葡萄膜炎反应也在减少。在此研究病例中第2次施行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可能由于晶状体蛋白抗原持续存在,在特定的眼局部和全身条件下,就可能诱发迟发性葡萄膜炎,晶状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产生晶体抗原免疫反应,并可能通过Ⅳ型变态反应而造成眼内炎性损害。 人工晶状体长度与眼内解剖部位不相匹配等。本组32例患者中,发病前无青光眼及虹膜睫状体炎史,无明显的免疫性疾病史,手术中无并发症发生,因此,排除了由于以上原因引起的眼内炎症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本组32例患者均在手术炎症反应消退后又突然发病,表现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症反应。它不同于临床上常见的晶状体皮质过敏性虹膜炎症,是对晶状体抗原发生的自身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角膜后羊脂样K P。迟发性眼内炎症的发生除了与晶状体蛋白和自身抗体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浓度有关外,机体自身免疫系统对晶状体蛋白的识别功能紊乱可能更为重要。此外,术后早期劳累和过度用眼也可能是本病的诱因。术后常规用药1个月,避免劳累和过度用眼,可降低本病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由于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反应引起的虹膜后粘连、晶状体前膜、瞳孔闭锁、继发性青光眼、眼球萎缩等后遗症,导致严重视力下降。我们在临床治疗中发现,早期给予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很快可以得到控制,预后较好。一般用药3~4d炎症得到迅速控制。减少严重后遗症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魏景文,谢大钧.眼内人工晶状体的并发症和处理[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69-77.

[2] 金 敏,高宗银.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型急性前葡萄膜

炎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60-162. [3] Fuchs HA,Becker KA,A uffar th G U.P ersistent ir it is6

months after catar act surg er y.Residual lens mucleus af-ter cata ract operat ion in the chembter ang le[J].Oph-thalm do ge,2002,99(10):792-793.

[4] 谢立信,董晓光,杨雪萍,等.人工晶体植入后迟发性葡萄

膜炎:附8例报告[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5,13(2):

123-124.

[5] 周朝晖,何守志,梁延杰,等.人工晶体植入后兔房水细胞

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1996,32(5):342.

(收稿:2010-07-30)

肝包虫病57例手术治疗体会

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阿里859000)

杨福泉△ 贡桑明久 贡桑巴 扎西白姆 多吉

主题词 棘球蚴病,肝/外科学

【中图分类号】 R5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7377(2011)02-0227-02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我们自2003年6月至2007年12月共手术治疗肝包虫病患者57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男19例,女38例,男女比为1∶2;平均年龄32.7岁(12~58岁)。其中56例为肝囊性包虫病,首次确诊肝包虫病35例(62.5%),2次手术者18例(32.1%),3次手术者3例(5.4%)。1例为肝泡型包虫病。42例(75%)因上腹包块伴腹部隐痛或胀痛就诊,14例(25%)体检发现肝脏包块就诊。1例肝泡性包虫病以黄疸症状就诊,伴右上腹钝痛不适。有并发症者12例,占21.4%;其中包虫囊感染8例(66.7%);包虫囊破裂4例(33.3%),其中破入腹腔2例,破入胸腔1例,破入胆道1例。

2 方 法 5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2次术后复发,包虫囊破裂破入胸腔,给行胸穿抽液并药物治疗。手术方法: 外囊完整剥除术13例:包虫囊肿与周围组织或器官粘连不紧,或由于包虫破裂后种植在腹腔内,较易剥离时可作外囊完整剥除,即全囊摘除。 内囊完整摘除术22例:针对体积较小,直径<5cm且无感染的表浅肝包虫囊肿。 内囊摘除+外囊缝合或部分缝合术21例:对于较大的,直径>5cm或伴囊腔感染的肝包虫囊肿。 内囊摘除+胆总管切开引流术1例:对于伴有黄疸的肝包虫囊肿。 姑息性切除1例:为肝泡型包虫病。

3 结 果 57例中,肝囊性包虫病56例,肝泡型包虫病1例。56例肝囊性包虫病,行外囊完整剥除13例,最长随访4年,无复发。行内囊摘除22例,残腔用3%过氧化氢溶液擦洗,4年后复发1例(4.5%)。行内囊摘除+外囊缝合或部分缝合共21例,残腔均用3%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擦洗,并置管引流,术后拔管时间1周至3月;21例中共复发4例(19%),其中1例系第2次手术后复发,且囊肿破裂破入胸腔,影响呼吸循环,进而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肝泡型包虫病1例,行姑息性切除,术后失访。

讨 论

1 肝囊型包虫病(CE)的手术治疗 传统的CE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为内囊摘除术。虽然手术方法简便易行,但术后存在主要两大并发症即残腔复发或播散种植和残腔合并感染。其主要原因是手术中囊肿破裂或穿刺时囊液外溢,头节或子囊播散种植腹腔,子囊黏附在残腔内壁亦可能造成腹腔内继发性包虫囊或原位复发;术后残腔易积液而合并感染。近年来包虫病手术治疗方法进展较快,不同部位包虫囊肿的治疗方法较多,各有其特点。 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术:CE囊肿外囊并不属于包囊本身,而由中间宿主的纤维组织所形成。因此,肝包虫外囊完整剥除可称为CE的“根治术”。国外M or eno G onzalez等[1]、国内彭心宇等[2]先后报道了改进CE外囊完整剥除术,可达到消灭残腔,避免感染及胆瘘并发症。本组外囊剥离手术组13例,尚无1例残腔积液和残腔感染,亦无1例原位复发。由于将囊肿外囊完整从肝组织剥除了病灶,从根本上杜绝了复发和胆瘘原因。实施CE囊外完整剥除应掌握其主要适应证:无心、肺、肾等脏器严重疾患或全身严重疾患,且可耐受麻醉和手术者;原发性包虫囊肿部分突出肝表面者;手术或穿刺治疗后,复发或胆瘘包虫囊,但周围组织粘连尚可分离者。也就是说包虫囊肿与周围组织或器官粘连不紧,或由于包虫破裂后种植在腹腔内,较易剥离时可作外囊完整剥除。其相对禁忌证为:钙化型并与周围粘连紧密难以分离的各型包虫囊者;包虫囊肿巨大使手术操作空间窄小,不能充分显露术野者;(3)多发囊肿尤其临近大血管或胆道。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CE内囊摘除术是治疗肝囊型包虫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手术中预防囊液外溢、原头节播散和残腔处理是关键。用浸有高渗盐水纱布包绕囊肿,做仔细的手术野保护,术后可以减少原位复发、腹腔播散、胆瘘,缩短带引流管时间。本手术组中原位复发1例(4.5%)。其手术适应证为:体积较小,一般直径<5cm且无感染的表浅肝包虫囊肿。 内囊摘除+外囊缝合或部分缝合术:是临床工作中普遍采用的手术方法。包括了内囊摘除+外囊缝合术,内囊摘除+外囊部分缝合、引流术或大网膜填塞术,及内囊摘除+胆总管切开引流术[1]。术中注意行外囊的次全切除。其手术要点为:先常规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然后于肝包虫外囊剥除并对于贴近重要血管及肝门重要结构的外囊壁则予以片切保留。内囊摘除加外囊次全切除术是在内囊摘除术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切除了外囊壁,继而再缝合或部分缝合残存外囊,从而大大降低了术后因存在残腔带来的感染或胆瘘并发症。其手术适应证:中等大小,直径5~10cm且无感染的肝包虫囊肿;较大的,直径>10cm或伴囊腔感染的肝包虫囊肿;对于囊腔感染且较大的肝包虫囊肿;对于伴有黄疸的肝包虫囊肿。

2 肝泡型包虫病(A E)的手术治疗 AE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寄生虫病。该病在肝内呈浸润性生长,晚期似肝癌一样转移或侵害周围脏器,临床素有“寄生虫性肝癌”或“虫癌”之称。根治性肝切除术是目前治疗A E的首选方法,但切除率较低。法国P artenskey等[3]报道其切除率为50%,日本K ay aalp等[4]报道为55%,而我国的根治性切除率在30%左右,姑息性肝切除为其主要手术方法。本组1例A E行姑息性切除,遗憾失访。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无血切肝术及肝移植技术的日趋成熟,已为部分晚期A E患者创造了根治性切除的希望,大大提高了AE的根治率及疗效。包虫病以手术治疗为主,按彻底清除内囊、严防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和预防并发症的原则,是预防复发,提高疗效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M o reno G onzalez E,R ico Selas P,M a rtinez B,et al.

Results o f surg ical tr eatment of hepatic hydatido sis:cur-r ent t her apeut ic m odifications[J].Wo rld J Sur g,1991,15

(2):254-263.

[2] 彭心宇,张示杰,牛建华,等.肝包虫外膜内完整摘除术30

例报告[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7(9):529-530. [3] Par tenskey C,L andr aud R,V alet t P J,et al.Ra dical

and no nr adical hepatic r esection for alv eolar echino co c-cosis:repor t o f18cases[J].W or d J Surg,1990,14(5):

654-659.

[4] K ay aalp C,Sengul N,A kog lu M.Impor tance of cyst co n-

tent in hydatid liv er surg ery[J].A rch Sur g,2002,13(2):

159-163.

(收稿:2010-03-05)

腹腔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腹腔包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发表时间:2017-02-07T14:11:51.9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邵峰波时国领[导读] 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包虫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 (新疆伊犁州友谊医院外科新疆伊犁州 835000) 【摘要】目的:了解腹腔包虫病在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方法:作者对1983-2015年共收治82例腹腔包虫病患者,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3~81岁,民族分布:哈萨克族32例,维吾尔族15例,蒙古族14例,回族8例,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和汉族各占4例,俄罗斯族1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结论:腹腔包虫病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取到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腹腔包虫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38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201-01 基本情况:棘球蚴病又称为包虫病。包虫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棘球蚴)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本病的临床表现视包虫囊部位、大小和有无并发症而不同。长期以来,包虫病被认为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称之为动物源性疾病。根据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称之地方性寄生虫病;在流行区带有职业性损害的特点,被列为某些人群的职业病;从全球范围讲包虫病为少数民族或宗教部落所特有的一 种常见病和多发病。 新疆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少数民族又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因此包虫病在新疆地区的常见病,本研究主要以腹部包虫病发病率作为主体研究,以包虫病在少数民族中发病为研究资料。13%腹腔包虫病包括肠管、肠系膜、腹膜、大网膜、盆腔器官上的原发病或继发性包虫病。现将腹腔包虫病的诊断经验与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983-2015年共收治82例腹腔包虫病患者,其中男53例、女29例,年龄3~81岁,民族分布:哈萨克族32例,维吾尔族15例,蒙古族14例,回族8例,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和汉族各占4例,俄罗斯族1例,82例患者均有犬羊接触史,其中19例原发性腹腔包虫病是指,六钩蚴直接发育而成的包虫囊肿,63例继发性腹腔包虫病是有原发包虫囊肿破裂,源头蚴播散种植或包虫破裂将完整的内囊、子囊脱出游离于腹腔继发性生长而成的包虫。腹腔多发包虫病63例,单发包虫病19例,既往有包虫病手术史者45例,其中肝包虫病手术者42例。脾包虫手术者3例,病状体征:腹胀感、腹坠痛,腹部出现进行性增大的包块,可有不全性肠梗阻表现,局限性或弥漫性腹部隆起,可触及单发或多发的大小不等囊性包块,B超检查:腹腔探及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暗区内有飘动的强回声光点,或有蜂窝分隔和双层囊性壁结构。全部外囊切除内囊完整摘除术,部分外囊切除内囊摘除术,残腔置管体外闭式引流,均获痊愈出院。 2.讨论 本病患者均来自包虫病流行区,都有密切的犬羊接触史。早期症状不是很明显,待包虫囊性增大后,自觉腹胀,腹坠痛、饭后饱胀感、体型弱消瘦不适就诊。查体:腹部局限或全服隆起,可触及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的包块为主要体征。B超:肝脾腹腔盆腔内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囊性影。CT上显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囊肿内或囊壁可出现钙化,低密度影边缘部分显示大小不等的车轮状圆形囊肿影提示囊内存在着多个子囊。对于腹腔内包虫病,我们强调的是预防包虫囊破裂入腹腔,手术治疗时严格掌握“包虫手术三原则”,即“无囊液外溢,源头节充分灭活,手术野隔离保护”。一旦发现包虫囊破裂,则应有计划的分期、分区实行全囊、内囊两者同时摘除。粘连严重者给予内囊穿刺摘除术,同时处理的发病灶,规范的药物治疗应该给予充分的考虑,尤其是对于腹腔广泛包虫囊肿直径小于2cm者,将有助于杀灭剂抑制其生长,减少再发生机会,常规的治疗方法是:阿苯达唑20mg/kg.d,3~6个月部分病例可得到满意的疗效。【参考文献】 [1]吐尔逊别克,苏耒曼,那孜拉.腹腔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6):1219-1219. [2]宋兵杰.腹腔包虫病诊断与治疗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04, 20(6):656-656. [3]王长友,张国志,王胜等.腹腔包虫病60例诊治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8).

包虫病工作计划

包虫病防治工作计划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 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4年完成的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囊型和泡型包虫病的流行,包虫病流行区人群平均患病率为1.08%,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7个省(自治区)的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受威胁人口为6600万。 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据农业部门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000万头以上,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包虫病给患者及其家

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给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5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包虫病防治工作力度,2007年包虫病被列为国家免费救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中央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包虫病病人筛查和治疗、传染源控制、健康教育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包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预防包虫病健康教育工作方案 一、目的 经过教育手段普及包虫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技巧,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防治活动,促进和增强个人健康概念,促使个人改变危险行为,由此消除或减轻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最终实现包虫病控制目标。 二、任务 经过传播防病知识,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知识,树立健康观念,使人们主动加入到疾病预防的活动中去。 三、原则 (一)制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应该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以保证居民接受有关预防包虫病的各种适宜的宣传教育材料。 (二)健康教育要应贯穿于包虫病控制全过程和各个环节。 (三)应根据防治进程和受教育者的情况改变宣传教育的重点和技巧。 (四)将人群包虫病知识的增长和高危行为的改变作为近期效果评价指标。 四、工作指标 (一)为每个人提供接受包虫病健康教育的机会。

(二)普及包虫病五个基本知识点。普及率达70% (三)中小学校实施包虫病健康教育系列教学。 (四)知晓率:学生80%以上,其它人群70%以上。 (五)健康行为形成率达到70%。 五、宣传教育的5个基本知识点 (一)什么是包虫病? (二)包虫病在人畜之间是如何传播的? (三)狗肠内的小绦虫是从那里来的? (四)包虫病有什么危害? (五)怎样预防包虫病? 六、不同人群的教育及掌握知识要点及要求 (一)重点人群: 1、领导干部(具有组织和决策作用)。 2、学龄儿童(高易感人群)。 3、犬主、牧民、屠宰工人、半农半牧区的居民(其行为直接影响预防和控制包虫病效果)。 4、掌握知识要点及要求: (1)干部在疾病控制的全过程中她们起着组织和决策作用。以包虫病基本知识,当地包虫病流行情况与危害,组织防治活动的技巧作为干部学习重点。 (2)犬主、屠宰人员和牧民此类人群在疾病传播与控制中起

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自体肝移植术后服用阿苯达唑脂质体的护理

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自体肝移植术后服用阿苯达唑脂质体的护理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自体肝移植术后服用抗包虫药物阿苯达唑脂质体的临床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2013年收治的11例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患者,在实施了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后服用阿苯达唑脂质体预防包虫病复发及临床安全用药的护理指导体会。结果本研究中所有11例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患者均于术后肝肾功能恢复正常后服用阿苯达唑脂质体药物治疗,除1例3个月后随访时已不明原因死亡外,其余10例自体肝移植患者均长期服药治疗,在我们的术后临床用药指导下,患者心理及服药护理、饮食护理以及不良反应护理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后阿苯达唑脂质体药物的有效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忧虑,积极地配合治疗,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features of clinical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d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who taking liposomal albendazole after surgery of autotransplantation.Methods We analyzed 11 cases with end-staged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from 2010 to 2013 retrospectively,those patients took liposomal albendazole after Ex vivo liver resection followed by autotransplantation for protecting recurrence of alveolar echioncoccosis,we summed nursing guidance for safe usage of liposomal albendazole and how to control its.Results All 11 cases taking liposomal albendazole after function of liver and kidney being normal followed by autotransplantation. Except for 1 case dead for unknown reason after 3 months follow-up,10 cases taking liposomal albendazole for a long-time,under our postoperative guidance of clinical drug,there are no serious complications about patients’ nursing of psychology,drug,diet and adverse reaction.Conclusion Effect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taking liposomal albendazole after Ex vivo liver resection followed by autotransplantation can reduce psychological concerns of patients,and make patients cooperate with treatment,also been lessen emerge of adverse reaction,and improve patients’ confidence for restoring to health. Key words:Liver;Alveolar echinococcosis;Autotransplantation;Liposomal albendazole;postoperative nursing 泡型包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由泡状棘球蚴感染机体致病。泡型包虫病由于具有类肿瘤的生物学侵袭性特性,故又有”虫癌”之称,临床病死率高,主要由于多数患者发病时多处于终末期,无法单纯手术根治切除而导致[1]。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由于失去单纯手术切除的时机,临床唯有行肝脏移植术方可达到根治,近年由于人体器官供体的急剧减少,使经典的原位肝移植逐渐减少,而我院开展的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成为一种新的、临床效果良好的手术方式,结合术后抗包虫病药物的联合治疗,使终末期泡型包虫病几乎达到临床治愈[2]。阿苯达唑脂质体是我院自行研制的抗包虫药物,是以脂质体作为载体的一种纳米制剂药物,其作用主要利用脂质体在肝脏内可被枯否细胞主动识别,吞噬后经过酶类分解作用释放出主要的抗包虫药物成分阿苯达唑砜及亚砜等而发挥作用,正

包虫病宣传工作计划

天生关村卫生室包虫病宣传工作计划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包虫病病程较长,晚期肝包虫病患者极度消瘦,或腹胀如鼓,或肝硬如石,出现黄疸、门脉高压及肝腹水等症状;脑包虫病患者癫痫反复发作,病情十分凶险;囊型包虫病病灶出现突然破裂,可致过敏性休克而死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资料,未经治疗的泡型包虫病患者10年病死率高达94%,被称为“虫癌”。但是,由于包虫病流行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地理环境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人文环境独特,宗教习俗多样,农牧民群众科学文化知识普及率较低,防治机构和队伍不健全,动物宿主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等因素,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巨大挑战。为了全面推进包虫病防治工作,努力实现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标,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合 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以控制传染源

为主,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中间宿主防制、病人查治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努力减轻包虫病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目标和工作指标(一)目标。查清包虫病流行范围和流行程度。(二)工作措施。(1)调查历史流行县的犬感染率、2岁以下家畜和啮齿类动物患病率、6-12岁儿童血清学阳性率。(2)传染源犬管理。(3)家畜免疫。(4)牲畜屠宰管理。(5)健康教育。(6)病人的治疗与管理。 三、主要防治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1.家犬的登记管理。按户对所有的家犬建立犬驱虫登记卡,并负责犬驱虫措施的落实。2.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结合我村实际确定犬驱虫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和配合犬驱虫工作,并做好个人防护。3.无主犬控制。要采取多种方法控制并减少无主犬数量。每月定期指导相关人员在无主犬聚集的场所或经常出没的区域投放驱虫药饵。 (二)开展健康教育。

六年级预防包虫病班会

榆中县龙泉小学 六年级包虫病预防主题班会 时间:2017年12月11日 主题:预防包虫病 教学内容:包虫病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包虫病。 2、使学生知道包虫病的一些基本预防措施。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包虫病:包虫病是棘球属绦虫的幼虫引起的,具有地方流行性和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多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地方病,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1.传染源:家犬(狗)是细粒棘球绦虫的终宿主,也是要的传染源。 2、传播途径:成虫寄生在犬(狗)的小肠上段(空肠),不引起狗的症状。其虫卵随粪便排出污染外环境。如果被羊、牛、猪、马以及野生羊,还有人误食,则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经肠壁血管循门脉入肝脏,少数六钩蚴通过肝脏在肺内截留。因而这两个脏器是包虫寄生的主要脏器,故此这两个脏器包虫最为常见成为新的传染源。 二、包虫病的预防:

1、强化和普及健康教育:家庭成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玩狗、勤洗手、饭前一定要洗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提醒大家:拴住你家的狗,不要让到处乱跑伤人。 2、对家犬实行登记管理,严格控制无犬主。 3、建立对对家犬的粪便监测,养狗要驱虫,保证狗的安全。 4、严格管理市场和家庭屠宰,控制包虫病感染脏器。 5、勤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一经查出有包虫病,可在医生指导下吃药——阿苯达唑乳。 6、不能用生杂碎喂狗,把食物煮熟以后再给狗吃。 三、狗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 家犬有舔拭肛门习性,可将虫卵散布于全身表面。当人接触时随时可将虫卵传染给人含有虫卵的犬粪可污染水资源和土壤,人玩狗时或食用被狗粪传染的水和食物后,虫卵内的小幼虫钻出进入肠道毛细血管或淋巴结管,随血液循环寄生到全身各内部器官,逐渐发育包虫囊肿并不断增大。 四、患有包冲囊肿的牲畜脏器应如何处理: 1.集中屠宰的单位应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对所有患病脏器进行统一深埋或焚烧。 2、零散的家庭或个体屠宰可进行脏器的深埋、火烧或煮熟后喂狗,严禁生食喂狗。 3、自然死亡的病畜尸体应及时深埋防野狗及牧羊狗食入。

磁共振扩散加权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扩散加权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6-07-12T11:05:57.300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5月第10期作者:黄瑞1 鲍海华2 [导读] 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未见明显强化,而边缘带逐渐强化,两者联合扫描对边缘带范围的确定及周围血管的侵犯评判更加精确。黄瑞1 鲍海华2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西宁810001;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肝泡型包虫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因其周围侵蚀性和远处转移的生长特性,及其恶性程度高的特性,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动态增强已广泛应用于肝泡型包虫病及其边缘带的研究并显示其独特的优势,本文就此种磁共振成像方法在肝泡型包虫病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扩散加权成像动态增强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肝泡型包虫病又称为肝泡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蚴绦虫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变主要累及肝脏并周围侵犯,晚期可发生远处转移,此病主要流行于我国西北的游牧地区,如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区[1]。随着医疗设备的发展,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HAE的诊断中,尤其是DWI序列,能清楚的显示病灶边缘带的范围及边缘带的活性,而且能通过DWI序列图像及ADC值的定量分析对肝泡型包虫病的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1.肝泡型包虫病病理生理 肝泡型包虫病是由数量众多的小囊泡聚集而成,小囊泡的生发层向周围浸润,以外殖芽生方式突破肝组织转向邻近脏器如肝门、肾上腺及下腔静脉等;显微镜下肝泡型包虫病灶内无数囊泡群周围见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以致形成泡型包虫结节;邻近包虫囊泡病灶周围的正常肝组织可发生大量肉芽肿样增生改变,使得囊泡周围正常肝组织受到压迫或变性;病灶向周围浸润需要血供,当病变区域血供差时,小囊泡失去活力,病灶生长受限,纤维化继续蜕变,钙盐沉着形成钙化。当病灶生长较快时,其内部营养缺失,因此病灶内出现液化坏死;HAE自然生长和退变转归过程可归纳为周边浸润、钙化形成及中心液化坏死形成,是同一病变的不同生长及转归过程,可在同一病变内同时出现[2]。 2.DWI序列对肝泡型包虫病及其边缘带的诊断价值 MR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能反映活体水分子随意运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能反应组织微观的水分子运动,现已广泛用于体部肿瘤及肿瘤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中,主要能对病灶生物学活性进行评价[2]。DWI技术有两个重要指标: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DWI图,二者分别在定量分析及形态学方面反映病灶内部的生物结构变化及病变部位,可以同时对病变进行功能判断与定性诊断;DWI信号与表观弥散系数呈负相关。随着高场强MR扫描仪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图像的信噪比(SNR),部分研究表明在b值800s/mm2时,DWI能更加真实反映HAE的水分子的扩散特性。HAE病灶在DWI图上根据病灶的生长时期不同表现为稍高或明显高信号,ADC图为等或低信号,晚期的HAE在DWI图中病灶周边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圈,ADC图中呈低信号。据文献报道[3], 边缘带的ADC值可反应并可定量评价早期病灶边缘带的活性, 当病灶内部出现钙化、液化坏死成分的干扰时,DWI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灶新近的空间结构和组织成分的变化。有研究[5]对有液化坏死及无液化坏死的病灶边缘带分别进行ADC值的测定时发现,无液化坏死边缘带较有液化坏死边缘带的ADC值小,说明无液化坏死的病灶边缘区域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并且与肝实质交界区的纤维化程度重,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而伴有液化坏死的病灶边缘区域水分子运动自由,邻近肝实质交界处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因此水分子运动更受限。肝泡型包虫边缘带同恶性肿瘤一样在DWI上呈高信号,这是由于边缘带为肝泡型包虫生长的活跃区域,此区域纤维结蹄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周围肝细胞脂肪变,原汇管区挤压变形,水分子运动明显受限。DWI上边缘带呈高信号这种独特的影像学特征对肝泡型包虫病诊断具一定价值。 3.磁共振DWI序列结合动态增强对肝泡型包病诊断价值 由于磁共振具有无电离辐射的优点,所以在磁共振动态增强中可以持续动态的观察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HAE在动态增强扫描中表现为病灶内不强化的“乏血供”征象。近些年来,任伟新等[4]报道HAE患者肝动脉造影动脉期可见病灶边缘呈环形强化,中央区无强化,间接门脉造影见门脉分支有受压推移改变。动态增强扫描后处理可量化边缘带的强化率从而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孟莉等[5]研究20例肝泡性包虫病例中,有16例行MR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带部分于动脉期强化明显,门脉期及延迟期继续强化,肝泡型包虫边缘带强化率为 1.58±0.30~1.70±0.36,说明肝泡型包虫病的边缘带血供丰富。肝泡型包虫病灶边缘带DWI序列上呈明显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未见明显强化,而边缘带逐渐强化,两者联合扫描对边缘带范围的确定及周围血管的侵犯评判更加精确。 参考文献: [1]蒲鹏,王国俊,刘丽,等.脑泡型包虫病的CT和MRI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6):884-887. [2]王静,任波,刘文亚,等.肝脏泡型包虫病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 志,2011,45(11),1036-1039. [3]谢卫东, 王静, 刘文亚,等 .肝泡状棘球蚴病灶边缘移行带ADC值与纤维化面积相关性[J].中国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5):467-469. [4]任伟新,肖湘生,肝泡状棘球蜘病门脉血供的实验研究[J]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07,4(2):142一147. [5]孟莉,鲍海华,等.3.0T MRI扩散加权成像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在肝泡型包虫病边缘带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5,31(9):1460-1462.

肝包虫护理常规

肝包虫护理常规 相关知识 肝包虫病,又称肝棘球蚴病并,系指棘球蚴虫的幼虫感染所致。肝包虫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甚至当囊肿长大后也无明显症状或偶尔发现上腹部肿块引起注意,有时发病过程中常有过敏反应史,皮肤搔痒,荨麻疹等。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症状。包虫病是流行于畜牧地区的地方常见寄生虫病,绝大多数是犬包虫的幼虫进入人体肝脏所致,多见于我国西北和西南牧区。因为发病缓慢,常常得不到重视和及时治疗,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包虫病损伤人的肝脏、脑和多种脏器,泡性包虫病可随血液在人体内形成继发病变,因此也被称为“虫癌”。囊性包虫囊可发展到几十斤,使患者失去劳动能力。如囊肿破裂,大量囊液被吸收,可产生过敏反应或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护理问题/关键点 1 包虫囊破裂 2 感染3恐惧 4 营养失调 5 过敏症 6 包虫复发 7腹腔引流管的护理8出血9胆瘘10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生命体征、包块的部位、大小、性质,能及能否活动,有无压痛,黄疸情况; 2、心理/社会/精神状况; 3、家庭支持情况; 4、体重、营养状况、生活方式,饮食习惯; 5、有无过敏史; 6、皮肤完整性和患者躯体活动能力; 7、既往史:是否有疫区生活史及是否接触狗羊等牲畜,既往是否感染肝包虫病; 8、专科疾病早期症状及体征:出现右上腹包括的时间,何时发现肝大及触及肿块,是否有临近器官压迫症状,有无发热、黄疸,以及有无门脉高压所致的出血现象; 9、各种化验及检查结果,如卡松尼试验、肝肾功、电解质,腹部B超、CT等; 持续评估 1、生命体征、包块的部位、大小、性质,能及能否活动,有无压痛; 2、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食欲、进食情况; 3、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对疾病治疗有无恐惧,焦虑; 4、专科疾病症状及体征

健康评估复习资料题.doc

《健康评估》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对发热病人的询问,正确的是 A、“发热前有寒战吗” B、“你除了发热还有那里不舒服” C、“你体温上升都在下午吗” D、"你发热时有头痛吗” E、"你发热时有谵妄吗 2、病史的主体部分是 八、主诉B、现病史C、既往史D、家族史E、个人史 3、问诊时应避免使用的医学术语是 A、慢性咳嗽 B、黄疸 C、心跳、气急 D、小便出血 E、头痛 4、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痛常见于 八、心力衰竭B、肾病综合征C、肝硬化D、消化性溃疡E、肝炎 5、下列哪种疾病与暴饮暴食有关 A、胆囊炎 B、胆结石 C、急性胰腺炎 D、气胸 E、左心衰 6、右下腹痛最可能的因素是 A、阑尾炎 B、胆囊炎 C、肠炎 D、胃炎 E、胰腺炎 7、无痛性鲜血便常见于 A、痔 B、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C、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D、胰腺疾病 E、肝胆疾病 8、呼气性呼吸困难常见的疾病是 八、喉痉挛B、喉头水肿C、气管异物D、胸腔积液E、支气管哮踹 9、咯血常见于下列哪个系统疾病 A、血液系统 B、泌尿系统 C、呼吸系统 D、心血管系统 E、传染病 10、一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里在强烈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非所问 八、嗜睡B、昏睡C、意识模糊D、浅昏迷E、深昏迷 11、患者女性,常在月经前7-14天岀现眼睑、手、踝部的轻度水肿,肝、肾功及心功能均正常,该患者的水肿属于 A、营养不良性水肿 B、黏液性水肿 C、肝源性水肿 D、全身性水肿 E、心源性水肿 12、酒后突发中上腹痛,并向左腰背部放射可能是 八、急性胰腺炎B、胆囊炎C、胃炎D、胃穿孔E、十二指肠溃疡 13、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是 A、认知 B、态度 C、行为 D、需要 E、自尊 14、最有说服力的自我评价标准是 八、幸福感B、他人的评价C、与他人比较D、活动成果人分析E、高等学历 15、胸廓两侧呼吸运动减弱见于 A、肺气肿 B、肺不张 C、肺炎 D、胸膜黏连 E、气胸 16、自我概念评估常用的方法: 八、交谈法B、观察法C、投射法D、心理测验法E、以上都是 17、护理角色属于 A、第一角色 B、第二角色 C、第三角色 D、基本角色 E、独立角色 18、一个神志不清的病人,其呼出气有烂苹果味,最可能的原因是 八、大量饮酒B、幽门梗阻C、肝&迷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E、尿毒症 16、患者角色适应不良有哪些表现: A、患者角色冲突 B、患者角色缺如 C、患者角色强化 D、患者角色消退 E、以上均正确 17、浅昏迷和深昏迷的主要区别为 A、有无自主运动 B、角膜反射及防御反射是否存在 C、对声、光刺激的反应 D、有无大、小便失禁 E、能否被唤醒 18、窦性心动过速不发生于哪种情况

腹部知识经典考题

第六章腹部一、选择题 A型题 1、腹部检查方法以哪种最为重 要? A.望诊 B.触诊 C.听诊 D.叩诊 E.嗅诊 2、腹部触诊检查,下列哪项检 查最重要? A.压痛 B.反跳痛 C.腹壁紧张度 D.腹部包块 E.脏器触诊 3、下列描述中何者是错误的? A.健康成年人腹部平坦 B.腹部饱满常见于小儿和 肥胖者 C.腹部低平多见于老年人 和消瘦者 D.腹部明显膨隆见于中年 人 E.肥胖人腹部隆起4、病理性的全腹膨隆不常见于: A.肥胖 B.腹水 C.胃肠胀气 D.巨大腹部包块 E.巨脾 5、呈蛙状腹的大量腹水最常见 于: A.肝硬化 B.心功能不全 C.缩窄性心包炎 D.肾病综合征 E.腹膜转移瘤 6、下列哪项情况不会出现腹部 膨隆? A.肠梗阻 B.脱水 C.腹水 D.肠麻痹 E.气腹 7、关于腹围的概念,下列哪项 是正确的? A.用软尺绕腹一周,测得

的周长 B.用软尺经两髂前上棘绕 腹一周,测得的周长 C.用软尺经两侧肋弓下缘 绕腹一周,测得的周长D.用软尺经脐绕腹一周, 测得的周长 E.用软尺经上腹部绕腹一 周,测得的周长 8、下列哪项检查不属于腹部触 诊范围: A.压痛及反跳痛 B.腹肌紧张度 C.肠鸣音 D.波动感/液波震颤 E.腹腔脏器的大小 9、检查一腹壁静脉曲张患者, 脐以上血流方向由下至上, 脐以下血流由上至下。该患 符合下列哪项? A.上腔静脉阻塞 B.下腔静脉阻塞 C.门脉高压或门静脉阻塞 D.髂内静脉阻塞 E.髂外静脉阻塞 10、下列哪项属于腹膜剌激征? A.全腹压痛 B.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 C.腹膨隆,腹肌紧张 D.腹部压痛,呼吸运动减 弱 E.腹肌紧张,压痛,反跳 痛 11、关于腹式呼吸运动,下列叙 述哪项正确? A.消瘦者腹式呼吸减弱 B.妇女以腹式呼吸为主 C.小儿以胸式呼吸为主 D.大量腹水腹式呼吸增强 E.膈麻痹可使腹式呼吸消 失 12、上腹部出现明显胃蠕动波, 常见于下列哪项? A.急性胃炎 B.胃粘膜脱垂 C.胃癌 D.溃疡病 E.幽门梗阻 13、肝脾触诊由下而上开始触诊 的部位是: A.脐水平线 B.左、右上腹部 C.双髂前上棘水平连线 D.腹股沟 E.左、右肋缘下 14、下列哪种病变可使肝浊音界 下移? A.肺不张 B.肺气肿 C.肝癌 D.肝硬化 E.肝脓肿 15、肝逐渐肿大,质地坚硬如石, 有结节,最常见于: A.肝瘀血 B.慢性肝炎 C.肝癌 D.脂肪肝

肝包虫病的超声检查与诊断

肝包虫病的超声检查与诊断 发表时间:2011-07-05T16:36:56.7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4期供稿作者:曹淑平 [导读] 前者壁厚,或呈双边结构;后者一般壁薄光滑,再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则可明确鉴别诊断。 曹淑平(黑龙江省鹤岗矿业集团公司总医院峻德分院 154111)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4-0097-02 【关键词】肝包虫病超声诊断 肝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在人体寄生所致的寄生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疾病。人体肝包虫病包括细粒棘球蚴病(肝包虫囊肿)及泡状棘球蚴病,以前者多见,后者较少见。包虫病在我国多见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牧区,其他地区也散在发现。 【超声表现】 1.肝细粒棘球蚴病(肝包虫囊肿) (1)多数病灶位于右肝,单发,直径较大,超过l0CM者可达50%以上,最大者可达30CM。也可呈多发病灶,分布于肝左、右两叶。 (2)其内部回声多样化,可表现为囊性、囊实性、实性回声,因病程发展、病理改变、是否合并感染而不同。 国内学者将肝包虫囊肿回声分为以下6型。 ①单发囊肿型:多见,约占70%,为无子囊包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暗区,囊壁较厚,直径可达3~5CM,回声增强,光滑,与肝实质分界清楚,囊肿后方回声增强。典型者囊壁呈双层结构,其间可见极窄无回声间隙,囊内可见“囊沙”所致的点状或簇状强回声沉积物,改变体位后光点漂浮于囊内,呈“落雪征”。也可表现为薄壁囊肿,囊壁无双层结构。动态观察,囊肿逐渐增大。 ②多发囊肿型:肝内见多个独立或彼此相连的囊肿,为肝内多发包虫或外生性子襄所致。囊肿大硝、、囊壁、内部回声不尽相同,以右肝多发较多见。 ③子囊孙囊型:为含子囊包虫。大的囊肿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小囊,即“囊中囊”征象,具有特征性。子囊、孙囊较多时,可呈蜂窝状、花瓣状、车轮状等多房性改变,亦是包虫囊肿特征性表现。 ④内囊分离型:包虫囊肿因自然衰亡、感染或损伤等原因,使内囊壁破坏。表现为内囊壁部分分离,内外两层无回声间隙不均匀增宽,内囊不光滑;或内囊壁完全分离破裂,囊液内可见不规则强回声带漂动。 ⑤囊壁钙化型:囊壁增厚呈圆形或弧形三习声,可伴声影,提示钙化。囊内为不均专无回声或低回声,也可见斑点状强回声,兰示包虫多已死亡。 ⑥囊肿实变型:包虫衰退或死亡后,内囊退化,囊液被吸收,虫体机化。声像表现类似实性肿块,边界模糊,内部呈杂乱不均的高回声或强回声,有时可见声影。 (3)CDFI显示肝包虫囊肿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 (4)多数肝脏增大,肝脏左、右叶比例失常,局部肝表面驼峰状隆起,病灶附近管道受压显示欠清。 (5)并发症:包虫病的并发症具有危害性,常为突发致病的原因。常见并发症有感染及囊肿破裂。 ①继发感染: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囊腔内回声强弱不均,有时可见内有气体强回声及声影。 ②囊肿破裂:引起变态反应并易发生感染。如肝包虫破入腹腔,可见腹腔积液,有时可见移植在腹腔内的包虫囊肿;如包虫囊肿位于肝右叶近膈顶部,可因感染引起穿孔,破入胸腔内,超声显示胸腔内有不均匀强回声团,与肝包虫囊肿相连,横膈连续性中断;若突破心包,则心包腔内可见积液;如破裂后囊液或包虫进入胆道,可致胆道阻塞,超声显示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与肝包虫囊肿相连,胆管及胆囊内可见点状细弱回声漂浮。 2.肝泡棘球蚴病 (1)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无包膜,边界不清,内部呈实性不均匀回声,可见散在点状、斑片状、圆圈状大小不等的钙化强回声,后伴声影。 (2)小病灶内可见粗砂粒样强回声,或大小不一的结节状强回声;巨大病灶内部回声极不均匀,可见大小不一的斑片状或环状高回声及低回声,呈“地图样”改变。 (3)病灶坏死后,出现大片液性暗区,可类似“假囊肿”声像,但其内侧边缘不规则,呈“虫蚀样”改变,囊壁显示不清或无囊壁。 (4)CDFI显示病灶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5)肝脏增大。病灶周边管道可受压移位,胆管可轻度扩张。 (6)并发症 ①继发感染:病灶内可见脓液,呈粗细不均回声。 ②侵及肝门静脉、肝静脉、肝内胆管:可见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管腔显示不清或管腔内可见实性回声,梗阻水平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 ③肝门静脉高压声像:脾大、附脐静脉等侧支开放等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超声发现肝脏囊性肿块,表现为“囊中囊”、或壁厚呈双层结构的囊肿、或多房性囊肿,结合临床资料,可断肝包虫囊肿。但对于实变型肝包虫囊肿及肝泡棘球蚴病,超声诊断有一定困难,需合临床资料,特别是皮内变态反应试或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进行诊断。肝包虫病常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肝囊肿单发囊肿型肝包虫囊肿需与肝囊肿鉴别。前者壁厚,或呈双边结构;后者一般壁薄光滑,再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则可明确鉴别诊断。 2.多囊肝多发囊肿型肝包虫囊肿需与多囊肝鉴别。后者肝内呈弥漫分布大小不等无回声区,常伴有多囊肾、多囊脾;而前者囊肝数目相对较少,囊肿间肝实质回声正常。 3.肝内实性占位病变囊肿实变型肝包虫囊肿及肝泡棘球蚴病需与肝内实性占位病变鉴别,特别是肝泡棘球蚴病侵犯肝门静脉、开静

《复杂肝泡型包虫病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复杂肝泡型包虫病诊疗专家共识(2020版)》要点 1 概述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主要包括囊型和泡型两种类型,是流行于全球农牧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疾病。包虫病可发生于全身多个脏器,其中以肝脏为主,而肝泡型包虫病(HAE)的病程缓慢,并呈浸润性生长,与肝脏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类似,因而被称为“虫癌”。四川省是受包虫病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直接受威胁人口超过258万,总患病率约为1.08%,其中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患病率高达12.09%,居全球之首。复杂肝泡型包虫病(cHAE)主要是指:病灶巨大,累及周围器官(膈肌、肺、肾、肾上腺等);肝内多个病灶(≥3个病灶,≥3个肝段),至少4个病灶直径≥5.0cm;病灶侵犯肝门重要结构或肝内主要管道,预计需要进行门静脉、肝动脉、胆道、肝静脉、下腔静脉等管道重建;合并梗阻性黄疸、门静脉海绵样变、布加综合征等,或肝肾功能不全;合并脑、肺等多处器官转移,全身一般状况较差、恶病质等。对于cHAE患者,姑息性切除不能完整切除病灶,将会为复发创造机会,甚至丧失根治性切除的可能。针对复杂肝泡型包虫病的诊疗,中国包虫病流行区各级医院诊疗技术参差不齐,手术方式多样,亟需相关实用性、指导性的临床诊疗共识。 2 cHAE 的诊断

2.1 临床特点 cHAE患者多居住于流行区,多因长期接触啮齿类、犬类或虫卵污染的皮毛、食物等而患病。导致HAE向cHAE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早期缺乏临床表现,症状明显时常进入中晚期;cHAE患者易忽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主动就医的意愿不强;就医交通不便利;包虫病药物治疗(阿苯达唑)治疗周期长,或无法坚持口服阿苯达唑,目前也缺乏特效药,导致病情逐渐加重。 2.2 影像学评估 影像学诊断主要依靠腹部彩超、增强CT及MRI,必要时需要进行三维重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 CHAE主要的影像诊断依据是:肝脏占位病变表现为不均质的实质性包块,单个巨大病灶,或多个病灶分布于3个肝段以上,病灶内部偶可见小囊泡或钙化,以及中心可见液化坏死,共同构成“地图征”样外观等特征,侵犯1支或多支重要管道、血管;三维重建或多层扫描可见血管、胆管、膈肌、下腔静脉、肠管等邻近器官组织侵犯;模拟切除病灶后,估计剩余功能性正常肝体积不够(≤35%),或需重建下腔静脉、门静脉、多支胆道等重建;除HAE外,肺部、颅脑等肝外器官发现包虫病灶。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现状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现状 标签:泡型包虫病;肝棘球呦病;切除术 泡型包虫病又称肝棘球呦病,可寄生于人体多个脏器,以肝脏多见[1],人体泡球呦原发寄生部位几乎都在肝脏组织,可寄生在全身多个脏器,如肺、脾、脑等,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是世界卫生认定的全球十种经济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2],我国包虫病流行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泡型包虫病起病隐匿,发展迅速,类似恶性肿瘤,多数泡型包虫病患者就诊时已处于病程的晚期[3],晚期的患者常出现梗阻性黄疸,凝血异常,腹水,肝性脑病,肝功能不全等一系列进行性的并发症,通常失去手术治疗机会,病程晚期常导致患者死亡。即使患者能够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复发率也很高。治疗泡型肝包虫病临床常见主要以手术、药物为主。手术治疗在目前包虫病的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主导,主要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根治性肝脏病损切除手术、姑息性手术和经皮肝穿刺引流术、射频消融术、肝移植手术等方法。根治性肝脏病损切除术是目前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4-5]。但该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本文对当前肝泡性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防治现状作一综述。 1 包虫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 1.1 术后并发胆汁瘘 泡型肝包虫病术后因术后切除肝脏病损范围较大,肝脏胆管系统复杂,其中包括很多小胆管、毛细胆管,术中切除病损的过程中可能损伤这些胆管,而不能及时发现或者处理不当,泡型肝包虫术后胆漏的并发症发生率3%~10%[6],术后长期住院切口胆汁瘘、引流管胆汁漏出、出现迟发型胆汁性腹膜炎、腹腔积液等临床表现。 1.2 术后出现胆道狭窄 术后患者出现反复黄疸进一步加重,转氨酶(AST/ALT)各项指标升高,因泡型肝包虫术中逢扎相关胆管时损伤主要胆管,造成部分胆道狭窄、阻塞,使胆道压力升高、肝脏产生的胆汁不通畅引流进入十二指肠,患者表现反复的寒战高热、黄疸。 1.3 胆道及术后残端感染 泡型肝包虫术后患者反复出现发热、寒战、局限性腹膜炎等症状,主要是由于肠道细菌上行感染,出现泡型肝包虫术后残腔感染的并发症。 1.4 术后出血 肝泡型包虫病术后出现继发性腹腔内出血,病损部位切除后,对部分血管逢

病毒性肝炎分型及肝衰竭诊断书写格式

规范病毒性肝炎和肝衰竭诊断名称的通知为进一步规范我院病毒性肝炎和肝衰竭诊断名称,根据国家卫生部《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中华医学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和《肝衰竭诊疗指南》(2006版),经医院病案管理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就病毒性肝炎和肝衰竭诊断名称规范如下。 一、病毒性肝炎诊断名称规范 (一)急性肝炎 急性×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无黄疸型 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无黄疸型 (二)慢性肝炎 慢性×型病毒性肝炎 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阳性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阴性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根据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慢性肝炎也可进一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阳性轻度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重度 (三)携带者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四)肝炎肝硬化 ×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 如: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 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 亦可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再分为活动性或静止性 如: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活动性 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静止性 (五)混合感染 急性×型、×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黄疸型/无黄疸型 如:急性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黄疸型 (六)重叠感染

×型、×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 如:乙型、甲型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急性甲型黄疸型慢性HBV携带者 (七)病原不明 对诊断病毒性肝炎而病毒学标志均阴性者: 如: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未定(限入院诊断) 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未明(限出院诊断) 二、肝衰竭的规范诊断 肝衰竭不是一个独立的临床诊断,而是一种功能判断。因此,原则上肝衰竭不能独立存在,而应首先列出病因诊断,将肝衰竭作为一种补充诊断。病因待查或未明时,肝衰竭可作为独立诊断,此时应注明原因待查或原因未明。 (一)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常伴发于急性病毒性肝炎,书写格式为“急性×型病毒性肝炎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如: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肝衰竭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亚急性肝衰竭 (二)慢加急性肝衰竭 常伴发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书写格式为“慢性×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或“×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 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 丙型肝炎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 (三)慢性肝衰竭 常伴发于肝炎肝硬化,书写格式为“×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 如: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 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衰竭 (四)肝衰竭作为独立诊断 如:急性肝衰竭原因待查(作为入院诊断,后面应列出至少2个可疑诊断)亚急性肝衰竭原因未明(仅可作为出院诊断)

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进展 肝包虫病是我国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肝包虫病的各种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一直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查阅中外相关文献,对肝包虫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标签:肝包虫病;外科治疗;手术治疗;综述 肝包虫病(hydatid disease of the liver)又称肝棘球蚴病(echinococcosisof the liver),目前在我国有两种分型,细粒棘球蚴引起的肝囊性包虫病和多房泡球蚴引起的肝泡型包虫病,是我国牧区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肝包虫病以狗为终宿主,通過直接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方式寄生于人体内各部位,其中以肝脏最为常见。在肝包虫病的各种治疗方法中,手术治疗一直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占有主导地位,但由于手术后的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较高,手术的方式方法在不断的改进和发展。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日臻完善,本文通过查阅中外相关文献,对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1 传统术式 内囊摘除术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该术式早在19世纪中叶开展。手术时首先将病变部位暴露充分,穿刺针穿刺后吸尽囊腔内容物(囊液、囊皮、子囊),将杀虫药物注入包虫囊腔内以杀灭包虫头节。将注入的药物吸出后见包虫囊腔塌陷,包虫外囊与内囊分离,将内囊摘除,然后用双氧水纱布或20%高渗盐水或70%~95%酒精纱布擦拭囊腔以杀死可能遗留下的头节。该疗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术后复发率高(4.5%~20.2%)和并发症多(10.8%~65.8%)[1-5]等。因此,各种残腔处理方式陆续提出,如内囊摘除外囊缝合引流术、内囊摘除大网膜填塞术、内囊摘除外囊内翻缝合术等。内囊摘除外囊缝合引流术由于包虫外囊壁较厚不易塌陷,进而导致残腔留存较多积液,因此需要在囊腔置入多孔引流管并进行负压吸引。内囊摘除大网膜填塞术则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国外学者Merrett[6]认为内囊摘除大网膜填塞术操作简单、术后胆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术后残腔处理的较好选择。 2 微创术式 80年代以前,几乎各种书刊都将肝包虫囊肿穿刺视为视为禁忌,这是因为可能导致囊液漏入腹腔导致腹腔种植和过敏性休克、穿刺不能去除内囊、且囊腔内容物很容易诱发感染及残留的原头蚴及生发囊有形成新囊的可能。然而随着医疗技术、医疗器械设备水平的提高,1985年Mueller[7]等首次通过B超定位穿刺抽吸囊液,后用20%盐水反复冲洗包虫囊腔(PAIR)法。这种术式主要适用于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患者[8,9]。 3 根治术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