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6.6 Method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for Substrate Noise Reduction in CMOS Mixed-

16.6 Method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for Substrate Noise Reduction in CMOS Mixed-

16.6 Method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for Substrate Noise Reduction in CMOS Mixed-
16.6 Method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for Substrate Noise Reduction in CMOS Mixed-

16.6 Method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for Substrate Noise Reduction in CMOS Mixed-Signal ICs with Synchronous Digital Circuits

Mustafa Badaroglu1,2, Marc van Heijningen1, Vincent Gravot1, John Compiet1, Stéphane Donnay1,

Marc Engels1, Georges Gielen3, Hugo De Man1,3

1 IMEC, Leuven, Belgium

2 Also Ph.D. student at K.U. Leuven, Belgium

3 K.U. Leuven, Belgium

Substrate noise degrades the performance of analog circuits integrated on the same substrate with digital circuits. In these mixed-signal ICs, the low cost and lower static power consumption of CMOS logic are shadowed by the larger noise generation due to the large rail-to-rail voltages and the sharp current spikes during switching. We have designed and measured a mixed-signal chip, fabricated in a 0.35μm CMOS process on an epi-type substrate, which allows us to compare several low-noise digital designs in CMOS.

Alternative logic families have been proposed such as current-mode logic [1] or self-timed logic which show orders of magnitude noise reduction, however with increasing static power and delay sensitivity respectively. A few publications exist about low-noise digital CMOS design, e.g. CMOS gates with guard wiring and on-chip decoupling [2], where 67% noise reduction is achieved, but with considerable area penalty due to the additional circuitry and power rails.

The test chip (Figure 16.6.1) contains one reference design (REF) and two digital low-noise designs (LN1, LN2) with the same basic architecture, shown in Figure 16.6.2. LN1 employs an optimized clock tree to make the supply current flatter and LN2 employs a separate substrate bias, dual-supply, and on-chip decoupling. REF has an area of 0.362mm2, a maximum speed of 45MHz and a core power consumption of 112mW at 42MHz and 3.3V. It is possible to disable the I/O pads in order to measure the substrate noise generation from the core logic only. In that case the input is generated by an on-chip 10-bit Pseudo Random Binary Sequencer (PRBS). The noise measurements have been performed with an on-chip noise sensor [4], which is a differential amplifier with

one input connected to a quiet ground, the other input capacitively coupled to the substrate and with 3 dB amplification from 20kHz to 1GHz.

A large part of the substrate noise is due to the ringing of the damped LC-tank, formed by the on-chip capacitance and the package inductance with series resistance on the supply connection [3][4]. For the used 132-pin ceramic PGA package, an average value of 12nH in series with 1.5?is measured for one connection. Decreasing the peak and the slope of the supply current will reduce the substrate noise. To achieve this, LN1 employs a clock tree with different latencies, where each latency is computed using the supply current profile statistics generated with our high-level substrate noise analysis tool SWAN, which also gives an accurate estimate of the supply current [5]. The target during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atencies is to flatten the supply current over time (Figure 16.6.3). The timing adjustment is done with the use of a low skew (50ps) delay line formed by small inverters.

Substrate biasing is important in order to have a non-floating bulk/well region and latchup prevention. Whereas in traditional CMOS cells VSS and substrate are short-circuited, LN2 uses two supply rails, one for the core and the other for substrate contacts in order to prevent direct coupling of the noisy supply currents into the substrate. The RMS value of the substrate noise scales down linearly with reduced supply voltage. Therefore, the core logic is partitioned into two parts: the slow (non-critical path) and fast (critical path) gates with 2.85V and 3.3V supply respectively. Also decoupling cells have been added to the core supply rails. Individual cells have a 42fF MOS gate capacitance in series with a 10k? poly resistance in a total area of 96μm2. Figure 16.6.4 shows the supplies and decoupling cells on the model extracted according to the methodology described in [4]. The amount of decoupling is optimized on this model including extracted models for I/O and supply pads.

Figure 16.6.5 shows the comparison of the three designs (REF, LN1 and LN2) with the disabled I/O pads: the measured transients (top) of the substrate noise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spectrum (bottom). The RMS value of the noise is 33.8mV, 15.8mV and 11.5mV for REF, LN1 and LN2 respectively. The largest substrate noise peaks in the spectrum are 19 dBmV, 13 dBmV and 11 dBmV at the 3rd, 2nd and fundamental clock harmonics for REF, LN1 and LN2 respectively. The frequency shift and the attenuation of the ringing in LN2 are due to on-chip decoupling and the fast/slow supply distribution. The spectral peaks are 35-40 dB above the substrate noise floor at the first four clock harmonics.

Clock dependency of substrate noise is shown in Figure 16.6.6. The substrate noise generated by LN1 and LN2 is lower than REF, by a factor of 2 when averaged over clock frequency. Figure 16.6.6 also shows the resonant behavior at some clock frequencies. Two core supply pairs have been used for each design to have the same inductance. Note that LN1 shows less resonance due to the reduced slope of the supply current. On the other hand, a perfect linearity is measured between the dynamic power and the clock frequency.

Table 16.6.1 shows an overview of all designs. At the maximum operating frequency of LN1 we demonstrated a factor of 2.14 reduction in the RMS value of generated substrate noise with only 3% area and 4% power penalty in a 5Kgate synchronous CMOS circuit with an optimized clock tree. These penalties decrease significantly in larger designs as this overhead is generated by the cells in the clock tree and set-up/hold-time fixing module. A factor of 2.94 reduction in noise is achieved for the design with a separate substrate bias, dual-supply, and on-chip decoupling, however with a factor of 1.72 increase in area but with 5% less power at the same frequency.

References:

[1]Allstot, D. J., et al., “Folded source-coupled logic vs. CMOS static logic for low-noise mixed-signal

ICs,” 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 Funda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vol. 40, no.9, pp.553-563, Sep. 1993.

[2]Nagata, M., et al., “Reduced Substrate Noise Digital Design for Improving Embedded Analog

Performance,” ISSCC 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 pp.224-225, Feb. 2000.

[3]Mathey, K., et al., “Noise Computation in Single Chip Packages,” IEEE Tr. On Components,

Packaging, and Manufacturing Tech., Part B, Vol. 19, No. 2, pp.350-360, May 1996.

[4]van Heijningen, M., Badaroglu, M., et al., “Substrate Noise Generation in Complex Digital Systems:

Efficient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Methodology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SSCC Digest of Technical Papers, pp.342-343, Feb. 2001.

[5]van Heijningen, M., Badaroglu, M., et al., “High-Level simulation of substrate noise generation

including power supply noise coupling,” Proc. of 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 pp.446-451, June 2000.

REF

LN1

Noise

Sensors

Analog

Circuitries

LN2

Fast

cells

Decoupling

(fast)

Decoupling

(slow)

Slow

cells

Figure 16.6.1: Microphotograph of the test chip and its specifications. The chip consists of a reference design and 2 low-noise designs with the same functionality. It also contains 2 substrate noise sensors. The analog circuits in the lower right are not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igure 16.6.2: Architecture of the digital test circuit (IQ demodulator)

Figure 16.6.3: Clock tree network (top) and the supply current (bottom) for the first low-noise design (LN1) at Vdd=3.3V and Fclk=40MHz

FAST CORE SUPPLY

SLOW CORE SUPPLY

SUBSTRATE SUPPLY

Figure 16.6.4: Chip-level substrate model for the core cells in the second low noise design (LN2)

Figure 16.6.5: Measured substrate noise transients (top) and their spectrum (bottom) at Vdd=3.3V and Fclk=42MHz

Figure 16.6.6: Comparison of measured RMS (top) and peak-to-peak (bottom) values of the substrate noise voltages versus clock frequency

Features REF LN1LN2

Area of the core cells0.362mm20.373mm20.528mm2

Area of the decoupling cells N/A N/A0.009mm2 for slow cells

0.086mm2 for fast cells Total cell area0.362mm20.373mm20.623 mm2 Functional I/O pads222222

Core supply pairs222

IO supply pairs111

Substrate supply pads N/A N/A1

Total number of I/O pads282830

Measured maximum clock freq.45 MHz42 MHz45 MHz

Measured power consumption

(at 3.3V and 42MHz)

112mW118mW107mW

Measured substrate noise (at 3.3V and 42MHz)33.8mVRMS

142mVpp

15.8mVRMS

81mVpp

11.5mVRMS

69mVpp

Noise reduction w.r.t. REF

(at 3.3V and 42MHz)-x2.14 in RMS

x1.75 in PP

x2.94 in RMS

x2.06 in PP

Table 16.6.1: Overview of the reference design and the two low-noise designs

List of Figure Captions:

Figure 16.6.1: Microphotograph of the test chip and its specifications. The chip consists of a reference design and 2 low-noise designs with the same functionality. It also contains 2 substrate noise sensors. The analog circuits in the lower right are not used in the experiment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Figure 16.6.2: Architecture of the digital test circuit (IQ demodulator)

Figure 16.6.3: Clock tree network (top) and the supply current (bottom) for the first low-noise design (LN1) at Vdd=3.3V and Fclk=40MHz

Figure 16.6.4: Chip-level substrate model for the core cells in the second low noise design (LN2)

Figure 16.6.5: Measured substrate noise transients (top) and their spectrum (bottom) at Vdd=3.3V and

Fclk=42MHz

Figure 16.6.6: Comparison of measured RMS (top) and peak-to-peak (bottom) values of the substrate noise voltages versus clock frequency

Table 16.6.1: Overview of the reference design and the two low-noise designs

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实例分析

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实例分析 1前言 当前,消费者对家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具企业发展的关键。要做到既符合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主流,又节约成本,且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确实为难了不少的家具企业。有一坐企业尝试通过从销售终端满足个性化,但众多形态各异、尺寸繁多的家具定单从销售端传送至生产和设计部门,却带来了新的矛盾:设计任务艰巨、生产设计难排、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甚至由于部件尺寸的相近导致出错率增加、生产效率低下。有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企业尝试从设计入手,通过标准零部件的设计、组合成新产品来满足这种“个性化”“的需求。但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单一的产品导致了销售客额和顾客满意率的下降。所以,如何实现产品的个性化?是从销售端,还是从设计与生产端着手呢?这是家具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现状做出回答的问题。定制是从销售端解决问题,而模块化设计是从设计端解决问题,旨在通过设计具有标准性和通用性的功能模块,达到组合成多样化的家具的目的。毫无疑问,模块化设计在家具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它既能解决个性化需求的问题,还能做到低成本与高效率。 模块化设计属于方法学的范畴,在其他工业行业中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家具消费环塘和制造环境的变化,模块化设计以其特有的优势,开始在家具行业尤其是办公家具中应用。而对于民用家具,

近年来个性化需求与家具企业的生产矛盾日益突出,有关模块化设计的探索才刚刚开始。鉴于国内尚无系统的家具模块化设计理论来指导企业的实践,本文着重以衣橱为例,详细具体地分析单个家具的非模块化设计过程,以进一步明确家具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2 设计概念及设计方法 家具模块化设计指的是在对家具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具功能模块,通过功能模块的选择与组合构成不同的家具,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较,家具模块化设计呈现出许多新特征。首先,它是针对模块和家具产品系统的设计,既要设计模块,又要设计家具成品。其次,它以标准化、通用化的零部件快速组合成家具,能实现家具的多样化。模块化设计不同于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带来的是单一的产品,而模块化设计则不然,在设计之初就考虑模块可组合成产品的多样性。因此模块化设计是在标准化设计基础之上,实现产品多样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家具模块化设计的概念,笔者提出从三个层次展开家具的模块化设计。第一层次是家具模块化总体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模块化系统的总体策划,确定模块化实施的范围。良好的模块化总体设计,是模块化设计得以实现的基础。第二层次是家具模块设计,这是模块化设计系统具体化的过程,是承上启下的环节。模块化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模块化家具组合的最终效果。第三层次是家具模块化产品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选择模块,评价模块可能组合方式的合理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例教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例教程 习题答案 第1章网页与网站基础 一、选择题 1.A 2.B 3.C 4.C 5.A 二、判断题 1.√2.×3.√4.×5.√ 三、问答题 略 第2章网页规划设计 一、选择题 1.D 2.A 3.C 4.A 5.C 二、判断题 1.×2.×3.×4.√5.√ 三、问答题 1.答:网站需求分析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的内容:网站背景分析、总体需求分析、具体需求分析。(每个阶段可再详细描述。) 2.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网站设计的原则:①日期、时间和数字;②欢迎词; ③弹出窗口和引导页面;④新闻和公告信息;⑤网址;⑥控件;⑦链接;⑧主页内容 3.答:打开新浪网首页,分析其布局类型。(答案略) 4.答:网页色彩搭配方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阐述:①根据页面风格以及产品本身的诉求确定主色;②根据主色确定配色。 网页色彩搭配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阐述:①用一种色彩;②用两种色彩;③用一个色系;④用黑色和一种色彩以及色彩搭配忌讳的方面。 5.答:打开当当网,具体分析其规划过程。(答案略) 第3章初识网页制作软件 一、选择题 1.C 2.C 3.B

二、填空题 1.代码、拆分、设计2.文件、资源、规则3.超级链接 三、操作题 略 第4章制作网页内容 一、选择题 1.D 2.B 3.A 4.D 5.ABD 6.D 7.B 8.D 9.A 10.A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三、操作题 略 第5章设置网页超级链接 一、选择题 1.D 2.D 3.A 4.D 5. C 二、判断题 1.×2.×3.×4.√5.× 第6章使用CSS样式美化网页 一、选择题 1.B 2.C 3.C 4.B 5.A 6.D 7.D 8.D 9.B 10.C 11.A 12.A 13.C 14.D 15.D 16.A 17.A 18.B 19.D 20.D 二、简答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第7章规划布局网页 一、选择题 1.B 2.A 3.B 4.B 5.D 二、简答题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广西玉林高级技工学校 《网页制作与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职计算机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网页设计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常用的网页设计工具和常用脚本语言,能够设计制作常见的静态和动态网页,具备网站的建立和维护能力。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以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以“工作项目”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以书本知识的传授变为动手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目标 1.职业知识目标 1.熟悉HTML 语言的作用和开发环境,能够编写HTML 代码; 2.掌握常用的HTML 标签,能够实现基本的图文信息显示; 3.理解HTML 页面框架的作用,能够针对需求进行框架的设计; 4.掌握各类HTML 表单元素标签,能够进行表单设计;

5.掌握各类HTML 多媒体元素标签,能够进行多媒体页面设计; 6.掌握CSS 样式的基本使用方法,能够应用CSS 样式表美化页面;7.掌握CSS 网页布局的方法,能够结合DIV 标签进行页面布局; 8.掌握JavaScript 的语法基础,能够编写简单的JavaScript 应用程序;9.掌握JavaScript 的函数、内置对象、事件等,能够实现表单的验证;10.掌握DOM 树形结构及其操作方法,能够控制DOM 对象。 2.职业技能目标 1.能独立进行资料收集与整理、具备用户需求的理解能力; 2.能根据项目需求,具备项目页面的设计与实现能力; 3.能根据静态页面设计原则与CSS 技术规范,实现页面美化与布局;4.具有使用JavaScript 技术进行页面事件处理与表单验证的能力; 5.能根据DOM 树形结构,进行页面DOM 的控制; 6.具有综合应用HTML 语言、CSS 样式、JavaScript 脚本进行页面的设计、编码、调试、维护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 1.养成善于思考、深入研究的良好自主学习的习惯; 2.通过项目与案例教学,培养学习者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精神,沟通交流和书面表达能力; 4.通过课外拓展训练,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 5.具有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 五、课程主要内容与要求

模块化在展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模块化在展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会展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一直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行业规模急剧扩大。但与会展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会展业在迅猛的发展中尚欠成熟,展示行业的科技含量较低,虽然会展业务量逐年增加,但所带来的资源浪费也愈发严重。 中国会展业一直以来处于初级阶段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展具发展的滞后性,由于展具类别较少,大多数展商更侧重木结构特装展位搭建,这种一次性行为间接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从会展业发展长远角度来看,也不科学。论文正是基于这种背景提出了研究的课题,将模块化引入展具设计,推广可拆卸并能重复使用展具的发展,提出在展具设计中引入模块库这一概念,并针对展具设计模块化发展和需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基于展具模块化设计科技含量高的优势,模块化展具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的展示设计水平的提高,这也是论题值得研究下去的价值所在。论文首先对模块化与展具设计的概念作了详尽的阐述。 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了应用模块化的关键和基础及应用模块化的优点,包括对展台整体设计的贡献、对企业工作效率和节省时间的贡献、对企业成本控制的贡献、满足个性化需求及对环境保护的贡献。最后对模块化展具的前景做了预测,摸索出其发展规律。 之后对多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展具设计厂家以及展示设计公司常用的展具进行了模块化设计调查总结,对展具模块化设计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展具模块化设计实施方法做了深入剖析,目的是为了让展具产品设计师在设计单一元件时,对其整体性导向有全面、整体的认识,更好的把握模块单元设计。在此基础上笔

者提出了模块库的概念,做出了可实施的方案,为设计实务部分奠定实质基础。 最后为展具模块化设计实务部分,通过实例介绍和作者的实际案例证明了研究课题的现实可行性,并为国产模块化展具发展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建议。本论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辅以优秀设计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附大量相关图片资料,对模块化展具设计进行探讨和论证,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对中国未来展示设计发展。

模块化程序设计

第四章模块化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模块程序设计是C程序合作编程序的方法,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能自己编C 程序中的函数,正确地调用函数,熟悉函数调用时形式参数和实在参数的关系。通过变量的存储类型,能正确使用各种不同存储类型的变量编程序。 重点难点:函数的嵌套调用及函数的递归调用。 前面各几章的学习,大家已有了编制小程序的经验。如果想编制大程序,在C语言下就得用模块化程序设计,其基本思想是将一个大的程序按功能分割成一些模块,使每一个模块都成为功能单一、结构清晰、接口简单、容易理解的小程序。 C语言提供了支持模块化软件开发的功能: 1 函数式的程序结构。程序由一个或多个函数组成,每个函数都有各自独立的功能和界面。 2 允许通过使用不同的存储类别的变量,控制模块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换。 3具有预编译处理功能,为程序的调试、移植提供方便,支持模块化程序设计。 本章介绍这些功能及进行程序开发的基本方法。 4.1 函数 C程序结构 无论涉及的问题是复杂还是简单,规模是大还是小,用C语言设计程序,任务只有一种,就是编写函数,至少要编写一个主函数main(),C程序的执行就是执行相应的main()函数。即从它的main()函数的第一个花括号开始,依次执行后面的语句,直到最后的花括号为止。其它函数只有在执行了main()函数的过程中被调用时才执行。 高级语言中“函数”的概念和数学中“函数”的概念不完全相同。英语单词function有“函数”和“功能”两种介绍,高级语言中的函数实际上是功能的意思。当要完成某一个功能时,就用一个函数去实现它。在程序设计时首先要考虑main()函数中的算法,当main()中需要使用某一功能时,就用一个具有该功能的函数表达式表示。这时的函数,我们只知道它具有什么功能,其它先不作处理。设计完main()的算法并检验无误后,这时开始考虑它所调用的函数。如果在库函数中能找到,就可直接使用,否则再动手设计这些函数。这种设计方法称为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程序在功率高,程序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复杂程序的层次可从以下图形中看出: 许多大型软件系统包含了相当丰富的,可供从事某一领域工作人员选用,如一个高等学校的信息管理系统就包含了教务、科研、人事、财务,设备、图书、后勤、办公室等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以可分为许多子子系统。 这种软件为了方便用户大都采用菜单(menu)方式,这种形式的软件,大家都用过。用户

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实例分析

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实例分析 1 前言 当前,消费者对家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差不多成为越来越多家具企业进展的关键。要做到既符合现代机械化生产的进展主流,又节约成本,且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确实为难了许多的家具企业。有一坐企业尝试通过从销售终端满足个性化,但众多形态各异、尺寸繁多的家具定单从销售端传送至生产和设计部门,却带来了新的矛盾:设计任务艰巨、生产设计难排、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甚至由于部件尺寸的相近导致出错率增加、生产效率低下。有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企业尝试从设计入手,通过标准零部件的设计、组合成新产品来满足这种“个性化”“的需求。但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单一的产品导致了销售客额和顾客中意率的下降。因此,如何实现产品的个性化?是从销售端,依旧从设计与生产端着手呢?这是家具企业必须依照企业现状做出回答的问题。定制是从销售端解决问题,而模块化设计是从设计端解决问题,旨在通过设计具有标准性和通用性的功能模块,达到组合成多样化的家具的目的。毫无疑问,模块化设计在家具业具有专门大的进展潜力,它既能解决个性化需求的问题,还能做到低成本与高效率。

模块化设计属于方法学的范畴,在其他工业行业中差不多得到了长足的进展。由于家具消费环塘和制造环境的变化,模块化设计以其特有的优势,开始在家具行业尤其是办公家具中应用。而关于民用家具,近年来个性化需求与家具企业的生产矛盾日益突出,有关模块化设计的探究才刚刚开始。鉴于国内尚无系统的家具模块化设计理论来指导企业的实践,本文着重以衣橱为例,详细具体地分析单个家具的非模块化设计过程,以进一步明确家具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2 设计概念及设计方法 家具模块化设计指的是在对家具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具功能模块,通过功能模块的选择与组合构成不同的家具,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较,家具模块化设计呈现出许多新特征。首先,它是针对模块和家具产品系统的设计,既要设计模块,又要设计家具成品。其次,它以标准化、通用化的零部件快速组合成家具,能实现家具的多样化。模块化设计不同于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带来的是单一的产品,而模块化设计则不然,在设计之初就考虑模块可组合成产品的多样性。因此模块化设计是在标准化设计基础之上,实现产品多样化的一种方法。 依照家具模块化设计的概念,笔者提出从三个层次展开家具的模块化设计。第一层次是家具模块化总体设计。那个时期要紧

《苹果公司》网页设计与制作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苹果公司》网页设计与制作 二级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年级专业2012级计算机网络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教师职称讲师

新余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二级学院:

说明:此表一式叁份,学生、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各一份。 2013年 6 月 18 日

目录 第1章课程设计概述 (1) 第2章网站设计方案说明 (3) 2.1 需求分析 (3) 2.2 网站布局类型和配色方案的确定 (3) 2.3 网站整体规划 (5) 2.4 素材的收集和整理 (5) 第3章网站制作 (7) 3.1创建站点 (7) 3.2创建样式表文件 (7) 3.3页面制作 (9) 第4章主要技术特点和特色说明 (13) 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 (16)

第1章课程设计概述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已经学习的网页设计与制作知识和初步掌握的网页开发工具如Dreamweaver、Photoshop等软件为苹果公司设计并实现一个公司网站。根据老师的要求及指导,我设计了此网站。 此网站属于小型网站,网站以苹果公司原网站为依托,按照原网站配色方案和表面结构以DIV+CSS的方式仿制,苹果公司(Apple Inc.)是美国的一家高科技公司,2007年由苹果电脑公司(Apple Computer, Inc.)更名而来,核心业务为电子科技产品,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库比蒂诺。苹果公司由史蒂夫·乔布斯、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和Ron Wayn在1976年4月1日创立,在高科技企业中以创新而闻名,知名的产品有Apple II、Macintosh电脑、Macbook笔记本电脑、iPod音乐播放器、iTunes商店、iMac一体机、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等。2012年8月21日,苹果成为世界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 本网站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丰富、清晰的公司信息和资源,主要包括iphone、ipad、ipod、Mac、itunes等硬件产品以及iOS、Mac OS和APP应用软件等软件产品的全方位展示和介绍;通过在线商店网页为顾客和公司提供购买和销售苹果产品的便利通道;通过技术支持网页为产品购买者提供维修服务和支持范围。 设计者希望通过清新简洁,赏心悦目的外观设计给予客户和顾客以舒适的网页浏览体验。网站充分展示公司提供的产品及设计理念和售后服务能力,注重推广公司各方面形象。以公司的宣传推广和将网站浏览者吸引成为公司的客户作为网站的目标。坚持严谨、负责、创新的态度为消费者提供展示苹果公司完美产品和周边设备的个性化页面,不断创新变革助力科技进步和公司前进。 此外,这不仅是为了肩负学生的责任而去完成老师交给我的任务,更是对过去学习的知识的温习巩固,是一个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把自己的设计思想转化为实物的过程,是一个发挥自己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过程。 再者,这是对自己在一学期内该学习科目以来的成果的检查,这是一个自我审视的过程:检测我该学期的学习成果,衡量一期以来的收获,更为重要的是扬长避短,发现自己的问题与缺点,使自己及时改正,发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并坚

51单片机模块化编程设计与实例要点分析

模块化编程设计题 一、简述模块化编程的必要性(模块化的优点) 参考答案: 大多数的编程学习者一开始接触和学习到的程序很小,代码量很少,甚至只有几十行。对于这样短小的程序进行模块化设计不是完全必要的。很多情况下程序模块化设计需要“浪费”很多时间,例如增加了代码的数量,增加了构思的时间。把所有的程序代码都写在一个main()函数中程序完全可以运行。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代码量的增加,将所有的代码都放在同一个.C文件中的做法越发使得程序结构混乱,虽然可以运行,但是可读性、可移植性变差。即使是自己写的程序,时间长以后对程序的阅读和修改也要花一些时间。模块化编程使得程序的组织结构更加富有层次感,立体感和降低程序的耦合度。 在大规模程序开发中,一个程序由很多个模块组成,很可能,这些模块的编写任务被分配到不同的人。几乎所有商用程序都必须使用模块化程序设计理念。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各个开发者分工合作,分别完成某一模块特定的功能,减少开发时间等。 二、模块化编程设计步骤 (1)、创建头文件 在模块化编程中,往往会有多个C文件,而且每个C文件的作用不尽相同。在我们的C 文件中,由于需要对外提供接口,因此还必须有一些函数或者是变量提供给外部其它文件进行调用。对于每一个模块都有相应的.c文件和.h文件,为了阅读调试方便,原则上.c文件和.h文件同名,如和。 (2)防重复包含 例如文件 #ifndef__DELAY_H__ #define__DELAY_H__ void delay(uint t); #endif 假如有两个不同源文件需要调用delay(uint t)这个函数,他们分别都通过#include “”把这个头文件包含了进去。在第一个源文件进行编译时候,由于没有定义过因此#ifndef__DELAY_H__条件成立,于是定义_DELAY_H_ 并将下面的声明包含进去。在第二个文件编译时候,由于第一个文件包含时候,已经将_DELAY_H_定义过了。因此#ifndef__DELAY_H__不成立,整个头文件内容就没有被包含。假设没有这样的条件编译语句,那么两个文件都包含了delay(uint t);就会引起重复包含的错误。所以在.h文件中,为了防止出现错误都进行防重复包含。 (3)代码封装 将需要模块化的进行代码封装 头文件的作用可以称其为一份接口描述文件。其文件内部不应该包含任何实质性的函数代码。我们可以把这个头文件理解成为一份说明书,说明的内容就是我们的模块对外提供的接口函数或者是接口变量。同时该文件也包含了一些很重要的宏定义以及一些结构体的信息,离开了这些信息,很可能就无法正常使用接口函数或者是接口变量。但是总的原则是:不该让外界知道的信息就不应该出现在头文件里(不需要外部调用的函数不在头文件中申明),而外界调用模块内接口函数或者是接口变量所必须的信息就一定要出现在头文件里(需要被外部调用的函数一定要在头文件中申明),否则,外界就无法正确的调用我们提供的接口功能。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网页设计与制作 学分及学时:4学分总学时72学时,理论36学时 适用专业:网络工程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开课部门:计算机与互联网学院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网络 考核要求:考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向知礼主编:《网页设计与制作》航空工业出版社2017年 杨松主编:《网页设计案例教程》航空工业出版社2015年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全面地介绍网页制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全书共10章,分为3大部分。前5章为第1部分,主要介绍网页制作的基本理论——HTML,同时穿插介绍Fireworks,Flash,Anfy等软件在网页制作过程中的应用;第6章~第8章为第2部分,主要介绍网页制作技术,包括CSS技术、客户端脚本技术(DHTML)以及XML技术;第9章~第10章为第3部分,主要介绍当前最流行的网页制作工具——Dreamweaver,通过应用实践能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课程内容不但包括各种网页制作技术的基础理论,而且强调网页制作的具体应用,使读者既能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以Dreamweaver的使用为主线,介绍网页制作的相关技术。使学生理解网页制作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站点的建立和网页的设计,能用HTML语言修改网页;掌握网页制作和站点的

基本知识;掌握站点的创建和网页的编辑;掌握超链接、图像、CSS样式的使用;掌握表格、框架、表单、多媒体对象的使用;理解行为、模板、库、CSS布局的概念和使用;理解HTML语言、网站的测试与的发布; 要求:教学过程中,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采取“面向实践、能力为先”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应结合当前WEB技术的发展趋势,把握未来企业级WEB页面开发的发展方向,兼顾各行各业的需求变化,力争面向社会,服务于企业“互联网+”战略。 三、课程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理论课讲解WEB页面开发的原理及方法,并在多媒体教师机上进行演示操作;

模块化产品设计的一些思考和体会-王志华

模块化产品设计的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产品开发工作的挑战 在剧烈变动的3C时代(客户Customer、竞争Compete和变化Change),要想赢得竞争的胜利,企业必须通过优化整个产品开发来缩短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同时还要不断通过研发创新来满足客户的变化需求。技术的飞速进步,引起产品越来越复杂,随着客户对教学产品个性化需求程度的增加,也导致产品定制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必须创建数量庞大的产品系列来满足学校不断变化的需求。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模块化已成为工程产品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作为标准化的新形式,模块化被视为实现产品多样化的主要途径。 二、模块化产品设计概念 1、模块的历史来源 模块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期的建筑行业中,将建筑按照功能分成可以自由组合的建筑单元的概念就已经存在,这时的建筑模块强调在几何尺寸上可以实现连接和互换。然后,模块被引入机械制造业,人们进一步将模块与物理产品的功能联系到了一起,模块具有了明确的功能定义特征、几何连接接口,以及功能输入、输出接口特征。 2、现代模块化的诞生 模块的演变过程是从单纯的几何结构单元,发展到集成功能单元,又演变成为非物理实体的载体,如知识和软件等。 1965年之前,计算机都是整机制造的,当时的设计是相互依赖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计算机系统太复杂了。在这种复杂性灾难之下,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按照某种标准,遵照通用化原则,设计具有兼容性的可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使得计算机在当时非常昂贵。 比如1944年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由J.Presper Eckert Jr 和W.Mauchly领导的小组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建造了一台名为ENIAC(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计算机。生产完全是在试错过程中进行,应用完全是实验性的。 1945年当ENIACt投入使用之后,设计者累积的知识使他们明白了如何建造一台性能更好的机器。他们把想象中的机器命名为ENVAC,并把计算机系统界定为一种“组合式”制品。标明其关键组成部分是基本存储器、控制单元、运算“器官”、输入/输出和辅助存储器(IBM360电脑)。 随着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模块的概念又被用到了非物理产品领域,在软件行业模块的概念被广泛的实践着,大型的软件系统(比如PTC公司的Windchill系统)的模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3、模块设计的案例 平台化、模块化的产品战略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世界很多的著名公司中应用。日本索尼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仅利用4个基础平台的Walkman产品,生产出250余种录音机随身听。这250种随身听无论在价位、功能和款式上都有很大的区别,可以满足用户的各种不同需求,但是这4个基础平台却存在着大量的重用模块。 “平台”概念最早由大众集团提出并实践,并在PQ34平台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PQ24,PQ25,PQ34,PQ35,PQ46,PL45,PQ2,PQ3。 P*4等。大众现在基本上已经逐渐放弃平台的概念,而采取更抽象的“模

家具模块化设计

技术:家具模块化设计方法实例分析 1前言 当前,消费者对家具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凸显,如何满足这种需求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具企业发展的关键。要做到既符合现代机械化生产的发展主流,又节约成本,且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确实为难了不少的家具企业。有一坐企业尝试通过从销售终端满足个性化,但众多形态各异、尺寸繁多的家具定单从销售端传送至生产和设计部门,却带来了新的矛盾:设计任务艰巨、生产设计难排、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甚至由于部件尺寸的相近导致出错率增加、生产效率低下。有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企业尝试从设计入手,通过标准零部件的设计、组合成新产品来满足这种“个性化”“的需求。但遗憾的是,这种做法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单一的产品导致了销售客额和顾客满意率的下降。所以,如何实现产品的个性化?是从销售端,还是从设计与生产端着手呢?这是家具企业必须根据企业现状做出回答的问题。定制是从销售端解决问题,而模块化设计是从设计端解决问题,旨在通过设计具有标准性和通用性的功能模块,达到组合成多样化的家具的目的。毫无疑问,模块化设计在家具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它既能解决个性化需求的问题,还能做到低成本与高效率。 模块化设计属于方法学的范畴,在其他工业行业中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家具消费环塘和制造环境的变化,模块化设计以其特有的优势,开始在家具行业尤其是办公家具中应用。而对于民用家具,近年来个性化需求与家具企业的生产矛盾日益突出,有关模块化设计的探索才刚刚开始。鉴于国内尚无系统的家具模块化设计理论来指导企业的实践,本文着重以衣橱为例,详细具体地分析单个家具的非模块化设计过程,以进一步明确家具模块化设计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2设计概念及设计方法 家具模块化设计指的是在对家具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的家具功能模块,通过功能模块的选择与组合构成不同的家具,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较,家具模块化设计呈现出许多新特征。首先,它是针对模块和家具产品系统的设计,既要设计模块,又要设计家具成品。其次,它以标准化、通用化的零部件快速组合成家具,能实现家具的多样化。模块化设计不同于标准化设计,标准化设计带来的是单一的产品,而模块化设计则不然,在设计之初就考虑模块可组合成产品的多样性。因此模块化设计是在标准化设计基础之上,实现产品多样化的一种方法。 根据家具模块化设计的概念,笔者提出从三个层次展开家具的模块化设计。第一层次是家具模块化总体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进行模块化系统的总体策划,确定模块化实施的范围。良好的模块化总体设计,是模块化设计得以实现的基础。第二层次是家具模块设计,这是模块化设计系统具体化的过程,是承上启下的环节。模块化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模块化家具组合的最终效果。第三层次是家具模块化产品设计。这个阶段主要是选择模块,评价模块可能组合方式的合理性,然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合成家具。从这三个层次可看出,家具模块化设计自上而下,从总到细,各个层次的设计环环相扣。 3设计实例

一个理想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案例

一个理想的模块化程序设计案例 吕振洪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金华,321004 jhlzhxch@https://www.wendangku.net/doc/0512972197.html, 摘要:模块化的抽象思维能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但在C语言的教学、训练中,鲜有好的项目让学生理解、消化用模块化程序设计对解决问题带来的影响和优势。本文通过“Turbo C 2.0菜单系统”这案例,把项目分解成一些小模块,先让学生分步实现各模块,后按模块化程序设计的思路再优化原实现,最后逐步组装成“菜单系统”这项目。项目实施过程紧凑,代码简洁且可读性好。该案例也可应用于8086系列汇编语言课程的教学。 关键词:模块化程序赫斯基,菜单系统,优化,数据结构 1引言 在C语言教学中,教师需解决“教学中的理论内容在实际中如何应用?”这问题。教材中鲜有较好的案例来指导模块化程序设计[1]。本文以Turbo C 2.0菜单系统为例,利用“→”、“←”、“↑”、“↓”、“Esc”、“Enter”、“Alt-X”这些键在Windows的控制台环境下来模拟完成菜单的操作。该菜单系统的逻辑结构如下图一: 图一 Turbo C 2.0的逻辑菜单 目前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要实现这样的菜单已非常简单。 但对C语言的初学者来说,通过这案例可在三个方面来强化模块化设计:一是实现Turbo C系统该怎样模块化设计;二是菜单系统的模块化设计;三是实现小的功能时的模块化设计。 2菜单系统的数据组织 我们希望所编写的菜单程序能处理各种各样的菜单,这需要有好的数据结构[3]。一方面要有好的菜单存储结构,另一方面是满足菜单系统选择处理所需的数据模型[2]。 2.1 菜单的存储结构 从菜单系统的逻辑结构图可看出:主菜单里包含子菜单,子菜单里含子菜单或菜单项。根据这样的递归结构,我们可用如下的存储结构来解决: typedef struct MenuItemStru{ int SubMenuItemCount; int SubMenuItemWidth; MenuItemStru * pSubMenuAddr; int MenuItemStrWidth; char * MenuItemStrAddr; }

Dreamweaver案例_网页设计与制作

第二篇 Dreamweaver案例图文混排:几米页面的制作 要求: 运用Dreamweaver编辑编写网页,熟悉文字、段落、图片、超链接等各种页面元素的使用。 掌握背景颜色和背景图片的属性设置。 实例如下:

在dw中实现框架:上-中—下 要求: 在 Dreamweaver编辑工具中,利用前面所学的框架知识,制作上-中—下结构的框架页面;左边的超链接可以在右侧窗口打开; 各个窗口无缝连接。 实例如下: 在dw中设计漂亮表单 要求: 在 Dreamweaver编辑工具中,利用前面所学的表单和布局知识,制作一个漂亮的表单界面。熟悉表单的各种控件 简单布局1:图片合成页面 要求: 在 Dreamweaver编辑工具中,利用“布局”界面绘制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

制作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掌握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的使用方法; 注意页面的内容添加需要在“标准”界面中完成。 实例如下: 简单布局2:背景色填充表格 要求: 在 Dreamweaver编辑工具中,学会利用不同的背景颜色来填充页面; 实例如下: 布局测验:色块布局 要求: 在 Dreamweaver编辑工具中,利用“布局”界面绘制布局表格和布局单元格中,制作下图所示的页面;要求页面结构相同,颜色可以变化; 时间10分钟。

实例如下: 自己设计页面首页 要求: 参考Dreamweaver素材库,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漂亮的网站首页面;内容丰富、布局清晰; 看看谁的作品更漂亮!!

利用模版制作结构相同的3个页面 要求: 在 Dreamweaver编辑工具中,利用模板的功能,制作一个简单的模版,并且基于自己制作的模版,生成结构大体相同的三个页面; 超链接能够正常跳转。 实例如下: 页面一: 页面二:

模块化程序设计实例,DOC

9 .5 模块化程序设计实例 《程序设计基础》(基于C语言讲解)石光华编著—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面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成绩管理软件为例,一步一步地按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进行设计。 1 .定义问题 设计一个成绩管理软件,其基本功能包括:输入成绩,成绩加分,计算平均成绩,找出最高分,找出最低分,输出成绩等。 2 .确定组成程序的模块 根据成绩管理软件的功能,确定软件的基本模块包括:输入模块,加分模块,平均分模块,最高分模块,最低分模块,输出模块等。 142 程序设计基础 3 .绘制程序结构图 成绩管理软件的结构图如图9-5所示。 图9-5 成绩管理软件结构图 4 .流程图 用流程图确定主程序的逻辑结构,如图9-6所示。 在流程图中,istate 的作用是记录是否已经输入成绩。istate 的使用有如下两种 方式。 (1) 作为全局变量使用。此时istate可以在所有模块中改变其值,主程序更简洁,但 可能产生边际效应。 (2) 作为主程序的局部变量使用。此时istate只能在主程序中改变其值。在主程序 中可以直观地看到其变化,能够防止边际效应。 采用方式(2)的主程序如下。

#include < stdio .h> #define SIZE 10 void main() { int iscore[SIZE] ={0}; int key= - 1; int iresult=0; float fresult=0; int istate=0; printf(″1:Input scores;\n″); 第9章模块化程序设计 143 图9-6 成绩管理软件主程序流程图 printf(″2:Output scores;\n″); printf(″3:Count for the max score;\n″); printf(″4:Count for the minimum score;\n″); printf(″5:Count for the total score;\n″); printf(″6:Count for theaverage score;\n″); printf(″- 1:Exit .\n″); while(1) { printf(″Please input your choose:″); scanf(″%d″,&key); if (key = = - 1) 144 程序设计基础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例教程习题答案.doc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例教程
习题答案
第 1 章 网页与网站基础
一、选择题
1.A 2.B
二、判断题
1.√ 2.×
三、问答题

3.C 3.√
4.C 4.×
5.A 5.√
第 2 章 网页规划设计
一、选择题
1.D 2.A 3.C 4.A 5.C
二、判断题
1.× 2.× 3.× 4.√ 5.√
三、问答题
1.答:网站需求分析一般包括三个阶段的内容:网站背景分析、总体需求分析、具体 需求分析。(每个阶段可再详细描述。)
2.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网站设计的原则:①日期、时间和数字;②欢迎词; ③弹出窗口和引导页面;④新闻和公告信息;⑤网址;⑥控件;⑦链接;⑧主页内容
3.答:打开新浪网首页,分析其布局类型。(答案略) 4.答:网页色彩搭配方法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阐述:①根据页面风格以及产品本身的 诉求确定主色;②根据主色确定配色。 网页色彩搭配技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阐述:①用一种色彩;②用两种色彩;③用一个 色系;④用黑色和一种色彩以及色彩搭配忌讳的方面。 5.答:打开当当网,具体分析其规划过程。(答案略)
第 3 章 初识网页制作软件
一、选择题
1.C 2.C
3.B

二、填空题
1.代码、拆分、设计 2.文件、资源、规则 3.超级链接
三、操作题

第 4 章 制作网页内容
一、选择题
1.D 2.B
二、判断题
1.√ 2.√
三、操作题

3.A 4.D 5.ABD 6.D 3.× 4.√ 5.√ 6.√
7.B 8.D 9.A 10.A 7.√ 8.√ 9.× 10.√
第 5 章 设置网页超级链接
一、选择题
1.D 2.D
二、判断题
1.× 2.×
3.A 4. D 5. C 3.× 4.√ 5.×
第 6 章 使用 CSS 样式美化网页
一、选择题
1.B 2.C 11.A 12.A
3.C 13.C
4.B 14.D
5.A 6.D 7.D 15.D 16.A 17.A
8.D 9.B 10.C 18.B 19.D 20.D
二、简答题
1.× 2.× 3.× 4.× 5.× 6.× 7.√ 11.× 12.× 13.× 14.√ 15.√ 16.√
8.× 9.√ 10.√
第 7 章 规划布局网页
一、选择题
1.B 2.A
二、简答题
3.B
4.B 5.D

基于Altera Quartus II的模块化设计应用

实验六、基于Altera Quartus II的模块化设计应用 和ISE不一样,QII代码的模块化视图并不是你把子模块例化到顶层模块以后立马就能在工程代码窗口看到一个清晰的层次图。而是必须在你编译后才能够看到层次化的视图。 我在这里列举一个串口通信(实验10)的实例: 编写完该HDL的代码,还没有编译,此时在Project Navigator窗口中只有顶层模块my_uart_top。 顶层模块如下(详细的注释代码请参考相关实验): ///////////////////////////////////////////////////////////////////// /////////// module my_uart_top( clk,rst_n, rs232_rx,rs232_tx ); input clk;

input rst_n; input rs232_rx; output rs232_tx; wire bps_start1,bps_start2; wire clk_bps1,clk_bps2; wire[7:0] rx_data; wire rx_int; //////////////////////////////////////////// speed_select speed_rx( .clk(clk), .rst_n(rst_n), .bps_start(bps_start1), .clk_bps(clk_bps1) ); my_uart_rx my_uart_rx( .clk(clk), .rst_n(rst_n), .rs232_rx(rs232_rx), .rx_data(rx_data), .rx_int(rx_int), .clk_bps(clk_bps1), .bps_start(bps_start1)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简介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网页设计与制作 课程代码:02038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方向)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必修课、专业技能课 学分:3 学分 计划学时:72学时(理论36学时,实训36学时) 一、前言 1.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初等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适应初等教育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人才基本要求,同时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合从事网站建设相关的岗位。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是《程序设计》。在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后,学生掌握了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原理,学会了一些应用软件和工具软件的使用,进而学习《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不会感到困难。在以后学生还将学习《程序设计》课程,能设计和制作动态网页。 2. 课程基本理念 初等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业培养的对象主要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今后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和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管理者及维护者,建设网站和网页是信息技术教师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课程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能胜任今后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任务。同时满足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适合从事网站建设相关的岗位群。 3. 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初等教育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网页设计与制作》是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是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的项目之一。课程以工作任务来组织内容,以案例驱动贯穿教学过程。由浅入深,最后完成主题网站的开发项目。课程教学中以的使用为主线,要重视语言和样式的讲解和应用。通过以3—4人为小组完成主题网站的建设,培养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汽车车身模块化设计

汽车车身模块化设计 魏永豪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车辆工程系,湖北十堰,4420000 摘要:模块化是处理复杂事物的一种设计思想,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技术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最早应用在电子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随后又应用在制造业中,为美国电脑行业和日本制造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产品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灵魂,它能够使企业不断推出吸引消费者的产品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信息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用户的消费观念不断倾向于多样化、个性化以及定制化,以致每个企业都在寻求一种解决办法,应对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以及这种环境下的创新方法。模块化设计方法能够加快产品的创新速度,能使企业规避一定的创新风险,降低研发成本,解决用户定制化个性设计。 关键词:模块、模块化设计、汽车车身模块化设计 Modular design of outomotive body Weiyonghao Hubei Qichegongyexueyuankejixueyuan Vehicle Engineering Department,Hubei,Shiyan Abstract:The modular design idea is a kind of complex, has now become a widely used technology in China outside. The idea of modular design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products, which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has brought huge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American computer industry and the Japanes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Product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enterprise survival, it can make enterprises continue to attract the product to attract consumer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onsumer's consumption ideas are constantly diversified, personalized and customized, so that every enterprise in the search for a solution, to deal with the uncertainty of user needs and the environment of innovation. Modular design method can accelerate the speed of product innovation, can make the enterprise to avoid some of the innovation risk, reduce the cos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olve the user's customized personalized design. Key words:module、modular design、Modular design of outomotive body 一、模块化设计 1.1模块化设计概念:(Block-based design)所谓的模块化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将产品的某些要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子系统,将这个子系统作为通用性的模块与其他产品要素进行多种组合,构成新的系统,产生多种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的系列产品。模块化设计是绿色设计方法之一,它已经从理念转变为较成熟的设计方法。将绿色设计思想与模块化设计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同时满足产品的功能属性和环境属性,一方面可以缩短产品研发与制造周期,增加产品系列,提高产品质量,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方便重用、升级、维修和产品废弃后的拆卸、回收和处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