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湘夫人》教案完美版

《湘夫人》教案完美版

《湘夫人》教案完美版
《湘夫人》教案完美版

《湘夫人》教案

教学课题:湘夫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了解《湘夫人》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技能与情感目标: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基本词汇;思想艺术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知人论世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香草是身上的饰品,用来修饰美人,突出美人形象,有时香草也是一种独立的象征,象征忠贞贤良之士,就跟“红领巾”感觉差不多。美人用来比喻君王,或者是屈原自喻。他把自己比成美人,才貌双全就是得不到君王赏识,其实就是个怨妇。

流放背景

(2)楚辞,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帝尧之女娥皇、女英为舜二妃,舜巡视南方,二妃追至洞庭,听说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遂自投湘水而死。湘水连接洞庭与苍梧,故以舜为湘君,二妃为湘夫人,均为湘水之神。

二、(一)听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逐段疏通课文。

湘夫人降临在北洲之上,

极目远眺啊,使我惆怅。

萧瑟的秋风啊,徐徐地吹拂着,

洞庭湖扬起微波啊,落叶飘零。

站在长满白薠的地方啊,纵目远望,

我与佳人相约啊,今晚张设罗帐。

鸟雀啊,为何聚集在水草之处?

鱼网啊,为何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之上?

沅水芷草绿啊澧水兰花香,思念湘夫人啊却不敢明讲。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

清晨,我策马驰骋在江边高地,傍晚,却又渡过西面的水湾。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我来相聚,

我将飞快的驾车啊,与她同行远去

构筑宫室啊,在那绿水之中,

修盖屋顶啊,用那翠绿的荷叶。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庭坛。

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兰木为房椽,

辛夷装饰门楣啊,白芷装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

剖开蕙草做的幔帐啊,也已支张。

白玉,做成镇席的宝器,

散栽石兰啊,让其四处撒播芳香。

再把白芷覆盖在荷叶屋顶,

又把杜衡缠绕在屋顶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

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啊,纷纷出来迎接湘夫人,

神灵们一齐降临啊,如云彩满天。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把那罩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恋人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我暂且放慢步子松弛心神。

(三)以意逆志

这首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句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惘、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四)佳句赏析几个疑难点的讲解: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起兴

首先,它点明季节;

其次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

再次,它寄寓了自己身后的情感,以景衬情,凄凉寥廓(空旷深远)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惆怅幽怨之情。

这是早期以景写情范式的绝佳典型:

秋风、落叶成就失落、惆怅之情

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以自然现象的反常起兴,怀疑自己的爱也没有归宿,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起兴。沅江有白芷,澧水有木兰,各自散发芬芳,我心中也有一个美好的人,朝思暮想却不敢对人讲。恍恍惚惚极目远望,只见流水潺潺。(以水寄情,情思悠悠,水流不断。)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起兴。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相似,也有把这种理解为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看见这种反常景象,认为奇迹就要出现了,接下来产生佳人召唤的幻觉。

第三段详细描绘了什么?表现了湘君怎样的心情?

湘君用各种香草为湘夫人装饰房子的情景。铺陈得越细致,越表现了湘君的执着深挚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是一个芳香洁净美丽的神奇世界,作者罗列了十多种植物,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想象瑰丽,极富浪漫色彩)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湘君在绝望之余,情绪激动,向江中和岸边抛弃了对方的赠礼,但表面的决绝却无法抑制内心的相恋。他最终同样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的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这段表现了湘君希望与绝望交织的幽怨矛盾之情。(在爱情面前,神也脆弱。戏言“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神生死相许”。)

三、主题探究

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史记·屈原列传》。在《离骚》中屈原将自己比作“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的美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湘君执着追求理想和爱情,受挫也不退缩,因失望多于希望,所以哀怨、焦虑,这一切都和屈原的身世悲剧相仿。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让我们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湘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让我们联想到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让我们联想到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湘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让我们联想到屈原在人生坎坷路途中的自我宽慰。

四、艺术特点

主题:香草(物芳)——志洁

湘君的爱情历程——屈原的身世悲剧

1、以景现情,寓情于景。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心理融合在一起构成美妙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2、用赋的铺陈手法反复叙写。

3、用高洁的事物做比兴,以此歌颂纯洁的感情

4、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笔触细腻而含蓄

5、诗歌语言单纯自然,有民歌风格,也不失精炼典雅

6、语气词“兮”字的运用,富有节奏感。

《湘夫人》教案完美版

《湘夫人》教案 教学课题:湘夫人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了解《湘夫人》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2、技能与情感目标: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基本词汇;思想艺术分析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知人论世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香草是身上的饰品,用来修饰美人,突出美人形象,有时香草也是一种独立的象征,象征忠贞贤良之士,就跟“红领巾”感觉差不多。美人用来比喻君王,或者是屈原自喻。他把自己比成美人,才貌双全就是得不到君王赏识,其实就是个怨妇。 流放背景 (2)楚辞,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注释里说“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地方色彩。” 与《诗经》四言诗不同,它采用参差不齐的形式,有大量“兮”字,具有浓郁的抒情性。“想象奇特瑰丽,语言铺陈华美,极富浪漫色彩”。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世人称“楚辞体”或“骚体”,并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 屈原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离骚》《九章》等在流放生活中写的政治抒怀诗;一类是以《九歌》(共十一篇,《湘君》、《湘夫人》、《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等)为代表的祭歌和反映诗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天问》。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帝尧之女娥皇、女英为舜二妃,舜巡视南方,二妃追至洞庭,听说舜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遂自投湘水而死。湘水连接洞庭与苍梧,故以舜为湘君,二妃为湘夫人,均为湘水之神。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 教学设想 《湘夫人》瑰丽奇幻,幽深含蓄,婉转委曲,后代学者对其评价很高。为了引导学生学会鉴赏,利用名人的评论提出问题,在第一课时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准备由“《湘夫人》惊艳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个问题引发学生在阅读中去发现,从不同层面感受诗歌的魅力,以期打开学生视野,加强阅读体验的交流,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读”贯穿始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诵读,涵咏诗句,体会《楚辞》语言的美。 能力目标: 1、以意逆志,解读诗歌中的意象,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情感价值 感受屈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体会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1、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 其主旨。 教学难点 1、根据文中的感情线索,体会湘君情感变化,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 2、理解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教学过程预设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赞美屈原的文字“金相玉式,艳溢缁毫”。意思是说——“如金似玉的好文章,它的艳丽文采至今还在纸上笔下蹦跳。”(幻灯展示)那么,通过阅读我们交流以下阅读体会,说说你感受到本诗的“惊艳”,表现在那里呢? 二、诵读涵咏 1.教师配乐诵读,激发学生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诵,感受诗歌丰富意蕴。 三、探究交流 1、诗歌语言的摇曳婉转之美。 2、人物情感的伤情之美。 3、意境的凄清优美。 4、作品中人物的纯净高尚之美。

高中语文《湘夫人》导学案

第2课湘夫人 导学目标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课内自主学习 一文化常识 1.背景解读 《湘君》和《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后来舜帝南巡安抚少数民族,死于苍梧,葬在九嶷山。二妃因牵挂、思念舜帝,便南下潇湘千里寻夫。当她们得知丈夫已死,伤心的泪水洒落在竹丛中,竹叶为之尽斑(后世称为斑竹,又称湘妃竹)。随后二妃也投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 2.古文知识积累(考点) (1)《三礼》是《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是古代汉民族礼乐文化的理论基础,是礼法、礼义最权威的记载和解释。 (2)“宸衷”中,“宸”原本指屋宇,后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衷”指内心。“宸衷”指皇帝的心意。 (3)“释氏”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佛教大约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 (4)我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之初,惯例要改元纪年,改元的第一年称元年,也称“初元”。 (5)金朝是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曾先后灭掉辽和北宋,与南宋长期对峙。 (6)太上皇是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 (7)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较早的诗歌总集。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二古诗文基础 1.字音识记 ①北渚.(zhǔ) ②眇.眇(miǎo) ③袅.袅(niǎo) ④白(fán) ⑤罾.(zēng) ⑥沅.(yuán) ⑦澧.水(lǐ) ⑧潺湲 ..(chán_yuán) ⑨麋.鹿(mí) ⑩江皋.(gāo)

湘夫人教学设计

《湘夫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湘夫人》是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一篇自主赏析课文。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所包含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湘夫人》是距今两千多年的屈原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创作而成,时代久远,语言晦涩,学生在字词句的理解上难免会有很大难度,因此在进行赏析前首先要解决对文本的理解问题。另外,本文感情基调幽怨、哀婉,不适宜采取齐读的方式,可反复自由朗读体会。文章虽晦涩难懂,但其中所表达的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却是古今相通的。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情感。另一方面要发掘经典传统诗文里积极的文化内涵,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和教育,比如,执着地追求人生目标,即使屡遭挫折也不轻言放弃等。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必修二第二单元中已学过屈原的《离骚》,对于作者的生平、精神及创作风格已了然于胸,自读时的畏难心理会相对减弱些。 2、必修三、四中已学过通过分析意象及景物特点把握作品情感的方法,可作为合作探究时的理论依据。 3、部分学生出于缺乏自信等原因不愿主动发言,而采取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群策群力,思考问题会更全面,发表见解时自然底气十足。 三、设计理念 1、诗歌教学应重视诵读,“读”是对诗歌的第一步感知,它可以让学生粗浅地感知诗歌意境、作品情感等方面的轮廓,虽是模糊、朦胧,却为诗歌的深层鉴赏奠定了基础,导明了方向。 2、由浅入深,一点突破。《湘夫人》瑰丽飘渺,浪漫神秘,引得后世人纷纷猜测,本课时准备由“我是谁”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想象探讨,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从不同层面解读诗歌,以期打开学生视野,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诵全诗,疏通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意象和景物特点,把握作品情感。 3、通过不同视角的抉择、探究,懂得诗歌解读的多重性。 过程与方法 4、通过学生自读,教师答疑的方式理解文本,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情感、理解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学习执着追求人生目标,虽屡遭打击也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五、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 幻灯出示:《离骚》名句填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湘夫人》导学案.doc

《湘夫人》导学案 课题《湘夫人》课时分配3课时(1节预习,2节探究、展示)班级姓名组别时间【学习目标】1、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2、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旨。3、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4、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学习重点】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 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2、景物描写中在文章中的作用。【学时安排】3学时【使用说明】预习案:通过30分钟阅读课本,仔细思考自主学习问题用10分钟时间完成它。(安排预习课)1、探究案:分组讨论,10分钟展示,并在展示中交流合作、质疑。老师对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2、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2、了解屈原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3、通读文章,概括文章故事的梗概。【学习重难点】1、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歌的主旨。2、通读文章,概括文章故事的梗概。【学时安排】1学时一、(1)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19 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2)追溯背景: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 之名即由此而来。(3)屈原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

皆醉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关于《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荡》、《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 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 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一一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二、 屈原作品及特色(对应学习目标1)(1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 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2)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 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 字以及“之” “于” “乎” “夫” “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 的创造性。三、关于“楚辞”(对应学习目标2)1、关于“楚辞”名称的由来(1)指楚地的歌辞。(2)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3)“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宋黄伯思)

【天行九歌】《九歌湘夫人》鉴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天行九歌】《九歌湘夫人》鉴赏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工作总结】 《九歌湘夫人》鉴赏教案 一、《九歌》的及其演变 《九歌》的发展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原始《九歌》”或“巫术《九歌》”;第二阶段是“中原《九歌》”,我们称之为“夏代经典《九歌》”;第三阶段是“楚地《九歌》”,也称“民间《九歌》”;第四阶段是“屈原《九歌》”。 我们解读《九歌》最大的难点就是要把这四个层次理清楚,如果不能把这四个层次理清楚,把屈原的《九歌》和夏代《九歌》等同或跟原始《九歌》等同,那样就不能很好的解读《九歌》。《九歌》的名称起源很早,《离骚》中讲到的“启《九辩》与《九歌》兮”,是说夏代开国君王夏启,把天庭乐歌《九歌》偷回人间。其实在夏代《九歌》之前还有“原始《九歌》”或“巫术《九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楚国人把《九歌》作为国家所用的祭歌的记载,但《九歌》和国家的祭祀还是有一些关系的。北京大学教授金开诚曾说,《九歌》可能是大型祭礼的余续,是大型祭礼结束以后再来唱的,既有大型祭祀典礼的肃穆与端庄,又有娱人的作用。这种说法我人为是比较

有力的。《九歌》既和国家祀典有关,又和国家祀典有所区别,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九歌》与楚国的国家祭典有直接的关系。屈原在楚地民间祭歌的基础之上创作了《九歌》。屈原在长期流放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也能够接触到楚国的传统祭歌。 屈原创作《九歌》的摹本,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就是楚地民间《九歌》,这在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和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中都有明确论述。屈原在楚地民间《九歌》的基础上创作了组诗《九歌》,而楚地的民间《九歌》显然保留了夏代中原《九歌》和巫术《九歌》以及原始《九歌》的某些内容和风格,因此我们从屈原《九歌》中能发现原始《九歌》和夏代《九歌》的一些痕迹。因此,对于屈原的《九歌》,可以这样表述:屈原《九歌》是在原始《九歌》、中原《九歌》、楚地《九歌》基础之上的独立的文学创作。 二、《九歌》的内容 《九歌》是组诗,尽管我们一直认为它是可以唱的。王国维、闻一多都认为《九歌》是中国戏剧的萌芽,但我们应该看到,《九歌》的戏剧因素并不明显,而是实实在在的组诗。 闻一多研究《九歌》一共做了两件事。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语文湘夫人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2. 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3. 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 诗人诗中寄寓的情感以及抒发感情的技巧. 2. 难点: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知识链接:(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 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楚辞》见课文注释①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学法指导: 1. 结合注释阅读课文,标注生僻字的读音,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2. 反复诵读,体会文中寄寓的情感。 3. 合作探究,欣赏和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预习案 1. 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蜀相》公开课教案

《蜀相》公开课教案 三维目标: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 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的 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看过《三国》(高希希导演的,林心如、陆毅、何润东、陈好)这部电视剧吗?(生回答)大家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神人,大家说是谁呢?(诸葛亮),对,这个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成语或者歇后语啊?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孔明六出祁山之前,为解决大后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兵出蛮夷,七擒七纵孟获)等等这些同学们都可以去了解一下,记住一些,说不定哪天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一不小心用上了。那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左右手,

是蜀国的丞相,那么他在我们同学们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非常好,那么我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在大诗人杜甫的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一起来体会一下“诗圣”心中的诸葛亮形象。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那在研习诗文之前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刚学习过的诗歌鉴赏的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诗歌鉴赏的一个基本方法,是什么呢?(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什么叫以意逆志?(请同学来回答) 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2、什么叫知人论世(请同学来回答) 明确: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三、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介绍: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其实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但可以浓缩成三个字,那就是什么?(读、品、悟)。那么在读这首诗之前呢,我们还是先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方法来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即所谓的“知人论世”。那同学们都有去预习过,

《湘夫人》公开课教案

《湘夫人》教案 《湘夫人》教案教书人生 《湘夫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名平,字原。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美政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如振兴楚国、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4、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人教版-语文-高二《湘夫人》学案

湘夫人同步练习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北渚.(zhǔ)袅袅.(niǎo)眇眇.(miǎo) B.沅.水(ruán) 薜荔 ..(bì lì) 澧.水(lǐ) C.潺湲 ..(chán yuán) 云汀.(tīnɡ) 九嶷.山(yí) D.水裔.(yì) 屋椽.(chuán) 馨.香(xīn) 解析:B.沅yuán。 答案: B 2.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白荒忽芳椒庑门B.江皋嘉期缤纷逍遥 C.容与遗赠衣袂辛夷D.哀宛迂缓偕逝润饰 解析: A.—;B.嘉—佳;D.宛—婉。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句式变化灵活。这种“骚体”诗,是继《诗 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空前绝后 ....的创新。 B.中华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记下同代人的雪泥鸿爪,后人就难 免要雾里看花 ....了。 C.虽然他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也不懂,但是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言为心声 ....了。 D.没想到我忙了很长时间,到头来只是海底 ..一场空,这种傻事我以后再也不干了。 ..捞针 解析:A.“空前绝后”是前后都没有,不合语境。C.言为心声: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与文意不符。D.海底捞针:形容事情非常困难。应为“海底捞月”。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 B.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作出了贡献。 C.为确保大熊猫入港随俗,科研人员专门安排它们接受语言训练,提升普通话、广东话和英语的能力,为在香港定居做好准备。 D.许多投资者不了解证券投资和基金产品的风险,没有区别股票和基金产品与储蓄、债券的差异,贸然进行证券和基金投资。

《湘夫人》优秀教案

《湘夫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充分的“知人论世”掌握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长恨歌》未完部分,要求学生明确《长恨歌》主题,并谈谈自己欣赏的语句。 接着学习同样抒写爱情的《湘夫人》。 二、知人论世: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来源: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三、以意逆志。 (一)教师范读课文,强调字音。 (二)学生结合课后注释,逐段疏通课文。 (三)教师逐段讲解评析。 1、解读第一段,学生质疑: 几个疑难点的讲解: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于是有人把这

《湘夫人》教案.docx

《湘夫人》教案 导学目标 1、了解屈原及《楚辞》的相关知识。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把握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3、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比兴手法的作用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生平及《楚辞》。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一约公元前278年),字厘,名壬,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被谗,遭放逐。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2—,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 篇。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屮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场》、《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屮创造了大量神的形彖,大多是人神恋歌。 楚辞体的特点: (1)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2)以六言、七言为主, 长短参差。灵活多变。(3)多用语气词兮,自有舒缓,摇曳多姿。(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广阔的生活内容。(5)想彖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彖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 有关屈原名句:(试举两到三例)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Z多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亦余心Z所善兮,虽九夕匕其犹未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⑤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关故事: 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湘君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舜。他到九嶷山惩戒恶龙,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流干了,哭出血泪来,。最后

人教版-语文-高二-《湘夫人》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一、整体把握 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 答案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有力地渲染了湘君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的心理。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这里诗人用朴素自然的语言,以清秋的景色构成一个美妙而略带轻愁的意境。这样一开始就有力地衬托了湘君久候恋人不来所勾起的怅惘。 2.诗歌中有着大量的景物描写,为什么不能说本诗是一首写景诗呢? 答案《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评价湘君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在湘君的心目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渚)等待过自己。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的影子,心中忧伤万分。“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从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失落感。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妙的意境。 二、细部探微 1.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答案第三段纯粹是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这是一个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的神奇世界:建在水中央的厅堂都用奇花、异草、香木构筑修饰。其色彩之缤纷、香味之浓烈,堪称无与伦比。作品在这里一口气罗列了荷、荪、椒、桂、兰、辛夷、药、薜荔、蕙、石兰、芷、杜衡等十多种植物,来极力表现相会处的华美艳丽,其目的则全在于以流光溢彩的外部环境来烘托和反映充溢于人物内心的欢乐和幸福。因此当九嶷山众神来把湘君的恋人接走时,他才恍然大悟,从这如梦幻般的美境中惊醒,重新陷入相思的痛苦之中。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译文:

湘夫人导学案 (附答案)

湘夫人 编写人:范祥栋审核人:杨彩梅基础细梳理 字音字形 1.字音 罾.( ) 澨.( ) 荪.( ) 嶷.( ) 澧.( ) 潺湲 ..( ) 庑.( ) 褋.( ) 橑.( ) 葺.( ) 2.字形 北zhǔ( ) 目miǎomiǎo ( ) 白zhǐ( )联mèi( ) 通假字 罔薜荔兮为帷 通, 一词多义 1.期:与佳期.兮夕张( )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2.余:朝驰余.马兮江皋( ) 余.勇可估( ) 3.为:疏石兰兮为芳(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词类活用 1.目眇眇兮愁.予() 2.与佳期兮夕.张() 3.荒忽兮远.望() 4.合百草兮实.庭() 5.洞庭波兮木叶下.() 6.朝.驰余马兮江皋() 名句 1.袅袅兮秋风, 2.沅有芷兮澧有兰, 3.鸟何萃兮蘋中, 4.时不可兮骤得, 课文要点训练 目标:鉴赏诗歌的意象 目标解读:屈原诗歌喜欢用香草美人的意象。诗中出现的香草意象,如白芷、兰草等等,都有其深刻的意义。“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都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是融入了诗人情思的形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羁鸟”“旧林”“池鱼”“故渊”、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梧桐”“细雨”“黄昏”,它们往往不再是纯自然界的景物,而是融合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它们常常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和看法。 这一考点常见的设问方式是:一、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二、说一说这首诗(或某些诗句)中意象的特点。三、诗人通过诗中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这首诗(或某些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这类问题应注意:一、概括地描绘诗中所写之景或概要地交代所写之象。二、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三、描绘景物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第三段描绘湘君幻想中与湘夫人如愿相会的情景有何作用? 文本翻译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登上长着野花的高地远望,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眷念湘夫人却不敢明言。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拿来白玉镇压坐席,摆开石兰芳香四散。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有杜衡草缠绕四边。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把我的衣袖投入湘江之中,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之滨。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要把它送

《湘夫人》导学案(学生版)

《湘夫人》导学案 【学习目标】 以鉴赏屈原诗歌为范例,让学生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从而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 【学习过程】 一、导入:我们学过的出自屈原的名句有哪些? 屈原精彩语言辑录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帝子降兮北诸,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九歌·东君》)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九歌·国殇》)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九章·哀郢》)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九章·涉江》)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渔父》) 二、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湘夫人》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是一首什么样的诗? 基础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中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哥白尼、莎士比亚、但丁)他对内主张举贤任能,改革时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强盛起来。但遭到保守势力的陷害和打击,曾两次被放逐。在第二次被放逐的20年间,他最终修订完成了长期以来收集并整理的民间乐歌《九歌》。《九歌》是一组想象力十分丰富、文辞非常优美的抒情诗歌,带有浓厚的楚国民间文学色彩,反映了当地巫风盛行的情况。包括《国殇》、《湘君》等十一首诗歌。《湘夫人》就是《九歌》中的一篇。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江水神的乐歌。古代楚国沅湘一带,有祭祀男妇水神之俗;后以舜为湘君,以舜二妃为湘夫人。以舜帝与二妃的传说为题材,写出了“湘君”与“湘夫人”的深深爱恋和苦苦相思。传说尧帝将帝位禅让给舜,并且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许与舜为妃。后来舜帝南巡

1-2《湘夫人》学案(新)

《湘夫人》学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把握诗歌的主旨;探讨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背诵;鉴赏比兴手法的作用内涵。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熟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自主鉴赏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归纳《湘夫人》中的抒情方法;自主鉴赏抒情主人公形象,把握诗歌主旨。 3.情感与态度:体会并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二、导读 1、了解作者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被谗,遭放逐。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1953年,屈原与波兰的天文学家、日心说创始人哥白尼、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之一弗朗索瓦·拉伯雷、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一起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楚辞体的特点: (1)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 (2)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 (3)多用语气词兮,自有舒缓,摇曳多姿。 (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广阔的生活内容。 (5)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象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 (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 (7)《离骚》为其代表作。 (8) “楚辞”的地位:《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 2、解题: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3、背景: 《湘夫人》故事发生的自然景观背景就是八百里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自古以来,洞庭湖的“洞庭”就是“神仙洞府”之意,洞庭湖的最大特点就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景色极其优美。它的北面是长江,因此洞庭湖的水是流入长江里面的。洞庭湖有四条有活水流入的支流,古代称为湘水、沚水、沅水、澧水,也就是现在的湘江、沚水、沅江、澧江。我们在中学里

《湘夫人》导学案

《湘夫人》导学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知识链接】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王逸《九歌序》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背景介绍 ] 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湘君》和《湘夫人》 洞庭湖有中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尧的两个女儿即舜的两位妻子娥皇、女英)墓和湘妃寺,在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 根据《山海经》、《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九嶷、斑竹、娥皇、女英、二妃墓、大舜等,这都和《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神话传说有关,是屈原创作这两首诗的原型和背景屈原没有流于这个题材的这样的一个悲剧故事传说,而是在此原型和背景上,进行了再创造,虚拟了两位湘水配偶神的约会,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诗篇 【重难点回顾】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袅袅()白薠()罾何()澧有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湘夫人》学案

眉县槐芽中学高二语文学案湘夫人 编写:朱恒信审核人:第十二周第一课时编写时间:2010年11月18日 班组:___姓名:___组评:师评___ 【学习目标】 1.了解屈原生平思想、气节品格及《楚辞》相关知识。 2. 疏通诗意,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反复诵读,梳理结构,把握文意。 【自主学习】 1.作者生平及《楚辞》。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名 ----- ,字---- ,战国时期楚国人。楚怀王时任左徒、三闾大夫。对内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政治。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被谗,遭放逐。楚襄王时再遭谗毁,迁于江南多年,后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怀着深沉的忧愤,自沉于汨罗江。 1953年,屈原还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楚辞体的特点: (1)是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的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2)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3)多用语气词兮,自有舒缓,摇曳多姿。(4)篇幅加大加长,便于抒情,宜于描写,宜于咏叹宜于表现深曲复杂的心理变化和广阔的生活内容。(5)想象奇妙,比喻生动,描摹细腻,形象鲜明,感情深厚,语言瑰丽。(6)标志着诗歌由集体创作为主转入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的开始。有关屈原名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学生补充: 2相关故事: 据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湘君就是传说中尧、舜、禹中的舜。他到九嶷山惩戒恶龙,死在苍梧,他的妃子是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到南方寻找舜,走到洞庭湖附近,听说舜已死,二人抱头痛哭起来,一直哭了九天九夜,眼睛流干了,哭出血泪来,。最后也死在了舜帝的旁边。娥皇和女英的眼泪,洒在了九嶷山的竹子山,竹竿上便呈现出点点泪斑,有紫色的,有雪白的,还有血红血红的,这便是“湘妃竹”。竹子上有的像印有指纹,传说是二妃在竹子抹眼泪印上的;有的竹子上鲜红鲜红的血斑,便是两位妃子眼中流出来的血泪染成的。 3给下列字词注音。 渚( ) 眇()薠( ) 罾( ) 蘋()芷 ( ) 澧( ) 澨( ) 潺湲( ) 葺( ) 荪 ( ) 橑( ) 楣()薜荔()擗( ) 櫋( ) 庑( ) 嶷()袂( ) 遗( ) 褋( ) 搴( ) 汀( ) 4.结合注释翻译,疏通文意。 重点掌握:愁.予公子 ..荷盖.夕张 ..芷葺.荷屋.桂栋.荪壁.紫坛.捐.余袂完成课本P10习题二、三。 【合作探究】 1.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二段: 第三段:第四段: 2、概括内容:(不超过30字) 3感情基调: 【反馈检测】 淡水河边吊屈原(余光中) 青史上你流下一片洁白, 悲苦时高歌一节离骚, 千古的志士泪拥如潮; 那浅浅的一湾汩罗江水, 灌溉着天下诗人的骄傲! 子兰的衣冠已化做尘土, 郑袖的舞袖在何处飘舞? 听! 急鼓!可爱的三闾大夫 滩滩的龙舟在为你竞渡! 我遥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 我仿佛嗅到湘草的芬芳; 我怅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 它依稀流着楚泽的寒凉。 朝朝幕幕你行吟在楚泽。 江鱼吞食了两千多年, 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 太史公为你的投水太息, 怪你为什么不游宦他国? 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张仪, 你不过流为先秦一说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