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华东师大版)2012年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华东师大版)2012年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华东师大版)2012年
小学教育心理学复习大纲(华东师大版)2012年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共同组成。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教师

教师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教师的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征。

3.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具体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硬件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要素,社会环境包括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风、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要素。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三、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四、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论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世界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20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布鲁纳在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连续性与阶段性。

其二,定向性与顺序性。

其三,不平衡性。1~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

其四,差异性。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童年期和少年期的主要心理特征

1.童年期

又称学龄初期。这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他们的思维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2.少年期

又称学龄中期。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型错综的矛盾。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三、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二)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第二节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四、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这里的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

1.单维思维(即思维的片面性)

2.思维的不可逆性

3.自我中心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主要有如下特征:

1.多维思维

3.去自我中心

4.具体逻辑推理

(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本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五、认知发展阶段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

六、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三节小学生的人格与社会性发展

七、人格的发展

(一)人格的含义

人格又称个性,通常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二)人格的发展阶段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5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三)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含义

埃里克森的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八、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成分,二是自我情感成分,三是自我意志成分。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生理自我: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

2、社会自我: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

3、心理自我:心理自我是在青年初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三)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1)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

(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

(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

九、社会性发展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往两方面。

(一)社会性认知是指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集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发展相对应。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发展具有这样几个趋势:从表面到内部,从简单到复杂,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二)小学儿童的交往对象主要是父母、教师和同伴。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十、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作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知、记忆、想像、思维等具体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因个体之间的不同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而存在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与教育有明显关系的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这两个概念的提出者是赫尔曼·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二)智力差异 1.智力与智力测量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简称S-B 量表)。智商(IQ ),智商是智力商数的简称。 IQ=

CA

MA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一般认为,智商在90~109之间为中等智力,110~119之间为中上智力,120~139之间为优秀智力,140以上的为非常优秀智力。IQ 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在人口比例中不到1%。 2.智力的差异

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首先,应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十一、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一)性格的概念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格的核心。 (二)性格的差异

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1.性格的特征差异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性格的态度特征,二是性格的理智特征,三是性格的情绪特征,四是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是指一个人身上所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它有多种分类,主要有:外倾型和内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十二、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一)特殊儿童的概念

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和才能非凡的儿童,也包括各种有身心障碍的儿童。狭义的特殊儿童仅指盲、聋、弱智、言语障碍和肢体残疾等身心有缺陷的残疾儿童。 (二)特殊儿童的类型 1.智力超常儿童

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商超过140的儿童。 2.弱智儿童

弱智儿童通常是指智商低于70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 3.学习困难学生 4.聋、哑、盲儿童

(三)特殊教育必须注意内容、技能和环境的变革。在安排特殊教育环境时,可考虑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随班就读,二是普通班加巡回辅导,三是普通班加资源教室,四是设置特殊班。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一、学习的实质与特性

学习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二是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三是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二、学习的一般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专家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这八类学习依次是: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结学习。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规则或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它们分别是:①智慧技能,②认知策略,③言语信息,④动作技能,⑤态度。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对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是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

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桑代克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把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即通过试误形成的。较著名的实验是小猫“迷箱”。

2、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创立者。他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2、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3、斯金纳认为有机体作出的反应与其随后出现的刺激之间的关系对行为起着控制作用,它能影响以后反应发生的概率。反应之后出现的、能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或措施称为强化。

4、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强化物是指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物。强化(物)有正强化(物)与负强化(物)之分。

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正强化,所呈现的刺激物即正强化物。取消厌恶性刺激以提高反应概率的过程即负强化,厌恶性刺激即负强化物。

5、"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在教育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应用之一。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说以及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说是认知主义学习理

五、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一)苛勒的经典实验:黑猩猩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结构,是对事物的关系的认知。

完形一顿悟学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性学习理论,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尝试-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尝试-错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为常见,它们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

六、布鲁纳的认识-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

(一)学习观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观

布鲁纳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态度。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成为教学的中心。

七、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一)意义学习的实质

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二)意义学习的条件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是当代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皮亚杰的理论和布鲁纳的早期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二)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知识观

建构主义者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3.学生观

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学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第四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

(一)动机及其功能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

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学习需要即为学习的内驱力。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学习期待与诱因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诱因。

二、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察,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

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负向一致)。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负向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正向不一致)。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把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四、强化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

五、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

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

六、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

七、成败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

成就动机的归因模式:

1、稳定性:能力高低、任务难度;其他不稳定。

2、内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身心状态;其他是外在。

3、可控:努力程度;其他不可控。

八、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

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一是直接强化,二是替代性强化,三是自我强化,所谓"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

班杜拉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成败的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同时,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九、学习动机的培养

(一)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作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以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需要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二)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一是直接发生途径,即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得到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一是间接转化途径,即新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是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十、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二、迁移的种类

(一)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而划分的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二)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划分。如果是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

(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第一,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第二,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四、早期的迁移理论

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与关系转换说。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二)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发现,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三)经验类化说

美国心理学家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四)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强调学习者的认知因素在迁移中的作用,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五、现代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继奥苏伯尔之后,研究者对迁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第一种观点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但对认知结构的解释不相同。

第二种观点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来源

第三节迁移与教学

一方面,使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这是有效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真正有效的教学又必须依据迁移规律。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影响迁移的各种因素,利用或创设某些条件,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相似性

(二)原有认知结构

(三)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指的常常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七、促进迁移的教学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精选教材

(二)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

(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学习概述

一、知识的类型

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一)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

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所谓理性知识,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二)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由于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

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1.符号学习

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2.概念学习

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3.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又称判断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1.下位学习

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识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2.上位学习

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3.并列结合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三、知识学习的作用

知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知识学习是增长经验、形成技能、发展创造力的重要前提。

首先,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其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第二节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来自长时记忆系统的原有知识建立一定的联系,并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获得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而要理解新信息的意义,首先必须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其次必须对所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充分的思维加工,这是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四、知识的直观

(一)知识直观的类型

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1、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3、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二)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的选用

(2)词与形象的配合

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五、知识的概括

(一)知识概括的类型

学生对于知识的概括存在着抽象程度不同的两种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

1、感性概括即直觉概括,它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

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二)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3.科学地进行比较。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第三节知识的保持

六、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

(一)遗忘及其进程

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称为经典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二)遗忘的理论解释

1.痕迹衰退说。按照这种理论,遗忘是由记忆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它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2.干扰说。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

研究表明,干扰主要有两种情况,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所谓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3.动机说。动机性遗忘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的形象。这一理论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七、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5.合理进行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每次时间短,次数多),一种是集中复习(每次时间长,次数少)。研究表明,一般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第一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一、技能及其特点

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

第二,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同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第三,技能中的各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二、技能的种类

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一)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等都属于操作技能。

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可以分为细微型操作技能与粗放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与断续型操作技能;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合型操作技能与开放型操作技能;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与器械型操作技能等。

(二)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对象具有观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③结构具有简缩性。

技能是合法则的活动方式,它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它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操作技能的形成

三、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心理学家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1、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映象应包括两方面:意识有关操作动作本身的各种信息;二是与操作技能学习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2、操作的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模仿是在定向的基础上进行的,模仿需要以认知为基础。

3、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4、操作的熟练指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四、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一)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形式主要是练习,练习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重复。练习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外部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三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1959年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五、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活动的定向阶段”。

六、原型操作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这一阶段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与物质化阶段”。

七、原型内化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八、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第八章学习策略

第一节典型的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一般来说,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一、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在学习中,复述是一种主要的记忆手段,还可考虑应用以下方法:

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3.复习形式多样化

4.划线

(二)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下面就是一些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

1.记忆术

(1)位置记忆法

(2)缩简和编歌诀

(3)谐音联想法

(4)视觉想像

(5)语义联想

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三)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组织策略。

1.列提纲

2.利用图形

3.利用表格

二、元认知策略

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元认知控制过程包括制订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一)计划策略

(二)监视策略

(三)调节策略

三、资源管理策略

(一)学习时间管理

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二)学习环境的设置

(三)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

第二节学习策略的学习和训练

三、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二)内化性原则

(三)特定性原则

(四)生成性原则

(五)有效的监控原则

四、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

(一)指导教学模式

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二)程序化训练模式

(三)完形训练模式

(四)交互式教学模式

(五)合作学习模式。在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一节一节地轮流向对方总结材料,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听着,纠正错误和遗漏。然后,两个学生彼此交换角色,直到学完所学材料为止。

第一节问题解决概述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一)问题

问题是指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研究者倾向于将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或界定清晰的问题)与无结构的问题(或界定含糊的问题)。

(二)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指在具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却不明确达到目标的途径或方法,而运用一系列有指向的认知操作过程。问题解决有下面几个基本特点: 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

可以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一)发现问题。

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发现问题是首要环节。

(二)理解问题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对问题的表征既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也包括其深层特征,深层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提出假设

提出假设就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常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算法式和启发式。

(四)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检验,二是间接检验。

三、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一)问题的特征

(二)已有的知识经验

(三)定势与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这也意味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

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二)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三)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四)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

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来

第二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五、创造性及其特征

(一)创造性的含义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二)创造性的基本特征

维形式。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六、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一)环境

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

(二)智力

创造性和智力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三)个性

一般而言,创造性和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

七、创造性的培养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2.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3.改革评价机制

4.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二)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三)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2.推测与假设训练

3.自我设计训练

4.头脑风暴训练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

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二)态度的结构

态度的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人、对事、对物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个体对人、对事、对物所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态度的行为成分指个体准备对人、对事、对物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道德认识:道德认识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直觉的道德情感,二是想像的道德情感,三是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两种成分。

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通过对态度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实质有相近之处。二者的结构中都有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成分。但态度和品德这两个概念也有区别,具体表现在:

第一,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涉及的范围较大,只有涉及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态度才能称

第二,二者的价值内化程度不同。价值内化的各级水平实际上也就是态度变化的水平,只有价值观念经过组织且已成为个人性格的一部分时的稳定态度才能称为品德。

总之,态度和品德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

第二节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四、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是一种无道德规则阶段,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6-8岁)

又称他律道德阶段。

3.可逆性阶段(8-10岁)

是自律道德阶段的开始,儿童逐渐按照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

4.公正阶段(10-12岁)

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水平,并让儿童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进一步修改和扩充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强调道德发展与年龄及认知结构的变化之间的关联。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五、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二)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三) 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表现明显

总体来看,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整个小学时期品德发展较为平稳,表现出协调性。在过渡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的时期,即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下学期前后(9岁左右)。

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

六、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包括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一)依从

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这个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依从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开端。

(二)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在态度和行为上与他人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三)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保持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七、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一)外部条件

1.家庭教养方式;

2.社会风气;

3.同伴群体

一般来说,学生个体的态度与道德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所归属的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的

(二)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

2.态度定势;

3.道德认识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的影响。

八、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在我国中小学中,常用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奖励与惩罚等。

1、有效的说服。运用说服要注意一下几点:明确的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

相待。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可以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种,也可以分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两

种。

第十一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我们将健康归结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二、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习惯上,人们用心理困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分别指称严重程度由低到高的几类心理健康问题。以下所列小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都属于心理辅导与治疗的适用范围。

(一)儿童多动综合征

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主要特征有:①活动过多。②注意力不集中。③冲动行为。

(二)学习困难综合征

学习困难综合征的主要表现包括:缺少某种学习技能;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学习困难是儿童多动症的一种表现,但儿童多动症的学习困难主要是由于好动、冲动、注意力缺陷和行为障碍所造成的。

(三)儿童过度焦虑反应

儿童过度焦虑反应同患儿的焦虑型人格特质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四)儿童厌学症

厌学是由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情绪上的失调状态。儿童厌学症的主要表现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可以采用教育治疗、家庭治疗和社会治疗的方法予以矫正。

(五)儿童强迫行为

7~8岁是继2岁之后正常儿童出现强迫现象的又一高峰年龄。儿童强迫行为主要表现包括:①强迫性洗手②强迫性计数③强迫性自我检查④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三、心理建康教育的意义

(一)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三)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第二节心理评估

四、心理评估及其意义

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

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订的: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五、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可把测验分成认知测验、人格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会谈可分为评估性会谈与影响性会谈。会谈法的优点:在会谈中可以当面澄清问题,以提高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观察会谈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及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附加信息。为了使会谈富有成效,除了要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外,辅导教师还要运用些专门的技术。

(一)倾听。倾听是建立良好辅导关系的手段。(二)鼓励;(三)询问;(四)反映。

七、其他方法

(一)观察法。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项目检核表

(2)评定量表

(3)轶事记录

(二)自述法

第三节心理辅导

八、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环境,依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生活目标;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增强与维持学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学习、工作与人际关系各个方面做出良好适应。

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

九、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一)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

(3)行为塑造法。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老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

(5)暂时隔离法

(6)自我控制法

(二)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全身松弛训练。由雅各布松在20年代首创。

(2)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系统脱敏法由沃尔朴首创。

(3)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果敢训练。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请求;拒绝;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肯定性训练是通过角色扮演以增强自信心,然后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三)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

第十二章教学设计

第一节设置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是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的意义:

1、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结果的最客观和可靠的标准,教学结果的测量

必须针对教学目标。

2、指导教学策略的选用;

3、引导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布卢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研究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一)认知目标

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评价目标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

(二)情感目标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

1.接受

2.反应

3.形成价值观念

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5.价值体系个性化

(三)动作技能目标

动作技能教学目标指预期教学后在学生动作技能方面所应达到的目标,包括如下目标。

1.知觉

2.模仿

3.操作

4.准确

5.连贯

6.习惯化

三、教学目标的表述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行为目标的陈述具备三个要素:①具体目标,②产生条件,③行为标准。

(二)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

四、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反复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先具备哪些能力?”一直追问道学生的起始状态为止。

第二节组织教学过程

五、教学事项

确定教学目标并进行任务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教学过程中几个基本要素,如教学事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材料以及教学情景等。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教学事项。加涅指出,在教学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学事项。

(一)引起学生注意

(二)提示教学目标

(三)唤起先前经验

(四)呈现教学内容

(五)提供学习指导

(六)展现学习行为

(七)适时给予反馈

(八)评定学习结果

(九)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是整个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解法(2)谈话法(3)练习法(4) 演示法(5)游戏

七、教学媒体

选择教学媒体时,教师要综合权衡教学情景、学生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性质以及教学媒体的特性等方面的因素。戴尔从直接具体经验到抽象经验排列了11种媒体,构成一个经验锥形。

八、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物理环境和课堂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第三节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指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从而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

九、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指导教学是以学习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

十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一)发现教学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四项原则:①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②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③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④

(二)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指在应用知识的具体情境中进行知识教学的一种教学策略。

(三)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是指学生以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的一种策略。合作教学在设计与实施上必须具备五个特征:①分工合作;②密切配合;③各自尽力;④社会互动;⑤团体历程。

十二、个别化教学

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一)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是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具有这样几个优越性:一是交互性,即人机对话。二是即时反馈;三是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呈现信息;四是自定步调。

(三)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来的。

第十三章课堂管理

第一节课堂管理概述

一、课堂管理及其功能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外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一般来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主要是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因素能否相互协调。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具有促进和维持的功能。

二、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一)教师的领导风格。教师的领导风格对课堂管理有直接的影响。

(二)班级规模。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其次,班内的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就越大,课堂管理所遇到的阻力也可能越大。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班级的性质

(四)对教师的期望

第二节课堂群体的管理

三、课堂里的群体

所谓群体是指由于某些相同的心理、社会原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活动且相互制约的人们的共同体。

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正式群体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明文规定的群体,其成员有固定的编制,职责权利明确,组织地位确定。班级、小组、少先队都属于正式群体。正式群体的发展经历了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等三个阶段。松散群体是指学生们只在空间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联合群体的成员已有共同目的的活动,但活动还只具有个人的意义。集体则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指为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没有特定的群体目标及职责分工,缺乏结构的稳定性,但它有不成文的规范和自然涌现的领袖。管理课堂必须注意协调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四、群体动力

所有这些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

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是心理学家勒温。

(一)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

(二)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三)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练习卷(五) (有理数的单元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24 分) 1、-2的倒数是_____。 2、绝对值为3的数是。_____。 3、比较大小:-22___- 4、温度3°C比-5°C高___°C 5、4÷(-0.2)=4×(___) 6、近似数2.40万精确到___位,有___个有效的数字。 7、用四舍五入法把740200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的近似数为_______。 8、用计算器求2.43=____。 9、在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3,则点A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 10、计算:(-1)2004+(-1)2005=_______。 11、比-大而不大于3的所有整数的和为_____。 12、若≤2,且x为整数,那么x为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零是最小的整数 B、零是最小的正数 C、零没有倒数 D、零没有绝对值 2、有一种记分方法:以80分为基准,85分记为+5分,某同学得77分,则应记为() A、+3分 B、-3分 C、+7分 D、-7分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B、-4>0 C、-3<-6 D、-<- 4、-(-3)2的运算结果是() A、6 B-6 C、9 D、-9 5、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A、1 B、1,0 C、0 D、0,±1 6、如果a>b,b<0那么+等于() A、a-b B、a+b C、b-a D、-a-b

三、解答题:(6分) 1、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号把它们连接起来。 -(-4),-2,0,-3.75,-22 四、计算:(每题5分,共30分) 1、7+(-)-5-(-0.75)1、(-1)÷(-4)×23、(-2)×3+(-24)÷3 4、(--)×(-30)5、-23÷×(-)26、-14-×[2-(-3)2] 五、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简便的计算:(每题5分,共10分) 1、(-32)-[5-(+3)+(-5)+(-2)] 2、54×-(-54)×+54×(-)

2020年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整式的加减 单元测试卷一(含答案)

2020年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整式的加减 单元测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 与 23 是同类项 B . 1 x 与2是同类项 C . 3 2 与 是同类项 D .5与 2 是同类项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代数式的意义是 的平方和 B.代数式 的意义是5与 的积 C.的5倍与的和的一半,用代数式表示为2 5y x + D.比的2倍多3的数,用代数式表示为 3.下列式子中代数式的个数有( ) A.2 B.3 C.4 D.5 4.当时,代数式的值是( ) A. B. C. D. 5.下列各式去括号错误的是( ) A.2 1 3)213(+ -=--y x y x B.b a n m b a n m -+-=-+-+)( C.332)364(2 1 ++-=+--y x y x D.7 2 3121)7231()21(-++=+--+c b a c b a 6.已知代数式 的值是5,则代数式 的值是( ) A.6 B.7 C.11 D.12 7.已知a 是两位数,b 是一位数,把a 接写在b 的后面,就成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可表示成( ) A.10b a + B.ba C.100b a + D.10b a +

8.一个代数式的倍与的和是,这个代数式是( ) A.3a b + B.11 22a b - + C. 33 22 a b + D. 31 22 a b + 9.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多项式的加减,放学后,小明回到家拿出课堂笔记复习老师课上讲的内容,他突然发现一道题:.此空格的地方被钢笔水弄污了,那么空格中的 一项是( ) A. B. C. D. 10.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和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的和是 ,那么多项式减去多项式的 差是( ) A. 2 B. 2 C. 2 D. 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单项式23x -减去单项式y x x y x 2 2 2 2,5,4--的和,列算式为 ,化简后的结果是 . 12.规定 ,则 的值为 . 13.如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若输入的值为,的值为, 则输出的结果为 . 14.已知单项式2b a m 与- 3 21 4-n b a 的和是单项式,那么 m = ,= . 15.三个小队植树,第一队种棵,第二队种的树比第一队种的树的倍还多棵,第三队种的树比第二队种的树的一半少6棵,三队共种树 棵. 16.一个学生由于粗心,在计算的值时,误将“”看成“”,结果得, 则的值应为____________. 17.若则 . 18.当 时,代数式13 ++qx px 的值为 ,则当 时,代数式13 ++qx px 的值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46分) 19.(5分)如图,当, 时,求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体育与健康 1.1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教案

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1教学目标 1、理解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2、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4、根据实际,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内外体育活动; 2学情分析 我校八年级一共5个班,本人教八年级一班、二班体育与健康。 八年级学生感情丰富而强烈,表现为情绪波动性大、不稳定,不成熟,大都处于青春发育期间,体质差异大,但是动作的协调性,连贯性,合理性,规律性还有待于逐渐提高。所以在进行初一的体育教学时,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新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较好的同学能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困难户”能在新的环境下树立自信,发挥长处,增强体质,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体育锻炼的益处。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参与”的意义! 4教学过程 4.1第一类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参与体育活动 欣赏8月结束的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中国奥运健儿为国争光,勇夺奖牌的精彩体育画面集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帐示视频)教师临时客中记者,核拟采访学生。 教师提问:A“你平时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B“你喜欢哪些运动项目?” C“你最喜欢哪位体有明星?” D“为什么喜欢呢?” 教师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相互交流,并且适时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进行点评,调节课掌气氛。

活动2【活动】课程讨论:体育锻炼的意义? 二、组织学生讨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A笼养免(兔子跑不多远、第子飞不多高就会死亡)B运动剥夺试验(眼制人体运动,人就会告别健康)C“7大于8”(每天连续学习8小时,不如劳逸结合学习7小时的效率高在学生谈感想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简要的总结,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运动,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命就会受到威胁,运动的少,生命力就脆弱。 一生命在于运动“life depends on sports”。 (1)这句体育格吉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奉)。 (2)、我国先秦时期《吕氏存秋》一“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B)、古希甜人: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国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那么体育锻炼究竟有什么好处?(讨论时间5分钟)活动3【导入】课程讨论:体育锻炼的意义? 二、组织学生讨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 A笼养兔(兔子跑不多远,鸽子飞不多高就会死亡)B运动剥夺试验(限制人体运动,人就会告别健康)C“7大于8”(每天连续学习8小时,不如劳逸结合学习7小时的效率高) 在学生谈感想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简要的总结,实验表明:如果没有运动,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命就会受到成胁,运动的少,生命力就脆弱。 一生命在于运动“life depends on sports”。 (1)这句体有格言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2).我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一“流水不腐,户枢不蠢,动也” (B)、古希融人: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聪明,跑步吧! 那么体育锻炼究竟有什么好处(讨论时间5分钟)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 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和周末时间。与自己的家人或者小伙伴进行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 并记录下来。

华东师大版体育与健康七年级第九章《生活方式与健康》教案1

1教学目标 1、掌握健康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2、知道健康四大基石及含义。 3、列出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4、认同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选择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健康的概念,知道怎样获得健康。 难点: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播放范晓萱主唱的一段健康歌。 2、提问学生这是什么歌?歌词中都唱了什么? 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导出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与健康)。 活动2【讲授】提问讲解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忆小学阶段学习的健康知识,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什么是健康。 2、学生举手回答。 3、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讲解健康概念及组成部分。 4、教师小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人的一切都以健康作为载体,健康不仅承载着我们的智慧和品格,还是我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三个部分。那么我们怎么获得健康呢? 活动3【讲授】怎样才能获得健康 1、活动目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知道合理膳食、适量运动、规律生活、心理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明确获得健康要树立“健康四大基石”的信念,知道“健康四大基石”的含义。 2、活动形式。自学,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3、具体操作。 (1)学生按要求自学教科书中“健康四大基石”内容,并进行分组讨论。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指导。 (3)小组推代表汇报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补充讲解,并与学生互动。 4、教师小结。获得健康是每位同学的权利,也是责任,更是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学会判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那么生活中哪些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呢 活动4【活动】提问讲解 1、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林军一天生活方式表现图;要求学生判断林军的生活方式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并说出理由。 2、学生按要求做出选择,并阐述理由。 3、教师及时补充讲解与学生互动。 4、教师结合事例(如不注意睡眠、运动,导致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5、教师小结。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要获得与保持健康,就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石。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有理数课时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

有理数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丽水中考)如果零上2℃记作+2℃,那么零下3℃记作( ) A.-3℃ B.-2℃ C.+3℃ D.+2℃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某品牌火腿抽检中,有四包真空小包装火腿, 每包以标准克数(450克)为基准,超过的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克数记作负 数,以下数据是记录结果,其中表示实际克数最接近标准克数的是( ) A.+2 B.-3 C.+3 D.+4 3.已知下列各数:-7,3.6,, 4.7,0,-2.5,10,-1,其中非负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4.诺贝尔文学奖首位中国获奖作家莫言出生于1955年,若用+1955年表示,则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表示为________年. 5.某综艺节目有一个环节是竞猜游戏:两人搭档,一人用语言描述,一人回答.要求描述者不能说出答案中的字或数.若现在给你的数是0,那么你给搭档描述的是________. 6.(巴中中考)观察下面一列数:1,-2,3,-4,5,-6…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2012个数是________. 三、解答题(共26分) 7.(8分)把-6,0.3,,9,-分成两类,使两类的数具有不同的特征,写出你的分法. 8.(8分)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里: -,1.414,-3.14,360,-2013,,-1,-51%,0. 【拓展延伸】 9.(10分)设A,B表示两个数集,我们规定“A∩B”表示A与B的公共部分, 并称之为A与B的交集.例如,若A={4,,0.5,80%},B={6,-5,4,3},则A∩ B={4}.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3章整式的加减3.4整式的加减3.4.3第1课时去括号练习新版华东师大版

第3章整式的加减 3.4 整式的加减 3.去括号与添括号 第1课时去括号 [学生用书P81] 1.(a-1)的相反数为( ) A.a-1 B.a+1 C.1-a D.-a-1 2.下列各式中,去括号正确的是( ) A.x+2(y-1)=x+2y-1 B.x-2(y-1)=x+2y+2 C.x-2(y-1)=x-2y-2 D.x-2(y-1)=x-2y+2 3.化简a+b-2(a-b)的结果是( ) A.3b-a B.-a-b C.a+3b D.-a+b 4.-[a-(b-c)]去掉括号后为( ) A.-a-b-c B.-a-b+c C.a+b-c D.-a+b-c 5.[xx·株洲]计算:3a-(2a-1)=__ __. 6.在括号前填入正号或负号,使左边与右边相等. (1)y-x=_ __(x-y); (2)(x-y)2=__ __(y-x)2; (3)(x-y)3=__ __(y-x)3. 7.计算:(x-y+z)-(x-y-z)+(x+y-z)=__ _.8.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3(5a+4)-(3a-10); (2)(8a-4b)-(4a+4b-c)-2a;

(3)-3x 2 +(3x -4x 2 )-(2x 2 -3x +6); (4)7(a 2 b -ab )-2(a 2 b -3ab ). 9.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3(2s -5)+6s ; (2)3x -??????5x -? ????12x -4; (3)6a 2 -4ab -4? ????2a 2+12ab ; (4)-3(2x 2 -xy )+4(x 2 +xy -6).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15章《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分课时练习题及答案

15.1 数据的收集 1.进行数据的收集调查时,在明确调查问题、确定调查对象后一般还要完成以下4个步骤:①展开调查;②得出结论;③记录结果;④选择调查方法.但它们的顺序弄乱了,正确的顺序是( ) A.④①③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①② D.②④③① 2.要调查某校学生周日的睡眠时间,下列调查对象选取最合适的是( ) A.选取该校一个班级的学生 B.选取该校50名男生 C.选取该校50名女生 D.随机选取该校50名学生 3.下面哪项调查适合选举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 ) A.谁在2015年亚洲杯足球赛中进球最多 B.5月1日是什么节日 C.谁在学年度期末考试中取得第一 D.谁最适合当班长 4.想知道你班里的同学如何处理压岁钱,你必须调查,然后再加以总结,那么: (1)你调查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调查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感兴趣的是调查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打算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老师对本班40名学生的血型作了统计,列出如下的统计表,则本班A型血的人数是( ) A.16人 B.14人 C.4人 D.6人 6.某校有500名学生参加外语口语考试,考试成绩在70分~85分之间的有120人,则这个分数段的频率是( )

7.在一次调查中,出现A种情况的频率为0.4,其余情况出现的频数之和为30,则这次调查的总次数为( ) A.12 B.18 C.50 D.75 8.某体育老师将本班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已知从左到右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05,0.15,0.30,0.35,第5小组的人数是9人,则参加这次测试的学生有( ) A.60人 B.55人 C.50人 D.45人 9.八(1)班共有55名学生,其中男同学28名,为计算该班女同学的身高应收集________个数据. 10.数字11001000100001110001中,1和0出现的频数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1.某校500名学生参加生命安全知识测试,测试分数均大于或等于60且小于100分数段的频率分布情况如表所示(其中每个分数段可包括最小值,不包括最大值),结合表中的信息,查得测试分数在80~90分数段的学生有________名. 12.某校八年级(1)班的40名学生中,13岁的有5人,14岁的有20人,15岁的有14人,16岁的有1人. (1)填写表格; (2)若该校八年级共有500名学生,请你估计年龄在14岁有________人,15岁的有________人.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 9.5调控情绪 教案

调控情绪 教学重点:会观察、分析情绪;学会调控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到实际; 教学目标: 1、学会观察并能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 2、掌握调节和控制情绪的方法; 3、合理运用各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讲解法、指导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绪,谁能例举出来?——学生答:当出现这些情绪的时候,你该怎么办呢?可以通过什么办法解决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展开部分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和表现出的行为反应。它与情感的内涵不完全相同。情绪是一种比较短暂的激动状态,它与基本需要的满足程度有关,带有更多的冲动性,这种反应较明显的表现在外部。而情感则多与社会性的需要或对事物内部关系的认识相联系,往往埋藏在心灵深处,显得比较深沉、稳定和持久,这种反应不轻易显露在外部。 健康的情绪是人身心健康的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所谓健康的情

绪是指人在情绪方面积极良好的适应状态。其表现主要是心情愉快,情绪稳定。愉快稳定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活动的协调一致,免疫功能正常,从而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 (一)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 人们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作为常见的情绪表现形式。 1、快乐:当需要得到满足,目标实现以后,感到心情舒畅。这种情绪和激动的水平与愿望满足的程度有关,当快乐的程度骤然升温时,就表现出眉飞色舞,非常高兴。 2、愤怒:当需要未能满足,愿望不能实现,使紧张的状态逐渐积累而产生心情不舒畅的情绪体验。这种情绪体验与外界干扰程度和受挫折的程度有关,从生气到大怒,甚至暴怒。 3、悲哀:当失去亲人及愿望彻底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它从遗憾、失望、难过到悲伤、悲痛,同样伴有哭泣,严重时伴有失眠、焦虑、冷漠和神志不清等现象。 4、恐惧:当企图逃避某种险境而又无法摆脱时的情绪体验。它与危险程度和缺乏处理险境相关的手段有关。另外,陌生环境也可导致恐惧。此时最需要的是镇静、勇敢、机智、灵活等意志品质。 (二)怎样保持健康的情绪? 1、养成正确表达情绪的良好习惯。无论是在高兴时、愤怒时、悲伤时、忧愁时,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采取文明的、礼貌的、尊重他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应该采取粗暴的、野蛮的、不讲道理的、伤

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整式的加减同步练习

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整式的加减同步练习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整式的加减(4) 本试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 相信你的选择,看清楚了再填(每小题5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中与c b a --的值不相等的是 ( )。 A.)(c b a +-; B.)(c b a --; C.)()(c b a -+-; D.)()(a b c --- 2.单项式2 2 2yz x -的系数和次数依次是 ( )。 A.2,2-; B.21-,4; C. 2,21- ; D.5,2 1- 3.如果82=+ab a ,92=+b ab ,那么22b a -的值是 ( )。 A.-1; B. 1; C. 17; D.不确定 4.五个连续奇数,中间一个是2n+1 (n 为正整数),那么这五个数的和是 ( )。 +10; +5; +5; -5 5.用代数式表示:每件上衣a 元,降价10%以后的售价是 ( )。 ﹒10%; (1+10%); (1-10%); (1+90%) 、b 互为倒数,x 、y 互为相反数且y 0≠,那么代数式: (a +b )(x +y )-ab -y x 的值为 ( )。 ; ; C.-1; D.不能确定 二.试一试你的身手,想好了再填(每小题5分,共30分) 1.如果a 是最大的负整数,b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c 与2a 互为相反数,那么 20023)(c b a -+= 。 2. 如果b a 331-524 3+k ab 是五次多项式,那么=k 。 3.当a =2 1,b =2时,代数式222b ab a +-的值为 。 4.把多项式422343753x y x xy y y x ++--按x 的降幂排列 为 。 5.当52=-x y 时,60)2(3)2(52-+---y x y x = 。

2020-2021学年最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的加减》单元检测题及答案解析-精编试题

第3章 整式的加减单元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式中:m ,-12,x -2,1x ,x 2,-2x 2y 3 3,2+a 5 ,单项式的个数为( ) A .5 B .4 C .3 D .2 2. 若a=2,b=-1,则a+2b+3的值为( ) A.-1 B.3 C.6 D.5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是单项式 B .32 abc -的系数是-3,次数是3 C .24 m n 不是整式 D .多项式2x 2y -xy 是五次二项式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代数式 的意义是的平方和 B.代数式的意义是5与 的积 C.的5倍与的和的一半,用代数式表示为2 5y x + D.比的2倍多3的数,用代数式表示为 5.观察下列关于x 的单项式,探究其规律:x ,3x 2,5x 3,7x 4,9x 5,11x 6,…,按照上述规律,第2 015 个单项式是( ) A.2015x 2015 B.4029x 2014 C.4029x 2015 D.4031x 2015 6.已知-x +2y =6,则3(x -2y)2-5(x -2y)+6的值是( )

A .84 B .144 C .72 D .360 7.已知a 是两位数,b 是一位数,把a 接写在b 的后面,就成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可表示成( ) A.10b a + B.ba C.100b a + D.10b a + 8.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讲了多项式的加减,放学后,小明回到家拿出课堂笔记复习老师课上讲的内容,他突然发现一道题: .此空格的地方被钢笔水弄污了, 那么空格中的一项是( ) A. B. C. D. 9.若多项式32281x x x -+-与多项式323253x mx x +-+的和不含二次项,则m 等于( ) A :2 B :-2 C :4 D :-4 10.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所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4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10个小圆圈,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9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下去,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 ) A.64 B.77 C.80 D.85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果手机通话每分钟收费m 元,那么通话n 分钟收费 元. 12.规定,则的值为 . 13.右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若输入的值为,的值为 ,则输出的结果为 .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练习题(有理数分题型专项练习)

七年级2班练习题(有理数) 1、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8米,吐鲁蕃盆地海拔高度-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蕃盆地高( ) A 9003米 B 8693米 C -8693米 D -9003米 2、某天上午的温度是5℃,中午又上升了3℃,下午由于冷空气南下,到夜间又下降了9℃,则这天夜间的温度是 ℃ 3、海中一潜艇所在高度为-30米,此时观察到海底一动物位于潜艇的正下方30米处,则海底动物的高度为___________. 4、黄山主峰一天早晨气温为-1℃,中午上升了8℃,夜间又下降了10℃,那么这天夜间黄山主峰的气温是_________. 5、某地今年1月1日至4日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下表: 其中温差最大的是( ) A 、1月1日 B 、1月2日 C 、1月3日 D 、 1月4日 6、某旅游景点11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 2-,最高气温为8℃,那么该景点这天的温差是____. C 1、在–2,+3.5,0,3 2-,–0.7,11中.负分数有……………………( ) A 、l 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在数+8.3、 4-、8.0-、 51- 、 0、 90、 334-、|24|--中,________________是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整数。 3、在0.6,-0.4,13,-0.25,0,2,-93 中,整数有________,分数有_________. 1、若0|2|)1(2=++-b a ,则b a +=_________。 2、若()()22 110a b -++=,则20042005a b +=__________. 3、若│a —4│+│b +5│=0,则a —b = 4、若│x+2│+│y-3│=0,则xy=________. 5、已知:|a-2|+(b+1)2=0,求b a ,a 3+b 15 的值 6、已知|x —4|+|y +2|=0,求2x —y 的值。 1、 已知a 、b 互为相反数,m 、n 互为倒数,x 绝对值为2,求x n m c b mn --++ -2的值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整式的加减3.1列代数式作业新版华东师大版

3.1 列代数式 一、选择题 1.下列是代数式的是() A.x +y =5 B.4>3 C.0 D.240a b +≠ 2.下列式子书写正确的有()①2×b ;②m ÷3;③0050x ;④12 2ab ;⑤90-c A.1个B.2个C. 3个D.4个 3.用代数式表示x 与5的差的2倍,正确的是() A.x -5×2 B.x +5×2 C.2(x -5) D.2(x +5) 4.甲数是a ,甲数是乙数的,则乙数是( ) A .a B .a C .a + D .+a 5.被7除商m 余2的数是() A.27 m + B.72m - C.7m +2 D.7×2+m 6.用语言叙述代数式22a b -,正确的是() A.a ,b 两数的平方差 B.a 与b 差的平方 C.a 与b 平方的差 D.b .a 两数的平方差 二、填空题 1.n 千克玉米售价为m 元,1千克玉米的售价为元. 2.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 ,高为h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 3.比a 与3的和的一半大3的数是 4.由两种本,一种单价是0.3元,另一种单价是0.5元,买这两种本的本数分别是a 和b ,问供需元 5.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一个是n ,则其他两个数分别是 三、解答题 1.说出下列代数式的意义 (1)2()a b +(2)22a b +(3)11m n -(4)()()x y x y +- 2.用代数式表示 (1)比a 的倒数与b 的倒数的和大1的数 (2)被3整除得n 的数 (3)被5除商a 余3的数 (4)比x 与y 的积的倒数的4倍小3的数

(5)a ,b 两数的平方和除以a ,b 两数的和的平方 3.如图3-1所示,用代数式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参考答案: 一、 1.C 2.B 3.C 4.B 5.C 6.A 二、1.m n 2.12ah 3.1(3)32 a ++ 4.0.30.5a b + 5.1n -与1n + 三、1.(1)a ,b 和的平方(2)a ,b 的平方和(3)m ,n 的倒数差(4)x 与y 的和乘以y 的差 2.(1)111a b ++(2)3n (3)5a +3(4)43xy -(5)222()a b a b ++ 3.(1)mn -pq (2) 24ab x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数学七年级上华东师大版华师大版5.1数据的收集二同步练习

华师大版5.1数据的收集练习二 1.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用_________表示,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用__________表示. 2.在一次优秀干部的评选活动中,得票结果如下表所示.(总票数为50) 候选人小林小明小华小丽 唱票记录正正正 正— 正下T 正正正 得票数21 8 2 19 上表数据显示,小林的得票频数是_______,得票频率为______;小丽的得票频数是_________,得票频率为_________. 3.能够表示对象出现频繁程度的是________. 4.某同学随手写了下面这一长串数字:0100100011000011100000111101000001111101. 其中0出现的频数是_______,频率是_______;1?出现的频数是?_______,?频率是___. 5.阅读下表并回答问题: 甲队乙队 二分球50 48 二分球命中 率 54% 50% 三分球20 25 三分球命中 率 40% 48%

罚球18 20 罚球命中率83.3% 90% 以上数据是甲、乙两支篮球队在某次比赛中的情况,从数据上来看,甲、乙两队的最终比分是_________,_______队获胜? 6.小明抛硬币的过程见下表,阅读并回答问题: 抛掷结果10次50次500 次5000次 出现正面次 数 3 2 4 258 2498 出现正面的 频率 30% 48% 51.6% 49.96% (1)从表中可知,当抛完10次时正面出现3次,正面出现的频率为30%,那么,?小明抛完10次时,得到_______次反面,反面出现的频率是________; (2)当他抛完5000次时,反面出现的次数是______,反面出现的频率是_____. ? (3)?通过上面我们可以知道,?正面出现的频数和反面出现的频数之和等于____,正面出现的频率和反面出现的频率之和等于_________.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体育与健康 1.1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教案 (2)

《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教学目标 1、理解参与体育锻炼的意义。 2、树立自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 3、了解自己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 4、根据实际情况自觉积极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组织纪律性较强,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发展较好;能掌握基本的单、双脚跳跃方法;正确地跑步姿势和方法;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习;能正确评价自己及他人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但部分学生的奔跑能力、跳跃能力不是很好,须加强锻炼腿部力量;女生的手臂力量较差,投掷能力不强,还待加强锻炼;本学期将进一步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及奔跑、跳跃、投掷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探讨,去理解,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健康和愉快生活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体育锻炼的益处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参与”的意义 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观看北京奥运会精彩体育画面集锦,引入本节课主题,吸引学生们的目光,提起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关于体育问题。 1)、你平时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2)、你喜欢哪些运动项目? 3)、你喜欢哪位体育明星? 4)、为什么喜欢? 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相互交流沟通,采用幽默风趣的言语进行点评,调动课堂氛围。 活动2【讲授】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组织学生讨论参加锻炼的意义。 1)笼养兔鸽(兔子跑不多远,鸽子飞不多高就会死亡) 2)运动剥夺试验(限制人体运动,人就会告别健康) 3)“7大于8“(每天连续学习8小时,不如劳逸结合学习7个时的效率高) 在学生谈感想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简要的总结,试验表明:如果没有运动,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生命就会收到威胁,运动的少,生命力就脆弱。 生命在于运动“lifedependsonsports”。 1)这句体育格言出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2)我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3)古希腊人:如果你想强壮,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同步练习题共4套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同步练习题共4套2.10有理数的除法 知识点1倒数 1.-7的倒数是() A.7 B.-7 C.17 D.-17 2.下列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 A.-5和5 B.-612和213 C.0.75和34 D.-1和-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的倒数是-32 B.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商是-1 C.任何一个非零有理数的倒数的符号与这个数本身的符号相同 D.正数的倒数大于它本身 4.-2.6的相反数是______,倒数是________;-334的相反数是________,倒数是________. 知识点2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5.计算(-18)÷6的结果是() A.-3 B.3 C.-13 D.13 6.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21)÷7=-3 B.-23÷-113=12

C.34÷-113=-1 D.-2467÷(-6)=417 7.计算(-1)÷(-5)×-15的结果是________.8.被除数是-512,除数是-1211,则商是________.9.计算:(1)(-18)÷(-6);(2)(-3)÷(-34); (3)-3.5÷78;(4)725÷-145. 10.化简下列分数: (1)-546;(2)65-15;(3)-72-18.

11.计算: (1)-334×0÷-378; (2)2÷-18÷-12; (3)-23÷-135÷(-0.25); (4)-2.5÷516×-18.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一个数的倒数一定小于这个数 C.若两个数的商为0,则被除数等于零,除数不能为0 D.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0 13.从-3,-1,1,5,6五个数中任取两个数相乘,若所得积中的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b,则ab的值为() A.-53 B.-2 C.-56 D.-10 14.下列计算:①(-1)×(-2)×(-3)=6;②(-36)÷(-9)=-4;③23×(-94)÷(-1)=32;④(-4)÷12×(-2)=16.其中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15.一个数的倒数是-12,则这个数的相反数是________. 16.我们规定符号“※”的意义是a※b=a×ba+b(a ≠-b),求2※(-3)※(-4)的值.

华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单元试题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单元试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座号____ 一、填空题:(每题2 分,共24 分) 1、在数字102030中,“0”的出现的频数为____。 2、小明1 分钟内投篮75 次,共进了45 个球,则小明进球的频率是____。 3、常见的统计图有_____,_____,_____三种。 4、用_____统计图,可较直观的反映某市五个区占地面积与全市总面积的对比情况。5、在一次数学测试中,有的同学不及格,那么这次考试的及格率是____。 6、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这个事件是_____发生的。 7、在股市交易上,为了让股民清楚、直观地了解某种股票的涨跌情 况,那么使用的统计图是_____统计图。 8、如图,某校学生年龄的扇形统计图,14岁的人数占____%。 9、若一个事件发生的机会是99.9%,则它是____发生。(填“必然”、“可能”或“不可能”)。 10、写出一个必然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某班学生的一次考试进行统计,90~99分的学生有10 名,这一分数段出现的频率为0.2,则该班学生有___ _人。 12、如图,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 时,指针落在____区域的可能性较大。 二、选择题:(每题3 分,共18 分) 1、能够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的是() A、频率 B、频数 C、频率和频数 D、以上都不是 2、如图是我校初一学生到校方式的条形统计 图,根据图形可得出步行人数是总人数的 () A、20% B、30% C、50% D、60%

3、在一个口袋中,装有 5 个黑球,2 个白球,任意摸出一个球,则( ) A 、可能摸到白球 B 、只能摸到黑球 C 、只能摸到白球 D 、不可能摸到白球 4、要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选择( ) A 、条形统计图 B 、扇形统计图 C 、折线统计图 D 、表格统计 5、太阳绕着地球转是( ) A 、不可能的 B 、不太可能的 C 、可能的 D 、可能性很小 6、任取一副扑克牌,如果任意抽取一张,抽到大王的机会是( ) A 、不可能的 B 、必然的 C 、介于 1 和 0 之间 D 、有一半可 能 三、解答题:(每题 8 分,共 48 分) 1、某校某班共有 40 位同学,在一次数学考试中,将成绩分为A 、B 和C 三级,根据表 中已知信息完成统计表。 2、我校为了解一个年段的学习情况,在这个年段中抽取 50 名学生,对某学科进行测试,将成绩整理后如右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 70-79分出现的频率为____。 ② 90分以上的人数(包括 90 分)有____人。 ③ 本次测试 50 名学生成绩的及格率是____。(60 分以上为及格,包括 60 分) 3、小明的书架上有一些书,其中三分之一是学习参考书,六分之一是学习工具书,剩下 的都是科普书,根据这些信息,请你作出表示每一类书籍所占百分比的扇形统计图。 4、初一年三班同学在“你我同心,抗击洪灾”的募捐活动中,自愿捐款情况如下:

2019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的加减单元测试及答案

2019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 整式的加减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 下列单项式中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x 的次数和系数都是0 B. -2016是整式 C. 23a b -的系数是-3 D. 多项式2x 2y 3-3x 3y 3-1是五次三项式 2. 把2a-[3-(2a+1)]化简后,结果正确的是( ) A.4a-2 B. -2 C. 4a-4 D. -4 3. 某班有男生a 人,女生b 人,老师人数与该班学生人数的比是1:10,则老师人数是( ) A. 10(a +b ) B. 10a b + C.10a b + D. 10%a b + 4. 若多项式223y x +的值为1,则多项式2469y x +-的值是( ) A. 2 B. 17 C. -7 D. 7 5. 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代数式1 34a 书写正确 B.2S R =∏是一个代数式 C. 单独的一个数1 3是一个代数式 D. 6. 的值是( ), A. 2 B. 3 C. 4 D. 4 3 7. 若单项式是同类项,则a,b 的值分别为( ) A. a=3,b=1 B. a=-3,b=1 C. a=3,b=-1 D. a=-3,b=-1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12xy 的系数是1 2,次数是1 B. 单项式13-πa 2b 3的系数是1 3-,次数是6 C. 单项式x 2的系数是1,次数是2 D. 多项式2x 3-3x 2y 2+x -1叫三次四项式 9. 下列式子:1-2x ,2x 2+x -1,0,3(a -b ),15a -,1x ,12x +,属于单项式的有( )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有理数知识点复习 华东师大版

第二章有理数 一、有理数的意义 复习内容: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一)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如果用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那么负数就表示其相反意义的量. 2、常用的一些符号和数学语言的含义: ⑴a>0,表明a是正数.⑵a<0,表明a是负数. ⑶a≥0,表明a是非负数,即a是正数或a为0. ⑷a≤0,表明a是非正数,即a是负数或a为0. (二)数轴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三)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2、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a的相反数是-a. 说明:要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只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一个“—”号就行了. (四)绝对值 1、 a (a>0) |a|= 0 (a=0) -a (a<0) 说明: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想办法去掉绝对值符号.因此,在具体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时,首先要判断它的正负,然后利用法则求出它的绝对值. 二、有理数的运算 重点复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复习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并掌握科学记数法. (一)有理数的加法 1、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 较小的绝对值.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⑷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有理数的减法 1、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1、方法和步骤: ⑴将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 ⑵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四)有理数的乘法 1、法则: ⑴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⑵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

七年级数学整式和整式的加减华东师大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数学整式和整式的加减华东师大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整式和整式的加减 学习要求: 1. 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弄清它们与代数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掌握整式、单项式及其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次数,项与项数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会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个字母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 3.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并能熟练地合并同类项。 4. 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能准确地进行去括号与添括号。 5. 能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知识点介绍: 1. 由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562 x ab m b 、、、、-等都是单项式。 2. 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如53 a s 、的系数分别是5, 13 ,单项式ab 的系数是“1”,单项式-a 2的系数是-1。 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如单项式62 3 x y 叫5次单项式, -1 2 xya 叫做三次单项式。 3. 多项式及多项式的次数。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如多项式a a b 32231--是一个四次三项式。 多项式57a ab -是一个七次二项式。 4. 多项式的升幂排列和降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这个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由于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需带符号一起移动,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按某一字母排列时,要特别注意按哪一个字母排列。 5. 整式的概念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