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儿痢疾有什么急救要点

小儿痢疾有什么急救要点

小儿痢疾有什么急救要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小儿痢疾有什么急救要点

导语:小儿痢疾危害身心健康。那么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关于小儿痢疾有什么急救要点呢?

患儿必须隔离,食具的消毒可在开水中煮沸15分钟,玩具可给予易于消毒的木制或塑料制品。大便的处理,可以大便1份,漂白粉1/4份,放在痰盂里搅匀后加盖2小时再倒掉,床单被褥可在日光下曝晒6小时。

患儿应卧床休息。腹痛时腹部可放热水袋。婴幼儿大便有里急后重时,可让大便解在尿布上,不要求坐起在痰盂里解便,这样可防止肛门直肠脱垂。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并用5%鞣酸软膏涂于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如有脱肛时,可用纱布或软的手纸涂上凡士林,托住脱垂的肛门,一面轻轻按摩,一面往上推,即可复位。

呕吐频繁时,可短期禁食,或给予静脉补液。然后给予糖盐水、少油腻的流质,如藕粉、豆浆等。待病情好转,即应及早进食。这时可以给予少渣、易消化的半流质,如麦片粥、蒸蛋、煮面条等,牛奶易引起腹泻胀气,应予限制,待大便成形后可适当增加。应多补充水分。在恢复后期,应设法引起患儿的食欲,也可以食前半小时先服消化酶类药物如胃蛋白酶等,并在饮食中增加营养和蛋白质,开始可少食多餐,逐渐增加,防消化不良。

慢性菌痢患儿需要灌肠时,应对患儿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儿配合,不致使药液流出肛门,同时在灌肠前先将大小便排空。

大便作细菌培养采取标本时,应选脓血及粘液较多的地方,留好标本后应立即送验,以提高准确性。若连续3次送验均为阴性,可解除隔离。密切注意患儿病情变化及大便性质、次数,如患儿出现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发冷或有嗜睡、谵语、烦躁不安时,应立即到医院就

头孢曲松钠治疗100例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分析

头孢曲松钠治疗100例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1-09-27T08:39:53.30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8期供稿作者:耿瑞花[导读] 近年来,随着痢疾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给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中图分类号】R2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42-02 近年来,随着痢疾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给细菌性痢疾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院自2003年7月至2007年8月应用头孢曲松钠(海南轻骑海药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市制药厂)治疗小儿菌痢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急性菌痢的诊断参照《实用儿科学》[1]。将入选的206例随机分为头孢曲松钠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00例,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组(对照组)106例。治疗组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2、54岁±0、57岁;入院前病程2、53天±1、21天;其中轻型30例,普通型60例,重型8例,中毒型2例;细菌培养福氏杆菌阳性92例,宋氏杆菌8例。对照组106例中男62例,女44例;平均年龄 2.58岁±0.54岁;入院前病程2.61天±1.28天;其中轻型33例,普通型62例,重型9例,中毒型2例;细菌培养福氏杆菌阳性96例,宋氏杆菌10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两组菌株分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治疗组:头孢曲松钠50-80㎎/﹙㎏·d﹚,1次静脉滴注,疗程5-7天,疗程结束,热退3天以上,腹泻止,大便培养阴性方可出院。对照组予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按常规剂量给予,疗程和出院标准一样。其它辅助治疗如输液及对症治疗两组基本相同。同时观察胃肠道症状,皮疹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 所有患儿每天检测体温,记录腹泻次数及性质,每个病例分别在用药前,用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做大便常规和大便培养及药敏试验。 1.3疗效评定:按用药后热退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培养阴转时间3项指标观察临床疗效。根据卫生部1993年《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抗菌药物疗效分为痊愈、显效、进步、无效4级评定。本组病例将痊愈和显效合称为有效,否则为无效,据此计算有效率。 2结果 2.1206株痢疾杆菌药敏结果(表1)其中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v、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分别为54%、44%、39%;药物敏感性较高的有头孢曲松钠、氟哌酸、痢特灵、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分别为7%、7%、10%、14%。 表1痢疾杆菌对8种抗生素药敏结果(株数) 2.2临床疗效按用药后热退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培养阴转时间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的退热、腹泻停止、大便培养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都有显著意义。 表2两组患儿疗效比较(χ±s) 两组抗感染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治愈84例,显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治愈52例,显效30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78%。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χ2=12.95 P<0.01)。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发现血、尿及肝、肾功能异常。仅治疗组发现皮疹3例,对照组5例。 3讨论 头孢曲松钠是近年来用于儿科临床的长效、广谱第3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胞壁的合成而具有杀菌活性。体外试验证明,其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Gˉ)及革兰氏阳性菌(G+)有高度的杀菌作用;并对Gˉ和G+的大多数内酰胺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有研究表明[2]:头孢曲松对90%以上的Gˉ菌株的最低杀菌浓度(MBC90 )<0.25ml,静脉使用头孢曲松钠后能迅速弥散至间质中,并保持对敏感细菌的杀菌浓度达24h。本文治疗组100例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急性菌痢,在退热时间、止泻时间、大便培养阴转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8%,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头孢曲松纳在治疗期间未观察到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损害,提示头孢曲松钠为治疗急性菌痢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据报道[3],菌痢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并出现多重耐药。本组资料显示,对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v、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分别为54%、44%、39%。我院以往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v、复方新诺明、丁胺卡那霉素为治疗菌痢的常规用药,由于广泛使用,导致耐药率上升。丁胺卡那霉素对痢疾杆菌耐药率较低,但由于对耳、肾毒性,在儿科的应用受到限制,尤其是6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喹诺酮类虽对痢疾杆菌敏感性高,但因其对幼儿软骨发育有潜在影响,应用尚存争议[4],一般认为在小年龄儿童不作为一线药物选用。头孢曲松钠抗菌作用强、半衰期长、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摘要:惊厥是儿科的常见急症之一, 多见于婴幼儿, 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表现, 病因复杂、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 伴有意识障碍,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 唇周、面色发绀, 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等。引起惊厥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常见于病毒性脑膜炎、高热惊厥和颅内感染;非感染性常见于癫痫及婴儿痉挛症、低血糖低血钙及药物中毒等。回顾总结了100例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惊厥的紧急处理、对症护理、基础护理和病情观察。认为在做好治疗护理的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是取得良好效果及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惊厥;急救;护理,

惊厥是指四肢、躯干与顏面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多伴有意识障碍,也有神志清醒的。惊厥发作前可先有惊跳、精神恍惚等表现,大多数患者起病急,时间持续半分钟到一分钟缓解,若惊厥反复发作或持续时间长,往往导致脑水肿,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加强病情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症状并立即控制,防止病情恶化。儿科护理论文 1一般资料 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惊厥患儿共98例,年龄32天~9岁,以2个月到3岁的婴幼儿多见。其中高热惊厥42例,病毒性脑膜炎20例,癫痫12例,抽搐原因待查24例。42例高热惊厥的患儿病情治愈,1例病毒性脑膜炎者放弃治疗,24例抽搐原因待查者病情治愈或好转。 2惊厥的紧急处理 惊厥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决定预后好坏的重要因素,如持续30分钟以上,就可产生严重的脑缺氧、缺血性的病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护士应熟悉惊厥的紧急处理措施。 2.1针剌 人中、百会、涌泉、十宣、合谷等穴位,立即通知医生。 2.2遵医嘱使用药物止惊[2] 地西泮:0.1~0.3mg/kg/次缓慢静脉注射,小婴儿一次量不超过5mg,较大小儿一次最多不超过10mg。 苯巴比妥那: 5~10mg/kg/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低钙惊厥:可用 10%葡萄糖酸钙5~10ml/次,以2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或静滴。 降低颅内压,减轻脑部组织的损伤:20%甘露醇每次1~2g/kg静脉注射,6~12小时重复使用。

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xxx人民医院 2016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2016年结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和医院实际,我院临床科室对以下科室开展了如下病种的临床路径:内科系统:不稳定型心绞痛、社区获得性肺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症、急性左心衰、糖尿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细菌性痢疾、小细胞肺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外科系统:腹股沟疝、剖宫产、甲状腺肿瘤、乳腺肿瘤、胆石症、输尿管结石、膀胱肿瘤、自发性气胸、股骨干骨折、慢性鼻窦炎、腮腺多形性肿瘤、大隐静脉曲张、老年性白内障、凹陷性颅骨骨折、急性阑尾炎、卵巢良性肿瘤等,全院共开展了近35中疾病。针对以上病种临床路径我院制定了实施方案,2015年1月至今,我院严格按照卫生部要求执行临床路径规范,开展临床路径诊疗工作,按规定使用药物,如果病情变化,无法执行临床路径时,将退出临床路径,确保患者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得到正确的诊疗服务,根据疾病诊疗指南确定出院标准。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院委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医、护、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

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设于医务科,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上报,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 二、制定工作制度加强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实施流程图、临床路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确定了15个专业,35个病种数。 三、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成果 我院自开展临床路径工作以来。2015年全院共开展466例,完成353例,中途退出113例,完成率76%,中途退出率24%。进行比较好的病种如下: 腹股沟疝进入路径33例、退出路径病8例、平均住院天数4.63天、平均住院费用6813.21元。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81例,退出路径5例、平均住院天数6.82天、平均住院费用3600.元。 剖宫产进入路径42例、退出路径10、平均住院天数3.89天、平均住院费用6500元。 老年性白内障进入路径85例,退出路径12例,平均住院天数3.69天、平均住院费用4500元。 胎膜早破进入路径112例,退出路径18例,平均住院天数3.21天、平均住院费用3500元。 2016年全院第一季度共开展308例,完成239例,中途退出69例,完成率77%,中途退出率22%。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护理常规 1、消化道隔离至症状消失,粪便培养2次阴性。 2、卧床休息。 3、饮食 (1)对腹泻频繁伴呕吐者可暂禁食,给以静脉补液。 (2)能进食者可给予易消化、少纤维素、清淡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如面条、稀饭等并少量多餐。 (3)避免辛辣、生冷、硬的食物,禁食香蕉、蜂蜜等润肠通便的食物。 (4)嘱病人多饮水,每天至少1500ml。 (5)腹泻好转后可逐渐增加饮食量。 4、高热的护理:高热者可来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头部冷敷,对持续高热物理降温不明显者可遵医嘱适当给予药物降温。高热伴惊厥者,可应用人工冬眠疗法。 5、腹泻的护理: (1)观察腹痛及排便情况,如大便次数、量、性状并详细记录。 (2)观察有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 (3)肛周皮肤的护理:对排便频繁者便后用软纸轻轻擦拭肛门,不可用力,以免损伤肛周皮肤。便后温水擦洗肛周或坐浴,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勤换内裤,小儿患者勤换并清洗消毒尿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

6、中毒性菌痢的护理: (1)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等。 ②抽搐先兆、发作次数、抽搐部位及间隔时间。③准确记录出入量。 (2)加强高热的护理。 (3)惊撅、意识障碍者应加强防护,防止意外损伤,如坠床、摔伤、舌咬伤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遵医嘱给予抗惊撅药物。定时翻身,预防压疮。 (4)循环衰竭者应采取休克卧位(平卧、头部与下肢均抬高15—30。)。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扩容、纠酸等治疗,并注意按输液原则安排好输液次序,根据病情调节滴速,密切观察循环衰竭改善情况。 (5)呼吸衰竭者及时吸痰,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加大氧流量,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应用人工呼吸机保持呼吸道通畅。 7、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并发症

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0013350523.html, 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作者:蒋顺娟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3年第12期 【摘要】目的:综述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知识,总结本人在小儿惊厥方面的急救与护 理经验。方法:对436例临床小儿惊厥患者进行病情病因分析、急救与护理。结果:436例小儿惊厥患者经过本院儿科的急救、治疗及护理均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无死亡病例,复发率仅为8.4%。结论:通过对小儿惊厥患者合理、及时的治疗护理和健康知识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可有效预防惊厥复发。 【关键词】小儿;惊厥;急救;护理 惊厥也称惊风、抽风,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患者脑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尤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在4.4%左右。若惊厥发作时间持续过长,且没有及时控制,容易引起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甚至危及患儿生命。所以,在合理的治疗时间内,做好急救与护理工作,对惊厥患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儿科于2012年7月一2013年9月共接收小儿惊厥病例436份,针对不同病因进行了积极的抢救和精心的护理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小儿惊厥436例(男288例,女148例),年龄20d到13岁。神经系统病变47例,上呼吸道感染263例,支气管炎和肺炎99例,肠炎及肠道感染27例。 1.2 治疗结果 经过急救治疗和健康护理,惊厥患儿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通过对366例康复出院的小儿惊厥患者回访,发现有37例出现过复发情况,惊厥复发率为8.4%。 2 急救措施 小儿出现惊厥状况并送诊后,相关医护人员应抓紧时间,分秒必争,抢在合理的治疗时间内,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进行有条不紊的诊疗护理,争取以最短的时间控制惊厥。 2.1保持呼吸顺畅

221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ICD-10 A04.903或腹泻,ICD-10 K52.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 1. 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50g/ 日),粪便稀薄(含水量〉85% ; 2. 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3. 流行病学史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4. 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潜血等,需 行便培养、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 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

华消化杂志,2013,33(12): 793-802 )。 1. 饮食治疗; 2. 补液治疗; 3. 止泻治疗; 4. 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 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霍乱弧菌培养、 PCT肝炎病毒梅毒HIV、炎性肠病相关抗体、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 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 2.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血培养(T>38 C)、血气分析、腹部CT腹部平片、肺CT结肠镜、肠系膜血管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 一般治疗,软食、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休息,消化道 隔离;

小儿惊厥的急救处理

小儿惊厥的急救处理 一般惊厥处理 (一)控制惊厥 1.针刺法针人中、合谷、十宣、内关、涌泉等穴。2~3分钟不能止惊者可用下列药物。 2.止惊药物 (1)安定每次0.2—0.3mg/kg,最大剂量不超10mg,直接静注,速度lmg/分,用后1~2分钟发生疗效。静注有困难者,可按每次o.5mg/kg保留灌肠,安定注射液在直肠迅速直接吸收,通常在4~10分钟发生疗效。应注意本药对呼吸、心跳有抑制作用。 (2)水合氯醛每次50~60mg/kg,配成10%溶液,保留灌肠。 (3)苯巴比妥钠每次8~10mg/kg肌内注射。 (4)氯丙嗪每次1~2mg/kg肌内注射。 (5)异戊巴比妥钠(阿米妥钠)每次5mg/kg,用10%葡萄糖稀释成1%溶液以lml/分速度静注,惊止即停注。 (二)一般处理 使患几侧卧,解开衣领,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吸入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在上、下磨牙间安放牙垫,防止舌咬伤。严重者给氧。高热者物理降温或给解热药物。 (三)控制感染 感染性惊厥应选用抗生素。 (四)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给予相应治疗。 惊厥持续状态的处理 1.立即止惊同一般惊厥处理。 2,控制高热可用物理降温(头部冰帽或冷敷)和药物降温或人工冬眠配合降温。 3.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血压、肤色、瞳孔大小和尿量。 4.降低颅内压抽搐持续2个小时以上,易有脑水肿,应采用脱水疗法以降低颅内压。处理原则见急性颅内压增高征。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无严重体液丧失者按基础代谢补充液体,按60一80m1/kg·d,保持轻度脱水和低钠状态,以利控制脑水肿。 6,神经营养剂与抗氧化剂治疗应用维生素a、e、c与甘露醇等抗氧化剂可防治惊厥性脑损伤。同时可并用维生素b1、b6、b12、脑复康等神经营养药物。

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封脐膏的制作方法

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封脐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封脐膏。 [02] 【背景技术】 [03]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为主要特征。重者可出现高热、惊厥、昏迷、休克而危及生命,故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急性期应予以高度重视。该病根据病情轻重及时间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04]中医根据病史、病程长短及症状区分暴痢和久痢,急性期治疗多清解、利湿、调气;慢性期治疗多以温补脾肾为基本原则,总以清解化湿导滞为主。临床上分以下4型论治:湿热痢、寒湿痢、虚寒痢和休息痢。 [05] 【发明内容】 [0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封脐膏。 [07]本发明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 大黄3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枳实30克、槟榔24克、黑牵牛子9克、白牵牛子9克、当归15克、槐花15克、地榆30克、木香9克、黄丹120克、麻油250ml。 [08]本发明适用于小儿细菌性痢疾。 [09] 【具体实施方式】 [10]配方:大黄3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枳实30克、槟榔24克、黑牵牛子9克、白牵牛子9克、当归15克、槐花15克、地榆30克、木香9克、黄丹120克、麻油250ml。

[11]用法:将上药熬成膏,摊贴脐上。 [12]本发明适用于小儿细菌性痢疾。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封脐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大黄3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枳实30克、槟榔24克、黑牵牛子9克、白牵牛子9克、当归15克、槐花15克、地榆30克、木香9克、黄丹120克、麻油250ml。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封脐膏,由以下组分制备而成:大黄30克、黄芩30克、黄柏30克、枳实30克、槟榔24克、黑牵牛子9克、白牵牛子9克、当归15克、槐花15克、地榆30克、木香9克、黄丹120克、麻油250ml。本发明适用于小儿细菌性痢疾。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 (2011年版) 一、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ICD-10:K51.-01),临床严重程度为中度,临床病程为慢性复发型。 (二)诊断依据。 根据《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美国胃肠病协会对于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作用的报告》(Gastroenterology 2006 Mar;130(3):935–9)。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 (1)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易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

(2)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 (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息肉及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主要改变为: (1)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 (2)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 (3)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病理学检查:有活动期和缓解期的不同表现。 (1)活动期: 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2)隐窝有急性炎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 3)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 4)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 【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痢疾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 【临床表现】: 一、急性菌痢: 1、潜伏期1—2天。 2、分型: 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排便次数增多,伴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轻型: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便,病程短,3—7天可痊愈。 中毒型:2—7岁,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频发惊厥。(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2)脑型:最为严重,脑膜 炎,颅内压升高,中枢性呼吸改变。(3)混合型:预后最为凶险。二、慢性菌痢: 1慢性迁延型 2急性发作型 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可有贫血。脓血便,无粪质,镜下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辅助检查】便培养 【治疗要点】 1、急性: (1)一般治疗:执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二次阴性。 (2)病原治疗:执行原则上不短于5天。 (3)对症治疗。 2、慢性菌痢: (1)病原治疗:联合应用二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10—14天,重复1—3个疗程,药物保留灌肠+小量激素。 (2)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镇静,解痉挛药,菌群失调,双歧杆菌 3、中毒性菌痢: (1)病原治疗: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 (2)对症治疗: A阵静降温 B休克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C脑型应用20%甘露醇,,防治呼吸衰竭。 【护理问题】 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中毒性菌痢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 4)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

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护理

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12T16:08:56.8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1期作者:宋晓萍王姗姗焦艳冬翟燕牛庆丽 [导读]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临床以突起高热、抽搐、昏迷为特征,甚至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 (黑龙江大庆龙南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黑龙江大庆 16341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20例临床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儿经抢救及护理,住院1~2周,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消除患儿因疾病引起的恐惧和焦虑,同时鼓励患儿积极锻炼身体,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儿童;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167-02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暴发型,临床以突起高热、抽搐、昏迷为特征,甚至出现休克和呼吸衰竭。现对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20例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小儿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患儿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0.5~10岁。高热体温38.5~40.5℃,毒型休克2例,肠型12例,混合型6例。白细胞数升高,一般在11.5~23.5×109L-1,中性粒细胞增多,黏液脓血便。 1.2 方法 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危重,进展快,须分秒必争,采取综合抢救措施。降温止惊,治疗循环衰竭,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抗生素治疗。如患儿出现烦躁、意识不清、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灰等呼吸、循环衰竭征象时,立即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保暖,迅速建立并维护静脉通道,保证液体及抗休克药物的使用,详细记录24h出入量。如患儿出现意识不清、剧烈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迅速遵医嘱应用脱水剂,必要时配合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迅速解除脑水肿。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及器械,随时做好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2.护理方法 2.1 护理观察 2.1.1观察病情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瞳孔变化,及早发现休克、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危象。观察呕吐物的量、性质及大便次数、性质,为补液提供依据。 2.1.2用药观察患儿高热不退,常用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惊厥不止者,常静脉注射安定或水合氯醛灌肠。应密切观察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溃疡等,镇静安眠药须慎用,同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呼吸困难、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异常情况。使用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神志、呼吸、心率等的变化,防止药液外渗。 2.2 休息护理 将病儿安置在监护室,专人护理,保持环境安静,利于休息,减少机体消耗。合并中毒性心肌炎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备好抢救物品和药物。患儿取平卧位,头转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氧。 2.3 饮食护理 神志清醒后应及早进食,以促进排便,使脓血及毒素尽快排出。开始给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少量多餐,逐渐增加。 2.4 隔离 经急救处理病情稳定后,按急性菌痢进行护理。按消化道隔离,隔离至大便培养3次阴性后方可解除。 2.5 高热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温、湿度适宜。监测患儿体温变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对持续高热不退甚至惊厥不止者采用亚冬眠疗法,控制体温在37℃左右。可用冷盐水灌肠降温并留取大便标本送验,或冷敷、酒精擦浴,或用冰袋、冰帽置于头颈部、腋窝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降温,也给予药物降温。每10~15分钟测体温1次,直至体温维持在比较稳定的低热水平,注意勿让患儿受凉,寒战时停止降温。保证营养供给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促进毒素的排出。禁食易引起胀气、多渣等刺激性食物。 2.6 惊厥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有惊厥和惊厥先兆时,给予3%水合氯醛灌肠或苯巴比妥钠,或用安定,惊厥停止后立即停止注射,并应注意呼吸、血压、脉搏变化。 2.7 皮肤护理 对大便频繁者,每次便后应冲洗臀部,肛门周围涂以凡士林或红霉素软膏,并随时保持臀部干燥,以防糜烂引起感染。 3.讨论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个体敏感性、免疫反应和应激能力有关。多见于营养好、体格健状的小儿,而营养不良者少见。细菌进入肠道后,在其细胞内繁殖,并侵入黏膜固有层,引起细胞变性坏死,由于机体的免疫反应,使大量细菌裂解,释放内毒素及多种活性物质进入血循环导致休克和全身脏器组织的细胞损害,尤以微血管、脑、肝、肾、肾上腺为明显,造成细胞水肿、缺血、缺氧,体内组胺、缓激肽增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组织水肿,脑水肿致颅内压升高,表现为惊厥和呼吸衰竭。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起病48小时内迅速恶化,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危及患儿生命,家长易紧张、焦虑、恐惧,故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最大限度地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需指导家长正确的护理方法及育儿知识,降低发病率,减轻后遗症。护理人员除了应向家长解释隔离的原因之外,还要详细解释有关护理注意事项,最重要的原则是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并讲明该病的传染方式,严格处理其可能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或使用过的器具,避免传染他人。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消除患儿因疾病引起的恐惧和焦虑,同时鼓励患儿积极锻炼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 惊厥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曲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制性或阵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有意识障碍.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好发于6个月至3岁的小儿,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和特点 引起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病因: (1)颅内感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引起的脑膜炎脑炎及脑脓 肿.常表现为反复而严重的惊厥发作,大多出现在疾病初起阿或极期.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 (2)颅外感染:如热性惊厥,其他部位感染(重症肺炎细菌性痢疾)引 起的中毒性脑病败血症破伤风等.常于原发性的极期出现反复惊厥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非感染性病因 1)颅内疾病:如产伤脑外伤原发癫痫先天脑发育异常颅内占 位性疾病等.产伤与出血引起者表现为伤后立即起病反复惊厥 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2)颅外疾病: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各内代谢性疾病(水电解质 紊乱肝肾衰竭中毒)等.缺氧缺血引起者表现为窒息后立即起 病,反复惊厥伴有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代谢性疾病引起者 患儿均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及疾病基础.

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表现 高热惊厥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其发作均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多见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男孩稍多于女孩,绝大多数5岁后不再发作.患儿多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史.多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初起,当体温骤然升至38.5﹣40℃(大多39℃)时,突然发生惊厥.根据发作特点和预后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性两种: 1.单纯型(典型)热性惊厥的特点 1)多呈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持续数秒至十分钟,可伴有发作 后短暂嗜睡. 2)发作后,除原发病的表现外,一切如常,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 征. 3)在一次热性疾病中,大多只发作一次. 4)约有50﹪的患儿在以后的热性疾病中再次或多次发作. 2.复杂性热性惊厥特点 1)一次惊厥发作持续15分钟以上. 2)在24小时内发作≥2次 3)惊厥形式成局限性或不对称性 4)惊厥发作5次以上 多数热性惊厥的患儿随年龄增长而停止发作,部分患儿转换为癫痫,危险因素: 1)有癫痫家族史;2)复杂性热性惊厥;3)首次热性惊厥前已由神经系 统发育延迟或异常体征.具有2-3个危险因素者,7岁时癫痫的发

云南白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对照观察

云南白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对照观察 发表时间:2012-06-11T16:24:41.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何卫飞 [导读] 通过本次观察发现,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何卫飞(浙江省临海市河头镇河头中心卫生院浙江临海 317000)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2-0227-01 我科2009年5月-2010年8月运用云南白药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46例,并与西药常规治疗对照45例观察,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组与对照组共91例患者均有典型的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症状。年龄为1-12岁,病程17-49小时。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多为夏秋季节发病。常有饮食不洁史,大便每日达10余次,多见黏液脓血样大便,体温一般在39°C以上,里急后重,腹痛,恶心,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0-20.0)×109/L,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粪便镜下可见有较多的白红细胞,并可见巨噬细胞。细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全部91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对照组45例。 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对症治疗,隔离,静卧,于易消化饮食,并酌情选用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组在采用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云南白药口服5mg/k g体重,每日3次,4日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46例中治愈41例(89.1%),好转5例(10.9%),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45例中治愈26例(57.8%),好转6例(13.3%),无效13例(28.9%),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无效的13例改口服云南白药后也均治愈。 2 讨论 云南白药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作用机理,可能与該药通过对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减轻肠黏膜炎症,加快毒素排泄,促进溃疡面愈合及出血等因素有关。通过本次观察发现,在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

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小儿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0例,女28例。新生儿10例,占17.2%;6个月~3岁30例,占51.7%;4~7岁13例,占2 2.4%;8~12岁5例,占8.6%. 1.2 惊厥类型高热型23例,占39.7%;低血钙11例,占19.0%;维生素d缺乏10例,占17.2%;低血糖1例,占1.7%;癫痫4例,占6.9%;化脓性脑膜炎5例,占8.6%,新生儿窒息并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占6.9%. 1.3 急救方法 1.3.1 一般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取人中、合谷,强刺激十宣。 1.3.2氧气吸入惊厥发作时应及时吸氧,以改善组织缺氧,增加血氧饱和度,避免发生脑水肿,鼻导管吸氧0.5~1.5l/min,面罩2~3l/min,若有窒息,应立即行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呼吸,建立静脉通道。 1.3.3 药物止痉 (1)苯巴比妥:为首选药,剂量5~10mg/kg,im.(2)苯妥英钠:个别患儿应用苯巴比妥不能控制时可选用本药,负荷量为15~20mg/kg静脉缓注,若症状不缓解,30min后重复1次。(3)利多卡因:2mg/kg静脉注射,20~30min后无效可重复1

次,缓解后用每小时4~6mg/kg维持。(4)安定:剂量为每次0.3~0.5mg/kg缓慢静注,症状不缓解可15~20min后重复使用,1天之内可用3~4次。(5)水合氯醛: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 加入生理盐水10ml保留灌肠。 1.3.4 脱水疗法持续频繁的惊厥,往往并发脑水肿,可给予20%甘露醇静脉注射。 1.3.5 对症处理 (1)低钙惊厥:可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 加入10%葡萄糖10ml缓慢静脉注射。(2)维生素d缺乏:补充钙剂及大量维生素d.(3)低血糖:给予高渗糖静脉注射。 2 结果 找出惊厥原因给予对症处理。58例患儿中,50例经急救、止痉、对症、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好转率达86.2%;3例留下后遗症,占5.2%(2例智力低下、1例耳聋);4例癫痫患儿病情得到控制,嘱长期服抗癫痫药治疗;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占1.7%. 3 护理 (1)保持安静,取头侧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衣物和裤带。(2)治疗和护理操作要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禁止一切不必要的刺激。(3)惊厥患儿应就地抢救、吸氧,及时清理咽部分泌物及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4)惊厥时可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开口器放于上下门齿之间,以防舌咬伤。(5)高热惊厥时应及时给予降温措施,按高热护理常规,如物理降温、酒精擦浴或药物降温,新生儿解开包裹降温。(6)用药止惊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以避免因用药过量而抑制呼吸。(7)对惊厥持续不止者,

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效果评价 我院2014年9月正式开始临床路径工作已半年,选出我院临床路径完成例数较多的7个病种与实施临床路径前比较,从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变化进行效果分析评价。 一、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威宁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病案室,选择白内障、腹股沟疝、阑尾炎、2型糖尿病、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七个病种,将按临床路径管理的七个病种出院统计资料作为临床路径组,从病案管理系统中筛选出我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之前的相同条件的七个病种的统计资料作为对照组,采用历史对照组研究方法,对这两组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医疗费用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住院日比较

临床路径管理前后平均医疗费用比较 选出的7个病种临床路径中平均住院日指标下降幅度达到11%—44%,平均住院费用除白内障无变化外,其他6个病种指标下降幅度达到4.8%—35.5%,说明衽临床路径管理后,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住院天数,降低住院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同时通过临床路径实时监控,又能维护和提高医疗质量,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三、讨论 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半年来,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了医疗费用,表明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模式,是值得我们去实践和推行的。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平均住院日,加快病床周转次数,可以有效利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院效率。实施临床路径,按病种设计最佳的医

疗和护理方案,根据病情合理安排住院时间、术前准备、术后护理等,从而减少一些不必要、不合理的诊疗行为,有效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无效住院日,使患者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医疗及护理服务。 对有变异的患者,认真记录,寻找原因,不断完善各病种临床路径流程,并持续改进,以达到更好的预期效果。 **县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 二0一五年三月一日

2020年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课件)

2020年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 (课件) 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2016年版) 一、感染性腹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感染性腹泻,ICD-10 A04。903或腹泻,ICD-10 K52.9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 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250g/日),粪便稀薄(含水量>85%); 2.同时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3.流行病学史可以为病原学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4.实验室检查:便常规有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潜血等,需行便培养、霍乱弧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急性感染性腹泻诊疗专家共识》(中华消化杂志,2013,33(12):793-802)。 1.饮食治疗; 2.补液治疗; 3.止泻治疗; 4。抗感染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5-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尿、便常规,便一般菌培养及鉴定、霍乱弧菌培养、PCT、肝炎病毒梅毒HIV、炎性肠病相关抗体、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脂、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D—二聚体 心电图、胸片、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血型鉴定、心肌标志物、血淀粉酶、脂肪酶、尿淀粉酶、血培养(T〉38℃)、血气分析、腹部CT、腹部平片、肺CT、结肠镜、肠系膜血管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软食、流食或半流食,注意休息,消化道隔离; 2.ORS的口服,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等; 3.抗菌治疗,可用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感染严重时,经抗生素专家组指导,可应用美罗培南等; 4.止泻:蒙脱石散、黄连素、必要时洛哌丁胺; 5。微生态疗法,恢复肠道正常菌群; 6.其他症状的对症治疗,解热、止吐、缓解恶心、抑酸等治疗; 7.如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现肠梗阻,转相关科室进一步诊治,如最后确诊为细菌性痢疾,霍乱,转传染病院,退出临床路径。 (七)出院标准。 1.腹泻好转,无伴随不适,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及护理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8-08-06T11:45:50.5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7期作者:赵成香刘娟 [导读]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亦称为志贺菌病。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银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63412)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小儿细茵性痢疾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健康。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3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结果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家长满意率96. 67%。结论积极有效地临床护理,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护理的质量,促进患儿的康复。关键词: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观察;护理措施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亦称为志贺菌病。多见于2~7岁体质较好的患儿。起病急骤,临床以突发高热、嗜睡、反复惊厥、迅速发生休克和昏迷为特征。病死率高,必须积极抢救[1]。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小儿细菌性痢疾患者3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小儿细菌性痢疾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2岁,平均年龄4.5± 2.5岁。分为 3 型。临床表现:普通型17例,轻型10例;中毒型3例。白细胞(1 3.6~19.1)×109/L,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5例。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相关的检查,及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确诊。 1.2 方法一般支持治疗与对症治疗外,重要的是病原学治疗,常用药物有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恶唑、阿奇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氨苄霉素及三代头孢等。中毒型菌痢还需根据病情给予镇静、抗休克、脱水及防治呼吸衰竭的治疗[2]。 2 护理措施 2.1隔离护理按肠道传染病接触隔离至症状消失,连续2次大便培养阴性。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感染传播,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2消毒指引病人便后应严格进行手卫生后方可接触其他物品,对病人使用的便器、卫生问水龙头及门把手应严格消毒。 2.3病情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皮肤末梢循环及弹性,记录大便次数、性质、量。观察记录粪便次数、颜色、性状、量,了解粪便常规、粪便致病菌培养等检查结果。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4对症护理 2.4.1发热护理卧床休息,应给予冰敷等物理降温。高热时需要综合使用物理和药物降温。 2.4.2腹泻护理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呕吐严重不能进食或腹泻引起严重脱水时,应进行静脉补液。有里急后重者,排便时不要用力过度,以免脱肛。如发生脱肛,可戴橡皮手套轻柔地帮助其回纳,并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每日一次),以保持清洁,避免感染。 2.5肛周皮肤护理频繁的腹泻时,肛周皮可因粪便及消化液的理化刺激引起炎症反应,甚至糜烂[3]。因此,每次大便后要用质地柔软的卫生纸擦拭,动作要轻。然后用温水清洗干净拭干。小儿便后要轻轻沾拭或直接用温水冲洗。若皮肤已有渗出、糜烂,清洗拭干后可涂抗生素软膏,切忌使用爽身粉。 2.6饮食护理以少渣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补充足量维生素,鼓励多饮水,如绿豆汤、稀米汤、粥、果汁等,但不宜喝牛奶以免腹胀。忌食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2.7休克及呼吸衰竭的护理病人注意保暖,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及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建立静脉通路满足治疗需要,计划补液。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呼吸兴奋剂时要根据病人血压、微循环及呼吸情况调节用药的浓度及速度。如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可用缠有纱布的舌钳拉出后坠舌体并使用简易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2.8标本留取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应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新鲜标本,取脓血部分及时送检,早期多次送检。3结果 3.1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的细菌性痢疾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每日大便次数恢复正常,便常规检测正常,大便培养呈阴性。显效:经治疗及护理后,大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大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便常规白细胞<15个/HP,红细胞有或无。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没有较大差异.甚至有加重的趋势[4]。 3.2临床结果结果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100%,家长满意率96.67%。 4 讨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特别是小儿机体防御功能差,当细菌侵入结肠,经基底膜进入固有层繁殖,释放毒素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坏死及溃疡。细菌可产生内、外毒素,内毒素引起发热和毒血症状。只有在抵抗力低下的人群可能发生血行感染。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个人卫生习惯,不吃生冷不洁食品。细菌性痢疾又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为作好该病的防治工作,必须广泛进行社区健康教育,对餐饮及托幼机构的从业人员须定期做大便培养,及早发现带菌者并积极治疗。向家长和患儿讲解急性细菌性痢的相关预防知识,密切观察病情,主动向患儿及家属解释病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心情。注意腹部保暖,防止着凉感冒,恢复期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通过积极有效地临床护理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有效率及护理质量,对于改善医患关系,护理满意度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祖秉蓉.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223-224. [2]陈笑芬.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24):3783-3784.

相关文档