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比热容一览表

比热容一览表

比热容一览表
比热容一览表

物质

热容量

(基

本)J/

(k

g·℃)

比热容量(2

5℃)J/(kg·K)

氢H2气14000

14300

氦He1气5190

5193.2

氨NH

3

4气2055

2050

氖Ne1气1030

1030.1

锂Li1固3580

3582

乙醇C 2

H 5

OH

9液2460

2440

汽油混混液2200

2220

石蜡Cn

H 2

n+2

62至122固2200

2500

甲烷CH

4

5气2160

2156

油混混液2000

2000

软木塞2000

乙烷C 2

H 6

8气1730

1729

尼龙混混固1700

1720

乙炔C 2

H 2

4气1500

1511

聚苯乙烯CH

2

3固1300

1300

硫化氢H 2

S

3气1100

1105

氮N2气1040

1042

空气(室温)混混气1030

1012

空气(海平面、干燥、0℃)混混气1005

1035

氧O2气920

918

二氧化碳CO

2

3气840

839

一氧化碳CO2气1040

1042

铝Al1固900

897

石绵847

陶瓷混混固840

837

氟F2气820

823.9

砖混混固750

750

石墨C1固720

710

四氟甲烷CF

4

5气660

659.1

二氧化硫SO

2

3气600

620

玻璃混混固600

840

氯Cl

2

2气520

520

钻石C1固502

509.1

钢混混固450

450

铁Fe1固450

444

黄铜Cu,

Zn

混固380

377

铜Cu1固385

386

银Ag1固235

233

汞Hg1液139

140

铂Pt1固135

135

金Au1固129

126

铅Pb1固125

128

水蒸气(水)H 2

O

3气1850

1850

水H 2

O

3液4200

4186

冰(固态水)H 2

O

3固2100

2050 (-10℃)

比热容基础练习题

《比热容》训练题 : ________ 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它的单位是,读作。 2.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盛在两个杯子里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若加热的时间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较大;若要使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则给加热的时间要长些。 3.煤油的比热容是2.1×103J/(kg·℃)。它的意义是 。 4.铜的比热容比铝的比热容小,意思是: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铜吸收的热量比铝吸收的热量;或者是相同质量的铜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铜升高的温度比铝升高的温度。 6.改变物体能的两种方法是做功和,前者实际上是能的过程,后者实际上是能的过程。 7.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Q吸= ;物体温度降低时放出的

热量Q放= ,式中t0表示物体的,t表示物体的,m 表示物体的,如用kg作单位,则比热容就应以作单位,这样计算出的热量单位是。8.质量相等的水和干泥土,在吸收或放出相等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比干泥土 (填“大”或“小”),这是因为水的。 9.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降低相同的温度时,放出的能量多;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多. 10.质量为100g的铁块温度上升20℃吸收924J的热量,铁的比热容是 .100kg的铁块放出 4.62×105J热量,其温度降低,此时铁的比热容是. 11.培育秧苗时,夜间多灌一些水,是利用水的.这种特性,使秧田的温度不致于,起到保护秧苗的作用. 12.甲、乙两物体由同种物质组成,它们的质量之比是4:1,升高的温度之比是1:4,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13.把质量相等、温度相同(都为室温)的铝球、铁球和铜球,分别投人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三杯热水中,热平衡后,温度最低的是(c铜<c铁<c铝)球.

比热容(基础) 知识讲解

比热容(基础) 撰稿:肖锋审稿:雒文丽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 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____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 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 7、分析误差的原因 要点二、比热容(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一、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要点三、热量的计算(高清课堂《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二、热量的计算) 1、吸热公式:Q 吸=cm(t-t 0) 式中Q 吸表示物体吸收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t 0表示物体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_教案

《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 沈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放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物质的特性----比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定性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引入:渐入深秋,天气转冷,人们常用搓手的动作来取暖,让学生通过此活动来重温对热的体会。学生分组实验,体会热传递的过程 让学生边做边思考:1,两烧杯的水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在热传递中,那杯水发热,那杯水吸热? 热传递过程 : 高温物体 (放热) 降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热 等温 升温 低温物体 (吸热)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热量(Q)单位:焦耳(J) kJ

1 kJ=1000J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用电水壶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2)用电水壶烧水时,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生:………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牛刀小试:学生思考与讨论(ppt),让学生加深对温差和质量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师:当你漫步在正午沙滩上,你会感觉沙子很热而海水很凉快,在同一个时刻,为什么两者的温度会有所不同呢?? 生:………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表格设计 进行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加热相同时间,砂石比水升高温度快,升高相同温度时砂石加热时间,砂石比水吸收的热量少。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降低相同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这种特性叫做比热容 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大 物质种类比热容 小 解释;烈日下河边上砂石和河水温度不同。 应用:水稻育秧。 作业:作业本

比热容面试试讲稿

比热容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课题是《比热容》现在开始试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夏天到了,常去海边的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感觉,白天沙子热得烫脚,但海水却非常清凉,到了傍晚沙子很快就凉了下来,但海水却仍然是暖暖的。为什么日照相同,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今天的课程《比热容》。 二、明确目标,学有方向 哪位同学愿意看大屏幕给大家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呢?这位同学。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很好,请坐。 三、自主学习与点拨 同学们,我们知道相同的日照,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同;那沙子和海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所需的日照时间相同么?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在老师的讲桌上有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300g的水和300g的油。我们先将温度计和电加热器放入水和油的烧杯中,同时打开两个烧杯中的电加热器。现在加热器已经开始工作了,我们预备将水和油加热至50℃。大家看,油的升温速度要比水快一些,好,现在油的温度已经到50℃了,而水的温度才到42℃,那么我们继续给水加热,好的,水终于到50℃。假设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均被油和水吸收了,那么我们的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位同学。 (这说明不同物质,在质量相同,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非常好,那么怎样表示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差别呢?在物理学中,我们引入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我们把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c---比热容---J/(kg·℃) 1 J/(kg·℃)的物理意义为,1kg某种物质升高1℃,吸收的热量为1J,也可以表述成,1kg某种物质降低1℃放出的热量为1J。 大家想一下,我手中有一杯水,如果我把水倒掉一半,水的比热容发生变化了么?为什么呢? (老师我知道,好,这位同学。比热容没有发生变化,比热容是反应物质自身的物理量,不随物质的质量、形状、地点、温度高低发生变化。)

初中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热传递、热量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知识。本节教材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常识出发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模式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开放式的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法学法 主要采用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给比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五、教学用具教师用:多媒体及课件。学生用:铁架台、电炉子、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干沙子、水、煤油、沙子、天平、温度计、手表、大烧杯、大试管、搅棒等。 六、设计理念 1.本节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独立寻找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对课本提供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使学生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成功的愉悦。2.为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帮助学生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 七、教学程序设计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 秋季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 七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的比热 学情分析 《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一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当前的学生基础只能通过温度来反映热量传递,学生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在分析能力上尚不能很好地掌握变量控制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有三个因素,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热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温度的相关内容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质量的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 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教学策略 在热量概念方面,采用生活实例讨论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在树立比热概念时能明确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比热与物体质量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无关,将三个影响因素(即物体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物质种类)结合,放在一个问题下进行讨论。并通过第一个实验方案设计,明确提出控制变量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大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对物质种类影响热量多少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并在实验中体会比较比热大小的方法。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假设和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表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情景引入

常见物质比热容查询表及比热容概念名词解释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即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的吸收或释放的内能。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 混合物的比热容 气体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常见物质的比热容混合物的比热容气体的比热容 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一、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调节气候 二、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来冷却或取暖 编辑本段定义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单位温度所需的热量。其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J /(kg·K) 或J /(kg·℃),J是指焦耳,K是指热力学温标,与摄氏度℃相等),即令1千克的物质的温度上升(或下降)1摄氏度所需的能量。根据此定理,最基本便可得出以下公式: c=△E(Q)/m△T △E为吸收的热量,中学的教科书里为Q;m是物体的质量,△T是吸热(放热)后温度所上升(下降)值,初中的教材里把△T写成△t,其实这是很不规范的(我们生活中常用℃作为温度的单位,很少用K,而且△T=△t,因此中学阶段都用△t,但国际上或者更高等的科学领域,还是使用△T)。 物质的比热容与所进行的过程有关。在工程应用上常用的有定压比热容Cp、定容比热容Cv和饱和状态比 比热容测试仪 热容三种。 定压比热容Cp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压力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定容比热容Cv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容积(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吸收或放出的内能。 饱和状态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某饱和状态时,温度升高或下降1℃或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编辑本段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是复合单位。

基本物质的比热容

基本物质的比热容 物質化學符 號 模 型 相 態 比熱容量(基本) J/(kg·K) 比熱容量(25℃) J/(kg·K) 氫H 22 氣14000 14300 氦He 1 氣5190 5193.2 氨NH 34 氣2055 2050 氖Ne 1 氣1030 1030.1 鋰Li 1 固3580 3582 乙醇CH 3CH 2 OH 9液2460 2440 汽油混混液2200 2220 石蠟C n H 2n+2 62至 122 固2200 2500 甲烷CH 45 氣2160 2156 油混混液2000 2000 軟木塞混混固2000 2000 乙烷C 2H 68 氣1730 1729 尼龍混混固1700 1720 乙炔C 2H 24 氣1500 1511 聚苯乙烯CH 2 3 固1300 1300 硫化氫H 2S 3 氣1100 1105 氮N 2 2氣1040 1042 空氣(室溫)混混氣1030 1012 空氣(海平 面、乾燥、 0℃) 混混氣1005 1035 氧O 2 2氣920 918 二氧化碳CO 23 氣840 839

一氧化碳CO 2氣1040 1042 固900 897 鋁Al 1 石綿混混固840 847 陶瓷混混固840 837 2氣820 823.9 氟F 2 磚混混固750 750 石墨 C 固720 710 1 氣660 659.1 四氟甲烷CF 45 二氧化硫SO 氣600 620 23 玻璃混混固600 84 2氣520 520 氯Cl 2 鑽石 C 固502 509.1 1 鋼混混固450 450 固450 444 鐵Fe 1 黃銅Cu,Zn 混固380 377 固385 386 銅Cu 1 固235 233 銀Ag 1 液139 140 汞Hg 1 固135 135 鉑Pt 1 固129 126 金Au 1 固125 128 鉛Pb 1 O 3氣1850 1850 水蒸氣(水)H 2 水H O 3液4200 4186 2 冰(水)H O 3固2060 2050 (-10℃) 2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新版) 浙教版 学情分析: 《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学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尚不能很好地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中,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对热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与温度有关的内容的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中对质量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的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策略: 在热量概念方面,采用生活实例讨论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之间的关系。

换热器计算公式与比热容概要

换热器计算公式与比热容 5 术语和定义 5.1 热侧 废气通道,又称气侧。 5.2 冷侧 冷却液通道,又称水侧。 5.3 气阻 气侧压力降,又称气侧压差。 5.4 水阻 水侧压力降,又称水侧压差。 5.5 换热面积A h 热侧总表面积,单位m2。 5.6 热侧通道面积S h 热侧总横截面积,单位m2。 5.7 放热量Q h 热侧空气放热量,指EGR冷却器稳定工作状态下,热侧空气所放出的热量,单位为kW。其计算公式如下: Q h=G h×Cp h(t hi-t ho)/1000………………………………………………(5-1)式中: G h——空气质量流量,kg/s; Cp h——增压空气比热,kJ/kg℃; t hi——热侧空气进口温度,℃;

t ho——热侧空气出口温度,℃。 5.8 吸热量Q w 冷侧冷却液吸热量,单位kW。其计算公式如下: Q w=G w×Cp w×(t wo-t wi)/1000 ………………………………………(5-2) 式中: G w——水质量流量,kg/s; Cp w——水比热,kJ/kg℃; t wi——冷却水进口温度,℃; t wo——冷却水出口温度,℃。 5.9 热平衡误差δ 计算公式: δ=[( Q h - Q w)÷Q h]×100 % …………………………………………(5-3a) 或 δ=[( Q w - Q h)÷Q w]×100% ………………………………………(5-3b) 式中: δ——热平衡误差,%; 当热平衡误差δ大于±5%,试验参数应重新测量,直到δ不大于±5%。 5.10 散热能力Q 指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空气通过EGR冷却器散发掉的理论散热量,单位为Kw(或W),其计算公式如下: Q=K×A h×△t m ………………………………………………………(5-4) 式中:

【人教物理九上】 13.3 比热容

13.3 比热容 教学目标 a.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 b. 知道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及其读法 c. 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d. 能用学的比热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它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较 1

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做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值也不同. 建议三:为巩固学生对比热概念的理解,可以多联系实际,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运用比热进行解释. “比热容”教学设计示例 掌握并理解比热的概念 讲授、实验 一、实验 (1)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2)煤油、水对比实验 二、比热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一物质的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所释放的热量也等于比热.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 三、比热表 四、水的应用 由比热表可以看出水的比热较大列举日常生活中的 常见有关比热现象 演示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 看出不同物质吸收 相同的热量升高的 温度不同,而升高 (或降低)相同的 温度所吸收(或释 放)的热量不同, 那么用什么方法来 观察实验 思考实验所说明 的问题 思考问题,提出 描述不同物质的 这一特性. 看比热表,对比 各种物质的比热 解释日常生活中 的暖气以及冷凝 剂为什么常用水 2

热量比热容(基础)知识讲解

热量比热容(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或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 、热传递 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现象。 1、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热量: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的多少。热量的符号是Q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 知识点二、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3、公式:t m Q c ?= 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公式:Q=cm Δt 式中Q 表示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要点诠释: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热容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做如下实验:他们在两只完全相同的

2018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16讲 比热容(附强化训练题及答案)

第16讲比热容 16.1 学习提要 16.1.1 燃料的热值 1.热值的概念 燃料燃烧时能放出热量,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一样。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字母q表示。 2.热值的定义 热值的定义式为q=Q/m 3.热值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热值的单位是焦/千克(J/Kg),读作“焦每千克”。 16.1.2 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 比热容简称比热,用字母c表示,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 2.比热容的定义式 比热容的定义式为 c = Q/m△t 3.比热容的单位 比热容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4. 比热容的测定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在许多热学问题上都要用到,所以测定物质的比热容很重要。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热量的损失,那么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应该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1)实验原理:热平衡方程式Q 吸= Q放

(2)实验方法:实验室一般采用混合法来测定物质的比热容。 (3)实验器材:量热器、天平、温度计、待测金属块、适量的常温下的水和沸水。 (4)实验步骤:①用天平分别测量小桶、搅动器、适量的常温下的水、待测金属块的质量; ②将金属块放入沸水(100℃)中加热一段时间; ③在量热器小筒内装入适量的常温下的水,并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t1; ④将金属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量热器的小筒内,合上盖子,用搅拌器上下搅 动,直到量热器中温度达到稳定为止。 ⑤用温度计测出混合温度t2. (5)实验结果:设量热器和搅拌器是由比热容为c的同种物质做成,总质量为m; 适量的常温下的水质量为m水,比热容为c水;待测金属块的质量为m金,比热 容为c金。 由于量热器、搅拌器、常温下的水的初温均为t1,待测金属块的初温为t2=100℃, 混合后温度为t2。由热平衡方程式Q吸= Q放。可得 cm(t1-t2)+c水m水(t2-t1)= c金m金(t0-t2) c金=[(cm+c水m水)(t2-t1)]/[m金(t0-t2)] 16.2 难点释疑 16.2.1 温度和热量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不论物体处于哪一种状态,总有某一个确定的温度。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会发生变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温度一般会上升;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其温度一般会下降。当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的过程结束后,物体的温度仍然有一个确定的值。 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一个物体有某一个确定的温度值,并不能说一个物体就具有多少热量。所以不能说温度高的物体热量大,也不能说同一温度质量大的物体热量大。热量的多少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才具有意义。说的明确一点,热量只有在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或内能发生变化时才具有意义。 物体的温度是某一个确定的值,对应于物体处于某一种状态。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是某一个确定的值,对应于物体一定的温度变化(或物态变化)。在热传度过程中,物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教案

《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放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物质的特性----比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定性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引入:渐入深秋,天气转冷,人们常用搓手的动作来取暖,让学生通过此活动来重温对热的体会。学生分组实验,体会热传递的过程 让学生边做边思考:1,两烧杯的水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在热传递中,那杯水发热,那杯水吸热? 热传递过程 : 高温物体 (放热) 降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热 等温 升温 低温物体 (吸热)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热量(Q)单位:焦耳(J) kJ 1 kJ=1000J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用电水壶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2)用电水壶烧水时,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生:………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牛刀小试:学生思考与讨论(ppt),让学生加深对温差和质量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师:当你漫步在正午沙滩上,你会感觉沙子很热而海水很凉快,在同一个时刻,为什么两者的温度会有所不同呢?? 生:………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表格设计 进行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加热相同时间,砂石比水升高温度快,升高相同温度时砂石加热时间,砂石比水吸收的热量少。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降低相同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这种特性叫做比热容 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大 物质种类比热容 小 解释;烈日下河边上砂石和河水温度不同。 应用:水稻育秧。 作业:作业本

比热容 教学建议

第3节比热容 教学目标 1.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 2.知道比热容的单位是J/(kg·℃)及其读法 3.会查物质的比热容表 4.能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常见日常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比热容是初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物理量.教材首先从日常生活常识出发,说明物质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从而为比热容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然后安排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最终抽象出比热容的概念,并进一步由比热容的定义说明其单位.最后列出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并联系实际讨论一些日常现象. 分析二:比热容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它的学习,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建议一:比热容的概念比较抽象,因此通过实验总结出来是一个好办法,做好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和思考至关重要.实验前明确实验要研究的是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在实验前要格外强调杯子内的水和煤油质量相同,两个热水器也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实验条件对学生正确得出比热容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观察到煤油的温度上升得快时,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高的温度不同,并进一步引申到其他物质.最后引导学生怎样描述物质的这一特性,从而得出比热容的概念. 建议二:在介绍比热容表时,要教会学生怎样运用比热容表,通过比较,指出水的比热容较大,为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另外,根据水和冰的比热容不同,说明不仅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容值也不同.

比热容(基础)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________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________所______(选填“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字母________表示,其单位是________。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对于某种物质,它的比热容是________的,不同的物质,比热容一般是________的。常见的物质以________的比热容最大。 3、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 4、热量可以用公式________计算,其中吸热公式为________,放热公式为________。 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小球(c c 乙甲)在相同的条件下加热到相等的温度后,再分别放出相等的热量,则两个小球的温度相比t 甲________t 乙 。 二、选择题 6、下列关于比热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冰和水的比热容是相同的 B .把一铁块切割成两块,质量小的铁块比热容小 C .一杯水和一个铁块在温度和质量相同时,吸热能力是相同的 D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它们的比热容就不相等 7、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图中现象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8、将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块金属甲、乙、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放到表面平整的石蜡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由此说明三块金属的比热容 ( ) A.甲最大 B.乙最大 C.丙最大 D.一样大 9、冬天,室内取暖的暖气,很多都采用让流动的热水慢慢地流过散热器,其原因是( ) A.水比较便宜 B.水的密度小 C.水的比热容大 D.水的沸点高 10、将比热容不同的物体同时放入冰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比热容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B.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C.质量大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D.无法确定谁放出的热量多 11、如图所示是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给两杯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乙加热时,温度 与时间的图象。如果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分别为c 甲、c 乙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烟气喷淋降温除尘计算书

计算说明:此计算书为脱硫烟气除尘降温喷淋量计算书,喷淋液(水)最终状态仍未液体,因此,计算时未考虑水变为水蒸气带走热量,水的比热容以液体状态的4.178带入计算,如液体最终状态为饱和水蒸气,式中带出热量公式所带入数值应为饱和水蒸气比焓,查表可得。 一、初始条件0 M- z2 R. R9 t" f9 W9 G 烟气温度:150℃ 85000M3/h,气体体积组成如下:) N+ b: p4 e; h Y7 I CO2:13.66%4 z7 L* x; w3 W' W& M H2O:14.54%- k# P, X& g3 V2 q5 B SO2:0.02%* b5 d* B ?' w. A5 E6 g% h N2:67.16%8 l2 c0 m. d7 i+ b: h O2:4.62% 冷却水温度按32℃考虑,水温和烟气最终温度按100℃" ~ e, r/ {! A- a 二、计算说明 烟气喷水降温,通过气液接触热量传递达到降温效果。 三、物性查询 所有物性数据全部查自200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无机卷》。+ E! H8 M7 ?. @( T& `1 X* K; X4 m 1、饱和水的比热为4.178 J/g·K; 2、各气体的比热见下表,单位为KJ/kg·K2 }# F 5 g; t4 x g/ d 项目0℃50℃ & `5 U( H7 x0 @. 100℃150℃ % E8 I4 k! F/ I9 i3 200℃

T' G`* }' |! @' N- i CO2/ /0.84790.8855 / SO2/ /0.62530.6473 5 `: V/ j7 V* K4 N / O2 / : I4 U6 R: [( Q C1 |; @2 r% H / 0.9192 0.9277 ! q* q- H1 P/ l! T8 w: F / N2 & R! m: `% e6 o% o0 C3 `/ / , n# _2 l6 v' ]5 E 1.0396 3 k 1.042 r; F2 Y8 r, @$ H9 / , n# _2 l6 v' ]5 E H2O 5 [/ {$ I m4.1781 ~- l 四、进出口温度下比热计算 按上面表格中物性采用内插法计算进出口温度下的气体比热(单位:KJ/kg·K)。 项目CO2 SO2 " B# N# n& o) P, y3 T2 i8 [ O2N2 H2O % H/ b" z x" Q$ r: [ 150℃0.88550.64730.9277 # o. i/ l5 e, X9 I 1.042 , S- N, }7 I# \6 r 4.178 100℃ 0.8479 ! ^7 e7 i& a) n( d" C2 O2 U0 ] 0.6252 7 _( m9 t9 r: X9 G9 h6 b 0.9192 8 i' d' ]* l d" ?9 } E 1.0396 4.178 五、能量衡算 假定需水量为n kmol+ z/ ?$ q4 [9 |9 s CO2:85000×13.66%=11611 NM3/h=518.35 kmol H2O:85000×14.54%=12358 NM3/h=551.74 kmol2 p. ]+ U7 i( T6 U. U9 X N2: 85000×67.16%=57086 M3/h=2548.48 kmol O2: 85000×4.62%=3927 NM3/h=175.31 kmol SO2:85000×0.02%=1700 NM3/h=75.89 kmol) v6 R$ }* y& Q3 t

热量比热容(提高) 知识讲解

热量比热容(提高)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 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 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 5、能够利用吸热或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 、热传递 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叫做热传递现象。 1、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热量: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能量的多少。热量的符号是Q ,热量的国际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 。 知识点二、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物质的比热容。符号c ,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 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 (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主要表现: (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夏天,太阳晒到海面上,海水的温度升高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人们住在海边并不觉得特别热;冬天,气温低了,海水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沿海气温降得不是太低,所以住在海边的人又不觉得特别冷。 3、公式:t m Q c ?= 知识点三、热量的计算 公式:Q=cm Δt 式中Q 表示物体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c 表示物质的比热容,m 表示物体的质量,Δt 表示温度的变化量。 要点诠释: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由物体的比热容、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乘积决定,跟物体的温度高低无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比热容 1、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刚和几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相同的加热器给它们加热。加热器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且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和煤油吸收。下表是同学们记录的实验数据,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比热》教案设计

物质的比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用节课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现有一杯开水,你能让它快速冷却吗?谈谈你的做法及理由。 【新课】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去尝试一下。我们今天就尝试其中的一种,也就是将装热水的小烧杯放进装冷水的大烧杯中,老师想观察热水和冷水温度的具体变化情况。有哪位同学能来帮我想想办法吗?学生设计实验并完善后设计表格,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思考:1、通过采集到数据,我们发现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总结:1、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2、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升高。 师:高温物体的热会不会无限制地传递给低温物体呢?= =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度相同这也说明了热传递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 表示。介绍热量的单位及单位间转换。 师生一起观察图4-33,明确热量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可以说“含有”“具有”。 同时通过图片的观察发现,不同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不太一样。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呢?==探究: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 进一步观察活动记录表中的数据: (1) 0~1分钟和0~2分钟,大烧杯里的冷水哪次温度升高的更多?哪次吸收的热量更多? (2) 0~1分钟和0~2分钟,小烧杯里的热水哪次温度降低的更多?哪次放出的热量更多? 结论:等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2.用煤气灶将同温度的半锅冷水和一锅冷水烧开哪个所用时间更长?哪个吸热多? 结论:同种物体升高一定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3.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影响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的因素:1.物质的质量。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