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思考在终南山

思考在终南山

思考在终南山
思考在终南山

思考在终南山

站在旅店的窗口只有夜色漆黑逼人,不能平静。明天我还得赶路啊,但我知道走再多的路都还是通向坟墓。

我这样解读生命。

某一天你从食堂回宿舍,突然发现围墙被撬开了一个小洞,你好奇的跑过去,凑上一只眼睛,发现了奇迹:野草疯狂的生长,麦子泛着绿光,电线上有鸟语过的痕迹......

从那一刻起你就决定了要走出去,走出这种被豢养的生活。

父亲给你垫了一条路,姐姐给你指了一个方向,你周密计划却还是匆匆背上行囊,空空的一个大口袋。他们问你上哪儿,你说终南山,他们又问与谁去,你回答一个人,他们第三次提问,怕吗?你说你对强盗没有利用价值,不怕。他们说小子,你有种,然后你就迅速的从他们笑声中消失了。

但你还是带了一个朋友,你的解释是思考过后的无聊毕竟需要一个人分享,或者说是打发。

穿过浮嚣的城市,在流浪与遗忘边缘,你以最虔诚的敬意瞻仰心中这块陈年旧地。它曾无数次出现在你读过的书中,你听过的故事中,你吟过的诗辞中。

今天它就在你眼前,在关中平原的尽头拔地而起,延绵几百里,像一个巨人又似一条卧龙,你们对视无语,一点一滴相互靠近。

这一刻它把你征服了,你相信你从来未见过这样的山,如此的突兀然让你不知所措。

你相信从前它是陶渊明的终南山,是李太白的终南山,是孟浩然的终南山,它曾无数次的被平分,今天却只属于你!

你穿着和他们一样的服装,吃着和他们一样的食物,迈着和他们一样的步子,却要走一条与他们不同的路,你理解他们所不理解你的心情,也请他们和她们原谅你曾经无理拒绝的问题,比如问你成绩好不好,比如问你长的帅不帅,比如问你有没有女朋友。

请原谅,这些问题连你自己都搞不懂。

翻越秦岭的公路上车流如潮,不断的有人上有人下,不断有新的面孔出现在你的面前,很快的掠过又是下张面孔,到最后你一个人也记不清,只有朋友还在你身旁。

一直在你的身旁,从出发到结束陪你上山陪你下山,陪你受累受渴,陪你枵肠辘辘。你无法言语,只有用沉默描述你的感恩心,你沉默了。朋友问你怎么了,你一如既往的回答不怎么,你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懂吗?你能原谅你吗?你还生你的气吗?朋友。

你再次体验了感情存在的另一种状态,不是知己的红颜,因为在你的生命中,“红颜”与“知己”根本无法统一。

经历了第一个多小时的跋涉,从石阶梯的爬行到小道上的攀缘再到无路可走时的披荆斩棘,你们终于到达了第一个顶峰,却只有一块大石头,没有你幻想中的柳暗花明,更没有你臆想中的老儒和王孙,他们早已在那么个只属于他们的时代圆寂了。现在没有,将来呢?你问自己。

站在大石头上细听鸟语,远处有野兽的嚎叫,在细腻与粗鲁的夹缝里你只看见自己,你终于体验到了生命除了物质与意识以外的另一种存在。

那个时候你已经一天没吃饭了,你并不饿,只是没感觉。

小憩过后又要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几近笔直的坡度让你们心惊胆战,你们相互搀扶着几乎是背着退下去了。

晚上得找个地方过夜,朋友说他们会不会以为我们是小孩子而欺负我们呀,你说当然不会了,但仍要找个安全的地方住起来。

旅馆在山下公路旁,简单但价格不菲,因为安全,你选择了它。

终于有个安全的地方住起来了,可我们毕竟还是孩子呀。

我还是个孩子呀。你经常在同龄人做一些你所不以为然的事的时候对自己说。

我还是一个孩子,是理由也是借口,当你无助流泪时,当你推卸责任时。

次日又是满天艳阳,早餐是薄薄的一碗面,吃罢又得出发。

古塔,你穷追不舍的目标,几次都想放弃的脚步,在朋友的鼓励下你坚持了下来。伴随同行人们的漫骂和笑声和戏言,你们终于接近了它——古塔,仅仅是古塔耳,没有你希望的山泉。

但你并不失望,因为你已攀登到顶,至少在目之所及的范围内,你可以一览众山小了。

带着疲惫和饥饿,用尽全身力气,你在塔身刻下了三个字:XXX。你不求它永恒,只希冀在这段旅途结束之前它不被岁月磨平。如此小小的要求该能被满足吧。

除了脚印,什么也没留下,除了尘土什么也没带走。

带走尘土,留下脚印,你们又得出发下山,同行的人们逐渐增多,笑声渐次扩大,回响在宁静的深山幽谷中。

净业寺是你的下一个目标,据说有山泉,于是你有加快的脚步。

在终南山人墓的旁边你终于发现了山泉,清凉干冽,洗去尘土,带来清爽。同行的人们赞口不绝,来往观望,你笑了,在你开心的笑的某一个瞬间突然失衡,几欲跌倒,一个陌生人抓住了你的手臂,其他人的目光都关注着你,你回头表示谢意,将他和他们的面孔留在心里。

七十二小时的现在当你重新回忆起这个温暖的细节时,你又开心的笑了,可他和他们的模样你再也想不起。

陌生人总是陌生人,难道只能是瞬间的存在,你侧头望窗外,惆怅莫名。

敬业寺就在山泉的下方约莫一百米,依山而建呈立体结构,背附悬崖,面临群山,当地地志载乃千年古刹,自古香火鼎盛。

初入其内你被它的清净震慑了,在空荡的殿堂里你虔诚的给众神下跪,磕头,为自己祈愿。

山色清幽,你被感染,你想从此僧衣芒鞋从此清淡寡欲从此暮鼓晨钟从此渡化剩下的岁月。

在空荡的大殿做早课,悉听大师教诲或浪迹天涯,四海为家,雇着杜翁的毛驴,佩着青莲的长剑,聆听竹林间的浩歌。

但很快你又打发了此念,你看见殿外游人如织,但他们并没有进香也没有烧纸,而是大口的喝着啤酒品尝着精制的零食。尼姑翘着二郎腿,和尚蜷缩着坐在地上......

既然你心中唯一的一块净土都被亵渎,那还何需逗留,下山吧。

踏着层层叠叠的脚印,一路向下,向下,什么也没留下,就连脚印也都很快湮没在密密麻麻的人流中了。

山顶塔身的那三个字,不知道还在不在。

在从沣浴口到西安的车上你已口袋空空,终于感到了饥饿,细细算起,你们已经两天没吃过一顿饱饭了。终南山一站业已结束,你什么也没带回。

闭上眼睛,只幻想一桌丰盛的佳肴,只求车速再加快点,再加快一点,你就离坟墓近一点。

2006.5.5

《终南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终南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及相关评论,完成1—3题。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此句说中峰成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 [评] “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 1.填空:沈德潜评价王维这首诗“手笔不在杜陵下”,“杜陵”指唐代诗人(人名)。(1分) 2.沈德潜评价此诗“四十字中,无所不包”,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终南山之美的?(4分) 3.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价。“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综观全诗,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杜甫 2.与天帝居所相接,山势高大雄奇;与海角相连,山形绵远辽阔;被云雾缭绕,山中幽静如仙境;由中峰分野,山域广大纵横;因光照而阴晴不同,山谷中风光奇异多变。 3.提示角度:尾联写欲久居山中,意谓为山景所迷而流连忘返,乃对前文终南山之美的总结与升华。前几联写终南山之美,尾联隔水相问,意谓更美在远方,不仅前后一体,更是对前文的拓展。前文写山,尾联写水、写人,不仅行文有变化,且山、水、人皆成景致,深得传统山水画之美。尾联虽未直接写山,却通过“寻宿无着”的景况,从侧面点出山中地广人少、水木丰饶的特点,表现出终南山幽静、深邃、辽远等意境。首联写仰视,颔联写凝视,颈联写俯瞰,则尾联写眺望,全诗通过视觉移步换景,写出了终南山全方位的立体的美,尾联拓宽了作品的视野。前三联写山景,尾联写人的活动,这不仅为景色平添了生机,且将人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显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深化了诗的意境。

《游终南山》赏析

《游终南》赏析 作者简介编辑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隐居嵩山。贞元十二年(796年)中进士,任溧阳县尉,河南水陆运从事。与韩愈交谊颇深,时有“孟诗韩笔”之誉。他以短篇五言居多,由于应举和仕途不顺,故诗作多穷愁之句,但皆有清词丽句。其诗感伤自己的遭遇,多寒苦之音。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瘦硬。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有《孟东野诗集》。[5] 《游终南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全诗险语惊人,笔力遒劲,气势雄浑,于写景之中寓以深意,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作品原文编辑 游终南山⑴ 南山塞天地⑵,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⑶,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 2作品注释编辑 ⑴终南山:秦岭著名的山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⑵南山:指终南山。塞:充满,充实。 ⑶高峰夜留景:《全唐诗》此句下注:“太白峰西黄昏后见馀日。”[1-2] 3作品译文编辑 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2] 4文学赏析编辑 此诗载于《全唐诗》第三百七十五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认为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下面是他对此诗的赏析。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简直可以说是“妥帖”得不能再妥帖了。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

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终南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创作背 开元二十九年(741)至天宝三年(744)之间,王维曾隐居于长安附近的终南,这首大概是隐居终南期间的作品。 整体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终南虽高,去天甚遥,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连山接海隅也是这样。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止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

符合事实?然而这是写远景,从长安遥望终南,西边望不到头,东边望不到尾。用连山接海隅写终南远景,虽夸张而愈见真实。 次联写近景,白云回望合一句,回望既与下句入看对偶,则其意为回头望,王维写的是入终南山而回望,望的是刚走过的路。诗人身在终南山中,朝前看,白云弥漫,看不见路,也看不见其他景物,仿佛再走几步,就可以浮游于白云的海洋;然而继续前进,白云却继续分向两边,可望而不可即;回头看,分向两边的白云又合拢来,汇成茫茫云海。这种奇妙的境界,凡有游山经验的人都并不陌生,而王维却能够只用五个字就表现得如此真切。 青霭入看无一句,与上句白云回望合是互文,它们交错为用,相互补充。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前面又是蒙蒙青霭,仿佛继续前进,就可以摸着那青霭了;然而走了进去,却不但摸不着,而且看不见;回过头去,那青霭又合拢来,蒙蒙漫漫,可望而不可即。 这一联诗,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即如终南山中千岩万壑,苍松古柏,怪石清泉,奇异草,值得观赏的景物还多,一切都笼罩于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看不见,看不真切。唯其如此,才更令人神往,更急于进一步入看。另一方面,已经看见的美景仍然使人留恋,不能不回望,回望而白云、青霭俱合,则刚才呈现于眉睫之前的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明说,但他却在已经勾画出来的象里为我们留下了驰聘想象的广阔天地。 第三联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和从西到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翻译赏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翻译赏析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生于公元701年,卒于公元761年(另一种说法认为王维生于699年,卒于759年,据考证,前一种说法为是),山西祈县人。盛唐诗坛上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鼎足而立的大诗人。后代研究王维的学者亦称其为"诗佛".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化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了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

维为叛军所获。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王维诗现存不满 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终南山

《 终 南 山 ——唐 王维》

作品原文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白话译文: 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 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 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 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 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 “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 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 而收到了“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那曲液压扳手厂家,那曲哪里有卖液压扳手那曲液压扳手厂家,那曲哪里有卖液压扳手南岸区液压扳手厂家,南岸区哪里有卖液压扳手南昌市液压扳手厂家,南昌市哪里有卖液压扳手 南充市液压扳手厂家,南充市哪里有 卖液压扳手

名家点评 《唐贤三昧集笺注》:神境。四十字中无一字可易,昔人所谓四十位贤人。 《唐诗别裁》:“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远,“分野”二句言其大,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见山远而人寡也,非寻常写景可比。 《茧斋诗谈》:于此看“积健为雄”之妙。“白云”两句,看山得三昧,尽此十字中。 《唐诗从绳》:此尾联补题格。中四句分承说,此立柱应法。回望处白云已合,入看时青霭却无,错综成句,此法与倒装异者,以神韵不动也。 《网师园唐诗笺》:得此形容,乃不同寻常登眺(“青霭”句下)。 《唐宋诗举要》:吴曰:壮阔之中而写景复极细腻(“青霭”句下)。吴曰:接笔雄俊(“分野”句下)。

古诗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翻译赏析

古诗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翻译赏析 《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郊。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前言】 《游终南山》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此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全诗险语惊人,笔力遒劲,气势雄浑,于写景之中寓以深意,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注释】 ⑴终南山:秦岭著名的山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⑵南山:指终南山。塞:充满,充实。 ⑶高峰夜留景:《全唐诗》此句下注:“太白峰西黄昏后见馀日。” 【翻译】 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

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但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鉴赏】 此诗载于《全唐诗》第三百七十五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霍松林教授认为欣赏这首诗,必须紧扣诗题“游终南山”,切莫忘记那个“游”字。下面是他对此诗的赏析。 韩愈在《荐士》诗里说孟郊的诗“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硬语”的“硬”,指字句的坚挺有力。这首《游终南山》,在体现这一特点方面很有代表性。 就实际情况说,终南尽管高大,但远远没有塞满天地。“南山塞天地”,的确是硬语盘空,险语惊人。这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压根儿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虽“夸”而非“诞”,简直可以说是“妥帖”得不能再妥帖了。 日和月,当然不是“石上生”的,更不是同时从“石上生”的。“日月石上生”一句,的确“硬”得出奇,“险”得惊人。然而这也是作者写他“游”终南山的感受。日月并提,不是说日月并“生”;

古诗终南山·太乙近天都翻译赏析

古诗终南山·太乙近天都翻译赏析 《终南山·太乙近天都》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前言】 《终南山》是诗人王维的五言律诗,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65首。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次联写终南山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清晰而朦胧,由朦胧而隐没,更令人回味无穷。第三联高度概括,终南山尺幅万里。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终南山别名。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

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传说天帝居所。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ǎi):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yú):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翻译】 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伟/b/1227htm,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鉴赏】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

【推荐】《终南山》原文及翻译-优秀word范文 (1页)

【推荐】《终南山》原文及翻译-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终南山》原文及翻译 语文网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终南山》原文,《终南山》原文翻译,《终南山》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终南山》原文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二、《终南山》原文翻译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三、《终南山》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提示:以上是唐诗三百中《终南山》原文,《终南山》原文翻译,《终南山》作者介绍,语文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终南山游——八卦顶【图文】

终南山游——八卦顶【图文】 这是张至顺道长弟子许理慧师兄在终南山八卦顶的同 一块崖壁下为师父照的两张照片,时隔两年。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光线,相同的姿势,一样的表情,道长说自己三十多岁的时候就是一缕长髯了,模样和现在也差不太远。时间的钟摆在老道长身上好像已经停止? 这几十年来老道 长一直在终南山中修行,即便是现在成了玉蟾宫的方丈,每年至少有半年他都会进终南山修行,他说修行人一定要劳动,而且终南山的气场可不是别的地方能比的。“1961年左右师父在山内给他们村子里看守药材,剩下一人没事的时候,他就四处翻山寻找适合自己修道的地方。跑了八趟之后最后决定在八卦顶修建一座自己修行的小庙。他拿了两把斧子、两把柴刀,每天从药厂走到八卦顶开始建小茅屋,建完他就住进去修道去了......”许师兄自从十一二岁就被父母送到老 道长门下,追随师傅学道已经二十多年,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对老道长最了解的人了。“到了1998年,我们回八卦顶决定修建一座大一点的房子,当时去的时候带了二十多个工人......第一天上山时走错路,我们从上午十一点开始走走到 晚上十点半才到八卦顶。那时师父也背了三十来斤,一路都是走在一人深的草丛内......那天我们背的吃饭碗都被摔了百 多米远,大家又去找碗......当天去很高兴,感觉一点也不

累......” 重修八卦顶那一年是1998年,我不用想象一个八十七岁的老人背着三十多斤背包一口气走上将近十二小 时山路的情景,因为看上面的这张照片是去年老道长上山时拍的,已经九十九岁啦。 张道长和弟子以及村民们一起在八卦顶上建起来的小 木屋。“建屋时我们二十几个人在一个小茅草屋里住,师父每天就指挥大家干活,锯木挖地基,造了一个月才建好三间房子。那时总下着雨,他就靠着石壁站着睡觉,也没带好多干粮,饿了就吃松针......下雨什么都不能弄,只有休息, 也没什么菜给大家吃,几乎都是白水面,有几天油也吃完了,就是干辣椒面放到面条上拌一下,这样吃了好几天。最困难的时候连面粉也吃光了,下雨天大家都去背粮食......” 房子建好后大家下山了,就剩下张道长和许师兄,“我们自已拉大锯,师父钉柜子,钉床,又挖土垫门口院子,忙了几个月。我们还挖一块地基搭个柴房,院子也垫起来了,后来土已经上冻,实在是挖不动了才停下来。” 最近的村子离八卦顶有20多里地,“刚开始没找到近路,下山要走6,7小时,上山要走12小时,我和师父每次都要背30斤的东西上山,从早上4点走到下午4点有多才能到八卦顶。”许师兄说每次上山走不动了就会叫妈妈的的名字,师父总是安慰她说慢慢走不远就到家啦。大家实在走不动了,老道长就边走边讲故事给给许师兄听。“我记得有一次上山走了6小时开始下大雨,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的意思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的意思“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三十载,旅食京华春。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注释】⑽骑驴:与乘马的达官贵人对比。十三载:从公元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杜甫参加进士考试,到公元747年(天宝六载),恰好十三载。旅食:寄食。京华:京师,指长安⑾主上:指唐玄宗。顷:不久前。见征:被征召。歘然:忽然。欲求伸:希望表现自己的才能,实现致君尧舜的志愿 ⑿青冥却垂翅:飞鸟折翅从天空坠落。蹭蹬:行进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是说理想不得实现,以上四句所指事实是:公元747年(天宝六载),唐玄宗下诏征求有一技之长的人赴京应试,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把全部应试的人都落

选,还上表称贺:“野无遗贤”。这对当时急欲施展抱负的杜甫是一个沉重的打击⒀“每于”两句是说,承蒙您经常在百官面前吟诵我新诗中的佳句,极力加以奖掖推荐⒁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吉显贵,高兴得弹冠相庆,因为知道自己也将出头。杜甫说自己也曾自比贡禹,并期待韦济能荐拔自己。难甘:难以甘心忍受。原宪;孔子的学生,以贫穷出名⒂怏怏:气愤不平。踆踆:且进且退的样子⒃东入海:指避世隐居。孔子曾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去秦:离开长安⒄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春秋时灵辄报答赵宣子(见《左传·宣公二年》),汉代韩信报答漂母(见《史记·淮阴侯列传》),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报恩故事。辞大臣:指辞别韦济。这两句说明赠诗之故⒅白鸥:诗人自比。没浩荡:投身于浩荡的烟波之间。谁能驯:谁还能拘束我呢【翻译】富家的子弟不会饿死,清寒的读书人大多贻误自身。韦大人你可以静静地细听,我把自己的往事向你直陈。我在少年时候,早就充当参观王都的来宾。先后读熟万卷书籍,写起文章,下笔敏捷好像有神。我的辞赋能与扬雄匹敌,我的诗篇可跟曹植相近。李邕寻求机会要和我见面,王翰愿意与我结为近邻。自以为是一个超异突出的人,一定很快地身居要津。辅助君王使他在尧舜之上,要使社会风尚变得敦厚朴淳。平生的抱负全部落空,忧愁歌吟,决不是想优游退隐。骑驴行走了十三年,寄食长安度过不少的新春。早上敲过豪富的门,晚上追随肥马沾满灰尘。吃过别人的残汤剩饭,处处使人暗中感到艰辛。不久被皇帝征召,忽然感到大志可得到展伸。但自己像飞鸟折翅天空坠落,又

《不遇咏·北阙献书寝不报》(高中诗词翻译赏析)

《不遇咏·北阙献书寝不报》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共登山复临水,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作人多自私,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后拂衣去,肯作徒尔一男儿! 【前言】 《不遇咏》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此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深刻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和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开头四句用典,形象地点明了自己“不遇”的主题;中间四句主要描写主人公不遇失意后漂泊困窘的生活;最后四句向友人陈述他对世俗的态度和自己的人生理想。全诗章法谨严,自然而有风骨。 【注释】

⑴不遇:不得志;不被赏识。《孟子·梁惠王下》:“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⑵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汉书·高帝纪下》:“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献书: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辏;汉来笔札,辞气纷纭。”这里用来表示向皇帝上书。不报:不批复;不答复。《东观汉记·丁鸿传》:“鸿当袭封,上书让国于盛。书不报。” ⑶南山:指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诗经·小雅·节南山》:“节彼南山,维石岩岩。”不登:歉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汉书·元帝纪》:“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登:丰收,收成好。 ⑷百人会:众多重臣被召的盛会。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

说新语·宠礼》:“孝武在西堂会,伏滔预坐。还,下车呼其儿,语之曰:‘百人高会,临坐未得他语,先问:“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为人作父如此,何如?’”预:“遇”也。 ⑸五侯:泛指权贵豪门。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⑹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⑺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兴平,诗中实指唐代京都长安。 ⑻春风动杨柳:指引起家中妻子的思念。语出《子夜春歌》。 ⑼说:同“悦”。 ⑽济人:救助别人。唐裴铏《传奇·韦自东》:“某一生济人之急,何为不可?”拂衣:振衣而去。谓归隐。晋殷仲文《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问题:(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 答案:“杨柳弄春柔”中的“杨柳”,通常能使人感到春天的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飞絮”表明暮春时节,“杨柳”“飞絮”,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西城的杨柳逗弄着春天的柔情,让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止不住的流。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小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而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在独自流淌。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等到柳絮飘飞、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即使这满江春水都化作眼泪,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注释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村意远”。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宋人改为双调,七十字,上下片都是七句五平韵。 弄春:谓在春日弄姿。 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 多情:指钟情的人。 归舟:返航的船。 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飞絮:飘飞的柳絮。 春江:春天的江。 赏析 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因为这柳色,通常能使人联想到青春及青春易逝,又可以使人感春伤别。“弄春柔”的“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杨柳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以下写因柳而有所感忆:“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

田园诗:王维《终南别业》原文翻译及赏析

田园诗:王维《终南别业》原文翻译及赏析 终南别业 唐代: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注释 ①中岁:中年。好(hào):喜好。道:这里指佛教。 ②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③胜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到。叟(sǒu):老翁。 ⑤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是王维晚年的作品。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因为政局变化反复,他早 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赏析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 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 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 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 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 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能够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 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 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 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 走到哪里算哪里,不过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 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所以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 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个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 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 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 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

王维《终南别业》鉴赏

王维《终南别业》鉴赏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①终南,指终南山。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③值:遇到。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译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文体知识】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名句点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诗句有随遇而安的理趣。【名句运用】 类似本诗描写云的诗句有陶潜《归去来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王勃《滕王阁诗》中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等。 【难句解析】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八下古诗文原文含注音及翻译

八下古诗文(含翻译) (一)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寒假必背)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kē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回到家乡,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我如同一艘沉船,新贵们好比千帆竞渡,飞驰而过,又如一棵病树,眼前都是万木争春,生机盎然。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二) 赤壁(寒假必背) 杜牧 折戟jǐ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cháo。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断戟被埋在赤壁古战场的沙土中,铁器还没有毁坏,我将它拿去打磨洗净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在著名的赤壁之战中,倘若不是东风刮得及时,给周瑜方便,那么东吴将被曹操所灭,二乔将被虏而关在曹操所建的铜雀台中了。 (三) 过零丁洋(寒假必背)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liáo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自己)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四)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寒假必背)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王维《终南山》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终南山》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终南山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解: 1.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2.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3.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4.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5.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6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7.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

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8.人处:有人烟处。 韵译: 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译文: 终南山高大雄伟,几乎接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回望刚刚在身前退向两边的茫茫白云,淡淡青雾,又弥漫成了朦胧迷蒙的一片奇幻的境界。中峰高大雄伟,成了分野之界,阴天和晴天里千岩万壑的景象相差悬殊。天晚了,想要找个人家住下,我只好隔着水向樵夫打听。 赏析点拨: 鉴赏这首诗,首先要注意诗的线索和顺序。作者以游踪为线索,以时空变化为顺序,对终南山进行了描绘。首联是远观,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它高近天都,山山相连,直到海角。颔联写进入山中所见到的云雾缭绕变幻莫测的奇妙景象。颈联写来到中峰时所见到的景象,突出了山之高大、景象之变换无穷。尾联写登山流连往返,以至天晚欲寻觅宿处。线索清楚,层次分明,在仅仅四十个字之内把终南山的高大雄伟展现在我们面前。

王维诗词《终南山》原文译文赏析

王维诗词《终南山》原文译文赏析《终南山》 唐代: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译文】 巍巍的终南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延伸到海边。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注释】 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古人又称秦岭山脉为终南山。秦岭绵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汉水的分水岭。 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唐人每称终南山一名太一,如《元和郡县志》:"终南山在县(京兆万年县)南五十里。按经传所说,终南山一名太一,亦名中南"。 天都:天帝所居,这里指帝都长安。 青霭:山中的岚气。霭:云气。 海隅:海边。终南山并不到海,此为夸张之词。 分野:古天文学名词。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被称为分野。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

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人处:有人烟处。 【赏析】 王维之诗自古有“诗如画”之说。品其诗如赏中国画。清新淡雅;读其诗似游神州万里江山,恢弘壮阔。诗中一句一词,点点滴滴,尽是诗人豪情万丈。《终南山》就是这样一首王维山水诗的亮点之作。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首联是说,巍巍的终南山高入云霄,与天帝的都城临近。绵亘不绝的山峦,延伸到遥远的大海之滨。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借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这个总轮廓,只能得知于远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中南虽高,去天甚远,说它“近天都”,当然是艺术夸张。但这是写远景,从平地遥望终南,其顶峰的确与天连接,因而说它“近天都”,正是以夸张写真实。终南山西起甘肃天水,东至河南陕县,远远未到海隅。说它“接海隅”,固然不合事实,说它与他山连接不断,直到海隅,又何尝符合事

王维《终南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终南山》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是说,站在终南山主峰之上,放眼遥 望,山势广阔,四周景物不同,阳光照射在各个山谷中,或明或暗,或浓或淡, 千姿百态尽收眼底。诗句 可谓尺幅具万里之景之势,收到了“以少总多”的艺术效果。 出自王维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 分野: 以天上星宿配地上州国称分野。 古人以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的位置来 区分中国境内的地域, 被称为分野。 地上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应星空的某一处分野。 壑(hè):山谷。“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这两句诗是说终南山连绵延 伸,占地极广,中峰两侧的分野都变了,众山谷的天气也阴晴变化,各自不同。 ①分野:古代按天上星座把地面分为十二个区域,叫分野。后也用来指区分 事物的范围、界限。 ②中峰:指终南山之主峰。 ③阴晴:指阳光照射在各个山壑中不同的明暗度。 ④殊:不同。 参考译文 高耸的终南山似乎接近长安,山峦延绵不绝遥遥伸向海滨。 回望山下白云滚滚连成一片,钻进青蔼眼前雾团沓然不见。 巍峨终南山能分隔星宿州国,山川里的阴晴也就各不相同。 我想投宿人家在这度过一夜,隔着河川向打柴的樵夫询问。 赏析

首联写终南山的远景, 借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颔联写终南山 的近景,写烟云变灭,移步换形,极富含蕴。景物或笼以青纱,或裹以冰绡,由 清晰而朦胧, 由朦胧而隐没, 更令人回味无穷。 颈联高度概括, 终南山尺幅万里。 讲述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此,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 峰”,才能收全景于眼底。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全诗写景、 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第三联“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高度概括,尺幅万里。首联写出了终 南山的高和从西到东的远, 这是从山北遥望所见的景象。 至于终南从北到南的阔, 则是用“分野中峰变”一句来表现。 游山而有“分野中峰变”的认识, 则诗人立 足“中峰”,纵目四望之状已依稀可见。终南山东西之绵远如彼,南北之辽阔如 此, 只有立足于“近天都”的“中峰”, 才能收全景于眼底; 而“阴晴众壑殊”, 就是尽收眼底的全景。所谓“阴晴众壑殊”,当然不是指“东边日出西边雨”, 而是以阳光的或浓或淡、或有或无来表现千岩万壑千形万态。 诗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 首联写远景, 以艺术的夸张, 极言山之高远。 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蕴。颈联进一 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 想投宿山中人 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 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总起来看,这首诗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善于“以不全求全”,从而收到了 “以少总多”、“意余于象”的艺术效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