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

导数的背景(5月4日)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的具体意义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边际成本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瞬时速度

问题1: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是多少? 析:大家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是2

2

1gt s =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当时间增量t ?很小时,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快慢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反映小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

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222)(9.44.2939.4)3(9.4)3()3(t t t s t s s ?+?=?-?+=-?+=?

从而,t t

s

v ?+=??=

-

-9.44.29. 从上式可以看出,t ?越小,t s ??越接近29.4米/秒;当t ?无限趋近于0时,

t

s

??无限趋近于29.4米/秒. 此时我们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是29.4.

当t ?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t

s

??的极限就是小球下降3秒时的速度,也叫做

瞬时速度.

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 =s (t ),则物体在t 到(t +t ?)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为t t s t t s t s ?-?+=

??)()(. 如果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就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为a ,这时a 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2. 切线的斜率

问题2:P (1,1)是曲线2x y =上的一点,Q 是曲线上点P 附近的一个点,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趋近时割线PQ 的斜率的变化情况.

析:设点Q 的横坐标为1+x ?,则点Q 的纵坐标为(1+x ?)2,点Q 对于点P

的纵坐标的增量(即函数的增量)22)(21)1(x x x y ?+?=-?+=?, 所以,割线PQ 的斜率x x

x x x y k PQ

?+=??+?=??=2)(22. 由此可知,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接近时,x ?变得越来越小,PQ k 越来越接近2;当点Q 无限接近于点P 时,即x ?无限趋近于0时,PQ k 无限趋近于2. 这表明,割线PQ 无限趋近于过点P 且斜率为2的直线. 我们把这条直线叫做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 由点斜式,这条切线的方程为:12-=x y .

一般地,已知函数)(x f y =的图象是曲线C ,P (00,y x ),Q (y y x x ?+?+00,)是曲线C 上的两点,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接近时,割线PQ 绕着点P 转动. 当点Q 沿着曲线无限接近点P ,即x ?趋向于0时,如果割线PQ 无限趋近于一个极限位置PT ,那么直线PT 叫做曲线在点P 处的切线. 此时,割线PQ 的斜

率x

y

k PQ ??=

无限趋近于切线PT 的斜率k ,也就是说,当x ?趋向于0时,割线PQ 的斜率x

y

k PQ ??=的极限为k.

3. 边际成本 问题3:设成本为C ,产量为q ,成本与产量的函数关系式为103)(2+=q q C ,我们来研究当q =50时,产量变化q ?对成本的影响.在本问题中,成本的增量为:

222)(3300)10503(10)50(3)50()50(q q q C q C C ?+?=+?-+?+=-?+=?.

产量变化q ?对成本的影响可用:

q q C ?+=??3300来刻划,q ?越小,q

C

??越接近300;当q ?无限趋近于0时,

q

C

??无限趋近于300,我们就说当q ?趋向于0时,q

C

??的极限是300. 我们把

q

C

??的极限300叫做当q =50时103)(2+=q q C 的边际成本.

一般地,设C 是成本,q 是产量,成本与产量的函数关系式为C =C (q ),当产量为0q 时,产量变化q ?对成本的影响可用增量比

q

q C q q C q C ?-?+=??)

()(00刻划. 如果q ?无限趋近于0时,

q

C

??无限趋近于常数A ,经济学上称A 为边际成本. 它表明当产量为0q 时,增加单位产量需付出成本A (这是实际付出成本的一个近似值). 二、小结

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t

s

??当t ?趋近于0时的极限;切线是割线的极限位置,切线的斜率是割线斜率

x

y

??当x ?趋近于0时的极限;边际成本是平均成本q C ??当

q ?趋近于0时的极限.

三、练习与作业:

1. 某物体的运动方程为25)(t t s =(位移单位:m ,时间单位:s )求它在t =2s 时的速度.

2. 判断曲线22x y =在点P (1,2)处是否有切线,如果有,求出切线的方程.

3. 已知成本C 与产量q 的函数关系式为522+=q C ,求当产量q =80时的边际成本.

4. 一球沿某一斜面自由滚下,测得滚下的垂直距离h (单位:m )与时间t (单位:s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2t h =,求t =4s 时此球在垂直方向的瞬时速度.

5. 判断曲线221x y =在(1,2

1

)处是否有切线,如果有,求出切线的方程.

6. 已知成本C 与产量q 的函数关系为742+=q C ,求当产量q =30时的边际成本.

导数的概念(5月4日)

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导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求导数。

教学重点:导数的概念以及求导数 教学难点:导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我们讨论了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和边际成本。虽然它们的实际意义不同,但从函数角度来看,却是相同的,都是研究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由此我们引出下面导数的概念。 二、新授课:

1.设函数)(x f y =在0x x =处附近有定义,当自变量在0x x =处有增量x ?时,则函数

)(x f Y =相应地有增量)()(00x f x x f y -?+=?,如果0→?x 时,y ?与x ?的比

x

y

??(也叫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有极限即

x

y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我们把这个极限值叫做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导数,记作0

/x x y =,即

x

x f x x f x f x ?-?+=→?)

()(lim

)(000

0/

注:1.函数应在点0x 的附近有定义,否则导数不存在。

2.在定义导数的极限式中,x ?趋近于0可正、可负、但不为0,而y ?可能为0。

3.

x

y

??是函数)(x f y =对自变量x 在x ?范围内的平均变化率,它的几何意义是过曲线)(x f y =上点()(,00x f x )及点)(,(00x x f x x ?+?+)的割线斜率。

4.导数x

x f x x f x f x ?-?+=→?)

()(lim

)(000

0/

是函数)(x f y =在点0x 的处瞬时变化率,

它反映的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变化的快慢程度,它的几何意义是曲线)(x f y =上点()(,00x f x )处的切线的斜率。因此,如果)(x f y =在点0x 可导,则曲线)

(x f y =在点()(,00x f x )处的切线方程为))(()(00/

0x x x f x f y -=-。

5.导数是一个局部概念,它只与函数)(x f y =在0x 及其附近的函数值有关,与x ?无关。

6.在定义式中,设x x x ?+=0,则0x x x -=?,当x ?趋近于0时,x 趋近于0x ,因此,导数的定义式可写成0

0000/

)

()(lim )()(lim

)(0x x x f x f x x f x x f x f x x o

x --=?-?+=→→?。 7.若极限x

x f x x f x ?-?+→?)

()(lim

000

不存在,则称函数)(x f y =在点0x 处不可导。

8.若)(x f 在0x 可导,则曲线)(x f y =在点()(,00x f x )有切线存在。反之不然,若曲线)(x f y =在点()(,00x f x )有切线,函数)(x f y =在0x 不一定可导,并且,若函数

)(x f y =在0x 不可导,曲线在点()(,00x f x )也可能有切线。

一般地,

a x

b a x =?+→?)(lim 0

,其中b a ,为常数。

特别地,a a x =→?0

lim 。

如果函数)(x f y =在开区间),(b a 内的每点处都有导数,此时对于每一个),(b a x ∈,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

x f ,从而构成了一个新的函数)(/

x f 。称这个函数)(/

x f 为函数)(x f y =在开区间内的导函数,简称导数,也可记作/

y ,即

)(/x f =/y =x

x f x x f x y x x ?-?+=??→?→?)

()(lim lim

00

函数)(x f y =在0x 处的导数0

/x x y

=就是函数)(x f y =在开区间),(b a )),((b a x ∈上导

数)(/

x f 在0x 处的函数值,即0

/

x x y

==)(0/

x f 。所以函数)(x f y =在0x 处的导数也记作

)(0/x f 。

注:1.如果函数)(x f y =在开区间),(b a 内每一点都有导数,则称函数)(x f y =在开区间

),(b a 内可导。

2.导数与导函数都称为导数,这要加以区分:求一个函数的导数,就是求导函数;求一个函数在给定点的导数,就是求导函数值。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就是导函数)(/

x f 在点0x 的函数值。

3.求导函数时,只需将求导数式中的0x 换成x 就可,即)(/

x f =x

x f x x f x ?-?+→?)

()(lim 0

4.由导数的定义可知,求函数)(x f y =的导数的一般方法是: (1).求函数的改变量)()(x f x x f y -?+=?。

(2).求平均变化率

x

x f x x f x y ?-?+=

??)

()(。 (3).取极限,得导数/

y =x

y x ??→?0lim 。

例1.求122

-=x y 在x =-3处的导数。

例2.已知函数x x y +=2

(1)求/

y 。

(2)求函数x x y +=2

在x =2处的导数。

小结:理解导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求导数。 练习与作业:

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43-=x y ; (2)x y 21-=

(3)x x y 1232

-= (3)3

5x y -=

2.求函数12

+=x y 在-1,0,1处导数。

3.求下列函数在指定点处的导数:

(1)2,02

==x x y ; (2)0,3

102

==

x x y ;

(3)1,)2(02=-=x x y (4)1,02

-=-=x x x y .

4.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14+=x y (2)2

10x y -=;

(3);323

x x y -= (4)722

+=x y 。

5.求函数x x y 22

-=在-2,0,2处的导数。

导数的概念习题课(5月6日)

教学目标 理解导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导数的运算法则 教学重点 导数的概念及求导法则 教学难点 导数的概念 一、课前预习

1.)(x f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函数值的改变量___________与相应自变量的改变量__的商当______________

2.若)(x f 在开区间(a ,b )内每一点都有导数)(/

x f ,称)(/

x f 为函数)(x f 的导函数;求一个函数的导数,就是求_____;求一个函数在给定点的导数,就是求_____.函数)(x f 在点0x 处的导数就是_____________.

3.常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求导公式: )_____()(___)(*

//N n x c n ∈==

4.导数运算法则:若________________,则:

)()]([)()()]()([/////x cf x f c x g x f x g x f =?±=±

二、举例

例1.设函数1)(2

-=x x f ,求:

(1)当自变量x 由1变到1.1时,自变量的增量x ?; (2)当自变量x 由1变到1.1时,函数的增量y ?; (3)当自变量x 由1变到1.1时,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4)函数在x =1处的变化率.

例2.生产某种产品q 个单位时成本函数为2

05.0200)(q q C +=,求 (1)生产90个单位该产品时的平均成本;

(2)生产90个到100个单位该产品时,成本的平均变化率; (3)生产90个与100个单位该产品时的边际成本各是多少.

例3.已知函数2

)(x x f =,由定义求)(/

x f ,并求)4(/

f .

例4.已知函数2

)()(b ax x f +=(a,b 为常数),求)(/

x f .

例5.曲线2

2

3x y =

上哪一点的切线与直线13-=x y 平行?

三、巩固练习

1.若函数3)(x x f =,则/

)]2([-f =______ 2.如果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分别为:

(1)0)(0/

=x f (2)1)(0/=x f (3)1)(0/-=x f (4)2)(0/

=x f ,

试求函数的图象在对应点处的切线的倾斜角.

3.已知函数2

2)(x x x f -=,求)0(/f ,)4

1(/

f ,.

4.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23212++=

x x y (2)153

1

4123-+-=x x x y (3))4(2

3

-=x x y (4))23()12(2

+-=x x y

四、作业

1.若)(lim 0

x f x →存在,则/

)](lim [x f x →=_____

2.若2

)(x x f =,则1

)

1()(lim 1

--→x f x f x =______________

3.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1402022

4+--=x x x y (2)43

26

15423x x x x y -

-++=

(3))3)(12(23x x x y ++= (4)3

2)1()2(-+=x x y

4.某工厂每日产品的总成本C 是日产量x 的函数,即2

571000)(x x x C ++=,试求: (1)当日产量为100时的平均成本;

(2)当日产量由100增加到125时,增加部分的平均成本; (3)当日产量为100时的边际成本.

5.设电量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为1322

++=t t Q ,求t =3s 时的电流强度.

6.设质点的运动方程是1232

++=t t s ,计算从t =2到t =2+t ?之间的平均速度,并计算当t ?=0.1时的平均速度,再计算t =2时的瞬时速度.

7.若曲线12

32

+=x y 的切线垂直于直线0362=++y x ,试求这条切线的方程.

8.在抛物线2

2x x y -+=上,哪一点的切线处于下述位置? (1)与x 轴平行

(2)平行于第一象限角的平分线. (3)与x 轴相交成45°角

9.已知曲线2

2x x y -=上有两点A (2,0),B (1,1),求:

(1)割线AB 的斜率AB k ; (2)过点A 的切线的斜率AT k ; (3)点A 处的切线的方程.

10.在抛物线2

x y =上依次取M (1,1),N (3,9)两点,作过这两点的割线,问:抛物线上哪一点处的切线平行于这条割线?并求这条切线的方程.

11.已知一气球的半径以10cm/s 的速度增长,求半径为10cm 时,该气球的体积与表面积的增长速度.

12.一长方形两边长分别用x 与y 表示,如果x 以0.01m/s 的速度减小,y 边以0.02m/s 的速度增加,求在x =20m ,y =15m 时,长方形面积的变化率.

13.(选做)证明:过曲线2

a xy =上的任何一点(00,y x )(00>x )的切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一个常数.(提示:2

/

1)1

(x x

-

=) 导数的应用习题课(5月8日)

教学目标 掌握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教学重点 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最值的求法

教学难点 多项式函数极值点的求法、多项式函数最值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

1.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有导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____,则)(x f y =是这个区间内的_____;如果在这个区间内___,则)(x f y =是这个区间内的_____.

2.设函数)(x f y =在0x x =及其附近有定义,如果)(0x f 的值比0x 附近所有各点的值都大(小),则称)(0x f 是函数)(x f y =的一个______.

3.如果)(x f y =在某个区间内有导数,则可以这样求它的极值:

(1)求导数_____; (2)求方程________的根(可能极值点); (3)如果在根的左侧附近为_,右侧附近为_,则函数)(x f y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_值;

如果在根的左侧附近为_,右侧附近为_,则函数)(x f y =在这个根处取得极_值. 4.设)(x f y =是定义在[a ,b]上的函数,)(x f y =在(a ,b)内有导数,可以这样求最值:

(1)求出函数在(a ,b)内的可能极值点(即方程0)(/

=x f 在(a ,b)内的根n x x x ,,,21 ); (2)比较函数值)(a f ,)(b f 与)(,),(),(21n x f x f x f ,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最小值. 二、举例

例1.确定函数31292)(2

3

-+-=x x x x f 的单调区间.

例2.设一质点的运动速度是31574

3)(234

++-=

t t t t v ,问:从t =0到t =10这段时间内,运动速度的改变情况怎样?

例3.求函数493

1)(3

+-=x x x f 的极值.

例4.设函数x bx ax x f ++=

2

32

131)(在1x =1与2x =2处取得极值,试确定a 和b 的值,并问此时函数在1x 与2x 处是取极大值还是极小值?

例5.求函数593)(3

+-=x x x f 在[-2,2]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例6.矩形横梁的强度与它断面的高的平方与宽的积成正比例,要将直径为d 的圆木锯成强度

最大的横梁,断面的宽和高应为多少?

例7.求内接于抛物线2

1x y -=与x 轴所围图形内的最大矩形的面积.

例8.某种产品的总成本C (单位:万元)是产量x (单位:万件)的函数:

3202.004.06100)(x x x x C +-+=,试问:当生产水平为x =10万件时,从降低单

位成本角度看,继续提高产量是否得当?

三、巩固练习

1.若函数)(x f 在区间[a ,b]内恒有0)(/

131412

34+--+=

x x x x y 的极值点是______________ 3.设函数a ax ax ax x f ---=2

3

)()(在x =1处取得极大值-2,则a =____. 4.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112322

3

+-+=x x x y (2))2()1(2

++=x x y

5.求下列函数的极值:

(1)642

+-=x x y , (2)5932

3

+--=x x x y ,[-4,4]

6.求下列函数的最值:

(1)642

+-=x x y ,[-3,10] (2)2

3

3x x y -=,[-1,4]

7.设某企业每季度生产某个产品q 个单位时,总成本函数为cq bq aq q C +-=2

3

)(,(其中a >0,b >0,c >0),求:(1)使平均成本最小的产量(2)最小平均成本及相应的边际成本.

8.一个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每批生产q 单位时的总成本为q q C +=3)((单位:百元),可

得的总收入为2

6)(q q q R -=(单位:百元),问:每批生产该产品多少单位时,能使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9.在曲线)0,0(12

≥≥-=y x x y 上找一点(00,y x ),过此点作一切线,与x 轴、y 轴构成

一个三角形,问:0x 为何值时,此三角形面积最小?

10.已知生产某种彩色电视机的总成本函数为7

3

108102.2)(?+?=q q C ,通过市场调查,

可以预计这种彩电的年需求量为p q 50101.35

-?=,其中p (单位:元)是彩电售价,q (单位:台)是需求量. 试求使利润最大的销售量和销售价格.

多项式函数的导数(5月6日)

教学目的:会用导数的运算法则求简单多项式函数的导数 教学重点:导数运算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多项式函数的求导 一、复习引入

1、已知函数2

)(x x f =,由定义求)4()(/

/

f x f ,并求

2、根据导数的定义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常数函数C y = (2)函数)(*

N n x y n

∈=

二、新课讲授

1

2、导数的

运算法则:

如果函数)()(x g x f 、有导数,那么

也就是说,两个函数的和或差的导数,等于这两个函数的导数的和或差;常数与函数的积的导数,等于常数乘函数的导数. 例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3

7x y = (2)4

3x y -= (3)3

5

34x x y += (4))2)(1(2

-+=x x y (5)b a b ax x f 、()()(2

+=为常数) 例2:已知曲线331x y =

上一点)3

8

2(,P ,求: (1)过点P 的切线的斜率; (2)过点P 的切线方程.

三、课堂小结:多项式函数求导法则的应用 四、课堂练习: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2

8x y = (2)12-=x y (3)x x y +=2

2 (4)x x y 433

-=

(5))23)(12(+-=x x y (6))4(3

2-=x x y

2、已知曲线2

4x x y -=上有两点A (4,0),B (2,4),求:

(1)割线AB 的斜率AB k ;(2)过点A 处的切线的斜率AT k ;(3)点A 处的切线的方程.

3、求曲线2432

+-=x x y 在点M (2,6)处的切线方程.

五、课堂作业

1、求下列函数的导数:

(1)1452

+-=x x y (2)7352

++-=x x y (3)101372

-+=x x y (4)3

33x x y -+= (5)45322

3

-+-=x x x y (6))3)(2()(x x x f -+= (7)1040233)(3

4

-+-=x x x x f (8)x x x f +-=2

)2()( (9))3)(12()(2

3

x x x x f +-= (10)x x y 4)12(32

-+= 2、求曲线32x x y -=在1-=x 处的切线的斜率。

3、求抛物线2

4

1x y =在2=x 处及2-=x 处的切线的方程。

4、求曲线1323

+-=x x y 在点P (2,-3)处的切线的方程。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5月10日)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的原理;

掌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 教学难点: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以前,我们用定义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在假设x 1

我们已经知道,曲线y=f(x)的切线的斜率就是函数y=f(x)的导数.从函数342

+-=x x y 的图像可以看到:在区间(2,∞+)内,切线的斜率为正,函数y=f(x)的值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即/

y >0时,函数y=f(x) 在区间(2,∞+)内为增函数;在区间(∞-,2)内,

切线的斜率为负,函数y=f(x)的值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即/

y <0时,函数y=f(x) 在区间(∞-,2)内为减函数.

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f(x) 在某个区间内有导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

y >0,那么函数y=f(x) 在为这个区间内的增函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

y <0,那么函数y=f(x) 在为这个区间内的减函数。

例1 确定函数422

+-=x x y 在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哪个区间内是减函数。

例2 确定函数7622

3

+-=x x y 的单调区间。

2 极大值与极小值

观察例2的图可以看出,函数在X=0的函数值比它附近所有各点的函数值都大,我们说f(0)是函数的一个极大值;函数在X=2的函数值比它附近所有各点的函数值都小,我们说f(0)是函数的一个极小值。

一般地,设函数y=f(x)在0x x =及其附近有定义,如果)(0x f 的值比0x 附近所有各点的函数值都大,我们说f(0x )是函数y=f(x)的一个极大值;如果)(0x f 的值比0x 附近所有各点的函数值都小,我们说f(0x )是函数y=f(x)的一个极小值。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极值。 在定义中,取得极值的点称为极值点,极值点是自变量的值,极值指的是函数值。请注意以下几点:

(ⅰ)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由定义,极值只是某个点的函数值与它附近点的函数值比较是最大或最小。并不意味着它在函数的整个的定义域内最大或最小。

(ⅱ)函数的极值不是唯一的。即一个函数在某区间上或定义域内极大值或极小值可以不止一个。

(ⅲ)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无确定的大小关系。即一个函数的极大值未必大于极小值,

(ⅳ)函数的极值点一定出现在区间的内部,区间的端点不能成为极值点。而使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小值的点可能在区间的内部,也可能在区间的端点。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函数取得极值处,如果曲线有切线的话,则切线是水平的,从而有

0)(='x f 。但反过来不一定。如函数3x y =,在0=x 处,曲线的切线是水平的,但这点

的函数值既不比它附近的点的函数值大,也不比它附近的点的函数值小。假设0x 使

0)(0='x f ,那么0x 在什么情况下是的极值点呢?

如上左图所示,若0x 是)(x f 的极大值点,则0x 两侧附近点的函数值必须小于)(0x f 。因此,0x 的左侧附近)(x f 只能是增函数,即0)(>'x f 。0x 的右侧附近)(x f 只能是减函数,即0)(<'x f ,同理,如上右图所示,若0x 是极小值点,则在0x 的左侧附近)(x f 只能是减函数,即0)(<'x f ,在0x 的右侧附近)(x f 只能是增函数,即0)(>'x f ,从而我们得出结论:若0x 满足0)(0='x f ,且在0x 的两侧)(x f 的导数异号,则0x 是)(x f 的极值点,)(0x f 是极值,并且如果)(x f '在0x 两侧满足“左正右负”,则0x 是)(x f 的极大值点,)(0x f 是极大值;如果)(x f '在0x 两侧满足“左负右正”,则0x 是)(x f 的极小值点,)(0x f 是极小值。 例3 求函数443

13

+-=x x y 的极值。

三 小结

1求极值常按如下步骤: ① 确定函数的定义域; ② 求导数;

③ 求方程/

y =0的根,这些根也称为可能极值点;

④ 检查在方程的根的左右两侧的符号,确定极值点。(最好通过列表法) 四 巩固练习

1 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7522+-=x x y (2)3

3x x y -=

2 求下列函数的极值

(1)672

+-=x x y (2)x x y 522

+-=

(3)x x y 273

-= (4)3

2

3x x y -=

五 课堂作业

1 确定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1)24+-=x y (2)2

)1(-=x y (3)522

+--=x x y (4)x x x y --=2

3

2 求下列函数的极值

(1)1042

+-=x x y (2)7422

-+-=x x y

(3)1323-+=x x y (4)3

126x x y -+=

(5)x x x y 6342

3

--= (6)4

22x x y -=

函数的极限(4月29日)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

2、了解:A x f x x =→)(lim 0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x f x f x x x x ==-+→→)(lim )(lim 0

教学重点:掌握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

教学难点:对“0x x ≠时,当0x x →时函数的极限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n n q lim _____1

lim

*∞→∈=N k x

k x (3)?lim 22

=→x x

二、新课

就问题(3)展开讨论:函数2

x y =当x 无限趋近于2时的变化趋势 当x 从左侧趋近于2时 (-→2x )

当x 从右侧趋近于2时 (+

→2x )

函数的极限有概念:当自变量x 无限趋近于0x (0x x ≠)时,如果函数)(x f y =无限

趋近于一个常数A ,就说当x 趋向0x 时,函数)(x f y =的极限是A ,记作A x f x x =→)(lim 0

特别地,C C x x =→0

lim ;00

lim x x x x =→

三、例题

求下列函数在X =0处的极限

(1)1

21

lim 220---→x x x x (2)x x x 0lim → (3)=)(x f 0

,10,00

,22<+=>x x x x x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册教案

1.1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的运算结果6与4相加,得到10; 第四步:将第三步中的运算结果10与5相加,得到15. 算法2可以运用公式1+2+3+…+n=2)1 (+n n 直接计算第一步:取n=5; 第二步:计算 2)1 (+n n ; 第三步:输出运算结果. (说明算法不唯一) 例3:(课本第2页,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可推广到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说明算法的普遍性)例4: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方程的大致步骤是: 慕尧书城出品,正品保障。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

导数的背景(5月4日)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的具体意义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边际成本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瞬时速度 问题1: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是多少? 析:大家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是2 2 1gt s =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当时间增量t ?很小时,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快慢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反映小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 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222)(9.44.2939.4)3(9.4)3()3(t t t s t s s ?+?=?-?+=-?+=? 从而,t t s v ?+=??= - -9.44.29. 从上式可以看出,t ?越小,t s ??越接近29.4米/秒;当t ?无限趋近于0时, t s ??无限趋近于29.4米/秒. 此时我们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是29.4. 当t ?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t s ??的极限就是小球下降3秒时的速度,也叫做 瞬时速度. 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 =s (t ),则物体在t 到(t +t ?)这段时间 内的平均速度为t t s t t s t s ?-?+= ??)()(. 如果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就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为a ,这时a 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2. 切线的斜率 问题2:P (1,1)是曲线2x y =上的一点,Q 是曲线上点P 附近的一个点,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趋近时割线PQ 的斜率的变化情况.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套精品教 案(完整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 (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2560 -+=的所有实数根; x x (8)不等式30 x->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一学生的全体. 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 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 用小写字母,,, a b c d…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 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 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 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高中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3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 N ;(2 ;(3)-1.5 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 A B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A B B A ??或 (二)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相等”关系; A B B A ??且,则B A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B A = 即 ?? ????=A B B A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 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B A ?,存在元素A x B x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 记作:A B (或B 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高中数学教案全套word 1.1集合的概念 ................................................ ...... 1 1.2集合的运算 ................................................ ...... 3 1.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 6 1.4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91.5简易逻辑 ................................................ ...... 12 1.6充要条件 ................................................ ...... 15 1.7数学巩固练习.............................................. 18.1函数的概念 ................................................ .... 21.2函数的解析式及定义域 ........................................ 24.3函数的值域 ................................................ .... 28.4函数的奇偶

性................................................. ...2.5函数的单调性.................................................. 37.6反函数 ................................................ ..........1.7二次函数 ................................................ ........2.8指数式与对数式 ................................................ .2.9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0.1 0函数的图象 ................................................ .....2.11函数的最值 ................................................ .....2.12函数的应用 ................................................ .....1.13数学巩固练习 .. (4) .1数列的有关概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3等差数列、

高中数学《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A 版)数学选修2-2第一章第一节的《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概念及几何意义》是在学习了函数平均变化率以后,过渡到瞬时变化率,从而得出导数的概念,再从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迁移至瞬时变化率即导数的几何意义。 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从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需要中产生的,它深刻揭示了函数变化的本质,其思想方法和基本理论在在天文、物理、工程技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日常生活及经济领域也日渐显示出其重要的功能。 在中学数学中,导数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从横向看,导数在现行高中教材体系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是众多知识的交汇点,是解决函数、不等式、数列、几何等多章节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它以更高的观点和更简捷的方法对中学数学的许多问题起到以简驭繁的处理。 从纵向看,导数是函数一章学习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对极限知识的发展, 同时为后继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及应用打下必备的基础, 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高一年级的物理课程中已经学习了瞬时速度,因此,先通过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平均速度的极限去得出瞬时速度, 再由此抽象出函数在某点的平均变化率的极限就是瞬时变化率的的模型, 并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而在第一课时平均变化率的学习中,课本给出了一个思考,观察函数 )(x f y 的图像,平均变化x y 表示什么?这个思考为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埋下 了伏笔。因此,在将瞬时变化率定义为导数之后, 立即让学生继续探索导数的几何意义,学生会对导数的几何意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会从数值逼近、几何直观感知,解析式抽象三个角度认识导数的含义,应用导数的定义求简单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 掌握求导数的基本步骤,初步学会求解 简单函数在一点处的切线方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逼近、类比、以及用已知探求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 理解 ”、“?”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

高中数学人教版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总结

数学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知识点必记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是什么? 答:平均变化率为 = ??=??x f x y x x f x x f x x x f x f ?-?+=--)()()()(111212 注1:其中x ?是自变量的改变量,可正,可负,可零。 注2: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可以看作是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2、导函数的概念是什么? 答:函数)(x f y =在0x x =处的瞬时变化率是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则称函数)(x f y =在点0x 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x f y =在0x 处的导数,记作)(0'x f 或0|'x x y =,即)(0'x f =x x f x x f x y x x ?-?+=??→?→?)()(lim lim 0000. 3.平均变化率和导数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答:函数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是割线的斜率;函数的导数的几何意义是切线的斜率。 4导数的背景是什么? 答:(1)切线的斜率;(2)瞬时速度;(3)边际成本。 5、常见的函数导数和积分公式有哪些? 函数 导函数 不定积分 y c = 'y =0 ———————— n y x =()*n N ∈ 1'n y nx -= 1 1n n x x dx n +=+? x y a =()0,1a a >≠ 'ln x y a a = ln x x a a dx a =? x y e = 'x y e = x x e dx e =? log a y x =()0,1,0a a x >≠> 1 'ln y x a = ———————— ln y x = 1'y x = 1 ln dx x x =? sin y x = 'cos y x = cos sin xdx x =? cos y x = 'sin y x =- sin cos xdx x =-? 6、常见的导数和定积分运算公式有哪些?

人教版高中数学_全册教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第一章课文目录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知识结构: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三视图和直观图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圆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原圆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圆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圆台也有侧面、母线、轴。 圆台和棱台统称为台体。 (4)球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叫做球体,简称为球;

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 (5)组合体 由柱、锥、台、球等几何体组成的复杂的几何体叫组合体。 几种常凸多面体间的关系 名称棱柱直棱柱正棱柱 图形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 行,而其余每相 邻两个面的交线 都互相平行的多 面体 侧棱垂直于底面 的棱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 直棱柱 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平行且相等侧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全等的矩形对角面的形状平行四边形矩形矩形 平行于底面的截面 的形状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多 边形 与底面全等的正多 边形 名称棱锥正棱锥棱台正棱台图形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 边形,其余各面 底面是正多边 形,且顶点在底 用一个平行于 棱锥底面的平 由正棱锥截得 的棱台

高中数学导数与积分知识点

高中数学教案—导数、定积分 一.课标要求: 1.导数及其应用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① 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 ②通过函数图像直观地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① 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y=c ,y=x ,y=x 2,y=x 3 ,y=1/x ,y=x 的导数; ② 能利用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能求简单的复合函数(仅限于形如f (ax+b ))的导数; ③ 会使用导数公式表。 (3)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① 结合实例,借助几何直观探索并了解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② 结合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以及闭区间上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最大值、最小值;体会导数方法在研究函数性质中的一般性和有效性。 (4)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例如,使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优化问题,体会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① 通过实例(如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做功等),从问题情境中了解定积分的实际背景;借助几何直观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定积分的概念; ② 通过实例(如变速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速度与路程的关系),直观了解微积分基本定理的含义。 (6)数学文化 收集有关微积分创立的时代背景和有关人物的资料,并进行交流;体会微积分的建立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具体要求见本《标准》中"数学文化"的要求。 二.命题走向 导数是高中数学中重要的内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运用导数的有关知识,研究函数的性质:单调性、极值和最值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在高考中考察形式多种多样,以选择题、填空题等主观题目的形式考察基本概念、运算及导数的应用,也经常以解答题形式和其它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 三.要点精讲 1.导数的概念 函数y=f(x),如果自变量x 在x 0处有增量x ?,那么函数y 相应地有增量y ?=f (x 0+x ?)-f (x 0),比值 x y ??叫做函数y=f (x )在x 0到x 0+x ?之间的平均变化率,即x y ??=x x f x x f ?-?+)()(00。 如果当0→?x 时, x y ??有极限,我们就说函数y=f(x)在点x 0处可导,并把这个极限叫做f (x )在点x 0处的导数,记作f’(x 0)或y’|0x x =。

高一数学必修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 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 ⑶非负奇数;⑷某校2011级新生; ⑸血压很高的人;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_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1、2(1)(2) 课本P8 习题1.1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高一数学集合课程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过程】

新 课 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N;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或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Z;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Q;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R. 注意:(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10 的自然数的全体; (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 英文的26 个大写字母; (4) 非常接近1 的实数. 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 如果a ∈Q,b ∈Q,则a+b ∈Q. 2.选择题 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 (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最新高中数学必修人教A版教案全套

高 一 数 学 教 案 (必修五) 重庆铁路中学陈昭旭

数学5 第一章解三角形 课题:§1.1.1 正弦定理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会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基本问题。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从已有的几何知识出发,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并进行定理基本应用的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方程思想指导下处理解三角形问题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思思想能力,通过三角形函数、正弦定理、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间的联系来体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辩证统一。 ●教学重点 正弦定理的探索和证明及其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 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如图1.1-1,固定?ABC 的边CB 及∠B ,使边AC 绕着顶点C 转动。 A 思考:∠C 的大小与它的对边AB 的长度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显然,边AB 的长度随着其对角∠C 的大小的增大而增大。能否 用一个等式把这种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 C B Ⅱ.讲授新课 [探索研究] (图1.1-1) 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1.1-2,在Rt ?ABC 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 sin a A c =,sin b B c =,又sin 1c C c ==, A 则sin sin sin a b c c A B C === b c 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图1.1-2) 思考: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 (由学生讨论、分析) 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 如图1.1-3,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 上的高是CD ,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sin sin a B b A =,则sin sin a b A B = , C 同理可得sin sin c b = , b a 从而 sin sin a b A B = sin c C = A c B

高等数学导数的概念学习教案.docx

教学合班 1:专业班合计人授课 合班 2:专业班合计人日期对象 合班 3:专业班合计人地点教学第二章导数与微分计划 内容 第一节导数的概念 2学时 (课题)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 1.理解导数概念,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的导数;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曲线的切线; 3.理解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具体目标如下: 教学 目的 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资源 1.理解导数的概念;1.会用定义求函数在一点处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导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3.把握可导与连续的关系。2.会求曲线的切线。力;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 的作风。 重点:导数的定义。 难点: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教材、例子(幻灯片)、课件。 教学后记 对培养方案、大纲修改意见对授课计划修改意见对本教案修改意见需增加资源其他教研室主任:系主任:教务处:

教学活动流程 教学步骤与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时间 对前面的知 识进行复习 A. 复习内容与巩固,并简述 1.极限的定义为新知识和6mins 2.极限的计算方法新技能的学 习奠定必要 的基础。 板书 ( 或 PPT展 B. 板书课题,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示)课题简介 明确本次课的辅以2mins (略。详见教案首页)内容重点及目PPT展示 标 C.讲授新知 导数与微分是微积分的基本概念,要更好地理解导数 的概念,应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背景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自然抽象出导数的概念。导数与微分在理论上和实践 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一、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斜率 1.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 设一质点作变速直线运动,质点的运行路程s与时间t的 关系为 s s(t ) ,求质点在 t0时刻的瞬时速度. 分析:如果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给时间一个增量t ,讲解20mins 那么质点在时刻 t0与时刻 t0t 间隔内的平均速度也就是 辅以 PPT展示 引入导数概念 质点在时刻 t0的瞬时速度为 v0v s(t0t ) s(t0 ) t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这个比值是常数,但是如果质点作 变速直线运动,它的运行速度时刻都在发生变化,为了计算 瞬时速度,首先在时刻 t0任给时间一个增量t ,考虑质点由 t0到 t0 Vt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v s(t0t )s(t0 ) t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教育精品资料 2020年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全套教案(全册完整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名师教学视频全册播放 第一章算法初步 (1)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2)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共3课时) 1.1.1算法的概念(第1课时) 【课程标准】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等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算法的概念与特点;

2.学会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体会算法思想; 3.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算法概念以及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教学过程】 一、序言 算法不仅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里,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 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打字、画卡通画、处理数据,计算机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所有领域. 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算法的学习是一个开始. 同时,算法有利于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虽然没有出现算法这个名词,但实际上在数学教学中已经渗透了大量的算法思想,如四则运算的过程、求解方程的步骤等等,完成这些工作都需要一系列程序化的步骤,这就是算法的思想. 二、实例分析 例1:写出你在家里烧开水过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把水注入电锅; 第二步:打开电源把水烧开; 第三步:把烧开的水注入热水瓶. (以上算法是解决某一问题的程序或步骤) 例2:给出求1+2+3+4+5的一个算法. 解:算法1 按照逐一相加的程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1+2,得到3; 第二步:将第一步中的运算结果3与3相加,得到6;

人教版高中数学《导数》全部教案课程

导数的背景 (5月4日) 教学目标 理解函数的增量与自变量的增量的比的极限的具体意义 教学重点 瞬时速度、切线的斜率、边际成本 教学难点 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瞬时速度 问题1:一个小球自由下落,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是多少? 析:大家知道,自由落体的运动公式是2 2 1gt s = (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当时间增量t ?很小时,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小球下落的快慢变化不大. 因此,可以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地反映小球在下落3秒时的速度. 从3秒到(3+t ?)秒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从而,t t s v ?+=??= - -9.44.29. 从上式可以看出,t ?越小,t s ??越接近29.4米/秒;当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29.4 米/秒. 此时我们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是29.4. 当t ?趋向于0时,平均速度t s ??的极限就是小球下降3秒时的速度,也叫做瞬时速度. 一般地,设物体的运动规律是s =s (t ),则物体在t 到(t +t ?)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t t s t t s t s ?-?+= ??)()(. 如果t ?无限趋近于0时,t s ??无限趋近于某个常数a ,就说当t ?趋向于0时,t s ??的极限为a ,这时a 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瞬时速度. 2. 切线的斜率 问题2:P (1,1)是曲线2x y =上的一点,Q 是曲线上点P 附近的一个点,当点Q 沿曲线逐渐向点P 趋近时割线PQ 的斜率的变化情况. 析:设点Q 的横坐标为1+x ?,则点Q 的纵坐标为(1+x ?)2,点Q 对于点P 的纵坐标的增量 (即函数的增量)22)(21)1(x x x y ?+?=-?+=?, 所以,割线PQ 的斜率x x x x x y k PQ ?+=??+?=??=2)(22.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